混凝土缺陷修复方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308310 上传时间:2022-10-28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6.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混凝土缺陷修复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混凝土缺陷修复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混凝土缺陷修复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混凝土缺陷修复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混凝土缺陷修复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混凝土缺陷修复方案.docx

《混凝土缺陷修复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混凝土缺陷修复方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混凝土缺陷修复方案.docx

混凝土缺陷修复方案

第一节编制依据、范围及说明

1.1、编制依据

1、《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5

2、《水工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SL191-2008

3、《水利水电建设工程验收规程》SL223-2008

4、《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评定规程》SL176-2007

5、《水电水利基本建设工程单元工程质量等级评定标准》(第一部分:

土建工程)DL/T5113.1-2005

6、《混凝土坝养护修理规程》SL230-2015

7、《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2011

8、《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SL677-2014

9、《水利水电工程技术术语标准》SL26-2012

10、《水利工程质量事故处理暂行规定》水利部1999年第9号令。

11、南郑县云河水利水电枢纽工程施工图纸

12、本公司以往类似工程的施工经验。

1.2、适用范围

本方案适用于南郑县云河水利水电枢纽工程大坝混凝土缺陷修复施工。

1.3、编制说明

本方案所指的混凝土缺陷是指混凝土结构在拆模后,表面显露的如麻面、蜂窝、露筋、掉角、孔洞等施工外观缺陷。

第二节工程概况

南郑县云河水利水电枢纽工程主要工程内容为:

坝高63m,坝长146.4m,水库总库容984万m3,水库枢纽工程由碾压混凝土重力坝、放水排沙底孔、引水建筑物等组成,新建坝后电站主副厂房、35KV升压站、制作与安装金属结构及机电设备、安装3台800KW水轮发电机组等组成。

南郑县云河水利水电枢纽工程主要由拦河坝、放水(冲砂)底孔、坝后电站和升压站等组成。

拦河坝坝顶高程893.0m,坝底高程830.0m,最大坝高63.0m,最大底宽56.5m,最大底长74m,坝顶宽度7.0m,坝顶长度146.4m。

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如果混凝土模板未处理干净、施工缝未处理好、塌落度控制不好、振捣不到位、收光抹面不好、养生不及时、拆模不仔细等都会造成混凝土缺陷。

一般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缺陷有蜂窝、麻面、漏浆、孔洞、漏筋、夹渣、缺棱掉角、表面裂纹等,针对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缺陷,我部在混凝土施工前做了详细的技术交底,以便在施工过程中提前预防。

第三节混凝土结构外观质量缺陷分类及判别标准

3.1混凝土结构质量缺陷分类

根据混凝土结构质量缺陷所处的工程部位、严重程度、对结构安全、运行及外观影响程度,混凝土结构质量缺陷分为三类。

Ⅰ类质量缺陷为:

未达到设计或合同技术要求,但对结构安全、运行无影响、仅对外观有较小影响的混凝土结构质量缺陷。

Ⅱ类质量缺陷为:

未达到设计或合同技术要求,对结构安全、运行、外观有一定影响,经常规处理后,不影响结构正常使用和寿命的混凝土结构质量缺陷。

Ⅲ类质量缺陷为:

对结构安全、运行、外观有影响,需进行加固、补强等特殊处理,处理后,不影响结构正常使用和寿命的混凝土结构质量缺陷。

3.2混凝土结构外观质量缺陷判别标准

混凝土结构外观质量缺陷判别标准见表1。

表1混凝土结构外观质量缺陷判别标准

项目

区域

质量标准

内容

Ⅰ类

Ⅱ类

外部尺寸

渠道衬砌工程

宽度允许偏差

±30mm

检测合格率

≥60%

<60%

钢筋混凝土建筑物

允许偏差±20mm

检测合格率

≥60%

<60%

不平整度

渠道衬砌工程

不大于10mm/2m

检测合格率

≥60%

<60%

钢筋混凝土建筑物

不大于4mm/2m

检测合格率

≥60%

<60%

较高速水流区V>6m/s:

局部突起高度≤12mm

一般流速区V≤6m/s:

局部突起高度≤25mm

表面缺陷

蜂窝空洞

累计面积<5%

累计面积%

单个面积m2

≤10%

≤0.02m2

>10%

>0.02m2

气泡

累计面积<5%

累计面积%

单个直径mm

≤10%

≤10mm

>10%

>10mm

缺损掉角

累计面积<5%

累计面积%

单个面积m2

≤10%

≤0.15m2

>10%

>0.15m2

注:

表面缺陷面积主要包括麻面、蜂窝、空洞、气泡、缺损掉角、挂帘、小于1cm错台。

3.3混凝土结构内部质量缺陷检查标准

3.3.1混凝土结构内部质量缺陷检查标准见表2。

表2混凝土结构内部质量缺陷检查项目和标准

检查项目

质量标准

设计龄期抗压强度

渠道衬砌(或素、少筋)混凝土

保证率≥80%,最低强度值不低于设计要求的15%,平均值满足设计要求

钢筋混凝土

保证率≥90%,最低强度值不低于设计要求的15%,平均强度值满足设计要求

设计龄期抗渗性

渠道衬砌(或素、少筋)混凝土

抗渗试件合格率不低于80%

钢筋混凝土

抗渗试件合格率不低于90%

设计龄期抗冻性

渠道衬砌(或素、少筋)混凝土

抗冻试件合格率不低于80%

钢筋混凝土

抗冻试件合格率不低于90%

Ⅲ类质量缺陷处理。

3.4混凝土结构裂缝检查判别标准

混凝土结构裂缝检查判别标准见表3

表3混凝土结构裂缝检查判别标准

项目

Ⅰ类

Ⅱ类

Ⅲ类

渠道衬砌(或素、少筋)混凝土工程

缝宽<0.2mm

缝深较浅,为龟裂或呈细微不规则状

缝宽>0.2mm

缝长>200cm

缝深基本穿透结构厚度

/

钢筋混凝土建筑物工程

缝宽<0.2mm

缝长<100cm

缝深不超过钢筋保护层

缝宽0.2mm~0.4mm

缝长100-400cm

缝深超过钢筋保护层

小于结构厚1/2

缝宽>0.4mm

缝长>400cm

缝深大于结构厚1/2

3.5混凝土结构止水缺陷检查判别标准

除满足材料各项具体标准及施工检查标准外,止水不应渗水。

混凝土结构止水检查判别标准见表4

表4混凝土结构止水缺陷检查判别标准

项目

Ⅰ类

Ⅱ类

Ⅲ类

渗水状况

渗水

滴水

流水

破损状况

轻微破坏

一般破损

严重破损

止水偏移

小于10mm

10mm~30mm

大于30mm

第四节混凝土缺陷修复施工工艺

4.1、缺陷修复施工工艺流程

混凝土缺陷修复施工工艺流程图

评估混凝土缺陷

分析产生缺陷的原因

记录混凝土缺陷

定出混凝土缺陷区域

准备修补材料

凿除缺陷混凝土

增加锚固钢筋

混凝土缺陷修补

监理工程师旁站

修补混凝土养护

根据已修复缺陷经验补充完善混凝土修复方案

4.2一般原则

设计要求及建筑物安全运行的前提下,混凝土结构质量缺陷处理,应以尽量少损伤母体为原则。

修补材料强度、耐久性、防渗性均应高于母体原材料一个级别,与母体粘结好、无毒,确保结构整体强度和长期可靠运用,并尽可能兼顾结构外观效果。

4.3、混凝土缺陷评估

混凝土结构模板拆除后,应有监理(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对外观质量进行检查,对出现的外观质量缺陷,根据其对结构性能和使用功能影响的严重程度,按表-1进行评估确定,并做出记录,然后按照批准的施工技术方案进行处理。

4.4、分析产生缺陷的原因

混凝土的外观质量缺陷一般有麻面、蜂窝、漏浆、孔洞、露筋、夹渣、缺棱掉角、表面裂纹等几种现象,以下针对不同缺陷产生的原因逐一进行分析。

4.4.1、麻面现象

麻面现象:

为混凝土表面局部漏浆、粗糙、存在许多小凹坑的现象,但无钢筋和石子外露。

产生原因:

(1)、模板表面粗糙或清理不干净,粘有干硬水泥砂浆等杂物,脱模剂涂抹不均匀,拆模时混凝土表面被粘损。

(2)、模板缝隙拼装不严实,堵头板封堵不严密,灌注混凝土时缝隙漏浆。

(3)、混凝土浇筑时,一部分气泡停留在模板表面。

(4)、混凝土中含气量过大,在浇筑过程中气泡未及时排出。

4.4.2、蜂窝现象

蜂窝现象:

为混凝土表面麻面现象严重,局部酥松,砂浆少石子多,石子之间出现空隙,形成蜂窝状的孔洞。

产生原因:

(1)、混凝土搅拌时间短,没有拌和均匀,混凝土和易性差。

(2)、未按操作规程灌注混凝土,下料不当,造成石子集中,振捣过量,造成混凝土离析。

(3)、模板缝隙未堵好,或堵头板未封堵严密,造成严重漏浆。

4.4.3、孔洞现象

孔洞现象:

为混凝土结构内部有空隙,局部没有混凝土或者是蜂窝缺陷过多过于严重。

产生原因:

(1)在钢筋密集处或预埋件处,混凝土灌注不畅通,不能充满模板间隙。

(2)混凝土入泵前未进行高速旋转搅拌,混凝土各性能参数严重衰减,流动性差。

(3)混凝土中有硬物和杂物掺入,或木块等大件料具掉入混凝土中。

(4)混凝土施工组织执行不到位,混凝土到场时间过长,各项参数严重衰减,扩展度过小,流动性较差。

4.4.4、露筋现象

露筋现象:

钢筋混凝土结构内部的主筋、副筋或箍筋等没有被混凝土包裹而外露的缺陷。

产生原因:

(1)混凝土灌注时,钢筋垫块移位或垫块太少甚至漏放,钢筋紧贴模板。

(2)钢筋混凝土结构断面较小,钢筋过密,如遇大石子卡在钢筋上,混凝土水泥砂浆不能充满钢筋周围。

(3)因配合比不当、混凝土到场时间过长、入仓前未进行高速旋转搅拌,混凝土产生离析,模板严重漏浆。

(4)混凝土浇筑时,钢筋保护层过小,造成漏筋。

(5)混凝土浇筑时间过长,造成流动性极差,浇筑间隔时间过长,前段浇筑已形成冷缝,混凝土无法流动造成漏筋。

4.4.5、缺棱掉角现象

缺棱掉角现象:

为混凝土不规整,棱角有缺陷。

产生原因:

(1)过早拆除模板。

(2)拆模时受外力作用或重物撞击,或保护不好,棱角被碰掉。

(3)冬季施工时,混凝土局部受冻。

4.4.6、夹渣现象

夹渣现象:

为混凝土内部有杂物且深度超过保护层厚度,造成结构整体性不良,杂物来源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原材料中的杂物,另一种是施工现场遗留下的杂物。

产生原因:

(1)砂、石等原材料中局部含有较多的泥块未及时清除。

(2)模板安装完毕后,现场遗留大量的垃圾杂物,工程用水冲洗时不仔细,大量的垃圾杂物聚集在一处,最后未及时清理。

(3)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严重漏浆。

4.4.7、疏松现象

疏松现象:

前述的蜂窝麻面、孔洞、夹渣等质量缺陷都同时不同程度地存在疏松现象,而单独存在的疏松现象,混凝土外观颜色、光泽度、粘结性能甚至凝结时间等均与正常混凝土差异明显,混凝土结构内部不密实,强度很低。

产生原因:

(1)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严重漏浆。

(2)水泥强度很低而又计量不准,或混凝土搅拌站因设备故障造成矿物掺合料掺量达到65%以上,此时混凝土砂浆粘结性能极差,强度很低。

(3)严寒天气,现浇混凝土未做保温措施,造成混凝土早期冻害,出现松散,强度极低。

4.4.8、裂缝现象

裂缝现象:

混凝土原生的微细裂纹,对结构和使用影响不大,可以不修补。

但是必须防治产生宽度大于0.2mm的表面裂缝。

产生原因:

(1)干缩裂缝多出现在混凝土养护结束后的一段时间或是混凝土浇筑完毕后的一周左右。

水泥砂浆中水分的蒸发会产生干缩,且这种收缩是不可逆的。

干缩裂缝的产生主要是由于混凝土内外水分蒸发程度不同而导致变形不同的结果。

混凝土干缩主要和混凝土的水灰比、水泥的成分、水泥的用量、集料的性质和用量、外加剂的用量等有关。

(2)塑性收缩是指混凝土在凝结之前,表面因失水较快而产生的收缩。

塑性收缩裂缝一般在干热或大风天气出现,裂缝多呈中间宽两端细且长短不一、互不连贯状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