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雷防电安全知识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308252 上传时间:2022-10-28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8.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防雷防电安全知识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防雷防电安全知识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防雷防电安全知识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防雷防电安全知识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防雷防电安全知识版.docx

《防雷防电安全知识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防雷防电安全知识版.docx(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防雷防电安全知识版.docx

防雷防电安全知识版

防雷防电安全知识(2021版)

Safetyaccidentscancauseusgreatharm.Learnsafetyknowledgeandstayawayfromsafetyaccidents.

(安全常识)

单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Word文档/文字可改

防雷防电安全知识(2021版)

备注:

现在这个社会,意外事故频频出现,天灾人祸都会给我们带来很大的伤害。

特别是日常生活中,一些普通的活动,其背后隐藏着的安全隐患也不小。

学习安全常识,远离安全事故。

  一、在哪些地方容易遭雷击

  一般来说,雷击容易发生在土壤电阻率较小和土壤电阻率变化明显的地方。

有金属矿床的地区、河床、地下水出口处、山坡与稻田接壤处、山坡和山脚下、河边、湖边、海边、低洼地区和地下水位高的地方,都是容易遭受雷击的地方。

一些孤立的铁塔、烟囱等高大建(构)筑物,也容易遭受雷击。

当雷雨来临时,由于树木比较高大,容易受雷电袭击。

在雷雨天应远离大树,并尽可能下蹲,双脚并拢。

  浴室为何成雷击高发区

  在家中,卫生间的水管多为金属体,导电性强,所以雷雨天卫生间自然成为家中雷击高发区。

并且,市民在楼顶上安装的太阳能热水器绝大多数没有连接避雷设备。

一些太阳能热水器,安装时为了采光好,甚至搭建了高的铁架,万一打雷,热水器就有可能成为“引雷器”,造成雷击事件。

  二、如何预防触电事故

  恶劣天气预防触电应注意以下几点:

  1.大风、雷雨等恶劣天气中,应尽量减少外出。

如必须外出行走时,应仔细地观察地形、谨慎行路,以免踩到电线。

应避免在电线杆、铁塔等电力设施附近走动,遇到垂落的电线也应绕行。

  2.外出行走时不要赤脚。

  3.在室内,如遇雷雨大风天气,应及时将正在运转的家用电器关闭,并拔出插头;不要赤手赤脚去修理家中带电的线路或设备;如果不慎家中浸水,应立即切断电源,以防止正在使用的家用电器因进水、绝缘损坏而发生事故。

  4.雨天在外行走时,要注意观察,不要与路灯杆、信号灯杆及落地广告牌的金属部分接触,有积水的地方应绕行。

  5.发现配电盘、厢式变电站等电力设施被水淹没后,在自己与其他人员不靠近的同时,要及时通知供电部门进行处理。

  三、被雷击后如何急救

  被雷击后可以采取如下办法急救:

  1.伤者就地平卧,松解衣扣、腰带等。

  2.立即口对口呼吸和胸外心脏挤压,坚持到病人苏醒为止。

  3.手导引或针刺人中、十宣、涌泉、命门等穴。

  4.送医院急救。

  雷雨天不要在树下避雨。

  雷雨天不要进棚屋。

  电源线不要超负荷。

  不要用湿手湿布擦带电灯头。

  雷雨季节空气潮湿,正是触电事故的多发季节,市民应及时更换陈旧老化或破损电线,谨防挂落、漏电等意外,伤及人身安全。

就市民关心的防御雷害、防止意外触电、安全用电、触电急救等知识,有关专家进行了解答。

  四、雷雨天如何防雷击

  有些人认为,建筑物只要安装了避雷针和避雷带,建筑物内的人和设备便不会遭到雷击。

  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首先,避雷针有一定保护范围,当建筑物超出避雷针保护范围时,便不受避雷针的保护。

其次,避雷针的性能是否符合技术要求,如材料规格、接地阻值等,若因年久失修失去作用,不但起不到防雷效果,反而会增加雷击概率。

再者,避雷针只能保护建筑物不受雷击,而不能保护建筑物内部的人和设备免遭雷击。

避雷针只能将50%的雷电能量泄放入地,其余50%的能量会通过感应作用和能量耦合,通过各种管线和设备泄放入地。

  五、遇到强雷鸣闪电时应注意什么

  遇到雷鸣闪电应注意以下几点:

  1.如有强雷鸣闪电时您正巧在家里,建议不要冒险外出。

不要使用设有外接天线的收音机和电视机,不要接打电话。

  2.如在野外,应立即寻找蔽护所,以装有避雷针的、钢架的或钢盘混凝土建筑物,作为避雷场所,具有完整金属车厢的车辆也可以利用。

  3.没有掩蔽所时,千万不要靠近空旷地带或山顶上的孤树,这里最易受到雷击。

不要呆在开阔的水域和小船上;尽量避开高树林子的边缘,电线、旗杆的周围和干草堆、帐篷等无避雷设备的高大物体附近,不要靠近铁轨、长金属栏杆和其他庞大的金属物体,山顶、制高点等场所也不能停留。

  4.雷电期间,最好不要骑马、骑自行车和摩托车;不要携带金属物体在露天行走;不要靠近避雷设备的任何部分。

  5.如找不到合适的避雷场所时,应采用尽量降低重心和减少人体与地面的接触面积,可蹲下,双脚并拢,手放膝上,身向前屈,千万不要躺在地上、壕沟或土坑里,如能披上雨衣,防雷效果就更好。

在野外的人群,无论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都应拉开几米的距离,不要挤在一起,也可躲在较大的山洞里。

  6.注意当您头发竖起或皮肤发生颤动时,可能要发生雷击了,要立即倒在地上。

受到雷击的人可能被烧伤或严重休克,但身上并不带电,可以安全救护。

  7.强雷鸣闪电时,一定不要使用手机!

  六、个人防雷的要诀是什么

  个人防雷要注意以下几点:

1.应该留在室内,并关好门窗;在室外工作的人应躲入建筑物内。

  2.不宜使用无防雷措施或防雷措施不足的电视、音响等电器,不宜使用水龙头。

  3.切勿接触天线、水管、铁丝网、金属门窗、建筑物外墙,远离电线等带电设备或其他类似金属装置。

  4.减少使用电话和手提电话。

  5.切勿游泳或从事其他水上运动,不宜进行室外球类运动,离开水面以及其他空旷场地,寻找地方躲避。

  6.切勿站立于山顶、楼顶上或其他接近导电性高的物体。

  7.切勿处理开口容器盛载的易燃物品。

  8.在旷野无法躲入有防雷设施的建筑物内时,应远离树木和桅杆。

  9.在空旷场地不宜打伞,不宜把羽毛球拍、高尔夫球杆等扛在肩上。

  10.不宜开摩托车、骑自行车。

  七、怎样防范触电事故

  防范电器火灾事故的措施有哪些

  防范电器火灾可采取以下措施:

  1.入户电源线避免过负荷使用,破旧老化的电源线应及时更换,以免发生意外;入户电源总保险与分户保险应配置合理,使之能起到对家用电器的保护作用。

  2.房间装修,隐藏在墙内的电源线要放在专用阻燃护套内,电源线的截面应满足负荷要求。

  3.家用电热设备,暖气设备一定要远离煤气罐。

煤气管道发现煤气漏气时先开窗通风,千方不能拉合电源,并及时请专业人员修理。

  4.使用电熨斗、电烙铁等电热器件,必须远离易燃物品,用完后应切断电源,拔下电器插头以防意外。

  5.遇有家用电器着火,应先切断电源再救火,切忌直接用水扑灭,以防触电。

  八、夏季为何要防触电事故,如何预防

  夏季高温炎热,而此时家用电器使用频繁。

高温季节,人出汗多,手经常是汗湿的,而汗是导电的。

所以,在夏季要特别注意:

  1.不要用手去移动正在运转的家用电器,如台扇、洗衣机、电视机等等。

如须搬动,应关上开关,并拔去插头。

  2.不要赤手赤脚去修理家中带电的线路或设备。

如必须带电修理,应穿鞋并戴手套。

  3.对夏季使用频繁的电器,如电淋浴器、台扇、洗衣机等,要采取一些实用的措施,防止触电,如经常用电笔测试金属外壳是否带电,加装触电保安器(漏电开关)等。

  4.如不慎家中浸水,首先应切断电源,即把家中的总开关或熔丝拉掉,以防止正在使用的家用电器因浸水、绝缘损坏而发生事故。

其次为切断电源后,将可能浸水的家用电器,搬移到不浸水的地方,防止绝缘浸水受潮,影响今后使用。

如果电器设备已浸水,在再次使用前,应对设备的绝缘用专用的摇表测试绝缘电阻。

如达到规定要求,可以使用,否则要对绝缘进行干燥处理,直到绝缘良好为止。

  九、触电后应采取哪些急救措施

  触电后应采取如下急救措施:

  1.发生触电事故时,首先要马上切断电源,关闭开关或用干燥的木棍、竹竿、干布等不导电物挑开电线、电器,或用带木柄(干燥)斧头砍断电线,千万不可用手或潮湿的物体直接推拉触电人员。

  2.在第一时间通过电话通知急救部门,在急救部门未到现场之前,周围人员应及时对伤者采取有效的急救措施:

  

(1)对呼吸、心跳停止者立即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及心脏按摩;针刺人中、涌泉、内关穴位,切勿轻易放弃抢救。

  

(2)恢复心跳呼吸后送往医院作进一步救治,途中要随时注意观察,并且要保持电击部位的伤口清洁。

  (3)紧急抢救的方法如下:

在心跳骤停的极短时间内,首先进行心前区叩击,连击2-3次。

然后进行胸外心脏按压及口对口人工呼吸。

具体方法是,双手交叉相叠用掌部有节律地按压心脏,这种做法的目的在于使血液流入主动脉和肺动脉,建立起有效循环。

做口对口人工呼吸时,有活动假牙者应先将假牙摘下,并清除口腔内的分泌物,以保持呼吸道的通畅。

然后,捏紧鼻孔吹气,使胸部隆起、肺部扩张。

心脏按压必须与人工呼吸配合进行,每按心脏4-5次吹气一次,肺部充气时不可按压胸部。

  贇丰小学

  2011年4月14日

云博创意设计

MzYunBoCreativeDesignCo.,Lt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