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部分 价格策略.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307939 上传时间:2022-10-28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42.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十部分 价格策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第十部分 价格策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第十部分 价格策略.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第十部分 价格策略.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第十部分 价格策略.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十部分 价格策略.docx

《第十部分 价格策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十部分 价格策略.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十部分 价格策略.docx

第十部分价格策略

第十部分价格策略

案例64.海信的价格策略

海信降价,引爆市场

在很长一段时期里,彩电、冰箱、微波炉、VCD等家电产品掀起了大规模的降价浪潮。

1996年卖4000元左右的彩电,现在1000多元就能买到,微波炉从2000多元降至400多元¨¨¨然而空调产品的降幅却微乎其微,它俨然是以“家电贵族”的身份矗立在家电产品的价格巅峰,不为任何的降价风潮所动。

高昂的价格,使空调在城市家庭的普及率到如今还不及20%,但同时却有百万台的产品在厂家仓库里积压。

2000年3月1日,海信向北京等市场推出号称“工薪变频”的两款机型,价格分别为3680元和3880元,比此前市场价格低出1000多元,直逼同等功率的定速空调。

片刻的惊愕之后,消费者蜂拥而来,市场顷刻间被引爆。

北京的“工薪变频”日销量达1000台,接近旺季的销售量,这在空调销售淡季是罕见的。

年终清点战果,大多数空调厂商的利润表都较往年逊色,而海信则据此上了一个台阶。

沉着应战,平息风波

消费者在京城各大商场抢购的疯狂场面,令一些厂家深感不安,他们表示:

3680元是根本做不出变频空调的,他们怀疑海信是在欺骗消费者,或者是在炒作。

有个别厂家当即买了几台“工薪变频”带回总部检测,同时告诉经销商:

“两天以后,我给你们一个最终的答案,为什么能推出这么便宜的空调,这里一定有问题。

千万先别进他们的货,否则要吃亏的。

开始流行的说法是,这种变频空调是假的,它们是由变频控制器加定速压缩机制成。

这种说法对海信的杀伤力最大,但并不能确认是谁传出的,所以不好起诉。

海信的对策是:

一个是打出“明明白白我的心”整版广告,一边写明所有的变频空调都是采用日本的变频压缩机,另一边是日立公司技术质量部部长藤泽新南的亲笔签名,表示确认;另一个动作是在空调卖出之前现拆现装,确认品质。

而经销商们并没有得到其他厂家的“答案”,“假变频”的谣言不攻自破。

其后紧接而来的流言就是:

“这是二等变频”、“便宜没好货”。

对此,海信又采取了两种措施,干脆把所有零部件、原材料拆下来挂在售场,说明没有降质;同时发出广告:

“空调好不好,关键看指标”,海信把列有各种鉴定指标的国家级鉴定部门的鉴定报告,在售场挂出,让消费者一目了然。

这样,在巨大的价格反差、媒体追踪、各种攻击和反击的相互充斥下,呈现出热闹非凡的景象,打的越凶,看的观众越多,看的时间越长,心里越明白,这无疑对海信声名的扩大,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技术创新,规模经营

尽管打消了各种质量疑问,但巨大的降幅难免会让人有“降价倾销,恶性竞争”之嫌。

海信方面宣称是“技术革了价格的命”,但在中国厂家基本没有掌握核心技术的前提下,实际上比拼的,还是制造工艺(海信也认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是:

完美制造,市场营销)。

那么工艺的进步又在多大程度上为海信节约了成本呢?

原来,海信使用的变频压缩机是从日本日立公司进口的,与原先5100元的变频空调的一样,一点没变。

另外变频空调关键还要看电流的控制,也就是控制变频压缩机工作的程序,这一程序控制模块原先也是依赖进口,现在是由海信自己来写,仅此一项节约成本400多元;除了技术成本之外,生产规模比去年翻了一番多,产量也增加了一倍多,折旧费降低了一半,折合在每套空调中的生产成本下降了100多元;同时规模的扩大,也使每台空调宣传的费用降低了100多元,实际生产成本的降低共有700元左右。

与此同时,将每台毛利降低300元。

总计降幅过千元。

所以在海信看来,他们大规模的低价行动,并非是“降价倾销”,而是“让利促销”。

周密调查,慎重决策

1997年,海信正式介入空调业,或许是因为在定速空调的领域竞争已经相当激烈,空调巨头们的地位也难以撼动,海信一开始就选择了以变频空调为主打。

尽管它代表了一种未来的趋势(在国际市场上变频空调的占有率达到80%),当时也有业内权威人士评价:

海信变频空调掀起了中国空调行业的技术革命。

但是空调老大们的跟进速度也非同寻常,纷纷研制并先后推出变频空调。

然而3年下来,国内变频空调总的市场占有率仍然停留在3%左右,远远低于预期,根本原因是价格太高,成为进一步冲击市场的瓶颈。

而且国内前10名的厂家都在生产变频空调,可想而知,海信在其中的份额,无论如何都难以在市场上凸现自身的形象和地位。

并且由于空调长期保持相对高价,被业内人士认为是少有的高利润行业,几乎成了家电领域的最后一块“肥肉”,一些彩电业的“领军”级企业也开始分割这块肥肉。

即使是一些处于第一梯队的老牌空调企业,也难免产生山河破碎之感,而处于第二梯队的海信,又当如何应对?

假如退而以生产定速空调为主,显然只能被动挨打。

而如果继续主打变频空调,却固守一两种型号,抓住小份额的高利润不放,形不成规模,则很容易被强势的跟进者超越,那最终将是死路一条,被市场淹没。

1999年海信生产线负荷不满,产量仅29万套。

经过大量的市场调查,从全国各大城市反馈的信息知道,如果变频空调的价格能够降下来,许多消费者还是愿意购买变频空调。

于是,海信从1999年6月开始正式立项,决定通过核心技术的攻关,把变频空调的技术成本大幅度降低,以此扩大整个变频空调的市场份额。

海信是主打变频空调的唯一一家,自认有这个能力,就开始着手准备,但对外始终没有公开。

8个月之后,海信已经掌握了控制程序,开始大规模批量生产,其后的问题有两个:

一是如何给新款变频空调定价;二是选择什么时机推向市场。

对于是否降低毛利率的问题,在公司内部展开了激烈的争执。

认同者说,如果仅靠产品成本的降低将空调价降几百元的话,其他厂家立刻就会跟进,那么海信的影响就达不到,量上升不大;而如果连毛利也降,即使有跟进的话,其他厂家也不可能马上降到这个水平,从而保持海信品牌的强势。

反对者同样来自一些中高层的管理者,他们认为降低毛利率,会改变空调产品的高利润格局,海信本身以变频空调为主,但占有率不高,一旦不被市场接受,则对企业打击更大,从而给未来的发展带来较大的风险。

至于何时向市场推出,也是一个令人头疼的问题,如果等到旺季来临,很可能被人抢了先机,(推出之前,海信已经得到了各厂家调整价格的信息,当时媒体也明显预感到,肯定空调市场今年会有大的震动,这几乎已是一个公开的秘密,大家似乎都在等待时机)但是如果太早推出的话,库里还有8000多套旧款的26、28型变频空调,到底还卖不卖?

在企业面临决策的一星期内,海信集团的高层领导几乎天天到空调公司去开会,一共开了8次会,显然这次市场策略,非同小可。

最后,终于达成共识:

降,一步到位地降!

仍然以挑战者自居

2000年3月初,海信首先在其主要市场推出2601和2801两款“工薪变频”空调,而将8000多套旧款26和28型的变频空调放在其他市场,从而不致受到太大冲击,结果全部售出,并未造成压货。

仅3月份,海信工薪变频空调在全国的销量突破6万套,创下单机销量的最高记录。

同比增长了3倍。

4月13日,海信再次乘胜追击,接着推出7款工薪变频空调,其中一款变频柜机与市场上同等规格空调相比价格落差达2000多元。

市场最先跟进的是春兰,“工薪变频”面市的第二个星期,春兰就把旗下两款空调产品价格下调700~800元,随后又在4月初将其两大类19个品种的空调产品价格大幅度下调,最大降幅逾1000元。

虽然6大空调厂家在南京共同宣布:

“今夏空调无战事”,即使有厂家“跳水”,他们也不会跟着跳。

但很快“特价机”就满天飞,价格联盟成为子虚乌有。

无论海信承认与否,实际上它是引导了我国空调业影响最深远的一次降价浪潮。

更让海信感到庆幸的是,跟进降价的都是定速空调。

其他厂商相对低价的变频空调,直至7月份才正式推出,对于海信的市场影响已经很小了。

从中怡康的统计中得知,海信2000年1~9月销售额同比增长了154%,累计排名第4位。

海信的年度销售计划是40万套,而到10月份已完成50多万套,年终完成60万套的规模已成定局,稳居变频空调市场产销量第一名。

利用技术创新和令人咋舌的低价策略,海信将变频空调市场的整体占有率推进到8%。

尽管如此,海信仍然是以挑战者的姿态位于空调企业的第二梯队,至于未来的竞争格局,或许更加出人意料。

[案例分析]

1、海信为了扩大市场占有率,采取了渗透价格策略。

这是新产品处于投入期的一种定价策略。

将新产品低价投放市场,使之在市场上广泛渗透,从而提高企业市场占有率,然后再随着市场份额的提高调整价格,降低成本,实现盈利目标。

海信运用这种策略,目的在于迅速扩大变频空调的市场份额,保持遥遥领先的竞争态势。

通过规模经营和技术创新,降低了产品的成本,从而实现企业利润的增长。

2、海信的低价策略是建立在对市场的周密调查和分析基础之上的。

海信介入空调行业虽然起步较晚,但起点较高,直接占领了变频空调这一制高点。

而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通过攻克核心技术难关,紧接着降价出售,显示了其果敢的决策能力。

海信集团的高层领导对于变频空调是否能降价,降幅为多大,进行了慎重考虑。

搜集了消费者的大量信息反馈,对竞争对手进行了仔细分析,最后作出了降低毛利率的慎重决策。

因为只有连毛利也降,才能甩掉竞争对手,达到提高市场占有率的目的。

实践证明,建立在大量市场调查和科学的市场分析基础上的决策是正确的。

3、海信在降价风波中开展了强有力的公关活动。

针对外界流露的不信任感和各种流言,通过法律途径难以解决,海信果断采取了公关措施。

首先,刊登广告,阐明事实真相。

刊登了“明明白白我的心”整版广告,写明所有的变频空调都是采用日本的变频压缩机,并由日方技术质量部部长亲笔签名加以确认;其次,由消费者自己检验所购产品的品质。

在空调卖出之前现拆现装,让消费者亲自验证产品零部件的质量,以赢得消费者的信赖;再次,抛出权威部门的鉴定报告来验证产品的技术指标。

一方面刊登“空调好不好,关键看指标”的广告,另一方面,在售场挂出列有各种鉴定指标的国家级鉴定部门的鉴定报告。

三管齐下,使得谣言不攻自破,也消除了人们降价必定降质的怀疑心理。

以上对策,不仅证明了海信变频空调的产品质量和技术含量,而且通过掀起的新闻热点,也极大地提高了企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提升了品牌形象。

[思考题]

1.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海信是通过什么途径降低产品价格,获得竞争优势的?

2.试分析海信采取低价策略的原因。

3.海信针对社会传言采取了何种对策?

起到了什么作用?

4.海信的决策者们是如何作出降价决策的?

5.海信是凭借什么战胜竞争者对手的?

为什么?

案例根据《南风窗》2001年第1期“海信:

‘二梯队’革了‘一梯队’的命”改编原作者张哲诚

案例65.菱花集团:

低价营销

菱花集团创建于1980年。

在建厂初期,根据国情厂情,实施了“薄利多销”营销策略,使莲花集团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异军突起,综合经济技术指标由全国同行业第77位跃居第一。

1988、1989,面对全国性的“涨价风”,依然实施“不涨价决策”,极大地提高了市场覆盖率、产品知名度和企业知名度,在消费者心目中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

1991年开始生产味精。

1992年以来,抓住改革开放的大好机遇,实施了“内引外联、八方辐射,以开放战略推动企业腾飞”的对外合资决策,先后与日本、美国、英国等国家外商合资,兴办了6个合资公司;使莲花集团成为中国最大的味精生产与出口基地,从而形成规模效益。

在国际味精行业名列前茅,为地方经济的振兴和民族食品工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菱花集团之所以能取得如此成果,关键在于低价营销策略,适应了中国消费者的需要。

而低价营销策略能够得以贯彻始终,则以低成本扩张战略为其后盾。

一.从大规模生产经营中取得成本优势

味精是产品差别化程度较小的适于大批量生产的产品,能否做到规模经营,对单位产品的成本影响极大。

菱花集团公司深明这一道理,一开始就非常重视规模经济效益的提高,具体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基本装置都在合理规模以上。

味精生产是连续流动的装置生产,装置的基本规模对效率影响很大。

初上味精项目时,企业的资金非常困难,但所上的浸泡罐和结晶罐等装置都在基本规模要求之上,使得规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