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语文训练题.docx
《初三语文训练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三语文训练题.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三语文训练题
初三语文训练题
命题人:
晋梅中学方建兵
(满分:
120分考试时间:
120分钟)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
(共17分)
1.读下面的句子,根据拼音写填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
(2分)
○1养蜂得提()防虫子爬进蜂箱里来。
○2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3他时而激情满怀,时而义愤填yīng()。
○4宫中府中,俱为一体,zhì()罚臧否,不宜异同。
2.根据提供的语境,在横线上填写恰当的词句,使其与前后文组成一段谐调完整的话。
(2分)
海潮,放远了谛听才觉得深邃;山峰, 。
忠告,放远了品味才觉得亲切;友情, 。
所以,哲人说“距离产生美”,确实如此。
3.按要求默写课文语句。
(4分)
○1,对此可以酣高楼。
(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2昆明翠湖海心亭有这样一幅对联:
“有亭翼然,占绿水十分之一;何时闲了,与明月对饮而三。
”这幅对联巧妙地化用了我们学过的两句古诗文。
请任选一句填写在横线上。
。
○3人类从远古以来就有自由飞翔的梦想,所以诗人们常以鸟为抒情对象,赋予鸟丰富多样的含义。
请你写出与“鸟”有关的诗词名句。
(课内外不限)
(1)
(2)
4.下面一段话摘自搜狐网站《阜新矿难的问责:
叫一声“矿工”太沉重》一文末两段,请你写出作者说这段话的意图。
(2分)
有好事者在千龙网上推出“黑色幽默”大预言:
2005年,中国煤矿成为探险旅游热点!
项目广告词是:
“朋友,你想直面死亡吗,你想领略命悬一线的快感吗?
那就请你到中国来,到中国的煤矿里去,在那里,你将体会到九死一生的乐趣,你将面对世界上最危险的考验......”
——幽默是黑色的,一如黑色的煤炭,和矿工们黑色的脸!
5.仿照下面例句句式,请以“家庭”、“课堂”为话题任选一个,仿写一句话。
(2分)
示例:
舞台小社会,社会大舞台,演尽人间悲欢离合。
家庭。
课堂。
6.仔细阅读下面的漫画《这并不是胜利》,完成下面的两道小题。
(1)用不超过100字的文字,简要介绍漫画内容。
(3分)
(2)结合漫画的标题,用一句话谈谈你读漫画后的感受或启示。
(2分)
二、阅读理解(共53分)
(一)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7—9题。
(共6分)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7.诗歌前六句,后两句抒情,抒发了作者的之情。
(2分)
8.有人根据诗句内容和我们这个时代的特点,拟了一副对联。
请你帮他对出下联。
(2分)
上联:
潮平正利行船下联:
9.“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一联既描绘出了一幅奇异的画面,又蕴涵了丰富的哲理。
请品味这两句,写出你从中品出的哲理。
(2分)
(二)阅读下面的甲、乙两篇文章,完成10—13题。
(共10分)
甲:
美者自美
阳子(即杨朱,战国初哲学家)之宋,宿于逆旅○1。
逆旅人有妾二人,其一人美,其一人恶,恶者贵而美者贱○2。
阳子问其故,逆旅小子○3对曰:
“其美者自美,吾不知其美也;其恶者自恶,吾不知其恶也。
”阳子曰:
“弟子记之:
行贤而去自贤○4之行,安往而不爱哉?
”
注释:
○1逆旅:
旅馆。
○2贱:
得不到尊重。
○3小子:
(旅馆)伙计○4自贤:
自以为美、贤德。
乙:
古井
有一类人,像古井。
表面上看起来,是一圈死水,静静的,不管风来不来,它都不起波澜。
路人走过时,都不会多看它一眼。
可是,有一天,你渴了,你站在那儿掬水来喝,这才惊异地发现,那口古井,竟是那么的深,深不可测;掬上来的水,竟是那么的清,清可见底;而那井水的味道,甜美得让你魂儿出窍。
才美不外露,已属难能可贵;大智若愚,更是难上加难。
世人都迫不及待的把自己所拥有的抖出来让别人看。
肚里有一分的,说他有两分,有两分的呢,说自己有三分,余此类推。
正因为这样,一旦发现了古井,便好似掘到了金山银库,有难以置信的惊喜——以为它平而浅,实则它深又深,上至天文,下至地理,无所不知,知无不言。
你掏了又掏,依然掏之不尽。
每回掏出来的话语,都闪着智慧的亮光。
你从中得到了宝贵的启示,你对人生有了更坚定的信念。
这口古井,不肯、也不会居功,它静静伫立,看你变化,你成长。
你若有成就,它乐在其中而不形之于外。
古井,可遇而不可求,一旦遇上,是你的造化。
10.解释甲文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2分)
○1阳朱之宋()○2恶者贵而美者贱()
○3阳子问其故()○4其恶者自恶()
11.用现代汉语写出甲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
(2分)
安往而不爱哉?
12.甲文的寓意可概括为,乙文借“古井”歌颂了的人和精神。
(2分)
13.甲文中“美者”美而外露,结果“得不到尊重”,乙文作者却说“才美不外露”“难能可贵”,课文《马说》作者韩愈认为千里马“才美不外见”是一种悲哀。
“才美”该不该外露呢?
黄冈中学三年级同学展开了激烈的辩论。
如果你是某一方(正方或反方)的辩手,请你简要写出你的观点和理由。
(4分)
用一句话表述我的观点是:
我的理由有:
(两点即可)
(1);
(2)。
(三)阅读《对联常识点滴》,完成14—17题。
(共10分)
对联常识点滴
○1对联,雅称“楹联”,俗称对子。
它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汉语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
可以说,对联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对联自产生的那天起,就在我国文学百花园中站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为广大人民所喜爱。
○2对联在我国□□□□。
它的起源。
研究学者都认为始于唐代以后的五代时期。
唐代诗歌的兴盛,特别是律诗的盛行,为对联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丰厚的艺术土壤。
“对联”这一名称,即来自律诗。
格律诗每首四联八句,每两句为一联,通称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颔联(诗中的第三、四句)、颈联(诗中的第五、六句)要求对仗工整,故又简称为“对联”。
据学者考证,“春联”一词最早始于明代。
清人陈云瞻的《簪云楼杂说》中,有“明太祖都金陵,除夕忽传旨公卿士庶家,门上须加春联一副”的记载,是朱元璋下了圣旨,命京城各色人等的家庭,门上要加贴一副春联除旧迎新,并开始用红纸书写春联。
用红纸书写春联,是因为我国古代传说有一种十分凶猛的野兽叫“年”,每逢春节时就出现伤人害物,但“年”最惧红色,所以人们就以红色的纸、红色的爆竹来驱赶它,以求过个太平的春节,这一习俗一直沿用至今。
○3对联形式多样。
但不管何类对联,使用何种形式,却又必须具备以下特点:
字数相等,断句一致。
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不多不少。
平仄相合,音调和谐。
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
词性相对,位置相同。
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
内容相关,上下衔接。
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覆。
此外,张挂的对联,传统作法还必须直写竖贴,自右而左,由上而下,不能颠倒。
○4就对联上下联的语意关系上而言大致可以分为:
正对。
所谓正对,亦叫同类对。
就是上下联的内容基本相同,它们互为关联,互为补充。
比如:
“春水接天长,一网收来鱼满载;东风吹地暖,千锄种下谷盈仓。
”这种对联的上联与下联内容基本相同,它们互相补充,都只具有“一面性”的特点。
反对。
所谓反对,即上下联的内容相反,它们互相映衬,形成对照,使楹联具有强烈的艺术效果,从而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比如:
“藕入池中,玉管通地理;荷出水面,朱笔点天文。
”刘勰《文心雕龙•丽辞》中有“反对为优”的说法,就上边的这幅对联联以“反对”方式命意言事来看,确能引人注目,其艺术效果也不同一般。
串对。
所谓串对,亦叫流水对。
即上下联意思相承,把一个意思分成两句话来说,上下联紧相衔接,联贯而下的联语。
比如:
“要想着收咱失地;别忘了还我河山。
”“一失足成千古笑;再回头是百年身。
”上列楹联,上下联的命意顺承连串,均有珠联壁合、一气哈成之妙。
○5从用途上来分,对联的种类约分为春联、喜联、寿联、挽联、装饰联、行业联、交际联和谐趣联等。
○6可以说,优秀的对联是集思想、书法、音乐、诗歌、造型艺术于一身的完美的艺术珍品。
它能启迪人们的心智、慰藉人们的心灵、陶冶人们的情操,具有永恒的艺术魅力。
14.第○2段中□□□□处漏掉了一个成语,有A、B、C、D四位同学分别补上了下面的四个成语。
你认为哪一个最恰当?
为什么?
(2分)
A、一脉相承 B.追根溯源
C.举世闻名 D.源远流长
15.阅读第○3段,指出拟制对联的要求。
(2分)
16.下面是中央电视台2005春节联欢晚会上出现的一幅对联。
请根据对联内容,结合你的地理知识,在()中写出上、下联分别是由哪一个省(市、自治区)拟制的。
(2分)
上联:
八百里洞庭凭岳阳壮阔;()
下联:
两千年赤壁览黄鹤风流。
()
17.“优秀的对联是集思想、书法、音乐、诗歌、造型艺术于一身的完美的艺术珍品。
它能启迪人们的心智、慰藉人们的心灵、陶冶人们的情操,具有永恒的艺术魅力。
”请写出你最喜欢的一幅对联(本文及本试卷中出现的除外),选择一、两个角度略作赏析。
(4分)
我最喜欢的对联:
赏析:
(四)阅读《就这样被你感动》,完成18—22题。
(共14分)
就这样被你感动
○1丁大卫是个美国人。
我认识他是在电视上。
这个美国人带给了我深深的感动。
受到深深感动的这天是5月14日早上。
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节目组请到了丁大卫。
我打开电视,就听到了丁大卫在与崔永元唠嗑。
崔永元老笑,而丁大卫很诚恳的样子。
○2丁大卫的故事是这样的:
5年前,美国青年丁大卫来到中国。
他到了中国一所最普通的郊区小学教学。
这个美国青年因为做人与教学深得人的喜欢,后来居然当上了校长。
大概是1998年底,想到中国西部去看一看的丁大卫到了甘肃兰州。
他到西北民族学院应聘当大学教师。
○3丁大卫不是一个能侃的人,机智的崔永元是这样“套”丁大卫的。
○4“丁大卫,你去大学应聘的时候,是不是这样说的:
‘我曾是一名小学教师,积累了一些教学经验,所以来你校应聘大学教师?
’”没想到丁大卫这样回答:
“大概就是这样的。
”
○5大卫的话让现场很多观众笑了。
但,更有意思的还在后头。
○6学校给丁大卫定的工资的每月1200元。
大卫去问别人,1200元在兰州是不是很高了?
别人说算是高的了。
于是大卫主动找到学校,让人把工资减到900。
学校一再坚持,大卫不让,说:
怎么也不能超过1000元。
最后,学校给他每月950元。
这段经历本来很好笑,但我注意到现场没有一个人笑。
崔永元问:
“大卫,你每月工资够用吗?
”大卫说:
“够了,我每月的钱除了买些饭票,就用来买些邮票,给家里打打电话三四百元就够了!
”我听说观众中有不少人“哇”地一声发出惊叹。
我知道是有人灵魂受到了触动了,而这种触动是我们的教科书和父母的教化所达不到的。
而真正让我感动的还是以下一幕:
别出心裁的编导在做这一期节目时,让丁大卫带来了他所有的家当——一只还不及我们平常出门旅游时背的那么大而“内容”丰富的帆布袋。
而让我们怎么也想不到的是,这便是一个美国青年在中国生存5年积累下的我们肉眼看得到的财富。
崔永元让丁大卫向大家展示一下他的家当,大卫脸红了一下,打开了他的帆布袋,里面的东西是这样的:
1.一顶大卫家乡足球队的队帽。
他戴着向大家展示时,我看见了他眼里的骄傲。
2.一本相册。
里面是他亲人、朋友,还有他教过的学生的照片。
3.一个用精致相框镶好的一家人温馨亲昵的合影(大卫从包里掏出时,相框面上的玻璃被压碎了,大卫的脸上露出不易察觉的心痛的表情。
不一会儿,节目组的人把一个赶着去买来的相框送给了大卫。
中央台这一着似平凡的举动令我感动和叹服,它的那么及时地体现了善解人意的内涵和我们对外国友人的尊重)。
4.两套换洗的衣服。
其中有一件军装上装——那是大卫爸爸年轻时当兵穿过的,整整40年了。
大卫向观众展示时,很有些骄傲地说:
因为它漂亮啊!
5.一双未洗的普通运动鞋——那甚至不是一双品牌球鞋,大卫将它拿出来的时候,说什么也不让崔永元碰一下,他说:
“这鞋很臭的!
”
6.几件以饭盆、口杯、牙刷、剃须刀为阵容的生活必需品。
7.随身带着的鲜艳的五星红旗。
○7当美国青年丁大卫将一面中国国旗打开,向现场的观众展示时,偌大的演播厅鸦雀无声,现场的乐队深情地奏响了《我的祖国》的旋律。
○8崔永元问大卫:
你怎么会时时将五星红旗带在身边?
丁大卫说:
我时时带着它就是为了提醒自己,我现在是在中国,我要多说美丽的中文,有人到我的房间里来,看着墙上挂着五星红旗,也会缩小我们之间的差距。
再说,看到这面国旗,我就会告诫自己:
你现在是一位中国教师,你要多为中国教书育人。
○9丁大卫普普通通的话,让我从另一个角度认识了我们的国旗,也让我的眼泪不听话地掉下来。
当崔永元问丁大卫在中国感觉苦不苦时,丁大卫说,很好的,比如这次你们中央台就让我这样一个平凡的人来做嘉宾,而且还让我坐飞机,吃很好的饭菜。
我看到崔永元有些不好意思到脸红了,他幽默地说:
“我觉得你挺像我们中国的一个人——雷锋!
”丁大卫想了想,说:
“还真有点像。
”大伙儿“轰”地笑开了。
“只是,雷锋挺平常的,他只是一个凭良心做事的人,这样的人不应该只有一个,每个人都应该做得到的!
”他认真地补充道。
○10没有人再笑了,就连崔永元的脸上都显出了小学生的表情。
○11节目快结束时,崔永元对丁大卫说:
“丁大卫,你听到过人家对你的评价吗?
”丁大卫笑笑说:
“没有!
”崔永元说:
“好,现在我们就让你来听听。
”——我们于是看到了这样的一组外采镜头:
许多丁大卫的同事,丁大卫教过的学生,以及学生家长在镜头前交替着出现,他们一一地说着丁大卫的可敬与可爱之处,有的人情到深处时,甚至泪盈于眶。
一个大学女孩对着镜头说:
“丁老师从来没骂过我,但我真的好怕他啊,因为,我怕看到他因我而失望的样子!
”而最后我们看到的一个镜头是:
丁老师教过的那所小学的孩子们,一个个争着抢到镜头前流着泪喊:
“丁老师,我们好想你啊,你回来教我们吧!
”
○12我们看见,丁大卫不敢再看大屏幕,他深深地把头埋下。
一个美国青年,却在中国得到了人世间最珍贵的东西,我的心为之一颤,眼泪再一次不听使唤地流下来。
朴素的平凡的甚至不很英俊的丁大卫,你是我最好的老师,你给我上了最有教益的一课——这样的一课,课本上没有。
18.“就这样被你感动”,阅读文章,仿照例句,在横线上写出作者感动的原因。
(3分)
例句:
怎能不感动?
为他的诚恳;为他的;为他的;为他的。
19.品味文中加点的语句,说出你的理解。
(2分)
“很多观众笑了”是因为;
“没有人再笑了”又是;
20.阅读文章,要分析典型材料。
从文章第○6、○11段中选取一个典型事例,具体说说它对表现人物所起的作用。
(3分)
21.阅读文章,要品味关键语句。
谈谈你对文中画线句的理解。
(2分)
22.感动是一种养分。
从2003年起,“十大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评选”启动。
有人准备把丁大卫推荐为2005年“十大感动中国人物”,请参考下面2004年“十大感动中国年度人物”的推荐词、颁奖词,为丁大卫设计一段推荐词或颁奖词。
(不超过150字)(4分)
[帮帮你]
任长霞:
“感动中国”推委会委员李大同的推荐词为“事迹可以笔下生花,然而14万自发上街悼念的群众是更生花的笔。
人民悼念谁,则此人必有大功于人民”。
“感动中国”推委会委员谢国民的推荐词为“伟大在于平凡,感动在于本色和本分”。
徐本禹:
评选委员会授予他的颁奖词为:
如果眼泪是一种财富,徐本禹就是一个富有的人,在过去的一年里,他让我们泪流满面。
从繁华的城市,他走进大山深处,用一个刚刚毕业大学生稚嫩的肩膀,扛住了倾颓的教室,扛住了贫穷和孤独,扛起了本来不属于他的责任。
也许一个人力量还不能让孩子眼睛铺满阳光,爱,被期待着。
徐本禹点亮了火把,刺痛了我们的眼睛。
(五)阅读下面的《荒唐的“禁令”》和《历史题该怎么考》,完成23—28题(共13分)
甲文:
荒唐的“禁令”
华人在自己的祖国聚会,用什么语言交流?
这也许是个毫无疑问的常识问题。
谁不知道华人同文同种讲汉语?
然而怪事偏偏就出在同种不同文,华人在华开会竟然“禁说”华语。
刚刚在上海落幕的第四届全球华人物理学家大会,聚集的学界精英尽管都是黄皮肤黑头发,但从论文汇编到会议网站,从演讲到提问,甚至会场门口的指南,全是英文。
有人申请用中文做报告未获准许,只好用不熟练的英文演讲,致使论文原意不能充分表达。
一位与会学者认为,大多数报告用中文完全可以讲清楚,而且更容易被听众理解。
即使考虑到部分海外华裔学者的需要,至少可以采用中英文双语,但这些要求被组织者以国际惯例为由而拒绝。
大有非熟练英语者不得发声的意思。
组织者所谓“国际惯例”,如果不是故意蒙人,就是连起码的常识也不懂。
联合国的工作语言有6种,汉语乃是其中之一。
倘说“国际惯例”,至少应该是包括汉语在内的6种工作语言同时使用。
随着中国国力日渐增强,外国学汉语的人与日俱增,汉语成为世界强势语言的特征已经显现,我们为什么还要崇拜英语到走火入魔的地步?
令人敬佩的是丁肇中教授,他不顾“禁令”,坚持以中文作报告。
丁教授的英语水平毋庸置疑,但当他荣获诺贝尔奖发表演说,却用汉语。
他说,汉语是他的母语。
这一次,丁肇中在用汉语表达学术思想的同时,也表达了超越物理意义的文化情感。
中华儿女遍布世界各国,但无论相隔多远,差别多大,他们以通用的汉语作为中华民族的主要标志,这无疑是中华民族大团结形成和巩固之基础。
丁肇中教授此举,令人尊敬。
我们的国土神圣不可侵犯,因为那是中华民族世世代代、生生不息的地方;汉语神圣不可歧视,因为那是中华文化时时刻刻、绵绵永续的精神家园。
保护我们的精神家园,维护汉语的尊严,也就是维护民族的尊严。
不错,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我们有许多事情都要跟国际接轨,但体现民族传统、民族文化、民族精神的语言、文字,绝不在接轨之列。
法、德等不少国家甚至拒绝在自己的文字中夹杂英文,而俄罗斯总统普京也签署命令,要求维护俄语的纯洁性。
显然,语言、文字与国家、民族的命运是紧密相连的,我们能不深省吗?
(摘自人民网)
乙文:
历史题该怎么考
我儿子正在读高二,考了一道历史题:
成吉思汗的继承人窝阔台,公元哪一年死?
最远打到哪里?
第二问儿子答不出来,我帮他查找资料,所以到现在我都记得,是打到现在的匈牙利附近。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发现美国世界史这道题目不是这样考的。
它的题目是这样的:
成吉思汗的继承人窝阔台,当初如果没有死,欧洲会发生什么变化?
试从经济、政治、社会三方面分析。
不久前,我去了趟日本,日本总是同我们在历史问题上产生纠葛,所以我在日本很注意高中生的教科书。
他们的教师给高中生布置了这样一道题:
日本跟中国100年打了一次仗,19世纪打了日清战争(我们叫甲午战争),20世纪打了一场日中战争(我们叫抗日战争),21世纪如果我们跟中国开火,你认为大概是什么时候?
可能的远因和近因在哪里?
如果日本赢了,是赢在什么地方?
输了是输在什么条件上?
分析之。
翻开我们的教科书,题目是这样出的:
甲午战争是哪一年爆发的?
签订的叫什么条约?
割让多少土地?
赔偿多少银两?
(选自《读者》2004年第20期有删改)
23.甲文中划线的“怪事”具体指的是什么事情?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2分)
24.综观甲、乙两文,为什么说“维护汉语的尊严,也就是维护民族的尊严”?
(2分)
25.阅读甲文,结合课文都德的《最后一课》,说说你对“灭绝一个民族最恶毒、最有效的手段,就是迫使该民族放弃自己的母语”这句话的理解。
(2分)
26.阅读乙文,结合下面的材料,写出你的探究结果。
(两点即可)(2分)
法国一位名叫切尔西的女记者走访了在二战中遭受浩劫的一些城市。
她对日本的广岛和中国的南京两个灾难深重的城市记录得比较详细,现摘抄一些,请你阅后谈谈有何发现。
广岛:
被原子弹轰炸的残骸都保存完好;南京:
难以找到当年屠城遗址。
南京:
大屠杀死难人数36万人以上,纪念馆“哭墙”上只剩有3000个死者的名字;
广岛:
2001年8月6日,公布原子弹受害者221893人,精确到个位。
广岛:
每年8月6日,举行悼念大会,8月15日,钟声汽笛鸣响,工厂、学校、机关停止一切工作,全城哀悼;南京大屠杀纪念大会从1985年才开始,1997年才有了拉响防空警报和车船汽笛的做法,除了悼念大会会场,鲜见肃立默哀场面。
南京:
参加纪念大会人数2000左右,最多不到1万人,占人口的1/2800或1/500;
广岛:
参加纪念大会的有5万多人,占全市人口的1/21……
探究结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甲文、乙文中提到世界不少国家都采取相应的措施维护本民族语言的纯洁性,加强民族历史教育。
你认为中国可采取哪些切实可行的措施来提高汉语的地位,维护汉语的纯洁性,加强民族历史教育?
请从你提出的措施中选取一条,写出详细的活动方案。
(5分)
三、写作(共50分)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就算种的只是希望,那希望也给人很大的鼓舞。
因为那希望是用成实的种子种在水肥充足的土壤里的,人勤地不懒,出一分劳力就一定能有一分收成。
阅读上述材料,从中提炼出一个话题(如:
希望、播种、播种与收获等),然后围绕话题写一篇600字以上的文章,文体不限,题目自拟。
题目: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附:
《初三语文训练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共17分)
1.○1dī;○2bì;○3膺○4陟。
(每小题0.5分,有错误不得分。
)
2.放远了眺望才觉得秀美;(友情)放远了回忆才觉得珍贵。
(意思对即可)(每空1分)
3.○1万里长风送秋雁;○2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或: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3示例: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每句1分,错1字不得分。
)
4.中国2005年矿厂还是十分危险之地,矿工命运悲惨。
(意思大致相同即可)(2分)
5.不设统一答案。
参考例句:
家庭小集体,集体大家庭,尝遍生活酸甜苦辣;课堂小天地,天地大课堂,做透学问甲乙丙丁(2分)
6.
(1)示例:
漫画的主体部分,画了一棵手掌形的树。
“手指”被砍去了三根,只剩下光秃秃的“食指”和“中指”成“V”形。
画面的左上角有“这不是胜利”的字样。
(按照一定的顺序,1分。
说清有些什么,1分。
能说明是怎样的,1分。
共3分。
)
(2)示例:
这不是表示胜利,而是对人类的控诉。
这不是胜利,而是人类的毁灭。
(能说出漫画的含义,且能结合标题去说,意思相近即可。
)
二、(共53分)
(一)(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