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工程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3038058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55 大小:42.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机械工程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机械工程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机械工程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机械工程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机械工程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机械工程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x

《机械工程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机械工程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x(5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机械工程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x

机械工程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机械工程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级学科代码:

0802

一、学科概况与研究方向

江苏大学机械工程学科依托江苏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和农业装备工程学院建设,是江苏高校优势学科、江苏省国家一级重点学科培育建设点,拥有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国家重点(培育)学科、混合动力车辆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8个省部级工程中心和重点实验室。

1994年设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并获首批工程硕士授权,2000年获一级学科博士点。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学科1981年获首批硕士点,1998年获博士点,是“十一五”国家重点(培育)学科。

机械设计及理论(原农业机械设计与制造)学科1981年获首批博士点,1987年获原机械部重点学科,1994年获江苏省重点学科。

车辆工程学科1996年获博士点,是全国高校第4个获得该领域博士点的学科。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车辆工程是江苏省品牌专业、国家级特色专业和首批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机械制造系列课程教学团队是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面向“长三角”国际制造中心机械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实验区是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以机械工程中心实验室为主体组建的江苏大学工程训练中心(工业中心)是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本学科主要研究方向包括:

(一)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080201)

1.激光加工、检测与表面工程

2.CAD/CAM/CAE与模具设计制造

3.光子制造与集成技术

4.高速、高效、超精密加工及装备

5.先进成形技术与先进材料制造及表征

(二)机械电子工程(080202)

1.微/纳机械电子系统及其集成技术(MEMS/NEMS)

2.机电系统多尺度构造与可靠性

3.机电系统的驱动、控制与自动化

4.流体传动与控制

(三)机械设计及理论(080203)

1.农业装备智能化技术

2.现代机械设计及理论

3.机械系统动力学与机器人

4.机械数字化设计

(四)车辆工程(080204)

1.车辆系统动力学及控制

2.车辆系统及零部件设计理论与方法

3.车辆综合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

4.车辆NVH控制及安全技术

5.现代汽车轮胎技术

二、培养目标

为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需要,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较强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高层次、复合型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

要求硕士研究生达到如下目标:

较好地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具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学风严谨,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开拓进取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掌握机械工程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熟练掌握本学科的现代实验方法和技能,能理论联系实际,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有新见解。

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初步的写作能力、综合运用能力及进行国际交流的能力。

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身心健康。

三、培养方式与学习年限

1.培养方式

(1)采用全日制研究生管理模式,实行以在校学习为主,校内教学实践或校外专业实践为辅的培养方式。

(2)实行导师负责制。

由导师指导学生,全面负责制订研究生培养计划,指导科学研究、教学或者专业实践、学位论文等工作,对研究生的思想品德、学术道德有引导、示范和监督的责任。

研究生课程分为学位课程和非学位课程两类,硕士研究生学位课程学分应不少于14学分,非学位课程学分应不少于12学分。

鼓励硕士研究生参加QS前300名的世界高校机械工程学科、教育部2011年学科评估机械工程学科前20位的硕士研究生课程的在线课程、Mooc课程和微课等核心专业学位课与专业选修课,学科可累计学分互认核心专业学位课不高于3学分,非学位课程学分不高于6学分。

研究生学习期间,必须完成文献阅读、学术活动、专题研讨、实践环节等必修环节,通过学位论文答辩,并经过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议通过后,方可授予江苏大学全日制学术型硕士学位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

2.学习年限

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学制为三年,在职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四年。

若因客观原因不能按时完成学业者,可申请适当延长学习年限,但最长延长时间不超过1年。

一般不允许提前毕业,如在学校规定毕业的基础上增加1篇2区SCI期刊论文,并申请学校优秀硕士论文,可以申请提前半年,即二年半毕业。

四、

课程学分要求

课程类别

课程名称

学分

学期

开课单位

课程性质

备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实践研究

2

1

马克思学院

必修

自然辩证法概论

1

1

马克思学院

英语

4

1、2

外国语学院

数值分析

2

1

理学院

至少

4学分

数理方程

2

1

理学院

矩阵论

2

1

理学院

数理统计

2

1

工商学院

机械工程计算动力学

3

1

土力学院/机械学院

双语

(重点建设)

至少

3学分

先进制造技术

3

1

机械学院

双语

机械工程科技创新与学科前沿

2

1

机械学院

前沿讲座,双语

必修

材料强化与质量评定

2

2

机械学院

实验平台,双语

至少

选一门

先进制造及模具设计制造综合实验

2

2

机械学院

实验平台

工程信号测试与处理技术

2

1

汽车学院

车辆工程实验装备与实验

2

2

汽车学院

车辆系统建模与仿真

2

2

汽车学院

全英文

 

至少选一门

 

至少选一门

材料科学导论

2

1

机械学院

双语

基于网络的设计与制造

2

2

机械学院

双语

工程类科技论文写作

1

2

机械学院

双语

现代功能材料及成形技术

2

2

机械学院

双语

多元相反应

2

2

机械学院

双语

精密加工技术

2

2

机械学院

双语

快速成形原理及应用

2

2

机械学院

双语

机电产品数字化虚拟开发

2

2

机械学院

双语

先进板料成形技术与性能

2

2

机械学院

双语

机械优化设计

2

2

机械学院

双语

微机电系统设计与制造

2

2

机械学院

双语

薄膜材料制备技术与应用

2

2

机械学院

双语

分子模拟技术及应用

2

2

机械学院

双语

微机电器件设计与分析

2

2

机械学院

双语

液压比例控制系统

2

2

机械学院

双语

微纳米技术

2

2

机械学院

双语

振动分析

2

1

汽车学院

双语

汽车电子与控制技术

2

2

汽车学院

双语

车辆有限元分析方法

2

2

汽车学院

双语

车辆NVH技术

2

2

汽车学院

双语

汽车轮胎学

2

1

汽车学院

双语

新能源汽车技术

2

2

汽车学院

双语

数字化设计与制造

2

2

机械学院

 

任选

 

任选

 

激光加工技术

2

2

机械学院

高速加工、MQL加工理论及应用

2

2

机械学院

塑料流变学与模具结构优化

2

2

机械学院

切削磨削加工学

2

2

机械学院

机构分析与综合

2

1

机械学院

基于网络的设计与制造

2

2

机械学院

双语

摩擦学与润滑设计

2

2

机械学院

现代设计方法

2

2

机械学院

智能机械与机器人

2

2

机械学院

现代控制理论

2

2

机械学院

机电伺服系统

2

2

机械学院

现代数控技术

2

2

机械学院

电液控制工程基础

2

2

机械学院

微纳光电子器件封装加固技术

2

2

机械学院

传感技术

2

2

农装学院

车辆系统动力学

2

1

汽车学院

汽车车身曲面设计与逆向工程

2

2

汽车学院

车辆结构优化理论与方法

2

2

汽车学院

汽车轻量化方法

2

2

汽车学院

汽车安全理论

2

2

汽车学院

汽车产品开发及项目管理(企业教授)

2

2

汽车学院

车辆控制系统

2

2

汽车学院

全校所有学科的全部研究生课程

任选

注:

课程性质中请明确是“全英文”课程、“双语”课程或“实验平台”课程等。

五、实践学分要求

所有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必须完成文献阅读、学术活动、专题研讨、实践环节等必修环节,并获得相应的实践学分。

实践学分和课程学分均满足要求后方可进入学位论文送审答辩环节。

1、学术活动(2学分)

研究生必须参加学校组织的“学术道德规范讲座”和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的专题讲座、学术报告、研究生论坛等学术研讨活动,参加学术研讨活动后必须形成完整的学术报告。

硕士研究生在读期间应参加10次以上学术报告活动(0.2分/次)。

鼓励并认可博士极参加QS前300名的世界高校机械工程学科、教育部2011年学科评估机械工程学科前20位的学术活动研讨,学术活动由学科或导师负责考核。

境外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宣读本人论文并交流发言1次,出具有效证明材料,2学分/次;

国内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宣读本人论文并交流发言1次,出具有效证明材料,1学分/次;

全国性高层次学术会议宣读本人论文并交流发言1次,出具有效证明材料,0.5学分/次;

2、外文文献阅读(2学分)

根据《机械工程阅读专著、文献阅读指南》阅读20篇以上的经典名著和外文文献。

并完成2篇以上英文文献的翻译。

学位论文开题前需进行考核并记录成绩,不合格者不得进入学位论文开题环节。

在英文期刊以第一作者或第二作者(导师为第一作者)公开发表专业学术论文,并被EI/SCI收录的可视为外文文献阅读环节合格。

3、专题研讨(≥1学分)

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必须在学科范围内公开进行1次以上文献研读交流、学术研究进展汇报或专题研讨汇报;倡导英文专题研讨;倡导研究生跨学科研讨。

4、实践环节(1学分)

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在职人员除外)在校期间必须进行不少于1个月时间的实践环节(一般包括教学实践、生产实践和社会调查等),导师负责考核。

六、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是衡量研究生培养质量和学术水平的主要标志。

1、论文开题

开题是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开展学位论文工作的首要环节。

研究生在撰写学位论文之前,必须经过认真的调查研究,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尤其是外文文献,了解本人主攻研究方向的历史和现状,在此基础上确定学位论文研究题目,并作论文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应论述学位论文选题依据、研究方案、预期目标与科研成果、工作计划等关键问题。

研究生学位论文试行集体开题,由学科(学院)统一组织,学位论文开题必须经导师审核同意方可进行。

鼓励学科方向或者指导小组组织预开题,确保开题质量。

学科成立学位论文开题专家考核小组,由本学科或相关学科至少5名专家组成(本学科专家不得少于一半,导师和指导小组成员必须回避),确定一名负责人主持开题考核工作。

学位论文开题试行专家小组评分(等级)制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暂缓通过的比例不得少于实际开题人数的10%。

各学科(学院)应提前将学位论文开题的时间、地点等具体信息上网公开。

每位研究生在学期间至多两次学位论文开题机会,两次开题时间间隔不得少于3个月,两次开题均未通过者按退学处理。

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审核通过一年(至少11个月)后方可申请送审、答辩。

2、发表学术论文与获得的科研成果

研究生在学期间应积极撰写学术论文,获取一定的科研成果,具体要求详见《江苏大学关于研究生在学期间发表学术论文的规定》和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的相关要求。

如仅是申请发明专利,必须有一篇核心期刊以上的投稿论文(必须经过导师同意并审核)。

3、论文撰写

学位论文必须在导师指导下由研究生本人独立完成,论文格式参见《江苏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撰写格式要求》。

4、论文评阅与答辩

学位论文的评阅与答辩等要求详见《江苏大学学位授予工作实施细则》和《江苏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盲审”工作暂行办法》等相关要求。

在学位论文送审前,必须提前1个月进行学科内预评阅,确保论文送审质量。

鼓励学科方向或者指导小组组织预答辩,确保答辩质量。

七、其他要求

其它环节要求详见《江苏大学学术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总则)》。

附:

需阅读的主要经典著作和专业学术期刊目录

一、主要经典著作

1、虚拟制造.肖田元.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2、现代CAD技术.童秉枢.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

3、机械优化设计.孙靖民.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4、机构学的数学工具.沈守范.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999

5、自动测试系统集成技术.李行善等.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

6、测控系统原理与设计.孙友传等.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2

7、智能检测系统与数据融合.滕召胜等.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8、TheArtofMolecularDynamicsSimulation.D.C.RAPAPORT.CambridgeUniversityPress,2004

9、薄膜技术与薄膜材料,田民波等,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10、微机电系统设计与加工,(美)MohamedGad-el-Hak编,张海霞等译,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11、汽车系统动力学及集成控制.陈无畏等著.科学出版社,2014

12、车辆动力学及控制.拉贾马尼(美)著.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13、纯电动及混合动力汽车设计基础(原书第2版),IQBALHUSAIN(美).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

二、主要中文专业学术期刊

1、机械工程学报

2、中国机械工程

3、液压与气动

4、机电控制工程

5、数字电子技术

6、模拟电子技术

7、电子学报

8、机械与电子

9、工业仪表与自动化装置

10、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

11、自动化与仪表

12、农业机械学报

13、农业工程学报

14、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

15、工程图学学报

16、中国图形图像学报

17、振动工程学报

18、汽车工程

19、汽车技术

20、中国公路学报

21、汽车发动机技术

22、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3、内燃机学报

24、客车技术

25、力学学报

26、吉林大学学报

27、清华大学学报

28、江苏大学学报

29、机床与液压

30、物理学报

31、物理化学学报

32、工程材料

三、主要外文专业学术期刊

1、JournalofMaterialsProcessing

2、Tribologyletter

3、Handbookofmicronanotribology

4、CRCHandbookofChemistryandPhysics

5、Thescienceandengineeringofmicroelectronicfabrication

6、Mechanicalbehaviorofmaterial

7、SpringerHandbookofNanotechnology

8、JournalofAppliedPhysicsElectronicEngineering

9、JournalofMicroelectromechanicalSystems

10、JournalofMicromechanicsandMicroengineering

11、MechanicalSystemsandSignalProcessing

12、MechanimandMachineTheory

13、Form;ZeitschriftfuerGestaltung482E00540015-76784Springer-Verlag,GERMANY

14、TheInternationalDesignMagazine

15、AdvancesinStructuralEngineering

16、AutomotiveNewsInternational

17、JournalofEngineeringDesign

18、Activevehicle

19、AccidentAnalysisandPrevention

20、AdvancedPowderTechnology

21、AutomotiveDesign&Production

22、AutomotiveEngineer

23、JournalofComputationalAcoustics

24、JournalofMechanicalDesign

25、JournalofSoundandVibration

26、JournalofSafetyResearch

27、JournalofVibrationandAcoustics

28、MechanicalEngineering

29、SafetyScienc

30、AppliedPhysicsLetters

31、JournalofAppliedPhysics

32、NanoLetters

33、PhysicalReviewB

34、PhysicalReviewLetters

35、PhysicalReviewE

36、JournalofPhysicsD:

AppliedPhysics

37、ActaMechanicaSinica

38、EuropeanJournalofTransportandInfrastructureResearch

39、IEEETransactionsonIntelligentTransportationSystems

40、IEEE-ASMETransactionsonMechatronics

41、IETIntelligentTransportSystems

42、InternationalJournalofAutomotiveTechnology

43、InternationalJournalofCrashworthiness

44、InternationalJournalofImpactEngineering

45、InternationalJournalofShippingAndTransportLogistics

46、InternationalJournalofSustainableTransportation

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

先进制造技术

课程性质:

双语核心专业学位课

总目标:

本课程系统讲授先进制造技术的基本原理、主要内涵、技术特征及工程应用。

通过系统学习,使学生了解先进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熟悉先进制造技术的基本原理,掌握先进制造技术的基本方法,初步具备利用先进制造的技术原理与方法,结合我国机械制造技术发展与重点项目需求,系统开展机械技术研究与高新机械产品开发的能力。

内容简介:

第1章先进制造技术的内涵及特征

第2章CAD/CAM一体化技术

第3章高速加工技术

第4章精密与超精密加工技术

第5章快速成型技术

第6章激光表面改性技术

第7章MQL技术

第8章先进制造技术发展展望

实验内容:

(1)高速加工系统稳定性

(2)金属材料激光增材制造

考查方式:

论文报告+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

机械工程科技创新与学科前沿

课程性质:

前沿讲座/双语

总目标:

了解机械工程研究生培养质量规范与要求,了解机械工程科技创新、技术研发资助体系与申请流程,了解科技成果、科技奖励体系与申报流程,了解国家科技创新战略与政策,了解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了解机械工程学科前沿与行业发展动态。

初步掌握机械工程科学研究方法,掌握知识产权获取流程、方法、与技巧。

初步具备科技创新能力和知识产权获取能力。

内容简介:

第1章机械工程研究生培养质量规范

第2章机械工程科学研究方法

第3章机械工程科技创新

第4章国家科技创新战略与政策

第5章机械工程知识产权

(1)专利基础知识

(2)机械工程科研专利挖掘

(3)专利申请文件撰写

(4)专利审查意见答复和修改

(5)专利信息检索与利用

(6)专利运用策略

第6章机械工程学科前沿

实践内容:

(1)产学研创新实践;

(2)专利撰写实践

考查方式:

(1)平时考勤;

(2)笔记;(3)前沿讲座认识与体会;(4)专题报告。

课程名称:

材料强化与质量评定

课程性质:

实验平台/双语

总目标:

了解材料强化技术的内容,了解机械强化和激光强化机理、工艺与装备,了解材料强化表面质量的内容与评定方法,主要内容涉及金相组织、硬度、物相分析、孔隙率、残余应力、织构、残奥含量等等。

掌握残余应力的测试方法、研究动态与数据分析处理方法;了解的材料物性X射线衍射检测原理,掌握材料物相分析、残余应力、材料织构、残奥含量的X射线衍射检测方法与仪器操作技能,进一步从检测结果中分析材料的物相、残余应力状况、材料织构状况和残奥含量;通过综合应用训练,巩固和加强学生在解决实际工程测控问题的实践能力,掌握软硬件调试、结果处理分析方法,培养学生创新设计、思维能力与素质。

内容简介:

第1章机械强化技术

第2章激光热效应强化技术

第3章激光冲击波效应强化技术

第4章材料强化质量评定

第4章材料强化残余应力评定

第5章X射线衍射物相分析与点阵参数精确测定

第6章X射线衍射材料织构状态分析

实验内容:

(1)热效应激光强化实验

(2)冲击波效应激光强化实验

(3)激光强化质量评定实验

(4)材料残余应力X射线衍射测试实验

(5)残余应力测试方法对比实验

(6)材料织构X射线衍射测试实验

(7)残奥含量X射线衍射测试实验

(8)物相分析与点阵参数精确测定

考查方式:

(1)平时考勤;

(2)笔记;(3)训练认识与体会;(4)训练专题报告。

课程名称:

先进制造及模具设计制造综合实验

课程性质:

实验平台

总目标:

先进制造与模具技术综合实验是针对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特点而设立专题综合研究型实验项目。

该实验项目融合本方向所学的各相关课程和专业知识,以先进制造技术为基础,侧重于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培养学生机械产品快速开发、分析、制造等科研综合能力,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条件。

实验分四个专题,研究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老师的引导选择一个或多个专题进行综合研究和实践,通过研究与实践,使研究生在机械产品快速开发、分析、制造等方面的能力得到较高提升,适应其从事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方面的工作需求。

内容简介:

1逆向工程产品快速开发

(1)产品数字化测量

(2)逆向设计

(3)产品样件快速成型

(4硅胶模具制作及成形件制作

2先进成形技术(选做任一专题)

(1)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