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荆州市石首市文峰中学学年九年级下学期月考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3035744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127.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荆州市石首市文峰中学学年九年级下学期月考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湖北省荆州市石首市文峰中学学年九年级下学期月考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湖北省荆州市石首市文峰中学学年九年级下学期月考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湖北省荆州市石首市文峰中学学年九年级下学期月考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湖北省荆州市石首市文峰中学学年九年级下学期月考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湖北省荆州市石首市文峰中学学年九年级下学期月考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

《湖北省荆州市石首市文峰中学学年九年级下学期月考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荆州市石首市文峰中学学年九年级下学期月考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湖北省荆州市石首市文峰中学学年九年级下学期月考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

湖北省荆州市石首市文峰中学学年九年级下学期月考化学试题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荆州市石首市文峰中学【最新】九年级下学期5月月考化学试题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石蜡熔化B.酒精挥发C.食物腐烂D.胆矾研碎

2.下列盐的用途中,错误的是

A.用氯化钠配制生理盐水B.用碳酸氢钠做焙制糕点的发酵粉

C.用含亚硝酸钠的工业盐腌制香肠D.用碳酸钙做补钙剂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花香四溢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B.分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

C.不同元素的本质区别是中子数不同D.原子不能直接构成物质

4.生活中处处有化学,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可用肥皂水鉴别硬水和软水

B.煤、石油、天然气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

C.铁在潮湿的空气中易生锈

D.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属于合成材料

5.现有甲、乙、丙三种金属,先将三者分别加入到硫酸亚铁溶液中,只有甲可使溶液中析出铁单质。

再将三者加入到硝酸银溶液中,只有乙不能使溶液中析出银单质,则三者的金属活动性从强到弱的顺序是()

A.甲>乙>丙B.乙>甲>丙C.甲>丙>乙D.无法判断

6.为及时发现燃气泄漏,常在燃气中加入少量有特殊气味的乙硫醇(C2H5SH),乙硫醇也可以充分燃烧,化学方程式为:

2C2H5SH+9O2

4CO2+2X+6H2O。

下列关于X的说法正确的是

A.X由碳、硫、氧二种元素组成

B.X属于有机化合物

C.X中硫、氧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1:

2

D.X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60%

7.木炭还原氧化铜和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木炭、一氧化碳与氧化铜的反应都属于置换反应

B.两个实验的相关反应中,只有碳元素的化合价发生改变

C.两个实验中都可观察到红色固体变黑

D.两个实验的操作中都要防止液体倒吸

8.下图各物质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反应条件省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常温下,化合物乙一定是无色气体B.化合物甲可能含有3种元素

C.反应②一定是置换反应D.单质B一定是金属铜

9.在无色溶液中,下列离子组能大量共存的是()

A.Ca2+Na+CO32-Cl-B.Na+K+OH-Cl-

C.Cu2+K+Cl-NO3-D.H+Na+OH-SO42-

10.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所选试剂或方法不正确的是

序号

混合物

除杂试剂与方法

A

烧碱溶液中混有少量熟石灰

适量碳酸钠溶液,过滤

B

硫酸溶液中混有少量硫酸铜

适量氢氧化钠溶液

C

氯化钾中混有少量二氧化锰

用足量水溶解后,过滤,蒸发结晶

D

二氧化碳气体中混有水蒸气

通过浓硫酸干燥

 

A.AB.BC.CD.D

11.下列各组物质的溶液,不另加试剂就不能鉴别出来的一组是()

A.CuSO4NaOHKNO3B.FeCl3AgNO3NaNO3

C.Na2CO3HClBaCl2D.CaCl2K2CO3NaCl

12.现有一包由3.2g铜、13g锌和2g碳组成的粉末,放到一定量的AgNO3溶液中,完全反应后得到的固体为m种,溶液中溶质为n种.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若m=2,则n=2或3B.若固体中金属的质量为48g,则m=4

C.当m=3时,溶液可能呈蓝色D.反应后固体的质量不可能超过56g

二、填空题

13.

(1)缺____(填元素名称)可能导致骨质疏松,易得佝偻病。

(2)米和面中含有的糖类物质主要是_____,在人体的消化系统中最终变为葡萄糖。

(3)香烟烟气中的______是一种极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的有毒气体。

(4)充入食品包装袋中可以防腐的气体单质是___________(用化学式填空)。

(5)农业生产中常用的一种复合肥料是_____________(用化学式填空)。

14.

(1)据群众举报,荆州的某洗涤厂违规排放废水污染河流,当地环保部门高度重视,当即委派工作人员实地检测,测得污水的pH>7,为了荆州的青山绿水,请你针对这种情况提一条合理的建议:

将废水中最好加入______(写物质的化学式)中和处理达标后再排放。

(2)密闭容器中盛有CH4和O2的混合气体,点燃使其充分反应,CH4全部转化为CO、CO2和H2O,待容器恢复至室温,测得容器内混合气体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6%。

则反应前CH4和O2的质量比为_________。

15.如图为A、B、C、D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以及硒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请按要求填空:

(1)A、B、C、D四种粒子中,属于同种元素的是__(填字母序号),C粒子的符号为____。

(2)D中x=_____。

(3)E中硒元素原子中的中子数是____。

16.R是硝酸钾或氯化铵中的一种。

硝酸钾和氯化铵的溶解度曲线如图1所示.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了如图2所示实验。

(1)t1℃时,氯化铵的济解度为______g。

(2)①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

(3)根据以上信息可推出R是________(写名称或化学式均可)。

(4)关于图2中烧杯内的物质,以下几种说法正确的有_________。

A.①、②、③中,只有③中上层清液是饱和溶液

B.若使③中的固体溶解,可采用加水或升温的方法

C.①和②的溶液中,溶质质量相等

D.①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一定比③的上层清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小。

17.为了将混有硫酸钾、氯化钙、碳酸氢铵(不稳定,受热易分解生成氨气、二氧化碳和水)的氯化钾提纯,并制得纯净的氯化钾溶液,某同学设计的实验流程如下:

请根据以上流程图中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①中除去碳酸氢铵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步骤④中加过量碳酸钾溶液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此设计方案是否严谨?

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我国著名化学家侯德榜先生发明了“侯氏制碱法”,其原理中重要的一步是向饱和食盐水中先后通入足量NH3和CO2制备NaHCO3,化学方程式:

NaCl+NH3+CO2+H2O=NaHCO3↓+NH4Cl某兴趣小组在实验室模拟该过程,请结合具体的步骤回答下列问题:

Ⅰ.气体制备

(1)二氧化碳气体制备

实验室常采用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备CO2,其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应选择的气体收集装置为______(选填装置对应的字母)。

(2)氨气制备:

实验室常用硫酸吸收氨气,防止污染空气,实验室制备NH3的反应原理为:

Ca(OH)2(固)+2NH4Cl(固)

CaCl2+2H2O+2NH3↑。

现要制备并干燥NH3,所选装置的正确连接顺序为_____→______(选择装置对应的字母)。

实验室制备O2也可用上述制备NH3的发生装置,写出用该发生装置制备O2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II.NaHCO3制备:

物质

NaHCO3

NH4Cl

溶解度/g(20℃)

9.6

37.2

(3)根据表格中的溶解度数据,解释20℃产物中NaHCO3能够先从溶液中结晶析出的原因________。

(4)该过程中另一产物NH4Cl在农业生产中常被用作______________。

三、科学探究题

19.某化学小组将少量过氧化钠(Na2O2)粉末加入盛水的试管中,看到有大量气泡产生。

(提出问题)

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了什么物质?

(作出猜想)

甲同学:

生成氢氧化钠

乙同学:

生成碳酸钠

丙同学:

生成氢气

丁同学:

生成氧气

(1)大家一致认为乙同学的推测不正确,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探究)

实验方法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用试管收集生成的气体,堵住试管口,移近酒精灯火焰,点燃

无现象

(2)______________

用试管收集生成的气体,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内

(3)______________

有氧气生成

(4)______________

溶液变红

溶液显碱性

(得出结论)

(5)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思拓展)

(6)根据所学知识,请你预测将少量过氧化钠粉末加入硫酸铜溶液中的反应现象_______。

四、计算题

20.BaCl2是一种重金属盐,其水溶液具有很强的毒性。

若误服了BaCl2溶液可立即服用MgSO4溶液解毒。

为测定某BaCl2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现取100克BaCl2溶液,不断加入MgSO4溶液,反应过程中溶液总质量与加入MgSO4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请回答:

(1)P点时溶液中的溶质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

(2)反应生成沉淀的最大质量为_________________克;

(3)试计算原溶液中BaCl2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C

【详解】

A、石蜡熔化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酒精挥发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C、食物腐烂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D、胆矾研碎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C。

【点睛】

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2.C

【详解】

A、生理盐水是0.9%的氯化钠溶液,所以氯化钠可用于配置生理盐水,故正确;

B、碳酸氢钠显弱碱性,碳酸氢钠做焙制糕点的发酵粉,故正确。

C、亚硝酸钠有毒,所以不能用含亚硝酸钠的工业用盐制香肠,故错误;

D、碳酸钙中含有钙元素,所以可用碳酸钙作补钙剂,故正确;

故选:

C。

3.A

【解析】

A.花香四溢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故A正确。

B.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

故B错误。

C.不同元素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质子数决定元素种类。

故C错误。

D.有些物质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物质。

故D错误。

4.B

【解析】

A.可用肥皂水鉴别硬水和软水,硬水泡沫少,软水泡沫多。

故A正确。

B.煤、石油、天然气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而是不可再生能源。

故B错误。

C.铁在潮湿的空气中易生锈。

故C正确。

D.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属于合成材料。

故D正确。

5.C

【分析】

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其化合物溶液中置换出来。

【详解】

现有甲、乙、丙三种金属,先将三者分别加入到硫酸亚铁溶液中,只有甲可使溶液中析出铁单质,说明甲的活动性比铁强,乙、丙的活动性比铁弱,即甲>铁>乙、丙。

再将三者加入到硝酸银溶液中,只有乙不能使溶液中析出银单质,说明甲、丙的活动性比银强,乙的活动性比银弱,即甲、丙>银>乙。

三者的金属活动性从强到弱的顺序是:

甲>丙>乙。

故选C。

6.C

【详解】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知,X化学式是SO2.A.X由硫、氧二种元素组成.。

故A错误。

B.X属于无机化合物。

故B错误。

C.X中硫、氧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1:

2。

故C正确。

D.X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100%=50%。

7.D

【分析】

本题考查了一氧化碳、木炭的化学性质,它们共同的化学性质是可燃性和还原性,因此都可以做还原剂;一氧化碳、木炭还原氧化铜的现象相同:

黑色变红色,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由于一氧化碳有毒,能够污染环境,所以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要对尾气进行处理;木炭还原氧化铜时发生的是置换反应,一氧化碳发生的不是置换反应。

【详解】

A、木炭还原氧化铜时发生的是置换反应,一氧化碳发生的不是置换反应,故选项A错误;

B、两个实验的相关反应中,碳元素、铜元素的化合价发生改变,故选项B错误;

C、一氧化碳、木炭还原氧化铜具有相同的现象:

黑色变红色,故选项C错误;

D、木炭还原氧化铜时要防止液体倒吸,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也需要防止液体倒吸,选项D正确。

故选D。

8.C

【解析】

A.若单质A是铁,化合物甲是硫酸铜,则化合物乙是硫酸亚铁,故错误;B.化合物甲可由单质C和单质B反应得到,故化合物甲只有2种元素,说法错误;C.反应②一定是置换反应,说法正确;D.若单质A是碳,化合物甲是氧化铁,则单质B是铁,故说法错误。

故选C。

9.B

【解析】

A.Ca2+和CO32-生成沉淀,Na+Cl-。

B.Na+K+OH-Cl-。

,大量共存。

C.Cu2+呈蓝色,K+Cl-NO3-。

D.H+和OH-反应生成水,Na+SO42-。

10.B

【详解】

A、熟石灰能与适量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B、硫酸和硫酸铜均能与NaOH溶液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C、氯化钾易溶于水,二氧化锰难溶于水,可采取加水溶解、过滤、蒸发结晶的方法进行分离除杂,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D、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且不与二氧化碳反应,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故选:

B。

【点睛】

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

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

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11.D

【解析】

A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能与硫酸铜反应生成蓝色沉淀的是氢氧化钠,另一种为硝酸钾;B氯化铁溶液为黄色,硝酸银能与氯化铁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硝酸钠不能;C将三种物质两两混合,碳酸钠能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有冒气泡的现象,氯化钡与碳酸钠生成白色沉淀,氯化钡和盐酸不反应,无明显现象。

D氯化钠和碳酸钾、氯化钙都不反应,无法区分。

12.B

【分析】

由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可知,金属的活动性Zn>Cu>Ag,由3.2g铜、13g锌和2g碳组成的粉末,放到一定量的AgNO3溶液中,Zn首先与硝酸银溶液反应,Zn反应完成时,Cu再与硝酸银反应.碳与硝酸银不反应。

【详解】

A、当m=2时,则得到的固体为银和碳,Cu和Zn全部反应,硝酸银溶液足量,恰好反应时,溶液中的溶质为硝酸铜和硝酸锌;硝酸银过量时,溶液中的溶质为硝酸铜、硝酸锌和硝酸银,因此,n=2或3,故A正确;

B、当上述两个反应分别恰好进行完全时,设生成银的质量分别为x,y

x=43.2g

y=10.8g

当锌完全反应时,金属的质量为:

3.2g+43.2g=46.4g,铜完全反应时,金属的质量最大是:

43.2g+10.8g=54g,由于金属的质量是48g,46.4g<48g<54g.由此可知,锌完全反应,部分铜已参加反应,所以,固体物质有银、铜和碳三种,即m=3,故B不正确;

C、由上述计算分析可知,当m=3时,溶液可能呈蓝色,故C正确;

D、由上述计算分析可知,反应后固体的质量不可能超过54g+2g=56g,故D正确。

故选B。

13.钙淀粉一氧化碳N2KNO3

【详解】

(1)缺钙幼儿易患佝偻病,老人易患骨质疏松;

(2)米和面中含有的糖类物质主要是淀粉,在人体的消化系统中最终变为葡萄糖;

(3)香烟烟气中的一氧化碳是一种极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的有毒气体;

(4)氮气化学性质稳定,充入食品包装袋中可以防腐;

(5)农业生产中常用的一种复合肥料是硝酸钾。

故填:

(1)钙;

(2)淀粉;(3)一氧化碳;(4)N2;(5)KNO3。

14.H2SO43:

10。

【详解】

(1)要保护水资源,为了青山绿水,可以将污水中加入适量的稀硫酸处理呈中性后进行排放,如故填:

H2SO4。

假设反应后该混合气体的质量为100g。

则混合气体中含碳元素100g×36%=36g,根据元素的守恒,可知甲烷中碳元素的质量为36g,则甲烷的质量为

=48g,甲烷中氢元素的质量为48g-36g=12g,所以生成水的质量为12g÷

=108g;所以反应前混合气的质量为100g+108g=208g。

则氧气的质量=208g-48g=160g。

则反应前CH4和O2的质量比为48g:

160g=3:

10。

故答案为:

3:

10。

15.ABCl-845

【详解】

(1)依据质子数相同的元素是同种元素,由图示可知四种微粒中A、B质子数相同是同种元素;C粒子的质子数为17,核外电子数为18,为氯离子,故填:

AB;Cl-;

(2)由于原子中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相等,观察可知该微粒的质子数是18,是具有稳定结构的氩原子,所以核外电子数也应为18,所以X为8;故填:

8;

(3)从图中可以得知硒的原子核外电子数=质子数=原子序数=34,硒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约为79,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该硒原子的中子数是79-34=45。

故填:

45。

16.

(1)40

(2)25%(3)硝酸钾(4)BC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和题中信息知,

(1)t1℃时,氯化铵的济解度为40g。

(2)①的溶液为不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

×100%=25%。

(3)根据以上信息可推出R是硝酸钾,蒸发80g水没有晶体析出。

A.①、②,③中,②、③中上层清液是饱和溶液。

故A错误。

B.若使③中的固体溶解,可采用加水或升温的方法。

故B正确。

C.①和②的溶液中,溶质质量相等。

故C正确。

D.①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一定比③的上层清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小,③没有具体温度,无法比较。

故D错误。

17.

(1)加热混合固体;

(2)出去Ca2+和Ba2+;

(3)不严谨,理由是:

加入的过量的K2CO3未除去,影响实验

【解析】

(1)不稳定,受热易分解生成氨气、二氧化碳和水,可通过加热固体混合物的方法将碳酸氢铵除掉;

(2)氯化钡、氯化钙都能与碳酸钾反应生成沉淀同时得氯化钾,加入过量碳酸钾的目的是将氯化钡和氯化钙完全反应;以除掉Ca2+和Ba2+;(3)此方案不严谨,理由是:

加入的过量的K2CO3未除去,影响氯化钾的纯度,可向⑤所得滤液中加入过量的盐酸,然后再蒸发结晶。

18.CaCO3+2HCl=CaCl2+CO2↑+H2OCBF2KClO3

2KCl+3O2↑20℃NaHCO3的溶解度小,先到达饱和后析出晶体氮肥

【详解】

(1)实验室用石灰石或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的同时还生成了氯化钙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表示为CaCO3+2HCl=CaCl2+H2O+CO2↑;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易溶于水,故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选C装置;

(2)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发生装置,用加热氢氧化钙固体和氯化铵固体制取氨气属固固加热型,发生装置选B;要干燥氨气,可用碱石灰进行干燥,选F装置;实验室用加热氯酸钾制取氧气也属固固加热型,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氯酸钾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表示为2KClO3

2KCl+3O2↑;(3)由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可知,20℃时NaHCO3的溶解度小,故可从溶液中析出;(4)氯化铵含有植物所需的氮元素,可作氮肥。

19.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发生改变,所以反应后,生成物中不可能含有碳元素说明无氢气生成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加酚酞溶液2Na2O2+2H2O=4NaOH+O2↑有气泡产生,有蓝色沉淀生成

【详解】

(1)大家一致认为乙同学的推测不正确,理由是:

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发生改变,所以反应后,生成物中不可能含有碳元素;

[实验探究]氧气具有助燃性,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能使酚酞溶液变红。

实验方法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用试管收集生成的气体,堵住试管口,移近酒精灯火焰,点燃

无现象

(2)说明无氢气生成

 

用试管收集生成的气体,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内

(3)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有氧气生成

(4)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加酚酞溶液

溶液变红

溶液显碱性

(5)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Na2O2+2H2O=4NaOH+O2↑;

(6)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氢氧化钠再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

故将少量过氧化钠粉末加入硫酸铜溶液中的反应现象为:

有气泡产生,有蓝色沉淀生成。

20.

(1)MgCl2;

(2)23.3g;(3)20.8%

【详解】

(1)当硫酸镁溶液的质量加到100g时,溶液总质量出现拐点,此后随着硫酸镁溶液的增加,溶液总质量增加,不再产生新的变化。

故P点时硫酸镁溶液与氯化钡溶液恰好完全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镁。

因此P点时溶液中的溶质名称是氯化镁;

(2)由图可知,反应生成沉淀的最大质量为100g+100g-176.7g=23.3g;

(3)设原BaCl2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x

答:

原BaCl2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0.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