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诸暨市三都中学届高三语文月考试题.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3033947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57.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诸暨市三都中学届高三语文月考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浙江省诸暨市三都中学届高三语文月考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浙江省诸暨市三都中学届高三语文月考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浙江省诸暨市三都中学届高三语文月考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浙江省诸暨市三都中学届高三语文月考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江省诸暨市三都中学届高三语文月考试题.docx

《浙江省诸暨市三都中学届高三语文月考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诸暨市三都中学届高三语文月考试题.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浙江省诸暨市三都中学届高三语文月考试题.docx

浙江省诸暨市三都中学届高三语文月考试题

三都中学高三语文月考试卷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9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鞭笞(chī)矩(jǔ)形攻讦(jié)前倨(jù)后恭

B.旋(xuán)涡戏谑(xuè)干瘪(biē)量(liàng)体裁衣

C.笑靥(yè)召(zhào)唤徇(xún)私大腹便便(pián)

D.收殓(liàn)稂(liáng)莠胡诌(zhōu)令人咋(zé)舌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今年7月25日是中日甲午战争爆发120周年。

前事不忘,后世之师,记住历史,不是延续仇恨,而是记住教训,知耻后勇,不再让历史的悲剧重演。

B.与《小时代3》赤裸裸地张扬物质主义的“青春梦想”不同,《后会无期》是用看似散淡随性、实则觊觎名利之术,裱新着上世纪后期以来的陈腐的“青春叛逆”。

C.不曾被任何外在的力量裹胁,内心的焦燥不安将裹挟着随之而来的反应向着未知的将来绵延而去。

D.消息人士称,当选总统波罗申科以最后通碟形式要求军方在7日的就职典礼前彻底清除当地民兵武装。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褚福灵表示,逐渐延长退休年龄是必然趋势。

但对不同的劳动者,应该有不同的政策,不同岗位区别对待,不能一刀切。

B.不管我国目前面临的海洋权益斗争形势十分严峻,但我们要坚信,随着综合国力进一步提升,我国同周边国家海洋权益争议问题会得到圆满解决。

C.整改不光是说在口头上,更要落实到行动上,相信到下一次群众评议的时候,大家对机关作风的变化一定都会有口皆碑。

D.中国海监船在钓鱼岛领海进行例行巡航执法,这是中方行使管辖权的正常公务活动,无可非议。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户籍制度像一堵无形的墙,不仅催生出大都市与中小城市、沿海城市与内地城市的“泛二元”的格局,而且把城乡切割为二元结构。

B.教育部部长袁贵仁讲话指出,要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必须从解决人民群众关心关注的问题作为改革重点,找准突破口,敢啃硬骨头。

C.有公众质疑,张炜的《你在高原》获奖不但加重了矛盾文学奖对于公众的困惑,而且阻碍了公众进入纯文学领域。

D.大范围的雾霾使长三角地区变得“灰头土脸”,绍兴、湖州等地空气质量曾一度达到重度污染程度。

5.依次填入下面空格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我便发现,屋子里的每一寸空隙,    。

    ;    。

    ;    。

    。

在那如饥似渴地从书籍汲取营养的童稚时代,我们的物质生活是捉襟见肘的,书却为我营造了一个金光灿烂的世界。

   ①视线所及之处,有书   ②视线不及之处,亦有书

   ③都漂浮着一缕一缕的书香   ④书和屋子化成了一个圆满的整体

   ⑤高高低低地叠着、密密麻麻地堆着   ⑥疏疏地散放着、齐齐地排列着

 A.④①②⑤⑥③   B.③①②⑤⑥④ C.③①②④⑤⑥ D.④①②③⑤⑥

6.用一句话概括下面这则文字的寓意。

字数不超过25个字。

(4分)

约翰·洛克菲勒是世界有名的大富翁,可是他在日常开支方面很节省。

一天,他到纽约一家旅馆去投宿,要求住一间最便宜的房间。

旅馆的经理说:

“先生,你为什么要住便宜的小房间呢?

你儿子来住宿时,总是挑最豪华的房间呀!

”“没错,”洛克菲勒说,“我儿子有个百万富翁的父亲,可我没有呀!

                                                                     

7.阅读下面这则材料,在空格里续写合适的一句话,不超过20个字。

(4分)

匠人们在选择小提琴木料时,非常在意树木的年轮。

在他们看来,每棵经历岁月洗礼的大树中都藏有一个精灵,而这个精灵正是一把提琴的灵魂。

木料选出,风干切割后,放入一个终年不见阳光的房间四到五年。

这样,本来混沌的木板就有了灵异,万籁俱寂中那些曾经吐纳的自然之气、收藏的百鸟之声,才会像沙漏一样从木头中渗透出来。

琴的制作如此,人的成长也是如此。

一个人要成大器,必须□□□□□□□□□□□□□□□□□□□□。

8.南京抗日战争纪念馆的哭墙上有这样一行字“死难者:

300000”,如果把它改为“死难者:

三十万”,你觉得哪种表达效果好?

请作简要说明。

(6分)

                                                                               

二、现代文阅读(共29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1题。

(9分)

近年来,中国阅读状况出现了诸如阅读环境虚拟化、阅读过程碎片化、阅读内容低俗化、阅读目标猎奇化等一些足以影响国民精神素养、思想水准乃至价值体系的不良现象。

针对这一状况,一些有识之士在全国开展了一系列倡导经典阅读、建设书香社会等阅读推广活动。

作为中国“全民阅读形象代言人”的朱永新,是近年来阅读推广活动的强力促进者。

其新作《书香,也醉人》,是汇聚其关于阅读的基本主张和理论探讨的精品读物。

   朱永新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学家,他倡导并在全国20多个省区市1500多所学校推广的“新教育实验”,影响广泛。

在朱永新的教育理念中,阅读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

基于“让师生与人类崇高精神对话”的新教育理念,朱永新在《书香,也醉人》一书中首先阐述的一个关于阅读的基本逻辑是:

一个人的阅读史造就着他的精神发育史,一个民族的阅读水平决定着这个民族的精神境界,一个没有健康阅读的学校永远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一个书香充盈的城市才能成为美丽的家园;就一个民族而言,阅读不仅是个体的行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共同阅读决定着它的精神力量,而精神力量对于一个国家的软实力和核心竞争力起着关键的培育作用。

简而言之,《书香,也醉人》首先传达的价值阐释是,人的精神世界会因阅读而拓展,民族的精神高度会因阅读而提升;面对当下我国并不乐观的全民阅读状况,阅读经典应当成为个体乃至全民为实现中国梦而选择和坚持的一种生存方式。

   如果说论述“为什么需要阅读”是一个理论问题,回答“怎样进行阅读”则是一个实践问题。

《书香,也醉人》把阅读问题从理论倡导提升到了路径描述和政策推进层面,从而显示了其特色和可操作性。

   当今的国际竞争,不仅是经济、科技的竞争,也是文化软实力的竞争。

在朱永新看来,提高文化软实力,不仅要继续大力发展和提升教育和科技水平,而且必须重视全民阅读水平的提升。

经过对中国全民阅读状况的分析,朱永新认为,没有一个全社会基本认同的基础书目,人们面对良莠不齐的图书海洋时囿于选择的困境而“望洋兴叹”,这是制约全民阅读水平提高的不可忽视的原因。

制定基础书目不仅对全民阅读起到导航作用,更重要的是,研制和推广国家基础阅读书目,对于夯实民族共同的思想基础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因为“只有拥有共同语言、共同经典的民族才是一个民族共同体,而不是聚集在一起的人群;只有拥有共同基本立场与价值观的社会才是一个真正的社会共同体,而不是一盘散沙”。

面对近年来图书出版界因商业驱动、销量至上等因素带来的公益性、公信力降低,图书内容泡沫化、快餐化,图书推介缺乏普及性、稳定性和推广意义等问题,朱永新在书中推出了针对不同阅读群体、已经为社会广泛认可的具有一定层次性、多样性、艺术性的阅读书目。

   基础书目是书海遨游的航标,阅读氛围的营造、阅读条件的创建则是阅读推广活动的保障,《书香,也醉人》给出了简洁的描绘和现实的导引。

朱永新认为,针对我国一方面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图书生产国,另一方面又是人均阅读量最少的国家之一的现状,应该把全民阅读作为国家战略来认真实施。

他在书中建构了阅读推广活动的立体保障体系:

建立阅读基金,为民族未来投资;设立国家阅读节,敲响唤醒人文精神的警钟;在文化贫瘠的广大农村,广泛建立农家书屋;加强基层图书馆建设,使其成为文化传播的毛细血管;扶持公益出版,净化出版市场,推出经典图书;推广实体书店,美化精神花园;打击盗版,助推网络文学健康发展。

阅读推广的关键在青少年,提升阅读水平的难点则在全体国民。

对此,朱永新从政策建言走向现身示范,以自身成功的阅读经历和感悟,论述了领导干部、教师、企业家、父母等不同身份的角色为什么要阅读经典和阅读什么经典等具体问题。

相对于研制基础书目和创造阅读条件而言,唤醒懒惰、漠然的阅读个体,激起国民强烈的阅读愿望是阅读推广活动中更为重要、更为困难的工作。

只有渴望与人类精神高峰对话的人,才会主动品味经典;只有不断提升自身境界的人,才会自觉徜徉精神家园;只有真正感悟到经典魅力的人,才能沉浸于书海墨香。

9.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中国阅读状况出现了诸如阅读环境虚拟化、阅读过程碎片化、阅读内容低俗化等危害国民精神素养、思想水准乃至价值体系的现象。

  B.教育学家朱永新提出人的精神世界会因阅读而拓展,民族的精神高度会因阅读而提升。

  C.在回答“怎样进行阅读”时,《书香,也醉人》把阅读问题从实践提升到了路径描述和政策推进层面。

  D.近年来,因商业驱动、销量至上等因素,图书出版界产生了公益性、公信力降低,图书内容泡沫化、快餐化等问题。

10.下列不属于提倡“阅读推广活动”的原因的一项是  ()

  A.近年来,中国阅读状况出现了诸如阅读环境虚拟化、阅读过程碎片化、阅读内容低俗化、阅读目标猎奇化等一些足以影响国民精神素养、思想水准乃至价值体系的不良现象。

  B.人的精神世界会因阅读而拓展,民族的精神高度会因阅读而提升,阅读经典应当成为个体乃至全民为实现中国梦而选择和坚持的一种生存方式。

  C.没有一个全社会基本认同的基础书目,人们面对良莠不齐的图书海洋时囿于选择的困境而“望洋兴叹”。

  D.只有拥有共同基本立场与价值观的社会才是一个真正的社会共同体,而不是一盘散沙。

11.结合全文,回答《书香,也醉人》一书中阐述了哪些内容?

(3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6题。

(20分)

有月光

谷禾

现在,月光又溢满天空了,澄碧的蔚蓝似乎在隐隐发出银子的光亮,如果披着衣裳出去走走,你会遇见一个高个子男人,他仿佛迷失在了月光的声音里,一边凝望着沉睡的小村和远处的田野,目光似乎也被月光溢满了。

你知道这就是我了。

你继续走下去,也许会遇到更多的人,但不管相遇谁,一定都是被这样的晚上所诱的。

案上的台灯突然熄灭了,我存身的书房陷入了短暂的黑暗,与月光有关的回忆被暂时中断。

我下意识地去拉窗帘,刚打开一条缝隙,交织的寒凉就落满了我的面颊。

我没有避开,而是把目光继续投向了远天,去寻找丛林般的水泥高楼之间偶尔飘过的那一轮灰白。

我知道,自从携家拖口在这座城市定居下来,我已经和真正的月亮,和有月光的晚上越来越生分了。

我成了被月光遗忘的人。

禾苗上飘摇的月光,草尖上涨潮的月光,露珠里闪烁的月光,池塘里静影沉璧底月光,牛羊眼睛里默默反刍的月光,小河淌水亮汪汪的月光,树叶剪影哗啦啦的月光,白菜顶着雪的月光,照着我沿着母亲的唤声回家的月光,我走她也走的月光,床前照影的月光,地上凝霜的月光,还有月光里睡熟的村庄和醒着的田野,月光牵动着蛙鼓虫鸣和枝枝叶叶,被月光引诱出门的人,似乎都成了古老的回忆。

还记得第一次出远门。

5岁的我按母亲的嘱咐,穿过三个村庄和一条哗哗流淌的小河,去到3公里以外的另一个村子,给生病的弟弟抓药。

我一个人上路,到那个村子,打听着找到医生,递上药方,抓了药就急忙往家赶,但赶到河边渡口,天还是擦黑了。

渡口就在曾外婆家的村子旁,因为经常去那里住,那些在对岸干完农活回村的舅舅和阿姨们差不多都认识我,要带我去曾外婆家,但问清我一定要赶在晚饭前把药送回家后,就不再强留,而是把我拎到肩上,背过了河去。

过了河,我矮小的身影瞬间就融进了一望无际的庄稼地。

在一片接一片的玉米林、大豆田、棉花丛和隆起的坟包间疾速穿行,路上已经稀有人影,风吹着庄稼叶子以及庄稼叶子摩擦我的衣服发出的沙沙声,仿佛蚕儿在咀嚼桑叶。

偶尔,癞蛤蟆从脚下穿过,瞬间就隐入了田埂另一边的草丛。

一只鸟儿倏地飞起来,在我的目送下,一直飞向蓝幽幽的夜空深处,飞向银盘似的月亮里去了。

因为有月光带着我回家,因为衣服上、鞋子上、脸和手上都沾上了星星点点的月光碎片,我不但没有感到丝毫的害怕,而且到家后很久,心里还被巨大的兴奋和快乐充满着。

如今奔忙在这个城市里,欣赏月光已经成了巨大的奢侈。

这里有灯红酒绿,有忙不完的工作,有二十四小时不间断的电视节目,有印刷体的天下大事,却唯独没有月光引诱我出门或带我回家,没有星星点点的月光碎片黏上我疲倦的眉头。

……屋子里什么时候已经被柔和的灯光重新充满了。

我舒了一口气,去拉严窗帘的瞬间,耳畔恍惚传来鸟儿在月光中惊起的声音——那是在如墨的田野上,又圆又大的月亮突然跃上了树梢,正在巢中沉睡的鸟儿仿佛受了惊吓,慌乱中扇动披着月光的翅膀飞了起来,接着,许多鸟儿也纷纷飞了起来……你知道这定是我的错觉了,或者是某块废弃的砖石突然被汽车咆哮的声浪席卷着从最高的楼顶跌落下来。

12.理解第一段加点词语“飘忽的传说”的内涵。

(2分)

                                                     

13.文章写我第一次出远门有何用意?

(4分)

                                                     

14.赏析第六段画线语句。

(4分)

                                                     

15.文章多次写到“月光”,有什么艺术效果?

(5分)

                                                     

16.简要概括本文主旨,并谈谈你的感悟。

(5分)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32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7—21题。

(19分)

李谔,字士恢,赵郡人也。

博学解属文。

仕齐,为中书舍人,有口辩,每接对陈使。

周平齐,拜天官都上士。

谔见隋文帝有奇表,深自结纳。

及帝为丞相,甚见亲待,访以得失。

时兵革屡动,国用虚耗,谔上《重谷论》以讽焉。

帝纳之。

  上谓群臣曰:

“朕昔为大司马,每求外职,李谔陈十二策,苦劝不许,朕遂决意在内。

今此事业,谔之力也。

”赐物二千段。

  谔见礼教凋弊,公卿薨亡,其爱妾侍婢,子孙辄嫁卖之,遂成风俗,乃上书曰:

“臣闻追远慎终,人德归厚,三年无改,方称为孝。

如闻大臣之内,有父祖亡没,日月未久,子孙无赖,引其妓妾,嫁卖取财,有一于此,实损风化。

妾虽微贱,亲承衣履,服斩三年,古今通式。

岂容遽褫衰绖,强傅铅华,泣辞灵几之前,送付他人之室?

凡在见者,犹致伤心,况乎人子,能堪斯忍!

复有朝廷重臣,位望通贵,平生交旧,情若弟兄。

及其亡没,杳同行路,朝闻其死,夕规其妾,方便求娉,以得为限。

无廉耻之心,弃友朋之义。

且居家理务,可移于官,既不正私,何能赞务?

”上览而嘉之。

谔又以时文体尚轻薄,流宕忘反,上书曰:

臣闻古先哲王之化人也,必变其视听,防其嗜欲,塞其邪放之心,示以淳和之路。

五教六行,为训人之本,《诗》、《书》、《礼》、《易》,为道义之门。

故能家复孝慈,人知礼让,正俗调风,莫大于此。

其有上书献赋,制诔镌铭,皆以褒德序贤,明勋证理。

苟非惩劝,义不徒然。

降及后代,风教渐落。

魏之三祖,更尚文词,忽君人之大道,好雕虫之小艺。

下之从上,有同影响,竞骋文华,遂成风俗。

江左齐、梁,其弊弥甚,贵贱贤愚,唯务吟咏。

竞一韵之奇,争一字之巧。

至如羲皇、舜、禹之典,伊、傅、周、孔之说,不复关心,何尝入耳。

及大隋受命,圣道聿兴,屏黜浮词,遏止华伪。

自非怀经抱持,志道依仁,不得引预?

搢绅,参厕‚缨冕。

开皇四年,普诏天下,公私文翰,并宜实录。

其年九月,泗州刺史司马幼之文表华艳,付所司推罪。

自是公卿大臣感知正道,莫不钻仰坟集,弃绝华绮,择先王之令典,行大道于兹世。

注释:

①引预:

引荐。

②参厕:

参与;置身

1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博学解属文         属:

写作

B、流宕忘反          反:

返回

C、何能赞务          赞:

赞扬

D、自非怀经抱质        自非:

如果不是

1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今此事业,谔之力也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B.朝闻其死围之不继,吾其还也

C.谔又以时文体尚轻薄樊哙侧其盾以撞  

D.子孙辄嫁卖之 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1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谔在隋文帝登基前已看出他有帝皇的志向,而文帝做丞相时也很看重李谔,他们之间结下了很深的交情。

B.文帝即位后,李谔多次上书反对当时浮华艳丽的文风,文帝或“纳之”或“览而嘉之”都能从谏如流。

C.李谔认为文风不正起自曹魏三祖,他们撰写文章崇尚文词优美华丽,下面纷纷起而仿效,遂成一种社会风尚。

到了江东齐、梁朝,这种文风的危害达到了极点。

D.隋文帝为了端正文风,诏令天下公私文书都要写得符合实际情况,并处分了一位因奏表写得浮华艳丽的刺史,引起在朝官员极大的震动。

20.用“∕”给下面文段断句。

(3分)

物之所以有韬晦者防乎盗也故人亦然夫盗亦人也冠屡焉衣服焉其所以异者退逊之心正廉之节不常其性耳。

21.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7分)

(1)忽君人之大道,好雕虫之小艺(3分)

答:

                                                                 

(2)自是公卿大臣感知正道,莫不钻仰坟集,弃绝华绮(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22—23题。

(7分)

《半山春晚即事》①

王安石

春风取花去,酬我以清阴。

翳翳陂路静,交交②园屋深。

床敷③每小息,杖屦或幽寻。

惟有北山鸟,经过遗好音。

①此诗作于新法失败后,诗人退居江宁(今江苏南京)半山时。

②交交:

树枝交接覆盖的样子。

③床敷:

安置卧具

22.前三联塑造了一个什么形象,试作简要分析。

(3分)

                                                                              

                                                                     23.尾联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4分)

                                                                                                                                         (三)古诗文默写。

(6分)

24.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谨庠序之教,,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孟子》)

(2)问君能有几多愁?

(《虞美人》)

(3)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

(《论语》)

(4)多情自古伤离别,。

(《雨霖铃》)

(5)沧海月明珠有泪,。

(李商隐《锦瑟》)

(6)落霞与孤鹜齐飞,。

(《滕王阁序》)

四、作文(60分)

25.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60分)

   梦里走了很多路,醒来还是在床上。

——冰心

   事实上是,哪个男孩女孩没有做过上天入地、移山倒海的梦啊,只不过在生活面前,很多人慢慢放弃了自己童年的梦想,所以他们沦落为失去梦想的人。

   ——徐小平(新东方创始人之一)

   有了物质,人才能生存;有了理想,人才能生活。

生存与生活有什么不同呢?

动物是生存,而人则应该生活。

——雨果

   结合上述材料,你有什么所思所感?

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注意】①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题目。

②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

③明确文体,但不得写成诗歌。

④不得抄袭、套作。

2015学年三都中学语文月考试卷参考答案

1、A(B,干瘪正确读音应为干瘪biě;C,徇私正确读音应为徇xùn私;D,稂莠正确读音应为稂láng莠)

2、B(A项中“后世之师”应为“后事之师”;C项中“焦燥”应为“焦躁”;D项中“通碟”应为“通牒”)

3、D(A项中的“逐渐”应换成“逐步”;B项中的“不管”应该换成“尽管”;C项中“有口皆碑”。

碑:

纪功碑。

“所有人的嘴都是活的纪功碑。

比喻对突出的好人好事一致颂扬”。

“机关作风的变化”显然达不到“建碑”来“歌功颂德”的程度,况且这件事情尚未实现,也不是已经被普遍肯定的事情,所以就不能用“有口皆碑”。

可改用“有目共睹”。

4、D(A项中“不仅催生出大都市与中小城市、沿海城市与内地城市的“泛二元”的格局,而且把城乡切割为二元结构”应改为“不仅把城乡切割为二元结构,而且催生出大都市与中小城市、沿海城市与内地城市的“泛二元”的格局”;B项中“必须从解决人民群众关心关注的问题作为改革重点”中“从”改成“把”。

C项中“矛盾文学奖对于公众的困惑”应该改成“公众对于矛盾文学奖的困惑”)

5、B

9.答案:

C 解析:

C的原句应是“《书香,也醉人》把阅读问题从理论倡导提升到了路径描述和政策推进层面”。

10.答案:

C 解析:

C是制约全民阅读水平提高的不可忽视的原因。

11.答案:

(1)、人的精神世界会因阅读而拓展,民族的精神高度会因阅读而提升;

(2)、把阅读问题从理论倡导提升到了路径描述和政策推进层面,从而显示了其特色和可操作性;(3)、对基础书目、阅读氛围的营造、阅读条件的创建给出了简洁的描绘和现实的导引。

12.“飘忽的传说”是说自己的壮志没有实现,雄心已经被消磨,就像看远古传说般地看待曾经的壮志雄心,飘忽迷离。

13.

(1)插入回忆,叙述自己的亲身经历,书写月光下的恬静与诗意。

(2)更能凸显“我成了被月光遗忘的人”,衬托现在在城市“欣赏月光已经成了巨大的奢侈”失落苦闷之情。

(3)增加情感体验的真实性,更富感染力。

14.运用拟人和通感的手法,“碎片”一词就把视觉形象转化为触觉形象,形象可感;借助心理描写,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月光对五岁的“我”的关怀,表达了“我”在月光陪伴下的兴奋和快乐之情。

15.

(1)呼应题目,点明题旨。

(2)作为文章的线索,贯穿全篇。

(3)极具诗意的典型意象,与都市的喧嚣形成对比。

(4)象征乡村的恬美与诗意,表达了亲近自然的美好愿望。

16.①主旨:

表达了亲近自然、追求诗意的美好愿望,及对都市远离自然的无奈和叹惋。

②感悟:

现在奔忙在喧嚣的城市,水泥高楼、灯红酒绿和繁忙工作遮掩了月光,让人徒生欣赏月光是“巨大的奢侈”之感,生活也远离了诗意。

我们应该让自己的灵魂栖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不能因生活的喧嚣与繁乱而麻木了恬美与诗意的心。

17.答:

C。

赞:

辅佐

18.答:

A(A两个“也”都表判断语气;B前“其”作第三人称代词“他”,后“其”祈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