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心态大观察.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3029701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83.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奥运心态大观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奥运心态大观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奥运心态大观察.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奥运心态大观察.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奥运心态大观察.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奥运心态大观察.docx

《奥运心态大观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奥运心态大观察.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奥运心态大观察.docx

奥运心态大观察

胡亚丹(跳水选手):

心态紧张毁了一切

2012-08-1007:

40

新华网伦敦8月9日奥运专电(记者周欣李嘉)第一跳失误,第二跳失误,四个动作后还是排名垫底,最终名列第9……首次参加奥运会的胡亚丹紧张极了,站在高高的10米台上,心揪到了一起。

平时总是笑眯眯的胡亚丹赛后哭红了眼睛,她承认自己的预期本来是一枚奥运奖牌,但是心态紧张“毁”了一切。

  “按说我也参加不少国际比赛了,没想到会是这样的失误和结果。

我平时训练的时候还好,比赛时,我一直告诉自己不要紧张,要想动作要领,可是一站到台上,就觉得特别紧张,”16岁的胡亚丹哭着说。

  胡亚丹首次成名是在2010年世界杯赛,一举击败了师姐陈若琳赢得女台金牌,2011年世锦赛她是仅次于陈若琳的亚军。

可是这一切大赛经历,在奥运会面前显得苍白无力。

  “第一个动作我翻到空中的时候,感觉重心不在脚上,没有重心也找不到节奏了,一打开就晚了。

第二个动作也是这样。

  前两个动作后,胡亚丹的名字在所有12名决赛选手中排名最后。

她真急了。

前四轮动作后,她依然是第12名,直到最后一个动作,她上升到了第9名。

  “我心想,怎么样也得跳好一个动作,不能让别人看不起我,而且后面的动作我平时训练比较稳,不是难点动作。

教练也一直在鼓励我。

  胡亚丹承认,是心态影响了自己的表现。

“领队平时就告诉我们,大赛比得不是技术,而是心理。

我没有想过会是这样。

我之前想至少能拿到一块奖牌,没有想到这个结果,”胡亚丹边说边掉眼泪。

  当胡亚丹表现失常的时候,她的师姐陈若琳却轻松卫冕冠军,继北京奥运会后再次包揽女子跳台的两枚金牌,并收获中国体育代表团在夏季奥运会的第200枚金牌。

  和朝夕相处的师姐相比,再总结自己的第一次奥运会之旅,胡亚丹哽咽地说:

“我有遗憾,也有收获。

我要向琳姐学习,要像对待平时比赛一样,不要那么紧张,不要想得太多。

  “我接下来要重点解决动作稳定性(苦练基本功)和比赛心理(淡化结果走好过程)的问题。

我希望还可以争取到参加下一届奥运会的比赛,希望我还可以坚持到那么久。

回去后我要努力了,”胡亚丹说。

  (来源:

新华网)

胡亚丹:

比赛不比技术比心态争取下一届的机会

北京时间今天凌晨,已经加冕了伦敦奥运会女子双人10米跳台冠军的陈若琳,又以绝对优势夺走了10米跳台个人冠军,而在她4枚奥运会金牌的耀眼光环下,小将胡亚丹只获得第九,她只有强颜欢笑,一边默默仰视着,一边体味着竞技体育“成王败寇”的残酷。

  “今天还是输在心理吧!

因为比赛比的不是技术,而是心态,感觉其实赛前训练还可以的,但比赛的时候,还是太紧张了,没有放开。

  尽管胡亚丹昨天赛后流泪了,但其实她是一个顽强的孩子,她额头上的那块明显的疤痕,就是最好的证明。

2004年,胡亚丹做动作时一头撞在了跳台上,“当时头撞得都没感觉了,怕了,不想练了。

”胡亚丹说,“后来爷爷希望我能够继续跳下去,我想那就跳吧!

”像这样的事儿还有很多,2005年的一天,胡亚丹在做路上训练时受伤,髌骨骨折,当时胡亚丹不以为然,但是下午伤处就开始剧痛和肿胀起来,但是她一滴眼泪也没有掉。

“父亲从小教育我,哪跌倒哪爬起来。

”胡亚丹说,“我们搞竞技体育的人,只有小时候辛苦,将来才能受人尊敬,不像普通孩子有幸福的童年,但我喜欢先苦后甜。

”所以在今天凌晨的决赛中,尽管遭遇了巨大的困难和逆境,但胡亚丹还是从第三跳开始调整自己,很好地完成了随后的三跳,她说:

“当时就是想,怎么也得跳好一个动作吧,不能让别人瞧不起啊!

  赛后,许多队友都通过微博鼓励和安慰了胡亚丹,她表示:

“我希望还可以争取到下一届的机会,希望我还可以坚持那么久,回去要更加努力了!

 

任灿灿:

以最好心态应对比赛凭实力征服裁判

2012年08月09日00:

15中国新闻网[微博]

明天我会以最好的心态,去应对比赛。

不管结果如何,我只要享受过程,把自己的优势发挥出来了。

”还未从半决赛的胜利中平静下来的任灿灿,赛后对记者说。

任灿灿女子51公斤级比赛半决赛的对手是美国的艾斯巴尔扎,这也是她通往决赛路上的一大强敌。

第一回合任灿灿就以3比2领先对手,三名裁判都给了她3分,对手2个2分和1个1分。

“我和对手保持住距离,这正是我赛前计划好的,这也是对付她的最好办法。

”任灿灿说。

任灿灿跟艾斯巴尔扎在世锦赛接触过,情况大致了解一些,大致了解对手的优势。

比赛中,她注意凭借自己的优势,发挥出长处。

第二回合,任灿灿继续扩大领先优势,三名裁判分别给出4分、3分和5分,对手再次勉强得到2分,任灿灿7比4占据了先机。

随后的两轮,艾斯巴尔扎开始大举反击,任灿灿在第三回合有些被动,1比2落后对手,第四轮她奋勇反击,双方战成2比2,任灿灿以10比8的总比分艰难晋级。

任灿灿此前已经获得了多项世界大赛的冠军,可谓是打遍天下无敌手。

不过,首次被列入奥运会的女子拳击金牌,是她看重的。

对于决赛,她充满期待,“我希望获得金牌,不过现在我还不能高兴过早,我要准备好决赛的比赛。

在另外一场半决赛中,英国选手亚当斯11比6大胜印度对手晋级。

女子51公斤级的决赛将在当地时间8月9日16时30分举行。

赛后亚当斯告诉记者:

“我将以平常比赛应对决赛。

不过观众们肯定会给我助威,我能够夺取金牌。

决赛中要面对东道主选手,任灿灿将面临诸多挑战。

“对决赛,她的压力比我大。

英国都在看着她,这是她的地盘。

我心态很好,只要以平常心应对,感觉她背负的压力要大一些。

”她分析说。

不过东道主选手除了具有主场优势,还往往会得到裁判的照顾。

任灿灿说,“这些我无法控制的。

我会尽量去战胜她,打出自己的水平,以我的实力赢得裁判对我的评判。

在我看来,比赛的过程是最重要的。

作者简介:

  周小路:

自由撰稿人,读点书码点字的80后,知识兴趣在世界现代化进程,现从事历史人文写作。

最近出版的《大目标――我们与这个世界的政治协商》作者之一。

  特约撰稿:

独立评论员周小路

  伦敦奥运会上,中国奥运军团除了收获奖牌,还遇到了不少风波。

比如叶诗文夺金被西方媒体质疑、羽毛球女双遭遇消极比赛事件,自行车队被判犯规金牌变银牌,等等。

  事情既然来了,压力既然产生了,就得去面对。

在洛杉矶奥运会上独得三块金牌的体操王子李宁近日接受采访时就提到了这个问题。

他说:

“压力分两种,一种是瞧不起你、不在乎你;另一种是很在乎你”。

几十年来,中国的综合国力和体育事业迅速发展,金牌、冠军、世界纪录斩获无数,此次中国代表团在伦敦奥运会遭遇的压力显然是来自于上述第二种,即因对手很在乎而产生的压力。

那么,我们自己的心态是否做好应对这种压力的准备了呢?

事实上,在竞技体育高速发展的今天,无论是前线奋战的运动员还是为他们加油的国民,都应有充分的自信,知晓外在的嘈杂和压力主要源于自身实力的提高,当以平和、成熟、理性的心态去面对。

进一步说,中国派出运动员参加奥运会,全体中国人为体育健儿鼓掌加油,不仅仅是为了夺取金牌,更是为了感受、展现、发扬这种积极心态。

  但是,有些人的心态仍存在一些问题。

比如羽毛球女双出现消极比赛事件之后,有人说,你看别的国家和项目也有消极比赛、也有假球事情出现呢。

对于这种心态,鲁迅先生有一句很有名的概括:

“外国也有臭虫”。

须知道,所有国家的运动员来参加奥运会,是以“更快、更高、更强”的奥运精神来为国家争光的,是来追求竞技体育成绩和体育精神新高度的,并不是来比谁更消极、谁更会钻规则空子的。

我们的目标是金牌,我们的方式应该是全力拼搏,我们的心态必须是以冠军的标准来要求自己。

  说到底,运动员在奥运赛场上的表现不仅是在诠释奥林匹克精神本身,也是在追求自身的进步。

克服自身问题、自信面对世界,我们就能继续夺取胜利。

金牌得而复失,中国自行车队依据规则合理申诉;指责声中,中国羽毛球队积极比赛,斩获前进;质疑和压力之下,16岁的叶诗文再次夺金……中国的体育健儿正在用行动证明:

不仅金牌本身,积极的精神风貌一样可以鼓舞人民,为国争光。

  总之,积极的心态意味着:

正视自己的实力、直面自己的问题、努力争取公平竞赛的环境、同时更主动地参与竞技规则的制定和完善发展,为我们自己也为奥林匹克大家庭的发展作出贡献。

  我们正在刷新成绩,我们更加自信。

大国崛起的历程必然曲折,愿所有中国人能以更积极的心态跟上体育发展与国家前进的步伐。

责编:

海量我要评论

各年代对观奥运态度不一中国人逐渐欣赏竞技美

∙正文

∙我来说两句(2人参与)

2012年08月08日09:

02

来源:

深圳新闻网-深圳特区报作者:

刘彦

保存到相册

中国球迷在伦敦赛场为中国队加油。

  奥运会就像一部长篇电视剧,每四年更换一季,虽然每届演员都在不停变化,但更快、更高、更强的主旋律始终不变,每次赛场上的汗水、泪水、惊喜、意外都会唤起国人心中对奥运的热情与梦想。

  1984年女排夺冠,1996年铿锵玫瑰泪洒美利坚,2001年申奥成功,2008年刘翔退场……一段段珍藏在人们记忆深处的美好回忆,奥运会上的每个画面都会勾起人们无限的遐想,随着奥运会逐渐渗入我们的生活,国人对奥运的观念也发生着悄然的变化,从重结果到看过程,从当观众到亲自玩,金牌不再是唯一衡量标准,中国人对体育比赛的关注点逐渐转移到真正去欣赏竞技体育之美上。

  深圳特区报记者刘彦

  了解奥运形势等待中国“金”喜

  相比年轻的一代,上世纪60年代以及之前出生的人们,对奥运有着特别的感情。

在他们的脑海里封存了1984年中国首次参加奥运会的记忆,也见证过1984年女排夺冠、国球乒乓横扫世界,经历过几代体操王子闪耀奥运,这些老资格的奥运观众,以上优势项目无疑是他们关注的焦点。

夏先生是深圳公务员,如今已经步入知天命之年的他,对体操有着特殊的情感,“从1984年李宁斩获三金后便开始关注体操,本届比赛小伙子们表现不错,男团在初赛不利的情况下决赛中顶住压力,蝉联冠军。

  然而对于奥运时差,夏先生虽然是奥运迷,但也表示因白天工作原因不会熬夜看奥运,但他会在第一时间关注夜间比赛消息,“第二天看重播电视回放或看报纸。

接下来还会关注刘翔的比赛,这块金牌含金量太高了。

”上届作为东道主的中国,斩获了51金,然而本届的成绩,夏先生颇为关注,“从世界规律来讲,你主办了一届奥运会之后,下一届奥运会在另外的国家举行,那你的金牌数就要在主办那届的基础上减掉30%~40%的量。

本届估计在35金左右。

  70后

  了解明星动态电视网络双管齐下

  如今70后的一代已成为了社会中的主要力量,奥运对于他们来说,并没有像60后那样的深刻,但也没有80、90后的疯狂,奥运只是生活中的调味剂,茶余饭后的话题。

  搭上网络快车的70后,有着对新鲜事物的追求欲望,追逐体育明星在这代人身上显得格外突出,从关心距离自己更近的体坛明星到中国的体坛明星。

刘翔、林丹是他们谈论奥运话题里必不可少的人物。

在看奥运工具方面,除了看电视外,他们还会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一旦错过了半夜的精彩赛事,他们可在第二天抽空浏览各大门户网站。

诸如新浪、优酷等网站,都会在第一时间将比赛录像放上首页。

  80后

  关注国际群星借助新媒体参与其中

  相比于前两个年代,80后摆脱了金牌至上观,不再带着为国争光、振奋民族精神的视角去看待体育比赛,而是真正为体育比赛的精彩和体育运动的魅力所折服。

比如像足球、击剑、田径等奥运项目,在中国也不缺乏粉丝,80后更喜欢看一些观赏性高和对抗性强的项目。

  除此之外,生活在改革开放时期80后更具有国际范,在关注明星方面不仅仅只停留在中国明星上面,国际巨星也备受追捧,比如闪电侠博尔特、水中飞鱼菲尔普斯、韩国射箭梦之队、美国男篮梦之队等。

公司职员赵先生是个典型的80后,并对奥运会情有独钟,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时,当年仅有10岁的他便记住了王军霞的名字,“这是我看的第5届奥运了,每届都是在暑假,今年由于工作的原因,凌晨看不成了,但是在早上上班时都会第一时间通过手机知道奥运资讯。

”赵先生说。

如今80后的一代擅长通过更多的媒体了解奥运,微博、街头电视、手机新闻等,任何时候只要想知道都能得到奥运资讯。

“有同事不喜欢看奥运也会被了解,在微博上经常会被人@去关注奥运新闻。

”赵先生说。

  90后

  张扬自我性格亲临现场寻找快乐

  90后是如何看奥运的?

有着张扬个性,凭兴趣、爱好、潮流去审视奥运的90后,他们不仅看奥运的内容不一样,而且追逐的方式也有所不同。

今年2月份年仅20岁的汪雨琦,与全国各地的5名网友组团骑车去伦敦看奥运,为了路上方便,临行前她特意剃了光头。

可骑了3个月到了土耳其,因为其学生身份无法通过签证,她不得不放弃伦敦之行。

回国后汪雨琦一直在微博上关注队友。

  与80后相比,90后更喜欢高富帅的国际巨星,科比、德约科维奇、莎拉波娃,都是实力偶像派,即使夺不了金牌,那也是人见人爱的奥运明星。

除追捧明星外,90后还投入到各种奥运时尚元素中,伦敦奥运会吉祥物文洛克的手机壳、包包、T恤,90后的女孩在奥运期间涂上了奥运五环颜色的指甲来烘托奥运氛围。

  00后

  切身感悟奥运寻找奥运精神真谛

  “每个运动员都为此付出了最大的努力,我十分敬佩他们,而且要学习他们顽强拼搏的精神。

我想起了一句话:

付出不一定有收获,但不付出就一定没收获……”这是初中学生在暑假日记里对奥运的感悟。

  本届奥运会是在00后脑海中最初的记忆,在家长引导下感受奥运精神,激励孩子对生活的斗志。

家长玲玲当看到荷兰乒乓球运动员娜塔莉亚·帕蒂卡,右手残疾还在赛场上顽强拼搏,她便给7岁的儿子讲述帕蒂卡的故事,“其实奥运会是一部很好的励志电视,现在的孩子更多的是在温室中成长起来的,缺少了一些磨炼,通过运动员真实的故事引导孩子面对困难要有坚持不懈的斗志。

”玲玲说。

观赛心态在于宽容

2012-08-0802:

02:

27 

最近有非常多批评伦敦奥运的报道,比如组织不力,裁判针对中国等等。

其实在开赛之初,我发现不论是在网络上,还是现实中,国内民众对奥运并没有太大的热情,包括我身边的人,关注的也不多,可能是因为对北京奥运倾注了太多的关注,所以这一届有些疲劳了,也可能是距离我们太遥远了,所以没有感觉。

但是近来,针对伦敦奥运的讨论越来越热,特别是陈一冰痛失金牌之后,各种阴谋论、针对论非常多。

陈一冰以毫厘之差失去金牌,我也非常惋惜。

但另一面,也不觉得是别人针对我们,体操比赛的评判,主观的因素本身就非常大,而且陈一冰第一个出场,就已经是劣势。

实际上,这一届奥运会的裁判,大部分还是北京奥运时的裁判,奥运会本身也谈不上歧视或者针对中国。

我觉得最重要的,我们作为一个大国,还是要有大国心态,不要老是摆脱不了近代史中那种被凌辱的心态,这并不利于一个民族和国家的成长。

(本文来源:

北京晨报)

从奥运赛场看国民心态

2012-08-0815:

04:

51

   奥运赛场激战正酣,中国健儿各显神通摘金夺银,一片“丰收”景象。

其间的一些是是非非、纷纷扰扰,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但是,透过一些奥运“花絮”,在阵阵纷扰喧嚣背后,我们也可以察觉到一些微妙的社会变迁——原本觉得正常的,现在越来越觉得不正常了;原本觉得不正常的,现在越来越觉得正常了。

   开赛前两日,举重运动员吴景彪与金牌失之交臂后痛哭流涕,多次鞠躬致歉称自己“有愧于祖国”,但大家并没有因为他丢掉了一枚“计划内金牌”,就觉得他不可饶恕、对他恶语相向,反而是在有媒体指责周俊意外失利是“最耻辱一败”时,很多人鄙视这个观点,觉得这个说法很不厚道,导致几家媒体不得不发道歉声明以谢读者。

以前的“铩羽而归”是不可原谅的,现在的意外失利则很容易被谅解;以前“恰如其分”的事情,现在也变得“不合时宜”。

   在昔日的“成王败寇”逻辑下,媒体上对金牌得主的报道浓墨重彩,对铜牌得主的报道轻描淡写,至于那些没有拿到奖牌的运动员,更是会被“选择性忽视”。

但是现在,如果只是聚焦于夺冠的英雄,而不对失利的人表示一下“败亦英雄”的看法,不把输赢看得“淡定”一点,仿佛就有点不够人文关怀,就有点落伍。

易思玲和喻丹分别获得女子10米气步枪金牌和铜牌后,很多人就为喻丹拿到铜牌而被冷落耿耿于怀,觉得这种传播悬殊过于“势利”。

   在大家的心目中,金牌正在逐渐“脱敏”、“去魅化”,这当然跟我国运动员在各大赛事上拿金牌拿到手软的现实有关,但不可忽视的一点是,在对待金牌和竞技体育的态度上,国民心态正日趋成熟和理性,社会越来越宽容,原本加诸于体育的负荷正在减轻,体育开始真正回归体育。

这也是因为,在中国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中,社会的集体色彩逐步淡化,个体意识日益萌发,价值观念日渐多元,社会心态渐趋成熟。

大国民,理应有大胸怀。

   当我们不再急切地需要金牌来支撑自信的时候,恰恰是自信起来的标志。

所以,在北京奥运会上,背负万众期待的刘翔选择退赛时,大家并没有一味地指责他“大逆不道”,而是选择了宽容,并继续喜欢、支持他;网球运动员李娜“单飞”后一路飞进,并获得法网冠军,奖金归自己,大家也没有觉得她“忘恩负义”,而是尽情地为她的创举喝彩。

   相信很多人都不会忘记“体操王子”李宁,他在1988年汉城奥运会上的那一次失误,以及失误后脸上露出的莫名微笑,深深地刺痛了很多人,以致李宁在舆论压力下心灰意冷,黯然退役。

放在今天,大家应该可以接受他的那份恬淡和平和,但是,那时我们还没有学会理解和欣赏这种从容与淡薄,直到最近几届奥运会,一位名叫埃蒙斯的美国射击运动员,连续两届在金牌唾手可得之际功败垂成,以无以复加的惋惜,让大家学会了去欣赏奥运会的缺憾之美。

   这个过程,印证着进步。

王海滨:

输在心态上

2012-08-0708:

19:

00 

据新华社伦敦8月5日电中国男子花剑队5日在男子花剑团体比赛中,连续输给日本和俄罗斯队,最终获得第7名。

赛后中国男花主教练王海滨对记者说,中国队主要输在心态上。

王海滨说,由于中国男子花剑个人赛上表现出色,女子重剑团体又取得金牌,所以赛前对男子花剑团体的期望比较高。

但这也导致了队员们心态的变化,对奥运比赛的艰苦性认识不足,状态没有发挥出来。

王海滨认为,能够进入奥运会前八强的队伍都是在一个起跑线上,他们之间的水平非常接近,胜负只在一两剑,如果不调整好心态,必然造成发挥的起伏。

王海滨表示,亚洲击剑水平上升很快,日本、韩国和中国队水平非常接近。

中国队一上场表现就比较急躁,落后时又急于扳回造成失误较多。

而日本队将姿态放得比较低,中国队主动剑较多却没有得分,这就是双方心态上的差距。

1992年就参加奥运会,在悉尼和雅典两次与男花团体冠军失之交臂,王海滨还是非常看重这块金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