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强校内蒙古巴彦淖尔一中高二上期末国际班历史卷带解析.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3028225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46.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百强校内蒙古巴彦淖尔一中高二上期末国际班历史卷带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百强校内蒙古巴彦淖尔一中高二上期末国际班历史卷带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百强校内蒙古巴彦淖尔一中高二上期末国际班历史卷带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百强校内蒙古巴彦淖尔一中高二上期末国际班历史卷带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百强校内蒙古巴彦淖尔一中高二上期末国际班历史卷带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百强校内蒙古巴彦淖尔一中高二上期末国际班历史卷带解析.docx

《百强校内蒙古巴彦淖尔一中高二上期末国际班历史卷带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百强校内蒙古巴彦淖尔一中高二上期末国际班历史卷带解析.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百强校内蒙古巴彦淖尔一中高二上期末国际班历史卷带解析.docx

百强校内蒙古巴彦淖尔一中高二上期末国际班历史卷带解析

绝密★启用前

【百强校】2015-2016年内蒙古巴彦淖尔一中高二上期末国际班历史卷(带解析)

试卷副标题

考试范围:

xxx;考试时间:

59分钟;命题人:

xxx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题号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评卷人

得分

一、选择题(题型注释)

1、黄梅戏《天仙配》里有一段经典唱词:

“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

”这是古代中国传统经济的写照。

这种传统经济被称为

A.商品经济

B.小农经济

C.市场经济

D.计划经济

2、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不包括(  )

A.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成为马克思主义者

B.在此影响下,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诞生

C.中国人民把自己的命运和世界人民的命运联系起来考察

D.受此影响,中国传统文化被彻底颠覆

3、对党的“双百”方针理解正确的是(  )

A.艺术上“百花齐放”,学术上“百家争鸣”

B.大力提倡自由争论

C.继承传统文化,批判颓废文化

D.尽适用于文学艺术界

4、“凡年满六周岁的儿童,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应当入学接受规定年限地义务教育”,这是我国哪部法律的规定(  )

A.《宪法》                              B.《义务教育法》

C.《未成年人保护法》                              D.《教师法》

5、莫奈的油画《日出印象》,借助当时光学领域的新成就,对光和色进行研究,捕捉光和色下世界万物的“瞬间印象”。

这一画派是(  )

A.印象画派                              B.浪漫主义画派

C.现实主义画派                              D.古典主义画派

6、“Know yourself”是哪位哲人的名言(  )

A.泰勒斯          B.苏格拉底          C.普罗塔哥拉          D.亚里斯多德          

7、宋明理学的主要代表人物主要有(  )

A.孔子.孟子.荀子

B.程颢.程颐.朱熹

C.陆九渊.王守仁.李贽

D.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

8、以蒸气机为标志的机器大生产是人类历史上生产力发展的第一次飞跃,以电力的广泛应为标志的新技术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生产力发展的第二次飞跃,这两次“飞跃”最主要影响是(  )

A.改变了人们的物质生活条件

B.促使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C.加剧了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D.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

9、工业革命的影响包括(  )

①确立了资本主义对世界的统治

②传播了先进的思想和生产方式

③带来环境污染

④有助于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0、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技术变革中影响最深远的成就是(  )

A.织工约翰凯伊发明的飞梭

B.铁匠达比父子发明焦煤炼铁法

C.锁匠托马斯纽可门研制出蒸汽抽水机

D.机械师詹姆斯瓦特制成的“万能蒸汽机”

11、新船路开辟的积极意义主要是(  )

A.结束各洲彼此隔绝状况,扩大世界各地区经济文化交流

B.各地区经济文化交往,促使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C.世界主要商路与贸易中心由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D.大量贵金属流入欧洲,加速了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

12、新航路的开辟之所以被认为是人类历史的一大进步,最主要是因为(  )

A.大大开阔了人们的眼界

B.人类开始由各民族分散孤立地发展走向整体世界

C.证明了地圆学说

D.近代商品和证券交易所开始出现

13、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开始于(  )

A.早期殖民扩张                              B.郑和下西洋

C.工业革命                              D.新航路开辟

14、清朝实行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产生的影响是(  )

①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②强化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③造成了中国的日益落后

④加速了小农经济的解体

A.①③          B.③④          C.①②          D.②③          

15、下列关于古代重农抑商政策的评价,正确的是(  )

①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  ②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③有利于封建社会的稳定  ④有利于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16、以下各项最能体现古代中国封建社会经济的根本特征的是(  ) 

A.“工商食官”

B.“精耕细作”

C.“工商皆本”

D.“男耕女织”

17、中国古代社会的主要生产方式是(  )

A.“千耦其耘”的大规模简单协作

B.“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C.“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生产方式

D.大规模分工合作

18、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有(  )

①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

②使用牛力耕田和不断改良生产工具、生产技术,使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日益完善

③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

④采用大规模简单协作方式进行农业生产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19、两极格局开始瓦解的标志是(  )

A.“冷战”的结束

B.苏联解体

C.日本、西欧的崛起

D.多极化形成

20、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所取得的成就是(  )

①中美关系缓和

②中日关系正常化

③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

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2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得到国际社会越来越多的国家认同,成为处理国与国关系的基本准则的原因是(  )

A.世界远离了战争

B.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世界的主流

C.各国意识形态的分歧逐步消灭

D.大国协调机制正在形成

22、新中国建立初周恩来率团访问印度,第一次提出了中国外交的基本原则是(  )

A.平等互利原则

B.求同存异原则

C.主权平等原则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主要是因为它(  )

A.是新中国首次阐述的独立外交政策

B.是中国人民为维护世界和平而作出的贡献

C.提出“求同存异”方针,有助于各国团结

D.成为解决当代国际关系问题的基本准则

24、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日益明显,主要是因为(  )

A.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

B.若干政治力量发展壮大

C.联合国实力得到加强

D.人们对和平的向往

25、在世界格局多极化的趋势中,美、日、中、俄以及欧盟五大力量之间的相互关系是(  )

A.相互竞争、相互制约

B.求同存异、共同发展

C.联合斗争、利益一致

D.平等互利、力量均衡

26、中国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其核心是(  )

A.一国两制

B.不使用武力

C.一个中国原则

D.台湾高度自治

27、新时期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指导方针是(  )

A.邓小平“一国两制”的构想

B.江泽民提出的八项主张

C.民间团体会谈达成的有关共识

D.2002年“十六大”郑重声明

28、中国百年来第一次取得反侵略斗争完全胜利的是(  )

A.甲午战争          B.义和团运动          C.北伐战争          D.抗日战争          

29、中国共产党“二大”的突出贡献是(  )

A.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正式诞生

B.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党的奋斗目标(民主革命纲领)

C.决定中国共产党加入共产国际

D.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

30、辛亥革命实现了20世纪中国社会第一次历史性巨变,因为这次革命(   )

A.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B.促进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C.使人民获得充分的民主权利

D.结束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殖民统治

31、资产阶级确立推翻清朝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目标,开始于(  )

A.戊戌变法的失败                              B.兴中会的成立

C.同盟会的成立                              D.武昌起义

32、“我们正处在中国有史以来最大转变关头,……第一次全民族一心一意地在血泊和瓦砾场中奋争以创造一个赫然在望的新时代。

”史学家张萌麟认为“第一次全民族一心一意地在血泊和瓦砾场中奋争”是指(  )

A.鸦片战争                              B.甲午中日战争

C.抗日战争                              D.太平天国运动

33、《地道战》、《地雷战》、《小兵张嘎》等电影故事脍炙人口,影响着一代代人的成长。

它们主要取材于(  )

A.北伐战争                              B.抗日战争

C.解放战争                              D.抗美援朝

34、西周“封建亲戚,以藩屏周”,这里的“封建”是指(  )

A.封邦建国                              B.建立周王帅的军队

C.制定周礼                              D.建立庞大的都城

35、人们之所以称工业革命及其影响的时期为“蒸汽时代”,依据在于(  )

A.蒸汽机的改良解决了工业发展的动力问题

B.蒸汽机的改良引起了交通运输业的革命性变化

C.蒸汽机的改良引起了发明和使用机器的热潮

D.蒸汽机的改良在工业革命中起了最重要的作用

第II卷(非选择题)

 

评卷人

得分

二、综合题(题型注释)

36、阅读下列材料:

中国的思想文化源远流长,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已对中国社会、政治和文化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

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人而不仁,如礼何?

人而不仁,如乐何?

——《论语》

材料二 孟子说:

“人无有不善。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孟子》

孟子把“仁”的学说发展为一套系统的政治学说。

他要求统治者以仁爱之心对待人民,以德服人,争取民心。

——《岳麓版教材》

(1)材料一体现了春秋时期哪家学派的主张?

其代表人是谁?

他的思想核心是什么?

(2)材料二体现了孟子对人性问题怎样的看法?

37、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1785年,瓦特研制成的改良蒸汽机在工厂投入使用。

它能产生巨大的动力,而且不受自然条件的限制,很快在纺织业中得到广泛运用,并迅速被推广到其它工业生产部门。

瓦特蒸汽机出现以后,大大推动了机器的发明和使用,工业革命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

——《人教版教材》

电力的广泛应用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一项标志性成就。

电力作为一种高效、便捷的能源,不仅从根本上改变了工业生产的面貌,而且直接改变了人类的生活。

——《岳麓版教材》

材料三

中共十四大报告指出: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好地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国家计划是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之一。

中共十五大进一步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提出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世贸组织成立后,中国经过与世贸组织所有成员的艰苦谈判,2001年12月,正式加入世贸组织,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这是中国融入世界经济的必然选择,也是中国与世界经济实现全面接轨的一个契机。

——《中国近现代史资料》

(1)中国古代农耕文明高于世界先进水平,根据材料一指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两次工业革命在动力上的变化。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新时期中国融入世界,成为经济大国的重大举措。

38、抗日战争是百年来中国人民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反侵略战争。

2015年是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敌人见狡猾惯技已不生效,乃于七月七日凌晨五时向我宛平守军开始攻击。

……于是所谓“七七“事变的卢沟桥事件,便这样的扩大了。

而中国人民抗战及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序幕,也就这样揭开了。

——蒋星德《冯治安将军关于“七七”事变的回忆》

材料二 

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队,分别担负着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作战任务,形成了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略态势。

——胡锦涛在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三 

中国军民在八年艰苦的抗战战争中始终牵制和打击了日本的大量兵力……正是在这场空前的战争中,中国取得了世界大国的地位,成为新国际组织联合国安全理事会的常任理事国。

抗日战争取得胜利是中国历史上的一大辉煌事件。

——王建朗、曾景繁忠著《中国近代通史·抗日战争》

(l)材料中的“七七”事变发生于哪一年?

它标志着中国的抗战进入怎样的阶段?

(2)根据材料二,归纳中国抗战的特点。

分别举出国共两党军队抗击日军取得重大胜利的一个战例。

(3)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根本原因。

参考答案

1、B

2、D

3、A

4、B

5、A

6、B

7、B

8、B

9、C

10、D

11、A

12、B

13、D

14、A

15、B

16、D

17、B

18、B

19、B

20、B

21、B

22、D

23、D

24、B

25、A

26、C

27、A

28、D

29、B

30、A

31、C

32、C

33、B

34、A

35、A

36、

(1)学派:

儒家;

代表:

孔子;

核心:

“仁”和“礼”

(2)看法:

性本善;

37、

(1)方式:

铁犁牛耕

(2)变化:

由蒸汽到电力

(3)举措:

提出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加入和参与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活动;建立上海自贸区;中国主导和参与的重大国内外经济活动等(言之有理,符合史实即可得分,答出1点即可得2分)

38、

(1)时间:

1937年。

新阶段:

全面抗战(或全民族抗战)。

(2)特点:

国共两党合作抗日;两大战场相互配合。

(任答一点即可)

战例:

国民党的台儿庄战役;共产党的百团大战(或平型关大捷)。

(3)全民族团结抗战(或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

【解析】

1、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能力。

“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

”反应的是男耕女织的简单性别分工,联系搜学知识可知,这是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的特点,故此题应选B项。

A、C选项不符合形式,D选项与材料体现不同。

考点:

中国古代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小农经济

2、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的影响。

A项,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迅速成为马克思主义者。

故A项说法正确。

B项,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在此基础上,中国共产党于1921年诞生,中国革命的面貌由此焕然一新。

故B项说法正确。

C项,随着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中国逐步走上了无产阶级革命的道路,中国革命也由此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斗争联系在一起。

故C项说法正确。

D项,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至今仍深刻影响着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并不能完全颠覆中国的传统文化。

故D项说法错误。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D。

考点:

思想解放的潮流·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的意义

3、试题分析: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具体地说就是,在文艺创作上,允许不同风格、不同流派、不同题材、不同手法的作品同时存在,自由发展;在学术理论上,提倡不同学派、不同观点互相争鸣,自由讨论。

考点:

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事业·“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双百方针的内涵

【易错警示】“双百”方针的提出,吸取了我国历史上学术、文化发展的经验,总结了我们党领导科学文化工作的经验和教训,是符合社会主义科学文化发展客观规律的方针。

它同党在科学文化领域的其他重要方针一起,是我国社会主义的科学文化事业繁荣进步的根本保证。

双百方针是针对不同的领域,百花齐放是在文艺领域,百家争鸣是在学术领域,不要将其内涵混为一谈,否则本题容易错选B或D项。

4、试题分析:

该法律规定:

“年满六周岁的儿童”的适龄儿童必须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可以判断该法律是《义务教育法》;A是国家的根本大法;C、D都不涉及义务教育的内容,故选B。

考点:

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事业·教育事业的发展·义务教育

5、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19世纪以来的绘画艺术。

A印象画派捕捉光和色之下的“瞬间印象”;后期抒发个性,线条粗犷,形式夸张,色彩明快,与题干描述相符;B浪漫主义注重表现人的感情,运用鲜明的色彩和奔放的手法,强调画面的整体的完整和统一,特别强调色彩的作用;C现实主义注重表现现实生活;D古典主义强调理性,以古代历史和现实重大事件为题材,表现形式突出理性,注重画面的严谨与和谐。

B、C、D均与题干《日出印象》的特点不符。

考点: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近代绘画

【名师点睛】文学艺术反映了一定时期的社会存在。

18世纪末至19世纪末,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变化,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多种艺术流派应运而生。

美术经历了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印象画派形式和流派的演变,其作品反映了社会的变迁,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6、试题分析:

“Know yourself”意思是“认识你自己”,这是古希腊思想家苏格拉底的名句。

苏格拉底对人性本身的研究,是人类精神觉醒的重要表现,它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

他在这方面的一句名言是“认识你自己”。

考点:

古代希腊、罗马·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苏格拉底的思想

【易错警示】解答本题需要记住古希腊思想家的思想主张和名言名句。

苏格拉底“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提出“美德即知识”;普罗塔哥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亚里斯多德的名句是“我爱我师,我更爱真理”。

7、试题分析:

北宋时期,儒学融合佛道成分,发展为理学。

宋明理学分为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程朱理学的代表人物主要有程颢、程颐和朱熹;陆王心学的代表人物主要有陆九渊、王阳明等。

A孔子、孟子、荀子生活在春秋战国时期;C项中的李贽、D项明末清初的三大思想家都批判传统儒学。

故选B。

考点: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儒学新发展·理学的代表人物

【名师点睛】宋明理学在继承先代儒家思想的基础上,吸收了佛道思想,针对当时的社会现实,提出了新的主张,对当时的政治、道德、教育等产生了重大影响。

学习中应该当结合宋明理学的具体内容,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进行全面评价。

如“心学”主张内心自省,有助于我们加强自律、构筑和谐,有助于我们奋发进取,增强责任感。

8、试题分析:

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上半期开始的工业革命以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为主要标志,它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随着工业革命的完成,以欧美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以电力的广泛使用为主要标志,使人类进入“电气时代”,20世纪初,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完成,世界基本被列强瓜分完毕,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B项正确。

考点: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工业革命·两次工业革命

【名师点睛】工业革命是高考的重点,新课标高考尤其关注前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同时还应结合中国近代史部分,了解工业革命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影响。

9、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工业革命的影响,可以用排除法解答。

20世纪初,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完成,世界基本被列强瓜分完毕,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排除④;①②③都是工业革命的影响,故选C。

考点: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工业革命·工业革命的影响

10、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再现再认所学知识的能力。

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影响最深远的成就是1785年瓦特制成改良的蒸汽机,这种蒸汽机被广泛应用于带动各种机器,被称为“万能蒸汽机”,它使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

D项正确。

考点: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工业革命·工业革命

【名师点睛】美国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有这样一段描述:

“它提供了治理和利用热能、为机械供给动力的手段。

因而,它结束了人类对畜力、风力、水力的由来已久的依赖。

”指的是蒸汽机突破了人力、畜力、风力和水力作为机器动力的局限性,能够提供可控制的任何强度的动力,在生产中广泛应用,适用于带动各种机器运转。

另外,蒸汽机的使用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也是常考的命题点。

11、试题分析:

新航路开辟结束了各大洲彼此隔绝的状况,扩大了世界各地经济文化的交流,A项正确;新航路开辟后,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世界市场最终形成是在20世纪初,排除B项;C、D主要是对欧洲的影响。

考点: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新航路的开辟·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12、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新航路开辟是人类历史的重大事件,它结束了世界彼此孤立的状态,使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世界真正开始连接成为一个整体,是人类历史的一大进步,答案选B。

考点: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新航路的开辟·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名师点睛】新航路开辟的影响主要考查以下几个方面:

(1)地理大发现:

荷、英、法等国纷纷加入海外探险的行列,这一过程称为地理大发现;

(2)世界市场:

新航路开辟结束了世界各地相对孤立的状态,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3)欧洲社会发生巨大变革:

①商业革命:

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商品种类日益增多;商业经营模式发生变化;贸易中心由原来的地中海区域转移到大西洋沿岸;②价格革命:

黄金、白银大量注入欧洲,导致金银贬值,物价飞涨。

封建地主地位下降,资产阶级实力上升。

(4)制度影响:

加速了欧洲封建制度的解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13、试题分析:

新航路开辟加强了各大洲之间的联系,世界各地由隔绝走向交流,世界贸易体系逐渐建立起来,经济全球化进程由此开始,D项正确。

考点: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区域集团化和经济全球化

【名师点睛】经济全球化形成发展过程具有其阶段特征,同时中国也与世界经济全球化密不可分,因而学习中应重视纵横联系,分析不同阶段经济全球化的时代特征。

(1)从纵向看,梳理世界经济全球化形成、发展演变的历程,分析比较近现代经济全球化不同阶段发展的时代特征;归纳近现代中国政治经济的发展,理解中国国际地位的变化及原因。

(2)从横向看,要注意近现代中国与西方资本主义发展的联系,将中国置于世界经济政治发展的大背景下,从全球史观、整体史观角度,深刻理解政治与经济、世界与中国之间的相互影响,认识经济实力、军事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