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二轮复习人民版必修一专题三复习教学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3019906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199.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二轮复习人民版必修一专题三复习教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高三二轮复习人民版必修一专题三复习教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高三二轮复习人民版必修一专题三复习教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高三二轮复习人民版必修一专题三复习教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高三二轮复习人民版必修一专题三复习教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二轮复习人民版必修一专题三复习教学案.docx

《高三二轮复习人民版必修一专题三复习教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二轮复习人民版必修一专题三复习教学案.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三二轮复习人民版必修一专题三复习教学案.docx

高三二轮复习人民版必修一专题三复习教学案

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课程标准和考纲:

课程标准

2008考纲

09新变化

1.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与局限性。

2.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

3.概述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史实,认识其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

4.概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史实,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

1.太平天国运动

定都天京、《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

2.辛亥革命

中国同盟会的成立、武昌起义、中华民国的成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3.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五四运动、中共“一大”和“二大”。

4.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

国民革命运动中的国共合作、北伐战争、南昌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红军长征、遵义会议、挺进大别山、三大战役、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

考点知识梳理:

第一节太平天国运动

一、定都天京

1853年太平军占领南京,改南京为天京,定为国都,正式建立了与清政府相对峙的政权。

二、《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

1、《天朝田亩制度》(1853年颁布):

⑴内容:

土地分配①原则:

“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无处不均匀”;

②方法:

以户为单位,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

产品分配①原则:

天下人人不授私,物物归上主;

②方法:

每户留够足够的口粮,其余归圣库。

⑵目的:

要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饭暖”的理想社会。

⑶评价:

①性质:

是以解决农民土地问题为中心的基本纲领和社会改革方案,是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

②革命性:

突出反映了农民阶级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是几千年来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

③空想性:

它具有绝对平均主义思想,幻想在分散的小农经济基础上实行均贫富,无法调动农民劳动积极性,根本无法实现。

2、《资政新篇》:

(1859年洪仁玕提出)

⑴内容:

①政治上主张以法治国,高新闻官,官吏由公众选举;

②经济上主张学习西方,发展工商业,建铁路、造轮船;

③文教上设立新式学堂,办医院,禁止贩卖人口等;

⑵评价:

①性质:

是太平天国后期的改革内政和建设国家的新方案;

②先进性:

这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带有明显的资本主义色彩的改革方案,集中反映了当时中国人向西方寻找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

③局限性:

由于缺乏相应的社会基础和实施条件,加之当时处于战争环境,因而《资政新篇》未能真正推行。

三、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一)过程:

1.1856年出现天京变乱,使太平天国元气大伤,清军趁机反扑,太平天国从此转入了防御战;

2.为了重振太平天国,洪秀全提拔了陈玉成为英王,李秀成为忠王,并让洪仁玕总理朝政。

3.1858年陈玉成和李秀成合力打垮了清军江北大营解除天京北面的威胁;随后他们在三河镇全歼湘军精锐,取得三河镇大捷;1860年李秀成和陈玉成破江南大营。

4.1860年李秀成进攻上海,遭到地主武装和英法联军阻击,受挫,太平军损失很大;1861年清军进攻安庆,不久安庆陷落,天京失去屏障,后由于歹徒出卖,陈玉成被俘英勇就义。

⒌1862年曾国藩坐镇安庆,统筹策应,清军分路进攻天京,1864年洪秀全病死,不久天京陷落,这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

(二)失败原因:

⑴主观(根本)原因:

农民阶级的阶级局限性(如天京变乱、资政新篇和天朝田亩制度中的局限性);战略失误,偏师北伐是其失败又一主观因素。

⑵客观原因:

反动势力强大,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三)教训:

农民阶级作为小生产者的代表,具有阶级局限性,他们缺乏科学理论武器指导,承担不起领导中国民主革命的重任。

(四)历史作用:

⑴它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统治,也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

⑵它冲击了旧的纲常名教,破天荒地提出了中国近代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社会改革方案—《资政新篇》;

⑶它提出的《天朝田亩制度》是中国几千年来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使太平天国运动成为几千年来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最高峰。

第二节辛亥革命

一、中国同盟会成立、武昌起义和中国民国成立

1.同盟会成立⑴1905年在日本东京决定成立中国同盟会,8月同盟会成立大会在东京召开。

⑵同盟会的政治纲领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⑶孙中山为同盟会总理,黄兴为执行部庶务;

⑷同盟会机关刊物为《民报》,在《民报.发刊词》中孙中山把同盟会政治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简称为“三民主义”;

⑸中国同盟会的性质:

它是中国第一个全国统一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⑹成立意义:

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2.武昌起义:

⑴同盟会成立后,发动了一系列起义,最重要的是黄花岗起义,沉重打击了清朝统治。

⑵1911年5月,全国范围保路运动成为辛亥革命的导火线。

⑶湖北革命团体共进会和文学社与同盟会保持联系,策划发动武昌起义。

⑷1911年10月10日熊秉坤、金兆龙率领起义士兵鸣枪冲出营房,占领楚望台军械所,辛亥武昌起义爆发。

⑸10月11日,起义军攻克总督衙门,占领武昌,成立湖北军政府,推举新军将领黎元洪为都督,改国号为中华民国。

⑹武昌起义之后,各省纷纷响应。

到11月下旬,全国有十几各省区宣布脱离清政府而独立,清朝统治土崩瓦解。

3.中华民国成立:

⑴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中国民国临时大总统一职,他宣告中华民国成立;

⑵中华民国定都南京,以五色旗为国旗,改用公历,以中华民国纪元,1912年为民国元年。

(3)性质:

资产阶级革命政权

⑷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1912年2月,宣统帝颁布退位诏书,统治中国260年的清王朝统治结束。

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4月,孙中山正式解除临时大总统的职务,临时政府迁往北京。

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2年春颁布):

1.目的:

直接目的:

为了防止袁世凯独裁统治;

根本目的:

确立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维护资产阶级利益。

2.内容:

⑴主权在民:

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全体国民(自由、平等、权利);

⑵三权分立:

民国实行政、立法和司法三权分立政治体制;

⑶责任内阁:

为防止总统独裁,约法还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内阁总理由议会中多数党产生。

3.评价:

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性质)。

它从法律上宣告了君主专制制度的灭亡和民主共和政体的确立,成为近代中国民主化进程的一座丰碑。

三、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及局限性:

1、性质:

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2、功绩:

A、政治上:

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

(最大作用)

确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辛亥革命推翻了帝义走狗──清王朝的统治,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

B、经济上:

推翻了清王朝,为资本主义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

C、思想上:

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权利,参政议政意识提高,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近代化中显著的里程碑,20世纪中国社会的一次巨变。

D、国际上:

对亚洲近代各国民族解放运动,产生了广泛影响。

3.局限性:

辛亥革命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和妥协性,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没有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

第三节新民主主义革命

一、五四运动:

1.原因:

⑴北洋军阀黑暗统治,导致阶级矛盾尖锐这是根本原因;

⑵民族危机的加深(一战期间,日本加紧侵略中国,提出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

(3)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发展,工人队伍迅速壮大,工人罢工斗争频繁发生;

(4)新文化运动的开展,促进先进分子和青年学生积极开展爱国活动;

(5)十月革命的影响;

⑹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是五四运动直接导火索;

2.经过:

6月初以前五四运动中心在北京,主力是学生,其斗争的口号有“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废除二十一务”、“拒绝和约签字”等。

6月初以后,五四运动中心转移到了上海,工人阶级开始成为运动主力。

6月5日上海六七万工人的罢工运动标志着中国工人阶级由此登上了政治历史舞台;

3、初步结果:

北洋政府被迫释放被捕学生,免除了曹汝霖、陆宗舆和章宗祥三个卖国贼职务,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五四运动取得了初步胜利。

4、影响:

⑴五四运动性质:

是一次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革命;

⑵运动中学生起了先锋作用,工人阶级起了主力军作用;一些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起到了领导作用;

⑶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迅速传播;

⑷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二、中共一大和中共二大:

1.中共一大

(1)召开背景:

①组织基础:

1920年8月陈独秀在上海成立了中国第一个共产党组织(共产主义小组),后李大钊、毛泽东等人在北京、长沙、武汉等地也建立了共产党组织;在国外欧洲和日本也建立了两个共产党组织。

②外部援助:

共产国际的帮助;

③阶级基础:

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

④思想基础: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2)内容:

1921年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后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举行,参会代表有:

毛泽东、董必武、张国焘、李达等13人。

主要内容:

通过了党的纲领;确定了党的名称;决定党的中心工作为组织工人阶级,领导工人运动;并成立了中央机构---中央局。

选举陈独秀为书记。

(3)历史意义:

中共一大召开宣告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中国共产党是新型的工人阶级政党,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指导,以实现共产主义为目标。

它的成立给处于灾难中的中国指明了新的方向;使中国的革命焕然一新。

2.中共二大:

⑴背景:

帝国主义卷土重来,加紧侵略中国,中共对中国国情有了正确认识:

中国人民痛苦来源于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压迫和统治。

⑵内容:

1922年中共二大召开,这次大会制订了党的最高纲领:

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并制订了党的最低革命纲领:

即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⑶影响:

这是中共第一次在全国人民面前明确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

三、第一次国共合作:

1.背景:

⑴中共认识到要战胜强大敌人,必须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⑵共产国际指示中共与国民党合作;

⑶以孙中山为首的国民党也希望与中共合作。

2、过程:

⑴中共三大:

1923年中共三大根据共产国际的指示,通过了中共与中国国民党合作的决定;

⑵国民党一大(正式建立):

1924年1月,孙中山在广州主持召开了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讨论国民党改组问题。

国民党一大上孙中山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同中共民主革命纲领基本一致,事实上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成为国共两党合作的基础。

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国共合作的形成。

3.影响:

推动了反帝反封建的国民大革命兴起,标志着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

1925年五卅运动掀起反帝爱国运动高潮。

同年,国民政府在广州成立。

国民政府把掌握的军队编为国民革命军,统一了广东革命根据地。

四、北伐战争:

1.目的:

打到帝国主义,推翻军阀统治;2.时间:

1926年月。

3.由广州国民政府组织。

4.打击对象:

军阀吴佩孚、孙传芳和张作霖。

5.1927年中国民政府迁往武汉。

6.北伐战争得到工农群众大力支持,湘鄂赣三省农民运动高涨;1927年汉口、九江人民掀起反帝斗争,收回了汉口、九江英租界。

7.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7月15日汪精卫发动七一五反革命政变。

七一五政变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全面破裂,国民大革命失败。

五、南昌起义和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

1.南昌起义:

⑴原因:

大革命的失败教训,时间:

1927.8;⑵领导:

周恩来、贺龙、朱德、陈毅等;

⑶意义:

打响了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共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

2.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

⑴时间:

1927.10;建立者:

毛泽东;

⑵性质:

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⑶毛泽东创立了工农武装割据理论,为中国革命找到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初步形成。

六、红军长征:

1长征原因:

⑴根本原因是党内“左”倾错误的发展;⑵直接原因是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

2开始和结束时间:

开始于1934年10,结束于1936年10,标志是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师。

3、长征过程:

在遵义会议后,红军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会、飞夺泸定桥、翻越大雪山、穿过大划草地,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和刘志丹的红军陕北会师,1936年10月三大主力会宁会师,长征结束。

4、历史意义:

粉碎了国民党的“围剿”,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播下了革命的种子,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成为激励全党前进的巨大的精神动力;红军主力到达抗日前线,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

七、遵义会议:

⑴召开时间:

1935年初;

⑵主要内容:

纠正博古等人军事和组织上的“左”倾错误;肯定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选举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取消博古等军事指挥权。

⑶意义:

结束了“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是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八、挺进大别山和三大战役:

1.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1947年6月,邓小平、刘伯承率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挺大别山,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

2.三大战役:

1948年秋,敌我力量对比发生了重大变化,中共中央决定发动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

三大战役后国民党军队主力基本被消灭。

九、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1949年春,中共在河北省西柏坡召开七届二中全会,会上毛泽东指出党的工作重心要由乡村转移到城市,并提出促进革命取得全国胜利的方针。

十、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

1.重大胜利:

1949年4月23日解放军占领南京,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政府覆灭了。

2.胜利标志:

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

3.意义:

⑴这标志着中国一百多年屈辱和分裂的历史从此结束;

⑵它改变了了世界政治格局,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

⑶它也是马克思主义胜利,是毛泽东思想的胜利。

三、复习建议、重难点剖析、命题趋向分析:

1.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这一单元,一直是高考的命题热点,建议复习时把握好两条基本线索:

一是伴随着列强用大炮打开中国的大门,他们便和中国封建势力相互勾结,镇压、奴役中国人民,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逐步深化;二是在外国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压迫统治下,中国人民担负起民主革命主要任务—反侵略反封建,虽然革命一再失败,但这一伟大任务最终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完成了。

2.四个重点:

太平天国运动及其作用与局限性;辛亥革命及其历史意义;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及其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新民主主义革命及其历史意义。

一个重要观点: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3.命题趋向:

从内容上看,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是以20世纪中国社会的两次历史性巨变为重心,以辛亥革命、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及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过程为基础,共同构成了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这是本专题的基本思路和主线。

从命题角度看,太平天国运动应注意与当今“三农”问题联系进行命题;辛亥革命要注意与西方启蒙思想、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等内容联系进行命题;新民主主义革命注意结合党的建设。

从题型上看,选择题、材料题、探究题、开放题都有可能出现。

4、《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主要不同

 

《天朝田亩制度》

《资政新篇》

背景

1853年定都天京,处于强盛时期

经过天京事变,处于衰落时期

经济

主张

以小农经济为基础,以绝对平均主义为分配原则的地上天国

学习西方,发展工商业和资本主义经济

实质

废除封建土地私有制,实现农民土地所有制

向西方学习,带有资产阶级改革性质

群众

基础

拥有群众基础

缺乏群众基础

作用

直接推动农民运动的蓬勃发展

未能付诸实施

反映

特点

农民战争达到最高峰,同时缺乏先进阶级的理论指导

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反映了先进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

5、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异同

相同点:

(1)社会性质: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革命任务:

反侵略反封建。

(3)革命性质: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不同点:

领导力量

指导思想

革命前途

群众基础

结果

旧民主主义革命

资产阶级

三民主义

资产阶级共和国

没有发动广大人民群众

由于领导阶级的局限性,失败。

新民主主义革命

无产阶级

马克思主义

社会主义

广大人民群众

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胜利。

学以致用:

(不断总结思路、方法)-----练习部分

一、单项选择题:

(20*3=60分)

1.1859年,太平天国颁布了由洪仁玕提出的改革内政、建设国家的新方案——《资政新篇》。

下列对其评价不正确的是

A.它是先进中国人首次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设想

B.它反映了农民的革命愿望和要求,是农民阶级革命实践的产物

C.它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有利于推动中国的近代化

D.迫于当时的形势,最终没有实行

2.(08全国文综)太平天国运动对中国近代化产生了一定影响,这主要表现在它

A.否定了封建土地所有制       B.动摇了清朝的统治基础

C.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        D.实施了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3.太平天国运动的一些领导人在当时对近代经济制度已经有所认识。

以下各项能反映这一状况的是

A.“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B.“所有婚娶弥月喜事,俱用国库”

C.“免除一切地租、赋税负担”D.“每年纳银若干,有失则保人赔其所值”

4.民国二年,某地农村百姓家的春联是:

“帝德乾坤大,皇恩雨露深。

”该春联反映的历史问题是

A.袁世凯称帝,资产阶级反对,农民却拥护

B.清末“新政”注意改善民生,农民很怀念

C.辛亥革命反封建不彻底,封建思想依然存在

D.清朝皇室自愿交出全部财产分给农民

5.(08广东)“各班会党日昌明,……男子共和争促进”。

该情形出现于

A.辛亥革命时期B.义和团运动时期C.抗日战争时期D.太平天国运动时期

6.“从18世纪以来,讲科学理性、讲自由、讲人权、讲法治、讲个人尊严,这些价值通过五四成为当代中国知识分子文化结构中间,就是文化传统所不可或缺的一些基本价值。

”美国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学院院长杜维明这句话表明

A.五四运动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B.五四运动彰显了中国人民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C.五四运动弘扬了民主科学精神

D.五四运动促成了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7.(08广东)下列关于五四运动的总体评价,代表中国共产党观点的是

A.五四运动是中国的“文艺复兴”

B.五四运动破坏了了中国传统文化

C.五四运动是中国从传统走向现代的转折点

D.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分水岭

8.(2008上海)最近,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为增补共产国际代表尼科尔斯基的照片费尽周折。

假设寻找时发现了下列原始材料,能佐证他出席中共一大的是

A.1921年10月开往上海的船票

B.1919年签发的苏联护照

C.1921年7月初和马林在上海的合影

D.1925年向共产国际汇报五卅运动情况的俄文原稿

9.毛泽东说:

“到了1920年夏天,在理论上,而且在某种程度的行动上,我成了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了。

”表明毛泽东存“行动上”已经成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的是

A.阅读了李大钊介绍马克思主义的文章B.创建湖南长沙共产主义小组

C.与陈独秀等讨论马克思主义著作D.组织新民学会

10.2007年是南昌起义80周年,小陈在假期里专程去江西南昌市参观了“八一起义纪念馆”。

参观过程中,他听到了一些关于南昌起义的说法,请你找出其中不正确的一项

A.起义中的部分队伍后来到达井冈山,与毛泽东领导的队伍会师

B.这次起义是中国共产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开始

C.它的伟大历史功绩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从此诞生

D.起义第一次公开打出了工农革命军的旗号

11.(08通州)学者认为,遵义会议开始了“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的正确历程,其理由是

A.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

B.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C.确认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D.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发展和成熟

12.(08广东文科基础)毛泽东曾在一篇文章中宣告:

“中国人民的革命战争,现在已经达到了一个转折点。

”“这是蒋介石的二十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

”这个转折点的主要标志是

A.抗日战争的胜利                  B.渡江作战与解放南京

C.三大战役的胜利                  D.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13.(2008上海历史共同部分30)科学家竺可祯写了60年日记,20世纪的重大事件多有记载,其中关于解放战争时期淮海战役的记载是

A.国民党中央官吏今日下午离开沈阳,解放军即入城B.国民党军放弃徐州

C.解放军入北京城D.解放军三千人在江阴渡江

14.在某解放战争纪念馆保存的一节竹棍上,刻着一位民工支援前线时到过的地方:

莱东、平度、临淄、蒙阴、临沂、徐州、萧县、宿县等地。

这些地方分属于山东、江苏和安徽三省。

由此可知,这位民工参加的是

A.平津战役B.辽沈战役C.渡江战役D.淮海战役

15.(08广东单科)“尽管他衣着简便,不事张扬,但蒋仍表现出一个征服者统领一切的气势,而不是和布尔什维克过于亲密的同志。

他谨慎运用各种方式(包括布尔什维克主义)来实现其目标,只要它适合于‘中国是中国人的’口号。

”美国《时代周刊》的这段报道,把蒋介石描述成

A.民族主义者B.专制主义者C.自由主义者D.布尔什维克主义者

16.假如你到南京旅游,当参观南京总统府时,你会发现在总统府的办公桌上有一个台历,它用黄铜铸成,透过历史的尘埃还能看到上面写着“中华民国三十八年四月小,23,星期六”。

作为历史它在此定格为永恒。

它的寓意是

A.北洋军阀独裁统治的结束B.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的统治结束

C.日军占领南京并进行大屠杀D.南京光复,抗日战争胜利

17.(08广东理科基础)下列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说法,不符合史实的是:

A.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

B.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C.抗日战争的胜利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D.中共一大提出了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奋斗目标

18.右图是位于四川省松潘县川主寺镇元宝山顶的“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纪念总碑”。

长征的起点和终点都不在四川,“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纪念总碑”却建在四川,你认为下列理由不正确的是

A.红军长征在四川经过的时间长、活动范围广

B.四川是抗战的后方和指挥中心

C.红军在四川境内爬雪山、过草地,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

D.四川是红军长征的主体地区

19.中国共产党人为了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状况,在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过程中,曾召开许多重要的会议,下列表述完全正确的是

①中共一大确定党的中心工作是领导工农运动

②中共二大第一次在全国人民面前明确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③遵义会议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④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决定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④

2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司法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