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模拟练习题大全含答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3016497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57 大小:47.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历史模拟练习题大全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中考历史模拟练习题大全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中考历史模拟练习题大全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中考历史模拟练习题大全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7页
中考历史模拟练习题大全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历史模拟练习题大全含答案.docx

《中考历史模拟练习题大全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历史模拟练习题大全含答案.docx(5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历史模拟练习题大全含答案.docx

中考历史模拟练习题大全含答案

中考历史真题练习含答案解析

1.西罗马帝国灭亡前后,日耳曼人在西欧建立了众多王国,被称为“蛮族王国”。

其中法兰克王国最为强大,它的建立者是

A.屋大维

B.凯撒

C.穆罕默德

D.克洛维

【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西罗马帝国灭亡前后,克洛维建立法兰克王国,故D符合题意;屋大维、凯撒是古罗马领导人,故AB均不符合题意;穆罕默德是伊斯兰教创始人,故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2.我国自古就有“三皇五帝”的传说,后来皇帝成为了封建国家最高统治者的称谓。

请问它的出现与谁有直接关系

A.秦始皇嬴政

B.汉高祖刘邦

C.隋文帝杨坚

D.宋太祖赵匡胤

【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建立秦朝,自立为皇帝,谓之“德过三皇,功高五帝”,所以A符合题意。

【点拨】识记秦始皇是中国第一位称皇的人。

3.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

历史上,中央政府首次在地区建立行政机构的标志是

A.秦朝设置南海郡

B.元朝设置澎湖巡检司

C.明朝设置奴儿干都司

D.清朝设置府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元朝巩固边疆的措施。

元朝时管辖澎湖和琉球的机构是澎湖巡检司。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元朝的疆域空前辽阔,为对全国实行有效的统治,元朝实行行省制度,在中央设中书省,地方设行中书省。

在(琉球)设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今),这是历史上中央政府首次在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

故选:

B。

4.德国沃尔夫评价巨著时说:

“(它)是全部天文学和宇宙学思想的基础,详细地阐明了万有引力定律和运动三定律等,委实是个了不起的成就。

”这巨著是

A.《天工开物》

B.《农政全书》

C.《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D.《物种起源》

【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英国科学家牛顿是近代自然科学的奠基人之一,他在天文学、数学、力学等领域都作出了杰出贡献,1687年牛顿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科学巨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出版,使物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C正确;《天工开物》是我国明朝时期的科技巨作,对中国古代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进行了全面的,对我国的古代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进行了全面总结,但不涉及到天文学,A错误;《农政全书》是明代徐光启的代表作,总结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先进经验、技术革新,也不涉及到天文学,B错误;《物种起源》提出了生物进化论的观点,与材料不符,D错误。

综上故选C。

5.这一时期,人们重新开始将目光从天国降到人间,将人类自身本来面目还给了自身,将人的现实性、独立的主体地位和作用,以及丰富的个性发掘出来。

“这一时期”是

A.古巴比伦时期

B.罗马帝国时期

C.文艺复兴时期

D.启蒙运动时期

【答案】C

【解析】根据“人们重新开始将目光从天国降到人间,将人类自身本来面目还给了自身.将人的现实性、独立的主体地位和作用,以及丰富的个性发掘出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文艺复兴,14世纪文艺复兴运动首先发生在意大利,一直持续到17世纪.文艺复兴运动的核心思想是人文主义,即要求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提倡发扬人的个性,追求人在现实生活中的幸福,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

6.第一次世界大战形成了两大军事集团,其中不属于协约国的国家是

A.英国

B.法国

C.德国

D.俄国

【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由于ZBZY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形成了英、法、俄的三国协约和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的三国同盟两大军事集团。

德国是不属于协约国的国家,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7.圆明园中的“废墟”是西方列强在哪次侵华战争后造成的?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题干图片是圆明园废墟。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进攻北京圆明园,并抢劫财物烧毁圆明园全园,这是人类文明史上的浩劫,故B符合题意;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与题干无关,故ACD不合题意。

故此题选B。

8.日本明治维新后,在社会上出现了兴建洋房洋楼的热测,这源于明治维新

A.加强中央集权,废藩置县

B.实行征兵制,建立新式军队

C.发展近代工业,改革地税

D.提倡文明开化,向西方学习

【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治维新在社会生活方面,提倡文明开化,向西方学习,改造日本的教育、文化和生活方式。

日本明治维新后,在社会上出现了兴建洋房洋楼的热测,这源于明治维新提倡文明开化,向西方学习。

故D符合题意;加强中央集权,废藩置县属于明治维新政治方面的措施,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A;实行征兵制,建立新式军队属于明治维新军事方面的措施,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B;发展近代工业,改革地税促进了日本经济的发展,排除C。

故选D。

9.以前是把人当作神的附属物来认识,现在是需要把人当作人来认识的时代。

促成这一变化的事件是

A.开辟新航路

B.文艺复兴

C.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D.法国大革命

【答案】B

【解析】材料中反映了反对神权至上,不作神的附属物,而要以人为中心,关注人的价值,是文艺复兴运动的核心思想。

故B项正确。

10.这一时期,人们重新开始将目光从天国降到人间,将人类自身本来面目还给了自身,将人的现实性、独立的主体地位和作用,以及丰富的个性发掘出来。

“这一时期”是

A.古巴比伦时期

B.罗马帝国时期

C.文艺复兴时期

D.启蒙运动时期

【答案】C

【解析】根据“人们重新开始将目光从天国降到人间,将人类自身本来面目还给了自身.将人的现实性、独立的主体地位和作用,以及丰富的个性发掘出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文艺复兴,14世纪文艺复兴运动首先发生在意大利,一直持续到17世纪.文艺复兴运动的核心思想是人文主义,即要求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提倡发扬人的个性,追求人在现实生活中的幸福,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

11.工业革命使工业化国家发生了巨大变化。

以下对工业化影响的表述正确的是①加快城市化进程②导致人民文化水平下降③带来环境的变化④使妇女社会角色改变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答案】B

【解析】工业革命使工业化国家发生了巨大变化。

工业化加快城市化进程、提升人民文化水平、带来环境污染、使妇女社会角色走向了生产一线。

故符合的是①②③。

故选B项。

12.在1919年的巴黎和会上,决定一切重大问题的是最高委员会。

它由最初的“十人会议”缩小为“四人会议”,整个和会拖了半年多时间,全体会议只开过7次,成为和会的一种点缀。

材料强调巴黎和会

A.是一次分赃会议

B.被大国强权操纵

C.对德国进行严惩

D.使各国矛盾激化

【答案】B

【解析】材料中“十人会议缩小为四人会议”以及“全体会议只开过七次,成为和会的一种点缀”并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巴黎和会被英、法、美三国操纵。

其中A、CD在材料中未体现,不选。

故B项正确。

【考点】世界现代史一第一次世界大战一巴黎和会

13.《十二铜表法》是罗马共和国时期颁布的成文法,是后世罗马法典乃至欧洲法学的渊源。

这部法律颁布的时间是

A.公元前18世纪

B.公元前5世纪

C.公元6世纪

D.公元19世纪

【答案】B

【解析】公元前450年左右,罗马颁布了成文法,因这部法刻在十二块青铜板上,所以被称为“《十二铜表法》”。

《十二铜表法》是罗马法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公元前450年属于公元前5世纪,故B符合题意;公元前18世纪、公元6世纪、公元19世纪与《十二铜表法》颁布的时间不符,排除ACD,故选

14.唐玄宗在位的前期,当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库充盈、民众生活安定,唐朝的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进入了繁盛时期,历史上称为

A.文景之治

B.贞观之治

C.开元盛世

D.光武中兴

【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唐玄宗在位的前期,当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库充盈、民众生活安定,唐朝的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进入了繁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C符合题意;文景之治是西汉时期,贞观之治是唐太宗时期,光武中兴是东汉时期,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5.1942年7月开始,“苏德两军在此进行了一场对双方而言均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和象征性的战役……到1943年2月德军投降时,人数已不足最初的一半”。

这场战役

A.宣告了希特勒闪电战的破产

B.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转折点

C.标志着轴心国集团开始瓦解

D.使德军丧失了太平洋战场主动权

【答案】B

【解析】据材料信息“1942年7月”“苏德两军在此进行了一场对双方而言均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和象征性的战役……到1943年2月德军投降时,人数已不足最初的一半”可知,这场战役指的是斯大林格勒战役。

斯大林格勒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转折点,B符合题意;宣告了希特勒闪电战的破产的是莫斯科保卫战,A排除;标志着轴心国集团开始瓦解的是意大利投降,C排除;使德军丧失了太平洋战场的主动权的是中途岛海战,D排除。

故选B。

16.有史学家认为,马歇尔计划加速了西欧经济的发展,但西欧经济的腾飞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

其中,生产力因素主要是

A.原有的工业基础设施完善

B.采用最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

C.走上联合自强的发展道路

D.制定了恰当的经济发展政策

【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西欧各国二战前经济发达,工业基础雄厚,凭借其原有的工业基础;美国通过马歇尔计划援助西欧;西欧各国重视科技教育,积极参与第三次工业革命,采用最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发展经济;西欧各国纷纷制定符合本国国情的经济政策,都有利于促进西欧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但从生产力因素来看,主要是采用最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B项符合题意;综上所述A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B。

17.抗战时期,苏联援华约7亿美元;美国援华8.4亿美元,仅占其对外援助的1.8%;英国对华援助也是有限的。

中国实际所获外国援助与所需相距甚远。

这反映了

A.中国抗日战争无需外援

B.中国单独抗击日军

C.中国抗战主要依靠自己

D.中国经济实力强大

【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苏联援华约7亿美元;美国援华8.4亿美元,仅占其对外援助的1.8%”“英国对华援助也是有限的”“中国实际所获外国援助与所需相距甚远”可知,中国抗战主要依靠自己,C符合题意,ABD

18.恩格斯称《共产党宣言》是共产党人的第一个周详的理论和实践纲领,对于确立科学SHZY在工人运动中的主导地位,无疑是完全必要的。

这里恩格斯强调的是

A.工人阶级必须组织起来

B.用暴力TF资产阶级统治的

C.需要成立国际工人协会

D.用科学理论指导工人运动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共产党宣言》……对于确立科学SHZY在工人运动中的主导地位,无疑是完全必要的”可以看出,恩格斯认为工人运动的发展必须要有科学的理论——科学SHZY的指导。

D正确;材料中没有

19.恩格斯称《共产党宣言》是共产党人的第一个周详的理论和实践纲领,对于确立科学SHZY在工人运动中的主导地位,无疑是完全必要的。

这里恩格斯强调的是

A.工人阶级必须组织起来

B.用暴力TF资产阶级统治的

C.需要成立国际工人协会

D.用科学理论指导工人运动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共产党宣言》……对于确立科学SHZY在工人运动中的主导地位,无疑是完全必要的”可以看出,恩格斯认为工人运动的发展必须要有科学的理论——科学SHZY的指导。

D正确;材料中没有

20.“非凡的国家考试制度,中国推行了近两千年之久。

他们通过考试品评人才的优劣,为政府机构配备文官。

”斯塔夫里阿诺斯赞扬的考试制度是

A.禅让制

B.科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行省制

【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

“通过考试为政府机构配备文官”,这是科举制,故B符合题意。

禅让制是原始社会的军事民主制,九品中正制是南北朝时期的选官制度,行省制是元朝创立的地方行政机构,故ACD均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1.王羲之的书法“飘若浮云,矫若惊龙”,在他的名作中被号称为“天下第一行书”的

A.《女史箴图》

B.《兰亭集序》

C.《水经注》

D.《洛神赋图》

【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晋的王羲之的字“飘若浮云,矫若惊龙”,代表作品是《兰亭集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

故B符合题意;《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是顾恺之的作品,《水经注》是郦道元的作品。

故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2.1942年7月开始,“苏德两军在此进行了一场对双方而言均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和象征性的战役……到1943年2月德军投降时,人数已不足最初的一半”。

这场战役

A.宣告了希特勒闪电战的破产

B.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转折点

C.标志着轴心国集团开始瓦解

D.使德军丧失了太平洋战场主动权

【答案】B

【解析】据材料信息“1942年7月”“苏德两军在此进行了一场对双方而言均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和象征性的战役……到1943年2月德军投降时,人数已不足最初的一半”可知,这场战役指的是斯大林格勒战役。

斯大林格勒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转折点,B符合题意;宣告了希特勒闪电战的破产的是莫斯科保卫战,A排除;标志着轴心国集团开始瓦解的是意大利投降,C排除;使德军丧失了太平洋战场的主动权的是中途岛海战,D排除。

故选B。

23.某学者指出:

这些成就或可提供一幅奋力拼的生动画面,但实际上它们只代表了非常肤浅的现代化尝试,其活动的范围局限于火器、船舰、机器、通讯、开矿和轻工业,而没有开展任何仿效西方制度、哲学、艺术和文化的学试。

材料评述的是

A.太平天国运动

B.洋务运动

C.戊戌变法

D.新文化运动

【答案】B

【解析】依据题干信息“其活动的范围局限于火器、船舰、机器、通讯、开矿和轻工业,而没有开展任何仿效西方制度、哲学、艺术和文化的学试”可知,此内容评述的是洋务运动。

为了维护清朝统治,19世纪60—90年代地主阶级掀起了洋务运动,学习西方技术,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民用工业,客观是刺激了中国ZBZY的发展,但是洋务运动只学习技术,没有改变封建制度,故B符合题意;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新文化运动与题干无关,故ACD不合题意。

故此题选B。

24.中国古代农业生产力飞跃发展的重要阶段是

A.20万年前

B.距今10000年左右

C.春秋战国时期

D.北朝时期

【答案】C

【解析】依据题干和结合所学知识,春秋战国时期我国耕作技术的一次重要飞跃是指铁器、牛耕的出现。

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标志着社会生产力的显著提高。

我国的封建经济得到了进一步发展,生产力的飞跃引起了生产关系的革命。

春秋战国时期,井田制逐渐被封建土地私有制所取代,并最终通过各国变法确立了下来。

C选项符合题意;A选项不符合题意;B选项不符合题意;D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5.这一时期,人们重新开始将目光从天国降到人间,将人类自身本来面目还给了自身,将人的现实性、独立的主体地位和作用,以及丰富的个性发掘出来。

“这一时期”是

A.古巴比伦时期

B.罗马帝国时期

C.文艺复兴时期

D.启蒙运动时期

【答案】C

【解析】根据“人们重新开始将目光从天国降到人间,将人类自身本来面目还给了自身.将人的现实性、独立的主体地位和作用,以及丰富的个性发掘出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文艺复兴,14世纪文艺复兴运动首先发生在意大利,一直持续到17世纪.文艺复兴运动的核心思想是人文主义,即要求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提倡发扬人的个性,追求人在现实生活中的幸福,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

26.中国古代农业生产力飞跃发展的重要阶段是

A.20万年前

B.距今10000年左右

C.春秋战国时期

D.北朝时期

【答案】C

【解析】依据题干和结合所学知识,春秋战国时期我国耕作技术的一次重要飞跃是指铁器、牛耕的出现。

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标志着社会生产力的显著提高。

我国的封建经济得到了进一步发展,生产力的飞跃引起了生产关系的革命。

春秋战国时期,井田制逐渐被封建土地私有制所取代,并最终通过各国变法确立了下来。

C选项符合题意;A选项不符合题意;B选项不符合题意;D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7.有学者评价某段历史时指出,文化一旦脱离中世纪空想的桎梏,也不能立刻找到理解这个世界的途径。

它需要一个向导,并在古代文明的身上找到了这个向导。

这位学者评价的是

A.手工工场出现

B.租地农场兴起

C.文艺复兴运动

D.早期殖民掠夺

【答案】C

【解析】依据材料中“文化”“脱离中世纪空想的桎梏”“并在古代文明的身上找到了这个向导”并结合所学可知,“向导”是古希腊和古罗马文化,所以学者评价的是文艺复兴打着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的旗号,宣传新的资产阶级思想的一次解放运动,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为ZBZY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所以C项符合题意;综上所述ABD三项在题干中均未体现,排除。

故选C。

28.学会区分历史事实和历史结论是历史学习中必须掌握基本技能之一。

下列各项中,属于历史事实的是

A.商朝的青铜冶炼技术和甲骨文代表了早期中华文明的辉煌成就

B.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促进了我国教育的发展和知识的普及

C.从1937年9月起,40万川军奔赴抗日前线,先后参加了一系列会战

D.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胜利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转折点

【答案】C

【解析】历史事实就是不加任何解释,定义的阐述一个历史事件。

据此可知,C项只是阐述一个历史事件,没有进行评论,C符合题意;A、B和D项阐述历史事件中均进行了评述,不符合历史事实的特点,A、B和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9.善于学习和借鉴世界先进文明是日本民族的一大特点,主要体现为“汉化”和“欧化”。

其“欧化”的主要措施是

A.实行“二官八省”制度

B.废除武士特权

C.提倡文明开化

D.推行租庸调制

【答案】C

【解析】依据材料“欧化”可知,近代日本向西方国家学习进行的改革是明治维新。

教育方面,提倡文明开化,即向欧美学习,努力发展教育,所以C项符合题意;AD项是“汉化”措施,B项是明治维新在政治上的措施,不是“欧化”的主要措施。

由此分析AB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C。

30.西周建立后,周武王“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

“营丘”位于今天的

A.陕西省

B.山西省

C.河南省

D.山东省

【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周武王将姜子牙分封到齐国,齐国位于今天的山东省。

D正确;西周的都城在镐京,东都在洛邑。

因此陕西和河南是周的王畿,AC错误;山西省被称为“晋”,B错误。

综上故选D。

31.在1934年的头四个月里,“公共工程艺术计划”雇佣了三千多位艺术家,在全美各地为政府的各种建筑创作了一万五千多件艺术品。

政府部门计算了艺术家们的报酬:

总计118.4万美元,每件作品约合75.59美元。

该计划的作用是

A.体现了三权分立的制衡原则

B.调动了黑人奴隶的积极性

C.根本上解决了社会就业问题

D.有助于增强政府调控能力

【答案】D

【解析】依据题干在1934年,“公共工程艺术计划”雇佣了三千多位艺术家,在全美各地为政府各种建筑创作了艺术品。

政府部门给与艺术家们的报酬。

结合所学知识,1929年,美国经历了一场史无前例的经济危机,危机一直持续到1933年。

这场令美国人刻骨铭心的危机给各行各业都带来严重影响,在此期间,美国的艺术市场也在劫难逃。

在这种恶劣的环境里,艺术家的境况可想而知。

在1933年当选美国总统的罗斯福,上台伊始便开始推行新政,以求复兴陷入空前危机的经济,救济和安置大量失业者和贫民。

美国政府在大力恢复经济的同时,也采取了一系列扶助文化艺术的政策,罗斯福新政时期的联邦艺术计划是规模最大的由政府采取的支持艺术的工程。

罗斯福新政,使美国经济缓慢恢复过来,工业生产有所恢复,就业人数逐步增加,人民生活得到改善。

新政增强了政府的宏观控制能力,恢复了美国人民的信心。

对ZBZY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D选项符合题意;体现了三权分立的制衡原则在题干中体现不出来,属于干扰项。

A选项不符合题意;调动了黑人奴隶的积极性在题干中体现不出来,属于干扰项。

B选项不符合题意;根本上解决了社会就业问题的说法不正确,C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D。

32.在1919年的巴黎和会上,决定一切重大问题的是最高委员会。

它由最初的“十人会议”缩小为“四人会议”,整个和会拖了半年多时间,全体会议只开过7次,成为和会的一种点缀。

材料强调巴黎和会

A.是一次分赃会议

B.被大国强权操纵

C.对德国进行严惩

D.使各国矛盾激化

【答案】B

【解析】材料中“十人会议缩小为四人会议”以及“全体会议只开过七次,成为和会的一种点缀”并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巴黎和会被英、法、美三国操纵。

其中A、CD在材料中未体现,不选。

故B项正确。

【考点】世界现代史一第一次世界大战一巴黎和会

33.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

“现在,日本又以‘东方道德,西方技艺’为口号,向西方借用了它所盼望的东西。

”为此,日本进行了哪次著名改革?

A.大化改新

B.彼得一世改革

C.1861年改革

D.明治维新

【答案】D

【解析】依据题干信息“现在,日本又以‘东方道德,西方技艺’为口号,向西方借用了它所盼望的东西。

”可知,此内容反映的是日本明治维新。

19世纪中期,美国入侵日本,日本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

为了变法图强、富国强兵,1868年日本开始明治维新,倡导向西方学习,从政治、经济、军事、社会生活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故D符合题意;大化改新是日本仿效中国的隋唐进行的改革,故A不合题意;彼得一世改革、1861年改革属于俄国的改革,故BC不合题意。

故此题选D。

34.明治维新时期,日本为提高国民的识字率,引入了普及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体系。

这表明其实行的政策是

A.废藩置县

B.“殖产兴业”

C.征兵制

D.“文明开化”

【答案】D

【解析】依据题干信息“日本为提高国民的识字率,引入了普及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体系”,结合所学可知,这表明其实行的政策是“文明开化”。

1868年,日本开始明治维新。

明治维新提倡“文明开化”、社会生活欧洲化,大力发展教育等,推动了日本教育的发展,所以D项符合题意;A项是政治方面,B项是经济方面,C项是军事方面。

由此分析ABC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

35.东汉末年,因疫病流行而立志"勤求古训,博采众方”,终于撰成《伤寒杂病论》的医学家是

A.扁鹘

B.张仲景

C.华佗

D.李时珍

【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东汉医学家张仲景著有《伤寒杂病论》一书,该书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B符合题意;扁鹊是春秋战国之际的著名医生,A不符合题意;华佗发明“麻沸散”,编制了“五禽戏”,C不符合题意;明朝药物学家李时珍的著作是《本草纲目》,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6.青铜器反映了我国古代高度发达的文明。

后母戊大方鼎(又称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它铸造于

A.商朝

B.西周

C.秦朝

D.汉朝

【答案】A

【解析】司母戊鼎出土于黄河流域的河南安阳,是商王祖庚或祖甲为祭祀其母戊所制,是商周时期青铜文化的代表作,反映了中国青铜铸造的超高工艺和艺术水平,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最大、最重的青铜礼器,享有“镇国之宝”的美誉,A符合题意;后母戊大方鼎不是西周时期铸造,B不符合题意;秦朝和汉朝与题干信息不符合,C和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7.“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的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制度规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