柞水溶洞导游词地质导游词.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300334 上传时间:2022-10-28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3.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柞水溶洞导游词地质导游词.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柞水溶洞导游词地质导游词.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柞水溶洞导游词地质导游词.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柞水溶洞导游词地质导游词.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柞水溶洞导游词地质导游词.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柞水溶洞导游词地质导游词.docx

《柞水溶洞导游词地质导游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柞水溶洞导游词地质导游词.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柞水溶洞导游词地质导游词.docx

柞水溶洞导游词地质导游词

柞水溶洞国家地质公园导游词

一、进洞前

欢迎大家来到美丽的柞水溶洞国家地质公园观光、游览。

我叫×××,大家可以叫我小×,非常荣幸能为大家此次旅途导游,希望我的介绍与服务能给您的柞水溶洞国家地质公园之游留下一段美好回忆。

陕西柞水溶洞国家地质公园位于秦岭南麓的柞水县,横跨下梁、石瓮、凤凰三镇,距省会西安76km,距柞水县城6公里。

是以溶洞、峡谷、瀑布、古生物化石等地质遗迹景观为主体,辅以丰富的生态景观和人文景观,集科学和美学价值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地质公园。

我们即将参观游览的天佛洞是公园的核心区,洞内形态各异的钟乳石琳琅满目、绚丽多姿,石笋、石幔、石帷、石瀑布美不胜收,石禽、石兽、石佛、石猴维妙维俏,晶莹透亮的石花、石果、石蘑菇、石葡萄令人垂涎欲滴,博大精深的大自然艺术宫殿令广大游客惊叹不已!

是一孔由地球外动力地质作用雕塑出的自然珍品陈列馆。

柞水溶洞国家地质公园共有大小溶洞近百个,是我国北方最大的喀斯特溶洞群。

天佛洞所在地属于岩溶峡谷地貌,山是呼应山,谷是乾佑河。

洞穴游览进出口海拔分别是769米和797米,高出乾佑河谷88m和116m。

天佛洞有1条隧道,2洞相连,3层洞道,4个厅堂,5个洞口,6大景区;全长725米,游览路线长498米,全程游览时间约50多分钟。

岩溶洞穴,环境脆弱,一旦破坏,难以恢复。

为使我们的子孙后代都能欣赏到同样美丽的洞穴景观,请您协助我们做好环境保护工作(在洞内不要吸烟、不要吃食物、不要乱扔垃圾、不要随地吐痰,更不要攀折敲打钟乳石)。

谢谢您的合作!

1.进入洞口

现在我们进入天佛洞的第一个景区:

迎宾景区。

在4.5亿多年前,地质年代名称为奥陶纪的时期,这里是一片汪洋大海,我们现在脚下的石头就是当时的海洋沉积形成的,它们被称作碳酸盐岩,化学分子式是碳酸钙镁—MgCa(CO3)2,大家往左右看,这青色的石头就是4.5亿年前形成的,够古老的吧!

后来地壳抬升,海水南退,秦岭隆起为山,柞水溶洞风景区一带也上升逐渐演变为陆地,经过无数次构造运动,形成的厚厚的这些碳酸盐岩也露出了地表。

我们今天要参观的天佛洞就发育在这种石头中。

碳酸盐岩能够被水溶解,岩溶洞穴是在地下水流对碳酸盐岩的溶蚀作用下形成的。

也就是说,只有可溶岩中才能发生溶蚀作用形成洞穴,与此同时,溶解在水中的碳酸盐岩又可以在洞穴特殊环境下沉积下来,形成各种美妙绝伦的洞穴沉积形态景观。

从溶蚀成空洞到在再次洞内沉积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根据专家对洞内沉积物的同位素年龄测定,最老的形成于38.8万年以前,而我们现在的入口处的沉积年龄10.6万年。

也就是说,我们要参观的洞穴是大自然经过数十万年的精雕细刻完成的杰作,下面请大家一起继续向前观赏。

2.大鹏展翅迎宾

大家看前面,这是天佛洞的平面图,从图中我们可以发现,天佛洞呈南北走向,与洞外乾佑河的走向一致。

表明早期的时候,地壳处于相对稳定阶段,岩溶地下水对相应高度的石灰岩进行长期的溶蚀作用,拓展了水平方向的洞穴,最终形成了似层状岩溶发育层。

后来地壳抬升,地下河下切,天长日久,水洞变成了干洞,地下河也随着下降,现在地下河出口在南面镇安县马道岭村乾佑河边。

3.观景台

这里是天佛洞的其中一个洞口,地质学家称之为岩溶天窗,不过它的形成不同于早期地下河塌陷形成的天窗,而是河流下切,崖壁崩塌后退使洞壁开了个口,惹得春光内泻。

从观景台眺望,洞外石峰奇景罗列,乾佑河谷绿水环绕;公路,铁路尽入眼底,南北客货物畅其流,农房草舍,水色山光,彩雾烟霞,美不胜收。

进洞这一小段,大家可能注意到了洞内的温度与洞外不一样,冬暖夏凉。

这是因为洞内温度、湿度基本恒定的缘故,它的温度与当地的年平均温度基本一致。

4.财富和健康

天佛洞本是清静之地,因为春光无限内泻,于是形成了这扇神奇的门,借以挡住外面的诱惑。

这扇门的神奇之处在于,一方面它不是普通的钟乳石,而是一个石盾,而且因为受光合作用的影响,在其表明生长了羊齿植物、苔藓、地衣、藻类。

向内随着光的强度减弱,植物种类迅速减少,植物的器官和组织结构也发生变化。

另一方面,它将前进的洞道分为两边:

财富门和健康门,自古以来,事难两全,但聪明人必然有聪明的选择!

绕行一圈,一举两得。

5.玉兔观瀑厅

现在我们来到了玉兔观瀑厅,是天佛洞的第一个厅堂。

这样的厅堂是如何形成的呢?

原来雨水降到地表,溶解空气和土壤中的二氧化碳形成碳酸,这些溶蚀性的水溶液沿着裂隙或通过地下河水流动与石灰岩发生化学反应,将溶解的石灰岩带走,慢慢地形成越来越大的空间,也就是洞穴。

天佛洞的年龄大约在40~10万年前的中更新世。

当洞穴空间不断扩大,以致超过了岩石稳定强度时,就出现了崩塌,然后崩塌的块石又在流水作用下全部或部分带走,渐渐就形成了厅堂。

大家看这里有三块崩塌块石,还没有来得及被流水溶蚀带走,第一块上面还长了两根小石笋,像一只兔子。

兔子对面,大家看像什么?

对了,像瀑布。

观此瀑布,不由得使人想起唐代诗仙李白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诗句来。

瀑布的旁边还有吊在洞顶的石钟乳。

所有这些在岩溶地质学上均称为次生化学沉积物。

现在的问题是,洞穴钟乳石类沉积为什么千姿百态?

根据地质学家的研究,发现钟乳石的不同形态主要与水流方式、水量大小有关。

水量很小时,水象从毛孔中渗出汗水那样,其动力作用靠的是表面张力,称之为非重力水。

水量集中达一定程度后,可形成水滴或流水时,其运动靠地心引力,称之为重力水。

有滴水、流水、池塘水等形式。

相应的沉积物,称为非重力水沉积物和重力水沉积物等,往下又可分为滴水沉积、流水沉积和池塘水沉积等。

这里从下往上长的石笋,从洞顶向下生长的石钟乳和两者相连的石柱均称为滴水沉积,而石瀑布是在流水作用下形成的,称为流水沉积,也叫流石。

6.龙王兵器库

现在我们进入天佛洞的第二个景区:

龙宫景区。

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幅由许多钟乳石组成的壮丽图景:

剑,棍、刀、戈、矛等十八般兵器一一俱全,还有龙宫最有名的神器—定海神针。

这个景就取名“龙王兵器库”。

您知道这些形式各异的兵器是怎么打造出来的吗?

它们是沿裂隙渗透的水,当进入洞穴后,由于从承压状态到自由状态的变化,水中二氧化碳跑出来,水溶液中的碳酸钙就沉积出来,慢慢地形成了倒锥形的石钟乳,其断面是同心圆状结构。

当几个滴水点共同起作用时,会形成形态复杂的石钟乳。

洞顶上的水滴在下落过程中,二氧化碳进一步跑出来,落在洞底时又会继续沉积,形成叠帽状的石笋,下部年老,上部年轻。

石笋和石钟乳连接起来便形成石柱。

大家看看周围,哪些是石钟乳,哪些是石笋,哪些又是石柱呢?

7.沧海桑田

现在我们向龙宫走去,道路一分为二,而且是狭路相逢,相逢可不是敌人,而是洞穴的另外一种形态,叫蚀余小形态。

一般来说,洞穴的厅堂,洞道空间叫做洞穴的大形态,对应的还有洞穴小形态,是指由洞穴水流的侵蚀和溶蚀作用,在洞穴周壁上形成并遗留下来的各种痕迹,如坑、穴、沟、槽、波痕及各种凸出物,它们的形态也是丰富多采的。

大家看这里,这就是波痕,根据其形态可以判别洞穴水流的方向。

波痕的纵断面总是不对称的。

波脊的一侧缓而较长,为迎水面;另一侧陡而较短,为背水面,其朝向即水流方向。

这些看起来与钟乳石差不多,不过它的成分是5亿年前的石灰岩,叫吊岩。

除此之外,还有麻窝、天锅、天沟、天井、石牙、石台等,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找一找。

8.龙宫大厅

这里是龙宫大厅,也是天佛洞的第二个厅堂。

顶部的垂灯、垂帘、垂帐应有尽有,而且还有数条巨龙在嬉戏。

大家往下看,层层的流石坝像不像巨龙。

它们是从洞穴的壁呈片状或线状流出的水,其中二氧化碳迅速跑出来,形成的片状碳酸钙沉积,叫流石坝,分布在不同高度上,形似梯田,称之为石梯田。

在洞壁边上的叫边石坝。

天洞景观欣赏到此!

请各位随我走过66米的天佛道前去参观精彩纷呈的佛爷洞吧!

9.佛爷洞的由来

据考证,在隋末唐初,佛爷洞就有人进去游玩。

此后的一千多年里,入洞探险者络绎不绝。

传说,很久以前,有两位仙人在此论禅修佛,后来终于成就佛道。

后人为纪念他们就在佛爷洞塑了两尊佛像,佛像一直保存到民国七年(公元1918年)。

民国八年(公元1919年)当地人将二佛像移往百神洞,以示教导百神修行。

因为有这段历史,此洞取名为佛爷洞。

10.花盾大厅

经过天佛道,我们来到了天佛洞的第三个景区:

花盾景区,也是天佛洞的第三个厅堂,也是佛爷洞的中层洞道,叫花盾大厅。

前面说过,洞穴厅堂是洞穴空间的扩大超过了岩石稳定强度时,特别在地壳构造运动发生时,就会出现了崩塌,形成了厅堂。

我们前面看到的大量石块就是发生在大约15万年前的一次地震形成的。

那么在这里可以让你大开眼界,真正领会厅堂特色。

当然这还不是这个厅堂的特色,这个厅堂有两大景观特色,一是石盾,二是石花。

大家找找看。

请大家回头,在我们身后就是一个典型的石盾,它是由略具压力性质的裂隙水从裂口流出时形成的。

从裂隙口开始,形成上下两个板面,并向外呈环形逐层生长。

若水流量较大,从穴盾周缘裂口流出的水,可向下形成石钟乳,或石幔,并与盾面组成一种“圆顶蚊帐”的形态,也叫盾帐。

请大家看大厅顶部,你能发现多少个石盾了,大家数一数,数到9个的朋友答对拉,恭喜你,加十分!

请大家看这边,下半边的盾面已不见了,留下上半盾面,清晰显露石笋形成的年轮。

这里一个石盾,大家说像什么?

对了,像我们本地的锅魁,而且上面还放了不少佐料,与有名的陕西法门寺锅魁相比,各有千秋。

您如果喜欢,可以到法门寺亲口尝一尝,保管:

味道好极了!

11.石花壁

请大家看这石壁,有什么特别之处?

对了,是石花,虽然历经岁月,不太灿烂迷人,但也是风韵尤存。

这些石花是非重力水沉积物,是由洞壁和洞顶的表面毛细水(非重力水)的作用形成的。

这些石花表现为针状、毛发状、放射状,晶莹剔透、玲珑可爱。

大家看上方,那是护花使者居住的地方。

12.立盾

我跟大家讲,路边的野花可不要采呀!

瞧!

护花使者的宝镜会照得你原形毕露的。

大家说说这宝镜的科学名字叫什么?

对了,还是石盾,不过它与众不同,科学家叫它为立盾,站立生长的盾。

这样的石盾可是十分稀有难得的,因为它的盾面与盾帐合而为一了。

13.毛女天窗

相传很久以前,有个女孩,非常羡慕神仙,她打听到佛爷洞有人谈禅论道,就不远千里赶来,可数十年后,少女变成了毛女,还没有得道。

一日,打坐经行,抬起头来,一缕阳光破石而入,照射在毛女身上,毛女顿时开悟,成佛而去。

从此,每当日挂西山时,阳光总是直射入洞,据说照射到谁的身上就会与佛结缘,将来定会成佛。

不知诸位是否愿意有此佛缘。

有的话,请你找准机会,上山结缘。

14.转景楼

现在我们来到了天佛洞的第四个景区:

转景楼景区,转景楼也是天佛洞的第四个大厅,也是最大的大厅,面积达1600平方米,由三根石柱擎天而成,最大就是我们眼前这根石柱,直径20米,高度16米,是名副其实的擎天石柱。

其余两根分别位于送宾厅两侧,直径为10米和12米,高度为6米和9米。

转景楼是天佛洞的精华所在,巨柱擎天、气势雄伟,如峥嵘林木,欣欣向荣;又似佛教圣地,宝像庄严;如深邃玉宇,空灵神秘;更胜终南胜景,嵯峨恢宏。

1994年仲夏,文坛奇才贾平凹游览至此,欣然提笔,作“柞水石瓮子:

脸前鸟鸣树,身后蝶恋花。

有乳欲哺谁,无戏幕不拉。

卧笋思六贤,敲壁想伯牙。

归来日暮里,柴门吃糍粑。

转景楼是围绕巨大石柱的环形景观,该石柱周围洞顶布满了目不暇接的石钟乳,周壁还生长了美不胜收的石幕。

它们分别在石柱四个不同方向构成四个精彩的观景点。

15.无戏幕不拉

一根玉柱直通天庭,石柱两侧是舒展的天幕,相传这帷幕百年才拉开一次,到时一定是好戏连台。

石帷幕是重力水作用下的流水沉积物,是由片状流水沉积形成的。

16.弥勒佛

弥勒佛是佛祖释迦牟尼的接班人,所以也叫“未来佛”。

在有的佛寺中弥勒佛衣帽端正,面容庄重,那是弥勒佛的真身,而这尊喜笑颜开的弥勒佛,仰着脸斜躺着,袒胸露腹,在笑迎四方游客,乃是弥勒佛的化身。

这种斜倒的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