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艺术教育音乐答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300189 上传时间:2022-10-28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9.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音乐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音乐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音乐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音乐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音乐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音乐答案.docx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音乐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前儿童艺术教育音乐答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音乐答案.docx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音乐答案

第一章学前儿童音乐心理的发展特征

  第一节儿童音乐发展的系统与阶段

  1.加德纳认为要想理解儿童的艺术发展就需要理解生命过程中的三大系统,这三大系统是:

制作系统、知觉系统、感受系统。

  2.儿童艺术发展三阶段是:

(0-1岁)前符号阶段、(2-7岁)符号运用阶段、(8岁后)继续进步与可能的退步阶段。

  3.制作系统:

制作系统的产物是行动,而行动是指向目的的,不只是单纯的身体运动

  4.知觉系统:

知觉系统的产物是识别,从音乐学习的角度来说,是对各种音乐形式样式的辨别、确认。

  5.感受系统:

感受系统的结果是情感,从音乐学习的角度来说,这种情感可以包括任何有关儿童的情绪情感反应。

  6.谈谈在我国音乐教育中出现的制作、知觉、感受三大系统分离的状况。

  答:

在专业的音乐教育中缺失感受系统的参与;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缺失制作系统;在学前音乐教育中缺失知觉系统。

  7.前符号阶段儿童的艺术感知特征是什么?

  答:

这一阶段儿童艺术感知的特征是感官原动性,即感知能力与艺术感知能力还没有分化,艺术品的呈现只是作为一般的刺激物,只是起到促进儿童一般感知能力发展的作用,儿童还不能把艺术品当作审美对象。

  8.符号运用阶段儿童的艺术感知特征是什么?

  答:

这一阶段儿童艺术感知的特征是脱离了对事物、对人物的“直接知识”,可以借助符号间接地来理解事物、人物了。

  9.在八岁前已经获得全面而基础的音乐经验的儿童,其音乐发展的可能前景是什么?

  答:

继续发展他们的音乐能力,他们会在音乐上变得更加自信,在音乐经验上朝着更加老练、有深度的方向生长。

  10.接受早期音乐教育的儿童在八岁前没有获得全面而基础的音乐经验的可能原因是什么?

  答:

第一,早期音乐学习缺乏感受系统的参与;第二,早期音乐学习缺乏音乐知觉系统的参与;音乐学习缺乏制作系统的参与。

  第二节学前儿童音乐心理的发展特征

  1.舒特-戴森归纳的学前儿童音乐发展的一般年龄特征是什么?

  答:

0-1岁:

对声音作出各种反应。

  1-2岁:

自发地、本能地“创作”并歌唱。

  2-3岁:

开始能把听到的歌曲片断模仿地唱出。

  3-4岁:

能感知旋律轮廓。

  4-5岁:

能辨别音高、音区、能重复简单的节奏。

  5-6岁:

能理解、分辨响亮之声与柔和之声。

  6-7岁:

在歌唱的音高方面已较为准确。

  2.低幼儿童在音高歌唱方面的发展特征是什么?

  答:

12个月-18个月婴儿在歌唱时,其音高是模糊不清的;19个月开始出现分离的音高,主要是二度音程与小三度音程的清晰;17个月-23个月半数以上的清晰音高还是二度音程,但音程的跨度随年龄增大在增大;到二岁半左右,四度、五度音程已经出现,但大二度与小三度仍是能清晰歌唱的主要音程。

  3.低幼儿童在音高辨别方面的发展特征是什么?

  答:

3-4岁能辨别八度及八度以上距离的音是有明显的“空间”差异的;4-5岁能辨别五度及五度以上的音是有明显的“空间”差异的,能从前奏中辨别熟悉的歌曲;5-6岁能辨别三度距离的音是有明显的“空间”差异的,另外已经能够从前奏、间奏中轻松地辨别熟悉的歌曲。

7-8岁儿童在实验情境下已经能够辨别全音、半音、四分之一音的音高差别,辨音功能在这时期已经成熟。

  4.低幼儿童在旋律轮廓线方面的辨别特征是什么?

  答:

5岁左右已经能够辨认级进的上行、下行旋律轮廓线,已经能够辨认跳进旋律轮廓线,但只是轮廓线而不能准确辨别音程,所以歌唱时音程跳度是不稳定的。

  5.低幼儿童节奏型发展特征是什么?

  答:

从18个月开始作出试图使身体动作与听到的歌曲合拍的努力,到4-5岁时幼儿能成功地模仿打出2-4个音符组成的简单节奏型,6岁幼儿大多能准确地模仿3-4个音符组成的节奏型。

  6.幼儿节奏感发展特征是什么?

  答:

3-4岁幼儿可以通过大量的身体动作表演与打击乐演奏表演获得稳定的节拍感;4-5岁幼儿通过快与慢的配合理解节拍,通过歌谣朗诵理解节奏型;5-6岁幼儿已经能够理解歌曲的节奏型,能独立完成快慢节拍的变换,能理解节奏的主题、动机。

  7.幼儿对音色知觉与感受的年龄特征是什么?

  答:

对音色的注意早在婴儿时期就已经出现,但是婴幼儿对音色的知觉兴趣主要在于对日常生活中的音色而不是音乐音响中的音色。

对音乐音响中的音色来说,无论让幼儿分辨的是器乐音色还是声乐音色,幼儿感兴趣的还是那些区别明显反差大、能生动刻画事物的音色。

  8.幼儿力度知觉的年龄特征是什么?

  答:

到了3-4岁幼儿已经有比较声音强弱的能力了,能自如地辨别说、喊、悄悄话与唱的区别,并且能够用嗓音去表达这些区别;4-5岁幼儿能辨别歌曲、讲话、打击乐中的强弱,并且能够用歌唱、打击乐演奏等制作方式去表达强弱;5-6岁幼儿已经能辨别并理解强弱的所有变换关系。

  9.幼儿速度知觉的年龄特征是什么?

  答:

3-4岁幼儿能用简单的身体动作合中速、稍快、中速偏慢的音乐;4-5岁的幼儿可以辨别渐快、渐慢,并能调节身体动作去合速度;5-6岁幼儿能辨别与理解快慢的所有变换关系。

  10.简述幼儿歌曲学习的四个阶段。

  答:

(1)掌握歌词阶段;

(2)掌握节奏阶段;(3)大致掌握音高轮廓阶段;(4)初具调性感阶段。

  11.论述学前儿童的三大音乐趣味。

  答:

(1)音量要素是幼儿最主要的音乐兴趣;

(2)运动是幼儿对音乐感兴趣的第二重要因素;(3)让幼儿感兴趣的音乐作品类型是“关于”某些事情的音乐。

  12.学前儿童的音量趣味给学前音乐教育的启示是什么?

  答:

(1)在让幼儿感知器乐作品时,我们有责任让幼儿听到最好的音响效果;

(2)在让幼儿感知器乐作品时,教师尽量少用嗓音;(3)在歌唱学习中,教师发出悦耳的声音很重要。

  第三节学前儿童音乐学习的意义与制约条件

  1.简述大脑神经系统发展领域对音乐学习关键期的二种解释。

  答:

(1)神经元轴突的髓鞘化过程对儿童早期的发展非常重要,也正是神经元轴突髓鞘化是产生学习关键期的基础。

(2)在生命的早期,许多神经元尚未被确定今后负责、控制什么,10岁之前,所有关于运动的经历和经验决定皮层上究竟有多少神经元控制身体的各个具体部位。

  2.为什么说能获得音乐经验的音乐学习是儿童的感知、感受、制作系统交互作用形成合力的一种学习。

  答:

没有感受与制作参与的音乐学习儿童是不会喜欢的,同样没有对音乐形式样式的感知为内核的感受与制作,看上去儿童热热闹闹地在学音乐,实际上没有后续效果。

  第二章学前儿童音乐特性

(一):

学前儿童音乐作品特性

  第一节学前儿童音乐作品的本体特性

  1.音乐的句法因素是旋律、和声与节奏。

  2.音乐的非句法因素是音色、织体、速度、曲式结构与力度。

  3.节奏的两个方面是拍子与节奏型。

  4.幼儿拍感的两个方面是合拍,二拍、三拍的强弱韵律感。

  5.要求幼儿理解的句子结构内容是重复句、喊答句。

  6.要求幼儿理解的段落结构内容是主副歌结构、三段体结构、回旋体结构、引子与尾声。

  7.用肌肉感引导幼儿辨认先紧后松节奏型的方法是双手抱拳与伸展。

  8.音乐作品的形式性:

音乐作品中涉及由句法与非句法因素组成的作曲或即兴的音乐设计。

  9.音符单一的节奏型:

只有一到二种音符组成的节奏型。

  10.音乐作品的再现性:

音乐作品中的句法与非句法形式主要用来描绘或刻画人、物、地点、事件等客观现实的性质。

  11.音乐作品的表现性:

音乐作品中的句法与非句法形式对人类情感、情绪的表达性质。

  12.培养幼儿拍感的二个规定性是什么?

  答:

(1)在歌曲中进行;

(2)在动作中进行。

  13.幼儿园音乐教学中所指的音乐风格是什么?

  答:

指音乐体裁之间所具有的典型差异。

  14.符合幼儿趣味的歌曲特点有哪些?

  答:

(1)歌词本身生动、具有儿童语言的口味,幼儿容易朗诵;

(2)歌词所描述的主题突出、故事性强、幼儿容易动作表演;(3)旋律音调与词调吻合,幼儿容易歌唱。

  15.学前儿童再现性音乐作品的类型有哪些?

  答:

(1)句式规整、童趣盎然的再现性器乐曲;

(2)句式规整的再现性成人器乐曲;(3)句式不规整的再现性器乐曲。

  16.艺术心理学对音乐音响能引起人的情感反映的解释是什么?

  答:

客观的物理现象与人的心理现象之间有一种“同形”关系。

  17.音乐所能表现的两种情感状态是什么?

  答:

(1)表现与人类的说话调、动作姿态比较接近的情感;

(2)表现生命意义上的广泛的情感。

  18.简述幼儿园音乐作品表现性的二种依附性。

  答:

(1)对形式的依附;

(2)对再现性的依附。

  19.论述学前儿童音乐作品再现性的挖掘步骤。

  答:

(1)曲式分析,旨在捕捉再现内容的音乐主题;

(2)动作表现,旨在诠释再现内容。

  20.论述幼儿园音乐作品再现性的形式规限。

  答:

幼儿园音乐作品再现特性的挖掘是处理张力的结果,其中再现性是价值范畴,是我们追求的;而形式性是规限范畴,即所有的再现性内容的挖掘以符合形式性为基本条件,离开了形式规限的再现性往往是离了题的臆想。

  第二节学前儿童音乐作品的历史-文化特性

  1.从我国学校音乐教育产生的渊源来看,我国传统的音乐教育内容是西方音乐作品。

  2.我国幼儿园音乐作品的文化特性其实质是民族性、传统性、创作性与流行性的协调与把握。

  3.幼儿园音乐的四种实用性是教育性、说教性、知识性与娱乐性。

  第三章学前儿童音乐特性

(二):

学前儿童音乐的实践特性

  第一节幼儿的音乐制作

  1.幼儿的三种身体动作类型非移动动作、移动动作、与物体一起移动动作。

  2.非移动动作可以从四个方面探究,它们是意识到身体的部分与整体、空间、层次、重量。

  3.移动动作可以从八个方面探究,它们是意识到身体的部分与整体、空间、层次、重量、时间、移动、流动、其他人。

  4.3-4岁幼儿嗓音能达到的音区是d1-b1。

  5.4-5岁幼儿嗓音能达到的音区是d1-c2。

  6.5-6岁幼儿嗓音能达到的音区是d1-d2。

  7.故事性歌曲:

指那类歌词内容有故事情节的歌曲。

  8.体态律动学的二个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

身体动作与实践活动。

  9.柯达伊歌唱教学的主要方法是什么?

  答:

(1)字母谱与节奏谱;

(2)手势;(3)指挥。

  10.在柯达伊歌唱教学中,准确音调歌唱的三个条件是什么?

  答:

(1)选择适合幼儿智力和身体发展程度的音域合适的短小歌曲进行教学。

(2)选择在合适的音高上歌唱。

(3)教师要为幼儿提供具有准确音调、正确发音吐字和带有愉快情绪的范唱。

  11.幼儿歌唱音调不准的可能原因是什么?

  答:

(1)缺乏歌唱练习;

(2)害羞;(3)一些幼儿的声音低沉或音色特殊,他们因为和别人的声音不一样而不敢歌唱;(4)一些过于自信的幼儿可能又会唱得太高太响,因此可能听不到他们自己唱得和别人不一样;(5)只有相当少数的情况属于生理原因。

  12.简述幼儿歌唱能力发展的步骤。

  答:

(1)短小片断的模仿歌唱;

(2)模仿唱出短小的句子;(3)和教师一起歌唱;(4)在集体歌唱中找准音调;(5)教师起音后不再跟唱,幼儿可以按照所给的音高和速度集体歌唱;(6)幼儿乐意自己歌唱;(7)小组独立地按照所要求的音高和速度歌唱;(8)幼儿自己选择歌曲在合适的音高和速度中歌唱。

  13.幼儿打击乐演奏的三种主要方式是什么?

  答:

(1)音色探究中的打击乐演奏;

(2)对歌曲与乐器中典型节奏型提炼的演奏;(3)多声部演奏。

  14.幼儿进行打击乐演奏的目的是什么?

  答:

是为了把头脑中的关于音响的表象(主要是节拍与节奏型表象)表达出来。

  15.幼儿对歌曲与器乐曲节奏型提炼的四种方式是什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