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滑油品牌.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300139 上传时间:2022-10-28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8.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润滑油品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润滑油品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润滑油品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润滑油品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润滑油品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润滑油品牌.docx

《润滑油品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润滑油品牌.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润滑油品牌.docx

润滑油品牌

润滑油品牌

1:

选品牌。

在本帖前面有过关于基础油进而对品牌的影响的介绍,用酯类油目前感觉有点太烧包了,意识上又倾向于使用真正意义上的全合成,所以PAO就是不二的选择,而最早也是目前最先进拥有最多专利垄断的关于PAO基础油的公司就是美孚。

 其他更多关于润滑油公司的介绍这里不太适宜于展开来谈,这里只是转一段文字供有兴趣的车友参考,没有兴趣的车友这里可以直接略过去:

先列举一下我们在国内能够见到的,能够方便买到的品牌里面,我个人觉得可信度比较高的品牌。

 SHELL 壳牌 MOBIL 美孚  CASTROL嘉实多

MOTUL摩特 TORCO拓酷   REDLINE红线

 CONOCO康菲ENEOS亿能  SPEEDMASTER速马力

 AMSOIL安索 FUCHS福斯  JINLIBAO劲力宝

当然还有很多其他的品牌没有提到,暂时先看看这些在全球范围比较知名,市场具备一定规模的,并且在国内可以方便买到的品牌就行,光这11种,我们的选择余地就很大了,也足以让很多人犹豫不定了。

SHELL壳牌

 英国SHELL壳牌,荷兰皇家ROYAL和SHELL是一条根长的东西,所以如果TX在外面见到蓝色桶包装的写着&ROYAL标志的,其实就是SHELL的产品。

一个很有趣的现象是我在全球最著名的BITOG论坛居然很少看到有人谈论SHELL的润滑油,可能在美国太多的品牌市场让SHELL难以挤入了。

SHELL在中国/的名气很大,似乎知道SHELL这个品牌的要比知道MOBIL美孚的要多,这里有个很简单的原因,就像我老家杭州麦当劳只有两家,而KFC老爷爷遍布杭城,不是麦当劳不好,而是麦当劳进入杭城的时候KFC5老爷爷已经在杭城入住3年多了,这就是广告宣传先入为主的结果。

SHELL的XHVI三类基础油专利$技术能够达到PAO聚烯烃四类基础油性能,可见SHELL技术实力很强。

MOBIL美孚

可以毫不客气的说,民用全合成三大品牌SHELL壳、MOBIL美孚、CASTROL嘉实多三个里面,美国MOBIL美孚是当之无愧的老大地位,无论是工业机械,医疗,航空航天,食品和船舶等等,MOBIL美孚占居完全垄断的地位,这和MOBIL美孚本身的技术实力和聚烯烃PAO专利垄断是分不开的。

电视连续剧《乌龙山剿匪记》里面有句台词很有意思"这美孚的机油擦完的枪真亮",也可以回家问问爷爷奶奶,他们那个时候用的煤油灯汽油灯,有不少就是印有MOBIL美孚印记的。

这足以说明;MOBIL美孚的规模和实力。

EXXON埃克森是MOBIL美孚的控股母公司,ESSO埃索是MOBIL美孚的一个分支品牌,又是一条根的东西。

CASTROL嘉实多

 德国CASTROL嘉实多最早是做摩托车润滑油的,也是第一个做汽油机润滑油的,二战影片里面包括最近的《刺杀目标希特勒》里,德军的三轮摩托上就有醒目的红绿CASTROL嘉实多贴标,可以说CASTROL嘉实多为德军的快速机械化部队立下了汗马功劳。

但是CASTROL在被英国BP收购之前和SHELL壳和MOBIL美孚有一个最大的区别,就是CASTROL嘉实多曾经是世界上最大的"独立润滑油生产厂家"。

这个称呼的意思是指这个厂家自己并不生产原油,而是购买别人的原油通过自己的独特技术加工之后来做自己的润滑油产品,这样的厂家有个特点就是,因为原油成本高于别人,所以要想在市场有一席之地,必须在技术上不断创新。

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独立润滑油生产厂家"是FUCHS福斯。

 MOTUL摩特TORCO拓酷 REDLINE红线

法国MOTUL摩特 美国TORCO拓酷美国REDLINE红线它们的历史网上一搜就能找到,也是历史悠久的厂家,而且是职业赛道润滑油的厂家,也是酯类合成润滑油的著名厂家,MOTUL摩特和TORCO拓酷和REDLINE红线,专为职业赛和改装赛车提供定制的高性能润滑油,但是这三个厂家各有自己的特点。

MOTUL的特点是优质酯类基础油(主要是蓖麻油脂和乙醇化学合成),TORCO的特点是强悍的添加剂MPZ(有机钼),REDLINE的特点是通过动植物脂和乙醇化学合成多元酯POE基础油。

这三个特点尽管目标都是高性能,貌似都殊途同归,但是还是有区别的。

那他们各自的拳头产品来说,MOTUL300V是双酯合成,双酯比单酯在抗高温运动粘度衰减上表现更优秀,同时兼顾了单酯低温流动性好的优点,MOTUL的润滑油感觉总是很稳定,缺点是不会给你疯狂的感觉。

TORCO的拳头产品是SR-5是合成酯,是不是多酯厂家并没有明确说明,但是真正让SR-5强悍的不是它的基础油,而是它的有机钼添加剂MPZ,MPZ理论上可以减小40%的摩擦力,从而获得更小油阻,但是缺点钼容易导致机油很快变黑,另外钼要通过磷锌合成才能成为有机钼,那么环保是个问题(尽管我知道追求高性能润滑油的车主没几个是环保主义者)。

至于著名的REDLINE则是多元酯的基础油,优点是高温状态表现非常疯狂,但是冷车时候很糟糕,当然职业赛是不考虑冷车预热的。

SPEEDMASTER 速马力ENEOS 亿能

 日本SPEEDMASTER速马力本来应该和MOTUL摩特一起说的,分开来的原因是要把它和日本ENEOS亿能归为一起, SPEEDMASTER速马力有自己独特专利的添加剂技术SPLFM,在日本一直是改装车青睐的对象。

ENEOS亿能是生产基础原油的润滑油厂家,也是目前民用全合成领域搞出BT的0W50(三菱EVO X原厂装车油)的厂家,这两个厂家在中国的市场的确很小众,价格也很小资,而相关的技术资料国外网上公布的很少,所以也说不了太多信息。

AMSOIL安索

美国AMSOIL安索上个月刚刚进入中国,在BITOG对这个油的评价是很高的,但是对于中国的燃油品质和驾驶环境表现如何,需要过几个月才知道,这个油最大最大的特色是极其的BT的长效,瓶子和机滤上都赫然醒目写着25000miles=40000km换油,我想国内没人会真的这么尝试的,除非这车不是自己的,哈哈。

CONOCO康菲

 去年和塔库米去看改装车展时候见到了美国CONOCO康菲的展台,CONOCO康菲也的确低调的进入了中国市场,CONOCO的评价是性价比非常的高,乐于称道的就是它的性价比,它- M.的分支产品76白金半合成5W30每L在TB才35,4L不过黄壳HX510W40矿物油的价格,可见它的性价比多么让人满意,而且目前市场很小,销量也不大,假货的因素几乎可以忽略了。

 FUCHS 福斯

德国FUCHS福斯,像SHELL壳一样能够把三类基础油的全合成做的和PAO四类基础油调配的全合成一样优秀,而且是个技术为重点的厂家,价格也很公道,FUCHS福斯在中国没有太火最大的因素是市场的失败,它的超级合成曾经最高卖到400多最低卖到100多,混乱的市场让很多油商都望而却步,FUCHS福斯的情况也足以告诉大家,尽管你的技术很强,尽管你很有规模,尽管。

但是你的市场宣传和管理的失败足以遮住你所有的优点。

JINLIBAO劲力宝

劲力宝的特点就是抗磨性好,最近在国内的一些展会参与的都很勤奋,经过之前10多的勤修苦练,终于大力进军汽车市场,之前很多年都在工业市场打拼,虽然知名度比不上美孚壳牌,但在国内也有一些知名度,很多钢厂,齿轮厂,一般选择国产的话,肯定首选劲力宝。

现在逐步转向汽车市场的,性价比和康菲等差不多,抗磨性可以说难逢对手,就是美孚壳牌也得望风披靡。

好了,这几个品牌是具备一定规模一定历史一定技术实力的,如果对润滑油一点不熟悉的TX可以在确保正品和合理价格的情况下在这些品牌内选择自己对应粘度的型号就可以放心使用了。

我个人还要再补充上几家国内常见的的润滑油厂商,那就是:

长城、昆仑和统一。

统一虽然被SHELL收购,但是其产品系列线在市场上还是可以看到的,只不过生产公司改成了壳牌统一而已。

 好了,这几个品牌是具备一定规模一定历史一定技术实力的,如果对润滑油一点不熟悉的TX可以在确保正品和合理价格的情况下在这些品牌内选择自己对应粘度的型号就可以放心使用了。

我个人还要再补充上几家国内的润滑油厂商,那就是:

长城、昆仑和统一。

统一虽然被SHELL收购,但是其产品系列线在市场上还是可以看到的,只不过生产公司改成了壳牌统一而已。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关于转载内容中所提及的BITOG我在后续的内容中会有更详细的介绍。

2:

美国石油协会的APISAE

这两个认证是最常见的,先来说API认证

 SH1996年制造的或更早的引擎,锌含量限制1300ppm,磷含量1200ppm,该标准早已废除

SJ2001年制造的或更早的引擎,锌含量限制1100ppm,磷含量1000ppm,该标准仍有效

  SL 2004年制造的或更早的引擎,锌含量限制1100ppm,磷含量1000ppm,该标准仍有效

SM2005年制造的或更早的引擎,锌含量限制870ppm,磷含量800ppm,该标准仍有效

实际上发动机润滑油抗磨剂一直以来主要成分还是二硫代磷酸锌,也就是ZDDP,所以磷和锌含量直接代表着抗磨配方的多少,但是为了妥协环保,磷含量被不断限制,从而导致抗磨配方受到很大限制,另外对于现代汽车来说,昂贵的三元催化和氧传感器对排放中磷含量都很敏感,过高的磷含量排放会导致三元过早失效。

但是就发动机本身来说,锌和磷是最有效的也是成本最合理的抗磨配方。

所以API从SL升级到SM对环境对三元肯定是好的,但是对发动机却不一定。

 关于API认证针对羚羊我主要想说两点:

 (1):

原厂选择SF级别的机油我真是想不明白为什么,对于带有三元催化的车来讲,机油的选择最低也要达到SH级别其磷含量才不至于超标,更何况SH级别也已经属于废除的标准。

 

(2):

API级别越高但就抗磨损并不一定代表能够给发动机带来更高的保护,这一点颠覆了我以前的认识,但是锌磷含量的降低也并不一定就意味着会使发动机造成更高的磨损,随着基础油与添加剂技术的不断进步在抗磨损方面能够得到很好的解决。

关于SAE认证:

SAE美国石油协会对于润滑油粘度做了一些不同规格的标准,早期的润滑油是单极润滑油,比如SAE40、SAE50,这种润滑油能够适应的环境温度变化很小,也就是适应能力很有限,无法在寒冷的环境使用。

也就是说早期因为环境温度的变化,更换不同粘度的润滑油会成为一件很烦锁的事情。

幸好这一个困难在1953年被MOTUL解决,1953年MOTUL在法国推出了第一款多极润滑油也叫复级润滑油,这种润滑油能够适应很大的环境温度变化,无论在低温还是高温状态都可以维持很好的流动性和粘度,这就是我们现在见到的SAE5W-40、10W-40这种标准了。

 这个W是Winter冬天的意思,W前面的数字代表这这个润滑油在低温环境下的流动性,代表的方式是它的倾点温度,大家可以理解成它的结冰点凝固点温度;而W后面的数字代表这这个润滑油在100摄氏度环境下的运动粘度。

因此这两个数字并不是直接等于温度的。

下面给大家一张表,可以看一下,就知道不同SAE标准的规格了(这只是合格要求,实际上很多润滑油都超越了这个标准)

  SAE于2007年11月初发布了J-300最新规格SAEJ-300(2007)以取代SAEJ-300(2004)。

新规格详细内容我做了一个图表如下(图表粘贴过来总变形,我直接抓图过来):

SAEJ-300粘度规格自2001年改变MRV的测定温度和指标以来就没有更动,2004年5月版只是做了一些补充。

这次对0W/40、5W/40和10W/40的高温高剪切粘度由原来的不小于2.9cp改为不小于3.5cp,是经过SAE成立的一个任务小组做了许多工作,并经过成员投票通过。

这次更动并不是因为美国和日本两个汽车大国的需求,因为他们不用这个级别的油,而是使用更低粘度的油如5W/20和5W/30,而主要是欧洲OEM的要求,他们使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