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版七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D卷练习.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299146 上传时间:2022-10-28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665.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版七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D卷练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人教版版七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D卷练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人教版版七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D卷练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人教版版七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D卷练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人教版版七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D卷练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版七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D卷练习.docx

《人教版版七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D卷练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版七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D卷练习.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版七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D卷练习.docx

人教版版七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D卷练习

人教版2020版七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D卷

姓名:

________班级:

________成绩:

________

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一、选择题

1.明朝中后期,皇帝疏于朝政,大臣结党营私,官吏贪赃枉法,皇室贵族、宦官、官僚、地主等疯狂兼并土地,致使

A.社会经济明显发展

B.政治清明

C.百姓富裕

D.大量农民流离失所

2.据记载,宋代一个海商一次贩运的货物常达十万斤以上,价值高达数十万贯。

中国商人和商船取代波斯成为中外贸易的主导力量。

材料反映了宋代()

A.农业繁荣

B.手工业兴旺

C.海外贸易发达

D.文化昌盛

3.秦始皇促进经济文化交流的措施有()

①秦的统一   ②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   ③开凿灵渠   ④万里长城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4.我国历史上版图最大的朝代是()

A.商朝

B.西周

C.北宋

D.元朝

5.海上丝绸之路在哪一朝代进入鼎盛时期                           ()

A.元朝

B.清朝

C.明朝

D.宋朝

6.长篇小说《李自成》自出版以来,广受欢迎。

小说中李自成提出的口号是()

A.三年免征,一民不杀

B.平买平卖

C.均田免赋

D.替天行道

7.清朝前期,出现的如“舟楫塞港,街道肩摩”的吴江盛泽镇、“人烟数十里,贾户数千家”的都会城市汉口、以及拥有“十万烟火”,财富“甲于天下”的苏州的情况,反映了当时

A.清朝很富有

B.严重影响了当时农业的发展

C.清朝前期的商业很发达

D.人口的不断增加

8.顾炎武的《天下郡国利病书》中对明朝中后期的社会状况有这样的记载:

“民田一亩值七八两者,纳饷至十两。

”这说明当时

A.农民较为富裕

B.土地价格偏高

C.赋税完全货币化

D.官吏对民众百般盘剥

9.“市舶之利最厚,若措置得宜,所得动以百万计。

”宋高宗材料中说的“市舶”是

A.我国少数民族政权与中央政权在边境设置的互市市场

B.宋朝政府开设的专供外商居住的场所

C.东京城中的娱乐场所

D.宋朝时政府设置的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

10.某同学选用如下材料进行研究性学习。

他确立的研究主题应是

A.宋代商业繁荣

B.民族政权并立

C.社会风气开放

D.大都闻名世界

11.下列中外人物中以同样的表现形式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的是()

A.司马光与但丁

B.张择端与达尔文

C.曹雪芹与达芬奇

D.汤显祖与莎士比亚

12.北京是新中国的首都,明朝有一位皇帝,迁都北京,奠定了北京丰富的文化底蕴这位皇帝是

A.明太祖

B.明成祖

C.康熙帝

D.建文帝

13.北宋初年,大将符彦卿驻军大名府,专横一时,目中无人,963年,太祖任命京官周渭为济知县。

周渭到任时,符彦卿到城外迎接,周滑却趾高气扬,仅在马上拱手作揖而已。

见此情景,符彦卿心中不满,但却无可奈何。

其原因是()

A.周渭是朝延命官,身份特殊

B.地方权力分离,互不统属

C.节度使职位低于知县

D.地方节度使由知县负责任命

14.我国古代史书中所称的“身毒”、“天竺”指的是

A.阿拉伯

B.古印度

C.波斯

D.古罗马帝国

15.用连环画的形式也能让少年儿童阅读我国古代的四大名著,下面连环画中画的画面是四大名著的故事,请你找出哪一种搭配是错误的

A.三国演义——三顾茅庐

B.水浒传——林冲风雪山神庙

C.西厢记——黛玉葬花

D.西游记——孙悟空大闹天空

16.今年是澳门回归祖国20周年。

历史上,葡萄牙殖民者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始于

A.唐朝

B.北宋

C.明朝

D.清朝

17.人们常用“比黄连还苦,比窦娥还冤”这句话形容一个人含冤命苦。

“窦娥”这个艺术形象的塑造者是

A.王实甫

B.关汉卿

C.李清照

D.辛弃疾

18.下图是《清朝盛世滋生图》所展示的苏州斜桥商市。

该图反映出的我国明清时期商业发展的一个典型特点是

A.商业市镇兴盛

B.边境贸易繁荣

C.城市中坊市分置

D.出现了农村集市

19.央视科教频道推出的中国诗词大会,某班诗词比赛中有这样一道题目:

“特点:

豪放风格;成就:

文学家、书法家;朝代:

北宋”。

符合题目要求的词人是

A.苏轼

B.李清照

C.岳飞

D.辛弃疾

20.下列选项与明朝灭亡没有直接联系的是

A.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B.政治腐败,宦官专权

C.吴三桂引清军入关

D.土地兼并严重

21.中国是瓷器的故乡,瓷器的发明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

下列属于明朝瓷器典型代表的是

A.三彩陶瓷

B.青花海水行龙纹扁瓶

C.冰裂纹

D.白瓷

22.李自成率领的农民起义军在经济上打击封建地主阶级的行动是

A.陕北起义震惊全国

B.在西安建立大顺政权

C.提出“均田免赋”的口号

D.共进北京推翻明朝

23.宋代商业发达、城市繁荣、对外贸易发达,下列哪些新事物的出现可以佐证这一观点:

①交子②市③瓦子④市舶司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24.下图是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结构图,这三幅中央集权制度结构图分别反映的朝代是

A.唐、元、明

B.秦、唐、元

C.秦、元、明

D.秦、唐、明

25.从唐末五代,经两宋至元朝,先后诞生了四个强大的少数民族政权。

期间发生在辽与北宋之间的故事是

A.澶渊之盟

B.郾城大捷

C.台州九捷

D.杯酒释兵权

二、综合题

26.识图题:

 

 

图1

图3

 

 

图2

图4

(1)图1反映的是哪一制度?

这一制度建立和完善分别在什么朝代?

有何积极作用?

(2)图2反映的是哪一朝代的政治制度?

从图中你可以看出这一时期政治制度有什么特点?

(3)图3反映的政治制度中,掌管全国各项行政事务的是哪一机构?

在地方上实行什么行政制度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

(4)与前三幅图相比,图4反映的中央机构的设置有何变化?

(5)综上所述,中国封建社会中央集权发展的基本趋势是怎样的?

2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宋太祖)召赵普问曰:

“天下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十姓,战斗不息,苍生涂地,其故何也?

’少普曰:

“此非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

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材料三

材料四:

军机处之所以创立,部分是由于雍正帝需要一个联系紧密的助手小班子帮他起草救令;部分由于它是避开权势显赫的亲王,从而进一步巩固皇帝权力和提高效率的手段。

军机大臣与皇帝商讨国是,并就一些皇上还未批阅的奏折提出建议,以及尽力记下皇帝的旨意,然后回去起草谕旨,即所谓的“廷寄”。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1600-2000,中国的奋斗》

(1)材料一图中的政治制度叫什么?

该制度的运行方面有何特点?

(2)根据材料二概括“苍生涂地”的原因。

为“制其钱谷”,宋朝在机构设置方面有何举措?

(3)材料三是哪个朝代的版图?

为巩固中央集权,该朝代在地方行政制度上有何创举?

(4)根据材料,指出军机处设立的主要原因。

(5)根据以上四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在明清时期的发展趋势。

28.唐宋之际,中国社会经济发生了很大变化。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代丝织业重心在北方,北宋时时期南方丝织品产量超过北方,但生产技术仍与北方有较大差距。

北宋末年金人南下,北方丝织业受到巨大打击,大量北方民众南迁,纺织技术工匠也随之迁移,进而导致技术南传。

南宋时期,南方以种桑丝织为业的人增多,丝织品产量进一步提高。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唐宋时期中国丝织业重心发生了什么变化?

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材料二唐文宗太和年间(827—835)的某天清晨,长安居民张九奴想到邻近的通轨坊(长安城坊名)一家私开的药肆买药。

之所以说是私开,是因为它没有按规定开到东西二市之中,而是将坊墙拆毁一小段,直接开成一个临街的门面,做起药材生意来。

这是律令禁止的,但这时坊市制度早已不像唐初那样严格。

走不多远就是好家药肆,九奴到近前才发现几名官差正宣读敕令,封闭向街一的店铺。

九奴思忖片刻,叹了口气:

“只有去西市了。

”约在午时,九奴来到了西市南门前,黑压压的人群正在等待开市,熙熙攘攘,热闹非凡。

人群中除了长安本地居民外,还有远来的商人——波斯人、新罗人、大食人、回鹘人、南诏人、粟特人等——衣着、语言各不相同。

鼓声响起,不缓不急,要响上二百下市门方得开启。

西市的药肆,无论是规模还是气派都是各坊小药肆无法比拟的。

来自西亚和中亚的货物通过海路、陆路运到长安,其中就包括香药和其它药材,长安周围的私家药园产品和山野村民所采药物也多在此集散。

(2)下面表述中,若是从以上故事中得出的,请在相应括号内写A,若违背了以上故事所表达的意思,请在括号内写B,以上故事没有涉及的请在括号内写C

①以上故事的背景是唐朝初期

②当时拆毁坊墙,临街开店是合法的

③长安西市营业时间有限制

④在长安城中可以买到来自西亚、中亚的物品

⑤长安城内到处可见来自世界各国的外交使节

材料三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局部

北宋都城汴京图

(3)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一说北宋都城汴京的商业和市民生活的状况。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二、综合题

1、

2、

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