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济宗黄龙派慧南禅法思想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2981620 上传时间:2023-02-06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7.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临济宗黄龙派慧南禅法思想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临济宗黄龙派慧南禅法思想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临济宗黄龙派慧南禅法思想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临济宗黄龙派慧南禅法思想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临济宗黄龙派慧南禅法思想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临济宗黄龙派慧南禅法思想Word文件下载.docx

《临济宗黄龙派慧南禅法思想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临济宗黄龙派慧南禅法思想Word文件下载.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临济宗黄龙派慧南禅法思想Word文件下载.docx

延沼生活在五代末和北宋之初,在汝州风穴寺传法,著名的弟子有省念。

在北宋之初,省念长期在汝州首山传法,培养弟子。

从此临济宗开始真正的发展起来。

省念的弟子善昭,在汾阳(今山西)太平寺太子院传法,门下出了不少优秀的弟子,逐渐使临济宗兴隆于天下。

北宋的临济宗分为黄龙派和杨歧派,是中国禅宗史上重要的事件。

这两个派别就是从善昭的弟子楚圆的门下产生的。

此后,中国佛教史书上,把禅宗的派别统称为“五家七宗”,然而实际上临济宗已经不在单独存在,不是属于黄龙派就是杨歧派了。

本文主要是介绍黄龙派的始祖慧南禅师的禅法。

为了更好的清晰全面的认识黄龙派慧南的禅法思想,及历史地位,因此对临济禅法的基本特征进行总结概述。

义玄(787—866)是在上承南宗慧能——南岳怀让——马祖道一——黄檗希运的禅法基础上创立的临济宗。

马祖道一至黄檗希运的洪州禅法基本有两个特征,基本是一脉相传的。

一、强调人人皆有佛性“即心即佛”。

一般人认为成佛,或者清净的佛性、清净的本性离凡夫众生非常的遥远,让一帮人感到可望不可及。

为了消除这层距离,让大家有信心相信自己的心就是佛,讲佛性(心)存在于现实世界的一切地方,一切现象之中,所谓的“立处皆真”。

二、主张通过取得对世俗世界“空寂”的认识,“离一切相”,在心识中断除所有是非、善恶、有无等差别的绝对世界,以达到与清净无为的真如佛性相契合的精神世界。

义玄将此两点继承下来,不仅在阐述中有新的发展,而且在传授禅法和接引学人方面提出自己的一套做法,形成了具有强烈个性的临济禅法和临济门风。

临济禅法的特点,历史上有很多的评价。

最早是五代时的清凉文益禅师(885—958)在他的《宗门十规论》对四宗的家风作了点评。

如说:

曹洞则敲唱为用,临济则互换为机,韶阳(云门)则涵盖截留,沩仰则方圆默契。

文益认为四宗的宗眼曹洞是敲唱、临济是互换、云门是涵盖、沩仰是默契,虽然说四宗所用的名词有点不同,再深一步的思考还是相同的。

如在《宗门十规论》又提到说:

且如曹洞家风,则有偏有正、有明有暗;

临济有主有宾、有体有用。

然建化之不类,且血脉而相通。

文益认为,曹洞和临济的家风虽然有所不同,但其内在(血脉)而是相通的。

不过义玄的禅法既然能独树一帜,肯定尤其原因的。

北宋的契嵩禅师认为一个宗派的建立,要具有以下的几个条件:

如传法广、传承人多、学者务自家说、后世传承得人而各自家师没有根本区别。

如宋契嵩《传法正宗记》中说:

宗至大鉴传既广,而学者遂各务其师之说,天下于是异焉。

竞自为家,故有沩仰云者、有曹洞云者、有临济云者、有云门云者、有法眼云者、若此不可悉数。

而云门、临济、法眼三家之徒,于今尤盛,沩仰已熄,而曹洞者仅存,绵绵然犹大旱之引孤泉。

然其盛衰者,岂法有强弱也?

盖后世相承得人,与不得人耳。

《书》不云乎?

苟非其人,道不虚行。

法脉能延续下来的先决条件在于得人和不得人。

因为有后人对先师之学说,进行发扬和传播,不离自己先师的思想特色,那么这个宗派就能建立了。

义玄的禅法,到底和马祖黄檗的差异在那里呢?

其实基本上是相同的,但也不失自己的禅法特色。

宋代以三玄、三要、四料简为临济宗禅法的特点,都不是太贴切。

清代的性统归纳出临济的禅法:

“以无位真人为宗,或喝或棒,或树拂明之。

”如其在《五家宗旨纂要》中说:

临济家风,全机大用,棒喝齐施,虎骤龙奔,星驰电掣。

负冲天意气,用格外提持;

卷舒纵擒,杀活自在;

埽除情见,迥脱廉纤。

以无位真人为宗,或喝或棒,或竖拂明之。

这里指出临济宗是“以无位真人为宗”,“或喝或棒,或竖拂明之”。

同时也指出,临济的“家风”是:

“全机大用,棒喝齐施,虎骤龙奔,星驰电掣。

”这些的描述,都是说明临济宗在传播佛法时的那种气势。

在《临济录》中,义玄用“无依真人”或者是“无位真人”来说和佛性没有区别。

这“无位真人”和“无依真人”其实就是大乘佛教两大重要的思想体系般若思想和佛性论的活用体现,有机的结合。

目的就是启发弟子,直下承担,一切宗教的施设都是为“人”而服务。

柳田圣山评价说:

“临济义玄的历史地位在于他具有人间性。

这一点远远超过他作为临济禅祖师的地位。

这就是因为没有人像他那样,从人的立场出发,深入窥视展现人的本性。

高扬人的价值,而这正是临济义玄禅的本质特征和归宿。

”杨曾文教授所说的“临济独特佛性自身论。

义玄的禅法以临机指点闻名,尤其他的棒喝,在历史上影响深远。

以直接体悟心性为入路特点,所以注重由“心”(意识)导入“般若观照”。

最为直截了当,最易达到圆具、透彻的大悟。

第一,在佛教大乘思想中,万法唯心生,因万法唯心之故,一心可以统摄万法。

这自然对‘执着’提起较为清楚的认识,可以做到当下放下,摆脱某些没有必要的认识,可以直接的认识实相。

其实一切事物都是离不开缘起因果法则,只要我们相信因果缘起,我们就没有必要再起颠倒和恐惧,当下就可以承担。

第二,强调心性是一切动力之源,所以临济家风就是做到“全机大用、棒喝齐施、虎骤龙奔、星奔驰电挚”,并能“卷舒纵擒,杀活自在”。

正是本着这种特点,佛教的“应机说法”之点发挥到及至,使临济禅具有更多的灵活性,因此能在北宋以后成为中国佛教的主流。

二、黄龙慧南禅师的生平

“南岳马祖百丈运,临兴南穴首山汾。

慈明南会开一续,心出新清端演勤。

”这首偈语就是说得的临济宗的传承,由南岳怀让禅师-马祖道一-百丈怀海-黄檗希运-临济义玄-兴化存奖-南院慧颙—风穴延昭-首山省念-汾阳善昭-石霜慈明-分出的杨歧方会和黄龙慧南禅师,最后一句是介绍杨歧派的代表人物。

为了说明黄龙派的禅法思想,本节对黄龙慧南禅师的生平略作介绍。

有关黄龙慧南的传记、语录,载于宋慧洪的《禅林僧宝传》卷二十二、慧泉的《黄龙慧南禅师语录》载《大正藏》四十七册,维白的《建中靖国续灯录》卷七、悟明的《联灯会要》卷十三、正受的《嘉泰普灯录》卷三、普济的《五灯会元》卷十七、张商英的《黄龙崇恩禅院记》等。

黄龙慧南(1002—1069),也做慧惠南。

因在黄龙崇恩禅院传法的时间比较长,古人一般称自己比较尊敬的人,前面加上地名,以表示尊敬,故称黄龙慧南。

俗姓章,祖籍信州玉山(治今江西上饶县),幼时就显得比较老成,和成年人一样。

不食荤,不和一般小孩嘻笑游玩。

十一岁离家,依怀玉定水院师事智銮,十九岁薙发受具足戒,此后游方。

先参谒庐山归宗自宝老和尚,集众的时候,慧南必结跏趺坐,眼睛直视不东张西望。

后参栖贤寺澄諟禅师,随众:

“众进止有律度。

公规摸之三季,辞渡淮。

”渡过淮河,依三角怀澄法师学习。

怀澄是云门宗五祖师戒的弟子,属云门下三世,在但是“澄有时名,一见器许之”。

后来怀澄受请到泐潭宝峰寺传法,受怀澄器重的慧南也随往,在其座下担任首座和尚,又追随怀澄学法。

大愚首芝的弟子文悦当时在南昌弘法,每次见到怀澄就说:

“南有道之器也。

惜未受本色钳锤耳。

”意思就是说,慧南是真正的禅宗法器,非常遗憾没有受过明眼宗师的钳锤,埋没的人才。

有一次和慧南相约,一起同游西山,夜里谈论云门的禅法。

文悦为了说破慧南投错师门,认为怀澄并没有得到云门禅法的要领。

“云门如九转丹砂,点铁作金;

澄公药汞银,徒可玩,入锻即流去。

”公慧南生气用枕头打文悦枕。

第二天,文悦向慧南谢罪,但看慧南仍然没有觉悟,而进一步的说:

“云门气宇如王,甘死语下乎!

澄公有法,受人死语也。

死语其能活人哉?

”说完就背着身子离开慧南。

慧南看到老同参道友玩真,马上挽着文悦问道:

“即如是,谁可汝意者?

悦曰:

石霜楚圆手段,出诸方。

子欲见之,不宜后也。

”慧南问道,既然这样,你认为谁你比较满意呢?

文悦说,石霜楚圆的手段,杰出诸方的。

你应该赶紧去亲近依止他,不能耽误的。

慧南听从文悦的规劝,前往去依止楚圆学习禅法。

认为参学的大事,也就是出家的目的非常重要。

(对一位出家而言,有好的同参道友相伴是多么重要的事情。

同时也要依止明眼的善知识,不然一生的道业也是很难成就的。

)然而听说“慈明(楚圆)不事事,慢侮少丛林。

乃悔欲无行。

”行脚到南岳衡山福岩寺,依止嗣法曹洞宗大阳明安(警延)绰号叫“老宿贤叉手”的禅师,在他门下担任书记。

慧南没有去亲近楚圆,文悦心里非常的着急,并放弃对慧南亲近楚圆的劝告,送信来催促慧南。

因缘之巧合,不久老宿“贤叉手”圆寂了,担任福岩寺的地方官聘请楚圆来担任福岩寺住持。

慧南心里非常欢喜,看到楚圆担任住持之后,仪态威仪,但是经常对丛林的一些“邪解”进行评判,尤其有针对性的对怀澄的批评。

于是慧南决定入室问向楚圆问禅法,这是问法可能有点问难的形式,慧南不见得对楚圆信服,因此楚圆并没有收列慧南为门下,这也是楚圆摄众的智慧。

楚圆认为慧南:

“已经领徒游方,名闻丛林。

借有疑,不以衰陋鄙弃,坐而商略,顾不可哉。

”经慧南一再的恳请,也看到慧南的求解深切,非常有针对性的慧南讲参禅之要旨。

如云:

慈明(楚圆)曰:

“书记(按:

慧南当时在寺担任书记)学云门禅,必善其旨。

如曰:

放洞山三顿棒,洞山于时应打、不应打?

公(慧南)曰:

“应打。

慈明色庄而言:

“闻三顿棒声,便是吃棒。

则汝自旦及暮,闻鸦鸣、鹊噪,钟鱼、皷板之声,亦应吃棒。

吃棒何时当已哉?

公(慧南)瞠而却。

慈明云:

“吾始疑不堪汝师,今可矣。

(慧南)即使拜,公拜起。

慈明理前语曰:

“脱如汝会云门意旨,则赵州甞言:

‘台山婆子。

被我勘破。

’试指其可勘处?

公面热汗下,不知答。

趋出。

明日诣之,又遭诟骂。

公惭见左右即曰:

“政以未解,求决耳。

骂岂慈悲法施之式?

慈明笑曰:

“是骂耶?

公于是默悟其旨。

失声曰:

“泐潭果是死语。

献偈曰:

“杰出丛林是赵州,老婆勘破没来由。

而今四海清如镜,行人莫以路为雠。

慈明以手点“没”字顾公。

公即易之。

而心服其妙密,留月余,辞去。

时季三十五。

从上引文我们可以看出,慧南虽说对禅法有一定的认识,但是没有真正了悟道禅的精髓和秘旨。

刚开始,楚圆对慧南有点高估,不敢担任慧南的老师,经过和慧南一番谈话之后,看出慧南还没有真正的悟到禅法的实质。

对楚圆的喝骂放在心上,经过楚圆一再的棒喝提醒之后,才认识到楚圆不是在漫骂,而是在启发慧南悟入禅法的实质。

经过多番的较量之后,终于对禅法要旨有所领悟。

而作偈语:

”呈现楚圆,经过楚圆把“老婆勘破没来由”改为“老婆勘破有来由”后,才真正的大彻大悟。

这一年,慧南三十五岁,是宋仁宗景佑三年(1036)。

慧南在楚圆那里悟出佛法的精髓之后,到师兄芭蕉谷泉(泉大道)与劝他到楚圆那里参学的文悦那里拜访,后一度回到泐潭去,但此时和旧师怀澄的关系已经疏远了。

开悟后的慧南,一开始并没有住持道场。

而是参访建昌县的云居山(今江西永修县西)之后,到了同安崇胜禅院。

那里的老住持年事已高,赏识慧南的才德,退位给慧南。

经请示州府德同意,聘请慧南担任同安崇胜寺的住持。

在此寺住持不久,慧南又被请到归宗寺担任住持。

但由于寺院遭受火灾,作为住持的慧南也要负起责任,一度入狱。

出狱后,慧南被聘到高安县黄檗山(在今江西宜丰县西)任住持。

后在溪边的积翠庵为养老和传法。

在此弘法大致有二十多年,得法弟子很多,时间大致(宋仁宗庆历六年(1046)大约到治平二年(1065))。

有名的弟子如真净克文和黄龙祖心等,后才迁往分宁县(今江西修水县)城西的黄龙山寺担任住持。

由于慧南在三座寺院传法,名声远播,而来参访的人络绎不绝,在禅法上有具有自己的特色,如慧洪评价说:

“住黄龙法席之盛,追媲泐潭马祖、百丈大智。

”在禅宗的五家七宗中,黄龙一系的禅法就由慧南及其弟子等而诞生,成为临济宗的黄龙派。

黄龙圆寂的时间是宋神宗熙宁二年(1069)三月十六日,这样是享年六十八岁;

宋徽宗大观四年(1110年)追谥黄龙普觉禅师之后。

而慧南的僧腊也有两种说法,一说坐五十夏,一说坐三十又七夏。

后一种说法比较可靠,慧南十九岁出家,六十八岁圆寂,僧腊应当有三十年七。

慧南在辞世偈语中说:

得不得,传不传,归根得旨复何言。

忆得首山曾漏泄,新妇骑驴阿家牵。

在宋代的禅师中,辞世都要作一首偈语,以来表明自己的境界,已经成为一种惯例了。

慧南这首偈语所表示是说,佛法是得为不得的无所得般若思想,以传为不传的佛语无心的妙法。

体现出南宗般若思想与自性论结合的一贯思想,是无法用语言来论述的佛教最高的第一义谛。

慧南的嗣法弟子很多。

在北宋惟白《建中靖国续灯录》卷十二、卷十三记载慧南的弟子有76人,其中最为著名并对后世影响比价大的主要有:

祖心晦堂、东林常总、真净克文、宝峰洪英、云居云佑等人。

他们在相当今天的江西、湖南一代等传法,对临济宗的复兴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

慧洪评价慧南对临济派禅法的推行这么说:

“其门风壁立,虽佛祖亦将丧气,故能起临济已坠之道。

”当时的很多士大夫也不少向慧南请益,如王安石、程师梦等都来请益,还有名士黄庭坚、苏轼兄弟等和黄龙派的僧人交往非常密切,对黄龙派在北宋的发展也起到一定的作用。

三、慧南之禅法

禅宗在北宋以前,五家的禅法及门庭施设基本上都已经完善了。

临济宗到楚圆以后,经慧南、方会的努力,成为五家七宗,自此以后禅法的发展可以说基本上是定型了。

慧南原属于云门宗,后来投临济宗楚圆的门下,在禅法上继承的临济义玄以来特别是汾阳善昭、楚圆的禅法。

如慧洪在《禅林僧宝传》中,<

慧南章>

如此说:

山谷论“临济宗旨”曰:

‘如汉高之收韩信,附耳语而封王;

即卧内而夺印,伪游云梦,而缚以力士。

……盖汉高无杀人剑,韩信心亦不死。

’宗师接人,病多如此。

临济宗旨:

止要直下分明,钳锤付在嫡子亲孙。

予观黄龙,以三关语,锻尽圣凡,葢所谓嫡子亲孙,本色钳锤者也。

山谷就是黄庭坚,在论述“临济宗旨”中说,临济传法的特色,非常严厉,如汉高祖刘邦得名将韩信相同。

如果弟子没有韩信那样的资质,是很难承担起帅印。

慧洪总结说,临济宗的宗旨非常明了,让人之下承当。

而真正能得到禅法之精髓的人,是必须要有高资质的人。

也就是嫡子亲孙,是要本色钳锤的。

黄龙禅师的禅法以三关语为自己的特色,是和临济宗的禅法是相吻合的。

佛法是一味平等的,如《金刚经》中说:

“是法平等,无有高下”。

如果说佛法有高下,那都是有为的,相对的,就不是佛法了。

《法华经》中说:

“唯有一佛乘,无二亦无三”,实相是相同的,但是为了启示弟子时,运用的种种方法,无外呼都是归导众生悟入佛法实相。

这是所有佛教大德的共同努力。

但是任何一位高明的思想家,都脱离不了社会的思潮。

慧南作为一位了不起的禅学大师,但是他的思想也没有脱离佛教思想的框架中。

如吕澄先生说:

“一种学说的产生,都有它的阶级利益。

因此,必须说明它的社会根源。

……每种学说在它的历史发展中总是对其先行学说有所继承与批判,对其先行学说的体系加以肯定或者否定,这就是它的历史根源。

”慧南的思想,很明显是宋代禅宗思想发展总趋势下的一个代表。

他对佛法的精勤执着,表明他对现实社会是起诚恳、信任与协调态度的。

但是他也同样不能脱离整个佛法的共同命题,孤立起来。

下文对慧南禅法略作总结。

(一)般若思想,“贵在息心”:

般若思想主张一切皆无自性,任何事物都是由诸因缘相互和合的,没有一个独立的自我。

对般若思想的体认,是所有禅师都必须具备的。

般若思想,可以说是佛教徒理想的价值观和认识论,在生活的方方面面中而运用,与之相应。

慧南作为一代杰出的禅学大师,也不例外。

在他的禅法上,生活侧面上都有具体的体现。

慧能做为南宗的开创人,提出以“无念为宗”的禅法后,历代南宗的大德们,在不同的场合用不同的方式来宣述这种禅法。

“无念”,也可以理解为“无心”、“息心”、“息想”,意为虽按常人正常的生活,在现实的社会环境之中,以般若思想为指导,从事各种活动,然而要求对任何事物、任何对象都不产生执着,而其贪取和舍弃的念头,没有执意其的好恶、美丑的观念,也就是般若智慧中的无分别智。

这种思想,不是百物不思和木头相识的,而是活泼泼的。

我们可以归纳为两点,第一就是“息心”,就是以般若智慧来观照,息除执着妄念;

第二就是以般若中观为中心,对万物起平等不二之思想的般若无分别智。

其实二者是没有办法分开,是一个有机的组合体,为了更好说明他,勉强把一分为二来叙述。

下文看慧南如何来运用这两种思想。

慧南有时称“息心”或者称“一念常寂”。

来说明他对般若思想的体认。

如他在黄檗山上堂中说:

道不假修,但莫污染;

禅不假学,贵在息心。

心息,故心心无虑;

不修,故步步道场。

无虑则无三界可出,不修则无菩提可求。

不出、不求。

由(按:

此应是“犹”)是教乘之说。

“道不假修,但莫污染”,取自马祖大师的言句。

在佛教中非常重视圣言量,以来说服众生。

慧南引马祖的话以后,自己对佛法的进行发挥。

慧南认为说,修学佛法和禅无须外求,重要的能做到使我们的心不要起妄想分别,不要受到染污,重点就是断除我们众生的“攀缘心”,也就是“息心”。

对于修学佛法的人而言,总是有个菩提可求、三界可出、烦恼可断。

其实在第一义面前,是没有烦恼、菩提;

生死、涅槃。

之所以安立这些名字,是因为众生本自清净的一颗心,被无明烦恼给染污了,故才假安立这些名相。

如《唯识三十颂》中说:

“有假说我法”。

如果真的有涅槃可得,生死可了;

菩提可证,烦恼可断的话,那都是相对的法,不是绝对的,有为有造作的,都不是第一义谛。

如果在修行的过程中,能息取二边执着,那么本无生死、本无烦恼,那我们还求什么出三界、证菩提呢?

最后归结说:

“不出不求”是所有的“教乘”所强调的。

也就是释迦一代言教,不外乎就是强调的这一点。

为了更进一步表明禅宗或者慧南的思想,慧南说:

“若是衲僧,合作么生?

良久云:

‘菩萨无头空合掌,金刚无脚谩张拳。

’”这也是南宗一贯的主张。

如神秀“时时勤拂拭,勿使若尘埃”不能得五祖的心法。

慧能的一句“本来无一物,何处若尘埃。

”慧南也是表达慧能的意思,“菩萨无头空合掌,金刚无脚谩张拳。

”来比喻能所双忘,一切都是缘起空的,有何执着呢?

这和般若经典常说比喻相同,如石女生儿一样。

本来就没有石女,谈何生儿呢?

慧南强调参禅者,要“一念常寂”,这样便可使“三际杳忘”,凡心不动,随处作主。

对世俗的一些现象,大家没有觉察了知,如对于日月更替、除旧布新,人们在此日彼此祝贺,各叙往来之礼,进行批评。

要求参禅者做到“一念常寂”。

如他说:

四象推移,终而复始;

二仪交泰,允属兹辰。

俗谛纷纭,各叙往来之礼;

真如境界,且非新旧之殊。

何故?

岂不见道:

一念普观无量劫,无去无来亦无住。

既绝去来,有何新旧。

既非新旧,又何须拜贺,特地往来?

但能一念常寂,自然三际杳忘,何去来之可拘?

何新旧之可问?

故云:

如是了知三世事,超诸方便成十力。

慧南站在真如实相的角度——毕竟空无所得的高度,对宇宙间的一切现象都是认为正常不过的。

没有必要搞那些俗套,因为阴阳之交替,四仪之推动,是没有停止的,是正常不过的。

世间人们的送旧迎新、贺岁拜年的礼仪便没有实际的意义了。

能把这种认识运用在生活上,取法与真如的空寂,没有新旧之区别,无去无来、不生不灭,则应该要做到“一念空寂”、无念的境界,那么前后三际杳忘,如《金刚经》中说:

“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的无念而念的境界,认识到世界万物都是真如常寂,于是便会做到万法圆融的道理,达到佛的境界。

为了更进一步说明般若不二之理,慧南在上堂时说:

有情之本,依智海以为源;

含识之流,总法身而为体。

只为情生智隔,于日用而不知;

想变体殊,趣业缘而莫返。

茫茫今古,谁了本因;

役役爱憎,情源虚妄。

故我释迦调御,久证菩提。

悯我劳生,自取流转。

这里的“智海”指自心、自性,即般若之智,“智海无风”即本心清净,人性本来具足菩提般若之智,如来藏自性本来清净,但因客尘所染,便有凡心执着妄念,有世间万法种种殊异,故修道别无它法,只需息灭妄念执着,使凡心不动,心常寂寞,便于当下凡心之中体悟自性,见其清净,成佛作祖,很明显,这些思想与慧能以来禅家所说的“菩提只向心觅,何劳向外求玄”,“迷凡悟圣”等等是一致的。

(二)“自家宝藏,一切具足”的自性论:

自性在禅宗里与大乘佛教所说的真如、佛性、法性等大体是一个意思,据称是人生所秉有的清净本质、觉悟的基因,在属性上和道家所说的道、自然有极为相似的一面。

它是空寂的、清净的,是自然无为的。

体悟自性,或“见性”、“识心见性”、“顿见真如本性”、“直了见性”等,到底是什么意识呢?

局外人虽然尽知其妙,但从一些文字的描述中可以推测出其中主要的意趣,即思维意识与上述真如、自性的性格相契合,表现在:

体认万有皆空幻无实(空观),弃舍一切计较是非、内外、染净等差别观念(无念、无相),没有追求和舍弃的意向(无住),在行为上能够以“无事”为事,自然无为。

然而禅宗南宗为防止在弟子中形成程式化的思维模式,特别强调“不二”法门,在不同场合对基本方面经常作出非常灵活的解或暗示。

禅门五宗在禅法上虽有很多的说法,但基本的主张还是一致的。

慧南作为宗门下的子弟,也脱离不了南宗固有的命题。

经常劝导弟子不要忘记自己的分上事。

“不求诸圣,不重己灵,未是衲僧分上事。

如何是衲僧分上事?

师云:

三十年来,罕逢此问。

进云:

恁么则辜负诸圣去也。

”对于弟子提出衲僧的分上事,慧南认为他弘法三十年来,很少听到这样的问题。

其实非常渴望禅僧们能明白衲僧的分上事。

有时也用“明珠”“自家宝藏”等来说明衲僧的分上事,也就是体悟自性。

慧南在传法的过程中,经常运用种种比喻,来引导学僧来体悟自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小学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