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馆》阅读材料Word下载.docx
《《茶馆》阅读材料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茶馆》阅读材料Word下载.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又过了三十年,已是风烛残年的王掌柜,仍在拼命支撑着茶馆,日本投降了,但国民党和美帝国主义又使人民陷入了内战的灾难。
吉普车横冲直撞,爱国人士惨遭镇压,流氓特务要霸占王掌柜苦心经营了一辈子的茶馆。
王利发绝望了。
这时,恰巧来了两位五十年前结交的朋友,一位是曾被清廷逮捕过的正人君子常四爷,一位是办了半辈子实业结果彻底垮了台的秦二爷。
三位老人撒着捡来的纸钱,凄惨地叫着、笑着……最后只剩下王利发一人,他拿起腰带,步入内室,仰望屋顶,寻找安然了结一生的地方。
【王利发形象分析】
“裕泰大茶馆”的掌柜王利发贯穿全剧。
他父亲死得早,二十多岁就独立应付生活,他懂得,“在街面上混饭吃,人缘顶要紧”,所以按着老辈儿留下来的老办法,以为“多说好话,多请安,讨人人的喜欢,就不会出岔子”。
他每天满脸堆笑逢迎来自官僚权贵、外国势力、恶霸、地痞、特务、警察多方面的敲诈滋扰,他心地不坏,却因为地位比赤贫阶层高出一截,对世间的苦难早已熟视无睹。
他是个本分买卖人,希望社会安定,自个儿的生意也顺心点儿,可社会总跟他拧着劲儿来,他不敢跟社会较劲,只能俯首当“顺民”,常劝茶客们“莫谈国事”。
世间兵荒马乱,城区别的大茶馆都破产歇业了,他还苦撑着,时不时第想出些个小招数,抵挡街头商业全走背字儿的潮流,晚年,眼瞅着茶馆撑不下去了,他不嫌丢人,打算添女招待。
但是,社会的魔掌越来越紧地卡住了他的脖子,国民党党棍创办的“三皇道”要砸他的茶馆,特务们也来勒索,要他交出根本拿不出来的金条换老命,流氓们开办新式妓院,在当局怂恿下要霸占他的铺面……王利发一筹莫展,走到了人生尽头,这才明白,几十年来的小心谨慎苦撑苦熬,全算白饶,面对死的诱惑,他到底喊出了从来没敢喊出口的话:
“人总得活着吧?
我变尽了方法,不过是为了活下去!
是呀,该贿赂的,我就递包袱。
我可没作过缺德的事……那些狗男女都活得有滋有味的,单不许我吃窝窝头,谁出的主意?
”王利发的这点儿心理危机很有代表性,不坑人、不害人、逆来顺受、没有过高的生活要求,是当时小市民最普遍的心态。
身份地位稍稍高于一般平民的小商人王利发,力求小康而不得,最后结局这样凄凉,生活在那个世道下面的贫苦市民,就更没指望了。
王利发走到人生最后一站喊出来的几句话,也正是萦绕在社会底层小人物们心头的一致的困惑和愤懑。
人物对话是人物内心世界的外在表现,我们暂且通过王利发在第一幕中遭遇到的不同人物进行的不同对话对他的人格进行分析。
1.出场:
王利发与唐铁嘴
“唐先生,你外边遛遛吧。
”这是整部戏的第一句台词,也是王利发的第一句台词。
剧本所写乃是一个茶馆的兴旺与衰落,这第一句台词,便是茶馆的店掌柜对客人所说。
王利发在打发唐铁嘴,让唐铁嘴离开茶馆,去别处“遛遛”,不要影响他的生意。
唐铁嘴何许人也?
一个吸食鸦片并以算命看相混饭吃的二流子,他来茶馆喝茶,却又经常赊欠茶钱,王老板不断送茶给他,便是为了让他不要常来打搅,为了茶馆的安宁和清静。
王利发又对他说,他若戒不了大烟,永远交不了好运,这句话说得很实在,很真诚。
对于这样的一个人,王利发采取的办法是好言相劝送茶打发。
寥寥数笔便勾勒出了一个老实本分安分守己的生意人形象。
但这个人物形象还相当粗糙,刚刚有了一些不甚明显的轮廓。
2.矛盾冲突一:
常四爷和二德子(从矛盾冲突看王利发的处世态度)
老舍先生巧妙地设置了一个常四爷和二德子的偶然遭遇,产生了口角的冲突,从而再现了当时那个混乱的时代。
常四爷是一个正直爽快而又爱国的旗人,看不惯市面上的纷扰,更看不惯当差的二德子在他的面前抖威风而在洋人侵略中国之时不能冲锋打仗,但二德子就是一副典型的地痞嘴脸,胡搅蛮缠。
这是全剧的第一次冲突,也是第一次赤裸裸地揭露那个时代的黑暗,战火不断,民不聊生,当差的原是地痞,欺压百姓打架斗殴有本事,面对列强的侵略则溜之大吉。
这是时代的悲剧与黑暗,是王掌柜所不能左右也不能认识到的,他只是一个普通的店掌柜,他的视线,他的解决问题的出发点全都在于在乱世之中保全他祖上留下来的老字号,他的茶馆,他是一个市井的小民,一个普普通通的生意人,和当时中国社会千万的老百姓一样,他是那千万老百姓中的一个典型代表而已。
于是,他自然要说出符合他身份的话来。
他唤二德子为“德爷”,他说“哥儿们,都是街面上的朋友,有话好说。
德爷,您后边坐!
”典型的息事宁人,为茶馆的秩序着想,为讨好他的主顾着想,为着大家的“太平”着想,于是要他们二人“有话好说”,但殊不知那二人的思想有着本质的区别,巨大的碰撞,加之二德子不是一盏“省油的灯”,又怎会凭着王老板的一句话便善罢甘休。
于是,出现了另一张嘴脸——马五爷,对于马五爷这个人物,老舍先生只是通过几句非常富有个性化的语言以及一个离开茶馆的微小动作来正面描写,他说道“二德子,你威风啊!
”其言外之意便是,在我面前,你耍哪门子威风,你岂能有威风的资本!
于是,二德子立刻变了一副嘴脸,不再和常四爷继续争吵,他是给了马五爷的面子,也就是告诉马五爷,在他“老人家”的面前,他二德子是威风不起来的,这从一个侧面显示了马五爷具有非同寻常的身份和地位,究竟是什么样的一个地位,这里隐而不提,先让观众去猜,去想。
尔后常四爷又“不知天高地厚”地去跟马五爷搭话,以为马五爷原是“圣明”,妄求他能给自己“评理”,殊不知马五爷并不是帮他,而是在二德子和常四爷争吵之际,由于马五爷地在场,矛盾已经转变成了马五爷和二德子的矛盾,因为二德子不该在马五爷跟前耍威风,马五爷并没有把常四爷放在眼里,而且相反,常四爷不知道其实自己已经把马五爷惹闹了,因为他提到了洋人如何如何,而马五爷不理常四爷,抬身离开茶馆,正是表明了他的不满——对常四爷的不满,对常四爷说洋人不好的不满,那么,这就给我们暗示了,马五爷跟洋人有一定的关系。
究竟马五爷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为什么拂袖而去呢?
这些答案,都在后面王利发的解释中得出。
“您不知道这是马五爷呀!
怪不得您也得罪了他!
”“刚才您说洋人怎样,他就是吃洋饭的。
信洋教,说洋话,有事情可以一直地找到宛平县的县太爷去,要不怎么连官面上都不惹他呢!
”“说话请留点神!
”老舍先生以高超的艺术才能,安排了王利发来说这番话,为什么王利发能知道这么多,为什么让他来侧面揭示马五爷的身份呢!
很显然,因为老舍写的是《茶馆》,王利发是这个茶馆的店掌柜,掌柜的如果不熟悉他每个顾客是何许人也,这生意又如何做的下去,掌柜的如果不能够对一些“大人物”了如指掌,他又怎么能保得准某一天不像常四爷一样言语出现差错“得罪”了那些人呢!
如果得罪了他们,这生意如何做下去,这茶馆又如何能够开下去!
王利发在整个《茶馆》这部戏中,就是围绕着他如何改良茶馆保住茶馆,既然如此,那么他的一切所作所为都是为了茶馆了!
王利发对于马五爷身份的了解,也折射出了他为了茶馆的“费尽心机”,他要明白哪些人能得罪,哪些人不能得罪,在什么人面前说什么话,至此,一个活灵活现的精明能干而又世故圆滑的生意人形象已经跃然展现在了我们面前。
王老板,一个多么懂得处世之道的生意人!
还有那些舞台提示,诸如“低声地”“向宋恩子,吴祥子那边稍一歪头,低声地”,这些动作,非常传神地刻画出了他的小心翼翼。
多么出色的笔法啊,宋恩子,吴祥子这两位还没有开口,已经通过王利发的动作来给我们提示这二位也不是“一般的角色”!
瞧,我们的王掌柜多么的八面玲珑,多么洞明!
虽然王掌柜如此圆滑,但他这些话都是提醒给常四爷说的,他心里是向着常四爷的,因为他是有一双慧眼,能够明辨是非的,于是,从这个角度来讲,不论他怎样事故,怎样会处世,他总归算一个好人,一个老实本分人,惹不起,躲得起,这就是他的处世哲学!
王掌柜的精明在剧作的后面果然得到了引证,常四爷被带走了,被宋恩子,吴祥子带走了!
但是早在这里已经有了暗示,老舍先生的笔法真可谓应了清代戏曲家李渔在《闲情偶记》中所提出的“密针线”之法,层层细密,前后照应,严丝合缝,无懈可击!
3.王利发与秦仲义的“交锋”:
我们且来看王利发见到秦仲义之后的第一句话:
“哎哟!
秦二爷,您怎么这样闲在,会想起下茶馆来了?
也没带个底下人?
”让我们来分析一下他的这句台词背后之潜台词!
其实仅仅这么一句话已经把王利发见到秦仲义之后的心理活动解释清楚,也侧面展示了秦仲义的身份。
一个“哎哟”,看似无关紧要,却直接告诉了我们秦仲义此人多么重要,在王利发眼里他非等闲之辈,至少,对于王利发而言,他是至关重要的一个人物!
“秦二爷”,这样的称呼是对前面“哎哟”的印证!
“您怎么这样闲在,会想起下茶馆来了?
”这句话则是表示秦仲义平时很忙,有着自己的“事业”,并且很少来这个茶馆!
“怎么”“会想起”这还有另一层意思,正是因为秦仲义不常来,所谓“无事不登三宝殿”,那么他来就必然有缘故,王掌柜的这是在暗暗打探秦仲义来此的意图,但打探得又不着痕迹,这短短的半句话,有王掌柜的惊,王掌柜的担心,还有他的小心,各种感情都糅合在了这句语言里!
语言,是塑造人物形象的灵魂!
再看最后半句“也没带个底下人?
”言外之意又有两层,一层是再次表明秦仲义身份的不一般,他是“上等人”,是有“底下人”做随从的,另外,更是表现了王利发的惊奇和不安,他亲自跑到店堂,是干什么来呢?
这种种复杂的感情,都通过了这一句话传达了出来,而秦仲义这个人呢,我们还没有听到他开口,便从王利发对他的态度上略知一二了!
所谓大师当如是啊!
从秦仲义的第一句话我们便看出了他是多么的倨傲,而王掌柜呢,却更显得卑微了,极尽低声下气之能事。
而下面这段话,又为他前面所做的一些列事情找到了“理论根据”“思想依据”。
“唉,一边干一边学吧,指着这个吃饭嘛。
谁叫我爸爸死的早,我不干不行啊!
好在照顾主儿都是我父亲的老朋友,我有不周到的地方,都肯包涵,闭闭眼就过去了,在街面上混饭吃,人缘儿顶要紧。
我按着我父亲遗留下的老办法,多说好话,多请安,讨人人的喜欢,就不会出大岔子!
您坐下,我给您沏碗小叶茶去!
”
这一大段的独白,其实是全剧的一个“核心”,是推动剧情发展的一条心理线索,第二幕中,王掌柜为什么要改革,第三幕中,王掌柜为什么继续改革,为什么王掌柜对每个人都有每个样子的对待方法,为什么王掌柜一个劲的“屈就”,一个劲地想方设法保全他这个茶馆,为什么到了最后,明知道茶馆已经被别人抢占去了,他还是不肯离开,到了最后最后,他却吊死在了自己的茶馆里面!
这一切的一切,自然是时代造就,但是,还有一条心理主线,一个心理的“核心”,一个让王掌柜做这么多事情的“理论基础”,这个“基础”何在?
也就是支撑王老板把这一桩桩事情做下去的信念何在?
那么请看这段话吧!
“指着这个吃饭”没有了这个茶馆,他也没有其他的本事,他是没办法来过活的。
“好在照顾主儿都是我父亲的老朋友,我有不周到的地方,都肯包涵,闭闭眼就过去了”“人缘儿顶要紧”可见,这些主顾儿都是他的老主顾儿,他是不能够得罪的,所以才有前番的低声下气,才有一次又一次的妥协退让。
“人缘儿顶要紧”更是说明了他为什么处上以礼,处下以合,他需要一个好的人缘,一个好的人际关系环境,这样才能把买卖继续做下去。
“,多说好话,多请安,讨人人的喜欢,就不会出大岔子”这便是他的处世方法。
好了,至此,我们已经完全明白了王利发的心态。
王利发的所作所为都有了根据,这个人也就由此更加丰满了!
但观众难免会产生疑惑,王利发何故对秦仲义说这样一篇话,干什么像做报告一样,把自己的思想通通汇报给这个秦二爷,这个疑惑也就为揭示出秦仲义的身份做了铺垫。
后面的对话更是极力展现王利发的殷勤,请秦仲义喝茶,让他坐下,一个劲问他府上都好不好,并且有一句非常典型的台词“您怕什么呢?
那么多的买卖,您的小手指头都比我的腰还粗!
”多么有趣的一句台词,多么滑稽和夸张的一句台词,贬低自己抬高秦仲义已经到了这个份上,可见他知道秦仲义此番来到这里,是有事情的,他要提前进行巴结,并且还说这样的话,又足见他驾驭语言能力是相当高的,说白了就是“嘴皮子甜”!
也只有这样的人才能在“场面上混”,才能维持他茶馆的生意!
果不其然,紧接着,秦仲义就提出了让王利发加房租的话,还不等秦仲义讲完,王利发便一口一口二爷地附和着赞同着,就好像加收的不是自己的房租而是别人的房租一般。
至此,我们也恍然大悟,那就是秦仲义原来是这个房子的房主,也就是王利发的“房东”,怪不得王利发如此殷勤和奉承,他是害怕秦仲义收回了房子自己的茶馆会开不成,所以,房主提出涨房钱,他又能有什么反对意见呢,自然是只要把麻烦降低到最小的程度就好!
“二爷,您说得对,太对了!
可是,这点小事用不着您分心,您派管事的来一趟,我跟他商量,该长多少租钱,我一定照办!
”虽然说得很殷勤很痛快,但是其中有这样的言语:
“我跟他商量,该长多少租钱,我一定照办”涨多少钱,是需要“商量”的,我们由此也明白,为什么王利发一个劲问秦仲义怎么不带个底下人来?
我们可以想见曾经的情形,我们可以想见,秦仲义并不是来过一次,房钱也并不是涨过一次,而是多次来过,并且带了底下人来,所以王利发怎敢不陪着小心,我们也由此能够想到,看来秦仲义的“底下人”是比秦仲义好说话的,所以王利发一个劲地要求和他的“管事的”进行“商量”,着一商量,自然就给自己留下了余地,这样巧妙的周旋,除了王老板,哪里能够找来第二个人?
!
他已经把秦仲义的心思摸清了,怪不得连秦仲义都说“你这小子,比你爸爸还滑!
”于是加了一句来威胁王利发,说这房子早晚都会收回去,他说这话,一方面是故意来难为王利发,因为一个“早晚”二字有了很大的不确定性,明显是秦仲义在“吓唬”王利发;
但另一方面,也表达了他的一种想法,一种想要付诸行动的想法,也就是后面所说的,他想把房子卖了办工场,他是一个民族资本家,这是由他的身份来决定的,所以这“早晚”两个字既是实指又是虚指。
王利发自然实只能揣摩到秦仲义前面“吓唬”他的那份心思,至于买房子办厂子,他是做梦也不会想到的,因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作为王利发,他是不可能有这样的思想的,这种思想,对他而言,也是想都不敢想的,房子,田地,在封建社会,就是一个人的真正的家当,把房子和地卖掉去办什么厂子,是闻所未闻的事情。
所以王利发跟秦仲义说:
“您甭吓唬着我玩,我知道您多么照应我,心疼我,决不会叫我挑着大茶壶,到街上卖热茶去!
”很巧妙的回答,既捧了秦仲义,也堵住了秦仲义的口,还有一部分“耍赖”甚至“撒娇”的成分在里面,在秦仲义面前装小,装孙子,说秦仲义“照应”他“心疼”他,明显是长辈之于晚辈的那种感觉,王利发的手段,到这个时候已经是登峰造极了!
而秦仲义的一句“你就等着吧!
”不是随便说说的,也正是这句话,引出了下面一系列的后文,甚至包括最后一幕,秦仲义的厂子都被查封了,成了“逆产”,秦仲义的后悔莫及,这一切的一切都是他这句话背后的意思已经暗示出来了的,因为他的意思便是终归要卖家产,办工厂。
在后文中,老舍先生通过制造一个偶然的小矛盾,把这层意思解释得更为清晰。
我们来看下文。
4.矛盾冲突二:
秦仲义与常四爷(从矛盾冲突看王利发的处世态度)
就在此时,一对要饭的母女走了进来,这是一个多么“平常”的场景,在那个时代,这确实很“平常”啊,正如后面常四爷所说,怎么都沦落到了卖儿买女的地步,我们从这些人的言语里,就看到了这整个时代的一个缩影。
老舍先生写剧本的时候已经说过,他出身社会底层,不了解高层人物都在做什么说什么,但是,他看到了这些下层人物的行动,听到了他们的呐喊,他们的声音,老舍是通过这些人的琐碎的言语和行为来折射出这个时代,通过普通人来写政治!
笔法不可谓不高超!
看到这样一幕场景,我们剧中的两个主人公,表现出了不同的态度,秦仲义说“轰出去!
”多么无情,多么冷酷,多么残忍,但是,实际上,这残忍背后,也包含着很多悲凉和无奈,司空见惯,要管管不过来!
可是常四爷是一个具有强烈的正义感和悲闵之心的人,他不能够见到弱者袖手旁观,于是,他送了她们两个烂肉面,而这,其实不过是常四爷的个人行为,但是却无意中成了对秦仲义的一种挑战和不满,由此,又有了一场矛盾冲突,而这场冲突,同样是偶然的!
老舍先生就是在制造着一次又一次的偶然,一次又一次让这人物之间偶尔碰撞出来的火花绽放光芒来表现人物性格和整个时代。
在这样的情形下,王利发又怎么处呢?
这可谓是最出彩的一次矛盾冲突了,里面有三个主角进行参与,也就是三人的性格和思想都表露无疑,很激烈,很耐看。
王利发说“常四爷,您是积德行好,赏给她们面吃!
可是,我告诉您:
这路事太多了,太多了!
谁也管不了!
”转而又对秦仲义说“二爷,您看我说的对不对!
”这样的对白,真是我们没有想到的!
他两面的人都没有得罪,但是表面上却又偏袒了秦仲义,而实际上他也为了常四爷好。
他把常四爷的行为定义为“积德行好”,显然是对他加以赞扬的,但是一个“可是”就把话锋一转,为秦仲义的行为进行圆场,当然,其实这也是他自己的思想,那就是“这路事太多了,太多了!
”其实这句话不仅是为秦仲义圆了场,也再一次说明这社会的黑暗,两个“太多了”叠用,具有震撼人心的效果。
此时,他为了表明自己“忠于”秦仲义的心迹,还特意转向秦仲义去说“二爷,您看我说的对不对!
”给足了秦仲义的面子,也息怒了常四爷的怒火,两方各不得罪,并且有所侧重,相机而动。
他深谙常四爷和秦仲义的脾气,也深知两个人对于自己的厉害关系,孰轻孰重,于是,他进行了暗暗地偏袒,不可谓不聪明!
在说完了这篇话之后,秦仲义便通过一系列言语表达了刚才的潜台词,也就是“你就等着吧”这句话的真正含意,他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很自信自负地把自己要卖家产办工厂的思想说了出来,他认为,只有这样才叫爱国,只有这样才能够救中国。
而王利发自然不能明白他的思想,他很认真地说“您别这么办哪,二爷!
”“您就专为别人,把财产都出手,不顾自己了吗?
”这些话,既是想劝阻秦仲义不要办厂,他想保住自己的茶馆,不想因为秦仲义的办厂而收回,这其实是本质的原因。
但他也确实是有好心劝阻秦仲义的意思,因为在他看来秦仲义的想法无异于疯狂,由此也可以看到他是一个保守的人,一个思想有很大局限性的小市民,也是一个很实在真诚的人,他看到别人有“疯狂的败家举动”就想到要劝劝,正如他看到唐铁嘴抽大烟他就要说上几句同理。
王利发的形象越发饱满起来了!
5.矛盾冲突三:
秦仲义与庞太监(从矛盾冲突看王利发的处世态度)
又一个偶然的矛盾冲突开始了!
秦仲义要离开,却迎面碰上了来买老婆的庞太监。
秦仲义代表的是一种新生的力量,资产阶级的力量,他是一个民族资本家;
而庞太监却是封建的代表,是腐朽的代表,两个人相遇,必有一番好戏。
果然,两个人一个冷言,一个冷语,话中带刺。
表面和睦,实际上都极为鄙视对方,瞧不起对方。
庞太监借用查谭嗣同余党的话来暗示秦仲义“改祖宗章程”之人没有好下场,而秦仲义也以言语相激,不时地用反语来讽刺挖苦庞太监。
这一场较量,可以称之为没有硝烟的战争,或者称为“冷战”,我们看老舍先生的舞台提示:
“茶客们忽然全静寂起来,几乎诠释闭住呼吸地听着”可见两个的身份都非同寻常,代表着两股势力,这也折射出了那个时代,两股势力进行的争斗和较量,但是,不论是那股势力,都没有办法救中国,他们的斗争,反而给中国带来更为深重的灾难,所以,老舍先生写这一个冲突,是有其深意在内的。
而王利发呢,此时我们却看不到他的身影,因为他此时不论帮谁,都是不可以的,庞太监不是常四爷,王利发不能够再次“和稀泥”,他能够做的只有冷眼旁观,因为这是“二虎相斗”的事情,而这样的“拌嘴”对他的茶馆也不会产生什么影响,因为二人并不是冲着他来,更不会像地痞流氓一样动手打架,他们只是互相不服气,只是偶尔遭遇在茶馆,只要王利发陪着小心,不乱说话,一切都会平静都会过去,他是深知这其中道理的。
所以,我们看到,他只在矛盾已经结束的时候说了一句无关痛痒的话“总管,您里边歇着吧!
”没有发表任何意见,没有多嘴多舌,只有尊敬的一声“总管”,可见,他才是识时务的“俊杰”!
6.王利发与众客以及其他:
我们看到,在下面的戏剧发展中,没有了明显的冲突,但是,小的冲突是时时存在的,贯穿了全剧。
我们首先看到的一幕是几个茶客在谈论谭嗣同的事件,这也是很偶然的,因为刚才庞太监和秦仲义斗嘴的时候提到了谭,所以引起了一个话题,导致了一场不大不小的争论。
就在他们刚开始讨论的时候,王利发便及时给予了制止:
“诸位主顾,咱们还是莫谈国事吧!
”语气很温和,是商量的口气,实际是在提醒他们,小心啊,不要给自己惹麻烦,更不要给我这个小店惹麻烦。
王利发,就是这样一位谨言慎行之人。
最后还有一点是能够表现王利发性格的,那就是那个讨饭的小妞再次来到王利发的店铺,王利发不再给她饭吃,但是,他并不是像秦仲义那样让她们滚出去,而是很无奈地说了一句“唉!
出去吧!
”我们可以看到这句话里饱含的同情之意,但一个“唉”字又把那虽然同情却难以帮助的无奈,以及对社会的黑暗之无奈都淋漓尽致表现了出来,一个“唉”字,却有无限的深意!
王利发,他并不是冷面冷心的人,但是他要维护自己的店铺,他不能做慈善家,在这样民不聊生的年代,他自己吃饭糊口也成问题,又如他自己所说“这样的事情太多了,太多了!
”所以他根本没有办法没有能力来管这些,所以我们不必对他过于苛责,而是要看出这句话中包含着的他的善良的一面,以及对社会的无声的谴责!
王利发,一个处在社会底层的小市民,一个靠自己的双手养活自己的老实本分的生意人,在那个动乱的时代里,调动自己的聪明才智,竭力地维护着祖宗留下来的老字号茶馆,竭力维护着自己的饭碗,他没有过多要求,只想有口饭吃,只想能把茶馆开下去。
但就是这样简单的愿望,又遭到了多少的阻力!
我们单从第一幕,就看出他对每个人的不同的态度,虽然态度不同,但是,有相同的因素在里面,这些相同的因素便是他性格的写照。
他安分守己,他谨言慎行,他勤劳本分,他对权贵也要卑躬屈膝,对自己的主顾不会得罪,他懂得陪笑脸,懂得和稀泥。
处世圆滑,心思缜密,世事洞明,人情练达,对社会上每一种人的心理都揣测拿捏得相当准确。
他还有一颗向善的心,他虽然不能帮助穷苦人,但却对难民有着同情,他是无奈的,是机灵的,也是悲哀的。
在这样一个乱世,他这样一个人,想要力挽狂澜,也是办不到的。
他具有他时代的局限性,他的眼光很短浅,看不到太远太高深的事物,他是平民,他是普通人,他是千万可怜的遭难的平民百姓中的一位。
【话剧《茶馆》的艺术特色】
《茶馆》一剧具有鲜明的时代感和使命感,紧扣时代的脉搏,将光明和希望的种子拨撒于人们的心田。
在人物的塑造上,老舍先生独具匠心,用较多的笔墨塑造出六七十个鲜明的人物形象,包括各行各业,可谓是一部话剧描写了一个社会。
在语言的锤炼上,老舍先生精心推敲,大胆创新,使人读后既觉得亲切熟悉,又觉得耳目一新,取得了很好的艺术效果。
老舍先生在批判讽刺旧事物的同时,也给予了那些积极进取的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