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说词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295872 上传时间:2022-10-28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3.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解说词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解说词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解说词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解说词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解说词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解说词教学设计.docx

《解说词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解说词教学设计.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解说词教学设计.docx

解说词教学设计

解说词教学设计

解说词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理解解说词的概念,弄清解说词的种类。

2、掌握解说词的写作格式及要求,具体掌握风景名胜解说词的写作要求。

3、学会写简单的解说词。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图片、情景、实例等教学手段,使学生在欣赏、体验、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解说词的写作要求。

教学重点:

解说词的写作要求及实际写作

教学难点:

风景解说词主体部分的写作要求及实际写作

教学方法:

启发式讲授法、情景式教学法

解说词的概念比较抽象,学生理解比较空洞,在讲授过程中多运用提问、讨论等形式,启发学生联系实际生活来理解和掌握解说词的概念,通过美丽风景的各种图片来激发同学的写作兴趣,寓教于乐,收到最优的课堂效果。

教学用具:

多媒体、风景图片、文字材料等

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请同学欣赏画面,认真听影片中的声音

庐山的山叠泉真美,但通过影片中的介绍你们对山叠泉有了更深刻的印象,真想去庐山,影片中的介绍是宣传应用文的一种,今天我们来学习这种应用广泛的文体——解说词。

二、讲授新课

通过教师提问,学生思考,然后明确解说词的概念及种类。

提问:

哪些情况会用到解说词?

起什么作用?

它单独出现吗?

明确:

1、解说词:

是一种配合实物或图片、录像、声音、幻灯等形象来说明、解释人物或事物的一种应用性的文体。

2、分类:

风景名胜解说词

实物图片展览解说词

影视新闻记录片解说词

3、写作格式及写作要求:

(通过分析例文《鸟的天堂解说词》来掌握解说词的写作格式及写作要求)。

明确:

标题:

《好山好水出奇石》(某奇石艺术展解说词)、

《古龙山风景解说词》

前言:

介绍事物的名称、价值、意义等。

常有表示欢迎的内容。

(总说)

主体:

做具体解说。

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将知识性与趣味性相结合。

(分说)

结语:

总的感受,归纳主题。

常有表示祝福、感谢的内容。

4、风景名胜解说词:

1)通过分析《鸟的天堂解说词》来弄清写风景名胜解说词的写作要求。

明确:

风景名胜解说词,综合运用叙述、描写、说明等表达方式娓娓道来,集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要能引人入胜。

一是简括。

二是抓住特点。

挖掘景观的深层内涵

突出景点的个性特色

三是开拓听者的想象。

恰当运用修辞手法

善于编织故事情节

语言生动亲切,幽默风趣

2)学习示例《三峡人家解说词》的主体部分来进一步掌握解说词的主体部分的写作要求。

1、放映漳河风光,同时提供漳河文字素材。

2、学生相互交流、写作。

3、以导游的身份来表演各自的解说词。

四、小结:

回顾这节课的内容。

五、作业:

写一篇解说词,以导游的身份介绍荆门的一处风景名胜。

二年级上册《秋天的图画》教学设计

二年级上册《秋天的图画》教学设计

课前透视

《秋天的图画》是新选编的课文,图文并茂。

作者运用比拟的手法,寥寥数笔就为读者呈现出了丰收的景象和人们的喜悦心情。

课文中“谁使秋天这样美丽?

”的设问,使我们对创造这一切的勤劳的人们喜爱和赞美之情油然而生。

学生对秋天的山野会有一定的认识,但这种认识仅停留在对外在的感知,缺乏对秋天美好的真正感悟。

由此教师要利用课文插图或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了解秋天是个美好的、丰收的'、喜庆的季节,从而体会出秋天真正的美和秋天给人们带来的喜悦。

将课内课外结合起来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秋天,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文实践能力。

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3、喜欢秋天,体会对秋天的景象和勤劳的人们的喜爱、赞美之情。

愿意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秋天。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朗读感悟课文内容。

信息资料:

字卡、词卡、挂图、小黑板

教学时数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切入举偶

1、演示课件:

演示课件或出示相关内容的风光图片:

看图说说这是什么季节?

你看到了什么?

教师板书:

秋天的图画。

(生动形象的画面,将学生带入了美丽的秋天,激发学生更多了解秋天的欲望,进而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

2、启发谈话。

秋姑娘悄悄地来到我们身边,你们找到她了吗?

说出自己观察到的秋天的景象。

就让我们在这迷人的景象中走进《秋天的图画》吧!

(板书课题)

(从学生所熟悉的生活进入,加强课内外的联系,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对话平台

(1)自读

1、自由读课文。

标出课文共有几句话?

2、指名分句朗读,读后评议。

2、小组合作读,要求读正确。

(自主读书是一种能力,在培养过程中引导有目的地读,与人合作地读,会提高读书的实效性。

(2)识字

1、出示生字卡片,自由认读。

2、借助生字卡片,同桌互相检查读。

3、小老师领读。

愿意当教师的同学到前面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带同学认读。

4、交流识字经验。

把自己好的识字记字方法讲给同学听。

5、多方式检查读。

(多识字有助于学生提早阅读,但不可加重学生的负担。

在识字过程中鼓励学生自主识字,合作识字,激发识字的兴趣,学习好的识字方法,进而全面提高识字的能力。

(3)朗读

1、小组内读,说说自己的感受。

2、寻找自己喜欢的学习小伙伴,读喜欢的句子。

3、比赛读,看谁读得正确、流利。

(多种方式地朗读,激发学生读书的热情,在轻松的氛围中,相互促进。

(4)写字

1、出示要写的字:

丽、灯、波、浪。

学生认读。

2、观察生字特点,交流写时注意的地方。

3、教师示范,学生评价。

4、学生练习,同桌互相评价。

(观察与分析字形是写好字的基础,但由于学生年龄小,这种能力要逐步地加以培养。

在此环节中要引导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及时给予鼓励和肯定。

第二课时

对话平台

(1)复习

1、开火车读生字。

2、选择喜欢的生字组词并造句。

(2)精读

1、教师范读,学生注意体会教师在朗读中表达的喜爱与赞美的情感。

2、学生自由读,一边读一边想象秋天的图画。

3、小组内选出自己喜欢的句子来读,并说说喜欢的原因。

4、挑战读,向你认为读得好的同学挑战,看看谁读得更好。

(教师的范读为学生提供例子,不能让学生机械的模仿,应给学生充分读书的时间,逐步获得富有个性的朗读感悟。

(3)诵读

1、课件出示秋天的画面,启发学生谈感受。

2、师引读课文:

秋天来啦,秋天来啦。

山野……梨树……苹果……稻海……高粱……谁使秋天这样美丽……

3、同桌互相提示背诵。

4、背诵展示。

比一比谁背得有感情。

(背诵是学生对语言积累的重要方式之一,要加强方法的指导,使学生在兴趣盎然中完成背诵。

(4)练习

1、出示课后“我会读”,多种方式引导学生练习读。

2、说说句子描写的画面。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独特阅读体验,引导学生读后说感受,便于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同时教师也从中了解了学生学习的反馈信息。

(5)拓展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我们也搞一个“颂秋天”作品展,可以像学习伙伴那样画秋天,用落叶做书签,还可以写句子、儿歌、小诗赞美秋天,等等。

在班会上我们上台展示、介绍自己的作品。

(这是学生展示才能的舞台,是学生用实践来体会秋天的美丽,培养了学生综合素养。

(6)写字

1、出示要写的字:

作、字、劳、苹。

学生认读。

2、教师范写,学生观察。

3、学生练习,同桌评价。

(要加强学生之间写字互评,取长补短,相互学习,相互提高。

解读《四个太阳》的教学设计

解读《四个太阳》的教学设计

师:

刚才姚老师欣赏了大家的画,发现小朋友画的太阳真是丰富多彩,有趣极了。

我选了几幅,请这幅画的小主人站起来,介绍一下自己的画。

[课前老师是如何让学生准备作画的,案例中没有体现出来,但看出教师是让学生有针对性准备的,画太阳与课文的内容有一定的联系,这样从学生的兴趣入手,能更好的把情感迁移到课文的情境中,使之过渡自然,这也遵循了以"最近发展区"设计问题。

]

师:

(实物投影仪分别出示生A、生B、生C的画)

生A:

我画了个绿色的太阳,因为我们看到的太阳是红色的,非常刺眼,换成绿色的,眼睛看太阳时就会舒服一点,而且绿色是环保色,我希望地球在绿色阳光的照耀下成为绿色的地球。

生B:

我给太阳长上了翅膀,因为太阳有了翅膀才能飞起来。

生C:

我画的是太阳新娘。

我在太阳的边上画上了五颜六色的小花,这样太阳就更漂亮了,地球在美丽太阳的照射下也会变得更美丽。

[[展示学生作画的成果,给学生表现的机会,通过自我的欣赏,和他人的赏识,激发学生兴趣。

孩子的心中有丰富的想象力,在他他们的心灵里,画的不仅仅是太阳,而是希望和憧憬,学生内心一定会有这样的情感,要让学生把他们独有的情感表达出来,相互的交流,这样才能激发出生命的活力。

所以,老师让学生画太阳--展太阳--说太阳,环环相扣,情感不断的提升。

]

师:

小朋友把自己美好的心愿寄托在了画中,有一个小朋友和你们一样,也喜欢画太阳,他呀,一口气画了——(出示课题,并指课题)

[以赞赏的语言,联系到书中小朋友,然后切入课题导出正文,激发了读书的欲望。

因为他们与书中的小朋友都做了同一件事,学生一定会产生好奇感,迫切的想了解书中的小朋友是怎么画太阳的,可谓是顺学而教。

]

生(七嘴八舌):

四个太阳。

师:

谁能好听地读一读?

生:

四个太阳。

(“阳”字读成轻声)

师:

你把“阳”读成了轻声,真好听,谁能再读读?

生:

四个太阳。

师:

真不错!

一起读一读。

[教师备课很精细,"太阳"一词一般的学生不好把音读准,看来教师对学生有了解,所以,教师强调太阳的"阳",读轻生,这也是引起全体学生的注意,进而达到训练全体学生的目的。

]

师:

今天我们就去读读《四个太阳》。

你想不想知道画太阳的小朋友心中藏着一个什么愿望?

生(齐):

想。

教师的问题最能引发教学情境,但往往有的教师设计不好问题,故而起不到统领全篇的作用。

老师就像拉满弓的弦,问题就像弦上的箭,一旦射出去要击中要害,并且要顺应学生的愿望,这样就满足了学生的需要。

教师的这个问题看似朴素,却是一条放风筝的线,学生会依线而飞,驰骋蓝天。

]

师:

好,请你打开书,翻到81页,仔细地听姚老师读课文。

(师有声有色地范读课文。

(读完后生热烈鼓掌。

[对于范读课文,因生而宜。

如果学生喜欢,并且老师读得好,起到感染的'作用,老师先范读会有好效果的。

如果学生自读能力强,让学生自由的尝试读课文也未尝不可。

]

师:

课文中的小朋友画了怎样的太阳?

[这个问题简单了些,“画怎样的太阳?

”老师不问也能读出来。

如果教师这样问:

听老师读了这篇课文,你听懂了什么?

或你知道了什么?

或你有什么感受?

这样问是从课文的整体入手,强调的是初步感知,关注的不是问题的结果,而是思考问题的过程。

这样做也是训练了学生听读的能力和分析问题、整理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了学生边听边思考的习惯。

在学生谈自我的感悟中,他们也一定能自然的回答出老师想问的问题,教师抓住时机,以反问或点拨的手段,引出下面的教学设想。

]

生A:

他画了个绿色的太阳,送给夏天。

师:

请你把绿色的太阳贴到黑板上好吗?

---------------------------

生A:

(上黑板贴绿色的太阳)

(生依次贴金黄的太阳、红红的太阳、彩色的太阳)

[把太阳贴到黑板上能激起学生兴趣,我想学生一定喜欢的。

]

师:

(指黑板上贴着的太阳)四个不同的太阳,多新鲜哪!

这每个太阳里都藏着一个美好的心愿,请你自己读读课文,找一找美好的心愿指什么?

拼一拼圈出的生字能读准吗?

(生自由朗读课文。

[我想老师最好要提示一下,想怎么读就怎么读,愿意读什么就读什么。

读书思考与识字联系起来,这符合低年级阅读教学的特点,识字是教学的基本任务之一,教师不可让学生忽视。

]

师:

看来你们都很喜欢这篇课文,读得那么津津有味。

课文中的小朋友为什么画不同的太阳?

他有什么美好的心愿呢?

请你说给你的同桌听。

(生同桌互相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