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四年级课外阅读教案 全册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2955081 上传时间:2023-02-06 格式:DOCX 页数:71 大小:62.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四年级课外阅读教案 全册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1页
小学语文四年级课外阅读教案 全册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1页
小学语文四年级课外阅读教案 全册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1页
小学语文四年级课外阅读教案 全册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1页
小学语文四年级课外阅读教案 全册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四年级课外阅读教案 全册文档格式.docx

《小学语文四年级课外阅读教案 全册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四年级课外阅读教案 全册文档格式.docx(7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语文四年级课外阅读教案 全册文档格式.docx

二、教师指导学生学习读书方法。

(一)我们拿到一篇文章时往往先粗略地读,大体了解文章主要讲了什么?

我们把这种方法就叫“略读”。

你知道它有什么特点吗?

1.略读往往是不出声读,读的速度快,内容多,但对内容了解不深。

2.读书时如果只需了解文章的大概内容,我们就可以用这种方法。

3.一般翻阅报刊、读各类故事、浏览新书时,为迅速了解作品大意,获取自己需要的材料和信息等,一般使用这种阅读方法,会获得比较好的效果。

怎样略读呢?

教师出示课件:

1、“略读”就是粗略地读一遍,遇到不懂的字词要通过查字典、问一问或联系上下文想一想等方式,大体了解文章主要讲了什么?

请同学们将你课前准备的《小学生语文报》,拿出来用这种方法读一读。

学生读报纸。

谁能说一说你的阅读体会呢?

(二)如果一篇文章在你略读一遍后,觉得它写得很美,特别吸引你,那你就可以细细地读,我们把这种方法叫做“精读”,也叫“细读”。

这种阅读方法有什么特点呢?

1.“精读”一般都是全身心地读,对文章内容理解得比较深,比较透。

2.因为边读边想所以阅读的速度慢,读的内容少。

3.我觉得读优美的文章或让人感受很深的文章是一般采用这种方法。

怎么精读呢?

出示课件:

“精读”也叫“细读”。

就是一字一句地精细地读,边读边想,还可以圈点批注,体会文章的主要内容,划出文章的妙词佳句、优美片段。

请同学们把报纸上你认为写得美的文章或印象深刻的文章用这种方法读一读。

学生自由读报。

交流读报感悟。

“我喜欢眼前飞舞着的上海的雪,它像是活的生物,像夏天黄昏时成群的蚊蚋,像春天酿蜜时期的蜜蜂,他忙碌地飞翔着,或上或下,或快或慢,或粘着人身,或拥入窗隙,仿佛有它自己的意志和目的。

它静默无声,我们似乎听见了千军万马地呼唤声,大海汹涌的波涛声,森林的狂吼声,有时似乎又听见了儿女的窃窃私语,教堂里平静的晚祷声,欢乐的鸟叫声……”作者想象力丰富,运用了比喻排比等修辞,写出了雪的声音,语言很美。

生:

(略)

(三)划出妙词佳句、优美片段后怎么办呢?

我们就要欣赏着读,也就是“赏读”。

这种方法有什么特点呢?

1赏读记得牢固,可以终生受用。

2像一些优美的散文,短小的诗歌或名言警句等很适合这种方法。

怎样赏读呢?

“赏读”就是把划出的部分反复欣赏着读一读,深入领会文章的意境及作者的情感,并背一背。

请同学们把你刚才画出的部分进行赏读。

谁愿意把你画出的部分为大家美美地赏读呢

学生配乐赏读。

三、总结。

这节课我们了解了三种读书方法。

这三种读书方法,可根据不同的文章单独使用,很多时候可联系在一起使用。

对于自己很喜欢的好文章,我们往往将这三种方法结合使用,我们把它叫做“三步阅读法”。

反思:

2第二课时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了“三步阅读法”,还记得吗?

对自己喜欢的文章要先略读,再精读,最后赏读背诵。

这节课我们就运用这种阅读方法,读一读课下同学们搜集的名家名作。

二、阅读、感悟、交流。

请同学们把自己带来的文章,运用“三步阅读法”进行阅读。

学生自由读书。

谁愿意向大家汇报展示一下自己的读书情况。

学生汇报交流。

1.朱自清的《荷塘月色》。

我读的是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我通过第一遍读,知道了文章写得作者一人出去散步,观赏了月光下的荷塘,一个普通的荷塘,然而经过作者的渲染、着色,却非常美,富有诗意。

我非常喜欢这篇文章,我又接着读,划出了我喜欢的段落——第四段。

我反复读了好几遍,我感受到了作者写了荷塘月色、荷叶、荷花和荷花的形、色、香十分巧密;

还运用了许多比喻句、拟人句。

我都快背过了,我想给大家读一读,请老师给我配上音乐。

学生配乐读《荷塘月色》中的一段。

内容如下: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

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

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象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

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

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2.朱自清的《绿》《春》

3.老舍的《济南的春天》

4.杨全武的散文《星夜》

5.何其芳《秋天》

6.宋璞《紫藤萝瀑布》

学生配乐读,教师出示课件让学生感受文中的美。

三、赏读,并用语言描绘听到的画面。

朱自清的《荷塘月色》真是太美了,耗时也被其中的美景所感染,所陶醉,也想为大家读读,请同学们闭上眼睛静静地听老师读,把你眼前浮现的画面给大家用语言描绘出来。

学生交流听后眼前所浮现的画面。

(这一环节教学中注重学生的读与说相结合,注重了学生多种形式的读,并通过配乐读,使学生真正地感悟到了文中的语言美、意境美及作者丰富的想象力,并且锻炼了学生的想象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四、总结拓展。

你知道作者为什么写出这么好的文章吗?

我们要想写出好文章应该怎么办呢?

这节课你有收获吗?

谈一谈。

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会了运用“三步阅读法”读书,希望同学们喜欢阅读,多读书,丰富自己的头脑,拓宽自己的知识面,积累语言,让自己变得更聪明,让自己的写作水平有所提高。

五、作业:

1、请同学们把你感触最深的优美片段抄在积累本上。

2、搜集其他名家作品,用同样的方法试着读一读。

3冰心的名篇佳句欣赏

教学目的:

1、学生汇报在阅读冰心作品的活动中的阅读情况,启发引导学生在课外利用多种途径收集、整理学习资料,促使学生更广泛地感受、了解冰心其人的特点,尤其是冰心作品的风格。

2、通过交流、展示、朗读、品味冰心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巩固和丰富学生的积累,指导学生感悟、欣赏冰心作品鲜活的神韵,激发学生进一步阅读以冰心为代表的优秀儿童文学的兴趣。

教学内容:

交流在活动中阅读的作品,并通过诵读、研讨等形式来感悟、品味冰心其人其文。

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境,导入主题。

老师利用课件和语言创设情境。

用优美音乐作背景,及教师深情的语言,营造出学习氛围,将学生引进冰心作品爱的意境使师生很快受到感染。

二、汇报展示所了解的冰心其人及作品。

1、简要介绍所了解的冰心。

2、读了多少篇冰心的作品?

记住了哪些?

了解两个问题:

(1)简要介绍你所了解的冰心。

(引导学生了解冰心作品中体现的童心、母爱、对大自然之爱的主题。

(2)你读了多少篇冰心的作品?

是从哪儿读到的?

这两个问题的设计,意在了解学生课外阅读的质和量,问题

(1)通过汇报交流对冰心其人其作品的认识和了解,给学生勾画出冰心其人其作品的大致轮廓,弥补个人课外阅读的片面性;

问题

(2)则重在了解学生收集资料的途径和整理、阅读资料的方法,增进交流,引导学生“取长补短”,启发学生学习运用更多、更好的收集、整理资料的方法。

三、回顾学习方法回顾在学习《海伦凯特》时用“抓精彩语段,用情去读,用心品味”的学习方法。

指导学生抓住冰心作品清新秀丽,语句优美,同时又抒发作者某种思想感情的特点,用“抓精彩语段,用情去读,用心品味”的学习方法去品读。

回顾旧知,调动学生原有的知识储备。

从学生的认知出发,挖掘已知经验,为学生提供了展示和交流的平台,让他们在交流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四、欣赏、品味作品

1、学生寻找自己的阅读伙伴,组成阅读小组,在小组内用“抓精彩语段,用情去读,用心品味”的学习方法去品读最喜爱的作品。

并请推荐同学,参加集体汇报。

2、自主合作,集体赏析。

(1)、引导学生按自己的阅读兴趣自行分组朗读、品味。

(2)、自主合作,集体赏析。

请各小组将交流成果向全班同学展示,我们共同来品味冰心的作品,教师适时点拨。

为了更充分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兴趣,除各小组推荐的人选外,鼓励学生自荐。

展示朗读的形式不限,展示的作品多篇。

引导学生按自己的阅读兴趣自行分组朗读、品味。

通过各种朗读形式展示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引导学生开展个性化阅读,促使学生以更大的热情主动投入整理、赏析同类作品。

让学生充分谈出自己的品味理由,展示学生自己阅读、感悟过程。

五、推荐名句段

学生用情去读,用心品味冰心作品中的名段。

老师推荐名段。

(课件展示)通过配乐朗诵、调动学生头脑中贮存的知识积累,激活学生思维。

让学生充分的品味到冰心作品中“爱”的主题。

旨在促使学生在课外阅读中拓展更广阔的思维空间。

六、总结,留有余味,学生回味,细听。

通过今天的“品冰心作品”活动,我们对冰心其人、其作品有了初步的了解。

这位伟大的儿童文学家冰心,深深打动了在场的你们、我们、他们以及天下所有爱好她作品的人们。

希望同学们在课外再继续去品味冰心作品。

师生的情感都融入冰心作品的“爱”中。

冰心的名篇佳句,将久久地停留在学生心中。

4我读报我快乐我成长

教学目标:

1、丰富学生的阅读阵地,了解报纸的种类,选择适合儿童阅读的报纸。

2、了解报纸的版面设计,对阅读内容进行筛选,有选择地进行阅读,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3、通过阅读和剪贴本的使用,积累素材,实践运用。

教学重难点:

1、报纸的来源(鼓励学生家庭订阅、班级订阅)

2、剪贴本的使用(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需要有计划、有组织、有反馈和有评比)

3、有意义阅读内容的筛选,学会有选择性的精读与略读。

1、多种类型的报纸;

2、剪贴本;

3、多媒体课件;

4、另附文章两篇

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播放音乐《高山流水》谈话:

让我们在优美的乐曲声中开始好吗?

今天老师做了一回俞伯牙,给你们送上这首《高山流水》,只是不知在同学们中时否有钟子期呢?

大家从乐曲中感受到了什么?

学生交流,教师小结:

看样子我今天找到知音了。

是的,音乐可以丰富人们的想象,愉悦人们的心情,给人以美的熏陶。

其实不仅仅是音乐,大家看,他们在干什么?

出示图片,学生观察交流

2、报纸中形形色色的消息,大大小小的事情,五花八门的知识,同样会像磁铁一样吸引人们。

确实,读报可以给我们带来快乐,启迪我们的智慧,这正是我们今天上课的主题——出示课题“我读报我快乐我成长”

3、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聊一聊看报这个话题。

(二)了解报纸的种类,选择适合少年儿童阅读的报纸

1、你们都知道哪些报纸的名称?

学生交流。

2、教师小结:

看样子大家知道报纸的种类还不少,其实除了刚才大家介绍的这些,还有许多我们还不知道名称的报纸。

教师课件演示。

据不完全统计,现今在我们国内发行的报纸大约有2100多种。

正如大家介绍的,在我们身边也有着很多的报纸。

这么多报纸,我们都能把它们拿来读一读吗?

一方面,可能经济上不允许;

另一方面,书报本是我们利用闲暇的时间来读的,所以我们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读这么多的报纸。

因此我们必须从众多的报纸种选择适合我们的报纸来进行阅读。

3、那你们平时都读些什么报纸?

为什么选择它呢?

(1)儿童类报纸(内容针对性强,但周期长,内容偏少)

(2)生活类报纸(内容丰富,方便购买,但不相关的内容偏多)

(3)其他报纸(于自己相关的内容较少)……

(三)指导学生有针对性的选择报纸内容加以阅读

1、同样的道理,有时一份报纸的容量也是相当大的,如果要细细地将它看完,也需要一定的时间。

课件演示(下面我们以南京读者数最多的金陵晚报为例)一份报纸中有这么多的内容,在时间并不充裕的情况下,我们都会读哪些内容呢?

2、学生讨论(选择有价值的、感兴趣的内容进行细致的阅读)

3、出示:

别林斯基曾经说过:

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比不阅读还要坏。

我们必须会这样一种本领,选择最有价值、最适合自己所需要的读物。

那我们可以用什么样的方法区分哪些是有价值的,需要精读的?

哪些是没价值的,不感兴趣的,只需要略读的呢?

4、学生讨论:

(1)看头版重点内容提要中的标题,直接选择有价值的感兴趣的内容进行阅读。

(2)逐页翻看,留意每一页中的标题,寻找有价值感兴趣的就细细的读。

(3)直接翻至自己常看的固定版块,进行精读,其它的翻一翻。

5、其实要想养成读报的好习惯,还有不少值得注意的地方。

下面让我们来看一看这篇文章。

出示《养成读报的好习惯》

6、学生自读短文后交流体会。

谈一谈读报过程中的快乐事。

(四)指导学生有效地使用剪贴本

1、看样子大家都很会读报,不过常言说得好“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报纸中这样大量的信息,我们是不是读过就算了?

2、从上个月开始,老师就布置大家开展读报活动,并让大家准备了读报剪贴本。

不知大家完成的怎么样了?

3、学生交流、展示、介绍。

(1)报纸的选择(选择的是什么、为什么选择)

(2)内容的选择(为什么剪贴这些内容)

(3)从中得到的收获

4、看样子他们都从读报剪报过程中得到了不少收获,那其他同学还有一些什么收获呢?

5、在大家的谈论中,我感受到了大家读报和剪报的快乐与收获。

在这儿老师想考考大家。

老南京、子弹头列车时刻表、室内养花的学问

为了也能从读报剪报中得到快乐,获得成长,所以我也和大家一起做起了剪贴本。

刚才那些问题的答案全在这里面。

6、请大家比较一下,老师的剪贴本和大家的有什么不同?

(五)教师总结

1、到这里,这次活动即将结束,虽然今天我们谈论的是读报剪报的话题,但这使我们进一步认识到生活处处是语文,只要我们做个生活的有心人,多读、巧思、勤动手,一定会收获学习语文的更大乐趣。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让我们一起来做个有心人,在读书中获得快乐,在读书中获得成长。

下面有几个话题给大家,不是对大家是否有些启发?

(1)推荐几个网址:

(2)在阅读公共报刊时发现有价值的内容,你怎么办?

(3)六一儿童节即将来临,你能不能利用你手中收集的材料和参考所读报纸的版式,出一份小报,来共同庆祝六一?

2、最后,在优美的音乐中,老师以这几句名言和大家共勉。

5推荐一本好书

1、让学生在好书推介活动中认识更多有益的课外书籍,从而进一步提高课外阅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指导学生归纳阅读方法,并实际运用到课外阅读中。

3、向学生推荐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的有关文章,通过对这些课外阅读,学生从中了解更多中国传统文化,达到教学延展的目的。

指导学生归纳阅读方法,并实际运用到课外阅读中

1、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的文章;

2、要求每位同学都带一本自己最喜欢的课外读物,并准备向别人推荐自己的好书的发言稿,记熟。

一、推荐文章引入指导

1、引入语:

我们曾收集过不少的名人名言,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莎士比亚说过“没有了书籍就像生活没有了阳光”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书的确是好东西!

既然是好东西就应该向大家推荐,和大家分享!

2、请1~2位同学把自己最喜欢的一篇文章推荐给大家。

3、同位互相推荐好文章。

二、引导学生总结读书方法

1、教师向学生推荐一组有关中华传统文化的文章,让学生想想为什么老师会推荐一组这样的文章。

[因为我们在学习的第五组刻纹饰与中华传统文化有关]

2、提问:

没有老师的帮忙你准备怎样读懂它呢?

[随机板贴]

3、过渡:

其实读书的方法有很多,我们语文课内也学过不少,同学们能把它们找出来吗?

[板贴:

课内得法]

4、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讨论与文书38、67、68、71、75、82页的黄泡泡里分别藏着什么样的读书方法。

5、生汇报讨论所得。

6、小结。

课外活用]

三、运用读书方法进行课外阅读

1、学生运用读书方法阅读教师推荐的一组有关中华传统文化的文章。

2、学生汇报读书所得。

3、小结:

真高兴!

同学们能运用学到的读书方法进行课外阅读,更多地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光辉。

最后让我们共勉一句:

课内得法,课外活用。

好文章向大家推荐。

板书:

课内得法课外活用

查字典理解字词

标注读书感受

好词佳句要积累

联系实际去理解

遇疑惑善提问

学后运用乐趣多

6《朝花夕拾》阅读指导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前几天我们学习了鲁迅的几句名言,都告诉了我们什么?

(二)走近鲁迅

1、对于鲁迅,你有哪些了解?

出示课后作家卡片。

2、课后的作家卡片中对鲁迅有这样一句评价:

“对敌人,他横眉冷对;

对人民,他满腔热忱。

”这其实就是鲁迅先生的座右铭——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出示鲁迅纪念馆大厅的图片)

3、联系《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4、“鲁迅一生创作了大量的小说、杂文、散文作品。

”出示鲁迅作品集:

(3部小说集《呐喊》(共14篇)、《彷徨》(共11篇)、《故事新编》(共8篇)。

3部散文集《野草》(共23篇)、《朝花夕拾》(共10篇)、《两地书》

16部杂文集。

另外还有《古小说钩沉》、《中国小说史略》等古文学专著。

鲁迅先生选入中学的课文有17篇之多,其中,《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阿长与〈山海经〉》三篇均选自散文集《朝花夕拾》。

小学阶段和鲁迅相关的课文有《早》、《少年闺土》《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等等。

(三)走进《朝花夕拾》。

1、题解。

朝:

早晨。

夕:

傍晚。

早晨开的花,到了傍晚早已凋零,却此时才把它捡起。

在这儿,鲁迅用这一个题目的意思就是到了晚年回忆童年生活的点点滴滴。

原题《旧事重提》,发表于《莽原》杂志上。

2、这本书,目前有好几个版本,一是人民文学出版社(年版),二是人民文学出版社(修订版),三是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2006年版)。

介绍一下封面的相关信息。

3、《朝花夕拾》的内容。

共10篇,包括《狗•猫•鼠》、《阿长与〈山海经〉》、《二十四孝图》、《五猖会》、《无常》、《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父亲的病》、《琐记》、《藤野先生》、《范爱农》等等。

另有鲁迅自己写的《小引》和《后记》,修改版还增加了《导读》和《知识链接》。

理解“小引”“后记”。

序、前言:

序和前言统称“序言”,是置于正文彰的独立文章。

序亦称“叙”;

前言亦称“引言”、“前记”、“绪言”、“写在前面”等。

跋、后记:

跋是放在书末的说明性文字,它的内容、要素与通常所说的“后记”、“附记”相似。

跋是相对于序而言的,而后记、附记则是相对于前言、引言、前记、绪言等而言的。

序与前言一般说明创作意图、基本内容、编撰体例和读者对象,而跋与后记则或补充序与前言之不足,或对稿件完成后的新情况加以说明,或对他人在写他过程中给予的帮助致以谢意等。

4、重点交流本书中趣味性比较浓的段落。

《朝花夕拾》主要写的是鲁迅的童年生活,所以有许多文章都很有趣。

泛读,浏览。

交流。

重点读三到五段。

(书中趣味性比较浓的段落有:

第2页,猫和狗成仇的故事;

第5页,老虎拜猫为师的故事;

第7页,墨猴的故事;

第17页,对《山海经》的描写;

第31页对“赛会”的描写;

第36页对“寒会”的描写;

第37页对“无常”的描写;

第40-42页对于看戏的描写;

第47页对百草园的描写、“美女蛇”的故事、第48页对捕鸟的描写、第50页对“三味书屋”后院的描写等等。

4、怎样看注释

“正话反说”和“反话正说”、文白相杂、典故多。

这样的文章怎么看?

(1)先看注释,再看文章。

(2)边读文章,边看注释。

(3)先读文章,再看注释。

5、寻找与《早》这篇课文相对应的段落。

(1)第3小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2)第7小节,《父亲的病》。

(四)讨论制订读书计划。

1、讨论制订读书计划。

(1)每天一篇。

或者

(2)每天7页。

2、讨论读书卡片的内容。

(1)新词

(2)喜欢的句子(3)不懂的词语或句子(4)读后的感想

3、讨论奖励和惩罚措施。

(五)总结。

7《海底两万里》教学设计

指导目的:

1、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会阅读,给他们提供阅读材料和阅读实践机会,利用多媒体和学生交流。

2、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会制作“读书笔记卡”,从而进一步提高课外阅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3、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向往探险的热情。

课前准备:

学生的“采蜜本”和“读书笔记卡”;

师生共读的一本书《海底两万里》。

指导过程:

(一)、展示导入:

1、师:

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莎士比亚说过“没有了书籍就像生活没有了阳光”。

同学们,两位著名作家的话语,让我们明白了有益的书籍的确是一样好的东西!

感谢亲爱的学校,开展了“名家名作伴我成长”的读书活动,为我们创设了一个良好的读书氛围,使我们逐渐养成了阅读的良好习惯。

这堂午间阅读课我们和往常一样,先来欣赏一些上一周的优秀采蜜本和优秀的读书笔记卡。

请值日班长上来,请你给获得优秀的同学在竞赛表上打上两个五角星。

2、展示学生优秀的采蜜本和优秀的读书笔记卡,教师并相机作简短的点评。

3、展示教师的读书笔记卡(读《海底两万里》的内容),并告诉学生要学习的地方。

(标明书籍的页数,写上欣赏的理由,留出装订的地方。

(二)、实践阅读:

1、师:

同学们,上周二,我们师生就一起开始阅读法国小说家,科幻小说的开创者之一儒勒•凡尔纳的科幻小说《海底两万里》。

从同学们的口中,老师已经知道你们都很喜欢这部科幻小说,有的同学已经快要阅读完整本书了是不是?

那么老师考考你,并请你用简短的话语谈谈是什么理由让你尽情地去阅读呢?

1、出示“人物和身份”的连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