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数六下第七单元教案含教后反思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2954864 上传时间:2023-02-06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8.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小数六下第七单元教案含教后反思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苏教版小数六下第七单元教案含教后反思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苏教版小数六下第七单元教案含教后反思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苏教版小数六下第七单元教案含教后反思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苏教版小数六下第七单元教案含教后反思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小数六下第七单元教案含教后反思Word文件下载.docx

《苏教版小数六下第七单元教案含教后反思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小数六下第七单元教案含教后反思Word文件下载.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苏教版小数六下第七单元教案含教后反思Word文件下载.docx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二册第76—78页内容

1、使学生结合实例认识扇形统计图,能联系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对扇形统计图提供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分析,提出或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初步体会扇形统计图描述数据的特点。

2、使学生在认识扇形统计图的过程中,经历运用数据描述信息、作出判断、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发展统计观念。

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统计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

结合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对扇形统计图提供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分析,提出或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一组数据的特征,体会不同统计量的特点。

设计理念:

统计的内容与学生的现实生活联系密切,教学过程中努力创设生活情境,解决生活问题。

注重使学生有意识地经历简单的数据统计过程,体会描述数据的方式的多样性,重视对扇形统计图描述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分析,提出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加深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新

1、师:

我们已经学习了哪些统计图?

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生活中哪些地方运用了这些统计图?

2、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另一种统计图“扇形统计图”。

板书课题:

扇形统计图

学生回答

二、探究新知

1、课件展示在报刊、杂志、网络等媒体上出现的扇形统计图。

2、出示例1:

我国陆地地形分布情况统计图

你能从下面的统计图中了解到什么?

在小组内交流、分析。

大组汇报、相互评价

在学生分析数据的同时,相机进行说明与引导。

可以追问是怎样从图中看出这些信息的、是怎样比较的……

扇形统计图与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有什么区别?

揭示:

这样的统计图是扇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可以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数量同总数量的关系。

3、用计算器计算出扇形统计图中各类地形的面积。

说说是怎样想的?

从统计表中你又知道了什么?

这样的信息从扇形统计图中能知道吗?

学生看图思考

小组内充分交流

相互补充

学生举例说明

学生用计算器计算

交流、汇报

三、巩固练习

1、指导完成“练一练”第1题

说说从统计图中你能知道什么?

独立解答前两个问题。

鼓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进行解答。

2、指导完成“练一练”第2题

观察统计图,说说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你有什么想法?

在班级进行交流。

3、练习十五第1题

说出小华家两天消费的各类食物所占的百分比。

交流:

哪天的食物搭配比较合理。

4、练习十五第2题

先观察拼盘图,并根据花生米大约占了干果拼盘的20%进行估计。

5、练习十五第3题

根据统计图,你能知道些什么?

用计算器计算,并填写统计表。

根据统计表你又知道了什么?

6、再次出示在报刊、杂志、网络等媒体上出现的扇形统计图。

你能从图中读出什么?

今后你会怎么去做?

讨论交流

观察、思考

学生观察思考

大组讨论交流

学生各抒己见

四、评价延伸

谁愿意总结一下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

你们的收获是什么?

还有哪些疑问?

你能用今天学到的知识统计自己家里一个月的消费支出情况并进行分析吗?

教后记:

这节课教学小学阶段的最后一种统计图:

扇形统计图。

认识扇形统计图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能联系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对扇形统计图提供的信息作简单的分析,提出或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初步体会扇形统计图描述数据的特点。

本课我抓住教学目标,让学生自主识图,激活已有经验,并自主分析,然后针对重点进行指导,让学生感受和认识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并能进行简单的分析,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效果良好。

第二课时认识众数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二册P79

1、使学生结合具体实例初步理解众数的意义,会求一组简单数据的众数,能解释平均数和众数的实际意义,并能根据具体的问题,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一组数据的特征。

2、使学生在初步理解众数的过程中,经历运用数据描述信息、作出判断、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发展统计观念。

初步理解众数的意义。

理解众数的求法,根据众数作出合理的分析与解释。

教学中从平均数的概念入手来研究众数,注重使学生有意识地经历简单的数据统计过程,体会描述数据的方式的多样性,使学生能用众数的意义进行简单的分析,提出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平均数与众数的区别与联系。

一、复习铺垫揭示课题

我们已经学习了“平均数”,你能说说生活中哪些地方运用到平均数吗?

2、解决问题

气象小组的同学测量一天的气温。

在某天6个时刻测得气温分别是12℃、15℃、20℃、32℃、24℃、18℃。

你知道这天平均气温是多少℃吗?

(先估计,再列式解答)

集体评讲:

你是怎样想的?

3、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另一种数。

认识众数

列式解答

说说怎样估算

二、自主探究分析问题

1、出示例2的一组原始数据

从这组数据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让学生依次回答“做实验的9人,发芽多少粒的人数最多,有几人”

2、介绍众数的意义及其求法。

启发学生思考:

众数与我们以前学过的平均数的意义有什么不同?

各表示什么意义?

算一算,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是多少?

3、讨论:

是用众数表示生物组同学做发芽试验的整体水平合适一些,还是用平均数表示合适一些?

学生观察、思考

小组讨论

大组交流

拓展延伸

找出这组年龄的众数。

鼓励学生自己说出是怎样想的。

观察表格,回答问题

思考:

这家鞋店销售的各种尺码的男式皮鞋中,众数是哪种尺码?

25.5cm的男式皮鞋一共销售了48双,它的销量最大,说明在所有关于尺码的数据中,“25.5cm”出现的次数最多,所以“25.5厘米”是关于尺码的所有数据的众数。

3、练习十六第1题

学生分别算出两组数据的众数和平均数。

说明众数和平均数的实际意义。

讨论:

哪组身高的众数更具有代表性?

明确:

同样个数的数据中,众数出现的次数越多,这个众数也就越具有代表性。

4、你能举例说明众数和平均数的含义吗?

学生举例,相互评价

计算

学生举例

四、自主评价

谁愿意总结一下这节课我们学习哪些知识?

你能把今天所学到的知识介绍给家长吗?

教学众数,要让学生俯众数的意义,并学会在一组数据中找出众数的方法。

从教学情况来看,学生通过学生能够初步理解众数的意义,会求一组简单数据的众数。

但是在结合具体问题选择合适的统计量表示一组数据的整体特征的时候,学生开始感到还是有点迷糊的,经过比较分析,后来能够区别对待了。

 

第三课时认识中位数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二册第80—82页内容。

1、使学生结合具体实例初步理解中位数的意义,会求一组简单数据的中位数,能具体问题选择合适的统计量表示一组数据的整体特征。

2、使学生在初步理解中位数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据对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作用,感受与同学交流的意义和乐趣,发展统计观念。

初步理解中位数的意义。

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一组数据的特征。

努力创设生活情境,促进学生思考数学问题。

注重从学生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出发,让学生体会中位数的统计意义,体会描述数据的方式的多样性,通过比较分析、讨论交流,进一步明确中位数与平均数、众数三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一、创设情境,促进思考

1、出示例3:

四年级一班9个男生1分钟跳绳成绩记录单。

观察数据,说说你对这组数据的看法。

2、讨论:

你认为7号男生的成绩在这组同学中处于什么位置?

要解决这个问题,你能想到哪些办法?

小结:

可以先算出这组数据的平均数,用7号男生的成绩与平均数进行比较;

也可以按一定的顺序把这组男生的成绩重新排一排,看7号男生的成绩排在第几名。

3、师:

为什么7号男生跳的下数比平均数少,成绩还排在第三名?

你认为用平均数代表这组男生跳绳的整体水平合适吗?

4、师:

为了更好地表示这组数据的整体特征,我们需要认识一种新的统计量——中位数。

(板书课题)

学生回答,交流讨论。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你能把这组数据按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重新排一排吗?

引导:

这组数据一共有几个?

处于正中间位置的是哪个数据?

“102”的前面有几个数据?

后面呢?

指出:

这组数据中,正中间的一个数是102,102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师:

把7号男生的成绩与中位数比较,你觉得该生的成绩怎么样?

2、你认为是用中位数表示这组数据的整体特征合适,还是用平均数表示合适?

说说你的理由。

学生交流。

你知道这组数据的平均数为什么会比中位数高得多吗?

3、出示例4:

四年级一班10个女生1分钟跳绳成绩记录单。

你会求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吗?

试一试。

这组数据一共有多少个?

处于正中间位置的有几个数据?

正中间有两个数时,中位数怎样求呢?

同中位数比,10号女生的成绩怎么样?

其他女生呢?

学生按要求排一排

小组交流

大组汇报

学生试做

拓展提高

1、指导完成“练一练”

各自求出这组数据的平均数和中位数。

用哪个统计量代表这组同学家庭住房的整体水平比较合适?

为什么?

这组数据的平均数为什么会比中位数低得多?

因为这组数据中有两个数远远小于其他的数,所以造成平均数比中位数低得多。

2、指导完成练习十六第2题

分别算出八架飞机飞行时间的平均数和中位数。

用哪个数据代表这八架飞机飞行时间比较合适?

小组合作完成(3),组织评价

3、练习十六第3题

分别算出这组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

你认为用哪个数据代表这个公司员工3月工资的实际情况比较合适?

学生练习,思考讨论。

讨论交流,互相评价。

这节课你又认识了什么统计量?

你认为中位数和平均数在表示一组数据整体特征方面有什么不同?

这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平均数、众数之后教学的,通过教学,学生初步理解了中位数的意义,学会求一组简单数据的中位数,体会不同统计量的特点。

但是,在面对一组数据,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相关数据的特征的时候,学生对于众数更合适,还是中位数更合适,往往难以把握。

而且坦白地说,作为老师,我也觉得这两种统计量往往很难区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