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装置安装程1KV及以下配线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5896.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294731 上传时间:2022-10-28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3.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气装置安装程1KV及以下配线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5896.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电气装置安装程1KV及以下配线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5896.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电气装置安装程1KV及以下配线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5896.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电气装置安装程1KV及以下配线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5896.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电气装置安装程1KV及以下配线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5896.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电气装置安装程1KV及以下配线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5896.docx

《电气装置安装程1KV及以下配线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5896.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气装置安装程1KV及以下配线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5896.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电气装置安装程1KV及以下配线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5896.docx

电气装置安装程1KV及以下配线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5896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1KV及以下配线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58—96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1KV及以下配线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258—96

  主编部门: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工业部

  批准部门: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施行日期:

1997年2月1日

  关于发布国家标准《电气装置安装工程1KV及以下配线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气照明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的通知

  建标[1996]475号

  根据国家计委计综[1986]2630号和建设部(90)建标技字第4号文的要求,由电力工业部会同有关部门共同修订的《电气装置安装工程1KV及以下配线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和《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气照明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已经有关部门会审。

现批准《电气装置安装工程1KV及以下配线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58—96和《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气照明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59—96为强制性国家标准,自一九九七年二月一日起施行。

原国家标准《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232—82中第十三篇“配线工程篇”和第十四篇“电气照明装置篇”同时废止。

  本规范由电力工业部负责管理,具体解释等工作由电力工业部电力建设研究所负责,出版发行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负责组织。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一九九六年八月十六日

  1 总则

  ,促进技术进步,确保安全运行,制订本规范。

  

  ,应经原设计单位同意,方可进行。

  ,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的有关规定;当产品有特殊要求时,尚应符合产品技术文件的规定。

  ,应按下列要求进行检查:

  

  

  ,应符合本规范和国家现行标准及产品技术文件的规定。

  ,建筑工程应符合下列要求:

  ,杂物应清除。

  

  ,应标有测量电线保护管引出口座标和高程用的基准点或基准线。

  ,应在建筑工程施工时预埋。

  ,预埋件应埋设牢固。

  ,应将施工中造成的建筑物、构筑物的孔、洞、沟、槽等修补完整。

  ,应装设两端固定的补偿装置,导线应留有余量。

  ,与发热体表面的距离应符合设计规定。

  ,应符合本规范附录A的规定。

  ,均应镀锌或涂防腐漆。

  

  ,除应符合本规范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2 配管

  2.1一般规定

  ,管口及其各连接处均应密封。

  ,电线保护管宜沿最近的路线敷设,并应减少弯曲。

埋入建筑物、构筑物内的电线保护管,与建筑物、构筑物表面的

距离不应小于15mm。

  ,排列应整齐,管口宜高出配电箱基础面50~80mm。

  ;当必须穿过时,应采取保护措施。

  ,不应有折皱、凹陷和裂缝,且弯扁程度不应大于管外径的10%。

  

  ,弯曲半径不宜小于管外径的6倍;当两个接线盒间只有一个弯曲时,其弯曲半径不宜小于管外径的4倍。

  ,弯曲半径不应小于管外径的6倍;当埋设于地下或混凝土内时,其弯曲半径不应小于管外径的10倍。

  ,中间应增设接线盒或拉线盒,且接线盒或拉线盒的位置应便于穿线:

  ,无弯曲。

  ,有一个弯曲。

  ,有二个弯曲。

2配管

  2.1一般规定

  ,管口及其各连接处均应密封。

  ,电线保护管宜沿最近的路线敷设,并应减少弯曲。

埋入建筑物、构筑物内的电线保护管,与建筑物、构筑物表面的

距离不应小于15mm。

  ,排列应整齐,管口宜高出配电箱基础面50~80mm。

  ;当必须穿过时,应采取保护措施。

  ,不应有折皱、凹陷和裂缝,且弯扁程度不应大于管外径的10%%。

  

  ,弯曲半径不宜小于管外径的6倍;当两个接线盒间只有一个弯曲时,其弯曲半径不宜小于管外径的4倍。

  ,弯曲半径不应小于管外径的6倍;当埋设于地下或混凝土内时,其弯曲半径不应小于管外径的10倍。

  ,中间应增设接线盒或拉线盒,且接线盒或拉线盒的位置应便于穿线:

  ,无弯曲。

  ,有一个弯曲。

  ,有二个弯曲。

  ,有三个弯曲。

  ,应增设固定导线用的拉线盒:

  ,长度每超过30m。

  ,长度每超过20m。

  ,长度每超过18m。

  ,其水平或垂直安装的允许偏差为1.5%,全长偏差不应大于管内径的1燉2。

  ,当金属电线保护管、金属盒(箱)、塑料电线保护管、塑料盒(箱)混合使用时,金属电

线保护管和金属盒(箱)必须与保护地线(PE线)有可靠的电气连接。

  2.2钢管敷设

  ,应采用厚壁钢管或防液型可挠金属电线保护管;干燥场所的电线保护管宜采用薄壁钢管或可挠金属电线保护管。

  ,钢管外壁可不作防腐处理;直埋于土层内的钢管外壁应涂两度沥青;采

用镀锌钢管时,锌层剥落处应涂防腐漆。

设计有特殊要求时,应按设计规定进行防腐处理。

  2.2..3钢管不应有折扁和裂缝,管内应无铁屑及毛刺,切断口应平整,管口应光滑。

  

  ,管端螺纹长度不应小于管接头长度的1燉2;连接后,其螺纹宜外露2.~3扣。

螺纹表面应光滑、无缺损。

  ,套管长度宜为管外径的1.5~3倍,管与管的对口处应位于套管的中心。

套管采用焊接连接时,焊缝应牢固严密;采用紧定螺钉连接时,螺钉应拧紧;在振动的场所,紧定螺钉应有防松动措施。

  ,不应采用熔焊连接。

  

  

  ,管口宜高出盒(箱)内壁3~5mm,且焊后应补涂防腐漆;明配钢管或暗配的镀锌钢管与盒(箱)连接应采用锁紧螺母或护圈帽固定,用锁紧螺母固定的管端螺纹宜外露锁紧螺母2~3扣。

  ,应将钢管敷设到设备的接线盒内。

  ,对室内干燥场所,钢管端部宜增设电线保护软管或可挠金属电线保护管后引入设备的接线盒内,且钢管管口应包扎紧密;对室外或室内潮湿场所,钢管端部应增设防水弯头,导线应加套保护软管,经弯成滴水弧状后再引入设备的接线盒。

  

  

  ,连接处的两端应焊接跨接接地线或采用专用接地线卡跨接。

  ,不应采用熔焊连接。

  

  ,固定点间距应均匀,钢管管卡间的最大距离应符合表;管卡与终端、弯头中点、电气器具或盒(箱)边缘的距离宜为150~500mm。

  钢管管卡间的最大距离                                             表2.28

敷设方式

钢管种类

钢管直径(mm)

15~20

25~32

40~50

65以上

管卡间最大距离(m)

吊架、支架

或沿墙敷设

厚壁钢管

1.5

2.0

2.5

3.5

薄壁钢管

1.0

1.5

2.0

-

  2.3金属软管敷设

  ;金属软管的长度不宜大于2m。

  ,且不应直埋于地下或混凝土中。

当在潮湿等特殊场所使用金属软管时,应采用带有非金属护套且附配套连接器件的防液型金属软管,其护套应经过阻燃处理。

  ,中间不应有接头;与设备、器具连接时,应采用专用接头,连接处应密封可靠;防液型金属软管的连接

处应密封良好。

  

  

  ,管卡与终端、弯头中点的距离宜为300mm。

  ,其末端的固定管卡,宜安装在自灯具、器具边缘起沿软管长度的1m处。

  2.35金属软管应可靠接地,且不得作为电气设备的接地导体。

2.4 塑料管敷设

  ,塑料管外壁应有间距不大于1m的连续阻燃标记和制造厂标。

  

  ;管与管、管与盒(箱)等器件应采用插入法连接;连接处结合面应涂专用胶合剂,接口应牢固密封,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套管长度宜为管外径的1.5~3倍;管与管的对口处应位于套管的中心。

  ,插入深度宜为管外径的1.1~1.8倍。

  ,应按设计规定装设温度补偿装置。

  ,应采用钢管保护,其保护高度距楼板表面的距离不应小于500mm。

  ,在露出地面易受机械损伤的一段,应采取保护措施。

  ,在浇捣混凝土时,应采取防止塑料管发生机械损伤的措施。

  ,均应在原材料规定的允许环境温度下进行,其温度不宜低于—15℃。

  ,应采用强度等级不小于M10的水泥砂浆抹面保护,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15mm。

  ,固定点间距应均匀,管卡间最大距离应符合表

  硬塑料管管卡间最大距离(m)                                         表

敷设方式

管内径(mm)

20及以下

25~40

50及以上

吊架、支架或沿墙敷设

1.0

1.5

2.0

  ,当直线段长度超过15m或直角弯超过三个时,应增设接线盒。

  3 配线

  3.1一般规定

  ,不同敷设方式导线线芯的最小截面应符合本规范附录B的规定。

  ,室外绝缘导线与建筑物、构筑物之间的最小距离应符合本规范附录C的要求;室内、室外绝缘导线之间的最小距离应符合本规范附录D的要求;室内、室外绝缘导线与地面之间的最小距离应符合本规范附录E的要求。

  

  ,导线的芯线应采用焊接、压板压接或套管连接。

  

  

(1)截面为10mm2及以下的单股铜芯线和单股铝芯线可直接与设备、器具的端子连接;

  

(2)截面为2.5mm2,及以下的多股铜芯线的线芯应先拧紧搪锡或压接端子后再与设备、器具的端子连接;

  (3)多股铝芯线和截面大于2.5mm2的多股铜芯线的终端,除设备自带插接式端子外,应焊接或压接端子后再与设备、器具的端子连接。

  ,不应有凹陷、夹渣、断股、裂缝及根部未焊合的缺陷;焊缝的外形尺寸应符合焊接工艺评定文件的规定,焊接后应清除残余焊药和焊渣。

  ,表面光滑;焊剂应无腐蚀性,焊接后应清除残余焊剂。

  ,应与导线线芯规格相匹配;紧固件应拧紧到位,防松装置应齐全。

  ;压接时,压接深度、压口数量和压接长度应符合产品技术文件的有关规定。

  ,不应损伤芯线;芯线连接后,绝缘带应包缠均匀紧密,其绝缘强度不应低于导线原绝缘层的绝缘强度;在接线端子的根部与导线绝缘层间的空隙处,应采用绝缘带包缠严密。

  ,干线不应受到支线的横向拉力。

  ,瓷柱、瓷瓶、塑料护套线和槽板配线在穿过墙壁或隔墙时,应采用经过阻燃处理的保护管保护;当穿过楼板时应采用钢管保

护,其保护高度与楼面的距离不应小于1.8m,但在装设开关的位置,可与开关高度相同。

  ;穿墙保护管的外侧,应有防水弯头,且导线应弯成滴水弧状后方可引入室内。

  ,应采用可挠金属电线保护管或金属软管等保护,导线不应有裸露部分。

  

  3.18明配线的水平和垂直允许偏差应符合表

  ,其相线的颜色应易于区分,相线与零线的颜色应不同,同一建筑物、构筑物内的导线,其颜色选择应统一;保护地线(PE线)应采用黄绿颜色相间的绝缘导线;零线宜采用淡兰色绝缘导线。

  明配线的水平和垂直允许偏差                                        表3.1.8

配 线 种 类

允 许 偏 差 (mm)

水平

垂直

瓷夹配线

5

5

瓷柱或瓷瓶配线

10

5

塑料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