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错题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声现象》检测题含答案解析.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293199 上传时间:2022-10-28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66.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易错题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声现象》检测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易错题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声现象》检测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易错题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声现象》检测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易错题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声现象》检测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易错题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声现象》检测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易错题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声现象》检测题含答案解析.docx

《易错题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声现象》检测题含答案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易错题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声现象》检测题含答案解析.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易错题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声现象》检测题含答案解析.docx

易错题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声现象》检测题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

1.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

B.吹奏笛子时,演奏者用手指按住不同气孔,是为了改变声音的音调

C.公共场合要“轻声慢语”指的是减小发生声音的响度

D.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诊病是利用声音能传递能量

2.剧院及音乐厅,四周墙壁常挂昵绒帘幕,同时墙壁会做成凹凸不平的像蜂窝似的,这是为了(  )

A.装饰、美观B.吸收声波减小嘈杂的回声

C.易于反射声波增大声音反射D.提高声音的音调

3.如图所示,小明用小锤轻敲和重敲音叉时,分别将悬挂的轻质小球紧靠音叉,发现小球弹起的角度不同,比较角度大小是为了探究(  )

A.声音的产生原因B.响度和频率的关系

C.音调和频率的关系D.响度和振幅的关系

4.从物理学的角度对下列成语进行解释,不正确的是(  )

A.震耳欲聋——声音的响度很大

B.隔墙有耳——固体可以传声

C.闻其声,知其人——不同的人说话音色不同

D.如雷贯耳——声音的传播速度很大

5.百米赛跑时,终点计时员必须一看到发令枪冒烟就开始计时,如果计时员听到枪声才开始计时,所记录的成绩与运动员的实际成绩相比,一定(  )

A.少了0.294sB.多了0.294sC.少了0.34sD.多了0.34s

6.小明想利用家里的暖水瓶来探究真空能否传声。

如图所示是暖水瓶的简易剖面图。

他把音乐贺卡里的电子发生器放入瓶中,根据听到的声音进行判断。

下列是他设计的几组比较因素,其中合理的是(  )

A.将同一个暖水瓶塞上瓶塞和不塞瓶塞进行比较

B.用一个完好的和一个已经漏气的瓶胆进行比较

C.将音量大小不同的电子发声器先后放入瓶胆中进行比较

D.把同一个暖水瓶的瓶胆放在近处和远处进行比较

7.在亚丁湾海域,我国海军护航编队使用“金嗓子”(又名“声波炮”)震慑海盗。

它的声波定向发射器外观类似喇叭,能发出145dB以上的高频声波,甚至比喷气式飞机引擎的噪声还要刺耳。

根据以上信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这种声波属于超声波

B.这种声波的音调可达145dB以上

C.声波定向发射器喇叭状外观可以减少声音的分散,从而增大发声频率

D.使用“金嗓子”时,护航官兵佩戴耳罩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8.已知声音在铁、空气中传播速度分别为5200m/s、340m/s,人耳能分前后两次声音的时间间隔需大于0.1s。

有一段长18m的铁管,将你的耳朵贴在铁管的一端,请人在另端敲击一下,请通过计算后判断你能听到击声的次数是(  )

A.1次B.2次C.3次D.4次

9.广场舞俗称“坝坝舞”,一方面让老年人有了锻炼身体的机会,但另一方面伴舞歌曲的声音也对周围的居民造成影响,下列关于声音说法正确的是(  )

A.伴舞歌曲是通过空气传播到人耳的

B.伴舞歌曲之所以扰民,是因为音调过高

C.广场舞的伴舞歌曲是音乐,所以不能算噪声

D.当歌曲放得比较小声时,音箱没有产生振动

10.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大力敲鼓是为了提高声音的音调

B.超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波具有能量

C.中高考期间建筑工地禁止夜间施工,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D.将正在发声的闹钟放在真空罩内,抽出真空罩内空气的过程中听到声音变大

11.话筒接在示波器的输入端,用较小的力敲击音叉对着话筒发出声音,示波器上出现的波形如图所示;保持示波器不变,再用较大的力敲同一音叉发出更响亮的声音,示波器上将出现下图中的哪一个波形图(  )

A.B.C.D.

12.为了督促司机遵守限速规定,交管部门在公路上设置了固定测速仪。

如图所示,汽车向放置在平直公路中的测速仪匀速驶来,测速仪向汽车发出两次超声波信号,第一次发出信号到接收到反射回来的信号用时0.5s,第二次发出信号到接收到反射回来的信号用时0.4s。

若测速仪发出两次信号的时间间隔是0.9s,超声波的速度是340m/s,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①汽车接收到第一次信号时,距测速仪85m

②汽车两次接收到信号时位置相距34m

③在该测速区内,汽车的速度是18.9m/s

④在该测速区内,汽车的速度是20m/s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二、填空题

13.外科医生可以利用超声波击碎人体内的结石,这是利用了声音可以___;平时说的“B超”也是超声波,可利用它为孕妇做常规检查,这是利用了声音可以____。

14.如图所示,小明分别用甲、乙两个不同的音叉来研究音叉发声特点,发现第一次甲音叉旁的乒乓球弹得远,第二次乙音叉旁的乒乓球弹得快,这说明第____次的音调低,第___次敲得重;如果音叉的振动小于______Hz,人耳将听不到这个声音。

15.某一物体正在振动,2秒振动600次,则这个物体振动的频率为______Hz,此物体振动发出的声音______(填“能”或“不能”)被人耳听到。

16.如下图所示从图形可知,图____是噪声的波形,理由是_________.

17.放学了,小明站在路边等小军,小军在后面追了上来并大喊了一声“我来也”(如图所示).如果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变为,则小明听到的声音应该是“______”.(选填“我来也”、“我也来”、“也我来”或“也来我”)

18.小明有一个音乐盒,他发现音乐盒主要由滚筒、音板组成,如图所示,滚筒转动时,滚筒上凸起的焊点拨动音板上的金属条发出声音,由同一块金属板切割出的长短不一的金属条,发出声音的_____不同,滚筒上凸起程度不同的焊点拨动金属条时,金属条振动的幅度不同,发出声音的_____不同.

19.2010年4月14日凌晨,青海省玉树县发生7.1级地震,给当地人民带来了巨大损失.在抗震救灾中,专家搜救队和直升机抢险队在抢救生命和运送物资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专家搜救队在搜救被困人员时,主要是通过喊话和注意听被困人员的呼喊、呻吟、敲击声,先确定被困人员的大致位置,再进行施救.这种搜救方式利用了声音能够传递_____.被困人员通过敲击发出求救信号,声音主要是通过_____(选填“气体”或“固体”)传给搜救人员的.

20.演奏二胡时,手指在粗细不同的两根弦之间移动,可改变二胡发声的___________;其下方有一个共鸣箱,可用来增大二胡发声的___________.(均选填“音调”“音色”或“响度”)

三、解答题

21.汽车沿一平直公路以20m/s的速度行驶,其正前方有一座高山,当汽车经过某处时,驾驶员按响喇叭,2s后听到回声,求(v声=340m/s)

(1)2s内汽车行驶的距离?

(2)2s内鸣笛声传播的距离?

(3)鸣笛时汽车与高山的距离是多少米?

22.一辆客车在某公路直线路段上匀速行驶,需通过其正前方的高山悬崖下的隧道,距山涯s1时进行鸣笛测试,经4s后听到回声,且此时距山崖s2=660m,已知声速为340m/s,

请根据以上数据计算:

(1)从鸣笛到司机听到回声时,声音通过的路程;

(2)客车鸣笛时到悬崖的距离s1;

(3)客车匀速行驶的速度。

23.一辆汽车以36km/h的速度朝着远离山崖的方向匀速行驶,在距离山崖一定距离的地方鸣笛,经过2s后司机听到了回声:

(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1)汽车鸣笛时距山崖多远.

(2)听到笛声时离山崖多远?

24.飞机速度是声速的1.5倍,飞行高度为2720m,当你听到飞机的轰鸣声时,抬头观看飞机已飞到你前方多远的地方?

(15℃)

25.用超声仪向海底垂直发射声波,经过6s后收到回波。

如果海水中声音的平均传播速度为1500m/s,此处海水约有多深?

26.已知次声波在海水中传播速度是;若某次海啸发生的中心位置离最近的陆地距离为300km,则:

(1)岸上仪器接收到地震发出的次声波所需要的时间是多少?

(2)若海浪的推进速度是,海浪到达最近的陆地所需的时间是多少?

则岸上仪器从接收到地震发出的次声波到海啸巨浪登岸还有多少时间逃生?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D

解析:

D

A.每个人说话的音色都不一样,“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A正确,不合题意;

B.吹奏笛子时,演奏者用手指按住不同气孔,是为了改变振动的空气柱的长度,即改变空气柱振动的快慢,故是为了改变音调,B正确,不合题意;

C.公共场合要“轻声慢语”指的是减小发生声音的响度,C正确,不合题意;

D.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诊病,得知病情信息,这是利用声音能传递信息,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2.B

解析:

B

剧院及音乐厅的四周都做成凹凸不平的、象蜂窝状的墙壁,可以减弱声音的反射;当声音传到这些墙面后,被反射到了不同的方向或被多次反射而吸收掉,这样就能保证较好的听觉效果。

故选B。

3.D

解析:

D

由题意可知,用小锤轻敲和重敲音叉时,小球弹开的角度不同。

这是因为用力不同时,音叉的振动幅度不同,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因此比较角度的大小是为了探究响度和振幅的关系。

故选D。

4.D

解析:

D

A.震耳欲聋说明声音的响度大,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隔墙有耳是因为固体可以传声,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闻其声,知其人是因为不同的人说话音色不同,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如雷贯耳说明声音的响度大,不是传播速度大,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5.A

解析:

A

光的速度比声的速度传播的快,如果计时员听到枪声才开始计时,所记录的成绩与运动员的实际成绩减少的时间为

故选A。

6.B

解析:

B

A.不塞瓶塞时声音通过空气向外传播,塞上瓶塞时声音通过瓶塞向外传播,探究的是固体传声和气体传声,故A不符合题意;

B.完好的瓶胆夹壁中都是真空的,漏气的瓶胆不是真空的,可以验证真空能否传声,故B符合题意;

C.将音量大小不同的芯片先后放入瓶胆中,没有控制声音响度大小,不符合控制变量法的思想,无法比较,故C不符合题意;

D.把瓶胆放在近处和远处进行比较,没有控制距离的大小,不符合控制变量法的思想,无法比较,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7.D

解析:

D

A.这噪声很刺耳,耳朵能听到,不是超声波,超声波人的耳朵是听不到的,A错误;

B.145dB是指声音的响度,B错误;

C.声波定向发射器喇叭状外观可以减少声音的分散,从而增大发声响度,C错误;

D.使用“金嗓子”时,护航官兵佩戴耳罩,耳罩是保护耳朵,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D正确。

故选D。

8.A

解析:

A

声音在铁、空气中传播18m所用的时间分别为

由三次时间比较可以看出,相差不到0.1s,所以人耳是分辨不出来的只能听到混在一起的一次声音,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9.A

解析:

A

A.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音箱中传出的音乐声通过空气传递到人耳中。

故A正确;

B.响度指声音的强弱,由振幅决定;将音量调大是提高声音的响度;伴舞歌曲之所以扰民,是因为响度过高,故B错误;

C.音乐声是优美动听的,但对需要休息的人来说是一种噪声。

故C错误;

D.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音乐声是由音箱中发声体振动产生的。

故D错误。

故选A。

10.B

解析:

B

【分析】

(1)声音的特性有三个:

音调、响度和音色;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与振动频率有关;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距声源的远近和振幅有关;音色又叫音品是指声音的品质与特色,它跟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

(2)声音能够传递信息和能量;

(3)减弱噪声有三条途径,即在三个不同的位置--声源处、传播过程中、人耳处;

(4)声音的传播靠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作为传播声音的介质,我们平时听到的声音大多是由空气这种介质传播的。

A.大力敲鼓是为了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