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环境与发展资源与环境问题.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293194 上传时间:2022-10-28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53.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3环境与发展资源与环境问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3环境与发展资源与环境问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3环境与发展资源与环境问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3环境与发展资源与环境问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3环境与发展资源与环境问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3环境与发展资源与环境问题.docx

《3环境与发展资源与环境问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环境与发展资源与环境问题.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3环境与发展资源与环境问题.docx

3环境与发展资源与环境问题

第二章当代资源与环境问题

  

[教学目标] 了解世界及中国面临的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全球环境问题的形势,理解我国水资源短缺状况、耕地资源特点,能源及矿产资源利用特点。

[教学重点] 1.世界面临的水资源短缺形势;中国水资源短缺的表现;中国耕地资源特点;中国能源问题的表现以及矿产资源的特点。

2.水体污染物和污染源的种类。

目前中国水污染、大气污染特征。

3.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引起生态破坏的人为因素。

森林的生态功能及其破坏原因。

荒漠化概念及影响因素。

4.全球环境问题的表现。

全球气候变化趋势及原因。

臭氧层破坏原因及后果。

[教学时数]16

资源与环境问题是当前世界上人类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在人类发展过程中,由于对资源和环境的开发利用不当,而产生了资源与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

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方面。

这三者其实是互相联系的。

为了能清楚说明问题的所在,分别进行了讨论。

由于全球环境问题关系到全人类和子孙后代的利益,本章也单设一节叙述。

第一节 资源短缺

主要从水资源、土地资源、能源、矿产资源等方面说明世界以及中国所面临的资源短缺形势。

一、水资源短缺

水是生命的基本要素。

由于水循环的存在,人们一直认为水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因此不加爱惜,恣意浪费。

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们认识到,水资源并不像想象的那么丰富,因为水循环的总量是一定的,如果超出了循环总量去使用水资源,必然会面临水资源短缺的问题。

而很多地区出现的水荒巳经造成了对经济发展的限制和人们生活的影响。

(一)全球水资源短缺形势分析

1.淡水资源总量少

(1)全球水量构成

总水量:

13.86亿立方千米

海水:

97.3%

陆地水:

2.7%

  冰川:

77.2%

地下水和土壤水:

22.4%

湖泊、沼泽水:

0.35%

河水:

0.1%

大气水:

0.04%。

(2)水资源的含义

●广义:

指水圈内水量的总体。

对人类活动具有使用价值和经济价值的水均可称为水资源。

包括灌溉、发电、饮用、航运、养殖等用途的地表水和地下水。

●狭义:

在一定经济技术条件下,人类可以直接利用的淡水。

主要是河流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

只占全球总储水量的0.2-0.3%。

2.分布不均

全球淡水资源不仅少而且地区分布极不平衡。

根据年降水量和蒸发量之间的比较,将世界各地分为四类地区:

(1)淡水资源丰富的地区

赤道南北两侧的热带多雨气候区:

刚果盆地、几内亚湾沿岸、马来群岛、亚马孙平原;

季风气候区:

南亚南部、东南亚、日本;

温带海洋性气候区:

西欧、加拿大西海岸

按国家来说:

巴西、俄罗斯、加拿大、中国、美国、印度尼西亚、印度、哥伦比亚和刚果等9个国家的淡水资源占了世界淡水资源的60%。

(2)淡水资源基本满足地区:

亚欧大陆北部、北美大陆北部;中国江淮以南地区。

(3)淡水资源缺乏地区

与严重缺乏区之间的过渡地区。

(4)淡水资源严重缺乏地区

回归线附近地区:

北非、中东,南部非洲、澳大利亚、南美西部部分地区;

大陆中部:

亚欧大陆中部、北美大陆中部。

3.中东地区的水源冲突

(1)水资源分布形势

●河流湖泊的分布:

沙特阿拉伯、也门、阿曼、阿联酋、卡塔尔、巴林、科威特、约旦、以色列等国基本上没有大流量的江河湖泊。

●地下水分布:

上述国家的地下水均属不可再生型。

●降水分布:

年降雨量不足160mm,其中2/3地区的年降雨量在100mm以下。

(2)围绕河流主权的纷争

由于水资源形势严峻,一些大的河流便成为沿岸各国必争的资源。

中东阿拉伯国家的水源有66%来自邻国,很多国家的水资源受制于人。

因此,埋下了国际冲突的种子。

●幼发拉底、底格里斯河:

该流域居住着8800万人口,两河流经土耳其、叙利亚、伊拉克,一直为各国共享。

土耳其:

“安拉托里亚水利综合工程”。

1983年,土耳其开始实施庞大的“安拉托里亚水利综合工程”,其主要工程内容为截取两河源头地带的水源,修建水坝和电站,集蓄洪、航行、灌溉、发电等功能为一体,共22座水坝和17座电站。

1990年初,该工程的主要项目——阿塔图克水库开始截流储水,结果使下游水量因此减少90%。

为此,叙利亚、伊拉克曾多次向土耳其提出强烈抗议。

●约旦河:

上源发源于黎巴嫩和叙利亚,主要流经以色列、巴勒斯坦和约旦,注入死海。

对于这片干燥的地区,约旦河河水是极其重要的资源,也是沿岸各国争议的焦点。

以色列水资源奇缺,境内无大河流,南部全是沙漠,持续大量移民和经济的发展,使其缺水问题日益突出。

除了大力推行节约用水和污水再生回用以外,从50年代开始,以色列就开始修筑水渠从约旦河上游的加利利湖引水,几乎将约旦河上游所有水流全部截走,而约旦、叙利亚只能通过约旦河下游主要支流耶尔穆克河引水。

沿岸各国关于共享约旦河及其支流水源的谈判已陷入僵局,以色列和周边的阿拉伯国家一直互相指责对方出于自身目的转移本应共享的水源,为此双方还多次爆发冲突乃至战争。

随着中东地区人口的增加以及水质的恶化,该地区的水危机必将进一步加剧。

曾有专家发出预言:

如果该地区国家近期不能共同找到妥善的解决办法,中东地区的水战终将难免,该地区也将变成一个干旱和饥饿的地区。

(二)中国水资源短缺形势分析

虽然中国的淡水资源总量在世界上仅次于巴西、俄罗斯、加拿大、美国和印度尼西亚,居世界第六位,但人均拥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3,面临严重的缺水形势。

是全球13个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

1.人均、地均资源少

中国水资源总量不算少,而人均和地均占有水资源量都很贫乏。

(1)人均占有量只有世界人均值的1/3

据国家统计局(2009),中国人均占有地表水资源约2100立方米,相当于世界人均水平6200立方米的1/3。

按人均占有水资源量比较,加拿大为中国的40倍、巴西为13倍、印度尼西亚为4倍、俄罗斯为14倍、美国为4.3倍、澳大利亚为10倍。

2009年人均淡水资源数据

中国

世界

加拿大

俄罗斯

巴西

澳大利亚

美国

人均淡水m3

2113

6266

84495

30393

28037

22413

9186

相当于中国的倍数

3

40

14

13

10

4.3

——据国家统计局,国际统计年鉴2012

(2)地均占有量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80%

按耕地面积计算,中国单位耕地面积占有水资源量仅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80%。

据国家统计局资料,2009年,中国每公顷耕地拥有水资源量为2.5万m3,世界为3万m3.

2.时空分布不均

除了水资源不足外,中国水资源还存在着十分严重的时空分布不均匀性。

(1)空间分布:

东南多西北少

水资源分布的趋势是东南多西北少,相差十分悬殊。

●五大地区:

根据水资源丰盈程度,划分为五大区域:

丰水带:

东南沿海、西南部分地区

多水带:

长江流域

过渡带:

东北华北的松辽流域、黄淮海流域

少水带:

陕甘宁蒙、西藏部分地区

缺水带:

西北内陆、甘蒙一带

●南北对比:

中国经济发展、人口分布主要集中于东部。

东部地区南北对比十分明显,因此,我国北方不少地区和城市缺水现象十分严重

主要流域

水资源占全国

人均占全国

耕地均占全国

南方

长江流域、珠江流域

浙闽台、西南诸河流域

81%

6倍

2.2倍

北方

辽河、海滦河、黄河、淮河流域

19%

19%

15%

(2)时间分配:

夏秋多冬春少

中国大部分地区的降雨主要受季风气候影响,降水量的年际、季际变化也很大,水旱灾害频繁。

全国大部分地区在汛期(6、7、8、9)四个月左右的降水量占据了全年降雨量的60%~80%,集中程度超过欧美大陆。

这就导致了径流量的年内分配不均,汛期的径流量很大一部分以洪水的形式来不及利用。

而季风降水的不稳定性还容易导致出现连续丰水年或连续枯水年的情形,使水资源供需矛盾十分突出,水的短缺问题更加严重。

3.城乡缺水量大

农业缺水和城市缺水是中国缺水的两大主要表现。

(1)农业用水量大

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用水占全国用水总量的大部分。

(%)

2009年淡水消费量构成

农业用水

工业用水

生活用水

中国

64.6

23.2

12.2

世界

70.3

18.1

11.7

高收入国家

41.0

42.2

16.8

中等收入

78.9

11.1

10.2

低收入国家

90.1

2.4

7.5

目前全国有效灌溉面积约为0.481×108hm2,约占全国耕地面积的51.2%,近一半的耕地得不到灌溉,其中位于北方的无灌溉耕地约占72%。

●河北、山东和河南三省缺水最多;(耕地面积大)

●西北地区改善灌溉难度大。

(区内大部分地区为黄土高原,人烟稀少)

●宁夏、内蒙古的沿黄灌区以及汉中盆地、河西走廊一带,则急需扩大灌溉面积。

(西北地区人口、经济集中地区)

(2)城市缺水严重

城市是人口密集和工业、商业活动频繁的地区,城市缺水在中国表现得十分尖锐。

全国600多个城市中,缺水城市巳达300余个。

其中严重缺水的城市有114个。

下表列出了全国重点城市水资源供需和缺水量的数据。

全国重点城市水资源供需和缺水量表  单位:

108m3

分区

2000年供水量

2000年需水量

2000年缺水量

全国总计

208.57

462.28

253.71

东北区

33.19

69.29

36.10

华北区

52.27

107.23

54.96

西北区

13.56

32.37

18.81

西南区

17.16

40.42

23.26

东南区

92.39

212.97

120.58

4.浪费严重

随着我国经济与城市建设发展迅速,对水的需求量也随之大增。

但是由于基础设施落后,管理不到位,加之资源意识不强,导致用水效益低,用水浪费现象严重,这更进一步加剧了水资源供需矛盾。

(1)农业用水效能低

全国平均的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只有0.4~0.5,也就是说自水源取水有一半以上在输送途中被白白损失掉。

其原因:

灌溉方法、灌溉技术落后的因素

疏于管理,跑、冒、滴、漏严重

多年养成的不良灌溉习惯

由于农业用水占社会总用水量的60%以上,所以农业节水的任务重大。

(2)工业重复利用率低

全国平均的工业用水重复率不到50%,而发达国家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超过了75%。

工业单位产品水耗量高于发达国家的数倍甚至是几十倍。

我们每一万元的GDP用水是世界平均水平的五倍。

原因:

处于工业化初级阶段,设备陈旧,工艺落后,管理水平低。

(3)生活用水浪费

受水资源不足的限制,我国城市生活用水量较低,但生活用水浪费现象也很普遍,特别是在公共场所,如学校、宾馆以及商业部门浪费尤为突出。

二、土地资源短缺

(一)世界土地资源概况

土地作为一种资源,它有两个主要属性:

面积和质量。

这两点决定了世界土地资源的特点:

1.土地面积大

全球面积:

5.1亿km2,

    陆地:

1.49km2,(其中包括南极大陆以及高山冰川所覆盖的土地)

    无冰雪覆盖的陆地面积:

1.33亿km2。

全球人口:

70亿

    人均土地面积:

2hm2.

无论是总土地面积还是人均土地面积都比较大。

然而,考虑到土地的质量属性,则上述数字必须打一个大大的折扣。

2.适居地有限

(1)土地质量影响因素

从农业利用的角度来看,包括土地的地理分布、土层厚薄、肥力高低、水源远近、潜水埋深和地势高低、坡度大小等。

这些属性对农业生产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

从工矿和城乡建设用地的角度,包括地基的稳定性、承压性能和受地质地貌灾害(火山、地震、滑坡等)、气象灾害(干旱、暴雨、大风等)威胁的程度等。

(2)适居地面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