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单元教学设计2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2930122 上传时间:2023-02-06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36.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语文下册单元教学设计2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单元教学设计2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单元教学设计2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单元教学设计2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单元教学设计2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年级语文下册单元教学设计2Word下载.docx

《八年级语文下册单元教学设计2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语文下册单元教学设计2Word下载.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八年级语文下册单元教学设计2Word下载.docx

本文句式整齐,骈散结合,通篇协韵,音调和谐,节奏明快,读起来琅琅上口,充满了音乐美,加之篇幅简短,适合背诵,一直以来被广泛传诵。

应掌握文言词汇,了解“铭”的特点。

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理解作者保持高尚节操的愿望和不求闻达、安贫乐道的情趣。

学习古人的优秀品质,不断增强个人的魅力。

本文尤宜加强诵读,最好应当堂熟读成诵。

《多一些宽容》这篇谈人的修养的课文,阐述了人与人之间宽容的重要,并逐层说明了人们怎样才能宽容相处,提倡在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基础上互相理解和支持。

全文思路严谨,结构紧凑,应引导学生以朗读训练为主,理解文章的思路和结构,在对重点段落的探索中领悟怎样才能做到宽容,从而学会宽容待人,能够运用所学到的知识劝说他人。

教学时宜注意创设问题情境:

可结合文章主题“宽容”来模拟情境讨论,交流,要求学会宽容待人,能够运用所学到的知识劝说他人。

诵读欣赏的《诗词曲三首》都是古代诗歌,要求借助工具书扫清朗读障碍;

借助注释和诗后赏析,理解诗意,有感情的朗读、背诵三首诗词曲。

写作要求写简单的议论文,当然是围绕“道德修养”出题训练。

指导学生在写作前编列作文提纲,学会运用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写简单的议论文。

可引导学生回顾学过的一些课文,在回顾中进一步体会如何安排好文章的结构,让学生尝试编列出文章结构提纲,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文;

自改作文,也可请他人帮忙修改,或学生推荐作文师生互动评改作文。

口语交际重在了解一些听的原则和技巧,养成善于倾听的良好习惯;

学习在交流中诚恳专注地倾听,能够听出讨论的焦点。

能够对别人的发言进行分析,抓住重点,有针对性地发表自己的意见。

可按前后座位组成4-6人的合作学习小组。

创设情境练习。

单元学习小结可进行专题交流:

介绍各组的活动过程、交流各组的活动成果、谈谈活动的体验与收获,在专题交流中进一步体会本单元的学习目标,师生互动评价。

四、教学过程:

第1课时:

确定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制定活动计划

第一块:

了解单元内容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

学生活动

备注

1

让学生浏览目录、课文,讨论:

本单元的课文有哪些异同之处?

课文与课文之间又有哪些互相联系的地方?

学生明确任务,浏览目录、课文

2

巡视、指导

讨论交流

3

哪些内容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哪些内容是你最感兴趣的?

请同学们随便谈谈。

就自己的阅读体会谈感受,全班交流

教学反思

第二块:

制订活动方案

针对这些你感兴趣的内容,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单元活动方案。

同和你有相同志趣的同学组成自己的专题研究小组。

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

讨论确定自己的专题。

自由组合专题研究小组,推选组长,确定专题任务。

巡视指导,给予一定的提示、帮助。

制定活动计划、方案

《纪念白求恩》

第1课时

学习目标:

1.能找出每段中心句,说出白求恩精神的具体内涵。

2.学习议论文夹叙夹议的写法,进行人物写作。

3.运用对比的方法,体会对比的作用。

重难点分析:

1.夹叙夹议,以议为主的写法。

2.运用对比的方法,体会对比的作用。

课前学习:

1、通读课文,查工具书初步扫除阅读障碍。

2、查阅资料了解白求恩及其相关事迹,作者写作本文的历史背景。

课堂学习:

(一)背景导入

1、以多媒体放映电影《白求恩大夫》中白求恩在小庙里给伤员做手术而遭敌机袭击的场景,

让学生更多地了解白求恩。

一名医生,一个加拿大的共产党员,本着实现共产主义的最高理想,远涉重洋,帮助与他毫无关系的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并为之牺牲。

他的这种精神难道不值得我们赞扬和学习么?

毛泽东的这篇《纪念白求恩》会告诉我们一个明确的答案。

2、背景介绍:

白求恩(1890一1939),国际主义战土。

加拿大共产党员,著名的胸外科医师。

中国抗日战争爆发后,为了支援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他受加拿大共产党和美国共产党的派遣,率领由加拿:

大人和美国人组成的医疗队到中国解放区,1938年3月到达延安,不久又转赴晋察冀边区工作。

他对工作极端负任,对同志对人民极端热忱,以精湛的医疗技术,为中国的抗日军民服务,并培养了大批医务干部,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后因抢救伤员感染中毒,1939年1l月12日在河北省唐县逝世。

白求恩逝世的一个月后的12月21日,毛泽东同志写下《纪念白求恩》这篇文章。

(二):

把握内容,理清结构

过渡:

这篇课文是为纪念以身殉职的的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恩而写的,纪念、学习白求恩是这篇文章的中心。

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文,找出每一段的中心句,说说白求恩精神的具体内涵。

(教师范读、学生齐读、听课文录音均可)

1、学生讨论、交流找出各段的中心句,并归纳各段要点。

中心句:

第一段:

“一个外国人,毫无利己的动机,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他自己的事业,这是什么精神?

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的精神,每一个中国共产党员都要学习这种精神。

第二段:

“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

第三段:

“白求恩同志是个医生,他以医疗为职业,对技术精益求精。

第四段:

“我们大家要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

2、教师引导:

学习通过找段落中的重点句来概括把握内容要点。

请同学们找到各段重点句,用一句最简洁的话概括内容要点。

组织交流,归纳各段要点如下:

(每一段即为一个部分)

板书:

第一部分:

赞扬白求恩同志的国际主义精神。

第二部分:

赞扬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

第三部分:

赞扬白求恩同志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

第四部分:

号召全党学习白求恩同志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

小结:

白求恩精神,就是共产主义精神。

具体表现为国际主义精神、豪不利己专门利人精神、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

(三)分析叙议,评点课文

1、本文主要是赞扬白求恩的精神,并号召全党同志学习白求恩的精神。

因此,文章以议论为主,但文中也有记叙的成分。

下面我们以第一段为例评点课文,分析夹叙夹议写法的作用。

布置任务:

(1)学生朗读第一段,划出第一段的重点句子,并归纳段意。

(2)什么是国际主义?

国际主义与共产主义是什么关系?

(3)开头两句在表达方式上是记叙还是议论?

写了哪些内容?

(4)这几句记叙去掉行不行?

为什么?

(5)白求恩的事迹非常感人,应该详细地叙述他为中国的抗战所做的事,不应仅用一句话概括,对吗?

(6)既然不用详写,那么“五十多岁”、“不远万里”这些词句应去掉,对吗?

“殉职”是什么意思?

2、学生带着问题来朗读,读后思考,评点,全班交流。

明确:

(1)“一个外国人,毫无利己的动机,……每一个中国共产党员都要学习这种精神。

”段意:

赞扬白求恩同志的国际主义精神,并号召向他学习。

(2)文中列宁的话。

这在议论文中是道理论据,国际主义是共产主义的一种表现。

(3)记叙。

介绍了国籍、身份、年龄,来到中国的目的、经历。

(4)不行。

去掉这几句,白求恩的精神没有了事实依据。

(5)不对。

本文的写作目的是悼念白求恩、赞扬白求恩,不是记叙白求恩的事迹,如果详写,文章的写作目的就变了。

另外,白求恩的事迹大家都知道,不必详写。

(6)不对。

突出年龄、里程更能表现白求恩精神的可贵。

殉职:

为公务而牺牲生命。

3、思考:

记叙文中的记叙和议论文中的记叙有何区别?

①目的不同:

记叙文中的记叙是为了让人们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及真实情景;

议论文中的记叙是为证明论点提供事实论据。

②详略不同:

记叙文中的记叙要详尽、具体、生动、突出中心;

议论文中的记叙要简明、概括、扣住论点。

4、总结:

归纳评点中应注意的地方。

评点法是一种比较有效的阅读方法,会评点是自学能力增强的一种标志,评,要求语言准确经济;

点,要求恰当醒目

5、让学生评点其他三段中的叙议情况,然后讨论夹叙夹议的好处。

叙为议提供了事实依据,使立论有根有据,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又能使读者由表及里地认识白求恩同志,使读者懂得向白求恩同志学习什么,为什么要向他学习。

(四)课后学习:

课文第一段高度概括白求恩的事迹,然后用精辟的议论评价他的崇高精神,请你也用这种方法,介绍和赞扬你身边的一个人。

要求:

1.叙议结合2.字数200字左右。

第2课时

1、学习白求恩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

2、运用对比的方法,体会对比的作用。

学习过程

一、交流上节课后写的小作文

以小组为单位交流互改,然后推荐好的文章在全班交流,评价。

二、学习对比的作用:

1、本文运用了对比的方法论述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和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

朗读第二、三段课文,划出对比的语句,说说对比的作用。

对比作用:

首先通过正反对比,白求恩的高贵品质显得更加突出,更加难能可贵;

其次,通过对比显示出了我们有些同志与白求恩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更加有力地证明了学习白求恩的必要性。

2、假如今天来写《纪念白求恩》,你觉得可以作些什么对比?

试仿照课文第二、三段写一段话。

三、品味语言

1、本文的语言,是议论文的典范语言。

文章中大量运用成语,请找出来并谈谈有什么作用。

学生在书上圈点勾画,思考,交流。

2、前面先说一个意思,后面再作一定的补充说明,可以突出所要强调的内容。

比一比下面两组句子,说一说课文中的句子是怎样突出所要强调的内容的。

第一组:

A这就是我们的国际主义。

B这就是我们的国际主义,这就是我们用以反对狭隘民族主义和狭隘爱国主义的国际主义。

第二组:

A晋察冀边区的军民,无不为之感动。

B晋察冀边区的军民,凡亲身受过白求恩医生的治疗和亲眼看过白求恩医生的工作的,无不为之感动。

以同桌为单位,选择一组进行比较,哪一句的效果好,为什么。

3、朗读第四段,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并加以评析。

教师加以引导:

(1)“我和白求恩同志只见过一面。

后来他给我来过许多信。

(2)“对于他的死,我是很悲痛的。

(3)“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堂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4、学生当堂背诵最后一段。

本文的语言准确、生动、鲜明、概括。

叙述白求恩的事例,简明概括。

恰当使用成语,生动形象。

运用双重否定句式和长句子,论证更严密。

对比句和排比句的运用,增强文章的气势。

四、课后学习:

将自己的看法整理成文,字数不少于150字(提示:

其实就是一篇短小的议论文)。

《敬业与乐业》

第一课时:

1、能梳理出文章的结构层次并归纳出作者论述的主要内容;

2、能用自己的语言概括论据并说出它们的表达效果。

1、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作者梁启超其人其文;

2、通读课文,查阅字典词典,疏通字词;

3、查阅相关资料,把文中涉及的古文名言警句摘录下来,并尝试用现代汉语写出它们的大意。

一、故事导入

请同学们听一个故事,听完,请你用一个词概括听故事的最大感受,并简单解释。

故事:

一位老和尚让小和尚下山打油。

临行前千叮咛万嘱咐,要小和尚别打翻了油罐洒了油。

小和尚一路上小心谨慎,一直盯着油罐,可到山上时,油罐里的油还是所剩无几。

第二次,老和尚告诉小和尚,去打油的路上,顺道欣赏一下路边的风景,但不要误了回来的时间。

小和尚提着油罐,一路倾听鸟语领略花香,回到山上的寺庙时,居然一滴油也没有洒落。

组织学生讨论交流

第一次看到这个故事,我也觉得很奇怪,为什么我们总在提倡的“专心”竟没有带来好结果?

是故事骗了我们还是我们理解错了故事?

读梁启超先生的《敬业与乐业》也许能给我们一些启迪。

二、通读课文,概括每一段落论述的主要内容,并据此列出文章的结构提纲。

读课文,独立思考后,在组内交流提纲。

以4人小组为单位,完善一份用作全班交流的提纲。

三、精读文章内容,赏析论据在文中的表达效果

1、过渡:

条理清晰的结构层次有助于我们认识、把握作者的观点。

但是要是自己的观点具有说服力,还需要充足的材料加以支撑。

作者选择了哪些材料来强化自己的观点呢?

给出示例:

文章第三段中,作者列举“当大总统”与“拉黄包车”两件事,证明人的地位有高下,但“凡职业”“其性质都是可敬的”。

2、再读课文,从文中找出各类论据,独立思考并写出其表达作用。

3、组织学生在全班交流

交流过程中,注重对学生论据归纳准确性和论据表达作用是否具体而有针对性的评价。

也可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适当提点论据的类别,一齐帮助学生更多更准确的阅读、思考和表达。

根据对本文作者观点的理解,写出对“打油”故事的思考、认识。

第二课时:

1、能结合自身实际对作者观点有更深入的理解;

2、能对本文的论述语言作简单赏析。

一、积累名言警句,阐述个人见解

1、组织学生交流对“打油”故事的思考、认识。

全班讨论交流评价

2、过渡:

作者在“敬业”与“乐业”这一中心论点之下,提出了许多小观点。

除了刚才交流对故事的认识过程中谈到的,你还信服文中的哪一观点?

还有没有不同意见?

说出你的理由。

二、赏析本文论述语言

[过渡]本文是一篇演讲词,语言通俗,充分体现了口语和演讲的特色。

试从文中举出例子,并做说明。

给出示例,请在回答下列问题的基础上尝试归纳本文语言特点。

(1)文章第一段介绍“敬业”与“乐业”二词的来源是否必要?

“确信”能否换成“相信”?

(2)“这些话比较的是否确切,姑且不论,但很可以为敬业两个字下注脚。

”中加横线的短语可否删去,为什么?

文中这样的语言表达还有很多处,你能否再找出一些作简单赏析。

三:

语文活动——小小演讲台

以“敬业”或“乐业”为话题,谈谈你的看法。

观点鲜明,论据有力,条理清晰,语言流畅。

四.课后学习:

1、学习了这篇文章,你想对那些不安于自己职业的人说点什么?

2、做资料卡片。

让学生找出文中自己喜欢的句子或含义深刻的句子,制成资料卡片,要注明出处以及卡片的类型等;

书写要清楚规范。

资料卡片类别:

 编号:

  题目:

  作者:

  出处:

   内容摘要:

 

《多一些宽容》

1、能说出文章的中心论点,并知道怎么样才能做到宽容。

2、能品析文章结构及论证语言。

3、学会宽容待人,能够运用所学到的知识劝说他人。

重难点分析

1、理解宽容与批评的统一。

2、理解以讲道理为主的论证方法。

1、利用工具书查找有关词语注音和解释,扫除阅读障碍。

2、收集有关“宽容”的名言、警句、故事,积累在自己的摘抄本上,与同学交流。

一、情境导入

1、出示林则徐自题联的上联: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学生说下联:

壁立千仞,无

欲则刚。

这幅对联16个字,气势磅礴,表现了林则徐磊落的胸襟与刚正不阿、无私无畏的品格。

2、交流收集的有关“宽容”的名言警句及故事。

人生活在社会中,总要与人相处,与外界发生各种联系,因此,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十分重要。

在与他人的相处中,应该学会宽容。

多一些宽容,就少一些心灵的隔膜;

多一份宽容,就多一份理解,多一份信任,多一份友爱。

那么,怎样才能做到宽容他人呢?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郭安凤的《多一些宽容》,从中你就能找到答案。

二、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出示自读指导。

自读指导:

细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体会课文严谨的思路,紧凑的结构;

透彻的分析,辩正的说理。

2、讨论以下问题:

(1)作者阐述了怎样一个观点?

(2)你认为宽容在人的社会生活中具有怎样重要的意义?

如果你觉得你周围有的人心胸狭窄,请引用课文中的关键性的语句对这些人进行劝说,劝说时要注意用语委婉,以理服人。

(3)怎么样才能做到宽容?

(学生回答后出示下列问题)“互谅,互让、互敬、互爱”之间是一个怎样的关系?

你认为其中哪一点最难能可贵?

(4)摆事实、讲道理是议论文的主要论证方法。

本文的论证方法是以摆事实为主,还是以讲道理为主?

作简要说明。

三、再读课文评点品味

1、请你来当评论员:

选择自己认为写得很好或自认为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摆明理由,写好批注。

2、示例:

1、宽容是一种高尚的人格修养,一种“宰相胸襟”,一种大将风度。

注:

三个“一种”,对宽容的性质进行定位,突出了要做到“宽容”的要求之高。

2、互让,就是彼此谦让,不计较个人名利得失。

心底无私天地宽。

摒弃私心杂念,自觉做到以整体利益为重,把好处让给别人,把困难留给自己。

争名于朝,争利于市,斤斤计较个人得失,是难以与他人和睦相处的。

这一层用了对比说理的方法。

“摒弃私心杂念……把困难留给自己”,是从正面讲道理,说明“让”能消除矛盾;

“争名于朝……是难以与他人和睦相处的”,从反面讲道理,说明“争”的后果。

3、互敬,就是彼此尊重,不计较我高你低。

尊重别人是一种美德,“敬人者,人恒敬之”,尊重别人,自然会获得别人的好感和尊重。

如果无视他人的存在,不尊重他人的人格,就不会有知心朋友。

这里先说什么是互敬,再运用对比说明为什么要互敬,并在正面论述中,引用名人名言,以增强说服力。

四、拓展延伸

1、在遇到下列的情况时,你认为应该怎么办,为什么?

请结合文章内容来谈谈你的看法:

(1)北宋时,吕蒙正为相。

一次上朝,有个大臣在帘子后面嘀咕:

“这小子还能办好政事吗?

”吕蒙正装作没有听见,走了过去,他的同僚愤愤不平,让他追查。

如果你是吕蒙正,你会如何做呢?

(2)梁国大夫宋就,曾任与楚国相邻的边陲县令。

当时,驻防的梁军与楚军都种有瓜园。

梁军勤劳,浇园及时,瓜长得好,楚军懒惰,瓜长得差。

楚军心怀不满,晚上就偷偷地把梁军的瓜蔓拉翻,使之枯死不少。

梁军见状,准备就此进行报复。

如果你是宋就,你会如何处理这件事呢?

2、请你来当调解员。

请运用课文内容与自己生活经验,对下面情境中的人物进行劝说,劝说时要注意用语委婉,以理服人。

情境:

小李的妈妈性子急,小李的奶奶脾气暴,两人经常为一些家庭琐事争吵,闹得鸡犬不宁,小李夹在中间十分为难,非常苦恼。

如果你是小李,怎么去劝说?

五、一句话寄语

将你本节课感受最深或启发最大的一点,用一句警策性语言表述出来,赠给自己或同学。

六、课后学习:

1、以“宽容”为主题,仿照课文中“爱能包容大千世界,使千差万别、迥异不同的人和谐地融为一个整体;

爱能融化隔膜的坚冰、抹去尊卑的界线,使人们变得亲密无间;

爱能化解矛盾芥蒂,消除猜疑、嫉妒和憎恨,使人间变得更加美好。

”句式写一段话。

2、课外查找几个有关“宽容”的小故事,与同学交流。

《人的高贵在于灵魂》

1、能归纳出作者论述的主要内容并梳理出文章的结构层次;

1、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作者周国平其人其文;

2、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文中涉及的名人;

3、通读课文,查阅字典词典,疏通字词。

一、导入新课

1、让学生谈谈感动自己灵魂深处的一些人或事,自然引出课题“人的高贵在于灵魂”。

2、作者简介:

周国平,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出版各类著作二十多种,其中《人与永恒》、《守望的距离》、《妞妞——一个父亲的杂记》《尼采——在世界的转折点上》等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是当代具有号召力的学者、作家。

二、自主学习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思考:

1.本文的论点是什么?

是怎样提出的?

2.论据有哪些?

如何论证的?

学生边读边做记号。

教师组织交流、归纳:

1、作者先引述帕斯卡尔的名言“人是一支有思想的芦苇”,然后对这句名言进行解释。

由名人名言申发出自己的观点——人的高贵却在于他有灵魂生活。

接下来的两句对文章的中心论点稍作解释说明人的灵魂、内心世界的差异决定人的高贵、平庸,乃至高贵、卑鄙。

2、文中用了事实论据,举了五个事例,从正反两方面论证了论点。

例证一:

著名的物理学家阿基米得认为他的学术研究--图形比他的生命更加宝贵。

例证二:

哲学家欧根尼认为阳光下的沉思比赫赫战功更加宝贵。

作者观点:

古希腊优秀人物对于灵魂生活的珍爱,他们爱思想胜于爱一切包括自己的生命,把灵魂生活看得比任何外在的事物包括显赫的权势更加高贵。

珍惜内在的精神财富甚于外在的物质财富,这是古往今来一切贤哲的共同特点。

 例证三:

英国作家王尔德认为艺术的才华最宝贵。

“没有比人的灵魂更宝贵的东西,任何东西都不能跟它相比。

在平庸的背景下,哪怕是一点不起眼的灵魂生活的迹象,也会闪现出一种很动人的光彩。

例证四:

火车傻瓜在闹哄哄的车厢一角专心致志看书的少女;

我少年时代拿起书就忘记一切的经历。

例证五:

世界名画展览上在名画前流连忘返的青年画家。

反面论证:

据我观察,人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