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路设计原则.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292466 上传时间:2022-10-28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5.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园路设计原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园路设计原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园路设计原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园路设计原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园路设计原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园路设计原则.docx

《园路设计原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园路设计原则.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园路设计原则.docx

园路设计原则

园路设计原则

  园路要主次分明要从园林的使用功能出发,根据地形、地貌、风景点的分布和园内活动的需要综合考虑,统一规划。

园路须因地制宜,主次分明,有明确的方向性。

因此,园林中一般应考虑:

  ⑴主路。

主路要能贯穿园内的各个景区、主要风景点和活动设施,形成全园的骨架和回环,因此主路最宽,一般为4~6m。

结构上必须能适应管理车辆承载的要求。

路面结构一般采用沥青混凝土、黑色碎石加沥青砂封面、水泥混凝土铺筑或预制混凝土块(500×500×1000mm)等。

主路图案的拼装全园应尽量统一、协调。

  ⑵支路。

园中支路是各个分景区内部的骨架,联系着各个景点,对主路起辅助作用并与附近的景区相联系,路宽依公园游人容量、流量、功能及活动内容等因素而定。

一般而言,单人行的园路宽度为08~10m,双人行为12~18m,三人行为18~22m。

次路自然曲度大于主路,以优美舒展富于弹性的曲线构成有层次的景观。

  ⑶小径。

园林中的小径是园路系统的末梢,是联系园景的捷径,最能体现艺术性的部分。

它以优美婉转的曲线构图成景,与周围的景物相互渗透、吻合,极尽自然变化之妙。

小径宽度一般为08~10m,甚至更窄。

材料多选用简洁、粗犷、质朴的自然石材(片岩、条石、卵石等)。

  园路布局要萦迂回环西方园林追求形式美、建筑美,园路笔直宽大,轴线对称,成为“规则式”景园。

而中国园林多以山水为中心,园林也多采用具含蓄、自然的布局;但在寺庙园林或纪念性园林中,多采用规则式布局。

所以园路的布局要做到萦迂回环,曲径通幽,以“自然式”景园为特点。

  园路要随地形和景物而曲折起伏,若隐若现,“路因景曲,境因曲深”,造成“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情趣,以丰富景观,延长游览路线,增加层次景深,活跃空间气氛。

也就是园路的曲折要有一定的目的,随“意”而曲,曲得其所,如:

在自然式水池岸布路与宜随池而曲,略有凹凸变化;山坡路宜盘旋环绕而上;两土丘之间沿丘脚的相接线弯曲布置;为逾越石山、花丛等障景而曲;符合传统“曲径通幽”的要求而曲。

最忌弯曲时角度相同,在短距离内曲得太多以及走投无路的曲。

  园路要多样性园林中路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在人流集聚的地方或在庭院内,路可以转化为场地;在林地或草坪中,路可以转化为步石或休息岛;遇到建筑,路可以转化为“廊”;遇山地,路可以转化为盘山道、蹬道、石级、岩洞;遇水,路可以转化为桥、堤、汀步等。

路又可以它丰富的体态和情趣来装点园林,使园林又因路而引人入胜。

  园路结构设计形式多种 典型的园林结构分为:

⑴面层。

路面最上的一层。

它直接承受人流,车辆的荷载和风、雨、寒、暑等气候作用的影响。

因此要求坚固、平稳、耐磨,有一定的粗糙度,少灰土、便于清扫。

  ⑵结合层。

采用块料铺筑面层时在面层和基层之间的一层,用于结合、找平、排水。

  ⑶基层。

在路基之上。

它一方面承受由面层传下来的荷载,一方面把荷载传给路基。

因此要有一定的强度,一般用碎(砾)石、灰土或各种矿物废渣等筑成。

  ⑷路基。

路面的基础。

它为园路提供一个平整的基面,承受路面传下来的荷载,并保证路面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

如果土基的稳定性不良,应采取措施,以保证路面的使用寿命。

此外,要根据需要,做好道牙、雨水井、明沟、台阶、礓嚓、种植池等附属工程的设计工作。

  路面的铺地我国古典园林中铺地常用的材料有:

石块、方砖、卵石、石板及砖石碎片等。

在现代园林中,除沿用传统材料外,水泥、沥青、彩色卵石、文化石等材料正以各种形式为园林工作者广泛采用。

传统的路面铺地受材料的限制大多为灰色并进行各种纹样设计,如用荷花象征“出污泥而不染”的高尚品德;用兰花象征素雅清幽,品格高尚等。

而在现代园林的建设中,继承了古代铺地设计中讲究韵律美的传统,并以简洁、明朗、大方的格调,增添了现代园林的时代感。

  目前较为流行的是预制块铺路。

原因是工厂化成本较低、颜色品种多,且可以重复使用。

形状有方、长方、六角、弧形等到等。

变化很多,可拼成各种各样的图案。

  平板冰片路是用不规则的花岗岩石、青石板等精心错开铺设面成。

它的特点是“乱”,忌规则。

在铺砌过程中尽量避免连成直线或相互平行,两块石板之间缝隙愈小愈好,接缝不能露太多的水泥。

所成的纹理以三角形居多,四边形其次,五边形最少,木片小径,用树皮和木材破碎后作覆盖材料,木片纵横交错,纹理清晰,具有自然野趣。

  用光面混凝土砖与深色水刷石或细密条纹砖相间铺地,用圆形水刷石与卵石拼砌铺地等等。

  此外,用砖铺路可铺成人字形、纹形等形状;砂砾小径,可铺成斑斑点,还用各种条纹、沟槽的混凝土砖铺地,在阳光的照射下,能产生很好的光影效果,不仅具有很好的装饰性,还减少了路面的反光强度,提高了路面的抗滑性能。

  彩色路面的应用,已逐渐为人们所重视,使路面铺地的材料有较多的选择性并富于灵活性。

它能把“情绪”赋予风景。

一般认为暖色调表现热烈兴奋的情绪,冷色调较为幽雅、明快。

明朗的色调给人清新愉快之感,灰暗的色调则表现为沉稳宁静。

  在铺地设计中要有意识地利用色彩变化,这样可以丰富和加强空间的气氛。

较常采用的彩色路面有:

如红砖路、青砖路、彩色卵石路、水泥调色路、彩色石米路等。

随着新兴材料的增多,园路的铺装将是五彩斑谰。

  园路的坡度坡度设计要求先保证路基稳定的情况下,尽量利用原有地形以减少土方量。

但坡度受路面材料、路面的横坡和纵坡只能在一定范围内变化等因素的限制,一般水泥路最大纵坡为7%,沥青路6%,砖路8%。

游步道坡度超过12°(20%)时为了便于行走,可设台阶。

  台阶不宜连续使用过多,如地形允许,经过一、二十级设一平台,使游人有喘息、观赏的机会。

  园路的设计除考虑以上原则外,还要注意交叉路口的相连避免冲突,出入口的艺术处理,与四周环境的协调,地表的排水,对花草树木的生长影响等等。

近年来,有些公园园路的设计不拘泥于传统技法,如广州流花湖公园春园,因观赏需要局部膨胀成暂留空间,周围配置植物、山石、园凳、小品等,很有特色,值得我们学习。

景观设计基本元素之园路设计

    园路 这里所说的园路,是指绿地中的道路、广场等各种铺装地坪。

它是园林不可缺少的构成要素,是园林的骨架、网络。

园路的规划布置,往往反映不同的园林面貌和风格。

例如,我国苏州古典园林,讲究峰回路转,曲折迂回而西欧古典园林凡尔赛宫,讲究平面几何形状。

下面是笔者在设计公园、人工森林所考虑的几方面问题,供读者参考讨论。

园路的功能

  园路和多数城市道路不同之处,在于除了组织交通、运输;还有其景观上要求:

组织游览线路;提供休憩地面,园路、广场的铺装、线型、色彩等本身也是园林景观一部分。

总之,园路引导游人到景区,沿路组织游人休憩观景,园路本身也成为观赏对象。

回想杭州胡绪渭先生在讲解花港观鱼牡丹园时,对"梅影坡"的分析论述是极有启发意义的;对着梅桩,铺砌其倒影的地面。

此情此景,让人浮相联翩,流连忘返。

园路的类型和尺度

  一般绿地的园路分为几种:

  ●主要道路。

联系全园,必须考虑通行、生产、救护、消防、游览车辆。

宽7~8米。

  ●次要道路。

沟通各景点、建筑,通轻型车辆及人力车。

宽3~4米。

  ●林荫道、滨江道和各种广场。

  ●休闲小径、健康步道。

双人行走1.2~1.5米,单人0.6一l米。

健康步道是近年来最为流行的足底按摩健身方式。

通过行走卵石路上按摩足底穴位达到健身目的,但又不失为园林一景。

  这里要强调的有三点:

  一是,园路的铺装宽度和园路的空间尺度,是有联系但又不同的两个概念。

旧城区道路狭窄,街道绿地不多,因此路面有多宽,它的空间也有多大。

而园路是绿地中的一部分,它的空间尺寸既包含有路面的铺装宽度,也有四周地形地貌的影响。

不能以铺装宽度代替空间尺度要求。

一般园林绿地通车频率并不高,人流也分散,不必为追求景观的气魄、雄伟而随意扩大路面铺砌范围,减少绿地面积,增加工程投资。

倒是应该注意园路两侧空间的变化,疏密相间,留有透视线,并有适当缓冲草地,以开阔视野,并借以解决节假日、集会人流的集散问题。

园林中最有气魄、最雄伟的是绿色植物景观,而不应该是人工构筑物。

  二是,园路和广场的尺度、分布密度应该是人流密度客观、合理的反映。

上述的路宽,是一般情况下的参考值。

"路是走出来的",从另一方面说明,人多的地方,如游乐场、入口大门等,尺度和密度应该是大一些;休闲散步区域,相反要小一些,达不到这个要求,绿地就极易损坏。

60~70年代上海市中心的人民公园草地,被喻为金子铺出来的,就是这个原因。

现在很多规划设计,反过来夸大第五立面、铺砌地坪的作用,增加建设投资,也导致终日暴晒,行人屈指可数,于生态不利,不能不说是一种弊病。

  当然,这也和园林绿地的性质、风格、地位有关系。

例如,动物园比一般休息公园园路的尺度、密度要大一些;市区比郊区公园大一些;中国古典园林由于建筑密集,铺装地往往也大一些。

建筑物和设备的铺装地面,是导游路线的一部分,但它不是园路,是园路的延伸和补充。

三是,在大型新建绿地,如郊区人工森林公园,因为规模宏大,几千亩至万亩,要分清轻重缓急,逐步建设园路。

建园伊始,只要道路能达到生产、运输的要求,例如,每200~500米,其密度就可以了。

随着园林面貌的逐步形成,再建设其他园路和小径、设施,以节约投资。

初期建设也以只建园路路基最为合理有利,如南汇的滨海人工森林公园。

园路的线型

  

(1)规划中的园路,有自由、曲线的方式,也有规则、直线的方式,形成两种不同的园林风格。

当然采用一种方式为主的同时,也可以用另一种方式补充。

仔细观察,上海杨浦公园整体是自然式的,而入口一段是规则式的;复兴公园则相反,雁荡路、毛毡大花坛是规则式,而后面的山石瀑布是自然式的。

这样相互补充也无不当。

不管采取什么式样,园路忌讳断头路、回头路。

除非有一个明显的终点景观和建筑。

  

(2)园路并不是对着中轴,两边平行一成不变的,园路可以是不对称的。

最典型例子是浦东世纪大道:

100米的路幅,中心线向南移了10米,北侧人行道宽44米,种了6排行道树。

南侧人行道宽24米,种了两排行道树;人行道的宽度加起来是车行道的两倍多。

  (3)园路也可以根据功能需要采用变断面的型式。

如转折处不同宽狭;坐凳、椅处外延边界;路旁的过路亭;还有园路和小广场相结合等等(见图)。

这样宽狭不一,曲直相济,反倒使园路多变,生动起来,做到一条路上休闲、停留和人行、运动相结合,各得其所。

  (4)园路的转弯曲折。

这在天然条件好的园林用地并不成问题:

因地形地貌而迂回曲折,十分自然,不在话下。

而上海一般就不是这样。

为了延长游览路线,增加游览趣味,提高绿地的利用率,园路往往设计成婉蜒起伏状态,但是上海园林用地的变化不大,往往一马平川而根据不足。

这时就必须人为地创造一些条件来配合园路的转折和起伏。

例如,在转折处布置一些山石、树木,或者地势升降,做到曲之有理,路在绿地中;而不是三步一弯、五步一曲,为曲而曲,脱离绿地而存在。

陈从周说:

"园林中曲与直是相对的,要曲中寓直,灵活应用,曲直自如。

"以明·计成的话要做到:

"虽由人作,宛如天开。

"

  (5)园路的交*要注意几点:

  ▲避免多路交*。

这样路况复杂,导向不明。

  ▲尽量*近正交。

锐角过小,车辆不易转弯,人行要穿绿地。

  ▲做到主次分明。

在宽度、铺装、走向上应有明显区别。

  ▲要有景色和特点。

尤其三*路口,可形成对景,让人记忆犹新而不忘。

  (6)园路在山坡时,坡度≥6,要顺着等高线作盘山路状,考虑自行车时坡度≤8,汽车≤15;如果考虑人力三轮车,坡度还小,为≤3。

人行坡度≥10%时,要考虑设计台阶。

园路和等高线斜交,来回曲折,增加观赏点和观赏面,未尝不是好事。

  (7)安排好残废人所到范围和用路。

园路的铺装

  建议采块料-砂、石、木、预制品等面层,砂土基层即属该类型园路。

这是上可透气,下可渗水的园林--生态--环保道路。

之所以如此建议,是基于下面几点考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