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物流现状.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291782 上传时间:2022-10-28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9.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物流现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山东省物流现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山东省物流现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山东省物流现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省物流现状.docx

《山东省物流现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物流现状.docx(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山东省物流现状.docx

山东省物流现状

山东省物流现状

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是山东省应对经济全球化和入世后的迫切需要,对于提高山东省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优化资源配置,改善投资环境,增强综合实力和企业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山东省发展现代物流具有较好的基础条件。

物流设施条件逐步改善,公路密度大、质量好,三纵三横一环高等级公路网已基本形成,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超过3000公里;拥有15个对外开放的一级口岸,已建成万吨级以上深水泊位73个,青岛港已成为国际性的亿吨大港;铁路运输网络比较完善,京沪铁路、胶济铁路等贯通南北东西,营运里程达到3087公里;信息基础设施规模、技术等居国内前列。

近年来,山东省经济持续快速增长。

每年的货运量达11亿吨,其中物流企业的市场份额高达250亿元,巨大的市场引发物流企业快速发展。

传统运输、仓储、货代企业和专业市场开始引入现代物流理念并加快转型提升,工商企业开始注重通过优化内部物流管理来提高竞争能力,无水港、配货中心等一批现代物流设施正在加快建设。

目前,山东省有物流企业3000余家,建成和在建的大型物流园区(中心)有67个,山东交运集团、山东中邮物流公司等15家企业入选全国物流百强,丹麦马士基、韩国韩进、新加坡胜狮、以色列以星轮船等国外知名物流企业已经入驻山东省。

全省有392家企业采用了现代物流管理方法,三联家电集团、青岛利群集团等连锁企业每年物流配送额达到数百亿元。

山东省下一步将通过市场淘汰和政策引导,整合资源,为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发展创造条件,在全省建设500-600家大型物流企业。

山东省现代物流企业发展呈现出以下特点:

1、企业物流管理逐步深化。

目前,全省136户重点企业集团大部分都实施了物流管理,年流动资产平均周转4次以上,高出全省平均水平近1倍。

海尔集团物流中心以“一流三网”(以订单信息流为中心,带动全球供应链资源网络、全球配送资源网络和计算机信息网络同步流动)这一富有特色的管理模式,成为我国第一个物流示范基地。

更多的企业在具体的实践中,认识到了现代物流的应用价值。

2、商贸物流配送发展较快。

山东省物流系统运用现代物流理念,发展新型物流业态,在连锁经营的基础上,加快了物流配送中心建设,完善了商品配送网络。

商贸企业以发展连锁经营和物流配送为核心,以整合商业物流为重点,努力与上下游企业建立供应链战略合作关系。

目前全省已形成了威海糖酒、潍坊百货、青岛利群等较大物流配送中心。

山东三联商社以发展家电连锁经营为核心,与家电产业链上游的22家家电生产企业,如海尔、联想、西门子、伊莱克斯等,以及下游的120多家销售商和多家金融企业,建立了家电电子商务联盟。

3、第三方物流开始起步。

省内的大型商贸集团,如三联集团、潍坊百货等,通过资产重组与流程再造,逐步向现代物流业态过渡。

一些大型运输集团依托遍布全国的运输网,向专业化物流企业发展。

济南市盖家沟国际物流基地以现代化的物流概念,通过高标准规划建设,将建成面向全省、辐射周边的集公路、铁路、航空等多种运输方式于一体的商业批发、产品配送中心。

4、企业物流信息化取得新进展。

信息化是现代物流的主要特征,广泛采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业务是发展现代物流的主要内容。

海尔、青啤、齐鲁石化、海信等企业投入大量资金建设物流信息系统,积极采用ERP(企业资源计划)等管理软件,提高了生产和销售供应链中各环节间的传递速度,物流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

信息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在企业界日益受到重视。

5、大中型物流企业竞争能力不断增强。

山东省大中型物流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注重发挥自身资源、服务、信誉等固有优势,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经营规模进一步提高。

截至2005年末,全省限额以上大中型批零贸易企业已达3417家,实现销售额4395.3亿元,占全省批零贸易企业销售总额的68.3%;利润总额58.4亿元,占全部批零企业利润总额的41.9%。

其中批发企业1684家,实现销售额3151.2亿元,利润总额48.7亿元;零售企业1733家,实现销售额1244.1亿元,利润总额9.7亿元。

6、交通、邮政企业逐渐摆脱传统业务模式,整合物流服务功能,积极发展现代物流。

青岛交运集团通过整合内部物流资源,成立了专业物流公司,从事商品配送、仓储服务、干线货运及货运代理等全方位现代物流服务。

虽然山东省物流业发展较快,但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

山东省现代物流业的发展仍面临诸多问题。

受体制、政策、技术、管理、人才观念等因素制约,物流的社会化水平不高,物流组织分散,物流设施的布局和建设距现代物流发展需要还有不小差距,行业垄断和地区分割现象还比较明显;企业规模普遍偏小;专业化和技术水平有待提升,传统流通模式仍居主导地位;条块分割技术标准不统一;信息技术在物流领域的应用普及率不够,物流企业“散、小、弱”的问题仍然突出,总体竞争力还不强。

济宁市现代物流业发展现状

现代物流业是新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国民经济增长的朝阳产业,也是一个城市和地区新的经济增长点和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

作为山东省四大区域中心城市之一,济宁是鲁南重要的商贸物资集散地,具备较为发达的水陆空交通网络,拥有巨大的商贸货物吞吐量,奠定了物流产业发展的良好基础。

为反映我市物流产业发展状况,现利用2004年经济普查数据及有关统计资料对全市物流产业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探讨。

一、济宁物流产业发展现状及特点

多年来,我市依托产业、资源、区位和交通优势,不断优化企业物流,积极发展第三方物流源,努力打造现代商贸体系,现代物流业发展不断呈现新特点。

(一)物流相关行业数量多,产出大。

第一次经济普查资料显示,2004年止,全市从事物流产业的法人单位和产业活动单位为4250个和5758个,分占全市企业单位总量的17.87%和16.85%。

按行业划分:

批发业法人单位3429个、产业活动单位4645个,交通运输业283个和347个,仓储业537个和564个,邮政业1个和202个。

另外,全市物流业呈现出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的新格局,以个体私营经济为主体的非公有制物流企业迅速成长,涉及公运、批零、餐饮配送等各行业,从事商贸物流产业的个体工商户17万户。

根据经济普查资料测算,2004年全部物流行业总产出为268.84亿元,占全市总产出的10.8%。

按行业划分:

交通运输和仓储业181.32亿元,邮政业17.3亿元,批发和零售业85.47亿元。

交通运输和仓储业在整个物流产业中占有较大的比重,占全部物流产业总产出的67.4%,邮政业、批发和零售业各占6.4%和26.2%。

(二)物流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2003-2006年,交通运输业累计投资86.28亿元,年均增长25.2%,持续投入使基础设施得到有效改善,为发展现代物流业创造了较好条件。

2006年,全市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3576公里,比2000年增加8625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通车里程182.6公里;拥有汽车15.43万辆,水陆空并举、城乡一体、内外通畅的交通网络为现代物流业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

(三)商贸流通网络基本形成。

近几年我市商贸流通业得到快速发展,初步统计2006年全市商业网点总数达到12.5万个,建筑面积400万平方米,其中1万平方米以上的百货店、超市、专业店等大型商业网点27家,营业额21.6亿元;2006年全市各类连锁企业发展到291家,连锁门店3650个,商业物流配送额达到70.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5.4%;全市拥有各类市场572个,仅2006年就增加了9个,成交额过亿元的市场25家,总成交额66亿元,增长6.5%,占全社会商品销售总额的9.8%,大型市场的物流配送业务增多,也为拓展现代物流业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四)企业内部物流不断健全。

全市工业企业内部推行现代物流管理的有56家,其中大多数企业在不同层次、不同环节上采用了现代物流管理方法,通过整合物流管理职能,实施物流全过程一体化管理,提高了服务效率,降低了物流成本。

(五)第三方物流得到较快发展。

根据市现代物流协会和物流与采购协会提供资料,2006年两家协会共有会员单位110个,其中具有现代物流企业特点的11家,在11家企业中,2006年营业收入超1000万元的有5家,占45.5%;有3家企业总资产超过1000万元。

济宁交通运输集团有限公司的资产达4亿元,该集团正抓紧建设投资规模2.6亿元、占地210亩的济宁保税物流中心,目前已完成投资8000万元。

该项目建成后,软硬件设施基本符合海关《保税物流中心(A型)暂行管理办法》中的要求,达到了开展国际集装箱内陆中转站业务标准;新华物流中心,占地134亩,高标准库房4.5万平方米,具有仓储、配送、自动分拣、餐饮等功能,是海尔、美的、山推、中国电信等知名企业的合作伙伴,年吞吐货物30亿元,成为鲁西南地区最大的家电物流集疏中心。

(六)内河航运发挥独特优势。

京杭大运河纵贯我市南北,其中三级航道130公里,有8个县市区可通航300吨级船舶;沿河拥有11处港口81个作业区,设计年吞吐能力达3000多万吨。

济宁港郭庄港区已建成2个1000吨级通用泊位和4个300吨级件杂货泊位,港口岸线890米,占地面积36.7万平方米,是省内最大的内河件杂货港口。

全市水运企业110余家,从业人员15万多人,各类船舶11000余艘,190多万个载重吨,占全省内河总运力的73%;2006年,内河航运完成货运量达到2886万吨,货运周转量195亿吨公里。

目前,我市嫩河航运已形成集船舶运输、港口装卸、物资营销、船舶制造、海事船检、水上交通稽查和航政、运政管理于一体的综合航运体系。

(七)物流产业提升第三产业作用明显。

2006年,全市公路货运周转量54.4亿吨公里,增长5.8%;公路货运量1.4亿吨,增长3.8%;内河货运周转量195亿吨公里,增长53%;内河货运量2886万吨,增长56%。

物流业总体规模逐步扩大,对全市经济的贡献和拉动作用增强。

2004年普查资料显示,4250家物流企业法人单位拥有资产21.36亿元。

全部物流企业和个体户从业人员43万人,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10.2%,占第三产业从业人员的48.3%。

分行业看,交通运输邮政仓储业从业人员14.72万人,占物流产业从业人数的34.2%;批发零售行业物流从业人员28.28万人,占物流产业从业人数的65.8%。

2004年全市物流产业实现增加值141.32亿元,占全市生产总值的13.5%,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42%。

分行业看,交通运输和仓储业63.48亿元、邮政业0.61亿元、批发零售业77.23亿元。

2006年,济宁市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2%,而占三产四成以上的物流产业做出了很大贡献。

二、我市现代物流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

(一)观念和需求的约束。

在我市工业企业原材料供应中,82%由企业自身和供应方承担,由第三方物流企业承担的仅为18%;产品销售中,第三方物流企业所承担比例也仅为16%。

在商业企业中,由企业自理和供货方承担的物流活动所占比重高达94%以上。

这说明大多数工商企业仍存在“肥水不流外人田”和自我服务的传统观念,“大而全、小而全”的经营管理模式仍占主流。

(二)硬件和软件的约束。

我市物流企业普遍存在的“硬和软”问题制约了物流产业的发展,“硬”的问题是:

适应现代物流业发展的设施设备不多,技术装备落后。

库房多为五六十年代的建筑,缺乏立体仓储设施,各种先进适用技术和装备如扫描技术、货物自动分拣、传输设备等的应用基本还处于起步阶段,服务效率不高。

“软”的问题是:

服务和经营管理水平不高,从业人员素质不适应现代物流要求,服务内容大多局限在仓储、运输等基本业务上,相关的包装、加工、配货等增值服务处于待发展阶段,高层次物流服务业务难以开展,不能提供一体化、个性化的增值服务。

外部环境不优,“三乱”现象仍然存在,一些收费项目加重了企业负担,增加了物流成本,影响了物流业的发展。

(三)人才和技术的约束。

一直以来,货物流通一般被看作不产生价值、技术含量低的附属行业,企业和高校忽视了对物流专门人才的培养。

随着物流业的快速发展各地现代物流高端人才严重匮缺,我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