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五年真题分类第9课近代中国经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2909477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649.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五年真题分类第9课近代中国经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五年真题分类第9课近代中国经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五年真题分类第9课近代中国经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五年真题分类第9课近代中国经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五年真题分类第9课近代中国经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五年真题分类第9课近代中国经文档格式.docx

《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五年真题分类第9课近代中国经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五年真题分类第9课近代中国经文档格式.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五年真题分类第9课近代中国经文档格式.docx

这种状况表明(  )

A.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B.商品经济基本取代自然经济

C.民众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趋密切D.中国市场由被动开放转为主动开放

【考点】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中国卷入世界市场

【解析】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于鸦片战争后,材料无法推断出关税主权是否丧失,故A项错误;

19世纪中期以后的中国,自然经济仍然占据主导地位,没有被商品经济所取代,故B项错误;

材料反映出外国商品输出已经深入到中国偏远农村,民众使用洋货日益增多,与世界市场联系日趋密切,故C项正确;

材料只是讲述中国市场的洋货增多,无法推断中国是否主动开放市场,故D项错误。

【答案】C

4.(2016·

新课标全国卷Ⅱ文综·

28)19世纪中期以后,中国市场上的洋货日益增多,火柴、洋布等日用品,“虽穷乡僻壤,求之于市,必有所供”。

A.中国市场由被动开放转为主动开放 B.商品经济基本取代自然经济

C.日常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趋密切 D.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

【解析】鸦片战争前,

中国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19世纪中期以后,西方列强对中国相继发动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强迫中国签订不平等条约,中国的大门被迫向世界开放,不是主动开放,故A项错误;

鸦片战争以后,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破坏了中国社会原有的家庭手工业与小农生产相结合的自然经济结构,但整个近代传统经济形式仍占绝对优势,商品经济并没有取代自然经济,故B项错误;

依据材料“19世纪中期以后,中国市场上的洋货日益增多,火柴、洋布等日用品……”可知,鸦片战争后外国日常生活用品大量进入中国市场,中国人和世界市场联系日趋密切,故C项正确;

鸦片战争后,中英《南京条约》规定的协定关税,使中国的关税主权遭到破坏,但并非完全丧失,故D项错误。

5.(2016·

29)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前夕,有些西方人士认为中国拥有一定的军备优势,“毫无疑问的是日本必然最后被彻底粉碎”。

他们做出上述判断的主要依据应是,中国(  )

A.已完成对军队的西式改革B.集权制度有利于作战指挥

C.近代化努力收到较大成效D.能获得更广泛的外部援助

【考点】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甲午中日战争;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洋务运动

【解析】甲午中日战争前中国的洋务运动只是对军队进行初步的西式改革,并没有全部完成,故A项错误;

集权制度不一定带来有效作战指挥,也不属于军备优势,而且之前两次鸦片战争也是集权制度,但结果还是失败,故B项错误;

甲午中日战争前的洋务运动中,兴办军事工业,筹划海防,建立了三只近代海军,推动军事近代化的努力收到较大成效,属于军备优势,故C项正确;

甲午中日战争前中国并没

有获得广泛的外部援助,而是受到外部的侵略,故D项错误。

6.(2016·

上海单科·

16)一个文弱书生最终成为驾驭千军万马的最高统帅,成就了“无湘不成军”的传奇,被誉为“中兴第一名臣”和“洋务派之父”。

此人是(  )

A.曾国藩B.李鸿章C.奕D.左宗棠

【考点】洋务运动——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曾国藩)

【解析】曾国藩创立领导湘军,参与领导洋务运动,维护清王朝统治,是“中兴第一名臣”,故A项正确;

李鸿章创立的是淮军,故B项错误;

奕没有参与创立地方武装,故C项错误;

左宗棠是湘军代表人物,但不是它的最高统帅,参与洋务运动,但算不上“中兴第一名臣”,故D项错误。

7.(2016·

17)晚清设立的一个机构,不仅办理外交事务,还扶植一些现代化项目,如新式学堂、近代企业等。

它经常遭到守旧派抨击,外国人也批评它办事不力。

该机构是(  )

A.总理衙门B.同文馆C.军机处D.外务部

【考点】洋务运动——总理衙门的设立

【解析】总理衙门是办理外交事务的机构,同时也是洋务运动的中央机构,“扶植一些现代化项目”,故A项正确;

同文馆是洋务运动时期的新式学堂,不是外交机构,故B项错误;

军机处中央行政机构,不是外交机构,故C项错误;

外务部是1901年《辛丑条约》后设立的,没有参与洋务运动,故D项错误。

8.(2016·

33)“苟可致富强者,儿自为之,吾不内制也”。

“变法乃素志,同治初即纳曾国藩议,派子弟出洋留学,造船制械,凡以图富强也。

若师日人之更衣冠,易正朔,则是得罪祖宗,断不可行。

”从材料来看,慈禧的意思是(  )

A.有条件地支持变法B.希望清王朝复兴

C.祖宗之法不能变D.反对洋务运动

【考点】洋务运动——慈禧对洋务运动的态度

【解析】慈禧的意思是改革不得像日本那样“更衣冠,易正朔,则是得罪祖宗”,因此有条件地支持变法,故A项是最佳选项;

慈禧的目的还是希望清王朝复兴,但没有反映出材料中他支持改革的前提条件,故B项是可选非最佳选项;

“祖宗之法不能变”,在此条件下慈禧支持改革,但未能全面解读材料意思,故C项是可选非最佳选项;

洋务运动维护清王朝统治,慈禧并不反对,故D项错误。

【答案】A项3分,B、C项1分,D项0分

2015年题组

1.(2015·

28)1852年,一位在华英国人在报告中称,英国商人运往伦敦的中国生丝是以“无用的”曼彻斯特上等棉布包装的。

而在此之前,用于包装的主要是中国产的土布。

包装布的这种变化反映了当时(  )

A.中国的土布质量粗糙B.英国棉布价格更具优势

C.中国生丝在英国畅销D.英国棉布在中国滞销

【考点】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小农经济顽强抵抗外国经济

【解析】依据材料无法推断包装改用洋布是因为中国的土布质量粗糙,故A项错误;

依据材料无法推断包装改用洋布是因为英国棉布的价格优势,故B项错误;

材料没有反映出中国生丝在英国是否畅销,故C项错误;

曼彻斯特上等棉布之所以是“无用的”,是因为受中国传统自然经济的抵制,英国的上等棉布仍然滞销,因此用来包装中国生丝,故D项正确。

【答案】D

2.(2015·

28)奕䜣力倡洋务,又因在兄弟中排行第六,被称为“鬼子六”;

洋务派官员丁日昌被称为“丁鬼奴”;

郭嵩焘在一片冷嘲热讽中出任第一任驻英公使。

这反映了(  )

A.洋务运动与传统的观念发生冲突B.崇洋媚外行为遭到社会鄙视

C.洋务派改器物不改制度受到批判D.西方列强侵略激起国人抵制

【考点】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洋务运动

【解析】材料反映的是当时的国人对倡导洋务或与洋务有关的人和事件持轻视反对态度,体现出传统观念对外来事物的排斥,故A项正确;

倡导洋务和出使国外不是崇洋媚外的行为,故B项错误;

材料中没有体现洋务运动只学器物,不学制度而受到批判,故C项错误;

国人抵制洋务不是因受外国侵略而产生的爱国情感,而是对外来文明的抵触,故D项错误。

3.(2015·

山东文综·

16)下列四项为中国近代不同时期的考题,其中19世纪70年代初洋务学堂使用的考题应是(  )

A.“蒸汽有力可用,由何而生?

B.“论吾国银行失信用之可惧。

C.“试比较英、美、法、瑞士、中国行政机关元首之产生方法。

D.“法国大革命对于欧洲民族主义之发展,有何影响?

试举例明之。

【考点】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洋务运动;

“中体西用”思想

【解析】依据题干中的材料“19世纪70年代初洋务学堂”,可知此时期洋务派关注的是西方的技术,故A项正确;

“论吾国银行失信用之可惧。

”体现出来的是金融危机,而题干强调的时间是19世纪70年代初,此时洋务派正在关注西方技术,故B项错误;

19世纪70年代初洋务派的主张时“中体西用”,而并不学习英、美、法等国的政治制度,故C项错误;

19世纪70年代初洋务派此时期主张学习的是西方的技术,并没有强调民族主义,故D项错误。

4.(2015·

天津文综·

5)天津开埠后,直隶顺德府(今河北邢台)农民开始在农闲时结伙赴陕甘蒙等地贩运皮毛,冬去春回。

到20世纪初,收购的皮毛除大量转运到天津供出口外,部分生皮在顺德加工成皮袄、皮褥等向国内销售。

在皮毛运销和加工业带动下,从事非农业生产的人越来越多。

这一现象主要表明(  )

A.中国内地农村经济市场化程度提高B.近代天津是北方重要港口城市

C.外国资本主义全面冲击中国传统经济D.中国农村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考点】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内地农村经济市场化程度提高

【解析】由材料内容可知,中国内地的农村经济市场化程度提高,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已经受到冲击,故A项正确;

天津是北方重要的港口城市,但是不是本题的主旨所在,故B项错误;

材料不能体现出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传统经济的“全面”冲击,故C项错误;

中国农村的自然经济早在鸦片战争之后就已经开始解体,故D项错误。

5.(2015·

浙江文综·

18)有学者认为,徽商胡雪岩“垄断蚕丝,冀获暴利。

此既为出口大宗,适光绪九年(1883年)外国丝市不振,洋商不购,而胡氏存货山积,悉归腐敝。

由是尽丧其资,波及全国,钱庄分设各地者,纷纷倒闭,而胡氏一蹶不振。

”在该学者看来,胡雪岩破产的主要原因是(  )

A.没有投资近代工矿企业B.买办商人势力的恶性竞争

C.金融业形势发生了变化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影响

【考点】晚清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发展

【解析】帝国主义垄断近代工矿企业,没有投资近代工矿企业不是失败主要原因,故A项错误;

买办商人势力的恶性竞争不是材料反映的主题,故B项错误;

金融业形势发生了变化是由于其他行业变化导致的,不是主要原因,故C项错误;

材料中“1883年”“外国丝市不振,洋商不购”说明是由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导致国内丝织业出口困难,故D项正确。

6.(2015·

福建文综·

24)表2为20世纪前期中国对外贸易出入超变动表。

表中数据变动可以用来佐证(  )

表2出超(+),入超(—);

单位:

百万元

年份

美国

英国

法国

俄国(苏联)

1909—1911

-90

+56

+46

1919—1921

-89

-110

+32

+14

1929—1931

-205

-76

+40

+53

A.美国逐步加强对华经济侵略B.英国对华贸易优势逐步加强

C.法国强化对华转嫁经济危机D.俄国(苏联)对华贸易稳步增长

【考点】近代中国的经济——列强对华经济侵略

【解析】从表格数据可以看出,中国对美国入超额不断增加,即商品出口总额低于商品进口总额,说明美国逐步加强对华经济侵略,故A项正确;

从1929~1931年中国对美英入超额比较可以看出,英国对华贸易不具有优势,故B项错误;

从表格可以看出,中国对法国贸易是处于出超状况,即商品出口总额高于商品进口总额,是贸易顺差,故C项错误;

从1909~1911年与1919~1921年数据比较可以看出,中国对俄国(苏联)贸易在下降,而1919~1921年与1929~1931年数据比较可以看出,中国对俄国(苏联)贸易在上升,故D项错误。

7.(2015·

17)图5是英、德、俄、日四国中的某一国在中国出口贸易总额中所占比重(%)变化示意图。

这一国家是(  )

A.英国B.德国C.俄国D.日本

【解析】英国主要是在两次鸦片战争中占据主导,与题干所给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

德国是在八国联军侵华时开始侵略中国,与题干所给的时间以及对中国贸易变化图不符,故B项错误;

俄国从第二次鸦片战争时就开始从中国割占了大量的领土,与题干所给的开始的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

依据题干材料“英、德、俄、日四国中的某一国在中国出口贸易总额中所占比重(%)变化示意图”以及数据变化,可知日本自明治维新后,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同时也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作为其邻国的中国首当其冲受到日本不断的侵略,致使日本在华利益成不断上升趋势,一战期间曾形成独霸中国的局面,故D项正确。

2014年题组

1.(2014·

17)19世纪60年代,江浙地区出现了“蚕事乍毕丝事起,乡农卖丝争赴市……番舶来银百万计,中国商人皆若狂……遂使家家置纺车,无复有心种菽粟”的现象。

它反映出(  )

A.资本输出成为列强侵华的主要手段B.开埠通商促进了江浙地区民族工业的发展

C.中国对外贸易由入超变为出超D.市场扩大刺激了江浙地区丝织业发展

【解析】资本输出成为列强侵华的主要手段是在甲午战争后,与材料中时间不一致,故A项错误;

“开埠通商促进了江浙地区民族工业的发展”与题干信息不符,故B项错误;

中国对外贸易此时仍未入超,故C项错误;

材料中“乡农卖丝争赴市……番舶来银百万计,遂使家家置纺车”的信息说明市场促进江浙丝织业发展,故D项正确。

2.(2014·

28)据研究,1853年,印度人均消费英国棉纱、棉布9.09便士,而中国是0.94便士。

这反映出当时中国(  )

A.经济受到鸦片战争的破坏B.实行保护本国经济的政策

C.经济的发展水平低于印度D.传统的小农经济根深蒂固

【考点】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自然经济顽强抵抗

【解析】鸦片战争之后,中国经济受到破坏,但这不是英国商品滞销的原因,故A项错误;

1853年的晚清政府并没有实行保护本国经济的政策,故B项错误;

当时中国农耕经济发达,经济发展水平远高于印度,故C项错误;

题干信息表明鸦片战争之后,英国并没有完全打开中国市场,英国商品在中国市场上仍然滞销,原因在于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顽强抵抗,故D项正确。

3.(2014·

15)清末某著名官员谈到铁路修建时说:

“内开未尽之地宝,外收已亏之利权。

是铁路之利,首在利民,民之利既见,而国之利因之。

利国之大端,则征兵转饷是矣。

”这一言论的含义是(  )

A.“求富”“自强”B.“师夷长技”

C.“中体西用”D.“民生主义”

【解析】由题目中的信息“铁路修建……内开未尽之地宝,外收已亏之利权……征兵转饷是矣”可知该官员认为修建铁路有利于国家的富强,故A项正确;

题目中未涉及向西方学习,也未涉及对传统制度的维护,故B、C项错误;

民生主义由孙中山提出,与题目中的信息“清末某著名官员”不符,故D项错误。

4.(2014·

7)在20世纪20年代浙江上虞县的下管村,“生产上它是一个农业社会,……下管人除粮食和菜蔬肉类等还能自给自足,并有毛竹和茶叶等山货可以外销外,日常生活的工业品,几乎全是外来的‘洋货’。

……除了制造和修理农具和家具的一些手工业外,家庭纺织业等已被淘汰殆尽。

”据此可知,近代以来下管村自然经济瓦解的征象是(  )

A.毛竹和茶叶等山货的外销B.农具等制造业和修理业的存在

C.粮食和菜蔬肉类等的生产D.纺织和部分土产加工业的淘汰

【考点】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

【解析】毛竹和茶叶等山货的外销表明该地区当时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故A项错误;

农具等制造业和修理业的存在表明维持小农经济的手工业没有消失,故B项错误;

“粮食和菜蔬肉类等还能自给自足”表明小农经济自给自足的特征,故C项错误;

“家庭纺织业等已被淘汰殆尽”,“日常生活的工业品,几乎全是外来的‘洋货’”表明自然经济中自给自足的局面被打破,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故D项正确。

5.(2014·

全国大纲卷·

16)晚清一著名人士提出,“机器厂可兴作业,小轮舟可便通达,今各省皆为厉禁……徒使洋货流行”。

建议“宜纵民为之,并加保护。

”这种主张被正式推行是在

(  )

A.19世纪70年代B.19世纪80年代

C.19世纪90年代D.20世纪20年代

【考点】晚清中国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

【解析】从材料关键词“机器厂可兴作业,小轮舟可便通达,今各省皆为厉禁…徒使洋货流行”、“建议‘宜纵民为之,并加保护。

’”并结合所学可知:

受“实业救国”思想的影响,此人主张政府应放松对民间设厂的限制,保护民族工业的发展,结合所学可知这种主张被正式推行是在19世纪90年代中日甲午战争后,故C项正确、A、B、D项错误。

2013年题组

1.(2013·

北京文综·

18)1893年,有位官员上奏朝廷说:

“近来体察沿海各口商务情形,洋纱一项进口日多,较洋布行销尤广。

江、皖、川、楚等省,或有难销洋布之区,更无不用洋纱之地。

”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洋纱洋布主要在通商口岸使用B.进口洋布在中国销售市场萎缩

C.长江流域传统织布业逐渐消失D.民族织布业大量使用进口洋纱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材料信息的获取、理解和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

题干材料主要体现的洋纱的进口日多问题。

从洋纱的销售范围看,到了川楚等地,可知A表述错误;

由“洋纱一项进口日多,较洋布行销尤广”不能说明进口洋布在中国销售市场萎缩,只能说明洋纱进口相对洋布多,B选项的结论依据题干史实得不出这样的结论。

C选项也依据“江、皖、川、楚等省,或有难销洋布之区,更无不用洋纱之地”就说明长江流域传统织布业逐渐消失。

故正确答案选D。

2.(2013·

四川文综·

3)下表是1620年和1850年江南八府一州城乡人口统计。

据此判断,这一时段该地区(  )

年代

城镇人口(万人)

农村人口(万人)

1620

300

1700

1850

720

2880

A.基本实现了城市化B.城市经济规模扩大

C.农业经济日益凋敝D.人口增速全国领先

【考点】晚晴经济结构的变动。

【解析】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和知识迁移运用能力。

本题是数据表格题,此类题解答的关键是分析数据的变化规律来获取信息。

从图表数据看:

农村人口占绝对多数,A项表述错误,排除;

人口的增长体现的是经济的发展,而不是经济的凋敝,C项错误;

材料仅仅反映江南八府一州城乡人口统计,无法说明其人口增速全国领先,D项错误;

城镇人口的增加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城市经济的发展,B项正确。

【答案】B

3.(2013·

重庆文综·

6)图1数据来源于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

导致1843~1852年英国制造品输华值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图11838~1852年英国制造品输华值(年平均数)单位:

A.鸦片耗去了中国对英国制造品的支付能力

B.英国制造品遭到中国自然经济的顽强抵抗

C.英国制造品输入太多超过中国的购买能力

D.中国征内地税限制了英国制造品在华销售

【解析】此题是图标题中的柱状图,此类题关键是读图,看数据的变化,并利用图示上的时间,结合所学知识探究题干的设问。

从图示看出1839年~1852年英国制造品输华值不是很高,说明英国工业品在华滞销。

结合所学可知其根本原因是中国自然经济的顽强抵制,B符合题意。

4.(2013·

新课标全国卷I文综·

29)现代化是晚清历史发展的一个趋向,最能体现这一趋向的是(  )

A.洋务运动—戊戌政变—清末新政B.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C.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战争D.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

【考点】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解析】一般而言,现代化包括了学术知识上的科学化,政治上的民主化,经济上的工业化等。

中国的洋务运动兴办近代工业,迈出了中国现代化的第一步;

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主张变革中国的政治制度,体现了政治上民主化的趋向。

这三者最能体现现代化这一趋向。

选择B项。

2012年题组

1.(2012·

安徽文综·

16)19世纪70年代末,一位英国人写道:

“一个重庆商人如果要在上海采办洋货,他可以到一个钱庄……押借一笔款项。

……(然后)将订货单寄予他在上海的代理人;

钱庄经理也通知与他有关系的上海钱庄或其分庄,由后者向洋行或其中国的代理人处付予这笔款项。

”可见此时的钱庄(  )

A.已经完全变成了洋行的附庸B.在中外贸易中居于关键地位

C.一般不愿支持土货出口业务D.在洋货内销中具有重要作用

【解析】由材料内容可知,在重庆商人购买外洋商品中,钱庄充当了介绍人,中间支付者的角色,因此钱庄在帮助洋货打入中国内地市场中发挥重要作用,钱庄的经营者就是近代中国的买办。

2.(2012·

5)右图为《点石斋画报·

快枪述奇》描绘的洋务企业“金陵机器制造局”试验武器的情景。

图中三人为:

官员郭月楼和徐仲虎,工首唐履堂。

图中文云:

“工首……匠心运用,造成快枪。

”从图文可以得出的信息是(  )

①晚清官府推动洋务军事工业

②洋务产品足令洋人为之汗颜

③“师夷长技”思想的具体实践

④标志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诞生

A.①③B.②④

C.①②③D.①③④

【解析】洋务企业“金陵机器制造局”是在清政府的主导下,通过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创办的,“匠心运用,造成快枪”,但与外国的技术差距仍然存在,①正确,②错误。

洋务派将林则徐等“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付诸实践,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是私人投资的近代企业,③正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