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形成性考核册答案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2909473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0.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形成性考核册答案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形成性考核册答案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形成性考核册答案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形成性考核册答案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形成性考核册答案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形成性考核册答案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形成性考核册答案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形成性考核册答案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形成性考核册答案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5.终止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资格的条件是:

(ABCDEF)

  A..任期届满B.死亡C.丧失国籍D.辞职被接受E.未经批准两次不出席本级人大会议F.被依法剥夺政治权利

三、辨析题

1.政治制度是人类社会的普遍现象,只要有人类,就会有政治制度。

答:

错。

阶级社会才有.

2.宪法最主要、最核心的价值是宪法的严肃性、稳定性和权威性。

宪法最主要、最核心的价值是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

3.我们常说的政治体制改革就是指政治制度改革。

我们常说的政治体制改革和政治制度改革不是一个概念,不能混为一谈.

4.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一种代议民主共和制政体

对。

我国宪法虽突出了中国特色,但也是代议民主共和制政体。

5.全国人大代表是代表人民行使权力的,因此没有任何特权。

代表在执行代表职责时,有一定特权。

四、简答题

1.中国当代政治制度有哪些基本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制度的基本内容应当包括:

人民民主专政制度,宪法制度,政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国家元首制度,国家行政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特别行政区制度,司法制度,军事制度,干部人事制度,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选举制度,以及基层自治与民主制度等.

2.简述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方式。

1,组织和领导国家的立法和执法活动

2,加强对人民军队的领导

3,领导和管理干部工作

4,组织和动员社会

5,重视思想政治工作

五、论述题

联系实际说明宪法的基本原则。

宪法的基本原则主要有人民主权原则、人权保障原则、权力制约原则和法治原则。

人民主权原则:

主权是指一个国家所拥有的独立自主地处理其内外事务的最高权力。

人民主权原则指的是国家中的绝大多数人拥有国家的最高权力,或者说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社会主义国家确立了人民主权的原则,在宪法中予以确认,并且规定了人民行使主权的方式。

人权保障原则:

人权是指人依据其自然属性和社会本质所应平等享有的权利。

社会主义国家在本质上由人民当家作主,人民在国家生活中处于主导的支配地位,而公民的权利和自由是人民当家作主的首要前提和直接表现,这就必然要求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来确保公民能够享受各种权利和自由。

因此,社会主义国家理所应当地在宪法中确认了人权保障原则。

权力制约原则:

权力制约原则是指国家权力的各部分之间相互牵制、彼此约束、互相监督,以保障国家权力正常运行并进而保障公民权利的原则。

社会主义国家虽然不认同三权分立的原则,但也主张国家机关的职能分工和相互制约、相互监督。

首先,社会主义国家设立国家权力机关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在此基础上一般将国家权力划分为立法、行政和司法三部分,分别由三个不同的机关独立行使(其中立法权由国家权力机关行使);

其次,作为权力机关的人民代表大会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其他国家机关如行政机关、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等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再次,各级行政机关和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在执行国家法律的时候要互相配合,互相制约。

法治原则:

法治也称“法的统治”,是指统治阶级按照民主原则把国家事务法律化、制度化,并严格依法进行治理的一种思想理念、制度体系和运行状态。

我国宪法所确立的国家制度和社会制度是民主制度,人民通过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不允许有任何破坏社会主义民主、侵犯公民权利的专制权力。

宪法第五条明确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国家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

”“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这些都是法治原则的具体体现。

六、课堂讨论联系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谈它的地位和作用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所谓根本政治制度意味着:

⑴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直接反映了中国的国家性质。

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国家的一切权力,包括运用和行使国家政权的权力属于人民。

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

⑵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整个国家的政治制度体系中具有“根本性”的权力渊源地位。

其他的国家制度、国家机构,其权力、合法性均来自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宪法和法律上,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制度和机构相比,是本源性的、根本性的。

⑶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统治和管理国家政权权力的。

具有相对低成本和较高可接近性的机构。

相比较而言,在现有的国家政治制度中,人民代表大会与“人民”的距离最近、“人民”最容易进入和产生影响,人民代表大会最具有直接代表和反映“人民”意愿和要求的能力。

⑷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丰富内涵也决定了它具有一种“根本性”。

所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就是以人民代表大会为基石构建的国家政权体系,它主要规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同产生它的人民的关系,规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同它产生的“一府两院”等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规定了中国共产党同人民代表大会及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

选举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础。

民主集中制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原则。

这三个“关系”、一个“基础”、一个“原则”,概括地反映了我国政治生活的全貌,集中地体现了国家的性质。

一句话,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实现党的领导和人民当家作主的有效的政权组织形式。

⑸人民代表大会的“根本性”还在于它与西方议会民主制具有根本的区别。

中国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度,西方国家实行多党竞争制度。

一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与多党地位平等的多党竞争制度需要不同的政党生存和竞争的制度空间。

与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度相适应的政党活动空间是人民代表大会,而与西方多党竞争相适应的政党活动空间是议会民主制。

在目前阶段,在中国实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具有根本的重要政治意义,因此具有中国特色的政治制度所必然要求的政党活动空间的模式——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也就具有了根本性的地位和意义。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形成性作业二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元首是(B)。

A.人大常委会委员长

B。

国家主席

C。

国务院总理

D。

政协主席

2.中华人民共和国席的任职资格的年龄要求是(A)。

A.年满45周岁

年满46周岁

年满47周岁

年满48周岁

3.中国的中央行政机关是(D)。

A.中共中央书记处

中共中央常委会

人大常委会

国务院

4.提名国务院总理人选的是(D)。

A.中共中央B。

人大主席团

5.国务院常务会议一般(B)。

A.半月召开一次

每月召开一次

两月召开一次

每季度召开一次

6.管理对外事务,同外国缔结条约和协定的是(C)。

A.人大常委会

外交部

7.目前国务院对企业的管理主要通过(A)进行。

A.行业协会

国家经贸委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8.目前地方政府的层级设置最多有(Dj)

A.二级  B.三级  C.四级  D.五级

9.我国农村基层行政单位一般是(B)。

A.区

10.从城市功能和能力的角度看,目前我国城市的主体是(C)。

A.镇

县级市

地级市

副省级市

1.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的任职资格要件包括(ABC)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资格B.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C.年龄要求

D.性别要求E.工作年限要求F.学历要求

2.国务院对全国的行政领导权包括(ABDE)

  A.国务院统一领导全国地方各级国家行政机关的工作

  B.规定中央和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国家行政机关的职权的具体划分

  C.制定全国各地方的发展规划

  D.制定其它能够影响全国所有地方政府和居民的政策和措施

  E.对地方各级行政机关具有绝对的、集中的权威和权力

  F.审定地方性法规

3.地方政府行政首长负责制主要体现为地方政府行政首长对地方政府的工作享有(BCDF)

  A.地方立法权  B.全面领导权  C.最后决策权

  D.人事提名权  E.行政监督权  F.全面负责任

4.国务院组成部门是国务院机构的主体,它包括(ABCD)

  A.各部B.各委员会C.中国人民银行

  D.审计署  E.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F.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

5.我国地方政府的类型主要有(ABC)

  A.一般地方政府  B.城市地方政府  C.民族自治地方政府 

D.省政府E.自治区政府 F.市政府

1.我国法律一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即能生效。

法律未经国家主席公布,不能生效。

2.我国以国务院名义的重大决策通常都不是国务院的独立行政行为。

在实践上,需要冠以国务院名义的重大决策通常都是中共中央的既定决策,而并非国务院的独立行政行为。

3.我国的地方政府都是具有独立的政治和行政地位的实体。

地方政府不具有独立的政治和行政地位,基本上是中央政府设置在地方的分治机构。

4.行政法规的等级和效力与一般法律相同。

行政法规的法律等级和效力仅次于法律。

5.民族乡集中居住了一定数量的少数民族,是我国最基层的民族自治地方。

民族乡不具有民族自治地方的法律地位,只是具有少数民族特点的农村一般行政地方。

1、简述我国国家主席的职权。

(1)国家主席的对内职权:

公布法律;

任免权;

发布命令;

荣典权。

(2)国家主席的对外职权:

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

进行国事活动;

接受外国使节;

派遣和召回驻外全权代表;

批准和废除同外国缔结的条约和重要协定。

2、国务院总理负责制体现在那些方面?

(1)总理全面领导国务院工作,国务院的工作由总理对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负责。

总理是国务院的惟一法定责任人和最高领导人。

(2)在国务院内部,实行总理负责制。

只有总理才是国务院的负责人,其他国务院组成人员只是总理的助手,并只对总理承担责任。

  (3)总理享有国务院职责范围内的决策权。

(4)总理享有任免国务院组成人员及其他国务院工作人员的提名权。

(5)总理享有决定、命令、行政法规和议案的签署权。

1.目前国务院主要使用的行政方式有哪些内容?

(1)参与立法;

国务院的参与立法,第一,表现为国务院享有法律案的提出权。

第二,国务院享有委托立法权。

第三,国务院有权要求立法机关对有关立法进行解释。

第四,国务院有权裁决某些法律问题。

除以上方面国务院所享有有法律明确规定的立法参与权外,国务院实际上在国家的立法活动中占有更加重要和突出的地位。

(2)行政立法;

国务院的行政立法包括两类:

一类是国务院制定的法律等级和效力仅次于法律的行政法规,另一类是国务院所属部门制定的规章。

由于行政立法是国务院重要的行政方式,所以国务院所制定的行政法规以及规章的权威性和效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3)编制和执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和国家预算;

编制和执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和国家预算是行政机关全面行使行政管理职权的重要方面。

  (4)直接命令;

宪法规定:

国务院有权根据宪法和法律、规定行政措施,制定行政法规、发布决定和命令。

  (5)收集信息和要求地方政府报告工作;

及时地掌握信息和情报是国务院行政的必要手段之一。

国务院收集信息主要通过两种途径进行,其一是通过国家统计局及其设在全国各地的直属调查机构,其二是地方政府向国务院所作的报告。

  (6)审计和行政监察;

国务院设立直属于总理领导的国家审计署,负责对包括地方政府在内的行政机构的审计。

行政监察是国务院维护行政领导效能的另一种方式。

  (7)行业管理和部委联系企业;

1998年的机构改革建立了政企分开的体制,政府对企业的管理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这种变化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政府不再直接管理企业,政府的“企业”功能弱化。

二是企业仍然没有能够完全摆脱政府的各种各样的控制,政府对企业的管理在形式上和层次上发生了变化。

  (8)专项拨款;

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的专项拨款,是指中央财政为实施特定的宏观政策目标而设立的补助地方专项资金。

专项拨款是中央政府实现宏观政策导向的重要手段,因此是国务院重要的行政手段。

  (9)设立派出机构或代表;

设立派出机构或代表是国务院加强对地方管理和控制的重要手段,一般运用在宏观调控和行政执法领域。

这种方式在近些年有增加的趋势。

(10)垂直管理;

计划经济体制下,中央政府对国家事务和地方政府的管理通常采用直接的、控制的和行政命令的模式,这种模式在机构设置上通常表现为中央政府机构对地方政府机构的垂直管理。

 

六、你认为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政府的职能会发生什么变化?

政府职能转变,不仅包括政府职能内容的转变,还包括政府行政职能方式、政府职能的重新配置以及相应政府机构的调整和改革。

政府职能转变的内容有以下三个方面:

1.政府职能的外部转移

政府职能的外部转移,即政府与其他非政府组织之间发生的职能重新调整和组合。

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政府将不应属于自己的职能交还给企事业单位以及社会中介组织,同时还应将属于自己的职能收归政府所有。

2.政府职能的内部转移

政府职能的内部转移,即政府系统内部纵向层级之间和横向部门之间的职能配置和划分。

(1)在纵向层级之间要按照必要的集中与适当的分散相结合的原则,合理划分各级政府的职能范围,明确各自的权力和责任;

(2)在横向部门之间要按照相同或相近的职能由一个部门承担的原则,合理配置和划分政府部门之间的职责分工。

3.行政管理方式的转变

行政管理方式,即政府行使职能的方式,包括工作方式、工作作风、运行程序等各个方面。

政府行政管理手段的转变,就是要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将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单一行政手段,转向以综合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为主,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形成性作业三参考答案

1.我国目前已识别的少数民族有(C)

A.53个

54个

55个

56

2.目前全国大约有少数民族干部(A)。

A.270多万人

280多万人

290多万人

300多万人

3.中国少数民族中,有文字的民族有(B)。

A.20个  B.21个  C.22个  D.23个

4.一国两制方针最早提出针对的是(C)。

A.香港问题

澳门问题

台湾问题

香港和澳门问题

5.特区行政长官由(B)任命。

A.选举委员会  B.中央政府  C.全国人大  D.全国人大常委会

6.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法院是审判(C)人员犯罪的法院。

  A.正团职以上B.副师职以上  C.正师职以上  D.副军职以上

7.目前检察机关实行的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的立案标准是数额在(B)

  A.5万元以上的  B.10万元以上的  C.15万元以上的  D.20万元以上的

8.我国法官必须具备的年龄条件是(D)。

  A.年满20周岁B.年满22周岁  C.年满22周岁  D.年满23周岁

9.军区按照所辖军事区域的大小,最基层的是(D)

  A.卫戍区   B.警备区    C.军分区   D.人民武装部

10.中央军事委员会每届任期5年。

中央军事委员会的主席、副主席、委员可(D)

A.任一届  B.连任两届  C.连任三届  D.连选连任

1.在下列少数民族中,目前已没有本民族语言的是(BE)

  A.壮族  B.满族  C.羌族  D.苗族  E.回族  F.黎族0A8S+@"

D#].I;

@:

m&

Y

2.民族自治地方的基本形式有(ABCDF)

  A.以一个民族聚居区为基础建立的民族自治地方

  B.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少数民族聚居区为基础建立的民族自治地方

  C.以一个较大民族聚居区为基础,其中包括级别不同的若干较小规模的其它民族聚居区而建立的民族自治地方

  D.一个民族在多处有聚居区的,建立多个自治地方

  E.以汉族为主,其他少数民族混居其中建立的民族自治地方

  F.因地域太小、人口太少,不宜建立自治地方和设立自治机关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则设立民族乡,作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一种补充

3.香港特别行政区的行政机关主要有(ABC)

  A.政务司

B.财政司 C.律政司 D.廉政公署  E.审计署  F.立法会

4.目前主要的专门法院有(ABCD)

  A.军事法院B.海事法院

C.铁路运输法院

D.森林法院

E.土地法院

F.知识产权法院

5.中华人民共和国武装力量的组成部分有(ABC)

A.中国人民解放军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

民兵

预备役部队

E.公安干警

F。

驻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部队

1.目前我国所有少数民族的民族成分和民族名称都通过民族识别工作得到了正式确认。

还有一些尚需识别的民族,目前我国大约还有75万多人的民族成份尚未最后确定。

2.“一国两制”的核心就是一点:

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制度。

还有一点:

首先必须保证国家的统一。

3.我国的司法机关就是指法院和检察院。

并不仅仅是指法院和检察院,还包括行政机构的公安、国家安全、司法行政,人民代表大会的特定问题调查委员会,以及其它具有权能的机关。

4.我国实行两审终审制,上级法院的第二审判决、裁定,就是终审判决、裁定,当事人不服也无从改变。

可以向审判监督部门(厅)提出申诉或通过检察院提出抗诉。

5.我国公民履行兵役义务的形式就是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或中国人民武警部队。

公民履行兵役义务的形式有两种:

一是服现役,即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或中国人民武警部队;

二是服预备役,即编入民兵组预备役部队或经过预备役登记的为服预备役。

1.简述民族区域自治的性质和特征。

民族区域自治是国家统一领导下的行政区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是中央政府统一领导下的一级地方政府,因此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民主集中制原则的实现。

民族区域自治既不同于脱离一定地方区域的“民族文化自治”,也不同于没有具体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自治”,而是以少数民族聚居区为基础的民族自治,因此民族区域自治实际上是以少数民族聚居区为基础而实行的民族自治与区域自治结合的自治制度。

这种制度有利于少数民族同时实现民族文化和地方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和繁荣。

从民族自治地方与一般行政地方政治、法律和行政地位的差别上看,民族区域自治能够更好地发挥自治机关的自治权利,便于自治机关根据民族分布的不计情况,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更好地实施管理与统治。

从政治角度看,实现民族区域自治,会有利于少数民族实现其管理本民族内部地方性事务的权利。

2.我国各级检察院的任务是什么?

各级检察院的任务是:

⑴对于叛国案、分裂国家案及严重破坏国家的政策、法律、法令、政令统一实施的重大犯罪案件,行使检察权;

⑵对于直接受理的刑事案件,进行侦察;

⑶对于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侦察的案件,进行审查,决定是否逮捕、起诉或者免予起诉;

⑷对于公安机关侦察活动的合法性进行监督;

.⑸对于刑事案件提起公诉,支持公诉;

⑹对于法院的审判活动的合法性进行监督;

⑺对于刑事案件的判决、裁定的执行和监狱、看守所、劳动改造机关活动的合法性进行监督。

论述中国民族政策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

(1)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的原则:

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是中国民族政策的基本原则和根本,受到宪法和法律的保护。

(2)各民族平等参与国家事务管理的原则:

在中国,各少数民族与汉族不仅都以平等的地位参与国家大事和各级地方事务的管理,而且少数民族参与国家管理的权利还会受到国家法律和政府政策的特殊保障。

(3)民族区域自治原则:

一是民族区域自治必须以国家统一为原则,任何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地方,都是国家领土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各级自治机关,同时也是国家的一级基层政权机关;

二是民族区域自治及其自治机关,必须根据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的一系列规定享有自治权、行使自治权利;

三是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不仅是民族自治,而且还是区域自治,是民族与区域相结合的自治。

(4)加快少数民族经济发展的政策:

对少数民族地区实行优惠的财政政策;

鼓励少数民族地区发展贸易,照顾少数民族用品生产;

扶持少数民族贫困地区摆脱贫困;

加大少数民族地区改革开放的力度。

(5)少数民族人口政策:

一般规定:

少数民族夫妇可以生育两个或三个孩子;

边境地区和自然环境恶劣的地区、人口特别稀少地区的少数民族夫妇,可以生育三个以上的孩子;

西藏自治区的藏族农牧民夫妇可以不受限制地生育子女。

(6)发展少数民族教育事业的政策:

国家采取了许多政策和措施支持少数民族教育事业的发展。

(7)尊重和发展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政策:

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受到了普遍重视、尊重,并得到广泛的应用。

(8)尊重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

(9)保护少数民族历史文化遗产的政策。

(10)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政策。

六、课堂讨论

主题:

为什么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要求:

每人必须有500字的发言提纲;

言之有理,持之有据。

坚持中国共产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