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丝操作规程.doc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28989 上传时间:2022-10-07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纺丝操作规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纺丝操作规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纺丝操作规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纺丝操作规程.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纺丝操作规程.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纺丝操作规程.doc

《纺丝操作规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纺丝操作规程.doc(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纺丝操作规程.doc

短纤部纺丝岗位操作规程编号:

JX/JS.DX-03页码:

13/13

1目的

规范短纤部门纺丝岗位的操作,以保证生产的连续、稳定、高效。

2适用范围

适用于短纤部门纺丝岗位。

3职责

3.1部门经理负责制定该制度,并检查执行情况。

3.2工艺主任负责实施该制度,并检验该制度的落实情况。

3.3工艺车间前纺班组长负责落实、执行该制度。

4引用文件

5工作程序

5.1纺丝岗位操作规程。

5.1.1职责范围。

三楼、四楼所属设备是纺丝操作岗位。

纺丝岗位操作人员应坚守岗位,认真负责,保证组件预热炉正常,保证纺丝部位生产正常。

发生问题及时与有关岗位、部门联系处理,并报告组长。

5.1.2纺丝工艺、设备说明。

从聚酯五通阀过来的熔体,经三通阀、增压泵、熔体冷却器、静态混合器、纺丝箱、计量泵、纺丝组件吐出后形成纺丝细流,经环吹风冷却形成丝条。

另外有液相热媒系统和汽相热媒系统对熔体管道、增压泵、熔体冷却器、静态混合器、纺丝组件进行保温。

(1)增压泵。

增压泵是一种在精度上和质量上要求非常高的齿轮泵,泵座带有热媒夹套保温,联接轴的一端采用电加热板加热保温,连接轴采用冷却循环水密封。

(2)熔体冷却器。

采用特殊的盘管夹套结构,其主要作用是使熔体充分混合,利用熔体冷却器夹套管中的“冷媒”调节熔体温度,以获得可纺性较好的熔体。

(3)静态混合器。

采用特殊的螺旋式静态混合器,其主要作用是同一截面上的熔体充分混合,使同一截面上的熔体均一匀化,以获得可纺性较好的熔体。

(4)纺丝箱体。

共有4个纺丝箱体,每个纺丝箱体有6个组件位,箱体中的分配管为辐射式,这种分配方式可以采用较细的支管,减少了熔体在箱体中的停留时间,每纺丝箱体还装有6个针形阀,可以单独使用。

(5)计量泵。

熔体纺出计量采用齿轮计量泵,计量精确,耐高温高压、耐磨。

(6)喷丝组件。

是由喷丝板、熔体分配管以及熔体过滤介质和组装套的组合件。

是纺丝的主要部件。

(7)环吹装置

由小车、环吹筒、活动风管组成,主要部件是环吹筒,它包括外筒、多孔筒和整流网,内要压多孔筒、上盖、密封垫片、保温垫等。

它起到冷却风的分配、过滤、吹出等作用。

5.1.3操作规程。

(1)热媒升温。

1)热媒系统升温试验在首次开车及系统维护后必须进行。

2)打开DCS主机,进入主画面。

3)开启热媒加热器的第一组电加热器,并置于“自动”侧。

4)检查压力联锁PT225及PT229,先设定为0.5bar。

当压力达到0.5bar时加热系统关闭.检查压力联锁功能是否正常,若正常则调至1.0bar,再次开启电加热器,再检查即可。

5)检查温度联锁TIC209及T213,分别将它们设定为100°C,200°C,250°C。

检查电加热器是否自动停止。

6)按照每小时升温速度为20±10°C/hr,分别设定电加热器温度25°C―50°C―75°C―100°C―125°C―150°C―175°C―200°C―225°C―250°C―275°C―290°C,并且在150°C时开第二组加热器,在200°C时开第三组加热器。

7)密切注意两个热媒加热器温差不超过25°C,气液相热媒温差不超过50°C。

8)升温至200°C,250°C,工艺温度时应进行三次热紧固。

9)若热媒温度在258°C以前,系统压力升高,应打开排气阀排气然后继续升温。

10)热媒加热器升至290°C以后,若箱体温度升温太慢,可进行排气操作。

当热媒温度与压力相符合,纺丝箱体与热媒加热器温差小于1°C后,检查仪表、管道、阀门以及PLC系统是否正常,有无泄漏、变形,检查纺丝计量泵转动是否灵活,并将针形阀略微打开一点。

11)放入16个组件,预热24小时以上。

12)检查热媒加热器液位是否正常,如低于260L,则应进行热媒热态补加操作。

13)升温应至少提前24小时进行。

(2)喷丝板硅修整步骤和要求。

1)目的:

喷丝板硅修整又称修板,其目的是除去在纺丝过程中,由于漫流而粘附在喷丝板表面的熔体和低聚物,以及硅油喷射后的干燥物质,保证原丝质量和纺丝生产的正常进行。

在生产过程中硅修整作业不当,会引起浆块增多,甚至导致缠辊排废,硅修整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纺丝、卷绕能否正常生产,并且与产品质量和物料消耗有直接关系。

2)工具:

铲刀、硅油(二-三瓶)、耐热手套、防护眼镜、行灯、剪刀、白布、圆盖板(防止工具,熔体块或放流丝落到二楼)、油石等。

a)修板前要准备好铲刀,铲刀刀刃锋利,而且要直,每修两块板就要磨刀,定期修板需要准备几把铲刀。

具体要求是:

刀的斜度为45度,刀刃应呈直线,不能有弧度,一把刀刃放在另一把刀面上不应有缝,每人应带好自己的铲刀,不应合用。

b)与卷绕工联系,确定需要进行修板的纺丝位,待卷绕工将修板位的丝束打入固定吸丝口后,揿下纺丝位计量泵停止按钮,旋动该纺丝位环吹筒升降手轮,使环吹冷却筒下降。

松开环吹冷却筒小车上的操作杆,环吹片同小车上的冷却风道抬起,与楼板上送风口脱开,盖上楼板上的纺丝筒圆孔,把环吹冷却筒小车向里推,盖上环吹风道盖板,确认该位纺丝组件入口压力计的指示值下降到规定值,合上计量泵制动器,进行计量泵刹车。

修板时,手持硅油瓶,在距喷丝板面约20-30cm的地方将硅油均匀地喷射到整个喷丝板面,精细地修整一次,要求铲刀与喷丝板成45度角,操作者用力必须均匀,以防划伤喷丝板面。

松开该纺丝位计量泵制动器,一边将硅油均匀地喷射到喷丝板面,一边按计量泵启动按钮,启动计量泵在三楼放流,这时喷硅油要连续不断,直到熔体从喷丝板喷出后为止,待丝束喷出后,用行灯检查修板质量。

先仔细检查喷丝板表面及其熔体的喷出状况,落在喷丝板上有少量熔体粘附,可用铲刀谨慎地除去,若粘附的熔体较多时,则要重新进行喷丝板硅修整。

检查合格后,一只

手把卷好的丝束抓住,把环吹冷却筒小车开关至于“进、上”位置,开启环吹风道盖板,使冷却筒上升,与纺丝箱体接触,使环吹冷却筒正确定位(仔细检查环吹冷却筒上部是否挂有丝条,冷却筒风金属网上是否粘附有废丝等。

)与卷绕工联系,将环吹风道盖板合上,把丝束由圆孔中递给卷绕工进行卷绕工序的生头操作,最后在日报表中记下喷丝板硅修整部位和时间,对各种用具和废丝进行处理。

3)定期修板,每次换筒只准许修一块,接班后,第一、二次换筒修一块板,每班修定期板八块。

4)不定期修板,也尽量放在换筒时修。

通常是卷绕工根据浆块疵点情况通知纺丝。

5)修完板后一定要仔细检查分丝是否均匀。

6)一块板若连续在四个班都进行修板,确认属于组件喷丝板问题可进行更换组件。

(3)堵孔。

已对喷丝板进行硅修整后,纺丝过程中,仍然有浆块,注头丝,细丝等异常情况发生,这时要对喷丝板进行仔细观察,如果发现某个喷丝孔有问题,可将3H铅笔塞进去,将该位堵塞死,一个喷丝板上不得堵孔多于10个。

(4)更换环吹冷却筒(Qc)。

1)遇到下列几种情况要更换环吹。

a)风速达不到规定值。

b)有并丝。

c)Qc金属网上粘结有熔体。

d)Qc网破裂。

e)Qc顶盖上石棉垫圈破损。

2)更换环吹时,将环吹筒降下、退后,把环吹筒从风道上取下,将备用环吹更换好,将环吹筒前进、上升,盖上环吹筒甬道盖板,通知卷绕生头。

3)换Qc要尽量安排在修板时进行。

4)纺丝工在当班时,每2小时逐个检查Qc下无油丝情况,发现有并丝等不良现象,要安排换Qc。

(5)更换纺丝组件。

在正常运行时,如果出现下述任何一情况,都要进行纺丝组件的更换。

a)组件入口压力上升,达到或接近压力上限22MPa。

b)组件产生泄漏,即使紧固纺丝箱体侧面上的组件压紧螺栓后仍有见效,仍有熔体漏的。

c)纺丝状况不良,不断出现浆块,注头丝等,经长时间放流,喷丝板硅修整,堵孔等操作后仍不见效。

d)喷丝板堵孔数过多,已超过10个孔。

1)更换纺丝组件前的准备:

某纺丝位更换纺丝组件时,必须在短时间内将纺丝组件由纺丝箱体取出,分解,将新的预热好的备用组件安装到纺丝箱体内,进行放流。

因此作业前必须做好下列准备工作:

a)更换纺丝组件用的工具:

棘轮扳手、螺丝刀、刮刀、小六角扳手、雾化硅油、二硫化铜润滑剂、擦布、耐热手套、喷丝板保护板等

b)组件工段的操作必须做好纺丝组件的分解准备,准备好各种分解工具,同时确认组件预热炉内有可供安装使用的备用纺丝组件。

c)准备工作结束后,即可与组件操作工配合,进行纺丝组件的更换。

2)取出纺丝组件。

a)停计量泵,合上制动器,降下环吹筒并推到里侧,盖上环吹筒圆盖板。

b)松开纺丝箱体顶部该纺丝位组件,压紧螺栓。

c)打开纺丝箱体顶部该纺丝位的保温盖。

d)用电动葫芦将纺丝组件吊起,送至组件分解台安装上保护板准备分解。

3)安装新的纺丝组件。

a)用刮刀清除粘附在纺丝箱体组件安装孔壁面上的熔体。

b)使用电动葫芦,把新的组件由组件预热炉吊至该纺丝位箱体上方,将组件放入组装安装孔内。

c)要确认组件进料口上有铜垫片。

d)电动葫芦采用点动方式,使组件压紧螺栓侧的导向板缓慢、平稳地放入。

e)确认组件的进料口对准了熔体的供料口,进料口垫片没有偏移后,将纺丝箱体侧面上的组件压紧螺栓拧紧。

压紧螺栓要按期涂二硫化铜润滑剂。

f)拆掉新组件的喷丝板保护板。

4)放流

a)松开计量泵制动器,启动计量泵。

b)当纺丝组件入口压力开始上升,达到5MPa左右时,给板面上喷一层硅油。

c)当熔体从喷丝孔中挤出后,在三楼进行该纺丝位的无油丝放流。

d)要密切注意新换上的纺丝组件的入口压力,如果压力很快上升到18MPa时,要立即停计量泵,检查原因,作保温或重新更换组件。

5)检查放流情况及喷丝情况

a)若从纺丝组件的内侧与外侧有熔体泄漏出来,则需再次更换组件。

b)如果熔体从进料口泄漏出来,要停计量泵,将组件取出,用刮刀、布等将熔体除去,更换组件进料口垫片,然后再次把纺丝组件放入。

c)若吐丝状况不佳,有注头丝,浆块,细丝,喷丝孔堵塞等异常情况,应采取继续放流,喷丝板硅修整,堵孔等适当措施加以解决。

d)检查合格后,方可进行修板生头。

e)在日报表及组件卡片上记下必要的事项。

(6)纺丝计量泵的操作。

1)纺丝计量泵的安装。

①关闭纺丝箱体上该纺丝位的针形阀。

②用刮刀并喷射硅油,除掉附着在耐磨板的孔里及表面上的聚合体。

③安装上计量泵,并做好安装螺栓的热紧固。

④连接计量泵的驱动轴,在计量泵外面装有保温材料。

⑤用纺丝箱体注热量给计量泵加热,使计量泵注温度达到规定值(聚合物接触到计量泵表面可以融化即可。

⑥计量泵运转的操作。

a)松开计量泵的制动器。

b)新装计量泵或长时间停止运转后,重新开动前,要用手转动计量泵的驱动轴,确认能轻易地回转。

c)当手转不动时,要检查原因排除故障,若是新更换的计量泵由于温度低不能转动时,要进一步加强保温,待温度升高后再启动。

d)按计量泵启动按钮,启动计量泵,并密切注意纺丝组件侧入口压力变化,当压力上升到20MPa时,要立即停止计量泵并检查原因。

f)若有2位以上计量泵需运转时,不要同时启动,要稍微错开一下启动时间,若同时启动增压泵与纺丝箱体进口压力联锁的压力控制,可导致纺丝计量泵变频器电流过大。

2)纺丝计量泵的停车操作。

a)按计量泵停止按钮,停止计量泵运转。

b)当纺丝组件入口压力降至规定值后,合上计量泵制动器。

当超过2位以上计量泵需要停车时,不要同时停转,要错开一下时间,以避免纺丝箱体进口压力控制系统波动过大。

(7)液相热媒添加及循环、升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财务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