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册数学教案先学后教.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2898019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83 大小:135.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册数学教案先学后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3页
上册数学教案先学后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3页
上册数学教案先学后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3页
上册数学教案先学后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3页
上册数学教案先学后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上册数学教案先学后教.docx

《上册数学教案先学后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册数学教案先学后教.docx(8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上册数学教案先学后教.docx

上册数学教案先学后教

“四环、八步”课堂教学模式教案

一般操作方法

班级

科目

数学

课题

小熊购物

课时

1

执教人

授课时间

学习目标

1、通过“小熊购物”的问题情境,发展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体会到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并能正确计算有关的两步式题。

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重点

正确计算有关的两步式题乘加、乘减两步式题

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乘加、乘减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

学习流程

辅助环节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导入语:

(课件播放鞭炮声)今天真是个好日子,噼噼啪啪的鞭炮声响起来,原来呀,是动物乐园的百货店开张了,咱们跟着小熊一起去逛逛,好吗?

(板书课题)

2、出示目标(同学齐读)

探索并掌握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整千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口算。

三、自学指导

1.自学第2页,仔细观察主题图,找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2.你是怎样计算的?

又是怎样想的

3.探索乘加乘减的运算顺。

先学环节

1.看一看。

2.做一做。

学生仔细做,教师巡视。

指名上黑板板演,并让学生说出算理

引导学生用脱式计算。

3×4+66+3×4以上两个算式有什么共同点?

(都含乘、加计算的两步式题)

讨论:

含乘、加计算的两步式题应先算什么?

再算什么?

认识脱式计算的格式。

(板书)

解法一:

3×4+6解法二:

6+3×4(PS:

先算的一步用直线划起来)

=12+6=6+12

=18(元)=18(元)答:

该付18元

训练环节

完成“练一练”第1题,第2题。

板书设计

 

小熊购物(乘加、乘减两步计算式题)

解法一:

3×4+6解法二:

6+3×4(先算的一步用直线划起来)

=12+6=6+12

=18(元)=18(元)答:

该付18元。

 

“四环、八步”课堂教学模式教案

一般操作方法

班级

科目

数学

课题

买文具

课时

1

执教人

授课时间

学习目标

1、通过“买文具”的问题情景,发展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体会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

3、引导学生掌握脱式计算的书写要求,能正确地进行除加、除减两步式题的计算。

4、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体验合作学习的快乐。

重点

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除加、除减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

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除加、除减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

学习流程

辅助环节

一、导入

1、提问:

上节课我们学习的乘加、乘减两步计算式题的计算顺序式什么?

2、练习(二人板演,全班齐练)

4×8+640-6×4

这节课我们通过买文具来探索除加、除减两步计算式题的计算(板书课题)

二、出示学习目标

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体会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

三、自学指导

1、理解图中内容,找信息。

2、笑笑一共需要多少元?

3、理解现价和原价,每本算术本现价比原价便宜多少?

先学环节

(1)分析问题:

笑笑买了一本作为本和一本英文本。

分析条件:

主题图中只给出英文本每本4元3本作文本一共18元

所以先要解决一本作文本多少元的问题,再算出作文本和英文本一共多少元。

(2)列算式。

学生通过讨论可以得出两种方法:

a.18÷3=6(元),6+4=10(元)答:

笑笑一共需要10元。

b.18÷3+4

=6+4

=10(元)答:

笑笑一共需要10元。

全班讨论:

18÷3+4表示什么意思?

算式“18÷3+4”中的“18”表示3本作文本18元,“18÷3”表示1本作文本多少元。

所以“18÷3+4”表示1本作文本和1本英文本一共多少元?

因此计算“18÷3+4”的时候,应先算18÷3=6,再算6+4=10,用脱式计算。

(4)引导学生发现:

有加法又有除法时,要先算除法后算加法。

训练环节

“试一试”。

板书设计

买文具(除加、除减两步计算式题)

解法一:

18÷3=6(元),6+4=10(元)

答:

笑笑一共需要10元。

解法二:

18÷3+4

=6+4

=10(元)

答:

笑笑一共需要10元。

 

“四环、八步”课堂教学模式教案

一般操作方法

班级

科目

数学

课题

过河

课时

1

执教人

授课时间

学习目标

1、通过“过河”的情景,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引导学生再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小括号的作用,能正确计算带有小括号的算式。

3、让学生养成先看运算顺序,后进行计算的习惯。

重点

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带有小括号的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

难点

能正确计算带有小括号的算式。

学习流程

辅助环节

一、导入

(1)2+7×5,这道题里有()法,又有()法,要先算(),再算()。

(2)40-36÷4,这道题里有()法,又有()法,要先算(),再算()。

这节课我们跟随淘气他们过河的问题来探索带有小括号的运算(板书课题)

二、出示学习目标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小括号的作用,能正确计算带有小括号的算式。

三、自学指导

1、理解图意,明确问题,图上告诉我们哪些信息?

要我们解决什么问题?

2、如果同学们都坐大船,需要几条船?

3、认识带有小括号的混合算式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先学环节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

组织学生讨论:

“29+25÷9”是否符合解决问题的顺序?

这个算式应该先算25÷9,再算加法,这种运算顺序不符合问题的情景。

在本题,应先算男女生总人数,即29+25。

怎样解决运算顺序问题呢?

我们请小括号“()”来帮忙。

通过刚才的练习,你认为带有小括号的算式运算顺序怎么样?

如果在一个算式中有小括号,就要先算小括号中的。

训练环节

P9试一试

1、提示:

先计算坐满大车后还剩多少人,再计算需要多少辆小车。

算式:

(70-46)÷8

2、这个算式还能解决下图中哪些问题?

3、说一说下面两题的运算顺序,再算一算。

24+16÷8(24+16)÷8

引导学生发现虽然以上两题运算符号和数字都一样,但由于其中一题带有小括号,所以计算顺序、结果不一样。

板书设计

过河(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29+25)÷9读作:

29与25的和除以9。

=54÷9

=6(条)

答:

同学们都做大船,需要6条船。

 

“四环、八步”课堂教学模式教案

一般操作方法

班级

科目

数学

课题

练习一

课时

1

执教人

授课时间

学习目标

1、通过引导学生进行练习,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混合运算的顺序,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先

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

2、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小括号的作用,进一步认识有小括号时,应先算小括号里面的,使学生熟练掌握有括号算式的运算顺序。

3、通过练习,发展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细心计算的习惯。

重点

通过练习使学生熟练掌握“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以及小括号的作用。

难点

通过练习使学生熟练掌握“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以及小括号的作用。

学习流程

辅助环节

一、导入

1、提问:

通过上这一单元的学习,请你说说混合运算的顺序是怎样的?

(指名口答)

2、说明练习内容,导入课题。

(板书课题)

二、出示学习目标

1、通过引导学生进行练习,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混合运算的顺序,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先

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

2、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小括号的作用,进一步认识有小括号时,应先算小括号里面的,使学生熟练掌握有括号算式的运算顺序。

三、自学指导

1、看情境图,先说说图意,收集数学信息。

2、独立解决问题

3、在小组内交流

先学环节

1、

(1)引导学生理解题意。

提问:

图画的是什么?

要解决什么问题?

(2)让学生独立解答。

强调:

列算式时要注意什么?

(先算什么要划线)

2、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学生互判。

(注意:

现算什么用红线划出来)

明确:

在一个算式里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先算乘除,后算加减。

3、第3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先计算,后涂色。

4、

(1)引导学生理解题意。

提问:

图上告诉我们什么信息?

要解答什么问题?

(指名回答)

(2)让学生独立解答。

先比较哪种饮料便宜,有3种方法:

解法一:

12÷6=2(元)解法二:

3×6=18(元)解法三:

12÷3=4(瓶)

3>218>126>4

答:

男生买的饮料便宜。

答:

男生买的饮料便宜。

答:

男生买的饮料便宜。

再算每瓶便宜多少元?

3-12÷6

=3-3

=1(元)答:

每瓶便宜1元。

6、

(1)引导学生理解题意。

提问:

图上告诉我们什么信息?

要解答什么问题?

(指名回答)

(2)提问:

为什么要用小括号?

不用行吗?

训练环节

练习一

4题,5题

板书设计

练习一

解法一:

12÷6=2(元)解法二:

3×6=18(元)解法三:

12÷3=4(瓶)

3>218>126>4

答:

男生买的饮料便宜。

答:

男生买的饮料便宜。

答:

男生买的饮料便宜。

再算每瓶便宜多少元?

3-12÷6

=3-3

=1(元)答:

每瓶便宜1元。

 

 

“四环、八步”课堂教学模式教案

一般操作方法

班级

科目

数学

课题

看一看

(一)

课时

1

执教人

授课时间

学习目标

1、通过观察活动,体验站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不一样,最多能看到物体的三个面。

2、知道物体的正面、右面和上面,能辨认从正面、右面和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3、积极主动参与观察活动,发展空间观念。

重点

最多能看到物体的三个面

难点

知道物体的正面、右面和上面,能辨认从正面、右面和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学习流程

辅助环节

一、导入

观察教师,教师正面对学生,侧面对学生,背面对学生让学生说说看到了什么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观察物体中的数学问题

(板书课题)

二、出示学习目标

知道物体的正面、右面和上面,能辨认从正面、右面和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三、自学指导

从不同的面观察讲台

先学环节

1、以小组为单位,从不同的角度观察

2、学生观察,引导学生从不同的面有序观察,可以先引导某个小组的学生站在一个角度观察后,再帮助他们调换位置,使其他小组的成员知道观察的方法

3、汇报交流

总结:

通过刚才的活动,我们已经发现,站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看到的面的个数也是不一样的,每个位置最多能看三个面

训练环节

练一练

板书设计

看一看

(一)

站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不一样,最多能看到物体的三个面。

 

“四环、八步”课堂教学模式教案

一般操作方法

班级

科目

数学

课题

看一看

(二)

课时

1

执教人

授课时间

学习目标

1、通过观察活动,体验到站在不同位置观察多个物体,看到的形状不一样

2、能正确辨认从上面、侧面、正面观察到的组合物体的形状

3、发展空间观念和合作意识,培养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重点

能正确辨认从上面、侧面、正面观察到的组合物体的形状

难点

能正确辨认从上面、侧面、正面观察到的组合物体的形状

学习流程

辅助环节

一、导入

在讲台上摆出一摞书,现场从三个不同的角度拍出照片投影在屏幕上,让学生直观的认识到拍照时的位置不同,所拍出的照片就不同

(板书课题)

二、出示学习目标

正确辨认从上面、侧面、正面观察到的组合物体的形状

三、自学指导

观察牙膏盒和刷牙杯

先学环节

1、以小组为单位,观察自己带来的物体

汇报结果

换位观察,汇报结果

2、小组中任意两人的学具放在一起,大家观察,看看把两个物体组合在一起看到的形状是什么样的

总结:

观察物体的位置不同,所看到的物体的形状也不同,同时在观察两个物体时,还会出现一个物体被另一个物体遮挡的情况

训练环节

出示教材16页练习题

生独立完成,全班订正

板书设计

看一看

(二)

 

 

“四环、八步”课堂教学模式教案

一般操作方法

班级

科目

数学

课题

捐书活动

课时

1

执教人

授课时间

学习目标

探索并掌握三位数连加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发展从表格中获得信息,提出问题及估算的能力。

体会连加计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运用连加等有关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在情境中解决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重点

探索连加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难点

提高学生估算的能力。

学习流程

辅助环节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在这样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学习是不是感到很幸福呢?

可是,你们知不知道我国还有很多的儿童因为贫困而面临辍学,请看图片(贫困山区的图片),这些年龄和你们差不多的孩子,因为贫困,只能在艰苦的环境下学习,但他们依然尽自己最大的努力用功读书,你们说他们这种精神值不值得我们学习?

你们愿意为他们做些什么呢?

(引出课题),老师吧他们捐书的情况做了个统计,一起来看看吧!

(板书课题)

二、出示学习目标

探索并掌握三位数连加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发展从表格中获得信息,提出问题及估算的能力

三、自学指导

1、看一看,说一说。

出示统计表。

看看你能从中找出那些数学信息。

2、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想说些什么?

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先学环节

预设:

生1:

哪个年级捐的书多一些?

生2:

三年级一共捐了多少本?

生3:

四年级一共捐书多少本?

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与同桌交流,然后汇报。

学生尝试列算式,交流后汇报。

三年级:

118+104+95。

四年级:

103+109+98。

先估一估,大约有多少本?

并指名说一说你是怎样估的?

算一算(学生独立计算)

四人小组交流

请几名同学代表上台板演

全班汇报

今天我们用多种方法计算出三年级一共捐书317本,和我们的估算比较一下,是不是很接近?

看来我们的估算是准确的。

师:

现在我们一起来解决“四年级一共捐了多少书?

师:

用今天学习的新方法算一算吧!

组织交流活动,让学生在小组内将计算的方法和过程说一说,再全班汇报。

师:

大家现在能确定哪个年级捐的书多吗?

训练环节

竖式计算:

475+263+149724+114+86

 

板书设计

捐书活动

三个年级共捐书多少本?

110+100+90=300

118+104+95=317(本)估:

100+100+100=300

118120+100+100=320

104

+95

317

答:

三个年级共捐书317本。

 

 

“四环、八步”课堂教学模式教案

一般操作方法

班级

科目

数学

课题

运白菜

课时

1

执教人

授课时间

学习目标

1、结合“运白菜”具体情境,探索三位数连减的具体方法,并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2、运用连减的有关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结合“运白菜”的情境,发展提出问题,运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

的能力。

重点

认识和了解连减两步计算应用题的结构及数量关系,并探索其解题方法。

难点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减法的性质并能在计算时根据数据特点灵活选择方法计算。

学习流程

辅助环节

一、导入

秋天是一个丰收的季节,我们走进小农场,看看这片白菜地,运白菜时还藏着数学问题呢,你能找到吗?

(板书课题)

二、出示学习目标

结合“运白菜”具体情境,探索三位数连减的具体方法,并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三、自学指导

1、找出图中的数学信息

2、根据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3、解决问题

先学环节

(一)理解图意,提出问题

师:

原来有850棵,运走两车后,求还剩多少棵?

(师板书出完整的题目)能一步完成吗?

(不行)该怎样列式?

(二)计算,解决问题

生1:

850-256-280生2:

850-(256+280)

=850-536=594-280

=314(棵)=314(棵)

师:

强调计算时要注意进退位问题,做到认真、细心。

师:

说出式子中各数各步所表示的意思?

小结:

生1提出850-256-280表示从总棵数中去掉第一车后,再从剩下的棵数中再去掉第二车,得出最后的剩下棵数。

生2提出850-(256+280)表示从总棵数中去掉第一车和第两车的总棵数的和,得出最后的剩下棵数。

师:

两种计算方法进行对比,你们能找出相同点与不同点吗?

小结:

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一个数减去这两个数的和。

训练环节

一)基础练习

师:

同学们非常棒,下面我们来做这几道题。

456-278-132930-(80+480)368-(168+70)

=178-132=930-560=368-168-70

=46=370=200-70

=130

二)巩固练习

 

板书设计

运白菜

运走两车后,还剩下多少棵?

估一估

850-260-290=300(棵)850-250-290=310(棵)

方法一850-256-288

=594-288

=306(棵)

方法二850-(256+288)

=850-544

=306(棵)

 

 

“四环、八步”课堂教学模式教案

一般操作方法

班级

科目

数学

课题

节余多少钱

课时

1

执教人

授课时间

学习目标

1.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三位数加减混合运算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2.能够运用已有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

3.探索从多角度解决实际问题的解题思路,并能对结果进行合理性判断

重点

探究并掌握三位数加减的脱式计算的计算方法

难点

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学习流程

辅助环节

一、导入

据有关部门统计,2009年,我国进城务工人员总数达到二亿三千万人,城市建设和发展离不开他们的劳动。

但另一方面,农村却又更多的留守老人和孩子。

他们靠亲人在外打工寄回的钱,精打细算地过生活。

还尽量有节余,如果家里有急事,可以用来应急。

亮亮一家就是这上亿家庭种很难过的一员。

揭题: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有关节余多少钱的知识。

(板书课题)

二、出示学习目标

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三位数加减混合运算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三、自学指导

(1)观察图,你能发现哪些数学信息?

(2)分析数学信息,并根据这些信息提出自己最感兴趣的问题,在小组之间交流。

先学环节

(1)以小组形式反馈问题,有能力的同学可以帮助解决。

(引出问题“八月结余了多少钱?

”)

(2)探究“八月结余了多少钱?

”这个问题,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之后和小组交流。

师:

你会列式解答吗?

学生先独立列式计算

800+185-745或800-745+185

再在小组里交流自己的计算方法,然后汇报。

(3)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交流中教师鼓励算法不同的同学

对于带有一般性的计算方法应引导学生予以关注。

训练环节

完成“练一练”的第1、2题。

(先让学生独立计算,再让学生说说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

板书设计

节余多少钱

方法一:

800+185-745方法二:

800-745+185

=985-745=55+185

=240(元)=240(元)

答:

八月份节余了240元

 

 

“四环、八步”课堂教学模式教案

一般操作方法

班级

科目

数学

课题

里程表

(一)

课时

1

执教人

授课时间

学习目标

1.结合“火车里程表”,经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读常见的火车里程表,解决里程表中的数学问题,提高获取信息的能力,增强应用意识。

2.初步尝试借助直观图和线段图理解题意、表示数量关系,积累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

3.在与他人交流时,能正确表达自己的想法,能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感受数学学习的快乐。

重点

会读常见的火车里程表,解决里程表中的数学问题。

难点

能用直观图或线段图表示数量关系。

学习流程

辅助环节

一、导入

课件出示一张火车里程表,从这张表中你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

(板书课题)

二、出示学习目标

结合“火车里程表”,经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读常见的火车里程表,解决里程表中的数学问题,提高获取信息的能力,增强应用意识

三、自学指导

1、理解什么是里程表

2、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

3、813-689求的是哪两个城市的距离

先学环节

1、把里程表和铁路图结合起来帮助学生理解

2、学生独立解决数学问题

保定到郑州有多少米,在铁路图中画一画算一算,

学生独立完成后小组交流,师巡视指导

全班汇报交流

 

813-689求的是那两个城市的距离?

813表示北京到洛阳的距离,689表示北京到郑州的距离,两者相减表示洛阳到郑州的距离

 

训练环节

练一练:

25页1题、3题

板书设计

 

“四环、八步”课堂教学模式教案

一般操作方法

班级

科目

数学

课题

里程表

(二)

课时

1

执教人

授课时间

学习目标

1、结合汽车里程表,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借助直观图和线段图帮助学生理解起点非0的有关里程表的实际问题。

重点

读懂“里程表”中每个数据的意义(尤其是非0起点)

难点

学生在老师的帮助下会画线段图和读懂线段图。

学习流程

辅助环节

一、导入

羊村正在进行一场激烈的羊羊运动会,(课件)下面要进行的是100米的比赛,比赛现在开始,最后谁获得了冠军?

你认为公平吗?

如果用一条线段来表示喜羊羊所跑的路程呢?

你认为起点是多少?

(0米)终点是多少?

(100米)如果用一条线段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