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史版高考历史复习世界史第14讲现代文明的拓展二战后的世界教师用书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2895656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190.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通史版高考历史复习世界史第14讲现代文明的拓展二战后的世界教师用书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通史版高考历史复习世界史第14讲现代文明的拓展二战后的世界教师用书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通史版高考历史复习世界史第14讲现代文明的拓展二战后的世界教师用书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通史版高考历史复习世界史第14讲现代文明的拓展二战后的世界教师用书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通史版高考历史复习世界史第14讲现代文明的拓展二战后的世界教师用书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通史版高考历史复习世界史第14讲现代文明的拓展二战后的世界教师用书Word文件下载.docx

《通史版高考历史复习世界史第14讲现代文明的拓展二战后的世界教师用书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通史版高考历史复习世界史第14讲现代文明的拓展二战后的世界教师用书Word文件下载.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通史版高考历史复习世界史第14讲现代文明的拓展二战后的世界教师用书Word文件下载.docx

全国卷Ⅰ)下图是苏联时期的一幅漫画《又是斯大林格勒》。

该漫画表明(  )

A.外国对苏俄的武装干涉彻底失败

B.苏联在帝国主义包围中仍实现工业化

C.二战期间苏联经济建设并未停滞

D.遏制政策未能阻止苏联经济的发展

D [漫画《又是斯大林格勒》的寓意是:

斯大林格勒曾经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重要战役发生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这座被毁的城市得以重建,引起西方国家的恐慌,说明了西方国家的遏制政策未能阻止苏联经济的发展,故D项正确;

这幅漫画出自苏联时期而不是苏俄时期,故A项错误;

苏联在帝国主义包围中仍实现工业化不能反映出“又是斯大林格勒”的寓意所在,故B项错误;

漫画反映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联经济的发展,故C项错误。

5.命题点:

二战后美国的对外政策

全国卷Ⅱ)20世纪50年代中期,美国一位著名黑人爵士乐演唱家,在美国新闻署的资助和安排下,多次赴非洲等地巡演,赢得了大量歌迷,很多人通过他的演唱知道了美国。

美国政府机构支持该演唱家海外巡演的主要目的是(  )

A.争取国内黑人选民支持B.展示美国的经济实力

C.抵制不结盟运动的发展D.与苏联争夺中间地带

D [材料关键信息:

一是时间“20世纪50年代中期”,二是美国新闻署资助黑人爵士乐演唱家多次赴非洲等地巡演,很多人通过他的演唱知道了美国。

联系这一时期美苏争霸的史实可知,这一做法是为了拉近这些国家与美国的关系,故选D项;

A项和材料中到非洲国家演唱无关,故排除;

美国黑人爵士乐演唱家的非洲巡演属于文化活动与展示美国的经济实力无直接关系,故排除B项;

C项与不结盟运动的时间不符,不结盟运动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初,故排除。

题号

命题特点

第1题

转换思维

社会现实:

美国政府拒绝向面临饥荒的印第安人救济的深层原因是“有人指控他们的生活方式是共产主义式的而不是美国式的”

第2题

材料直观

以饼状图的形式展示1945—1975年间联合国成员国的变化情况

强调能力

考查从四个时期饼状图的变化中提取有效信息并加以解读的能力

第3题

历史背景

二战后美苏“冷战”的国际格局

知识联系

马歇尔计划对欧洲一体化的客观作用

第4题

形式活泼

以漫画作为命题载体,信息含量丰富,阅读时一是要注意从文字中挖掘显性信息,二是要从人物形象和携带物品中挖掘隐性信息

第5题

材料新颖

以著名黑人爵士乐演唱家赴非洲等地巡演创设情境

巧妙关联

文化艺术与政治、外交的关系

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

阶段

特征

表现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至20世纪50年代中期

雅尔塔体制确立,两极格局形成

由战后初期美苏合作转向资本主义阵营与社会主义阵营对峙、北约和华约两大集团对抗;

世界形势转向冷战

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末期

在两极格局的大框架下,出现动荡、分化和改组

战后两大阵营的对峙局面为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争霸所代替;

第三世界崛起并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国际政治舞台

20世纪70年代初到80年代中期

从两极向多极化发展

资本主义世界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开始形成,美苏争霸激烈

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初

美苏矛盾缓和,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华约解散,雅尔塔体制和两极格局终结

20世纪90年代以来

世界政治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的趋势在加强

二、战后初期美国谋求世界霸权的措施

金融

通过《布雷顿森林协定》,建立了一个以美元为中心的新的世界货币体系

国际贸易

通过《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实际上形成了以美国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贸易体系

工业科技

在第三次科技革命中处于领先地位,加强了它在世界政治经济中的主导地位

政治格局

逐步确立起与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对抗

国际事务

着手策划成立联合国,成立初期一度被美国控制,并以此作为推行世界霸权政策的工具

三、战后国际格局的变化对大国关系的影响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至20世纪50年代中期:

两极格局的形成使英、法、德、日等国受到美国的控制,而中国则与苏联建立了友好同盟关系。

2.20世纪50年代中期:

由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阵营的对抗走向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争霸,苏联为在争霸中增强竞争力,企图控制社会主义国家的内政外交,导致了中苏关系的恶化。

3.20世纪六七十年代:

随着不结盟运动的兴起、欧洲国家的经济联合和日本经济的迅速发展,国际格局开始向多极化方向发展,迫使美国调整了与欧洲国家的关系,缓和了与中国的关系。

4.20世纪90年代以来:

两极格局解体,中俄关系有了新发展,中美、中日、美俄关系反复变化。

1.(2019·

乌鲁木齐一模)戴维·

格雷斯《西方的敌与我》一书中写道:

“在1947-1949年欧洲外交的主要目的,就是说服美国在1945年胜利的仅仅几年后再次回到欧洲,并无限期地停留下来。

”这一“目的”达成的标志是(  )

A.杜鲁门主义的提出  B.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C.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D.“柏林墙”的修建

C [根据材料“美国在1945年胜利的仅仅几年后再次回到欧洲,并无限期地停留下来”并结合所学知识,实现这一目的的是北约的建立,故选C项。

2.(2019·

长春三模)修昔底德陷阱指的是,当一个崛起国取代守成国时,自然会出现不可避免的混乱。

但是,二战后美苏争霸以“冷战”形式避免了军事冲突;

德国通过同英国、法国合作和平地实现了复兴。

这说明(  )

A.世界各国可以完全避免战争

B.修昔底德陷阱已经丧失作用

C.国际冲突能以和平方式解决

D.经济与科技实力可取代战争

C [“德国通过同英国、法国合作和平地实现了复兴”说明很多矛盾可以以和平方式来解决,故选C项;

“二战后美苏争霸以‘冷战’形式避免了军事冲突”不能说明世界没有战争,排除A项;

“二战后美苏争霸以‘冷战’形式避免了军事冲突;

德国通过同英国、法国合作和平地实现了复兴”只能说明和平成为可能,但不能完全否定修昔底德陷阱,排除B项;

“德国通过同英国、法国合作和平地实现了复兴”只是一种现状,不能证明战争永远不会发生,排除D项。

3.图一、图二是西方媒体有关“冷战”的漫画,分别描绘了“苏联眼中的美国”与“美国眼中的苏联”。

这两幅漫画表明(  )

A.战略猜忌加剧国际局势动荡

B.美苏争夺的焦点在西欧、中国

C.媒体舆论体现双方国家利益

D.妖魔化对手是冷战主体方式

A [“苏联眼中的美国”与“美国眼中的苏联”均把第三方视为敌人的同盟来对付自己,显得疑心重重,故选A项;

两幅漫画中,没有特别指出中国与西欧的特殊性,排除B项;

“苏联眼中的美国”与“美国眼中的苏联”,这两幅漫画均是讽刺双方怀疑第三国,没有涉及国家的利益,排除C项;

漫画表达了对两个大国的讽刺,排除D项。

4.20世纪70年代,美国外交战略经历了从杜鲁门主义到尼克松主义的收缩。

在尼克松主义看来,缓和并非结束冷战、结束美苏敌对状态,缓和仅仅是一种手段、一种方法。

由此看来,美国外交战略的调整主要是因为当时(  )

A.美国霸主地位不复存在

B.世界多极化趋势得到加强

C.资本主义阵营出现分化

D.苏联军事实力的不断提升

D [20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衰退,霸权地位衰落,在美苏争霸中,苏联的军事实力超过了美国,美国的外交战略经历了从杜鲁门主义到尼克松主义的收缩,故选D项。

抓关键词

定时空

快解题

显性时空

两极格局(1945—1991年),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加强(1991年至今)

隐性时空

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冷战”、北约、华约、欧共体、不结盟运动、苏联解体、“一超多强”

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

全国卷Ⅲ)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法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率由2.6%下降到1.3%,物价上涨了1倍。

1981年,密特朗就任总统后,推行包括国有化在内的一系列措施,其结果(  )

A.加剧了经济恶化 B.实现了物价下降

C.推动了通货紧缩D.放弃了经济自由

A [依据材料信息可知,当时法国经济陷入滞胀,但密特朗仍推行国家干预经济的措施,这只会加剧经济的恶化,故A项正确。

欧洲一体化的影响

全国卷Ⅱ)20世纪60—70年代,法国、联邦德国和意大利北部原本落后的农村迅速实现了机械化,数百万农民成了相对富裕的农场主。

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

A.马歇尔计划开始发挥作用

B.欧洲经济一体化的推动

C.西欧社会福利制度的确立

D.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

B [20世纪60—70年代,欧洲北部原本落后农村迅速发展,实现了机械化,究其原因,一是充分利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二是内部合作(欧共体)的推动,三是抓住和平发展这一历史机遇,故答案为B项。

苏共二十一大通过的七年计划

全国卷Ⅲ)1959年,苏共二十一大讨论通过了七年经济计划,规定7年内工业生产总值提高80%,其中发电量、钢铁产量都要求成倍增长。

这反映出七年经济计划(  )

A.未能摆脱斯大林模式

B.是应对马歇尔计划的举措

C.是新经济政策的延续

D.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控制

A [根据材料苏共二十一大的决议,可知仍将重点放在工业化发展方面,尤其注重重工业的发展,且仍是通过行政命令发展经济,说明七年计划并未摆脱斯大林模式,A项正确;

马歇尔计划是1947年提出的,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应对举措是1949年建立的经济互助委员会,B项错误;

新经济政策是强调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经济,与题干中制定经济发展计划不符,C项错误;

材料仅提到了七年计划的内容,不能反映出这种计划的结果,所以根据材料不能判断出是否加强了对经济的控制,D项错误。

战后美国经济政策的调整

全国卷Ⅲ)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联邦政府机构臃肿,财政支出庞大。

总统尼克松在咨文中呼吁,应当“使权力和资源开始从华盛顿流回到州和地方,更重要的是回到全体人民手中。

我们要使各州和地方担负更多的责任,我们将同他们分享收入”。

由此可知,美国联邦政府试图(  )

A.消除国家干预经济的弊端B.将权力下放到州政府

C.扩大福利政策的覆盖范围D.恢复自由放任的传统

A [20世纪70年代初,西方国家出现经济“滞胀”现象。

从材料信息看出,针对联邦政府机构臃肿,财政支出庞大,美国政府呼吁“使权力和资源开始从华盛顿流回到州和地方,更重要的是回到全体人民手中”,体现了美国政府逐步调整经济政策,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从而消除国家干预经济的弊端,故A项正确。

新兴独立国家的崛起

全国卷Ⅰ)推动下表所列国际组织出现的主要因素是(  )

成立时间

名称

1955年

国际茶叶委员会

1960年

石油输出国组织

1962年

可可生产者联盟

1970年

天然橡胶生产者协会

A.发达国家经济高速增长造成的资源紧缺

B.新兴独立国家应对不利的国际经济秩序

C.经济全球化开始扩展到生产领域

D.经济的区域集团化取得显著成就

B [题干表格中成立的国际组织基本上属于原料生产组织,其成员大都属于新兴独立的发展中国家。

为了应对当时不利的国际经济秩序,它们建立了自己的行业组织,主张维护自己的权利,发出自己的声音,联合对抗不合理的经济秩序,故选B项。

6.命题点:

区域集团化的发展

全国卷Ⅰ)1976年,美、英、法等西方国家组成七国集团,协调经济政策以解决世界经济难题,俄罗斯加入后成为八国集团。

1999年,八国集团国家和中国、巴西、印度等组成二十国集团,寻求合作以促进国际金融稳定和经济持续增长。

从这一历程可看出(  )

A.世界格局的变化冲击旧的世界经济秩序

B.经济全球化深入到贸易金融领域

C.越来越多的亚非拉国家进入世界体系

D.区域经济集团从封闭走向开放

A [结合题意可知,20世纪末对世界经济做出贡献的不仅有发达国家,也有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这表明世界旧的经济秩序受到冲击,A项正确;

经济全球化或区域经济集团的发展并非材料表述的中心意思,排除B、D两项;

二战后亚非拉国家已经加入世界体系,C项错误,排除。

7.命题点:

《赫鲁晓夫回忆录》的史料价值

全国卷Ⅱ)20世纪70年代至今,《赫鲁晓夫回忆录》多次出版,并被翻译成多种语言。

因其内容的复杂性,不同年代版本的内容均有所不同。

由此可知,此回忆录作为一种史料(  )

A.能够准确记述作者的事迹

B.比相关研究著作的可信度更高

C.版本越新越接近历史真相

D.反映出时代对历史叙述的影响

D [材料信息“不同年代版本的内容均有所不同”说明回忆录在不同年代被多次修改,反映出时代对历史叙述的影响,D项正确;

回忆录带有作者个人主观色彩,且版本内容受时代局限,A项错误;

回忆录被多次修改,其可信度未必比其他研究著作高,B项错误;

版本新旧与否与接近历史真相无必然关系,C项错误。

8.命题点:

20世纪初欧洲资产阶级文艺流派

全国卷Ⅰ)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些青年艺术家在瑞士组成艺术群体“达达派”。

他们用纸片、抹布、电车票、火柴盒等进行创作,甚至把瓷质的小便器命名为“喷泉”搬上展览会。

这类作品(  )

A.抒发了浪漫情怀  B.遵循了写实原则

C.突出了理性思维D.表达了幻灭反叛

D [由材料“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达达派”“他们用纸片、抹布、电车票、火柴盒等进行创作,甚至把瓷质的小便器命名为‘喷泉’搬上展览会”可知,“达达派”的作品反传统反理性,是一战期间虚无主义在艺术上的具体体现,反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一些青年的苦闷心理和空虚的精神状态,故选D项。

计量史学

法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率下降,物价上涨,说明20世纪70年代法国出现了滞胀现象

依托教材

1967年,欧共体成立,法国、联邦德国和意大利均是创始国

链接热点

在中国日益融入全球化的今天,如何精准扶贫,实现脱贫并走向小康社会,值得借鉴

以史为鉴

吸取苏联工业化建设的高速发展对今天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启示

历史现象

尼克松“还权于州和地方”,扩大地方和州政府的自主性

提示本质

使联邦政府更有力地宏观领导美国经济、减轻联邦政府负担,增加联邦政府财政收入

情境创设

以新兴独立国家成立原料生产组织创设历史情境,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

一、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的进一步调整

主要表现

国家干预

在不同国家,国家干预的方法和侧重点有所不同,主要内容有:

制订指导性的经济计划、实行企业国有化、国家采购、利用财政金融政策宏观调控经济、实行福利政策等。

同时,各国政府也制定法律,对垄断加以限制,保证竞争

企业调整

(1)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明显分离,管理人员专门从事经营有利于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2)股份公司成为企业的主要组织形式,股票的分散有利于现代企业所需大量资金的筹集

产业结构

在国家干预和第三次科技革命等因素的推动下,产业结构发生巨大变化,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第二产业比重变化不大,第三产业比重上升为第一位

社会结构

产业结构的改变带动了社会结构的变化,农业人口和传统的体力劳动者减少,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等非体力劳动者人数在就业人口中占第一位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

概况

原因

第一阶段(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到20世纪70年代)

美国拥有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霸主地位,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和关贸总协定控制国际金融和世界市场。

推行马歇尔计划帮助西欧国家从战争破坏中恢复

经过两次世界大战,欧洲国家普遍衰落,美国大发横财

第二阶段(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后期)

日本和欧洲共同体与美国在世界市场上激烈竞争,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美国经济霸主地位动摇

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不平衡,欧洲共同体国家和日本赶超美国

第三阶段(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

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和全球一体化趋势加强,追求数量和速度的经济增长方式将让位于追求质量和效益的增长方式,知识经济初露端倪,作用明显

生产力和国际分工的发展,新科技革命的巨大影响,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的程度进一步加深

三、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与发展

1.背景

(1)政治、经济保障:

资本主义发展相对稳定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

(2)先决条件:

科学理论的重大突破,如计算机技术、物理学等。

(3)必要手段:

科学技术的发展具备了一定的物质和技术基础。

(4)推动力:

社会需要,即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军事需求、战后军备竞争的需求和发展经济的需求。

2.成就:

原子能、航天技术、电子计算机等以及人工合成材料、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工程等。

3.特点

(1)科学和技术紧密结合,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2)科技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速度加快,深刻影响人们的生活。

(3)科技各领域间相互促进,向综合化、专门化、纵深化方向发展。

4.影响

(1)社会生产力发展:

人类进入“信息时代”,促进知识经济的形成和发展。

(2)社会经济、生活结构变化:

经济结构变化,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

(3)国际经济格局的调整:

加强各国经济联系,推动世界经济一体化,科技的差距进一步拉大了国家间的经济差距。

1.二战后,英国实施国有化的程序各不相同,但大多数由政府新建立的公司来经营这些企业。

如钢铁企业就全部由政府持股建的“大不列颠钢铁公司”接管,原有的股东得到政府特别发行的债券作为补偿。

这反映出二战后英国(  )

A.遏制了经济危机的发生

B.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得到局部调整

C.确立了公有制主导地位

D.逐步改变了生产资料所有制性质

B [根据材料“英国实施国有化的程序各不相同,原有的股东得到政府特别发行的债券作为补偿”可知,二战后英国通过国有化来干预经济,对生产关系局部调整,从而促进了经济发展,故选B项。

海门一模)《漫长的20世纪》指出:

30年代大危机爆发……人们放弃了相对稳定货币的追求,“世界资本主义退到了民族国家经济及相关帝国的避难所里”。

为此,战后采取的措施是(  )

A.政府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

B.建立“福利国家”

C.建立国际金融和贸易体系

D.发展“混合经济”

C [政府加强对经济的干预是在战前就采取的措施,故A项错误;

建立“福利国家”是为了解决贫富差距过大问题,故B项错误;

“世界资本主义退到了民族国家经济及相关帝国的避难所里”表明世界经济的混乱、无序状态,为此,战后建立以美国为主导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和关贸总协定,故C项正确;

发展“混合经济”是为了解决经济“滞胀”问题,故D项错误。

3.(2019·

合肥一模)特朗普竞选美国总统前后推出逆全球化口号,实施了一系列贸易保护政策,一些欧美大国也采取了一系列逆全球化举措,逆全球化趋势愈发明显。

这表明全球化进程中(  )

A.发展中国家成为主要受益者

B.逆全球化成为国际主流现象

C.新的国际政治格局已经形成

D.发达国家主导地位受到冲击

D [新兴经济体的出现使发达国家主导地位受到冲击,使发达国家不得不采取一系列逆全球化举措以维护自身利益,故D项正确。

4.世界上第一个国际电影节是1932年在意大利威尼斯市举行的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二战后不断增加,80年代以来,全世界有60多个国家和地区先后单独或轮流举办过各种名目繁多的国际电影节300多个。

这表明电影(  )

A.发源于意大利威尼斯

B.有利于加强世界各地联系

C.成为影响最大的媒体

D.是当今经济全球化的产物

B [电影的发明者是法国的卢米埃尔兄弟,故A项错误;

题干中“世界上第一个国际电影节是1932年在意大利威尼斯市举行的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二战后不断增加,80年代以来,全世界有60多个国家和地区先后单独或轮流举办过各种名目繁多的国际电影节300多个”,显示电影节越来越频繁,有利于各国联系的加强,故B项正确;

目前最大的媒体是网络,故C项错误;

电影节与当今经济全球化有关,但电影不是经济全球化的产物,而是技术进步的产物,故D项错误。

布雷顿森林体系、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关贸总协定、世贸组织、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合组织、经济区域集团化、经济全球化、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福利国家”“新经济”、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

电子计算机、互联网、信息时代、现代主义、《等待戈多》、摇滚乐、有声电影、电视、高尔基

主题纵横——知能提升

一、以佛罗伦萨等独立城市为中心的“北意大利金融”(14世纪中期至17世纪中期)

1.兴起的标志

14世纪中期,佛罗伦萨、威尼斯等意大利独立城市成为世界上最早的国际金融中心。

1338年佛罗伦萨有80家银行。

2.兴起的原因

(1)佛罗伦萨、威尼斯建立了独立国家城邦,为此后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提供了条件。

(2)佛罗伦萨、威尼斯地处欧、亚、非三大洲贸易交汇的要冲。

3.衰落的原因

(1)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欧洲商路和贸易中心由地中海地区转到大西洋沿岸。

(2)16世纪末,尼德兰、英格兰等国家对地中海和东方贸易的渗透等。

4.兴起的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销售营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