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灾爆炸事故专项应急预案Word格式.docx
《火灾爆炸事故专项应急预案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火灾爆炸事故专项应急预案Word格式.docx(4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危规号:
43025
UN编号:
1402
CAS号:
75-20-7
危险性类别:
第4.3类遇湿易燃物品
理化
特性
外观与性状
黄色或绿灰色结晶块或粉未,有吸湿性。
熔点:
2300℃
相对密度(水=1):
2.22
沸点:
无资料
相对密度(空气=1)1.43
溶解性:
溶于水、乙醇
毒性及健康危害
车间卫生标准
中国MAC:
未制定标准
美国TLV-TWA:
未制定标准
前苏联MAC:
美国TLV-STEL:
侵入途径
吸入、食入。
健康危害
损害皮肤,引起皮肤瘙痒、炎症、“鸟眼”样溃疡、黑皮病。
皮肤灼伤表现为创面长期不愈及慢性溃疡型。
接触工人出现汗少、牙釉质损害、龋齿发病率增高。
燃烧、爆炸危险性
燃烧性:
遇湿易燃
闪点:
无意义
爆炸极限:
稳定性:
稳定
引燃温度:
聚合危险:
不聚合
禁忌物
水、醇类、酸类。
危险特性
干燥时不燃,遇水或湿气能迅速产生高度易燃的乙炔气体,在空气中达到一定的浓度时,可发生爆炸性灾害。
与酸类物质能发生剧烈反应。
灭火方法
禁止用水或泡沫灭火。
二氧化碳也无效。
须用干燥石墨或其它干粉(如干砂)灭火。
急救
措施
吸入
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泄漏应急处理
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
切断火源。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式呼吸器,穿消防防护服。
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
小量泄漏:
用砂土、干燥石灰或苏打灰混合。
使用无火花工具收集于干燥、洁净、有盖的容器中。
转移至安全场所。
大量泄漏:
用塑料布、帆布覆盖,减少飞散。
与有关技术部门联系,确定清除方法。
储运注意事项
储存于干燥清洁的仓内温度内。
远离火种、热源。
包装必须密封,切勿受潮。
室内地面要高于室外自然地面,以防雨水浸入。
应与卤素(氟、氯、溴)、潮湿物品、易燃、可燃物等分开存放。
专仓专储。
储存间内的照明、通风等设施应采用防爆型,开关设在仓外。
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
要充分通风,并保持干燥。
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
禁止撞击和震荡。
雨天不宜运输。
乙炔特性表
acetylene
C2H2
26.04
21024
1001
74-86-2
第2.1类易燃气体
无色无臭气体,工业品有使人不愉快的大蒜气味。
熔点(℃):
-81.8(119kpa)
0.62
燃烧热(KJ/mol):
1298.4
沸点(℃):
-83.8
相对密度(空气=1)0.91
临界压力(MPa):
6.14
临界温度(℃):
35.2
微溶于水、乙醇,溶于丙酮、氯仿、苯。
美国TVL-TWAACGIH:
窒息性气体
吸入。
具有弱麻醉作用。
高浓度吸入可引起单纯窒息。
急性中毒:
暴露于20%浓度时,出现明显缺氧症状;
吸入高浓度,初期兴奋、多语、哭笑不安,后出现眩晕、头痛、恶心、呕吐、共济失调、嗜睡;
严重者昏迷、紫绀、瞳孔对光反应消失、脉弱而不齐。
当混有磷化氢、硫化氢时,毒性增大,应予注意。
易燃
爆炸上/下限(%):
80.0/2.1
引燃温度(℃):
305
聚合
强氧化剂、强酸、卤素。
极易燃烧爆炸。
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
与氧气剂接触会猛烈反应。
与氟、氯等接触会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
能与铜、银、汞等的化合物生成爆炸性物质。
切断气源。
若不能立即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正在燃烧的气体。
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灭火剂:
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干粉。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消防防护服。
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合理通风,加速扩散。
喷雾状水稀释、溶解。
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产生的大量废水。
如有可能,将漏出气用排风机送至空旷地方或装设适当喷头烧掉。
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
乙炔的包装法通常是溶解在溶剂及多孔物中,装入钢瓶内。
充装要控制流速,注意防止静电积聚。
储存于阴凉、通风仓间内。
仓间温度不宜超过30℃。
远离火种、热源,防止阳光直射。
应与氧气、压缩空气、卤素(氟、氯、溴)、氧气剂等分开存放。
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
验收时要注意品名,注意验瓶日期,先进仓的先发用。
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钢瓶及附件破损。
丙酮特性表
acetone
C3H6O2
58.08
31025
1090
67-64-1
第3.1类低闪点易燃液体
理化特性
无色透明易流动液体,有芳香气味,极易挥发。
-94.6
0.80
1788.7
56.5
相对密度(空气=1)2.00
4.72
235.5
与水混溶,可混溶于乙醇、乙醚、氯仿、油类、烃类等多数有机溶剂。
中国MAC(mg/m3):
400
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急性毒性:
LD505800mg/kg(大鼠经口)
20000mg/kg(兔经皮)
急性中毒主要表现为对中枢神经系统的麻醉作用,出现乏力、恶心、头痛、头晕、易激动。
重者发生呕吐、气急、痉挛,甚至昏迷。
对眼、鼻、喉有刺激性。
口服后,口唇、咽喉有烧灼感,然后出现口干、呕吐、昏迷、酸中毒和酮症。
慢性影响:
长期接触该品出现眩晕、灼烧感、咽炎、支气管炎、乏力、易激动等。
皮肤长期反复接触可致皮炎。
闪点(℃):
-20
13.0/2.5
465
强氧气剂、强还原剂、碱。
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遇明火、高热极易燃烧爆炸。
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
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明火会引着回燃。
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
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
抗溶性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砂土。
用水灭火无效。
急救措施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
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进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
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
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
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
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
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仓内温度不宜超过30℃,防止阳光直射。
保持容器密封。
应与氧化剂分开存放。
罐储时要有防火防爆技术措施。
露天贮罐夏季要有降温措施。
灌装时应注意流速(不超过3m/s),且有接地装置,防止静电积聚。
3、危险源及风险分析
根据生产工艺过程中存在的危险物质及工艺条件,火灾爆炸可能发生的部位有电石库房、乙炔生产区、乙炔充装房、乙炔实瓶库等。
危险源基本情况表
危险源名称
规格
数量
危险物
最大贮存量
电石库房
中间电石库
乙炔生产线
低压乙炔发生器
高压干燥器
低压干燥器
湿式气柜
往复式压缩机
水环式压缩机
乙炔充装房
乙炔充罐排
抽真空汇流排
乙炔实瓶库房
丙酮库房
在生产过程中会因误操作,设备失修腐蚀、工艺失控等而导致事故发生,造成易燃易爆物料泄漏引发火灾爆炸,将造成人员伤亡,还会波及到本厂其它区域及周边地区,其危害程度及波及范围与易燃易爆物质泄漏量、季节、风向等因素有关。
(1)火灾:
乙炔是特别危险的易燃易爆气体,各种发火源都能引起乙炔的燃烧和爆炸;
丙酮是易燃物质,丙酮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明火高温极易引起燃烧爆炸;
电石遇水蒸汽、水产生的乙炔气引起的燃烧和爆炸;
硫酸与许多物质接触能燃烧甚至爆炸。
在本厂生产中主要是机械的、热能、电能、光学等能量形式形成的发火源造成的燃烧和爆炸。
(2)化学性爆炸:
乙炔的化学性质非常活泼,容易和如含有银、汞和含铜量在70%以上的铜合金等其它物质起化学反应,乙炔的氧化、加成、聚合、分解等反应大都是放热反应,释放出大量能量,甚至发生爆炸,乙炔在明火、静电、火花、高温、高压、高热、雷击等条件下极易发生燃爆;
丙酮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明火、高温极易引起燃烧爆炸;
硫酸与铬酸盐、氯酸盐、电石、氟化物、高氯酸盐、雷酸盐、硝酸盐、苦味酸盐、金属粉末、可燃物易生成易燃爆炸物,引起燃爆。
(3)物理性爆炸:
由于物理能量突然释放而形成的爆炸,在本生产中主要是各种能量造成的能量积聚使压力管道、压力容器受压破裂发生物理爆炸;
涉及的乙炔为易燃气体,乙炔经受多种形式的激发能量都有可能发生物理性爆炸,乙炔经压缩机压缩以后的设备、管道都承受高压,更具有物理性爆炸的危险;
高压氮气进入低压系统造成超压爆炸;
浓硫酸与其他物品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或与水等接触生成的反应热形成大量蒸汽,造成超压爆炸。
1.2引发事故的诱因、影响范围及后果
根据本厂危险源的情况分析,本厂可能发生事故主要为电石库、乙炔生产区、乙炔充装房及乙炔瓶库因泄漏导致火灾、爆炸的事故。
1.2.1引发事故的诱因
1、电石
1)电石的质量不合格,含有硅铁或粒度、有害杂质超标,投入电石时容易造成火灾、爆炸,有害物质超标造成人员中毒,购买电石的粒度较小,粉尘浓度过高,同空气形成可燃性混合气体,由于操作不当,容易发生火灾、爆炸事故;
2)使用散装电石或电石包装物密封状况不好,有水份进入,造成电石水解,放出乙炔浓度较高,操作人员卸电石桶碰撞出火花或误操作,容易造成火灾、爆炸;
3)中间电石库建筑防雨水和通风设施不符合要求,通风不畅、雨水浸入或有积水,电石受潮后产生乙炔气体,引发火灾和爆炸事故;
4)搬运、装卸、破碎电石操作不当砸伤,破碎电石或拆卸桶盖操作不当产生火花、静电,易引起火灾;
雨天搬运电石,中间电石库无防进水或漏雨措施,房顶设有高位水池漏水,相对湿度过大或库房火灾用水灭火会造成电气水解放气,如遇到明火、火花、摩擦、高热、雷击会引发燃烧爆炸。
5)中间电石库无避雷装置或避雷装置失效,雷击引发电石库火灾事故;
6)未配备或未正确穿戴防护用品,接触电石灼伤人体,电石粉末损伤皮肤、眼睛、呼吸道;
7)中间电石库内未使用防爆灯具、开关和电线穿管产生电火花引燃库内乙炔产生火灾和爆炸事故;
8)中间电石库存放禁忌物或其他杂物,引起火灾爆炸事故;
9)中间电石库消防器材配备不当发生火灾时使用湿式灭火器材加剧火灾事故;
10)丙酮包装物破损导致泄漏,如遇到明火、火花、摩擦、高热、雷击会引发燃烧爆炸。
2、乙炔发生器
1)投入生产前,电石没有清除其中的杂质,特别是混入其中的硅铁,投入电石时撞击、摩擦产生静电火花引起火灾爆炸事故;
2)不能保证加水量而产生高温引发发生器爆炸火灾、事故;
不按规定添加电石,加水量过多,形成反应过快,造成乙炔产生过快,发生器泄漏乙炔量过多,没有采取有效措施或操作不当,遇火源引起燃烧爆炸;
3)发生器内反应放热量过高没有采取措施,造成火灾、爆炸;
4)电石反应不完全或没有按电石渣排放操作规程排放,以及没有正确穿戴个人劳动防护用品,排放电石渣可能造成烫伤;
5)乙炔发生器及其附件质量及缺陷原因泄漏,引发火灾、爆炸事故;
6)温度计、压力计、液位计、阀门、阻火器失效以及正水封、逆水封水位低或缺水等,事发生器不能有效运行和按正常操作规程操作,引发爆炸事故;
7)发生器避雷、防静电装置失效、导静电接地装置未达标或失效,因雷电、静电导致火灾、爆炸事故;
8)当乙炔发生器停用或乙炔输送管道内温度低于16℃时,没有用热水冲洗以消除水合晶体堵塞,排渣堵塞时没有用水冲洗疏通,使用会产生火花或高热的金属工具通凿或消除静电产生火花引发火灾爆炸事故;
9)发生器排渣速度过快,形成负压抽入空气混入氧气引起燃烧爆炸事故,排渣飞溅烫伤人员;
10)定期对乙炔发生器检修时,没有用氮气进行置换和用水冲洗,将照明灯具拉入发生器内引发火灾爆炸;
11)乙炔发生器结构、制造存在缺陷,使用中造成火灾爆炸事故;
12)发生器、水封等设备的液面高度不符合工艺要求,没有保持液面稳定,在供水不足的条件下运转,空气进入乙炔装置、压力波动过大会造成燃爆事故。
13)发生器超压运行引起燃烧爆炸;
发生器操作失误,乙炔压缩机抽吸,形成负压,进入空气后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体,发生火灾爆炸事故。
14)发生器的水温超过80℃,发气室内的乙炔气体温度超过90℃,易造成发生器爆炸或人员烫伤。
15)粗乙炔泄漏,粗乙炔中硫化氢、磷化氢中毒;
粗乙炔中硫化氢、磷化氢自然引起火灾爆炸事故。
16)违章加入小于2mm以下粉末在加料口产生大量粗乙炔、产生爆噗现象、产生局部过热而易发火灾、爆炸和中毒事故。
17)投料口没有机械抽风装置或自然抽风管堵塞,乙炔扩散差,投料乙炔含量超标;
投料口没有氮气吹扫装置或装置失灵;
电石含磷超标或电石硅铁碰撞、使用铁器操作等发火源存在而产生着火事故。
18)用于水解电石的水未经过静置除氧处理,水中含氧量高进入发生器导致发生器燃爆。
19)向乙炔发生器投入电石时不但造成火灾、爆炸,而且粗乙炔气有害物质超标造成人员中毒;
电石反应不完全或没有按电石渣排放操作规程排放,以及没有正确穿戴个人劳动防护用品,电石渣飞溅烫伤人员,二次破碎操作不当引起火灾、爆炸和物体打击伤害。
3、乙炔气柜
1)气柜设计、制造或安装不合理或未达到规定要求,造成气柜漏气,上下运行时碰撞、摩擦产生静电、火花,空气进入气柜未进行置换或置换不合格,引发火灾、爆炸、中毒等事故。
2)气柜接近办公区,办公区使用明火、抽烟或发生火灾,引发火灾、爆炸、中毒等事故。
3、管道阻塞或设备故障、气柜配重不够、操作失误、压缩机与供气量不匹配,气柜与压缩机无超压和欠压时连锁报警、停机装置,气柜无上下限位声光报警连锁装置安全装置,钟罩被乙炔气顶开,乙炔气泄漏,引起人员中毒及火灾。
4)操作失误或压缩机配置不合理、无连锁防护装置、安全装置失灵,钟罩欠压末水,引发后继工序进水、进空气,引起爆炸及火灾。
。
5)气柜长期未检修,导轨生锈、滑轮不转或上下移动过快,钟罩运行时产生火花,引发火灾,甚至爆炸;
检修时,钟罩置换不彻底或者未置换,造成火灾事故或者爆炸事故。
6)气柜无防雷、防静电的措施或失效,当受到雷击或产生静电未经导除,导致火灾、爆炸;
照明用灯具、电线为非防爆电器或漏电导致火灾、爆炸。
7)气柜水槽缺水,乙炔气外逸,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体,发生火灾爆炸事故
8)气柜与发生器之间、气柜与压缩机之间未设安全水封或失效,乙炔泄漏、串气或漏入空气易引发燃烧爆炸;
充装排回气到气柜的管道间未设有阻火器或阻火器失效,,引发燃烧爆炸。
4、乙炔气净化
1)用硫酸为清净剂时,硫酸与能发生化学反应的物质接触生产可燃物质引发燃爆事故;
2)粗乙炔未经净化工序或净化不完全,粗乙炔中硫、磷杂质危及瓶装溶解乙炔气产品的安全存储和使用,主要是自燃、爆炸、中毒事故;
影响乙炔瓶填料质量阻塞溶解导致乙炔分解爆炸;
使焊缝质量变坏导致焊件加工制作质量事故;
3)电石质量不达标,粗乙炔中存在过量的有毒或剧毒气体(如H2S、PH3、AsH3、SiH4等)或大量乙炔气从管道焊缝、设备、管道本身、阀门、法兰泄漏导致中毒、火灾爆炸事故;
4)设备维修或更换清净剂、干燥剂后,置换不合格,空气和氧混合引起燃烧或爆炸,还会造成人员中毒;
5)乙炔气中磷、硫、水杂质腐蚀管道和设备,特别是使管道设备焊缝受损,管道和设备破裂泄漏粗乙炔造成中毒、火灾爆炸事故;
6)配置硫酸清净液和氢氧化钠中和液时操作、防护不当,接触净化剂硫酸或中和剂氢氧化钠有可能引起酸碱灼伤和中毒事故;
7)管道和设备防雷、防静电设施无效,雷击、静电导致爆炸和火灾;
8)安装、检修时使用了铜、银、铸铁和含汞材料与乙炔接触产生极易爆炸的乙炔铜乙炔银等。
9)净化残留物未及时清理并置换处理、未集中处理排放造成火灾和中毒事故。
10)净化设备填充物下沉、流失未及时补充形成气室混入氧气时引发爆炸。
11)不按溶解乙炔生产工艺对粗乙炔进行净化处理或净化工艺达不到标准,导致乙炔气中含硫、磷、汞量超标,不合格乙炔造成人体吸入中毒等伤害,不合格乙炔加压时会发生气瓶、管道燃烧爆炸事故。
12)净化时乙炔气压力超标冲出水封导致乙炔泄漏引发火灾爆炸事故。
13)安全水封、安全器水位过低导致乙炔气泄漏、排空、串压引发火灾爆炸和中毒事故。
14)未将净化器排放管引出室外安全处集中排放、处理,乱排、乱放净化残液而导致火灾、爆炸事故或中毒的发生。
15)净化塔、中和塔冷却水套内缺水或断水,造成塔内温度过高,导致乙炔分解燃爆或塔内超压发生事故。
5、乙炔气压缩
1)乙炔压缩机出口温度超过35℃,压力超过2.5MPa导致乙炔分解爆炸事故。
2)乙炔压缩设备、阀门、管道的密封连接处和焊缝泄漏,引发火灾。
3)压缩机安全联锁装置失效,仪表、安全阀失效,设备发生故障不能及时停机或断开,使事故扩大导致火灾、爆炸事故。
4)高压乙炔输送管道没有导静电接地装置和或防护失效造成燃爆事故;
5)乙炔压缩机运行中的油水未导出或未排放,油水进入高压系统中引起燃烧爆炸。
乙炔压缩机制造质量低劣(或使用不合格材料),零部件损坏(如活门弹簧折断)与设备、管道撞击产生火花引起燃烧爆炸;
6)未使用专用乙炔压缩机、压缩机安全防护性能不足、压缩比过高造成压缩机燃爆。
7)乙炔压缩机设备故障未得到及时排除和正确处理,引起爆炸;
8)检测、修理时使用不合格的禁用的备配件、材料引发燃爆事故。
9)干燥器防爆片失效超压或破裂造成火灾或爆炸;
10)高压系统操作中开关阀门过快,乙炔气流速过高,产生静电引起火灾、爆炸,未装阻火器或阻火器失效,导致燃烧或爆炸范围扩大;
11)压缩机冷却水中断或水温过高导致设备燃爆;
12)检修后未用惰性气体试车导致压缩机爆炸。
13)管道和安全阀的排放口未引出室外并设阻火装置或失效,管道和安全阀的排放口存在火源或排放速度过快产生静电火花导致火灾爆炸事故。
14)压缩机和干燥器排污速度过快、操作不当或未集中安全排放导致火灾爆炸事故。
15)高压干燥器干燥剂受潮、下沉未及时补充更换,或更换补充后处理不当,空气进入高压干燥器导致爆炸事故。
16)乙炔充灌部分的管道、管件、阀门选型、压力等级、材质等或产品质量、安装质量不符合规定要求造成爆炸事故或造成高压乙炔泄漏引发火灾爆炸。
17)压缩机与气柜之间无超压和欠压时连锁报警、停机装置,造成气柜抽瘪或乙炔生产系统抽空为负压状态,使空气进入气柜和乙炔生产系统,导致气柜和乙炔生产系统燃爆事故。
6、乙炔气充装
1)充装不合格(按规定禁止充装、未经检查检验、未妥善处理和制造质量不合格)的乙炔气瓶发生物理爆炸;
2)没有认真检查气瓶内丙酮是否流失,填料是否损坏下沉,上架充装,造成事故;
;
3)开关、阀门操作不当使高压乙炔气流速过高或乙炔气瓶的充装流速大于0.8m3/h.瓶,产生静电,造成燃爆事故;
4)厂房地面没有采用不发火地面且不平整,气瓶与地摩擦或倒瓶撞击引起火星遇泄漏乙炔导致火灾爆炸事故。
5)乙炔灌装间没有气瓶降温喷淋设施和消防喷洒设备,或断水、冷却系统失效,环境温度过高或气瓶温度过高导致气瓶燃烧爆炸。
6)未按规定巡回检查,气瓶超温超压未及时处理,引发爆瓶。
7)充瓶途中插入空瓶充乙炔,引起燃爆。
8)充灌排各连接、瓶卡连接处泄漏,高压乙炔气排于室内,引起火灾。
9)充装台及其附件产品缺陷、制作质量、采用材质不符原因导致乙炔泄漏、喷发、裂爆引发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