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当前我国货币政策的一些认识.docx
《对当前我国货币政策的一些认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当前我国货币政策的一些认识.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对当前我国货币政策的一些认识
对当前我国货币政策的一些认识
在实现经济软着陆之后,中国开始出现需求不足的矛盾。
在此背景之下,尽管中央银行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但实际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开始逐渐趋松。
从1996年5月到1999年6月,人民银行曾经7次下调利率,1年期存款利率从1996年4月的1098下降到1999年的225,同期1年期贷款利率从1206下降到585。
同时,国务院决定从1999年11月1日开始,恢复对储蓄存款利息征收个人所得税,这对于存款者来说,相当于第八次降息,按照利息税税率20计算,居民从1年期存款中获得的利率就只有18。
一、我们的利率政策究竟能走多远
真正意义上的第八次降息出现在2002年2月1年期存款利率从225降为198,1年期贷款利率从585降为531,准备金存款利率从207下调到189,20天、3个月、6个月和1年期再贷款利率分别从324下调到27、从351下调到297、从369下调到315、从378下调到324。
由此,我们可以把始于1996年5月以来的货币政策视为降息周期。
第八次降息是在世界经济增长持续放缓的背景下做出的。
按照中央银行的意图,此次降息是针对我国经济增长速度和消费物价连续数月下降而采取的一项措施,目的在于减轻企业借贷的利息支出,降低企业的经营成本,进而促进生产经营发展。
同时,存款利率下调幅度小于贷款利率,使得银行存贷款利率差异缩小,以鼓励商业银行改进经营管理,增强竞争能力。
但是,中央银行的第八次降息政策对分流储蓄,刺激投资的作用仍然有限。
中央银行从2002年2月21日开始下调存贷款利率及其利差以后,3月份金融机构存款同比增长率下降到只有142,而贷款同比增长率则上升为135,同比增长率差突然从2月份的44下降到3月份的07。
然而自此之后,金融机构存贷款同比增长率差很快回升,在大约4的水平波动,而不是维持在一个大大低于2002年2月同比增长率差的水平。
这充分显示,第八次利率下调已经很难促使商业银行资金更多地实现从储蓄向投资的转化。
事实上,始于1996年5月的降息也出现了类似的问题,宏观经济对利率下降的反应迟缓而微弱。
可以断言,如果我国利率在现有水平之上继续降息,结果迟早会出现流动性陷阱。
因此,进一步下调存贷款利率的空间非常有限,利率政策实际已经基本走到尽头。
图1
金融机构存贷款同比增长率差数据来源中国经济信息网数据中心。
就目前的利率水平而言,我们不能不说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已经很松。
尽管我国的货币当局始终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但实际上中央银行8次降息以来推行的是一种趋于扩张的货币政策。
然而,困扰我国的中小企业贷款难问题始终没有得到有效解决,而我国中小企业数量已经占到全部企业数的90以上,在工业产值中占60左右,在实际利税上占40左右,在就业人数中占75左右,在新增就业机会中占90以上参见2002年9月13日《经济日报》第10版,加强对中小企业信贷支持,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
此外,我国从2001年9月开始,通货紧缩现象又断断续续出现,特别是在2002年3月以后,物价水平始终处于下降状态。
既然所有这些现象不是因为利率过高造成,那么是否是因为中央银行的货币发行量不足造成的呢?
二、对中央银行货币供给适度性的考察
关于货币供给究竟是内生性的还是外生性的,理论界一直存在争论。
所谓货币供给的外生性是指当代世界各国无不建立起独享货币发行权的中央银行体制,中央银行既是信用货币的发行者,又是货币供应量的调节者。
同时,货币供给量的变动也不完全受制于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它还受制于客观经济过程,即受经济社会中其他经济主体的货币收付行为的影响,所以货币供给同时又是一个内生变量。
首先,就货币供给数量看,中央银行的货币供给仿佛并不存在问题。
从2002年8月份的统计数字看,广义货币2余额为173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55,增幅比上年末提高11个百分点,是自2000年8月份以来增幅最高的年份,狭义货币1余额为65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46,增幅比上年末高19个百分点。
流通中现金0余额157万元,同比增长93,增幅比上年末高22个百分点。
显然,广义货币增长被稳定在13~15这一平稳区间,说明我国货币供给量指标具有外生性。
既然货币供给量是充分的,而货币又是通过金融中介输送到企业去的,那么为什么中小企业的资金普遍感到紧张呢?
难道是大中型企业掌握了过多的资金吗?
实际上,中央银行在货币发行保持2适度平稳增长的过程中是遇到困难的,但是因为我国的外汇储备不断上升,借助于中央银行维持汇率水平的冲销操作,以外汇占款逐渐增多的形式,货币供给的预期目标才得以实现。
据此,一些学者认为,中小企业之所以资金偏紧,是因为尽管我国货币供给连年增长,但是中央银行货币供给中用于海外增值的外汇储备资产在持续增长,国内信用中用于支持政府支出的部分又迅速增长,以及由于银行贷款存量中一部分已被不良资产所抵消等原因。
观察从1998年到2001年中央银行的货币供给,发现用于国外的资产总共增长了934,而用于国内的资产仅仅增长了596,并且从绝对额来看,2001年158302亿元的广义货币供应量中竟有26425亿元未用于国内经济,而是以海外资产的形式流离在国外。
但是,上述将中小企业资金紧张归结为我国中央银行外汇占款迅速增加,因而货币供应总量用于国内信贷的货币量实际较少的分析是存在问题的。
如果从中央银行资产负债平衡表来考察货币基数,应该是
基础货币=国外资产净额+对政府债权+对商业银行债权+对其它金融机构债权+其它有价证券-政府存款+其它项目净额
货币供应量=基础货币×货币乘数
而货币供应量同时取决于基础货币的数量和货币乘数,是两者的乘积。
国外资产净额是基础货币的一部分,它是通过中央银行冲销行为转化为人民币,又是通过银行的贷款行为转化为货币供给的,它和其它形式的项目,如对政府债权、对商业银行债权、对其它金融机构债权和其它有价证券等形成货币供给的方式并没有差异,只不过其它几项无需再通过中央银行将其转化为本币罢了。
考察企业资金是否紧张不能孤立地从基础货币及其构成考虑,而只能从货币供应量总量及其组成结构角度考察。
所以,得出中央银行外汇占款过多是我国中小企业普遍感到资金紧张的观点是有失偏颇的。
基于以上逻辑,对中小企业贷款难问题的考察,是借助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平衡表进行的。
在货币当局不允许商业银行资金进入股市的前提下,作为一个理性的商业银行,在没有风险的条件下,它将首先选择为企业提供贷款,其次它会选择购买国债,最后才会选择增加在中央银行的储备,因为商业银行在这三项上的投资收益率是依次递减的。
问题在于,在银行对企业信用了解不够充分的条件下,企业的道德风险很高,它们对给企业贷款的预期收益率会相当低,可能低于国债利率甚至低于中央银行储备金利率。
这样,商业银行就会把剩余资金用于国债、用于超额准备金。
一旦变为中央银行的准备金,这部分资金就失去了存款创造功能。
同时,与商业银行贷款相比,银行资金用于从中央银行购买国债,也加大了对经济的紧缩作用。
所以中小企业资金紧张是因为银行惜贷,商业银行将很大一部分资金用于国债或中央银行储备金。
事实
上,如果商业银行惜贷程度得到缓解,在货币基数不变的条件下,由于货币乘数得到扩大,我国的货币供给数量将得到进一步提高。
由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不畅,即使中央银行能够准确控制货币基数,实现对货币乘数的完全控制也是不可能的。
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央银行货币供给的整个过程应该被视为内生的。
三、短期货币政策的灵活多元化与长期金融结构改革
一短期货币政策的灵活多元化
1降低准备金利率
当前,为了加强金融对经济的支持力度,仅仅依靠中央银行下调利率是不够的,必须执行灵活多变的货币政策。
在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是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
但是,国家经贸委的一份对部分城市1688户企业的调查显示,88的企业认为信贷资金供应紧张或非常紧张。
看来,解决中小企业的资金紧张问题应当成为当前货币政策制定的重要方面。
2002年8月,中央银行《关于进一步加强对有市场、有效益、有信用中小企业信贷支持的指导意见》要求商业银行在坚持信贷原则的前提下,加大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力度,对有市场、有效益、有信用的中小企业,积极给予信贷支持,尽量满足这部分中小企业合理的流动资金需求。
实际上,这一指导性意见只能是权益之计。
商业银行惜贷是从自身利润最大化出发,是它们比较为企业提供贷款的风险和收益的结果。
如果不按经济规律办事,硬让商业银行贷款给那些实际并不符合贷款条件的中小企业,一旦将来发生风险,贷款难以收回,就很难说清究竟这个指导意见又给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带来多少呆坏帐。
因此,中央银行的最佳选择应该不是通过行政命令,而是通过市场手段,疏导商业银行向中小企业的贷款。
由于2002年2月第八次降息几个月后存贷款同比增长率差重新徘徊在4的水平,商业银行拥有大量闲散资金不能贷出,它们的选择只能是增加其在中央银行的超额准备金和国债。
表1
2002年1~7月我国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和超额准备金率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
存款储备金政策是传统的三大货币政策工具之一。
一般来说,当经济出现过热的时候,金融机构贷出资金的倾向加大,由未来期资金无法偿还所导致的贷款风险也随之上升时,中央银行就会提升储备金利率,甚至是升高储备金率,为经济降温;反之,中央银行会考虑降低储备金利率乃至储备金率,以刺激银行的贷款行为。
目前,我国中央银行法定准备金率为6,但在此之外,商业银行却有4~6的超额准备金,这意味着商业银行吸收存款的10到12都存在中央银行准备金帐户上生息,而没有用于为企业提供贷款。
中央银行已经在2002年2月将存款准备金利率从1999年6月10日的207下调到189,但是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金率仍然在4以上。
因此,中央银行对下调准备金利率是大有文章可做的。
事实上,在美国等发达国家,中央银行是不为准备金支付利息的,因此中央银行下调准备金利率也是可以有国别参照的。
2逐渐减少国债正回购
除了用于超额准备金,出于银行经营压力和金融市场投资品种单一,商业银行将大量资金用于国债。
到2002年5月末,金融机构持有国债9367亿元不含财政对商业银行发行的2700亿元特别国债,比上年末增加1022亿元,增长122;占国债市场总量的567,较上年末上升33个百分点;占其资金总运用的比重为55,比上年末上升03个百分点。
其中,商业银行持有国债达8291亿元,比上年末增加936亿元,增长127;占全部国债市场总量的502,比上年末上升31个百分点;占其总资产运用的比重为63,比上年末上升04个百分点。
这表明,目前金融机构特别是商业银行持有大量国债、持有比重继续扩大的同时,已成为国债市场上最主要的投资人参见《2002年第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分析小组。
目前,国债已被世界各国的中央银行普遍用做公开市场业务的操作工具,通过国债买卖实现信用的扩张或收缩,以达到调节货币供应量的目的。
而公开市场操作主要是通过债券回购这一交易方式来进行的。
所谓回购,是指交易的一方卖方在卖出债券给另外一方买方的同时,买卖双方约定在未来某一指定日期以双方约定的价格,由卖方向买方买回相同数量的同品种债券的交易。
其中,所谓正回购是指一级交易商作为债券卖方的回购,而反回购是指一级交易商作为债券买方的回购。
因为正回购带有降低中央银行债券资产存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