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应急管理工作总结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2869222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0.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区应急管理工作总结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地区应急管理工作总结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地区应急管理工作总结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地区应急管理工作总结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地区应急管理工作总结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地区应急管理工作总结Word下载.docx

《##地区应急管理工作总结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区应急管理工作总结Word下载.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地区应急管理工作总结Word下载.docx

地区应急办下发《关于开展####地区突发事件风险隐患集中排查和整改工作的通知》(地应急办[2014]4号)建立了风险隐患排查制度,并定期召开风险分析和公共安全形势分析会议。

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社会安全牵头单位全年多次组织开展风险隐患排查,召开联席会议进行会商,地区应急办全年收到各级各部门《风险隐患排查表》150余份,对发现的重点隐患及时进行了整治,并制定整改措施,做到有整治领导机构、有整治实施方案、有整改计划、有整治工作小结等“四有”。

对全区危险源和防护目标排查登记备案。

(二)规范预警信息发布。

为有效整合、科学对接现有的气象、水利、建委、林业、地震、环保、国土等部门的预警信息平台,推动实现各类突发事件预警信息的采集、共享和快速发布,形成覆盖全区的突发公共事件预警信息统一发布系统。

地区应急办制定下发了《####地区预警信息发布管理办法》(地应急办[2014]7号),对辖区内预警信息级别、发布权限等做了详细规定,明确了各级各部门发布渠道和权限,有效解决了信息传输“最后一公里”问题。

2014年度,我区通过电信、移动、联通、气象、水文短信息平台的多种渠道共发布突发事件预警信息400万条次。

(三)初步建立了物资运输储备机制。

全区由民政部门牵头,积极探索建立应急物资储备制度、应急资源基础信息库,逐步实现跨部门、跨地区、跨行业的应急物资、装备协同保障、监测预警和信息共享。

重点加强了民政救灾物资、防汛抢险物资、火灾扑救物资、交通运输物资、通信保障物资以及粮食、食盐、食品、水电气油等应急物资的调查、调度和储备。

  (四)建立了应急调研和形势分析会议制度。

制定下发了《####地区应急管理联席会议制度》(地应急办[2014]6号),每季度召开一次地区应急管理形势分析会,总结分析上季度工作情况,部署下季度重点工作,从而保证地区应急管理工作扎实推进。

(五)建立了应急管理工作考核和督查制度。

根据自治区、地区年终绩效考核的要求,将地区应急指标任务分解到县市、部门纳入全区年终绩效考核。

为落实各县(市)、各部门2014年度应急管理工作任务完成情况,由地区应急办牵头,两次对应急预案建设、应急救援装备、应急队伍、地震应急准备、基层应急示范点建设等工作进行了调研。

二、全面提升以“六化建设”为重点应急管理工作水平

(一)切实改进值守应急和信息报送工作。

一是继续加强信息报送工作。

全面落实自治区克拉玛依应急管理工作培训会精神,就值守应急和信息报送工作做了全面部署。

按照《关于进一步做好应急信息报送工作的通知》(行办发[2013]111号)、《####地区关于进一步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办发[2013]127号)等文件,进一步明确了突发事件信息报送的主体责任、时限要求、信息报送考核评比办法等,充实了应急信息报送队伍,加大了对突发事件信息报送的督办落实和反馈力度,使信息报送工作更加迅速和规范,全地区现有乡镇(街道)以上各级政府、部门应急管理信息员队伍约370余人。

2014年,地区应急办在认真做好日报信息的同时,积极向自治区应急办报送突发事件信息和工作信息50余条。

二是认真做好24小时应急值守工作。

在行署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的高度重视下,地区起草制定了《####地区行政公署应急值守工作规则》,依托行署总值班室,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

配备了数名专兼职值班员,办公设施齐全,使值班室作为行署联系自治区政府和县(市)政府及地区政府各部门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2014年,值班室收到县(市)、部门单位报送的各类信息约1200余条。

三是切实加强了信息发布管理。

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及信息发布工作的意见》和自治区有关文件精神,按照“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制定下发了《####地区预警信息发布管理办法》(塔地应急办[2014]7号),以气象部门为主协调相关部门及时、准确发布预警信息,有效解决了信息传输“最后一公里”问题。

(二)预案体系不断完善,处置能力不断提高。

一是狠抓应急预案修订,实现应急预案全覆盖。

按照《####地区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行办发([2013]125号)、《关于做好应急预案修编工作的通知》行办传([2013]86号)等文件要求,积极督促各县(市)和地直相关部门开展预案编制和修订工作。

同时,地区本级下发了《####地区公路防风雪应急预案》、《####地区重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2个地区级专项预案,并对33个专项预案、135个部门预案、7个县(市)总体预案等进行了报备。

在预案修订过程中,要求相关部门共同参与,联合修订,以便形成快速有效的联动机制。

二是加强应急演练,提升应对处置能力。

2014年,####地区组织、指导开展了5次地区级专项预案应急演练,其他应急演练50余次。

6月在全区多个县市举办地市联动的维稳处突应急处置演练;

9月26日,在##县组织的综合性红十字会应急演练。

2014年9月,在##县组织开展了地市草原防火应急队伍防扑火实战演练,####地区多支草原防火队参加了演练。

10月在####市举办地市两级食品卫生应急处置演练;

2014年11月,在####盆地##塔斯风区举办公路风雪灾害地区级专项应急预案演练。

三是各类突发事件得到有效防范和应对。

一年来,####地区坚持事前防控与事后救援同抓,各类突发事件得到有效防范和应对。

在事前预防方面,全区应急管理办事机构在思想上高度重视,不等不靠;

在行动上积极主动,做到早布置、早预防,尽可能将突发事件消除在萌芽状态。

一年来,牵头部署了地震应急准备,春季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及防汛的应对准备、冬季公路防风雪灾害保交通、秋季边境草原防火、农区防火应急准备等工作,重点预防了公共社会安全、食品安全、动物疫病流行和群体性事件的发生。

在事后救援方面,参与处置了年初低温雨雪冰冻灾害、春节期间玛依塔斯特大风雪灾害事故、####市大面积居民天然气停供事故;

春夏防汛抗旱、秋季塔额冰雹灾害及全年大量交通、火灾等常发性事故抢险处置,没有出现进一步扩大影响范围的情况,应急管理职能得到充分发挥。

(三)深入开展应急知识科普宣教工作

1、####地区各级政府积极组织发行公众应急指南,按照5年内实现“每个家庭要有一本”的目标,把防灾避险和应急救援知识普及到家庭。

2014年,各级各部门共印发各类应急知识宣传画册、手册、挂图、传单等约10余万份。

2、依托####地区各级政府网站努力办好“应急管理栏目”,2014年####地区各县(市)均开办了应急管理栏目,目前内容正在逐步完善中。

各级各单位应急管理机构上报稿件500多篇,全年访问量达到了2万余次。

3、广播电视媒体合作拍摄相关应急工作宣传片,用以指导基层应急管理工作、开展宣传培训和工作交流。

4、在全地区各级干部培训班中开设应急管理培训课程,邀请应急管理相关领导、专家授课;

重点对安全生产应急救援、红会系统应急救援、草原防火应急救援、地质灾害应急救援、突发性社会安全事件预防与处置、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等方面进行培训,较好的提高参训干部的应急救援知识和应急处置能力。

5、利用“5·

12”防灾减灾日、“11·

9”消防日、“全国安全生产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办法》施行二周年等相关主题,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

组织应急知识“六进”(进学校、进社区、进农村、进企业、进家庭、进机关)活动20余次。

(四)基层示范点建设工作稳步推进。

地区下发了《关于印发####地区基层应急管理工作示范点建设方案的通知》(地应急[2014]01号),进一步明确规范了示范点创建工作,启动在全区范围开展基层应急管理示范点建设活动,要求各县在上年基础上每个县市新增一个地区级学校、企业、乡镇、社区(村队)示范点,全年地区领导带队两次下基层进行督促检查。

截止年底,在全区96个乡(镇、场、街道办事处)中建设了26个应急示范点,所占比例27.1%;

在全区984个村(社区)中建设207个应急示范点,所占比例21%;

在全区167个重点企业中建设了39个应急示范点,所占比例23.4%;

在全区179所中小学中建设43个应急示范点,所占比例24%。

在基层应急示范点中健全基层应急管理组织体系和运行机制,完善应急预案,各有侧重地开展基层应急队伍、综合物资储备、风险隐患排查治理、监测预警能力、应急平台、应急避难场所、科普宣教基地等示范内容建设;

通过探索建立和完善基层应急管理标准化内容,逐条细化、量化示范点建设标准,确保了示范点建设水平稳步提升,全面推进应急管理工作在基层与各项原有工作的有机融合。

涌现出了乌苏市华泰石化有限责任公司、乌苏市一中、和布克赛尔和丰镇等一批水准较高的基层示范点。

逐步推进避难场所建设,以提高突发灾害的应变能力。

根据全区实际,逐步形成了以城市公园、小区广场、学校运动场等场所作为主要应急避难场所,地下人防工程为辅助性避难场所,切实增强全区防护功能,提高防灾减灾能力,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五)扎实推进应急平台体系建设。

地区应急办邀请相关专业公司及专家结合地区实际编制完成了《####地区应急平台体系建设规划》并报自治区并通过了审核。

地区领导高度重视应急管理工作,现有的地区应急指挥平台一期建设,实现了我区与自治区政府应急指挥平台互联互通,满足值守应急、信息汇总、指挥协调、专家研判和视频会商等基本功能。

探索启动探索与县(市)政府、行署与政府各部门应急指挥平台之间互通互联工作,进一步完善应急指挥平台体系。

及时转发了自治区应急办《关于印发<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州、市)县(市、区)应急平台指导建设方案>

的通知》,要求县市按照《方案》要求,结合各自实际,抓好贯彻落实。

根据自治区政府关于视频值守的要求,逐步探索建立专用的视频值班。

(六)不断加强应急救援队伍专业化建设。

根据《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基层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的通知》(新政办发[2009]3号)的要求,和《####地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三年规划实施方案》,全区成立了以消防为依托的6支综合应急救援大队。

地区组建了医疗救治、地震救援、森林灭火、矿山救护等专业、半专业应急救援队伍22支430人,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和专业性较强的应急救援队伍都结合各自实际制定训练计划,因地制宜组织实施相应的训练活动。

全地区各类应急救援队伍建设不断加强,全地区现有各类救援队约5000余人,在突发事件应对处置过程中发挥作用明显。

三、2015年工作计划

(一)完善应急管理体系

一是深化应急预案管理。

组织编制新增的专项应急预案,并推动修订各级、各类应急预案,提高应急预案的演练率。

二是完善应急管理体制。

进一步推动各级人民政府及地区应急委成员单位应急管理办事机构建设,着力完善基层应急管理体系,强化应急管理机构的权威性和协调性,充分发挥各级应急办“统筹、协调、补不足”的重要作用。

三是健全应急管理机制。

进一步完善应急联动机制,提高跨地区、跨部门突发事件处置水平。

四是加强应急管理制度建设。

(二)提升隐患排查和信息预警水平

一是建立多部门信息共享机制。

通过建立健全各部门信息共享机制,提高极端情况下突发事件“第一时间”现场信息快速获取、分析、处理和共享能力,为应急指挥决策提供支撑服务。

二是提升预警信息发布水平。

以气象部门为依托,整合各方资源,完善我区预警信息发布体系。

三是整合基层信息员队伍。

整合现有基层信息员队伍,壮大现有基层突发事件信息员队伍,探索建设综合信息服务站,建设一支“一岗多能”的基层信息员队伍,确保突发事件信息收集“纵向到底”。

(三)提升应急处置能力

一是加强应急队伍建设。

强化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打造种类齐全的专业应急救援队伍。

加大应急志愿者招募、培训力度,拓宽应急志愿者服务范围。

加大救援队伍资金、装备投入。

二是提升应急平台应用水平。

加快推进全区应急平台建设步伐,不断完善应急平台功能,提升应急平台应用水平。

(四)健全应急管理保障体系

一是推进应急避护场所建设。

加大力度推进全区应急避护场所建设。

二是充实应急物资储备。

探索多种储备模式,切实做好我区应急物资储备工作各项任务的落实。

(五)深化应急宣教培训工作

一是提高应急管理培训规范化和科学化水平。

二是加强应急避险和应急救助宣教工作。

重点推动全区中小学生公共安全教育和中小学生的应急避险教育。

推进专业培训和科普宣教基地、宣传平台建设,推动应急避险和应急救助知识与技能的社会普及。

推动应急宣传普及。

深入推动应急知识“六进”(进机关、进社区、进农村、进学校、进企业、进家庭),促进全民普及自救互救技能。

(六)加强完善考核评估体系

一是健全考核体系。

根据自治区地区绩效考核的有关要求,加强对县市应急管理工作的考核。

二是强化应急管理督查。

结合贯彻实施全区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建设“十二五”规划,加大应急管理工作督查力度,对各县市人民政府及地区应急委成员单位进行应急管理工作大检查,抓好应急管理各项工作任务落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