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2868455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33.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docx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docx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天津卷)

第Ⅰ卷

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分析图1中天津的文化景观,回答1-2题。

甲-奥运体育场 乙-海河上的桥 丙-南开大学  丁-石油钻井平台

1.由自然条件决定其主要功能的一组文化景观是

A.甲乙B.乙丙C.乙丁D.丙丁

2.在天津的下列产业部门中,能充分合理利用丁图中设施所开采资源的是

A.化学工业B.电力工业C.交通运输业D.汽车工业

读某区域部分地理信息图(图2),回答3-4题。

 

3.甲区域气候一年分干、湿两季,据图判断其形成的主要因素是

A.纬度位置B.地势C.大气环流D.洋流

4.乙海域有一大范围渔场,若用洋流剖面示意图来解释其成因,应选

    A        B        C        D 

香港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有著名的天然良港,结合图文信息(图3)回答5-6题。

5.香港建设的有利自然条件是

A.地平坡缓B.岛多浪小C.滩阔岸直D.河多沙厚

6.填海造陆对香港的影响有

A.港区行船更加通畅B.经济活动远离了海岸

C.海洋生态得以维护D.利于沿海功能区布局

读冀北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图4),回答7-8题。

图4

7.为把铝土矿石运到火车站,计划修一条公路,合理的选线是a、b、c、d中的

A.aB.bC.cD.d

8.图中有四座小水泥厂,原料主要来自采石场,产品主要外运,若在环境整治中只保留一座,应保留

A.甲B.乙C.丙D.丁

 

图5

读从宇宙空间拍摄的地球和月球照片(图5),回答9-10题。

9.专家认为,地球也像月球一样,曾遭受许多陨石撞击,而目前陆地表面却很少发现明显的陨石坑。

探究其原因,主要是

A.月球阻挡B.地质作用改造

C.地表布满岩石D.地表水体覆盖

10.在白天,图中地球上空大片浓密的云层,对其覆盖地区的影响是利于

A.地表水分蒸发B.近地面空气对流

C.大气对地面的保温D.紫外线辐射到达地面

图6中X、Y分别为晨昏圈与纬线圈的切点。

据图回答11-12题。

11.X、Y两点情况相同的是

A.太阳所在方向B.所在时区

C.正午太阳高度D.白昼长短

12.太阳直射点正向什么方向运动?

能确定的是

A.向北B.向南C.向东D.向西

在历史不同时期,制度和政策的调整发挥了巨大作用。

回答13—15题

13.我国古代中央机构不断变革,曾先后出现三公九卿、三省六部、内阁、军机处等制度。

这些变革反映的趋势是不断强化

A.专制皇权B.中央集权C.检察权力D.对农民的控制

14.王安石变法解决“积贫”的指导思想是,“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取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

为此他制定的新法是

①青苗法②募役法③免役收庸法④方田均税法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15.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

这一政策的特点是

A.限制封建剥削B.解放广大农民C.保护封建剥削D.废除封建剥削

一定的观念意识是一定历史时代的产物,回答16-17题

16.隋唐时期民族大融合导致了社会观念的诸多变化,在社会生活方面的表现是

①贵人御馔,尽供胡食②饮茶之风开始盛行

③喜吃胡瓜、核桃、甘薯④妇女盛行穿男装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17.中国读书人历来“耻于言商,耻于言利”,而清末“状元实业家”张謇却放弃仕途,投身于近代工商业。

这里反映出的观念意识是

A.实业救国B.工商皆本C.重利轻义D.重商轻农

城市特色是历史发展的缩影,回答18~19题。

18.1900年以后在天津老城南门外(南市一带)出现了租界与天津地方当局均不实施管理并一度畸形繁荣的地区,俗称“三不管”。

这本质上反映出近代天津城市的

A.封建落后性B.治安管理的不合理性

C.半殖民地半封建性D.建设的散乱随意性

19.下表为1800-1950年日本东京人口变化状况(单位:

千人)

年份

1800年

1880年

1900年

1950年

人口

800

1050

1600

5425

表中人口变化的趋势表明日本

A.已成为资本主义国家B.工业化速度加快

C.消除了封建生产关系D.成为世界商业中心

交通运输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回答20~21题。

20.修筑大京九铁路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世纪梦”。

上世纪90年代,这个“梦”仅用了3年时间就变成现实。

其主要原因是

A.国家财政已能提供充裕的资金B.改革开放后综合国力的迅速提高

C.国家已具备自主设计施工的能力D.国家加快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

21.下表为1870-1900年世界铁路发展状况(单位:

千米)

年份

世界总里程

欧洲

美国

1870

210000

105000

85277

1880

373000

169000

144000

1890

617000

224000

269000

1900

790000

284000

320133

表中信息反映的情况不包括

A.30年间美国铁路发展超过欧洲总和B.1870年欧洲资本主义经济处于领先地位

C.铁路的发展扩大了欧美之间经济联系D.欧洲地区内及美国国内贸易不断扩大

国际关系是历史研究的重要内容。

回答22~24题。

22.1895年4月,俄国财政大臣表示,“假使日本占领南满(今东北南部),对我们将是威胁”,为保护西伯利亚铁路的修筑,应“采取适当措施”。

此措施是

A.阻止签订《马关条约》B.联合德、法干涉还辽

C.租占旅顺、大连D.修建满洲铁路

23.对图7反映的信息理解准确的是

A.国际联盟在巴黎和会上诞生B.英法操纵国际联盟

C.美国无法实现操国际联盟计划D.国际联盟不能维护战后和平

24.在纽约,一群青年人狂喊:

“与其让俄国人的原子弹来轰击,不如自己毁灭算了!

”在莫斯科,几名女大学生躲在宿舍内相拥哭嚎,等待末日的到来。

在哈瓦那,天空中的每一个黑影、声响都令市民心惊肉跳。

上述情景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1961年柏林危机

B.苏伊士运河战争

C.1964年越南战争

D.古巴导弹危机

25.“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肖志国由一个儿时捕捉萤火虫、怀揣无限遐想的孩子,历经求学苦读、艰辛探索,研发出第一代性能稳定的蓄光型自发光材料,成为发光材料专家。

他的发明被誉为世界自发光史上的第三次革命。

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A.现实是理想的必然结果B.现实是理想的发展方向

C.理想产生于现实的需要D.理想在奋斗中变为现实

26.天津“泥人张”彩塑形神毕肖、栩栩如生,被誉为民族艺术的奇葩,深受中外人士喜爱。

如果该商品以人民币表示的出口价格上涨5%,其他条件不变,美元贬值后该商品以美元标价应

A.上涨不足5% B.上涨5%以上 C.下降不足5%  D.下降5%以上

27.汶川地震让半个亚洲震动,让整个世界震惊。

党和政府及全国人民迅速应对震灾赢得世界赞誉。

俄新社评论说:

“一个总理在两小时内就飞赴灾区的国家,一个能够出动十万救援人员的国家,一个企业和私人捐款达到数十亿的国家,一个因争相献血、自愿抢救伤员造成交通堵塞的国家,永远不会被打垮。

”这体现了

①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②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③我国政府是人民利益的捍卫者④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8.2007年初,农工党中央就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提出建议,教育部给予了长达6页的书面答复,并制定了加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工作的7项措施,有力地促进了这一问题的解决。

这表明民主党派是在

A.履行文化管理的职能B.参与国家政策的执行

C.发挥参政议政的作用  D.参与国家权力的行使

29.2008年北京奥运会是全中国人民热切期盼的盛事。

漫画《情有独钟》蕴含的哲理是

①现象是本质的表现②主观与客观相符合

③整体与部分相互制约④内因通过外因起作用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2008年的国务院机构改革也称作“大部制”改革。

回答30-32题。

30.“大部制”改革把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作为重点,强化管宏观、抓大事的的职责。

这是

A.健全现代市场体系的要求 B.价值规律发挥作用的要求

C.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  D.市场经济一般特征的要求

31.“大部制”改革中,新组建了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并把国家环保总局升格为环境保护部。

这有利于我国政府

①严格约束政府组织②履行社会公共服务职能

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④克服官僚主义和不正之风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32.“大部制”改革是1982年以来我国第6次国务院机构改革。

我国的行政机构改革是循序渐进的,不可能一蹴而就。

这体现了

A.发展是循环往复的过程 B.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C.事物的发展是一个过程  D.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塑料的发明给人类带来了可观的经济利益和诸多方便。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它对环境的负面影响逐渐被人们认识。

目前我国每天都要产生大量塑料垃圾,造成的白色污染触目惊心。

为此国务院出台了“限塑令”,国家发改委拟将超薄塑料购物袋列入淘汰类产业目录;财税部门将制定税收政策,调控塑料购物袋的生产、销售和使用,鼓励废塑料综合利用产业的发展。

回答33-34题。

33.上述材料给我们的启示是

①感性认识要上升到理性认识②实践提供认识的工具和手段

③认识的目的在于指导实践④认识的获得都必须亲身实践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4.国家发改委和财税部门的做法是运用

A.财政政策促进消费升级B.货币政策促进环境保护

C.行政手段调节企业行为D.经济手段调整产业结构

35.《京都议定书》规定了相关发达国家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指标。

这完成减排指标,部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建立了减排份额交易机制。

发达国家从中可获得投资收益和减排份额;发展中国家则可以获得相关的先进技术和资金,促进节能减排。

这表明

A.建立国际新秩序,有利于实现互利共赢

B.开展国际竞争,有利于形成多样化格局

C.各种力量相互依存,有利于实现和平共处

D.发展国际交流与合作,有利于促进共同发展

第Ⅱ卷

本卷共4大题。

共160分。

36.(34分)结合甲、乙两区域图(图9),回答问题。

图9

⑴甲区域东南部易发生地震,其地质构造条件是______________;易发生滑坡的地形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

(4分)

⑵a城是历史文化名城。

甲区域铁路的修通,加快了该城____________业、____________业的发展,这将促进地区间的文化交流。

为了保护优美的环境,a城应充分利用本区域的_________、________等新能源。

(8分)

⑶甲区域的城镇分布有明显特征。

请你归纳出三点。

(6分)

⑷甲、乙两区域环境人口容量不同,主要取决于两区域资源的差异。

为了证明两区域耕地、淡水资源存在着差异,你应重点阅读图中哪几个方面的信息?

请归纳:

_____、____、____、_____。

(8分)

⑸乙区域北部河流比南部河流的水能丰富,而世界著名的水电站b却建在南部,其原因有哪些?

(4分)

⑹保护乙区域北部的代表性植被,对全球生态环境有何重大意义?

37.(31分)中外教育史表明,教育内容变革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论语》曰:

“学而优则仕”。

宋真宗在《劝学诗》中说:

“男儿欲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六经:

《易》《诗》《书》《礼》《乐》《春秋》)。

据《明史》记载,明代科举制“沿唐宋之旧,而稍变其试士之法”。

⑴依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封建社会教育的核心内容及特点。

(4分)

⑵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中“稍变其试士之法”的表现及产生的影响。

(4分)

材料二19世纪60年代起,我国出现一批新式学堂,开设了外语翻译、轮船驾驶、天文、测算、军械、行军面阵等课程。

⑶材料二中新式学堂由何者创办?

(2分)从课程内容说明新式学堂在当时所起的作用。

(3分)

材料三1904年清政府学部颁行《奏定学堂章程》,规定中学堂课程,课时如下:

课程

修身

读经讲经

中国文学

外语

历史

地理

几何代数

植物动物

理化

图画

法制理财

体操

合计

课时

5

45

19

36

11

11

20

8

8

4

3

10

180

⑷与材料一相比,清末中学堂课程内容有哪些特点?

(4分)你怎样评价?

(2分)

材料四德国莱比锡大学建于1409年,初期开设的课程有神学、文科(语言)、法学、医科。

以后逐渐增加,至19世纪开设了数学、天文学、哲学、逻辑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解剖学等几十个科目,并设立了研究院,鼓励科学研究。

德国的其它大学也普遍发生了这样的变化。

由于教育的高度发展,德国创造了19世纪末的奇迹。

⑸依据材料四归纳15至19世纪德国大学课程改革的趋势。

(4分)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各举一例说明这一趋势对19世纪末的德国产生了哪些影响?

(6分)

⑹综上,谈谈你对教育变革与社会发展关系的认识。

(2分)

38.(32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1978年以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以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进行理论和实践创新,使我国实现了从计划经济体制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极大地激发了亿万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中国人民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黄健民的经历是改革开放以来普通百姓命运变化的缩影。

80年代初,他由农村来到沈阳,从擦皮鞋、做木工到摆服装摊,不仅改善了自己的生活,而且积极为公益事业做贡献,并致力于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2007年他成为沈阳市第一位“农民工”人大代表。

材料二中国发展进步离不开世界,世界繁荣稳定也离不开中国。

一个美国家庭做了“一年不买中国产品”的试验,结论是:

没有中国产品,也可以生活,只是生活会变得艰辛。

中国不仅为世界提供了大量物美价廉的商品,而且是世界第三大进口市场,2001年以来为相关国家和地区创造了约1000万个就业机会;中国使用外资为国际资本提供了广阔市场。

30年来,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10%,对国际贸易增长的贡献率超过12%。

我们可以充满自信地说:

“世界曾等待中国融入世界,而今天中国也有耐心等待世界认识中国。

⑴结合材料一,谈谈你对个人活动与社会发展关系的理解。

(8分)

⑵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常识分析为什么“中国发展进步离不开世界,世界繁荣稳定也离不开中国”。

(12分)

⑶结合材料一、二,运用政治常识说明中国有信心让世界认识中国的理由。

(要求逻辑清晰)(12分)

39.粮食问题引发全球广泛关注,我国高度重视粮食安全。

阅读以下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西周时,耒、耜是主要农具,“一人跖(踏)耒而耕,不过十亩”。

战国时,李悝说:

“今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岁收亩一石半,为粟百五十石”。

⑴材料一的历史现象说明了什么?

(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4分)

材料二 18至19世纪英国议会通过4763件圈地法案,共圈地269万公顷,1790年前后英国开始使用打谷机,以后使用许多新的农业技术和农业机械,粮食总产量1700年为3.175百万夸特,1845年为18.665百万夸特(夸特:

计量单位)。

⑵归纳材料二中18至19世纪英国农业发展的状况。

(3分)并具体分析农业进步与工业发展之间的关系。

(4分)

材料三我国粮食产量1959年3400亿斤,1961年2950亿斤(人均约440斤),1978年6000亿斤,1984年8000亿斤(人均约800斤)。

⑶指出材料三中反映的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我国粮食生产的不同状况,(2分)并从经济体制角度说明其原因。

(4分)

⑷综上,指出古今中外促进农业发展的共性因素。

(2分)

⑸要解决a地区粮食生产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应采取哪些措施?

(6分)

⑹说明b、c、d三省人均耕地数量少的共同原因。

(6分)

⑺据图找出我国人均耕地数量不容乐观的三条理由。

(6分)

材料四

 

材料五2004-2007年我国粮食持续4年增产,国内粮食供求基本平衡。

然而,要保持粮食供求长期基本平衡仍不容乐观。

一方面,人口的增加、动物类食品消费增长和使用粮食生产生物燃料,将扩大粮食需求;另一方面,稳定粮食种植面积、提高单产水平和保证种粮收益的难度加大,从而制约着粮食产量的提高。

⑻指出图11和图12反映的经济现象及其联系。

(6分)

⑼从供求与价格关系的角度,分析在材料四背景下我国粮食连续增产的经济影响。

(6分)

⑽结合材料五,运用矛盾分析法分析我国粮食供求状况及如何确保我国粮食安全。

(12分)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天津卷)

参考答案

第1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

共14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C

A

C

B

B

D

C

D

B

C

A

D

题号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答案

A

D

A

C

A

C

B

B

C

B

C

D

题号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答案

D

B

A

C

A

C

B

C

B

D

D

——

第2卷共4大题,共160分。

36.⑴多活动断层(近板块交界处);   山高坡陡。

⑵旅游;    商(服务、手工);太阳能;   地热能(风能)

⑶主要分布在东部;  沿交通线分布;沿谷地(沿河流)分布。

⑷地形(山地、高原、平原的比重);地势(海拔高度);河流密度(不同河段的径流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

(答出4个方面即可)

⑸南部水电站靠近大城市、工业区。

(或靠近能源消费地)

⑹减缓全球气候变暖; 保持生物多样性。

37.⑴儒家学说(四书五经)。

读书与做官紧密结合(教育为统治阶级培养统治人才)。

⑵内容专取四书五经,文体采用八股文。

束缚了读书人的思想,加强了专制主义(阻碍了中国科技的发展)。

⑶洋务派。

适应了洋务运动需要,培养了翻译、军事和科技等实用性人才。

⑷添设西学课程,科目设置全面,经学仍占据重要地位。

促进了中国近代教育的发展,带有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教育的基本特征。

⑸自然科学学科增多,鼓励科学研究(理性主义的影响增强)。

德国科技高度发展,如电磁波、X射线、发电机、内燃机等;出现许多新兴工业,如汽车制造、电力、化工等;德国成为欧洲强国,工业产值居于欧洲第一、世界第二。

⑹要加快社会的发展,必须优先发展教育。

38.⑴结合材料一,谈谈你对个人活动与社会发展关系的理解。

(8分)

①个人与社会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个人是社会中的个人,社会是由个人组成的社会,社会起根本的、决定的作用。

②个人活动与社会发展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

③个人活动受社会发展的制约。

改革开放为黄健民的命运提供了客观环境和条件。

④个人活动对社会发展产生能动的影响。

黄健民从事的各种活动有助于社会进步。

⑵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常识分析为什么“中国发展进步离不开世界,世界繁荣稳定也离不开中国”。

(12分)

①社会化大生产和经济全球化的客观要求。

社会化大生产使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经济全球化使各国经济日益融合。

②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市场经济的开放性和竞争性要求各国充分利用国际资源,积极参与国际竞争。

③各国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世界为中国提供了资金、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促进了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中国为世界提供了大量物美价廉的商品和就业机会以及广阔的投资市场,促进了世界经济繁荣。

⑶结合材料一、二,运用政治常识说明中国有信心让世界认识中国的理由。

(要求逻辑清晰)(12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是我国改革开放取得重大成就的根本保证。

改革开放基本国策的贯彻落实,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为世界和平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和国际地位的提高使中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显著增强。

39.⑴战国农业生产发展(粮食产量提高)。

铁农具、牛耕的推广,水利工程的兴修(郑国渠、都江堰),各国的变法,封建生产关系确立(私田取代公田)。

⑵圈地运动,新农机、新技术的使用,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农业生产发展)。

农业发展为工业革命奠定基础,工业革命为农业提供了更多新农机,促进农业发展。

⑶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粮食产量降低;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

人民公社化运动削弱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⑷提高生产力,改善生产关系。

⑸植树造林;保护湿地(保护沼泽);保持土壤肥力(增施有机肥;秸秆还田;用养结合)。

⑹山地、丘陵比重大(平原比重小);人口密度大;非农业用地比重大(城市化水平高)。

⑺绝大多数省级行政区的人均耕地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一些省级行政区的人均耕地已经在警戒线以下;人均耕地面积呈下降趋势。

⑻指出图11和图12反映的经济现象及其联系。

(6分)

国际食品价格出现了上涨加快趋势;发展中国家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高于发达国家。

食品价格上涨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大于发达国家。

⑼从供求与价格关系的角度,分析在材料四背景下我国粮食连续增产的经济影响。

(6分)

①供求与价格相互影响。

②我国粮食连续增产促进国内粮食供求平衡。

③国内粮食供求平衡有利于稳定国内粮食价格,从而有利于维护人民切身利益;国内粮食供求平衡有利于提高我国应对国际粮价波动的能力,从而有利于在国际竞争中保持独立自主地位。

⑽结合材料五,运用矛盾分析法分析我国粮食供求状况及如何确保我国粮食安全。

(12分)

①要全面分析矛盾。

目前我国粮食供求基本平衡,但保持长期基本平衡不容乐观;既要看到粮食需求扩大的一面,又要看到制约粮食供给的一面。

②既要抓住重点,又要统筹兼顾;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以发展粮食生产、保障粮食供给为重点,要严格保护耕地(促进农业科技进步、增加农业投入等);同时抑制不合理需求,禁止用粮食生产生物燃料(控制人口增长、倡导合理饮食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