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总复习专题 硫及其化合物精讲深剖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2865589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343.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化学总复习专题 硫及其化合物精讲深剖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高考化学总复习专题 硫及其化合物精讲深剖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高考化学总复习专题 硫及其化合物精讲深剖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高考化学总复习专题 硫及其化合物精讲深剖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高考化学总复习专题 硫及其化合物精讲深剖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化学总复习专题 硫及其化合物精讲深剖Word格式.docx

《高考化学总复习专题 硫及其化合物精讲深剖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化学总复习专题 硫及其化合物精讲深剖Word格式.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化学总复习专题 硫及其化合物精讲深剖Word格式.docx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雾和霾的分散剂相同

B.雾霾中含有硝酸铵和硫酸铵

C.NH3是形成无机颗粒物的催化剂

D.雾霾的形成与过度施用氮肥有关

【答案】C

【解析】A.雾的分散剂是空气,分散质是水。

霾的分散剂是空气,分散质固体颗粒。

因此雾和霾的分散剂相同,A正确;

B.由于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硫转化为铵盐形成无机颗粒物,因此雾霾中含有硝酸铵和硫酸铵,B正确;

C.NH3作为反应物参加反应转化为铵盐,因此氨气不是形成无机颗粒物的催化剂,C错误;

D.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硫在形成雾霾时与大气中的氨有关,由于氮肥会释放出氨气,因此雾霾的形成与过度施用氮肥有关,D正确。

4.(2018年天津市高考)由下列实验及现象推出的相应结论正确的是

现象

结论

A.某溶液中滴加K3[Fe(CN)6]溶液

产生蓝色沉淀

原溶液中有Fe2+,无Fe3+

B.向C6H5ONa溶液中通入CO2

溶液变浑浊

酸性:

H2CO3>

C6H5OH

C.向含有ZnS和Na2S的悬浊液中滴加CuSO4溶液

生成黑色沉淀

Ksp(CuS)<

Ksp(ZnS)

D.①某溶液中加入Ba(NO3)2溶液

②再加足量盐酸

①产生白色沉淀

②仍有白色沉淀

原溶液中有SO42-

【解析】A.某溶液中滴加K3[Fe(CN)6]溶液,产生蓝色沉淀,说明溶液中有Fe2+,但是无法证明是否有Fe3+。

选项A错误。

B.向C6H5ONa溶液中通入CO2,溶液变浑浊,说明生成了苯酚,根据强酸制弱酸的原则,得到碳酸的酸性强于苯酚。

选B正确。

C.向含有ZnS和Na2S的悬浊液中滴加CuSO4溶液,虽然有ZnS不溶物,但是溶液中还有Na2S,加入硫酸铜溶液以后,Cu2+一定与溶液中的S2-反应得到黑色的CuS沉淀,不能证明发生了沉淀转化。

选项C错误。

D.向溶液中加入硝酸钡溶液,得到白色沉淀(有很多可能),再加入盐酸时,溶液中就会同时存在硝酸钡电离的硝酸根和盐酸电离的氢离子,溶液具有硝酸的强氧化性。

如果上一步得到的是亚硫酸钡沉淀,此步就会被氧化为硫酸钡沉淀,依然不溶,则无法证明原溶液有硫酸根离子。

选项D错误。

5.(2017北京)根据SO2通入不同溶液中实验现象,所得结论不正确的是

含HCl、BaCl2的FeCl3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SO2有还原性

H2S溶液

产生黄色沉淀

SO2有氧化性

酸性KMnO4溶液

紫色溶液褪色

SO2有漂白性

Na2SiO3溶液

产生胶状沉淀

H2SO3>H2SiO3

【答案】C

【解析】A.FeCl3将SO2氧化成硫酸根离子,硫酸根离子与BaCl2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该反应中二氧化硫被氧化,表现了还原性,故A正确;

B.SO2与H2S反应生成S单质,该反应中SO2中+4价S元素被还原生成0价的单质S,二氧化硫被还原,做氧化剂,故B正确;

C.酸性KMnO4溶液能够氧化SO2,使溶液褪色,SO2表现了还原性,故C错误;

D.Na2SiO3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硫生成H2SiO3,说明亚硫酸的酸性较强,即酸性:

H2SO3>H2SiO3,故D正确。

6.(2017江苏)下列制取SO2、验证其漂白性、收集并进行尾气处理的装置和原理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A.制取SO2B.验证漂白性C.收集SO2D.尾气处理

【解析】实验室可用浓硫酸和铜在加热条件下反应制备二氧化硫,二氧化硫密度比空气大,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具有漂白性,可使品红褪色,二氧化硫为酸性氧化物,可与碱反应,以此解答该题。

A.稀硫酸和铜不反应,应用浓硫酸和铜反应制备二氧化硫气体,故A错误;

B.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可使品红褪色,操作符号要求,可达到实验目的,故B正确;

C.二氧化硫密度比空气大,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应从长导管进入,故C错误;

D.二氧化硫不溶于饱和亚硫酸氢钠溶液,应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尾气,且防止倒吸,故D错误。

7.(2019北京)化学小组实验探究SO2与AgNO3溶液的反应。

(1)实验一:

用如下装置(夹持、加热仪器略)制备SO2,将足量SO2通入AgNO3溶液中,迅速反应,得到无色溶液A和白色沉淀B。

①浓H2SO4与Cu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试剂a是____________。

(2)对体系中有关物质性质分析得出:

沉淀B可能为

、Ag2SO4或两者混合物。

(资料:

Ag2SO4微溶于水;

Ag2SO3难溶于水)

实验二:

验证B的成分

①写出Ag2SO3溶于氨水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

②加入盐酸后沉淀D大部分溶解,剩余少量沉淀F。

推断D中主要是BaSO3,进而推断B中含有Ag2SO3。

向滤液E中加入一种试剂,可进一步证实B中含有Ag2SO3。

所用试剂及现象是__________。

(3)根据沉淀F的存在,推测

的产生有两个途径:

途径1:

实验一中,SO2在AgNO3溶液中被氧化生成Ag2SO4,随沉淀B进入D。

途径2:

实验二中,

被氧化为

进入D。

实验三:

探究

的产生途径

①向溶液A中滴入过量盐酸,产生白色沉淀,证明溶液中含有________:

取上层清液继续滴加BaCl2溶液,未出现白色沉淀,可判断B中不含Ag2SO4。

做出判断的理由:

_______。

②实验三的结论:

(4)实验一中SO2与AgNO3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

(5)根据物质性质分析,SO2与AgNO3溶液应该可以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将实验一所得混合物放置一段时间,有Ag和

生成。

(6)根据上述实验所得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Cu+2H2SO4(浓)

CuSO4+SO2↑+2H2O

(2).浓硫酸或饱和的NaHSO3溶液(3).Ag2SO3+4NH3•H2O=2Ag(NH3)2++SO32-+4H2O(4).H2O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则证明B中含有Ag2SO3(5).Ag+(6).因为若含有Ag2SO4,加入BaCl2溶液会生成难溶的BaSO4白色沉淀(7).实验一中,SO2在AgNO3溶液中未被氧化生成Ag2SO4;

实验二中,SO32-被氧化为SO42-(8).2Ag++SO2+H2O=Ag2SO3+2H+(9).二氧化硫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亚硫酸银的速率大于生成银和硫酸根离子的速率,碱性溶液中亚硫酸根离子更易被氧化为硫酸根离子

【解析】

(1)①铜和浓硫酸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硫酸铜、二氧化硫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Cu+2H2SO4(浓)

CuSO4+SO2↑+2H2O,

故答案为:

CuSO4+SO2↑+2H2O;

②由于烧瓶中的空气没有排出,反应生成的SO2可能会被氧气氧化为SO3,SO3会干扰后续的实验,所以试剂a应为除去杂质SO3的试剂,可以用饱和NaHSO3溶液;

饱和NaHSO3溶液;

(2)①Ag2SO3溶于氨水得到Ag(NH3)2+,离子方程式为:

Ag2SO3+4NH3•H2O=2Ag(NH3)2++SO32-+4H2O,

Ag2SO3+4NH3•H2O=2Ag(NH3)2++SO32-+4H2O;

②推测沉淀D为BaSO3,加过量稀盐酸溶解得滤液E和少量沉淀F,则E中可能含有溶解的SO2,可加入双氧水溶液,若加入双氧水溶液可以将亚硫酸或亚硫酸根离子氧化为硫酸根离子,从而生成白色的硫酸钡沉淀,则证明B中含有Ag2SO3;

H2O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则证明B中含有Ag2SO3;

(3)①加入过量盐酸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含有Ag+;

B中不含Ag2SO4,因若含有Ag2SO4,加入BaCl2溶液会生成难溶的BaSO4白色沉淀,

Ag+;

因若含有Ag2SO4,加入BaCl2溶液会生成难溶的BaSO4白色沉淀;

实验一中,SO2在AgNO3溶液中未被氧化生成Ag2SO4;

实验二中,SO32-被氧化为SO42-;

(4)根据以上分析,二氧化硫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亚硫酸银沉淀,离子方程式为:

2Ag++SO2+H2O=Ag2SO3+2H+,

2Ag++SO2+H2O=Ag2SO3+2H+;

(6)综合实验一、实验二和实验三的分析,可以得出该实验的结论为:

二氧化硫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亚硫酸银的速率大于生成银和硫酸根离子的速率,碱性溶液中亚硫酸根离子更易被氧化为硫酸根离子。

考纲解读

考点

内容

说明

硫及其化合物

常见非金属元素(如H、C、N、O、Si、S、Cl等)

①了解常见非金属元素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的制备方法,掌握其主要性质及其应用。

②了解常见非金属元素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对环境的影响。

以上各部分知识的综合应用。

主要考查硫、SO2、亚硫酸盐、浓硫酸的强氧化性。

考点精讲

考点一硫

1.硫在自然界的存在:

(1)游离态:

硫单质俗称硫磺,主要存在于火山喷口附近或地壳的岩层里。

(2)化合态:

主要以硫化物和硫酸盐的形式存在。

有关的化学式为:

硫铁矿FeS2、黄铜矿CuFeS2、生石膏CaSO4·

2H2O、芒硝Na2SO4·

10H2O。

2.物理性质:

淡黄色固体,不于水,可溶于酒精,易溶于CS2(用于洗涤沾有硫的容器),熔沸点都很低。

3.硫的化学性质

①氧化性:

与绝大多数金属反应:

与铁反应Fe+S

FeS、与铜反应2Cu+S

Cu2S

与非金属反应:

H2+S

H2S

②还原性:

与氧气发生反应S+O2

SO2

与强氧化剂反应浓HNO3反应

③自身氧化还原反应3S+6NaOH===2Na2S+Na2SO3+3H2O

典例1(2017江苏)在给定条件下,下列选项所示的物质间转化均能实现的是

A.Fe

FeCl2

Fe(OH)2

B.S

SO3

H2SO4

C.CaCO3

CaO

CaSiO3

D.NH3

NO

HNO3

【分析】A、因为氯气具有强氧化性,则铁与氯气反应生成三氯化铁,而不是氯化亚铁,故A错误;

B.硫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硫,而不是三氧化硫,故B错误;

C.CaCO3高温分解生成CaO,CaO为碱性氧化物,和酸性氧化物二氯化硅高温反应生成盐硅酸钙,故C正确;

D.氨气催化氧化生成NO,NO和水不反应,不能生成硝酸,故D错误。

典例2工业上将Na2CO3和Na2S配成溶液,再通入SO2可制取Na2S2O3,同时放出CO2。

已知:

S(s)+Na2SO3(aq)

Na2S2O3(aq)。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上述反应中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比是2:

l

B.上述反应中的Na2CO3和Na2S的物质的量比最佳是1:

2

C.每生成lmolNa2S2O3转侈4mol电子

D.通入的SO2过量很多,将会产生浑浊现象

【解析】将Na2CO3和Na2S配成溶液,再通入SO2可制取Na2S2O3,同时放出CO2,并结合S(s)+Na2SO3(aq)

Na2S2O3(aq),根据电子守恒,恰好完全反应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S+Na2CO3+4SO2═3Na2S2O3+CO2;

A.在2Na2S+Na2CO3+4SO2═3Na2S2O3+CO2中,Na2S为还原剂,SO2为氧化剂,则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故A正确;

B.恰好完全反应时,在2Na2S+Na2CO3+4SO2═3Na2S2O3+CO2中,Na2CO3和Na2S的物质的量比最佳是1:

2,故B正确;

C.反应2Na2S+Na2CO3+4SO2═3Na2S2O3+CO2中2Na2S转化为3Na2S2O3,转移8个电子,则生成1molNa2S2O3,转移

mol电子,故C错误;

D.如果SO2过量很多,溶液显酸性,而Na2S2O3在酸性条件下不稳定,生成硫和SO2,故D正确;

答案为C。

考点一精练:

1.在给定条件下,下列选项所示的物质转化均能实现的是

A.S

SO2

CaSO4

B.Si

SiO2

SiCl4

C.Fe

Fe2O3

Fe(OH)3

D.Na

NaOH(aq)

NaHCO3(aq)

【答案】D

【解析】A.二氧化硫与氧化钙反应生成CaSO3,A错误;

B.二氧化硅是酸性氧化物与盐酸不反应,所以二氧化硅无法与盐酸反应转化为四氯化硅,B错误;

C.Fe与H2O蒸汽在高温下反应生成Fe3O4,Fe2O3与H2O不反应,不能生成Fe(OH)3,C错误;

D.Na与H2O反应生成NaOH和H2,NaOH和足量CO2反应生成NaHCO3,D正确;

答案选D.

2.一定条件下,下列各组物质能一步实现图中所示转化关系的是

X

Y

Z

W

Al

Al2O3

NaAlO2

Al(OH)3

Fe3O4

Fe

FeCl3

S

CH3CH2Br

CH2=CH2

C2H5OH

CH2BrCH2Br

【解析】A项,Al与O2反应生成Al2O3,Al2O3与NaOH反应生成NaAlO2和H2O,NaAlO2溶液与过量CO2反应生成Al(OH)3和NaHCO3,Al(OH)3与NaOH反应生成NaAlO2和H2O,Al2O3不能一步生成Al(OH)3,Y→W不能一步实现;

B项,Fe3O4与CO高温反应生成Fe和CO2,Fe与HCl反应生成FeCl2和H2,Fe与Cl2加热时反应生成FeCl3,FeCl2与Cl2反应生成FeCl3,FeCl3与Fe反应生成FeCl2,图中反应均能一步实现;

C项,Cu与浓H2SO4加热反应生成CuSO4、SO2和H2O,SO2与H2S反应生成S和H2O,SO2发生催化氧化反应生成SO3,S与SO3相互间不能一步转化,Z与W间的相互转化不能一步实现;

D项,CH3CH2Br在NaOH醇溶液中发生消去反应生成CH2=CH2,CH2=CH2与H2O一定条件下发生加成反应生成C2H5OH,CH2=CH2与Br2发生加成反应生成CH2BrCH2Br,C2H5OH与CH2BrCH2Br相互间不能一步转化,Z与W间的相互转化不能一步实现;

答案选B。

考点二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

1.二氧化硫

(1)物理性质

颜色

气味

毒性

密度

溶解性

无色

刺激性

比空气大

易溶(1:

40)

 

(2)化学性质

①酸性氧化物---亚硫酐

a.二氧化硫与水反应:

SO2 

+H2OH2SO3(亚硫酸)

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b.二氧化硫与碱的反应

SO2少量:

SO2 

+2NaOH==Na2SO3+H2O;

SO2过量:

+NaOH==NaHSO3

[SO2 

+2NaOH==Na2SO3+H2O;

Na2SO3+H2O+SO2==2NaHSO3]

c.与碱性氧化物反应

SO2+CaO==CaSO3

②二氧化硫的氧化性:

SO2+2H2S===3S↓+2H2O

③二氧化硫的还原性

a.SO2+O2

2SO3

b.与卤素单质反应:

SO2+Br2+2H2O=H2SO4+2HBrSO2+Cl2+2H2O=H2SO4+2HCl

c.与某些强氧化剂的反应:

2KMnO4+2H2O+5SO2===K2SO4+2MnSO4+2H2SO4

④漂白性品红溶液中通入SO2,再回热变为红色。

⑤用途:

制H2SO4;

作漂白剂;

杀菌,消毒。

2.三氧化硫

(1)物理性质:

又名硫酸酐,是一种无色易挥发的晶体,溶点16.80C,沸点44.80C,标况下为固体。

(2)化学性质:

具有酸的氧化物的通性,与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具有较强的氧化性。

3.硫的氧化物对大气的污染;

酸雨的pH小于5.6。

典例1为验证SO2的相关性质,所选用试剂错误的是

A.漂白性——品红溶液B.氧化性——饱和Na2SO3溶液

C.酸性——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D.还原性——酸性KMnO4溶液

【解析】A.SO2具有漂白性,能使品红溶液褪色,欲验证SO2的漂白作用,应将SO2气体通入品红溶液,溶液红色褪去,故A正确;

B.二氧化硫与饱和Na2SO3溶液反应体现的是酸性氧化物的性质,没有体现氧化性,故B错误;

C.二氧化硫为酸性气体,可与碱反应,能使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褪色,体现二氧化硫为酸性气体,故C正确;

D.二氧化硫中S元素化合价为+4价,具有较强的还原性,可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故D正确。

典例2根据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到的结论正确的是

实验操作和现象

实验结论

分别加热Na2CO3和NaHCO3固体,试管内壁均有水珠

两种物质均受热分解

向SO2水榕液中通入H2S气体,有淡黄色沉淀产生

SO2具有氧化性

向无水乙醇中加入浓硫酸,加热,将产生的气体通入酸性

KMnO4溶液,KMnO4溶液褪色

产生的气体是乙烯

取少量食盐溶于水,加稀硫酸酸化,再滴入淀粉溶液,溶液未呈蓝色

该食盐中不含有KIO3

【解析】A.Na2CO3固体受热不分解,试管内壁不产生水珠,A错误;

B.向SO2水溶液中通入H2S气体,发生反应SO2+2H2S=3S↓+2H2O,二氧化硫做氧化剂,硫化氢作还原剂,说明二氧化硫具有氧化性,B正确;

C.无水乙醇中加入浓H2SO4,加热至170℃,发生消去反应生成乙烯,同时含有杂质二氧化硫、二氧化碳等气体;

二氧化硫也能被高锰酸钾溶液氧化,使KMnO4溶液褪色;

所以产生的气体不一定为乙烯;

C错误;

D.缺少还原剂,不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碘单质,应加稀硫酸、KI检验,D错误;

答案选B.

考点二精练:

1.(2018届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高三教学质量检测)碘循环工艺不仅能吸收SO2降低环境污染,同时又能制得氢气,具体流程如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分离器中的物质分离操作为过滤

B.膜反应器中,增大压强有利于提高速率和HI的平衡转化率

C.该工艺中I2和HI的相互转化体现了“碘循环”

D.碘循环工艺的总反应为2SO2+4H2O+I2=H2+2H2SO4+2HI

【解析】反应器中的反应为SO2+I2+2H2O

H2SO4+2HI。

A项,H2SO4和HI互溶,不能用过滤法分离,A项错误;

B项,膜反应器中的反应为2HI(g)

H2(g)+I2(g),增大压强能提高反应速率,该反应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不变,增大压强平衡不移动,不能提高HI的平衡转化率,B项错误;

C项,根据反应器中的反应和膜反应器中的反应,该工艺中I2和HI的相互转化体现了“碘循环”,C项正确;

D项,将反应器中的反应和膜反应器中的反应相加,总反应为SO2+2H2O=H2SO4+H2,D项错误;

答案选C。

2.某化学小组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模拟工业制取SO3的过程,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

A.装置c后应增加尾气处理装置

B.装置a只有干燥气体的作用

C.实验室制取SO2或O2可使用同样的气体发生装置

D.V2O5是催化剂并且也会参与反应

【解析】A、SO2不可能完全反应,因此要对尾气进行处理,选项A正确;

B、装置a的作用有干燥,使气体充分混合、通过观察气泡快慢调节气体流速,选项B错误;

C、实验时制取SO2(Na2SO3固体与浓硫酸)或O2(MnO2与H2O2)都可使用固液混合不加热制气体的发生装置,选项C正确;

D、催化剂加快反应速率的原理就是改变反应路径从而降低活化能,选项D正确。

3.酸雨的形成是一种复杂的大气化学和光学化学过程,在清洁空气、污染空气中形成硫酸型酸雨的过程如下: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光照能引发酸雨的形成

B.所涉及的变化均为氧化还原反应

C.污染空气能加快酸雨的形成

D.优化能源结构能有效遏制酸雨污染

【解析】A.由图可知,酸雨形成的两个途径中都使用了光照的条件,A正确;

B.三氧化硫与水反应生成硫酸,没有化合价变化,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B错误;

C.由图中信息可知,污染空气中的氮的氧化物、碳氢化合物及二氧化硫等大气污染物可以通过光化学反应生成硫酸,在这个过程中,氮的氧化物是催化剂,加快了酸雨的形成,C正确;

D.优化能源结构能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能有效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量,故能有效遏制酸雨污染,D正确。

考点三硫酸

1.物理性质:

难挥发;

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溶解时可放出大量热。

稀释浓硫酸的方法是:

把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里,并边加加搅拌。

2.浓硫酸的特性:

吸水性:

常用作干燥剂,但不能干燥NH3、H2S、HBr、HI。

脱水性:

将有机物中的氢氧原子以2:

1比例脱去,如使蔗糖碳化。

强氧化性;

铁、铝遇浓硫酸钝化。

与铜反应:

Cu+2H2SO4

CuSO4+SO2↑+2H2O

与碳反应:

C+2H2SO4

CO2↑+2SO2↑+2H2O

3.SO42-的检验(干扰离子可能有:

CO32-、SO32-、SiO32-、Ag+、PO43-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