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精神赡养问题研究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2861296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4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老年人精神赡养问题研究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老年人精神赡养问题研究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老年人精神赡养问题研究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老年人精神赡养问题研究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老年人精神赡养问题研究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老年人精神赡养问题研究Word格式.docx

《老年人精神赡养问题研究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老年人精神赡养问题研究Word格式.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老年人精神赡养问题研究Word格式.docx

sproviding"

.Asaspecialgroup,theelderlycansatisfythespiritualdemandisdirectlyrelatedtothesurvivaloftheelderlyandsocialharmonytosocialharmony.Inrecentyears,Chinahasarapidlyagepopulationandtheone-childfamilieshaveemergedunderthebigbackgroundoftheelderlyspiritualsupportaspectsoftheproblemisparticularlyprominent.Basedonthepresentsituation,thispaperhopethroughtotheproblemoftheelderlyspiritualsupportsystemofin-depthresearchforthesolutionsoftheproblemofspiritualsupport,inviewofthesituationoftheelderlyspiritualsupport,andaccordingtothespecificexamples,putsforwardsomecountermeasurestoimproveandpromotetheelderlyspiritualsupportandadvice.Thispaper,fromtheelderlyspiritualsupportresearchbackground,significanceandcontent,summedupthedefinitionoftheelderlyspiritualsupport,foundsomeproblemsoftheChineseelderlyintermsofspiritualsupport,includingurbanelderlyindividualpsychologicalproblems,livingalone,unhappymarriagelife,thelackofchildcare,imperfectsocialpensionorganizations,andthephenomenonofsocialexistencepatternoftheelderlyproblems;

Andlowlevelofruralelderlyindividualpsychologicalproblems,soastoensurethematerial,mentalpressurebig,poorhealth,spiritualneeds,thelackofsecurity.Basedontheproblemshavebeenfound,fromindividuals,families,communities,governmentandsocietytoseektosolvetheproblem.

Keyworks:

Spiritualsupport;

Spiritualcomfort;

Communityendowment

目录

第一章绪论1

1.1研究背景1

1.2研究意义2

1.3研究内容2

1.4国内外研究现状2

1.4.1国外研究现状2

1.4.2国内研究现状3

第二章理论综述5

2.1.精神赡养的定义5

2.2.精神赡养的内容5

2.3.精神赡养的特征6

2.3.1高层次性6

2.3.2不确定性6

2.3.3相对独立性6

2.3.4不可替代性6

第三章城市及农村老年人精神赡养存在的问题7

3.1.城市老年人精神赡养问题7

3.1.1老年人个人心理问题7

3.1.2选择独居7

3.1.3婚姻生活不幸福7

3.1.4缺少子女关心8

3.1.5社会养老组织不健全8

3.1.6社会对老年人的漠视9

3.2农村老年人精神赡养问题9

3.2.1老年人个人心理问题9

3.2.2物质保障水平低,精神压力大9

3.2.3健康状况差9

3.2.4农村老年人精神需求保障不够10

第四章老年人精神赡养问题的成因11

4.1个人因素11

4.2家庭因素11

4.3社会因素12

4.4政府因素13

第五章老年人精神赡养问题的解决对策14

5.1自我调节14

5.1.1自身爱好培养14

5.1.2自身能力认可14

5.1.3自身精神慰藉14

5.2家庭支持14

5.2.1配偶的陪伴14

5.2.2子女的关爱15

5.2.3亲友的照顾15

5.3社会15

5.3.1建立社区养老模式15

5.3.2建立志愿者服务体系16

5.3.3建立尊老爱老社会风尚16

5.4政府16

5.4.1政策支持16

5.4.2人才资金支持16

5.4.3法律支持17

第六章结论18

参考文献19

谢辞20

附录一中文译文

附录二外文资料原文

第一章绪论

1.1研究背景

2013年,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2亿人,老龄化已汹涌而来,“中国式养老”正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时代困局。

为破解养老难题,在过去的2013年,有关部门已经做了不少努力:

新修订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将每年农历九月初九定为“老年节”,蕴含着爱老敬老意义的重阳节被提升到法定层面;

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财政补助标准由每人每年240元提高到280元……然而,和老人们的养老需求相比,和老人们面临的困境相比,这些努力还远远不够。

人口老龄化是社会进步和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

从医学统计来说,人在60岁以后步入老龄,得病率、慢性疾病发病率占60%到70%。

老龄社会的到来,对我们国家来说可以叫未富先老,怎么让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是很严峻的问题。

养老不光是期望寿命的提高,还应该期待健康寿命的提高。

老年并不遥远,它是中年人的明天,青年人的后天。

中国是“百善孝为先”的国家,但对父母的孝顺,不应仅体现在金钱方面,抚养老人的理念,要从对物质需要的满足进而关注精神的追求,需要更多的心理抚慰。

两会中提出,伴随着人口老龄化而来的,不仅仅是老年人的物质生活的问题,还包括精神上的各种问题。

其养老问题所涉及的层面很多,最重要的一是社会层面,二是家庭层面。

社会层面要为“养老”提供和谐解决之道,家庭层面更要注重和谐相处、孝老善亲。

这直接关系到老年人的生存和社会和谐稳定。

同时,十八大报告及政府两会报告,都提出了,强化农业农村发展,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

农民的生活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对农民的精神关注和投入很少,尤其是农村老年人,对农村老年人的精神赡养几乎没什么文件或规定,对基础设施薄弱的农村地区的老年人的精神赡养关注比较少,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切实将农村养老精神赡养问题同城市养老精神赡养问题一同放到养老问题的坐标轴上,制定出一套适合提升农村及城市老年人精神赡养的政策和方案,使不管在城市还是农村,不管随迁还是独守,老人都能“颐养天年”;

都能满足精神层次的需求;

都能“老有所乐”。

1.2研究意义

关于老年人精神赡养的研究还比较少,大多还停留在物质赡养和社会呼吁的层面上,且没有将精神需求与精神供给相结合,应从老年人自身的实际需求和现实出发,寻求老年人精神赡养问题的解决对策。

随着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多数老人的物质生活基本得到保障,但他们的精神生活往往成了“被遗忘的角落”。

人口流动越来越大,无论是在城市还是农村,子女前往异地求学、工作、定居后,老人是随迁还是独守,成为一个棘手的问题:

独守,“出门一把锁,进门一盏灯”,是不少“空巢老人”的真实生活写照,少了子女在身边照料,生活上不方便,情感上更是难享天伦之乐;

随迁,面对文化差异,老人的精神生活同样堪忧。

老年人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其精神需求能否满足直接关系到老年人的生存和社会的和谐对社会的和谐。

1.3研究内容

为破解老年人精神赡养问题,从老年人精神赡养问题的现状出发,包括城市老年人个人心理问题、选择独居、婚姻生活不幸福、缺少子女关心、社会养老组织不健全、社会存在模式老年人的现象的问题;

根据老年人精神赡养问题成因中的个人因素、家庭因素、社会因素、政府因素,这四大因素。

为解决精神赡养的现状,提出了自我调节、家庭支持、社会关注、政府重视这四方面的具体对策。

并将对策具体细分为自身爱好培养、自身能力认可、自身精神慰藉、配偶的陪伴、子女的关爱、亲友的照顾、建立社区养老模式、建立志愿者服务体系、建立尊老爱老社会风尚、政策支持、人才资金支持、法律支持。

1.4国内外研究现状

1.4.1国外研究现状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充分体现着老年人对精神赡养的需要。

马斯洛将五种需求分为两级,此中生理上的需要、安全上的需要和感情上的需要都属于低级别的需要,这些需要经过外部因素就能够满足;

而尊敬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求是高级需求,他们是经过内部条件才能满足的,并且一个人对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无止境的。

同一时段,一个人也许有几种需求,但每一时段总有一种需求是占支配地位且对行为起决定作用的。

任何一种需求都不会由于更高层次需要的发展而消减。

各层次的需求相互依赖并且重叠着,高端的需求发展后,低端的需求仍然存在,仅仅是对行为影响的大大的减小了。

马斯洛的理论说,激励的经过是动态的、逐渐的、有前因后果的。

在这一过程中,一套不停转变的需要控制着人们的行为,这类等级关系并不是对所有的人都是想通的。

社交需要和尊敬需求如许的中层需求尤为如此,其分布次序因人而异。

然而马斯洛也明确指出,人们经常是优先满足生理需求,而自我实现的需要则是最难以满足的。

从需求理论能够看出,不同人、不同时间、面临不同处境是有不同的需求的,对需求的期待程度也不同。

1.4.2国内研究现状

穆光宗的《老龄人口的精神赡养问题》中指出精神赡养分三个维度:

品格恭敬、成绩安心和感情慰藉,即自尊心的需要、期盼的需要和亲情的需要。

穆光宗学者说,精神赡养在不同时代具有不同的内容,是阶段性的。

依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可以了解精神赡养是一种较高层次的需要,它的兑现是建立在底层需求的满足之上。

精神赡养既有分离于物质供养的一边,也有与物质赡养相交的一边,其在不同时代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从“老人本位”到“代际同等”,从“简单满足情感需求”到“统筹激起生命潜能”。

最终,穆光宗提议的“积极精神赡养”的命题,其指出积极的精神赡养有助于人们正确认识老年人,更好地顺应老年生活,并有助于缔造老年价值。

积极的精神赡养包括了晚辈精神上的给予和祖辈精神上的自强。

穆光宗在《家庭养老制度的传统与变革》中指出,老年人受生理机制减退和社会因素的影响,很多都有其特别的心理特质和心理期待,在精神上有较强的需要,大概有这么几种范例:

成就型老年人往往对自己过去的成就引以为傲,他们乐意与年轻人谈自己辉煌的往事,需求得到他们情感上的支持,也希望年轻人尊重自己。

知足型老年人能理智地接收和顺应人生步入老年的变化,顺其自然,乐于享受家庭的乐趣和儿女的孝心。

好胜型老年人依然认为自己还能够继续为社会贡献,依旧用忙碌的生活和更加努力的工作,来证明自己还有能力,渴望得到他人的肯定和承认。

孤独型老年人或因为子女身在远方,或是因为老伴离去,或因为体弱多病,对生活缺乏兴趣,感到孤单,常常触景生情,多愁善感,所以特别需要陪伴,特别需要子女的爱护和关心。

不管属于哪种类型的老年人生理和心理普遍都比较脆弱,都需要亲人、朋友、社会各界的关心和爱护。

高李鹏在老年知识分子精神慰藉问题研究中指出可以经过个人的自我调适、家庭的精神慰藉、单位做好离退休员工的拜访慰问工作、社区的纽带作用、及政府的宏观调控来共同增进健康老龄化的发展。

王泽淮在《老年人精神赡养方法探微》中指出帮助老年人提高精神赡养的方法:

一是鼓励老人潜力的开发,提供给老人自决的机会;

二是做个好的倾听者;

三是帮助老年人回忆旧事;

四是刺激老人的感官,延缓感觉器官的退化;

五是结识“忘年交”,推迟其心理老化;

六是开办“时间银行”,开展有偿助老活动。

第二章理论综述

2.1.精神赡养的定义

精神赡养,也就是精神慰藉,便是指关心老年人的心理需求和精神需求,并尽可能的给予慰藉和满足。

我国许多学者普遍认为,精神赡养包含三个维度需求和三个层面,三个维度需求是指自尊的需求、期待的需求和亲情的需求,与此对应的“满足”是人格的尊重、成就的安心和情感的慰藉。

“人格的尊重”满足的是老年的自尊需求,自尊需求的具体含义是,老年人有自主决策和得到尊重的权利,自尊的满足是老年人基本的精神需求;

“成就的安心”满足的是老年人天然的对子女期待的需求,指的是子女要通过成就自己的人生事业、婚姻和家庭来满足父母的期待心理;

“情感的慰藉”满足的是老年人对家庭亲情、对天伦之乐的需求,子女的一句问候,一句关怀而温馨的话语,都会带给老年人情感上的慰藉。

2.2.精神赡养的内容

老年人精神赡养的内容所涉及的就是老年人的精神需求。

老年人的精神需求有三个方面的内容:

对自尊的需求、对期待的需求以及对于亲情的需求。

首先,对于老年人的精神赡养,需要让老年人拥有有独立的人格和尊严,也就是精神赡养中对自尊的需求。

这是作为一个独立的生命个体的最基本需求。

同时,在全社会范围内老年人的人格和尊严体现在社会成员对老年人的尊敬和照顾。

“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老年人也是社会的建设者,是社会文化的传递者和承继者,他们对社会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应该在年老后得到其他社会成员的尊重和关怀。

其次,在精神赡养中,老年人还需要获得情感的慰藉和心理的安慰,这种心理安慰和情感上的慰藉并不一定借助物质载体而是更多的通过与老年人语言和情感上的交流以及日常生活上的关怀来实现的。

无论是家庭成员还是其他社会成员都应该经常、主动地采取直接或者间接地方式与老年人进行情感的交流。

这是老年人安享晚年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条件。

再次,老年人有发挥余热、承担适当社会责任和实现自我价值的需求。

老年人的自我价值从物质层面上来看主要体现在他们在长期的社会生产和生活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且这些经验还可以转化为巨大的社会财富。

同时,老年人是社会文化的传递者、是社会道德风尚的维护力量、也是优良的民族精神得以传承的有效桥梁。

无论是在社会生活中还是在家庭生活中,都应该给予老年人充分地发挥自身价值的机会。

最后,老年人的精神赡养的需求中还包括期待子女成就的精神需求及老年人参与人际交往的精神需求。

2.3.精神赡养的特征

2.3.1高层次性

与物质赡养相比老年人的精神赡养具有高层次性。

物质赡养所满足的仅仅是老年人

在衣食住行等方面的最基本的生存需求,而精神赡养所关注的是老年人心理状态,是晚

年生活的幸福程度。

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也是在低层次的物质需求得到满足之后显现得更加明显的。

2.3.2不确定性

与物质赡养相比较精神赡养最大的、最显著的特征是精神赡养有一种不确定性。

物质赡养主要是指赡养人对被赡养人的经济上的供养,这种赡养形式必定要通过一定的物质载体才能够实现。

通过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实物可以衡量物质赡养的程度。

但是精神赡养往往是通过语言的交流和沟通、情感上的关怀和慰藉以及心理上的理解等方式来实现的,这些都是抽象的,是无法衡量和比较的。

更重要的是,精神慰藉的方式很难用各种指标来量化,无法用定量的方法来判定它的实现程度,而是更多地依靠被赡养人的主观感受来评判。

精神赡养的这种难以衡量性也给这方面的学术研究带来了一定的困难,这是它与物质赡养的最重要的区别。

2.3.3相对独立性

精神赡养还具有相对独立性和一定程度上的先导性。

物质赡养是基础,但这并不意味着精神赡养要依附于物质赡养而存在,相反只有实现了对老年人的精神赡养,真正发自内心的关怀和帮助老年人,才有可能更好地实现物质赡养,也才能让老年人感受到幸福和快乐。

2.3.4不可替代性

精神赡养作为老年人赡养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不可忽视更不可被任何物质赡养形式所替代的。

无论什么形式的物质赡养都无法替代精神赡养对老年人晚年生活的影响,只有得到良好的精神赡养老年人才能真正的安享幸福的晚年。

第三章城市及农村老年人精神赡养存在的问题

3.1.城市老年人精神赡养问题

3.1.1老年人个人心理问题

在对张晓璇《中国城市老年人精神赡养问题研究》文章的阅读中发现,老年人的自己的心理调节度的好与坏对老年人的精神赡养存在着很大影响。

几乎所有老年人都会有一个心理方面的调适期,有一段从不适应到适应的过程。

一些老年人由于刚刚从工作岗位退休回家,一时间难以适应在家里面清闲的生活;

一些老年人由于年龄的增长,导致身体素质的下降,会觉得周围人嫌弃自身自理能力的下降,从而产生自卑的负面心理;

一些老年人性格内向,在与其他人沟通交流的过程中也许存在着某些问题,使老年人心理得不到满足而产生失望等等问题,都是影响老年人心理原因的所在。

虽然老年人心理出现不适是一种普遍现象,但如果不多加注意和调整,就会严重影响老年人生活的心理健康。

3.1.2选择独居

生活方式的选择对于老年人的精神生活有着很大影响。

虽然大多数老年人都认为自己的子女很孝顺,但却不愿意选择跟子女生活在一起。

有一些老年人认为,虽然跟子女相处融洽,但在一起生活久了难免会产生摩擦和不愉快,为了避免发生这些摩擦,所以宁愿选择不跟子女住在一起;

有些老年人认为,自己跟子女的生活方式、生活习惯等等有太多不同的地方,生活在一起难免有影响和隔阂,而且子女都有自己的工作,没有时间留在家里陪伴老年人,从而就很容易产生孤独感,便不愿与子女住在一起。

还有一小部分老年人,与子女的关系并不融洽,相处时间久了便很容易产生矛盾,因此从不考虑与子女居住在一起。

无论原因为何,老年人如何在追求生活自由的同时而又可以更多地得到子女的关心是关乎老年人精神赡养的问题之一。

3.1.3婚姻生活不幸福

2014年两会报告里关于老年人精神赡养问题的提案中,就老年丧偶等老年婚姻生活幸福感做过深入的调查,显示有许多老年人的老伴已过世,这给他们的晚年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和改变。

老年人中,婚姻状态大多是无配偶或丧偶。

这些婚姻生活并不美满的老年人对自身精神赡养的评价明显低于其他人。

老伴是人步入老年后最重要的精神依托之一,晚年失去老伴对于老年人来说,失去的不仅仅是生活的乐趣、生活的陪伴,失去更多的是精神上的慰藉。

他们普遍认同老年人需要“老来有伴”的观点,认为老伴无论从生活照料上,还是情感慰藉上都有子女所无法替代的作用。

婚姻生活的幸福对于老年人能否安享晚年起着决定性作用,如何使老年人能够晚年有所陪伴,将会是我国老年人精神赡养诸多问题中的一大难题。

3.1.4缺少子女关心

这是老年人精神赡养中问题最突出的一个方面。

在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中情感慰藉和

对儿女成就的需要都占据了主要地位。

随着社会的进步,空巢家庭比例有所提成,空巢家庭中的空巢老人获得的来自儿女的关心和爱护远远不能满足老年人的精神需要。

不论是由于居住形式的改变,还是由于人口流动性的增强,城市空巢家庭的数量都在逐年增加。

虽然越来越多的老人可以理解年轻人在事业和生活上都承担着巨大的压力,但大多数儿女在平时都是更多地是使用电话的方式来关爱老年人的时候,老年人的精神慰藉是远远得不到满足的,并由此产生的许许多多的案例更是引人深思。

2007年新商报8月27日报导,朝阳市的一对退休老夫妻,收入很高,但生活依然备感寂寞,因为子女总是忙碌,一年也没回家过几次。

“人年龄大了就希望儿女能够常在身边,就像歌里面唱的那样,真希望他们能常回家看看。

”无奈之下,年近七旬的老两口月付“工资”千元请儿女回家看看,如果带孩子回家,月底还有“奖金”。

2007年新商报8月29日报导,朝阳市派出所接到电话,说最近一个星期给父母家里打电话都无人接听,不知到是什么情况,请求民警到家中看看。

当民警赶到时却发现其父母已经去世多日。

这些引人深思的案例都体现出,对父母的赡养,不应仅仅是物质和遥远的问候,需要的是深入了解老人的真正需求。

3.1.5社会养老组织不健全

随着社会的发展,老年人依靠家庭成员满足养老需求,特别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