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玉溪市红塔区《公共理论》教师招聘真题库及答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285973 上传时间:2022-10-28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32.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省玉溪市红塔区《公共理论》教师招聘真题库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云南省玉溪市红塔区《公共理论》教师招聘真题库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云南省玉溪市红塔区《公共理论》教师招聘真题库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云南省玉溪市红塔区《公共理论》教师招聘真题库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云南省玉溪市红塔区《公共理论》教师招聘真题库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云南省玉溪市红塔区《公共理论》教师招聘真题库及答案.docx

《云南省玉溪市红塔区《公共理论》教师招聘真题库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省玉溪市红塔区《公共理论》教师招聘真题库及答案.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云南省玉溪市红塔区《公共理论》教师招聘真题库及答案.docx

云南省玉溪市红塔区《公共理论》教师招聘真题库及答案

2020年云南省玉溪市红塔区《公共理论》教师招聘真题库及答案

注意事项

1、请用钢笔、圆珠笔或签字在答题卡相应位置填写姓名、准考证号,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指定位置填涂准考证号。

2、本试卷均为选择题,请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作答,在题本上作答一律无效。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意的,将其选出并把它的标号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1、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管理的政策是()。

A、由国家课程统一使用管理

B、以省级课程管理为主

C、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

D、全部下放权利,实行校本教材教学为主

【答案】C

【解析】“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是本次课程改革中的一个亮点,也是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

的主要特征。

国家、地方和学校共同构成基础教育课程的三级管理主体,从原来中央集权单一主体管理的体制

改变为多主体分权的“三级课程管理”体制。

故选C。

2、在社会心理学中,由于第一印象的形成所导致的在总体印象形成上最初获得的信息比后来获得的信息影

响更大的现象,称为()。

A、近因效应

B、首因效应

C、最近效应

D、晕轮效应

【答案】B

【解析】首因效应是指人与人之间第一次交往时给人留下的印象,在对方的脑海中形成并占据着主导地位,

与题干意思一致。

故选B。

3、由于学生正处在品德形成阶段,可塑性强,这就要求学校德育要坚持(),为学校的思想道德发展

指明方向。

A、导向性原则

B、疏导原则

C、一致性原则

D、连贯性原则

【答案】A

【解析】贯彻导向性原则的基本要求包括:

①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②德育目标必须符合新时期的方针政策

和总任务的要求;③要把德育的理想性和现实性结合起来。

解题重点之一落在题干中的“为学校的思想道德发

展指明方向”。

故选A。

4、学生是生活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具有特定的()属性的人。

A、自然

B、社会

C、实践

D、现实

【答案】B

【解析】社会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

学生就是生活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具有特定的社会属性的人。

故选B。

5、为盲、聋哑和弱智儿童、少年举办特殊教育学校的部门是()。

A、党中央

B、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C、国务院

D、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

【答案】B

【解析】《中国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九条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为盲、聋哑和弱智儿童、少年举办

特殊教育学校(班)。

6、“教育有法而无定法”这句话反应了教师劳动的()。

A、连续性

B、创造性

C、长期性

D、艰苦性

【答案】B

【解析】创造性指教师必须根据教育规律,针对不同学生的具体特点创造性地选择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进行

教育,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教育有法而无定法”。

故选B。

7、按照归因理论,“努力”属于()因素。

A、内部一可控

B、内部一不可控

C、外部一可控

D、外部一不可控

【答案】A

【解析】“努力”是可以凭个人意愿控制的,属于内部可控因素。

故选A。

8、小红看到小兰的作文写得非常好,在放学时将其抄写过来,参加了学校的作文征文比赛,获得了500

元,小红的做法主要侵犯了小兰的()。

A、隐私权

B、财产权

C、名誉权

D、人身权

【答案】B

【解析】财产权是指具有物质财富内容,直接和经济利益相联系的民事权利。

一般而言,学生(幼儿)财产

权包括财产所有权、继承权、受赠权以及知识产权中的财产权利等。

本题为知识产权中的财产权、著作权、

专利权之中的财产权利。

故选B。

9、下列选项中体现了迁移的是()。

A、学生学习解决一元二次方程,教师测验一元二次方程

B、学生学习古诗文后,教师让学生默写

C、学生刚学习一篇文章,教师带领真实情景演示出来

D、学生学习一位数加法,作业是两位数加法

【答案】D

【解析】迁移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故选D。

10、儿童发展关键期,教育者要施以相应的教育,这是因为人的发展具有()。

A、顺序性和阶段性

B、不均衡性

C、稳定性和可变性

D、多样性

【答案】B

【解析】人的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阶段性、不均衡性、互补性和个别差异性。

人的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是

指人的身心发展不是一个匀速发展的过程。

教育应该顺应个体发展的不平衡性,抓住发展的关键期,不失时

机地施以相应的教育。

因为在关键期,学生学习的速度最快,知识、技能最容易形成,而错过了关键期,教

育效果将会下降。

故选B。

11、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方针符合人的身心发展的()特点。

A、整体性

B、阶段性

C、差异性

D、顺序性

【答案】A

【解析】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方针要求人的全面发展,即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全面发展,符合人身

心发展的整体性的特点。

故选A。

12、从课程功能的角度,可以把课程分为工具性课程、知识性课程、技能性课程和()。

A、程序性课程

B、练习性课程

C、地方性课程

D、实践性课程

【答案】D

【解析】从课程制定者或管理制度角度,可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从课程任务角度,可把课

程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从课程功能的角度,可把课程分为工具性课程、知识性课

程、技能性课程、实践性课程;从教育阶段角度,可把课程分为幼儿园课程、小学课程、初中课程、高中课

程;从课程的组织核心来看,可分为学科中心课程、学生中心课程、社会中心课程等。

故选D。

13、学校校园的总体结构和布局、场所及校园环境卫生等均属于学校的()。

A、制度文化

B、组织文化

C、物质文化

D、观念文化

【答案】C

【解析】学校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的空间物态形式,是学校精神文化的物质载体。

学校物质文化包括环境文

化,主要有校园的总体结构和布局、校园绿化和美化、具有教育含义的教育和教学场所以及校园环境卫生

等。

故选C。

14、体谅模式是由英国德育专家麦克费尔等人创建的一种德育模式,该模式把()的培养置于中心地

位。

A、道德情感

B、道德认识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答案】A

【解析】体谅模式假定与人友好相处是人类的基本需要,满足这种需要是教育的首要职责。

它以一系列的人

际与社会情境问题启发学生的人际意识与社会意识,引导学生学会关心、学会体谅。

体谅模式把道德情感的

培养置于中心地位。

故选A。

15、下列表述中最合适的是()。

A、遗传素质对人的身心发展起决定作用

B、遗传素质对人的身心发展在相同教育条件下起决定作用

C、遗传素质对人的身心发展不起决定作用

D、遗传素质对人的身心发展没有影响作用

【答案】C

【解析】遗传素质对人的身心发展具有一定的影响,但它在人的身心发展中不能起决定作用,遗传素质为人的

发展提供可能性,这种可能性必须在一定的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才能转为现实性。

故选C。

16、论证了灵魂的三个部分及其与之对应的三种教育,尝试将课程建立在心理基础上的人是()。

A、柏拉图

B、苏格拉底

C、亚里士多德

D、毕达哥拉斯

【答案】C

【解析】教育史的研究公认,亚里士多德是将心理学引入教育的第一人,他按照儿童的年龄特征划分教育阶

段,并且为各个阶段设置相应的课程。

此外,他还论证了灵魂的三个部分及其与之对应的三种教育,这些都

是将课程建立在心理基础上的尝试。

故选C。

17、比较准确地体现启发性教学原则的是()。

A、学不躐等

B、各因其材

C、温故知新

D、开而弗达

【答案】D

【解析】《学记》有云:

“导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这体现了启发性教学原则。

故选D。

18、练习是操作技能形成的基本途径。

下面关于操作技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技能水平随练习而提高

B、练习过程中存在“高原现象”,度过这一时期后,技能水平还会提高

C、技能水平随练习会不断提高,不会出现起伏现象

D、技能的形成过程中存在个别差异

【答案】C

【解析】在学生的运动技能形成过程中,普遍存在以下情况:

(1)练习后成绩逐步提高;

(2)练习中的高

原现象;(3)练习成绩的起伏现象;(4)学生操作技能形成中存在个别差异。

故选C。

19、练习是操作技能形成的基本途径。

下面关于操作技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技能水平随练习而提高

B、练习过程中存在“高原现象”,度过这一时期后,技能水平还会提高

C、技能水平随练习会不断提高,不会出现起伏现象

D、技能的形成过程中存在个别差异

【答案】C

【解析】在学生的运动技能形成过程中,普遍存在以下情况:

(1)练习后成绩逐步提高;

(2)练习中的高

原现象;(3)练习成绩的起伏现象;(4)学生操作技能形成中存在个别差异。

故选C。

20、在人的认识、情感、意志行动方面表现出来的、经常处于动态变化过程中的心理活动称之为

()。

A、心理状态

B、心理特征

C、心理过程

D、个性心理

【答案】A

【解析】心理过程是已经在人的认识,情感,意志行动方面表现出来前完成了,表现出来的就是心理状态

了。

心理状态就是不稳定活动的状态。

故选A。

21、下面四个成语或俗语中,()是典型的迁移现象。

A、思维敏捷

B、聪明过人

C、触类旁通

D、物以类聚

【答案】C

【解析】学习迁移即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它广泛地存在于知识、技能、态度和行为规范的学习

中。

触类旁通、举一反三、闻一知十就是典型的学习迁移。

故选C。

22、素质教育强调“选择适合儿童的教育,而不是挑选适合教育的儿童”。

这说明素质教育()。

A、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B、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C、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D、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答案】B

【解析】四个选项都是素质教育的内涵,题干中反映的是素质教育不是为了选拔,而是面向全体学生。

故选

B。

23、学校常常运用“不准随地吐痰”“不准乱扔垃圾”等道德禁令来约束学生的不良行为。

从德育层次的角度说,

这属于()。

A、道德理想教育

B、道德原则教育

C、道德规则教育

D、道德境界教育

【答案】C

【解析】从层次划分的角度说,德育即对学生进行道德理想、道德原则、道德规则的教育,激励学生的高尚

行为,指导学生的正确行为,约束学生的不良行为。

道德理想教育即运用道德倡议形式激励学生的高尚行

为;道德原则教育即运用道德指令或道德倡议形式指导学生的正确行为;道德规则教育即运用道德禁令或道

德指令形式约束学生的不良行为

24、对代数式进行因式分解属于()的问题。

A、有结构

B、无结构

C、界定含糊

D、无固定答案

【答案】A

【解析】目标明确,个体按一定思维方式即可获得答案的问题属于有结构的问题。

故选A。

25、()是道德意志的第一阶段。

A、决心

B、信心

C、恒心

D、细心

【答案】A

【解析】形成道德意志的基本过程有决心、信心、恒心三个阶段。

决心是道德意志的第一阶段,它是经历动

机斗争、确定行动目的、选择行动方式的下决心的阶段。

故选A。

26、教师通过创设良好的环境和自身的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熏陶和感染以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德育方

法是()。

A、品德评价法

B、榜样示范法

C、实际锻炼法

D、陶冶教育法

【答案】D

【解析】陶冶教育法是教师利用高尚的情感、美好的事物和优美的环境感染和熏陶学生的方法。

故选D。

27、学生的学习行为是为了得到某种报偿,持此观点的是()。

A、强化理论

B、归因理论

C、成就动机理论

D、自我效能感

【答案】A

【解析】学习动机的强化理论认为动机是由外部刺激引起的,可以用强化来说明动机的激发与作用,因为强

化可以使人在学习过程中增加某种反应发生的可能性。

按照这种观点,任何学习行为都是为了获得报偿。

选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