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专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专题文档格式.docx
《中考语文专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专题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语文专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专题文档格式.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4)略无慕艳意(___)
13.翻译下面的句子。
(1)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2)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14.作者为什么要写同舍生豪华的生活?
15.从第①段看,作者最终能够学业有成的原因有哪些?
16.思索作者的求学经历,就你感受最深的一点,谈谈所获得的启示。
【答案】12.
(1).汤:
热水。
(2).被,通“披”,穿着。
(3).敝:
破旧(4).略无:
毫无
13.
(1)等到他高兴了,则又去请教。
(2)因为心中有足以快乐的事情,所以不觉得吃的、穿的享受不如别人。
14.与我的“缊袍敝衣”形成鲜明的对比,写出了我在读书时获得的巨大乐趣。
15.⑴刻苦好学⑵博览群书⑶虚心请教。
16.因从宋濂身上学习他的勤奋刻苦,求教谦虚、诚恳,尊敬老师的品质。
【解析】
12.试题分析:
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
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
此题都是古今异义词,如“汤”:
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
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
13.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
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
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
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注意“俟”“请”“以”“足”“口体之奉”“若”等字词的翻译。
点睛:
文言文翻译的原则。
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
这就要求我们,在具体翻译时,对句子中的每个字词,只要它有一定的实在意义,都必须字字落实,对号入座。
翻译时,要直接按照原文的词义和词序,把文言文对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使字不离词,词不离句。
如果直译后语意不畅,还应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使句意尽量达到完美。
14.试题分析:
考查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
突出了“同舍生”服饰的华贵,与我的“缊袍敝衣”形成鲜明对比。
凸显我的志趣所在,也体现了我的不慕荣利。
同时也写出了我求学条件之艰苦,体现了我不畏艰难,刻苦读书,勤奋求知。
从而来教育晚辈们。
15.试题分析:
首先,文章一开始就点出了一点“余幼时即嗜学”,可以看出宋濂很热爱学习。
其次,宋濂为人诚信肯吃苦,宋濂家贫,无从致书便借书。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也未曾失信于人,得以遍观群书,学有小成。
再者,他对老师很尊敬,从“余立侍左右……不敢出一言以复”这几句就可以看出,同时还能看出他很珍视向老师求学的机会。
最后一点,宋濂家贫,其衣食不如同学好,可他却丝毫不在意,因为他已经全身心投入了学习。
16.试题分析:
要答好此题,首先要整篇阅读文言文,理解全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并要注意议论抒情的语句,充分把握内容,然后归纳出原文的中心,看看原文到底要表明一个什么主要观点。
然后由这个观点生发出去,再联系现实生活和自己的学习实际论述。
如我们学生应该像作者宋濂那样,勤奋努力的学习,学会吃苦耐劳。
对老师有礼貌。
不攀比,多多的把精力用在学习上等。
译文:
我年幼时就爱学习。
因为家中贫穷,无法得到书来看,常向藏书的人家求借,亲手抄录,约定日期送还。
天气酷寒时,砚池中的水冻成了坚冰,手指不能屈伸,我仍不放松读书。
抄写完后,赶快送还人家,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
因此人们大多肯将书借给我,我因而能够看各种各样的书。
已经成年之后,更加仰慕圣贤的学说,又苦于不能与学识渊博的老师和名人交往,曾快步走(跑)到百里之外,手拿着经书向同乡前辈求教。
前辈德高望重,门人学生挤满了他的房间,他的言辞和态度从未稍有委婉。
我站着陪侍在他左右,提出疑难,询问道理,低身侧耳向他请教;
有时遭到他的训斥,表情更为恭敬,礼貌更为周到,不敢答复一句话;
等到他高兴时,就又向他请教。
所以我虽然愚钝,最终还是得到不少教益。
当我寻师时,背着书箱,趿拉着鞋子,行走在深山大谷之中,严冬寒风凛冽,大雪深达几尺,脚和皮肤受冻裂开都不知道。
到学舍后,四肢僵硬不能动弹,仆人给我灌下热水,用被子围盖身上,过了很久才暖和过来。
住在旅馆,我每天吃两顿饭,没有新鲜肥嫩的美味享受。
同学舍的求学者都穿着锦绣衣服,戴着有红色帽带、饰有珍宝的帽子,腰间挂着白玉环,左边佩戴着刀,右边备有香囊,光彩鲜明,如同神人;
我却穿着旧棉袍、破衣服处于他们之间,毫无羡慕的意思。
因为心中有足以使自己高兴的事,并不觉得吃穿的享受不如人家。
我的勤劳和艰辛大概就是这样。
铜仁市
二、阅读下面甲乙两段节选文字,按要求完成8-10题
(9分)
(甲)子曰: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感,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
子曰: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于曰:
“三人行。
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子曰: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罕》)
子夏曰: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张》)
《论语》
(乙)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享,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领耳以请;
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
《送东阳马生序》
8.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必有我师焉
焉:
句末语气词,可译为“啊”
B.未尝稍降辞色
辞色:
言语和脸色
C.三十而立
立:
站立,站得住,这里可理解为独立做事情
D.援疑质理
援:
引、提出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理解能力。
做这类题目一定要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积极调动课内积累,首先思考课内学习时这个词语有几个意思,然后再根据句意来推断、确定这个词语的准确意思。
“必有我师焉”中“
焉”是指示代词兼语气词。
焉作为指示代词时,常常指代某一范围或方面。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解释为“三人行,必有我师於三人之中”,焉指代“三人”范围。
9.下列各组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其不善者而改之
其此之谓乎B.不逾矩
老翁逾墙走
C.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卒获有所闻D.可以为师矣
俯身倾耳以请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词语一词多义的比较辨析。
A项,“其不善者而改之”其是指示代词,他。
“其此之谓乎”其是大概,表示推测。
B项“逾”是“
越过、超过”的意思。
C项,“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有通“又”。
“卒获有所闻”有是表所属。
D项,“可以为师矣”以是凭借的意思,“俯身倾耳以请”以意思是用来,表目的。
10.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节选自儒家经典著作《论语》。
《论语》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关于教育、教学活动的论著。
文中的孔子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被后人尊为“至圣先师”,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人物。
乙文作者是明初文学家宋濂,他家贫嗜学,乐以忘忧。
B.甲文认为一个人应当立志勤奋学习,提出了“温故知新”的学习方式与“三人行,必有我师”的学习态度。
乙文表现了作者求学的坚定与诚恳,突出他求学的艰难。
在求学意志和求学态度上,两文是相何的。
C.甲文采用语录体,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言简练,含意深远。
乙文是作者写给同乡后学的临别赠言,循循善诱,体现了真挚诚恳的感情。
D.“天命”指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
“耳顺”通常指能听得进不同意见。
“加冠”,古时男子二十岁举行加冠仪式,表示已经成人,因此“加冠”表示年已二十。
“生”是长辈对晚辈的称呼。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结合相关的语句,辨析正误。
A项中《学记》才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关于教育、教学活动的论著。
卷II(共120分)
一、(24分)
11.把卷1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
(1)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3分)
(2)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答案】
⑴广泛地学习,坚守自己的志向,具体的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
⑵曾经跑到百里之外,拿着经书向当地有道德学问的前辈请教。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理解和句子整体句意的理解能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理解句子原文的整体意思,并对重点实词、虚词有准确的把握。
翻译时,这些重点词义必须体现准确,整体句意可以意译。
遵义
(四)爱莲说(11分)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着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灌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莲,花之君子者也。
隐!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9.翻译下列加点的词。
(4分)
①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之②不蔓不枝枝
③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而④陶后鲜有闻鲜
2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②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21.本文抒发了作者怎样的志向与情感?
(四)爱莲说(11分)
19.①语气助词,用于主谓之间(舒缓语气,取消句子独立性)②生枝;
枝枝节节。
③但是。
④少;
很少。
(答对一个1分,共4分)
20.①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
②对牡丹的爱,当然人很多了!
(重要词语错一个扣1分,判断句式没有翻译出来扣1分。
每句2分,共4分。
)
21.本文抒发了诗人不慕名利、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情感以及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恶浊世风的鄙弃。
(答出志向或情感可得2分,全部答对3分。
毕节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
舜发于吠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高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人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4、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于:
给)
(2)困于心,衡于虑(衡:
同“横”,梗塞、不顺)
(3)必先苦其心志(使:
使……受苦)
15、用现代汉语翻译“人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2分)
一个国家,如果在国内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没有与之匹敌的邻国和来自外国的祸患,就常常会有覆灭的危险。
16、唐代名臣魏征认为:
帝王心怀忧贫,就能任贤受谏;
心怀安乐,就会危及国家。
这印证了本文的中心论点:
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2分)
17、在生活条件日益优越的今天,你认为文中的哪一点仍然是人们增加才能,有所成就的必要条件?
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理解。
示例:
我认为人恒过,然后能改,是今天人们增长才干的必要条件。
因为任何一个人奋斗的过程中,都会犯错。
聪明的人会吃一堑,长一智,举一反三,进而获得成功;
愚蠢的人撞了“南墙”也不回头,或者是不以为然,那他依然会在前一块石头上摔跤,终将一事无成。
黔东南、黔南、黔西南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然后回答11-14题(共15分)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节选自《礼记·
礼运》)
11.解释加点的词(4分)
①选贤与能____②女有归____
12.请将文中与下面意思相近的语句写出来(4分)
①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②路不拾遗。
13.本文描述大同社会的人才选拔制度与福利保障体系是怎样的?
(可用原文回答,4分)
人才选拔:
福利保障:
14.现代汉语中还保有许多古代语言的含义。
请从下列字中,选三字写出三个成语来(3分)
皆、恶、兴、作、谓、藏、闭,信、弃
11.(4分)①与:
通“举”。
(2分)②归:
女子出嫁。
(2分)
12.(4分)
①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老有所终,(1分)幼有所长。
(1分)
②路不拾遗——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13.(4分)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矜、寡、孤、独、废疾者(1分)皆有所养。
14.(3分)皆大欢喜、好逸恶劳、百废待兴、作奸犯科……(一个1分,同一个词答出两个,只计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