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绿色包装与包装循环经济及包装可持续发展Word文件下载.docx
《精品绿色包装与包装循环经济及包装可持续发展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绿色包装与包装循环经济及包装可持续发展Word文件下载.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那时的环境问题主要是因为人口的自然增长,乱采乱捕,滥用资源,从而造成生活资料缺乏引起饥荒。
为了解除这一环境威胁,人类曾被迫学会吃一切可能吃的东西,或是被迫扩大自己的生活领域,学会适应在新的环境中生活的本领,逐步认识到发展生产力、改革生产方式、提高生产率的必要性,开始有意识地改造环境,以创造更加丰富的物质财富。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近代大工业的出现,使原来建立在个人才能、技巧和经验之上的小生产逐步被大生产所代替,大幅度地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强了人类利用和改造环境的能力,大规模地改变环境的组成和结构,从而改变了环境中物质的循环系统,扩大了人类的活动领域,丰富了人类的物质生活条件。
与此同时也带来了新的环境问题。
如果说农业生产主要是生活资料的生产,它在生产和消费中所排放的“三废”
是可以纳入生物循环而迅速净化、重复利用的话。
那么工业生产则主要是生产资料的生产,将大量深埋在地下的矿物资源开采出来,以及将人工合成的高分子化合物投入到环境之中,产生的“三废”中的大多数是人类所不熟悉、难以生物降解的。
因此,相对于农业来说,工业造成的环境问题是以环境污染为主,是范围较广、影响较深远的前所未有的新问题。
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主要是通过人类的生产和消费活动表现出来的。
人类的生产和消费活动就是人类与环境之间的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活动,人类通过生产活动从环境中以资源的形式获得物质、能量和信息,其间产生的“三废”向自然界大量排放,同时人类还通过消费活动再以“三废”
的形式排向环境。
因此,无论是人类的生产活动,还是消费活动无不受环境的影响,也无不影响环境,其影响的性质、深度和规模则是随着环境条件的不同而不同,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
人类的发生和发展不仅受生物规律的支配,而且更受社会规律的制约。
自然环境毕竟是按自己的规律发生和发展的,因此在自然环境的客观属性和人类的主观要求之间,在自
然环境的客观发展过程和人类有目的的活动过程之间,不可避免地存在着矛盾。
但如果这种矛盾全面和尖锐地产生和爆发,则将形成严重的环境问题并危及自然和生态,最终威胁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地球生态系统支撑生命和生物体,包括居住于其中的人类。
与之相联系的一个确定的事实是,我们每一个人的幸福都与世界的生态现状相联系。
正如一位科学家所警告的:
常识告诉我们,如果我们毁坏地球,我们将会有悲惨的遭遇。
人类导致了严重的、甚至不可挽回的环境破坏,将给人类带来越来越多的的灾难,比如全球变暖导致的严重的破坏性的风暴,臭氧层破坏引发的皮肤癌,稀缺的自然资源引发的战争等等。
一项世界观察研究所的研究报告指出:
根据我们人类准备接受的痛苦和生物贫困的程度,我们仅有一代或两代(20-40年)的时间来改造我们自己。
我们必须这么做,因为无论从哪一方面衡量,我们的世界都处于普遍的生态衰退的状态中。
严酷的事实迫使人类对自己对待自然界的态度做一次全面的反省。
循环经济的提出是人类对难以为继的传统发展模式反思后的创新,是对人与自然关系在认识上不断升华的结果。
发展循环经济是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全新经济运行模式。
它强调以循环生产模式替代线性生产模式,表现为资源—产品—再生这一最有效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的路线图,做到生产和消费效益最大化、污染最小化、废物资源化和环境无害化,以最小成本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循环经济主要体现在经济活动的三个重要层面上,分别通过运用3R原则实现三个层面的物质循环流动:
企业层面(小循环)、区域层面(中循环)、社会层面(大循环)。
循环经济在企业层面的实践,即生态经济效益的理念和实践。
它是以清洁生产为导向的工业,用循环经济的思想设计生产体系和生产过程,促进本企业内部原料和能源的循环利用。
企业是资源消耗和产品形成的地方,实施循环经济必须从每个企业人手,贯彻低消耗、高利用和低排放的思想。
这是实现循环经济和循环型社会的基础和根本,具体落实在产品的绿色化和企业、产业的绿色化,也就是实现绿色发展。
包装工业也同其它工业一样,在促进商品繁荣、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推动市场经济发展等方面起着重大的作用,同时通过保护产品,提高物流效率和减少浪费,具有环境正面效应,但不可否认的是其也给环境
带来了严重的负面效应:
(1)产品生命周期短,多数产品一次性使用后即成为废弃物,属于资源消耗性产业;
(2)随着人民消费水平提高,包装废弃物在城市生活垃圾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在工业发达国家,已在重量上占到1/3,在体积上占到1/2;
在我国,重量上也已占到15~20%,在体积上占到30%,包装废弃物年产生量达到0.4
亿吨;
在包装废弃物中,不可降解的塑料垃圾更形成刺目的“白色污染”,对环境造成“视觉污染”和“潜在危害”,后者通过环境介质──大气、水体和土壤,参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生物食物链,对环境和人身健康具有潜在的、长期的危害性;
(3)由于实行粗放式生产,所以包装工业在生产过程中大量排出“三废”
,尤以纸包装的制浆造纸生产、金属包装的涂装及打磨工艺、玻璃包装的熔融成形、塑料包装的原料采掘为甚;
(4)大量的包装废弃物和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处置需要占地,欧美等国最初均在山谷和凹地建设填埋场处置垃圾,但是年复一年,可供填埋使用的土地越来越少,无法继续消纳如此多的包装废弃物和城市生活垃圾。
包装工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部门(总产值在我国40个行业中已居第15
位),必须大力克服有悖于可持续发展的作法,努力实行清洁生产,使用清洁能源和绿色包装材料,尽力减少对环境的“三废”排放;
同时坚决纠正过分包装,大力开展包装废弃物回收利用,让废弃资源再资源化,努力延长包装产品的生命周期,使包装工业走上可持续发展的循环经济之路。
这一目标的实现有赖于实现绿色包装和包装业的绿色化发展。
2.1循环经济
2.1.1循环经济的概念和内涵
循环经济(cycliceconomy)是对物质闭环流动型经济的简称,广义的循环经济,是指围绕资源高效利用和环境友好所进行的社会生产和再生产活动。
狭义的循环经济,是指通过废弃物的再利用、再循环等社会生产和再生产活动来发展经济。
作为一种新型的经济发展模式和经济理论范式,循环经济的理论意蕴具体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从经济伦理层面,人类中心主义转生态中心主义,体现出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之间关系的演化:
即从
崇拜自然、征服自然到协调自然,从环境屈从、环境破坏到环境友好;
从经济增长模式层面,在要素投入上从资源消耗型转变为资源节约型,从财务资本节约型到自然资本节约型;
在经济效益上从粗放式的价值转移到集约式的价值创造;
在经济形态层面,从物本经济转变为人-自然为本的经济,从生产经济到服务经济;
在技术运用层面,着重强调经济活动的减物质化和生态化。
由此可见,资源减量化不是简单的减物质化,而是对传统的发展理念、经济模式和经济学理念的全面和深刻改变。
2.1.2循环经济的特征与基本原则
循环经济作为一种以生态思维作为经济活动全过程的总体设计,它强调经济活动像生态系统那样,自我调节控制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做到综合、反复利用资源。
它具有以下特征:
1.开放性
我们通常把循环经济称之为物质闭环流动型经济,体现的是一种闭合喜欢理念,但实际上循环经济的这种闭合是从微观角度或小范围角度而言的,循环经济具有开放性。
2.物质流动的多重循环性
循环经济要求把经济活动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的运行规律和模式,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物质反复循环流动的过程,最大限度地追求废弃物的零排放。
3.科技的先导性
循环经济的实现是以科技支撑为先决条件的。
依靠科技进步,积极采用绿色化的新工艺、新技术,大力降低原材料和能源的消耗,实现少投入、高产出、低污染,尽可能把对环境污染物的排放消除在生产过程之中。
4.综合利益的统一性
循环经济把经济发展建立在遵循自然生态规律的基础上,在获取等量物质和效用的过程中,实现向自然界索取的资源最小化、向社会提供的效用最大化、向生态环境排放的废弃物趋零化,使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达到协调统一。
5.全社会的参与和全人类的合作
循环经济是一种全新的经济形态,要使其发展,光靠企业的努力是不够的,还需要政府提供财政和政策上的保障,以及广大公众的参与和支持。
只有通过企业、消费者和政府的共同努力以及全民参与,才能达到社会效益最大化。
与此同时,由于循环经济涉及的是资源环境这一全人类的问题,因此,发展循环经济离不开全人类的通力合作。
循环经济也可称是一种绿色经济,“点绿成金”的经济。
它的发展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大系统分析的原则
循环经济是一种全面地分析投入与产出的经济,它是在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社会与科学技术的大系统中,研究符合客观规律的经济原则,使生态环境、经济、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增长模式。
任何经济生产都需从自然界取得原料,并向自然界排出废物,而自然资源是有限的,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也是一定的,如果不把人口、经济、社会、资源与环境作为一个大系统来考虑,就会违反基本客观规律。
2.实现绿色核算的原则
绿色核算是把经济核算与环境核算联系起来,将生产活动与环境的双向影响纳入到企业财务核算体系中,形成与原财务核算体系对应的绿色核算体系。
在进行绿色核算时,产品成本包括生产成本和生态成本两个方面,生态成本主要由环境资源耗减
的评估价值量、环境保护费用、资源的恢复成本、再生成本、环境资源的替代成本以及机会成本等方面组成。
3.资源综合利用原则
循环经济所指的“资源”不仅是自然资源,而且包括再生资源;
所指的“能源”
不仅是一般能源,如煤、石油、天然气等,而且包括太阳能、风能、水能、潮汐能、地热能等绿色能源。
并且倡导尽可能多利用这些绿色能源,注重推进资源、能源节约、资源综合利用和推行清洁生产,以便把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降低到尽可能小的程度。
做到人与自然和谐的可持续发展。
4.尽可能利用高科技原则
尽可能以知识投入来替代物质投入,目前称为高技术的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技术及管理科学技术等都是以大量减少物质和能量等自然资源投入为基本特征的。
5.把生态系统建设作为基础设施建设的原则
循环经济认为生态系统建设也是基础设施建设,如“退耕还林”、“退牧还草”、“退田还湖”等生态系统建设。
通过这些基础设施建设来提高生态系统对经济发展的承载能力。
6.建立绿色GDP统计与核算体系的原则
建立企业污染的负国民生产总值统计指标体系,即从工业增加值中减去测定的与污染总量相当的负工业增加值,并以循环经济的观点来核算。
这样可以从根本上杜绝新的大污染源的产生,并有效制止污染的反弹。
7.建立绿色消费制度的原则
以税收和行政等手段,限制以不可再生资源为原料的一次性产品的生产与消费,促进一次性产品和包装容器的再利用,或者使用可降解的一次性用具。
随着循环经济的研究不断深入,在循环经济的操作原则上出现了许多新的说法,如“4R”、“5R”、“6R”原则,除“3R”外加上“再组织”、“再思考”、“再制造”、“再修复”、“重组化”
等,这些原则是针对某些不同层次或领域提出的更加具体、具有针对性的原则,但它们都只是“3R”原则的变体,它们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但“3R”原则更具基本性和普遍性。
2.2可持续发展
2.2.1可持续发展定义和内涵
在历史上的大部分时间里,地球为人类提供了生活的必需品,吸收了人类的废物并重新补充自身。
现在,不断增长的人口和技术改变了这一切。
我们正在耗尽地球的承载能力。
不断出现的环境问题、生态破坏和环境灾难,促使人类深刻反思。
1962年著名的自然历史学家蕾切尔-卡森发表了令人深思的《沉默的春天》,最早提出了可持续发展一词,1972年罗马俱乐部发表了《增长的极限》,其中指出如果不改变现有的经济发展政策,人类社会的增长会遇到自然资源和环境的极限,到最后将导致社会的大崩溃。
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题为《我们共同的未来》的报告中,第一次阐述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即在不损害未来一代需求的前提下,满足当代人的需求。
我国学者比较一致认为可持续发展的完整的定义是:
不断提高人群生活质量和环境承载力的、满足当代人需求又并损害子孙后代满足其需求能力的、满足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的人群需求又不损害别的地区或别的国家的人群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包含了两方面的内容:
可持续性和发展。
持续一词来源于拉丁语,意思是维持下去或者保持继续提高。
对于资源和环境来说,持续指的是保持或延长资源的生产使用性和资源基础的完整性,意味着使自然资源的利用不应该影响后代人的生产与生活。
2.2.2可持续发展的特征和意义
可持续发展是一个综合动态的概念。
首先,可持续发展在代际公平和代内公平方面是一个综合的概念,它不仅涉及当代的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的协调,还涉及到与后代的和国家或地区之间的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之间矛盾的冲突。
其次,可持续发展也是一个涉及经济、社会、文化、技术及自然环境的综合概念。
可持续发展主要包括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三个方面。
可持续发展一是以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基础;
二是以经济可持续发展为前提;
三是以谋求社会的全面进步为目标。
可持续发展不仅是经济问题,也不仅是社会问题或者生态问题,而是三者相互影响的综合体。
最后,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动态的概念。
可持续发展并不是要求某一种经济活动永远运行下去,而是要求不断地进行内部的和外部的变革,即利用现行经济活动剩余利润中的适当部分再投资于其他生产活动,而不是被盲目地消耗掉。
可持续发展是一种从环境和自然资源角度提出的关于人类长期发展的战略和模式。
它不是一般意义上所指的一个发展进程要在长时间上连续运行,不被中断,而是特别指出环境和自然资源的长期承载能力对发展进程的重要性以及发展对改善生活质量的重要性。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从理论上结束了长期以来把发展经济同保护环境与资源相互对立起来的错误观点,并明确指出了它们应当是相互联系和互为因果的。
广义的可持续发展是指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类福利可以实现连续不断地增加或者保持。
2.2.3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只有当全部资本的存量随着时间能够保持一定的增长时,这种发展途径才是可持续的。
如果获得收益的过程是通过使环境付出高额代价才得以实现,那它就不是可持续的。
联合国环境署研究认为,可持续性需要;
维持基本的生态过程和生命支持系统,保护基因多样性和可持续地利用物种和资源。
正如原世界银行行长巴伯有一句精炼的话:
和谐的生态就是良好的经济。
实现可持续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核心问题是如何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乃至永续利用。
循环经济的实质就是保护日益稀缺的环境资源,提高环境资源的配置效率。
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循环经济强调自然资源的低投入、高利用和废弃物的低排放甚至是零排放,它能有效地解决可持续发展的俩大障碍—环境污染和资源短缺。
循环经济要求以环境友好的方式利用自然资源和环境容量,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化转向。
因此,循环经济顺理成章地成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理想方法和首选模式。
而其基础和根本是实现产品绿色化和企业、产业绿色发展。
2.3包装业绿色发展
2.3.1绿色包装的定义和内涵
包装是保护商品在生产、运输、贮存、销售直到消费者手中整个过程安全的一种重要手段。
它在长期发展进程中经历了四个阶段:
包装落后—包装改进—过度包装—适度包装(绿色包装)。
我们现在处在第三阶段向第四阶段过渡,过度包装已经让我们尝到了苦头。
近年来,与日俱增的包装垃圾给环境保护带来相当大的压力,成为各国政府颇感头痛的问题。
一些发达国家迫于资源危机和防治污染的双重压力,纷纷开发“绿色包装”(Green
Package)。
亦称其为“环境友好包装”
(Environmental
Friendly
Package)或生态包装(Ecological
Pack-age)。
说到绿色包装,我们会产生概念模糊,往往片面将使用易降解材料制成的包装产品视为绿色包装,而不问包装产品的生产是否造成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也不问包装产品在使用后是否能再利用。
那么,我们对绿色包装应该有这样一个深刻全面的理解:
绿色包装是能够满足产品包装的功能要求出版印刷,又能达到减量化,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无害,能重复使用和再生,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包装。
它的
理念有两个方面的含义:
一个是保护环境,另一个就是节约资源。
这两者相辅相成,不可分割。
保护环境是核心,节约资源可减少废弃物,其实也就是从源头上对环境的保护。
前任世界包装组织主席汤森德提出的绿色包装“3R”原则,以及后来有关学者增加的1D原则、无害原则和LCA(LifeCycleAnalysis)”说,是对绿色包装概念的全面界定:
(
1)实行包装减量化(Reduce)。
绿色包装在满足保护、方便、销售等功能的条件下,应是用量最少的适度包装。
欧美等国将包装减量化列为发展无害包装的首选措施。
(2)包装应易于重复利用(Reuse)或易于回收再生(Recycle)。
通过多次重复使用,或通过回收废弃物,生产再生制品、焚烧利用热
能、堆肥化改善土壤等措施,达到再利用的目的。
既不污染环境,又可充分利用资源。
(3)包装废弃物可以降解腐化(Degradable)。
为了不形成永久的垃圾,不可回收利用的包装废弃物要能分解腐化,进而达到改善土壤的目的。
(4)包装材料对人体和生物应无毒无害。
包装材料中不应含有有毒物质或有毒物质的含量应控制在有关标准以下。
(5)“LCA(LifeCycleAnalysis)”说--即被称为“从摇篮到坟墓”
的分析技术—“生命周期分析法”法,它是指包装产品从制造、运输、买卖、使用、废弃、再生的整个生命全过程均不应对人体及环境造成公害。
具体言之,绿色包装应具备以下涵义。
(1)实行包装减量化(reduce)绿色包装在满足保护、方便、销售等功能的条件下,应是用量最少的适度包装。
(2)包装应易于重复利用(reuse)或回收再生(recycle)通过多次重复使用或通过回收废弃物,生产再生制品、焚烧利用热能、堆肥化改善土壤等措施,达到再利用的目的。
(3)包装废弃物可降解腐化(degradable)为不形成永久垃圾,不可回收利用的包装废弃物要能分解腐化,进而达到改善土壤的目的。
当前世界各工业国家均重视发展利用生物或光降解的降解包装材料。
“reduce”、“reuse”、“recycle”和“degradable”即当今世界公认的发展绿色包装的“3R,1D”原则。
(4)包装材料对人体和生物应无毒无害包装材料中不应含有毒性的元素、卤素、重金属或含有量应控制在有关标准以下。
(5)在包装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中,均不应对环境产生污染造成公害即包装产品从原材料采集、材料加工、制造产品、产品使用、废弃物回收再生,直至最终处理的生命全过程均不应对人体及环境造成公害。
前面4点应是绿色包装必须具备的要求。
最后一点是依据生命周期分析方法,用系统工程的观点,对绿色包装提出的理想的最高要求。
当前,包装与环境的关系,包装废弃物对环境的影响正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创造宜居的生活环境,在改变着消费者的习惯和心理,并且直接影响到对产品包装的选择,因而绿色包装必将成为21世纪的主流。
能否顺应这一潮流并成功的设计解决方案成为绿色包装能否顺利发展,并满足社会需求的关键所在。
绿色包装最重要的理论基石是循环经济理论,循环经济“3R”理论为绿色包装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绿色包装利用循环经济“3R”原则的研究思路也日益拓展并更加深入,因此,
绿色包装是基于循环经济的包装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循环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类在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指引下,进行一次次新的工业革命,以便解决环境问题,求得可持续发展。
很多思想家、科学家和工业家已经提出了一系列的新理论、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实践,如工业生态学、绿色制造、清洁生产、自然资本论等等。
这些理论和实践的核心思想是要努力提高对自然资源的利用率,尽量减少排放的污染物量,
同时获得更高的利润。
从而出现了产品的生命周期分析(LCA)研究,又称产品生命周期环境影响评价,LCA分析技术的应用对绿色包装的发展起着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生命周期评价(LCA)是对某种产品系统或行为相关的环境负荷进行量化评价的过程。
它首先通过辨识和量化所使用的物质、能量和对环境的排放,然后评价这些使用和排放的影响。
评价包括产品或行为的整个生命周期,即包括原材料的采集和加工、
产品制造、产品营销、使用、回收、维护、循环利用和最终处理,以及涉及到的所有运输过程。
它关注的环境影响包括生态系统健康、人类健康和能源消耗三个领域。
生命周期评价(LCA)最早出现于二十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始于1969年由美国中西部资源研究所针对可口可乐公司的饮料包装瓶进行的评价研究,该研究使可口可乐公司抛弃了过去长期使用的玻璃瓶,转而采用塑料瓶包装。
随后,美国ILLIN0IS大学、富兰克林研究会、斯坦福大学的生态学居研究所以及欧洲、日本的一些研究机构也相继开展了一系列针对其它包装品的类似研究。
2.3.2 绿色包装的实现方法
(1)、包装设计的绿色化
包装的根本目的是满足商品运输与销售的需要,这便要求包装既具有良好的技术设计以保护和表征产品的完整品质,又兼备良好的视觉设计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