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分 专题十第二讲文言虚词知能演练场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2853429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50.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部分 专题十第二讲文言虚词知能演练场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第二部分 专题十第二讲文言虚词知能演练场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第二部分 专题十第二讲文言虚词知能演练场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第二部分 专题十第二讲文言虚词知能演练场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第二部分 专题十第二讲文言虚词知能演练场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二部分 专题十第二讲文言虚词知能演练场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第二部分 专题十第二讲文言虚词知能演练场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部分 专题十第二讲文言虚词知能演练场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二部分 专题十第二讲文言虚词知能演练场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那两人很怕他,请求让他们回去。

宓子贱说:

“你们的字写得太差了,你们赶快回去吧。

”两个人回去后向鲁国国君汇报,说:

“宓子贱不让我们好好写字。

”鲁国国君说:

“怎么回事呢?

”回答说:

“宓子贱让我们写字(记事),却总是拽摇我们的手肘,字很难看他又生气。

那些官吏都笑宓子贱,所以我们就要求回来了。

”鲁国国君叹息道:

“宓子贱用这个办法来提醒我的不是啊!

我扰乱他的治理方案,使他无法按照他自己的办法治理的情况,肯定有很多次了。

没有你们两个人,我几乎要犯错误啊!

”于是打发亲信,让他们到亶父去传达旨意,告诉宓子贱说:

“从现在开始,亶父不是我国君所管,归你管了。

有利于亶父的治理办法,你自己决定实施吧。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宋人御马

 宋人有取道者,其马不进,倒(断首)而投之

水。

又复取道,其马不进,又倒而投之

如此者三。

虽造父之所以威马,不过此矣,不得造父之道,而徒得其威,无益与御。

 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宋人有取道者者:

定语后置的标志

B.如此者三者:

助词,……的方面

C.虽造父之所以威马所以:

……的原因

D.而徒得其威徒:

副词,只是

C项,“所以”,用来……的办法。

宋国有个赶路的人,他的马不前行了,他在马脖子上砍上一刀将它丢进

水河里。

重又赶路,马还是不走,他又在马脖子上砍上一刀将它丢进

这样做了有三次。

虽然是造父对马发威,也不过如此,学不到造父训马的方法,只学到发威的手法,对驾御的方法没有帮助。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非 刺 蛟

  荆有次非者,得宝剑于干遂。

还反涉江,至于中流,有两蛟夹绕其船。

次非谓舟人曰:

“子尝见两蛟绕船能两活者乎?

”船人曰:

“未之见也。

”次非攘臂祛衣,拔宝剑,曰:

“此江中之腐肉朽骨也,弃剑以全己,余奚爱焉!

”于是赴江刺蛟,杀之而复上船,舟中之人皆得活。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

(1)杀之而复上船           

(2)舟中之人皆得活        

(3)未之见也        

(4)此江中之腐肉朽骨也        

(1)代词,代蛟;

(2)结构助词,的;

(3)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4)结构助词,的。

楚国有个叫次非的人,在干遂(地名)得到一把宝剑。

返回的路上过一条江,(船)走到江中间的时候,有两条龙绕着船将船挡住。

这时次非问船家道:

“您见过两条龙围住船时还有人和龙都能活的吗?

”船家回答:

“没见过。

”次非捋起袖子举起胳膊撩起衣服,拔出宝剑,说:

“这不过是江中的腐肉朽骨罢了,如果丢弃宝剑而保全自己,我还珍惜什么呢!

”(次非)于是跳进江中刺杀蛟龙,杀死了龙以后重新上船,船里的人全部保住了性命。

四、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问题。

庭坚学问文章,天成性得,陈师道谓其诗得法杜甫,学甫而不为者。

善行、草书,楷法亦自成一家。

与张耒、晁补之、秦观俱游苏轼门下,天下称为苏门四学士,而庭坚于文章尤长于诗,蜀、江西君子以庭坚配轼,故称“苏黄”。

轼为侍从时,举以自代,其词有“瑰伟之文,妙绝当世;

孝友之行,追配古人”之语,其重之也如此。

初,游潛皖山谷寺、石牛洞,乐其林泉之胜,因自号山谷道人云。

(《宋史·

黄庭坚传》)

1.下列各组句子中“其”的用法,与“则或咎其欲出者”中“其”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陈师道谓其诗得法杜甫

B.其重之也如此

C.其词有“瑰伟之文……”

D.乐其林泉之胜

A项,代词,代黄庭坚;

B项,代词,代苏轼;

C项,代词,他的,指苏轼的;

D项,指示代词,那,与例句同。

D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B.

C.

D.

A项,连词,表转折/连词,表因果;

B项,介词,在/介词,比;

C项,介词,把/介词,因为;

D项,句中语气停顿。

黄庭坚的学问文章,是天性生成的,陈师道说他的诗得法于杜甫,学杜甫而又不模仿杜甫的诗。

他擅长行书、草书,楷书也自成一家。

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天下称为苏门四学士。

而黄庭坚在文章方面诗歌尤其突出,四川和江西的有德君子都把黄庭坚配苏轼,并称“苏黄”。

苏轼做侍从官时,曾举荐黄庭坚代替自己,推荐词中有“瑰伟之文,妙绝当世;

孝友之行,追配古人”的话,他看重黄庭坚竟到了这种地步。

起初,黄庭坚游潛皖的山谷寺、石牛洞,喜欢该地方林泉优美,于是自号为山谷道人。

五、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2题。

郑人游于乡校①,以论执政。

然明谓子产②曰:

“毁乡校,何如?

”子产曰:

“何为?

夫人朝夕退而游焉,以议执政之善否。

其所善者,吾则行之;

其所恶者,吾则改之。

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

我闻忠善以损怨,不闻作威以防怨。

岂不遽止?

然犹防川:

大决所犯,伤人必多,吾不克救也;

不如小决使道,不如吾闻而药之也。

(选自《左传》)

  [注] ①乡校:

地方学校,又是公众聚会议事的场所。

②子产:

名公孙侨,郑国大夫。

然明也是郑国大夫。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①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②不知木兰是女郎

③世无孔子,谁能定是非之真

④是吾师也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

①④为“这”;

②表示判断,“是”;

③为“对,正确”。

B

2.下列句子中的“于”,与“郑人游于乡校”的“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B.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

C.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

D.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

都解释为“在”;

A项为“对”;

B、C两项均为“比”。

郑国人到乡校休闲聚会,议论执政(的得失)。

郑国大夫然明对子产说:

“把乡校毁了,怎么样?

”子产说:

“为什么毁掉?

人们早晚干完活儿回来到这里聚一下,议论一下施政措施的好坏。

那些他们认为好的,我就实行它们;

那些他们厌恶的,我就改正它们。

这就是我们的老师,为什么要毁掉它呢?

我听说尽力做好事来减少怨恨,没听说过依权仗势来防止怨恨。

(毁掉乡校)难道能很快制止这些议论吗?

然而那样做就像堵塞河流一样:

河水大决口造成的损害,伤害的人必然很多,(到那时)我是挽救不了的;

不如开个小口导流,不如我们听取这些议论后把它当做治病的良药。

六、下面的短文中共有十二个“其”字,并已给它们编上了号码。

请你先仔细辨析它们各自的用法和意义,然后将它们的号码分别填入与该“其”字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例句后的括号中。

狐谓狼曰:

“羊肉其①鲜乎!

君其②有意,叼其③一而啖之,得饱其④口福。

”狼曰:

“其⑤如猛犬何?

”狐闻于犬曰:

“羊数詈君,其⑥言不堪入耳,君乃无所怒,其⑦无闻邪,其⑧畏主人邪?

及其⑨嬉逐,愿为一雪其⑩耻。

君其⑪许之!

”犬笑曰:

“欲加之罪,其⑫无辞乎?

”护羊愈谨。

狐与狼愤然而去。

 例句:

(1)至唐李渤始访其遗踪(  )

(2)此皆言其可目者(  )

(3)狼曰:

“丈人知其一,未知其二。

”(  )

(4)以手拂之,其印自落(  )

(5)且行千里,其谁不知(  )

(6)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

(7)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

(8)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  )

(9)其皆出于此乎(  )

(10)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  )

(11)其如土石何(  )

(1)⑥ 

(2)⑨ (3)③ (4)⑩ (5)⑫ (6)④ (7)⑪ (8)② (9)① (10)⑦⑧ (11)⑤(例句中的“其”的意义依次是:

它的、它、其中的、那、难道、自己的、一定、如果、大概、是……还是、不译)

狐狸对狼说:

“羊肉大概是很鲜美的吧!

你如果有这种欲望,不妨从羊群中叼一只来吃,也好一饱你自己的口福。

”狼说:

“那把凶猛的牧羊犬怎么办呢?

”狐狸挑拨牧羊犬说:

“羊多次咒骂你,它的话不堪入耳,你却一点也不发火,是没有听到呢,还是害怕主人?

等它嬉戏追逐的时候,我愿意为你洗尽那耻辱。

你一定要答应这件事!

”牧羊犬笑着说:

“欲加之罪,难道还找不到理由吗?

”牧羊犬保护羊群更加小心谨慎了。

狐狸与狼气愤地离开了。

七、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3题。

晋平公与群臣饮,饱酣,(  )喟然叹曰:

“莫乐为人君,惟其言而莫之违。

”师旷侍坐于前,援琴撞之。

公披袄(  )避,琴坏于壁。

公曰:

“太师谁撞?

”师旷曰:

“今者有小人言于侧者,(  )撞之。

”公曰:

“寡人也。

“哑!

是非君人者之言也。

”左右请除之,公曰:

“释之以为寡人戒。

1.文中括号内应填的虚词是(  )

A.遂 而 则B.乃 而 故

C.乃 以 则D.遂 以 故

乃:

竟然;

而:

连接相承关系;

故:

所以。

2.下列四句中“之”字用法相同的是(  )

①惟其言而莫之违 ②援琴撞之 ③是非君人者之言也 ④左右请除之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都是代词,其中“莫之违”是宾语前置句,“莫违之”。

句③是助词“的”。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莫乐为人君”、“惟其言而莫之违”两个“莫”字意义不相同。

B.“师旷侍坐于前”、“琴坏于壁”、“有小人言于侧者”中三个“于”字意思相同。

C.“寡人也”、“是非君人者之言也”中两个“也”字作用相同。

D.“以为寡人戒”的“以为”与《出师表》中“愚以为宫中之事”的“以为”意思

相同。

“以为寡人戒”中的“以为”是“以(之)为”,两个词,“把它作为”;

“愚以为”是“我认为”。

A项中前“莫”是“没有什么事”之意,后“莫”是“没有谁”之意。

晋平公与大臣们饮酒,喝得酣畅时,竟然叹息道:

“没有什么事比做人君更快乐,因为他的话没有谁敢违抗。

”师旷在面前陪坐着,拿起琴就撞了过去,晋平公分开衣襟避开了,琴在墙上撞坏了。

晋平公问:

“太师撞谁呢?

”师旷答道:

“刚才有小人在大王身旁说话,所以撞他。

”晋平公说:

“是我说的。

”师旷说:

“啊!

这不是统治人的人应说的话。

”周围的人请求杀了他,晋平公说:

“放了他,把这件事作为我的借鉴。

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孔子困陈蔡

  孔子穷乎陈蔡之间,黎羹不斟,七日不尝粒。

昼寝,颜回索米,得而爨之,几熟。

孔子望见颜回攫其甑中而食之。

选间,食熟,谒孔子而进食,孔子佯装为不见之。

孔子起曰:

“今者梦见先君,食洁而后馈。

”颜回对曰:

“不可,向者煤炱入甑中,弃食不祥,回攫而饭之。

”孔子叹曰:

“所信者目也,而目犹不可信;

所恃者心也,而心犹不足恃。

弟子记之,知人固不易矣。

”故知非难也,孔子之所以知人难也。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虚词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

A.孔子穷乎陈蔡之间   乎:

介词,在

B.颜回索米,得而爨之而:

表修饰

C.所恃者心也所:

……的

D.而心犹不足恃犹:

还是

B项,“而”,表顺承。

2.将上面文段翻译成现代汉语。

翻译:

 

 

见[参考译文]

孔子处在陈国和蔡国之间的某地因(缺粮)受困,饭菜全无,七天没吃上饭了。

白天睡在那,颜回出去讨米,讨回来后煮饭,快要熟了。

孔子看见颜回用手抓锅里的饭吃。

一会,饭熟了,颜回请孔子吃饭,孔子假装没看见(颜回抓饭吃的事情)。

孔子起来的时候说:

“刚刚梦见我的先人,我自己先吃干净的饭然后才给他们吃。

”颜回回答道:

“不是那样的,刚刚炭灰飘进了锅里(弄脏了米饭),丢掉又不好,我就抓来吃了。

”孔子叹息道:

“(按说)应该相信看见的,但是看见的有时并不一定可信;

应该相信自己的心,自己的心有时也不可以相信。

你们记住,要了解一个人不容易啊。

”了解一件事情并不难,孔子认为要了解一个人太难啊。

九、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宝绘堂记

(宋)苏轼  

君子可以寓意于物,而不可以留意于物。

寓意于物,虽微物足以为乐,虽尤物不足以为病。

留意于物,虽微物足以为病,虽尤物不足以为乐。

老子曰: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

”然圣人未尝废此四者,亦聊以寓意焉耳。

刘备之雄才也,而好结髦。

嵇康之达也,而好锻炼①。

阮孚之放也,而好蜡屐。

此岂有声色臭味也哉,而乐之终身不厌。

凡物之可喜,足以悦人而不足以移人者,莫若书与画。

然至其留意而不释,则其祸有不可胜言者。

钟繇至以此呕血发冢,宋孝武、王僧虔至以此相忌,……皆以儿戏害其国,凶其身。

此留意之祸也。

始吾少时,尝好此二者,家之所有,惟恐其失之;

人之所有,惟恐其不吾予也。

既而自笑曰:

吾薄富贵而厚于书,轻死生而重于画,岂不颠倒错缪失其本心也哉?

自是不复好。

见可喜者虽时复蓄之,然为人取去,亦不复惜也。

譬之烟云之过眼,百鸟之感耳,岂不欣然接之,然去而不复念也。

于是乎二物者常为吾乐,而不能为吾病。

驸马都尉王君晋卿虽在戚里,而其被服礼义,学问诗书,常与寒士角。

平居攘去膏粱,屏远声色,而从事于书画。

作宝绘堂于私第之东,以蓄其所有,而求文以为记。

恐其不幸而类吾少时之所好,故以是告之,庶几全其乐而远其病也。

熙宁十年七月二十二日记。

(本文有删节)

  [注] ①锻炼:

打铁。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虽尤物不足以为病   病:

祸害

B.然去而不复念也去:

归去

C.常与寒士角角:

较量

D.以蓄其所有蓄:

收藏

“去”应解释为“离开”,这里引申为“消失”。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

A.

B.

D.

A项,均为介词,解释为“因为”;

B项,均为连词,表示转折关系,解释为“却”;

C项,均为介词,前者解释为“被”,后者解释为“替”;

D项,均为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足以悦人而不足以移人者

B.凶其身

C.吾薄富贵而厚于书

D.庶几全其乐而远其病也

C项为意动用法,其余三项为使动用法。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构思极具特色。

作为记文,作者不从宝绘堂的建筑、景物着眼,而先以论点开篇,直到文末才交代为宝绘堂作记之事,可谓别开生面。

B.本文层次清晰,论证严密。

先讲道理,再引历史人物正反论证,后又以个人经历佐证,紧扣可“寓意于物”而不可“留意于物”这个中心展开论述。

C.本文以散句为主,兼用对偶、排比句式,整散交错,颇具气势;

而比喻、用典等方法的运用,使文章言简意丰,文采斐然。

D.本文用老子之言,说明五色、五音、五味、田猎等可使人得到感官上的享受,但不能沉溺其中。

圣人并未废此四者,也未“发狂”,就是这个道理。

原文中是说老子认为这四者都是有害的,而圣人却并未废此四者,还暂且用来寄托心意。

该项的阐述和原文不符。

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然至其留意而不释,则其祸有不可胜言者。

译文:

(2)人之所有,惟恐其不吾予也。

(1)但是到了沉溺(书画)而不能舍弃(的地步),那么这祸害将难以说尽。

(2)别人拥有的(书画),只担心他们不肯给我。

君子可以把心意寄托在事物中,但不可以沉溺在事物中。

如果把心意寄托在事物中,即使事物很微小也会让人感到很快乐,即使事物珍奇也不会成为祸害。

如果沉溺在事物中,即使事物很微小也会成为祸害,即使是珍奇的事物也不会让人感到快乐。

老子说:

“五色使人的眼睛看不清东西,五音使人的耳朵听不清声音,五味使人的口舌失去辨味的能力,骑马打猎使人心发狂。

”但是圣人并没有因此而废除这四种东西,只是暂且用来寄托心意罢了。

刘备有雄才大略,却性喜编草鞋。

嵇康恬静寡欲却喜爱打铁。

阮孚狂放不羁却喜爱给鞋子涂蜡。

这难道有什么美好的声音、颜色和气味吗?

但他们以之为乐并且终身不厌弃。

事物之中最可喜而且足以取悦于人而不足以移动人心的,莫过于书和画了。

但是到了沉溺(书画)而不能舍弃(的地步),那么这祸害将难以说尽。

钟繇发展到因此吐血盗墓,宋孝武帝和王僧虔发展到因此互相猜忌,……这都是由于小孩子玩的把戏害了他们的国家,害了他们的身体。

这就是沉溺在事物中带来的祸害。

原来我在年少的时候,也曾经喜好这两样东西。

家里所有的书画都担心失去;

别人拥有的书画,只担心他们不肯给我。

不久就自我嘲笑说:

我看轻富贵而看重书,看轻生死而看重画,岂不是颠倒错乱,丧失自己的本心吗?

从这以后就不再那样喜好(书画)了。

看见喜欢的书画虽然也想再收藏它,然而被人取走了,也不再感到可惜。

就像烟云从眼前飘过,百鸟的鸣叫从耳边掠过,为什么不愉快地接受呢?

然而一旦消失,也就不再记挂。

于是书画二物就常常带给我快乐,而不会为我造成祸害。

驸马都尉王晋卿虽然是皇亲国戚,但他信奉礼义,学习和问难诗书,经常与贫苦的读书人较量。

平日里也排斥精美的食品,摒弃、远离歌舞和女色,而致力于书画。

又在私宅的东边建了宝绘堂,用来收藏全部的书画,并要求我写文章来记录这件事。

我担心他弄不好会像我年少时爱好书画那样,所以写这篇文章告诫他,也许可以使他真正得到快乐而远离祸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