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卡夫卡小说中弱英雄形象的现实意义.docx
《论卡夫卡小说中弱英雄形象的现实意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卡夫卡小说中弱英雄形象的现实意义.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论卡夫卡小说中弱英雄形象的现实意义
引言1
一、卡夫卡作品中的弱英雄形象2
(一)《孤独三部曲》中主人公的形象分析2
(二)弱英雄形象的主要特点4
二、弱英雄形象在现代社会中的表现5
(一)弱英雄的普遍性与平常性5
(二)弱英雄的孤独性6
(三)弱英雄的自我性与固化性7
三、弱英雄形象在现代社会的意义8
(一)弱英雄形象应该值得肯定8
(二)弱英雄的形象对人生的警醒作用9
(三)成为弱英雄时的落差感9
四、结语10
参考文献10
致谢11
摘要
弗兰兹·卡夫卡是一位伟大的现代派的作家,在他的笔下塑造了许多“误入”了一个未知而迷茫的新地方,并且在其中不断挣扎,却又不能改变自身境遇,只得在接近终点的目标之中沉沦的人物。
这些人物虽然没有成功,不能成为反抗命运的英雄,但他们的坚持与努力依然值得我们为之在意。
所以本文以卡夫卡的作品为线索,探讨如何在生活中寻找弱英雄。
希望生活中的弱英雄们都不应该被埋没,寻找弱英雄的过程是一个自省的过程,人只有在认清了自己的现实存在之后,才能更加清醒地面对孤独。
关键词:
卡夫卡弱英雄现实生活困境挣扎
Abstract
Franzkafkawasagreatmodernistwriter.Inhisworks,hecreatedmanycharacterswho"strayed"intoanunknownandconfusednewplace,struggledconstantlyinit,butcouldnotchangetheirowncircumstances,sotheyhadtosinkintothegoaloftheend.Althoughthesecharactershavenotsucceededandcannotbecomeheroestoagainsttheirfate,theirpersistenceandeffortsarestillworthourattention.Therefore,thistexeintendstoexploretherealisticsignificanceoftheweakheroimageinkafka'snovels.Itishopedthattheweakheroesshouldnotbesubmergedinlife.Theprocessofsearchingfortheweakheroesislikeaprocessofintrospection.Peoplecanfacelonelinessmoresoberlyonlyaftertheyhaverecognizedtheirownreality.
Keywords:
kafka,weakhero,reallife,dilemma,struggle
论卡夫卡小说中弱英雄形象的现实意义
引言
弗兰兹·卡夫卡,是一位身处异化世界的现代派作家,其主要作品有小说《城堡》《审判》《变形记》等,而这些作品又大都采用荒诞的形象和象征直觉的手法,表现了被充满敌意的社会环境所包围的孤立、绝望的个人。
而他笔下的这些孤立无援的个人,在以其所处的大环境之中来说,毫无疑问是较弱的个体,甚至可以用卑微这样的形容词来形容,因为他们无法对这样的世界做任何的改变和挣脱,但就是这样的“卑微”的人,在面对如此充满恶意且不公的世界时,却没有甘愿放弃,依然坚持着自己的信念与目标,俨然具有一个英雄应该具有的气节。
所以,他们又能被称作“英雄”[1]。
“弱”与“英雄”是构成弱英雄形象本身最关键的两个基本要素,弱是他们的现实,而英雄是他们的内核,“弱英雄”之弱是天生给他们的束缚与枷锁,但弱英雄的精神具有现实的意义。
因此,我认为弱英雄这样一个概念对于我们这样的普通人来说并不是这样遥不可及的,但相对于传统的英雄形象而言,他们却完全不亮眼,很难被大家所注意到,似乎可有可无。
众所周知,英雄形象或者说英雄人物在我们的生活中就像是一个榜样,他们正面、努力及伟大,所有褒奖的形容词用在他们身上时总是正确的。
而弱英雄就是与传统的英雄形象相区别的一种形象的存在,他与英雄不同的地方在于他的“弱”,但却也像英雄一样去努力、去奋斗,只是他的力量相对来说对总体而言并没有起到什么影响。
传统英雄的形象,通过努力或者奋斗,拯救或者改变了别人,并对现实产生了精神层面鼓舞激励的影响。
弱英雄之所以弱,就在于他的力量之弱,使得无法改变现实;弱英雄之所以弱,就在于他的存在之弱,使得难以被众人铭记;弱英雄之所以弱,就在于他的意义之弱,并不值得流于世间。
那么究竟什么样的人物才被称为弱英雄呢?
弱英雄又会有着什么样的特质呢?
我们也许能在卡夫卡的作品人物中一探究竟,找寻弱英雄形象的形象总结。
一、卡夫卡作品中的弱英雄形象
说到卡夫卡笔下的弱英雄形象,就不得不提到他的《孤独三部曲》,而其中塑造的主人公形象,更是将弱英雄这一形象表现的淋漓尽致,所以我认为,应该先从《孤独三部曲》中开始入手,了解究竟什么是弱英雄形象,然后再从中提炼出弱英雄所具有的主要特点。
(一)《孤独三部曲》的主人公形象分析
在卡夫卡的孤独三部曲中,三位主人公所身处的环境都是一个未知且充满不定的新环境[2];
《城堡》的主人公不辞辛苦来到远方的城堡附近,却只能委身于村庄之中,不停地在城堡的外围一直打探进入城堡的方法[3];
《审判》的主人公进入到了诉讼之中,来到了“法的门前”,却无法进入了解“法”为自己辩护又无法脱身,只能在夹缝之中被荒谬处死[4];
《美国》中的少年只身一人来到美国,无依无靠,经历了大起大落之后,怀揣着美好的愿望进行了种种努力,却到头来一无所有。
这三位主人公都是典型的弱英雄形象,他们拥有着不同却相似的经历,他们都在在力量的洪流之中迷失了自我,孤独成了他们最显著的共有特征。
小说《美国》中的主人公是一个未满18的少年,他只身一人被家里“流放”到了美国这片陌生而充满未知的土地上[5],对这里所存在的一切都无法估计。
他的发迹与低落完全不由他个人的努力所决定,在举目无亲的美国大陆上,他第一次的发迹是遇到了自己的舅舅,一个资本家,能给他提供优渥条件的靠山,他就这样获得了别人努力一生都难以获得的物质条件,就这样一跃而上,成为了一位少爷;在这期间他体会到了美国的上流社会的喜怒欢悲,但理想中的生活并没有持续太久,主角随后就因为在一次忤逆舅舅的拜访中失去了舅舅支援的一切,直接跌回了谷底,开始只能以一己之力在底层开始打拼,而在此之后,无论他怎样努力地工作,想摆脱自己的地位,却无数次的因为各种事情机缘巧合之下,瞬间失去了之前的努力所积攒下来的成果。
到文章的最后,他仿佛再次找到了工作的希望,也是在一个庞大的、不选择员工的剧团下的无条件网罗中获得的,主角完全没有对抗的手段,只能随着庞大的群体与力量上下浮沉。
在文章中和主角相对的角色有酒店的其他偷懒的电梯工,还有两个贪婪的流浪汉,他们就是美国底层堕落者的形象代表,懒惰愚蠢,自私自利,从不进取,可是就算主角进行了种种努力,不希望自己成为像他们一类的人,就算主角对自己的未来充满希望想利用自己的年轻与实干创出一片天,但最终还是像一粒尘埃一样,沦落至一穷二白的地步。
没人会去认可主角的努力,或者说他的努力并没有能撼动自己的命运。
而在小说《城堡》之中,主人公k因为一份聘书,被城堡当局吸引到了同样一个未知的新环境,这新环境却不是进入城堡,而是只能在城堡外围从属的村庄当中生活;在这里,所有与统治阶级所存在的城堡相联系的一切都会受到当地人的尊敬和重视,甚至于对于成为城堡官员出来办事时的情妇这样令常人不耻的事,当地人都会将其视为一种光荣的荣幸;而主角不顾一切阻挠设法进入城堡的行为则被当地人当作是一种无知愚昧冒犯城堡官员的行为,所以处处受阻,无法立足。
他打的一切算盘都是为了接近城堡,可是无论他怎么样打通关系,接近城堡官员的侍从、信使、车夫、乡村秘书乃至情妇,他都没有机会和城堡官员顺利直接接触,连双方之间的通讯都难以判断为是准确畅通的,信件也好,电话也好,和城堡的一切联系手段仿佛都隔着一层迷雾。
主角受聘来到村庄却无法进行工作本身的情况,也是因为城堡间虚无缥缈的机构间的无法沟通造成的,但当主角质疑城堡的权威之时,人们却又用各种繁杂冗繁的证据去证明城堡官方的正确性和权威性,哪怕在读者看来是如此的荒谬。
主角也曾经尝试过向着城堡巨大的身影一路走去,但是也依然徒劳无功,城堡虽然在那存在着,却是无法触及、无法到达的。
《审判》中的主角也没能逃脱难以捉摸而未知的强大力量对他的折磨,从小说开头我们就得知主人公已被告知自己背负上了某种罪责,必须要经历诉讼,可是随着文章的推动,我们也始终无法了解到k的罪责为何,他又该如何帮自己辩护,直到见证了他最后像狗一样毫不庄重地处死,我们都无法真正得知主人公k所犯之罪为何。
主人公k也曾经向所谓的律师或者法院的熟人请求过帮助,或者利用他们的私下关系为自己争取法官的宽容;可求助他们的行为也无法解决问题,就连向主人公说明罪责的由来也做不到,所有的辩护以及帮助,都建立在毫无目标的揣测以及一纸空文的文书之上。
所有的一切疑惑,最终都会被法院的底层人员和法官以高层绝不会犯错并难以理解的理由向上推脱。
本应该庄严肃穆的法院却设立在混乱的阁楼之中,连空气都是让主人公k难以清醒的浑浊,一切都是这样没有头绪,作为一名有社会地位的银行襄理,主角一开始虽然并不愿意对这样混乱无序的法律低头,而是以自己的经验尝试据理力争,想洗脱自己的罪责与摆脱诉讼,在一开始甚至不去理会这样混乱而无端的诉讼和指控。
[6]但是在周围人的压力以及法院无处不在的介入下,他已无法推却,逐渐进入了被诉讼者的角色中,终日惶惶而活,却无法再向前或者退后一步。
(二)弱英雄形象主要特点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卡夫卡笔下的弱英雄有以下的几种特质:
首先,他们在面对对于自己命运不公的情况时,并不会吞声妥协,一言不发,城堡中的k不顾周围人将自己视为异端而主动接近城堡便是如此,审判之中的k在第一次出庭时对法律的合理以及权威性提出质疑的行为也是如此;从主观上来看,k的这个弱英雄形象从来都是格格不入的,都是曾经敢于向已有的不公权威挑战的;
其次弱英雄的反抗在巨大而缥缈的环境力量面前,永远都是无力的,孤独三部曲中的三名主角虽然想方设法、费尽心机,企图让自己能在力量的洪流之中容身,但最终还是被甩到了地上一般,迎接着自己并不美好的结局;
除此之外,弱英雄一直被无形的力量支配着,哪怕他们并不自知,这种支配并不仅仅存在现实层面,精神层面上弱英雄的思想也是被束缚着的并逐渐异化;在某种层面上来说,他们会最终会被病态而怪异的环境同化;而从他们本身的发展而言,他们的选择会逐渐被环境所左右,最终影响并改变自己命运的走向;
弱英雄还是孤独的,无论是举目无亲地在美国大陆游荡,还是远离故乡到达城堡附近述职,还是在“法的门前”孤独地等候自己的审判结果,弱英雄的故事往往是孤独的,虽然他们在尽力接触目标的同时会产生人际之间的交往,形成新的关系网络,但到他们真正自己面对虚无缥缈的无形力量之时,他们只能只身前往,并最终孤独地接受自我的命运。
总结:
弱英雄的抗争虽然是无实质意义的,但是对他们自身而言却是意味着生死存亡的挣扎,是他们人性自我的一种展示,区别于一般观念中的那种伟大的英雄形象,纵然没有史诗般可歌可颂的坚强品质,但弱英雄的存在本身就是对他们自己最好的鼓励。
二、弱英雄形象在现代社会中的表现
在总结了弱英雄的形象之后,我们终于可以开始对弱英雄在现代社会中的表现进行分析了。
这将会是一个类比的过程,弱英雄的存在会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体现,虽然可能不如卡夫卡的作品中那样的典型而富有故事的曲折性,但只要特点与之相对应,那么我们就可以从这些特点之中窥探到弱英雄形象的存在。
(一)弱英雄的普遍性与平常性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个问题,弱英雄一般是普遍存在的,为什么能这样说呢?
因为弱英雄的特质决定了他必然是广泛且普通的,所有在绝对而缥缈的力量面前无法左右自我的个人都符合这样一个特点,这里所指的力量并不是什么不可见的文字臆造,在卡夫卡的《审判》中,这股力量是无论如何都触及不到的“法的大门”,而在现实生活中,它则有可能是一切可能会出现的集体力量或权威,比如它有时候会是来自家庭或者社会的一种无形推手,我们生活中总会出现这样一种情况,有的人生活在一个职业世家之中,他对于日后职业的判断无时无刻会受到家庭和周围人的影响潜移默化,最后又出于对家庭和关系的考虑最终选择从事或者不从事家庭所选择的职业,这样无形而现实的影响就很有可能催生出一个弱英雄。
所以所有的弱英雄就在这样无形而巨大的力量之间存在着,却又不存在方法突破它。
这里又会衍生出一个疑问:
人人都会受家庭或者社会环境的影响,那么我们可以说所有人都是所谓的弱英雄吗?
这样的判断明显是有失偏颇的,在我看来,虽然弱英雄的存在有着普遍性,但这是在弱英雄无法左右自我命运的前提下存在的,如果一个人可以随自我心意去选择自我的命运并且有足够的力量去改变影响他的力量,那么这样的人被称为英雄似乎也不为过了吧。
可我们也知道生活中不被称为英雄的人才是大多数,这样的一个大多数不得不过着每天固定上班下班,每天固定回家出门的命运,他们往往凭借着自己的学识或者技能,最终找到一个可供自我容身的场所,但始终无法感受到自我力量的存在,就如同卡夫卡的《地洞》之中的地洞主人,虽然对自己的地洞十分欢喜,能在里面找到自我的满足感,但却永远诚惶诚恐地面对着外面世界可能存在的对自己地洞的威胁,在本应提供安全保护的地洞之中毫无安全感可言,终日想着怎样维护自己的地洞。
地洞为他提供了容身之所的同时,也变成了他的牢笼,一个自我封闭却又是万万不敢跳出的牢笼。
在这牢笼之中,大多数的人又怎么会拥有成为英雄的勇气,敢于去突破环境对自我的约束呢?
那么,对于这样的一个大多数,弱英雄普遍存在之中似乎也是有迹可循的了。
而英雄往往具备所谓的高光时刻,只有在特定事件的凸显之下,传统英雄的人物形象才能变得伟岸高大,但弱英雄既然区别于英雄,那么在他们的人生轨迹中自然是有意或无意地难以接触到所谓的冲突激烈的戏剧性事件,由此引出弱英雄的第二个特点,那就是平常性,意思就是说我们并不需要在某个典型事件中寻找弱英雄的形象,而是当我们注意日常的工作与生活中暴露的精神状态,弱英雄的存在才会被表现出来。
在小说《变形记》中,主角格里高变身成了失去人形的甲虫,虽然身体被甲虫的外形所束缚,但他的内心却一直牵挂着自己的家庭生计与工作的续存问题,难以跳出自己原来的身份。
人们在生活中也往往会像这样,在家庭与工作这种合理又难以推脱的问题上辗转腾挪,而在这样的基准上,为了顾及这样的生活要素,弱英雄们连对于改变的抗争都难以决断,当一个人不觉得自己受到日常生活的束缚之时,当一个人对生活的繁琐习以为常之时,他早已被生活的节奏绑住了四肢,只能向着一条既定的道路一路走下去。
所以并不是因为某些特定事件才会产生弱英雄,弱英雄在诞生之初就已经是弱英雄了。
但并不一定会是永远的。
(二)弱英雄的孤独性
不过普遍性与平常性也只是弱英雄的表象外壳,象征着弱英雄这一形象的广泛存在,而真正决定弱英雄精神内核的则是在符合外壳之下的那些人们的日常生活与工作时的精神状态,这样的精神状态才是判定弱英雄最好的依准,卡夫卡以自己作品中的k的形象告诉我们,弱英雄的精神内核是他们的孤独,如果《城堡》中的k不是孤独的,他便不会被村庄中的其他人排挤;如果《审判》中的k不是孤独的,他便不会在“法的门前”孤立无援,踌躇不前;如果《美国》中的k不是孤独的,那他也不会在混乱而朦胧的美国社会上下沉浮,主角在作品中建立的人际关系不过是表象,真正在面对最大的敌人之时,孤独才是他们最真实的精神状态。
那么我们也可以说:
孤独性是弱英雄内核的最好体现。
得知了这一点,有的人也许会觉得这样的想法过于悲观,人生茫茫而泛泛,又有多少人会像迁客骚人一样,整天把自我孤独挂在嘴边,而忽视生活中的美好绚烂呢。
在这里我想提出一个观点,并不是只有生离死别之时才会产生孤独之感。
人是一个矛盾的个体,在自我发展的路上一直向集体靠拢却又一直尽力独立出属于自己的特别之处,也许在与人交往方面、在社会生活方面,人并不是孤独的,但人进入独立之后,不得不面对现实问题之后,孤独便开始与他终身相伴了。
那么我们在生活中寻找弱英雄的目标便锁定在了孤独者的身上,他们的内心游离于现实的不可抗力之中,虽然想依靠自我的努力去改变现实而实现自身的价值,却因为现实往往不能像预期中那样发展而郁郁寡欢,只得屈服,成为一个不断抗争、不停努力却没有突破的“弱英雄”。
(三)弱英雄的自我性与固化性
但弱英雄的“英雄”特质所在也正是在这所谓的做着“无用功”的努力之中才得以体现,为了一个更好的地位、为了给自己的家庭创造一个更好的条件,在自我岗位上的不懈的努力与奋斗就变成了无法辩驳的一个通向成功之路的方法,但弱英雄们并不会想到,或者说无法控制,自己的这些努力也许会有徒劳无功的情况出现;一场病痛,一次意外,都往往会使自己苦心积累的一切努力毁于一旦;他们在行业内做出的种种贡献,也总会被新的更耀眼的光芒所掩盖,一切可能使苦心经营而来的生活崩塌的理由都可能是这样的无理且无端。
那是不是说弱英雄所做的一切都毫无意义呢?
当然不是,现实并不是只有悲剧结局小说,在一个人死亡之前并不存在着到达结局的说法,不断的抗争这样的行为对弱英雄来说,正是为了证明自己在这个世上曾经活过最好的理由。
这是弱英雄自我性的最好表现,也是弱英雄为数不多的,能为人所津津乐道并能从中获取到有益信息的一种特质了。
不过在宏观上来说,这样的思想状态最终才使一个人变成了一个齿轮,一个严丝合缝,在自我地位上不断运作的齿轮,一个齿轮的努力不会使整个大的机器变得更好,它顶多能带动周围的齿轮转动的更加快速,在机器的大厦将倾之时,齿轮能做的也只是继续转动直到终了。
除此之外,弱英雄还具有固化性这一特点,也既弱英雄们对于已存在的现实会拒绝产生改变却相信现实会向自己努力的期望方向变得美好,这样的固执是一种自我的执着与不妥协,就像《城堡》之中的k,他始终视自己土地测量员的身份是大展宏图的机遇与方法,在面对城堡方面对于正式确认任命的不在意和敷衍行为却始终存在着顺利解决并最终获得合适工作的希冀。
他们往往会沉浸在自己将自己说服的谎言之中,也许有时候还会有些周围其他人的齐声附和,赞同或支持这样的行为,但是事实上这样的行为并未使自己的命运呈现些许不同。
他们也往往会拒绝对这样一成不变的生活做出改变,相信着只要在一条固定的轨道上不断行进,就可以最终到达被称为成功的彼岸。
生活中活得精彩传奇的人毕竟还是占着少数,真正的大多数人不是在职场中碌碌无为就是在为了生存与家庭疲于奔命,踏出改变的那一步路对很多人来说都会是一次赌博,都有可能是放弃自己已有机会的一次抉择。
既然他不愿意放下家庭,舍弃已有的自我,又怎么能蜕变新生。
由此我们可以总结出弱英雄的五种特质,他们普遍又平凡,孤独而自我,还总是将自己的空间固化,不会改变自我,仿佛就像生活中的一般人似的,于是我们也便可以利用这些线索去找寻生活中的弱英雄了。
这些弱英雄们就生活在我们身边,有时候自己在不知不觉之中也变成了一位无能为力的弱英雄。
三、弱英雄形象在现代社会的意义
在了解到弱英雄在现代社会中的表现之后,紧接着我们应该去寻找弱英雄形象如此表现的意义何在,我们首先应该肯定弱英雄存在的价值,然后再通过弱英雄们的存在对我们的人生进行一种警醒,产生对我们有益的一种思考。
(一)弱英雄形象应该值得肯定
弱英雄形象的寻找并不是毫无意义的,在一如既往的现代生活之中,他总能给我们一些启示,虽然并不算太多,但至少还有有那么一些的。
按照之前找寻弱英雄的方法,我们可以发现弱英雄在现代社会中的存在其实是一种常态,甚至有很大一部分的弱英雄就是生活中的一般人的形象表现,虽然单个弱英雄的角色并不会影响现实的一般进程,但所有的弱英雄所进行的努力汇集起来,最终会汇总形成影响整个社会进程的力量,只不过对于单个的弱英雄来说,他们自己并不自知自我的努力可以起到那么大的作用罢了。
这与卡夫卡的作品中其实是完全不同的,因为卡夫卡的作品里作为弱英雄存在的始终只有主角一个,其他的人要么只是主角前行路上的工具,要么只是无形力量阻碍主角时的推手,现实并未有如此残酷,弱英雄的努力应该是值得肯定的。
另一个角度来说,既然我们得知了英雄之于弱英雄的区别,那么我们是否可以开始以另一个角度的英雄为目标,突破自我的弱英雄的束缚,向更美好的康庄大道前行呢?
又或者,或许可以坦然接受自己的弱英雄的存在,保持着自己的那份固执与孤独,在遇到失败与挫折的时候不作妥协,用自己所有的努力去迎接新的生活,虽然结局并不是自己所能决定的,但努力的这个过程便是人生意义的最好体现了。
(二)弱英雄的形象分析对人生的警醒作用
为了工作而忽略一切,无论现实营造给他们的是什么样的梦,都无法解决弱英雄们内心荒芜的问题,有时候人们会选择盲目的追星以及跟风追逐英雄等等的方式麻木自我,虽然听起来并不稳定且踏实,但事实上这是对内心荒芜最有效的一种安慰剂,所有的现实都可以被逃避,从一个现实逃脱到别人精心包装的愿望之中,既不需要自己拥有对于现实改变的勇气,又不用承受现实改变之后可能出现的恶果,这样在做出选择时才能表现得坦坦荡荡,同时又不用苦心积虑地去面对自我的反省发问。
只要向着一个既定目标努力就好,每天微不足道的进步都可以作为最终到达目标的努力的积累,在自我发省的时候也能告诉自己并不是在虚度光阴,过着这样的生活倒是可以让人生更加轻松一点。
如此对于弱英雄的指责自然是有些消极厌世的成分在里面,但与其说这是在否认批判弱英雄的个人人物形象,不如说这其实是在对人的自我进行反省,就像卡夫卡在文章中做的一样,他把一个弱英雄投入了一个虚无缥缈的环境之中,任由他们以自己的自我认知四处闯荡又四处碰壁,最终迷失在那无边无际的环境之中,让我们知道了一个人的力量是多么的“弱”,却又让我们见识到了“弱英雄”所具备的不屈与顽固。
这样的自省可以在人们继续前行的路上起到一个警醒的作用,让弱英雄们能在生活中更加坦率一点,对自我的认知也更加清晰一点。
(三)成为弱英雄时的落差感
弱英雄们是他们各自生活的主角,却和卡夫卡作品中的其他主角一样,对生活的推进无能为力,顶多只能在耗尽自己所有的力气去努力之后等待着巧合与机会的到来,以此让自我更好地活着。
在面对生活中中遇到自己向往的偶像或者英雄的时候,弱英雄往往会极力地成为他们或者接触他们,就如k想进入城堡的愿望一般,这也许会是他们努力的动力和方向,但能否真的触及到英雄的影子,则是大部分弱英雄们都不敢去肯定的一件事,他们总会有着生活与家庭之类种种的理由去推脱自己的失败,事实上他们其实并没有向自己的目标踏出实质性的哪怕一步。
在这样的时刻,弱英雄又会因为自己的孤独,在自己被现实束缚,无法成为心目中的英雄的遗憾之后,衍生出一种生不逢时或者无人欣赏的绝望感,这绝望感是那么无力又渺小,渺小到在回到自己原来的生活之后,一下子就可以将其抛到脑后,使用生活的繁琐事务填充内心所有的空间,只有回想起自己向英雄靠近的失败经历之时,这种绝望才会再次出现,折磨弱英雄的神经,却很快又再次藏匿。
四、结语
弱英雄从卡夫卡的笔下走出来,那么他们必定是有原型的,虽然我们无法去还原他在作者原本意图中的原本样貌,但弱英雄形象的的确确可以被我们在现实中找到对照,我们也能通过这些弱英雄形象获得反省与经验。
毕竟,有许多人,在现实的生活中沉沦,在某种程度上,也就是弱英雄本身的现实体现,虽然这种体现因人而异,因力量的强弱而异,也因自身异化的程度而异,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些人的弱英雄标志是一直存在的,他们难以打破、难以逾越整个世界的巨大力量冲击与巨大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