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庄严的承诺.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2847425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4.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为了庄严的承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为了庄严的承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为了庄严的承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为了庄严的承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为了庄严的承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为了庄严的承诺.docx

《为了庄严的承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为了庄严的承诺.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为了庄严的承诺.docx

为了庄严的承诺

从2008年8月7日至今,广东省对口支援汶川县恢复重建建设任务全面完成,共安排对口支援资金82亿元、项目702个,推动了灾区城乡同步恢复,创造了科学援建的广东模式——

为了庄严的承诺

新建的锅庄广场载歌载舞的人们脸上找不到一丝痛苦的痕迹,洁净漂亮的建筑再也看不到灾难的印记。

宽阔大气的避震广场成了休憩的最好场所,一座羌族特色的现代化新汶川展现在人们面前。

两年呕心沥血,700多个日夜的艰苦奋战,粤川人民携手完成的是一次沧海桑田的改变、一阙壮阔豪迈的史诗。

一问间漂亮而又浸染着当地文化符号的新房民居,连绵成片;一所所气派而又展示着民缓历史渊源的现代化学校,布局科学;一条条飞跨江河连通南北的桥粱公路,穿山越谷;一片片崭新精致散发着人文气息的村镇园区,生机盎然。

因地震而破裂的汶川,在援建中脱胎换骨。

冬天的温暖与未来的呼唤

那场突如其来的大地震成为人们心中永远的伤痛:

山崩地裂,房倒屋塌,家园尽毁,痛失亲人……在大地震暴发后的第一时间,广东省委省政府按照中央部署,迅速组织力量。

冲到了第一线。

第一架飞往灾区的专机;第一列驰向灾区的专列;第一支开进灾区的公安特警队;第一支冒死冲进震中的医疗队……广东人民用他们无数个“第一”,表达着他们与灾区血脉相连的情感。

迅疾地冲向前去,以他们务实的风格,展示着一个经济强省的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展示着广东人民的无疆大爱。

紧张的救援结束之后,更艰难的是灾届堑建。

广东毅然担起了难度大、压力重的担予——四川省汶川县和甘肃陇南一区三县的对口援建。

在汶川和陇南大地上。

开展了一场动员范围最广、投人力量最大的重建家园的伟大再造工程。

广东响亮地提出:

举全省之力,援建灾区!

2008年8月6日,陈茂辉作为广东省援建工作组组长带着广东省委省政府的重托,带领广东援建工作组进入汶川。

展现在他们面前的是一个满目疮痍、灾难深重的汶川。

全县15941人死亡,34584人受伤,城乡房屋严重破环,农房倒塌17053户,城镇房屋70%损毁,映秀镇几乎被夷为平地,只剩一根旗杆挺立不倒。

直接经济损失642.5亿元。

威州镇变成“站立的废墟”。

随着凛凛的秋风越吹越紧,寒气迫人。

单薄的板房,如何抵挡住风刀霜剑?

当务之急,就是让群众过上一个有吃有穿的暖冬。

在广东省委省政府强有力的号召下,在工作组不遗余力的推动下,开放式的社会援助牵动着全广东人民的心,牵动着世界各地华侨的心。

仅一个月,连同省政府拨采的1000多万元专款,社会各界就为“暖冬计划”捐助了近7000万元,还有棉被10万床、衣服40多万件.保证每户部有一个暖炉——可用电,也可烧煤烧牛粪,每个受灾群众至少都有一套新衣服。

“暖冬计划”是一碗大灾之后的“还魂汤”,让惊惶失措的受灾群众感觉到了实实在在的温暖。

这年冬天,牵挂着灾区的胡锦涛总书记前来汶川视察,对汶川的“暖冬计划”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滚滚寒流中,援建工作组感受到了来自党中央的无限温暖,广东人民也因此欢欣鼓舞。

这时的汶川,多少项的刻不容缓:

交通恢复刻不容缓;电力恢复刻不容缓;供水恢复刻不容缓;医院修建刻不容缓;学校建设刻不容缓……省工作组和13个地市的工作组一起,紧张而有序地制定着各项刻不容缓的任务表。

孩子最能聚人心。

要孩子们尽快回来复课,孩子在身边,人们心中才有希望,才有盼头。

工作组把全县的学校来一个整体的规划。

副组长朱耀忠是科班出身的干部,是个专业型、知识型的干部,特别注重科学规划。

对于汶川教育现状,他感到深深的焦虑。

汶川县原有83所中小学。

按总人口计,平均1000余人就有一所。

散布于各乡村的星罗棋布的“麻雀学校”,整所学校往往只有一间二十几平方米的教室,教室的旁边往往是牛栏羊栏,十几个学生不分年龄不分年级一起上课,9点钟以前为一年级授课,10点钟以前为二年级授课,11点钟以前为三年级授课……以此类推;语文:

算术一锅煲。

如此环境,如此师资,要培养出适应21世纪的优秀人才,天知道!

在工作队进入汶川之前,有人就提出要按原来的布局恢复。

参与了清远大中学校资源整合的陈茂辉,对整合“麻雀学校”有着独到的思考。

他慷慨陈词:

“21世纪新建的学校,还蜗居在牛栏羊栏旁边的土屋里,不怕让历史笑话我们么?

重建工作千头万绪,任何工程都可以重实用,唯独学校不能简单的复制,必须从出人才、促发展的大局出发,力争达到21世纪的教育水平,力争成为全国一流的教育环境,使一张白纸的汶川教育资源一举推前30年、50年!

”.

2008年8月27日,广东省省长黄华华赴四川察看学校工程,并参加整体交钥匙仪式。

83所“麻雀学校”整合成22所学校,其中广东援建16所学校,总面积22万多平方米,总学位15000多个,比原有学校新增1000多个。

按“8级抗震9级设防”要求,其中汶川二小、一幼、草坡小学还采用了橡胶隔震垫、阻尼器等国际先进的抗震技术,县一中等5个学校工程评为首批“四川省结构优质工程”。

学校里设施先进,甚至在广东,也找不到这样漂亮的学校。

汶川人民将永远记住这里程碑式的一天:

汶川的教育,从此迈进了现代化的新纪元。

科学地创造历史

陈茂辉和省工作组的18条好汉,从正式进驻汶川县的第一天起,就把自己深深地锲进了汶川这一片饱受磨难的灾后的土地上。

“科学重建,民生优先。

展现援建方的理念和水平。

”这是广东援建工作队较早形成的共识之一。

他们根据广东改革开放30年以来获得的经验教训,以科学发展理念,坚持规划先行,将科学编制重建规划作为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

这也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反复强调的重要步骤和关键环节。

工作队进川后,积极协调两省有关部门。

组织力量开展勘测和地质灾害评估工作。

他们先后从广东组织200多名专家和1000多名工程技术人员,会同汶川当地技术力量,对重点乡镇和项目规划进行编制和论证。

至2009年5月,《汶川县灾后恢复重建城镇体系规划》、《汶川县城(威州镇)灾后重建总体规划2008--2020年)和13个乡镇总体规划编制完成,规划建设汶川“一心两廊四区”,提出“一带三组团”城镇空间发报模式。

“一心两廊四区”——即建设以威州镇为主的行攻中心,打造沿国道213线民俗文化生态家园和沿省道303线大熊猫遗产的两条走廊,发展水磨三江教育旅游和现代服务区,以漩口为中心的阿坝州新型工业发展集中区、映秀震中遗址保护区、岷江河谷特色农业示范区;“一带三组团”——一带指沿岷江的城市建设发展带,三组团分别是七盘组团、中心组团以及雁门组团。

《汶川县地震小区划》项目也编制完成。

成为四川省18个对口援建省市中第一个完成并获得国家地震局批复实施的地震小区划成果。

合理配置资源,坚持民生优先。

就是将以人为本的理念始终贯穿在对口援建项目建设中。

推行公共服务均等化,优先安排城乡居民住房、教育、医疗、卫生、文化、广播电视、体育、社会福利等民生工程,加强城乡道路、供水供电、堤防、城镇避灾广场等基础设施建设。

广东省援建四川汶川和甘肃陇南三县一区总资金117亿多元(援建汶川82亿元,深圳援建陇南三县一区30亿元,吸纳社会援建资金5亿多元),加上前期板房建设和抗震救灾支出,广东援助灾区资金合计超过142亿元。

在82亿元对口支援汶川恢复重建资金总量中,安排城乡居民住房项目就达20多亿元;教育卫生社会福利广播电视等公共设施项目13.16亿元;交通水利供水等基础设施项目23.4亿元。

这些民生项目占资金总量的80%。

刚进汶川不久,广州市援建工作组的同志想,如果能够建立起一个农贸墟集,不仅能凝聚人心人气,便利农产品流通,而且对恢复灾区经济和重建受灾群众信心,都十分有利。

更重要的是,通过流通,也把新的思想观念、新的经营管理模式引了进来,对于灾区的长远发展十分有益。

广州援建工作组组长李俊夫把这思路与陈茂辉一商量,两人不谋而合:

建一个大型的市场!

总面积2万平方米的威州市场用60天的时间建设起来了!

包括建材、农副产品等批发档口。

作为汶川当地最大的市场,2009年5月25日开业。

它带来的不仅是人气和经济效益,更是一种精气神。

威州市场一方面保证援建物资可以就地购买,另一方面促进当地樱桃、辣椒等农产品销往全国各地。

配套农贸市场修建的千吨冷冻库,不仅仅是为农产品保鲜,更重要的是可以帮助汶川开拓一个更大的市场,由此形成汶川的造血机制。

龙溪乡集镇供水工程是“抢”出来的。

2008年9月11日,工程技术入员赶赴龙溪乡进行现场踏勘。

原供水水源受了污染,新的水源地在距离原水源地约6公里的马灯村山上。

可这里却山高路陡,地质坚硬,时值寒冬,气温降到零摄氏度,施工极为困难。

在一次管道铺设过程中,施工人员刚刚把一条管道抬离现场,一块石头突然飞滚而下,将一台管道热熔机砸飞。

土方挖掘要动用铁锤、钻镐,甚至炸药,每掘进一尺要出平常付出十倍的努力。

每焊接一道管道接口,需加热20多分钟才能熔接。

但是,龙溪乡集镇饮用水工程还是按期竣工供水,成为广东省援建汶川县工程项目中第一个竣工并交付使用的工程。

科学制定各个乡镇的建设方案,援建工作组付出了辛勤汗水。

李俊夫带领的广州援建工作组把威州打造成一座阳光谷城,刘宏葆带领的佛山援建工作组把水磨镇定位为“一座最美山地滨湖生态西羌文化旅游名镇”,范中杰带领的惠州援建工作组把三江建成了一个颇具特色的水乡藏寨。

胡海运带着湛江援建工作组在龙溪这个“羌人谷”从精细处做羌文化文章,陈仁福带着珠海援建工作组在绵虒大打“大禹”文化牌,张应杰带领汕头援建工作组在草坡着力“造血”,陈林佐带领的东莞援建工作组在映秀打造温情小镇,黄永林带领中山援建工作组在漩口建设工业集中区,温桂安带领肇庆援建工作组在克枯布置威州后花园,陈定雄带领的揭阳援建工作组在卧龙为熊猫的故乡打造美好未来,徐和带领潮州援建工作组在耿达构建新农村,雷挺带着茂名援建工作组在银杏建造新型乡镇……

生命在这里闪光

大地震后,敢于进汶川的人都是英雄。

而援建工作者,更是英雄中的英雄中的英雄。

他们工作在路上,在塌方和泥石流的威胁之中,在不期而至的余震的威胁之中。

在映秀往威州的路上有一座彻底关大桥。

地震后一年多才被修复。

刚刚通车两个月。

2009年7月25日凌晨,又发生严重的山体滑坡,一块重约200吨的巨石,突然将大桥拦腰砸断,7辆汽车葬身岷江。

而这座桥,正是广东工作组成员每天都要无数次往返的地方。

因为路在修建,有时通车只能半边通,经常是多路段施工.只要有一部车抛描了或者碰撞了,就塞在那里不能动弹。

工作组长陈茂辉记不清自己有多少次被塞在路上。

在这里。

是最考验一个人修养和脾气的地方。

省工作组的五部车全被飞石砸过.有的连车头都被砸烂了。

水磨的援建,方案的确定费了许多周折。

要完成脱胎换骨的重建,肯定不能走原来污染环境的老路。

可是要改换思路,又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

禅寿老街原名老人街,全长800米.共200户,总建筑面积达2万平方米。

这是水磨作为一座繁荣古镇的历史见证。

过去一条茶马吉道从这里向西而去,国道也途经水磨,它是阿坝州的南大门。

地震发生后,老人街遭到严重破坏,沿街木楼年久失修,显出破败的景象。

工作组首先想到了丽江。

元旦这一天,他们带着镇干部们坐上了去云南丽江的汽车。

从丽江古镇小桥流水、石板街道、古色古香的木质阁楼中寻找规划灵感。

他们决定打造一个传统旅游小镇,这条老人街将是核心。

在设计理念上,设计者借鉴了一些古镇成功的经验,选择合适的经济模式,打造四川与羌藏风格相融合的传统旅游小镇,以原有老人街为基础,建设禅寿老街与禅寿新街,结合滨水景观节点和街巷空间布局,构建一个核心步行街区和广场。

一部分恢复历史建筑,采取了复原再生、恢复历史建筑,采取了复原再生、恢复重建和立面改造三种模式,一部分新建与老人街风格一致的新景观,对街道建筑立面和整体风貌进行整治,并增加和改善道路、给排水和通讯等基础设施。

重点恢复古戏台、大夫第等历史建筑。

干部有了想法,但老街上的居民仍然不太理解。

怎么办?

经工作组了解,成都郊区有一个洛带古镇,以前十分破旧。

当地进行旅游开发,重新恢复了古镇的原貌。

一个行动于是在工作组酝酿:

每家每户去一个代表,把老人街的居民全拉到洛带古镇去参观一天。

水磨人看到古色古香的洛带,脸上展现出了笑容。

他们理解了援建组的思路。

于是,有了水磨这座水墨画般的小镇。

中山工作组组长黄永林是这次援建队伍里年龄最大的成员,他面临的考验十分严峻,血压上升,高达180,两脚浮肿,指压处半天无法复原。

黄永林一再要求同事保密:

援建工作进入到关键时刻,冲锋在即,指挥员哪能挂彩后撤?

没办法,领导只得派中山市最有经验的医生出诊汶川。

映秀要建成防灾减灾示范区,东莞项目组走遍了这块遭受重创的土地才拿出他们的方案。

他们调查社会经济状况、人口情况,考察地形地貌、可用土地、发展空间。

当时灾区安置板房紧缺,项目组每天从成都来回映秀镇都必须雇车前往,仅成都至汶川往返就需要5个小时,每天七点从成都出发,晚上八九点才披星戴月回到住地。

由于规划调研要深人每个村、甚至每个生产小组,所以每天都要翻过一座两千多米的高山。

项目组为了不给当地政府添麻烦,天天都是自带矿泉水和面包,自己的问题自己解决。

为尽早提出恢复重建规划方案,他们白天现场调研,晚上回到住地。

哪怕腰酸背痛,也坚持加班整理调研资料。

流泪也是英雄

江门市对口援建汶川雁门.汶川一中这个最大援建项目就在其中。

项目招投标时,许多著名企业都曾经到现场踏勘,由于恶劣的施工环境和严紧的期限,没有一个老板下得了手。

这一年,广东耀南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李耀南年近花甲,与钢筋水泥打了大半辈子交道。

功成名就。

然而,他却频频进出灾区,总觉得还有许多未了的心愿。

他一投中标,扛起庄严的承诺。

江门市援建组长甄励富把一条标语挂上雁门:

江门雁门门门相通,党心民心心心相印。

李耀南也把一条标语挂上工地:

援建汶川,耀南无悔。

严峻的博奔开始。

按常规,汶川一中的建设工期至少需要500天;但省援建工作组给定的工期只有190天。

换个地方,完不成任务拖了工期,大不了赔点资金。

可是在这里不可以,因为这是一件具有政治影响的大事。

尽管他深思熟虑,做足功课,甚至做了最坏的打算,但到了实地运作中,他还是碰上了无数“拦路虎”。

李耀南带了200多号人进入灾区。

而工程需要2000多人手,当地劳动力又极为紧缺。

为了确保工程顺利进展,李耀南迅速着手“搬兵”。

三天后,400多条汉子搭乘民航班机,迅速赶到工地。

众多施工单位进场后,人人都要争分夺秒,全都挤在那条唯一的通道上。

为了抢运建材,许多车辆不得不超载。

对待违章超载,交通管理部门的惯例是罚款、扣车。

“我认罚,可车上的物资请你先通融放行。

”为了解决问题,李耀南施展浑身解数,说理求情,“实在抱歉,我也不想这样,可是为了学校,为了灾区的孩子,我求你了。

建材价格随着运输的艰难一路飙升,李耀南也能接受,无非是多赔点钱而已。

令他最不能接受的是,汶川一中160多亩河滩地,因岷江冲积而成,地质复杂。

原设计按当地一般地质和建筑结构,需下挖1.8米的地基。

但实际与设计情况完全不符。

部分地基已经挖到4米,仍不见持力层。

李缝南的心情忽然沉入水底,陷于绝望。

钱,他不会太计较,要命的是他无法实现他的承诺。

那天深夜,雾气特别大,他失神落魄^翻基坑旁边爬出来,步履蹒跚地闯进江门f憋援建工作组长甄励富的宿舍:

话还没说完,眼泪却已经吧嗒吧嗒地掉下来。

时间在一天天过去,第20天,终于传来好消息,大部分地基挖到5.9米的时候,发现了持力层。

而此时,190天的期限,只剩下170天。

“豁出去豫已经没有任何退路了,要不惜一切代价把流失的工期抢回来。

”从此,李耀南足不出工地,所有的指令都通过两部手机,在泥水和汗水的裹挟中发出。

建成后盼汶川一中,当年就荣获四川省“天府杯”建筑工程大奖。

2009年秋.建设部一位副部长前来参观,对汶川一中的建设赞不绝口。

汶川一中的工程耗尽了李耀南的精气神,他想好好地休息一下。

陈茂辉、李俊夫找上门来,要他接下县城体育馆的工程。

望着他们期望的目光,他的精气神又升腾起来。

一个能容纳5000多人的现代化体育馆,从2009年8月7日进场,在2010年1月25目前竣工!

以大爱的名义,广东援建者们用辛勤的汗水.在汶川陇南人民心中树起了无言的丰碑。

四川省委书记刘奇葆在全国各地援川干部座谈会上说。

广东援建工作行动迅速,推进有力,项目资金落实较好,特别是援建干部虽然高职低挂,但干劲十足,他们不在乎做什么官,只在乎做什么事,体现了共产党人的精神,体现了无私奉献的精神。

体现了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

汶川县县委书记青理东说,广东的援建,可以用“三尽”来形容他们的工作态度,尽心尽力,尽职尽责,尽善尽美。

他们在具体工作上,讲风格不讲条件.讲奉献不讲价钱。

广东的援建干部不仅带来了物资支援,更重要的是。

带来了新的观念,新的理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实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