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艺术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
《陶瓷艺术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陶瓷艺术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三节泥板成型法
第四节手工拉坯成型
第五节石膏模具成型
了解具体的陶艺的成型方法:
捏塑法、泥条盘筑法、泥板成型法、拉坯法、石膏模具成型。
各种成型方法的技法要点、注意事项。
掌握使用各种成型方式制作陶艺。
泥条的搓揉手法、泥条盘筑的一般知识和步骤,使用泥条盘筑成型时需注意事项。
在拉坯过程中如何控制好泥的中心。
第三章陶艺装饰技法(理论6学时;
第一节坯体装饰
第二节釉料装饰
了解多种坯体装饰技法以及使用色釉进行装饰的方法。
掌握坯体装饰技法。
施釉之前可使用戳印、刻画、刮毛、堆雕、镂空等方式进行坯体装饰,每种装饰方法的特点。
釉上装饰与釉下装饰的不同效果。
第四章烧成工艺及釉的知识简介(理论4学时;
实践8学时)
第一节烧成工艺
第二节釉的知识简介
了解坯体的烧制过程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物理、化学变化交错进行的复杂过程,了解有关釉的知识。
教学重点:
掌握烧制过程的四个阶段。
颜色釉的发展以及施釉的方式。
教材:
黄焕义.陶艺技法.南昌:
江西美术出版社.2000年6月
参考书目:
胡小军.向名师学陶艺.杭州:
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1年1月
李菊生.艺术陶瓷创作与技法.上海:
上海书店出版社.2002年2月
何炳钦.现代陶艺教学.武汉:
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年8月
课内外作业布置(可用图表说明)
1、课后思考题及优秀陶艺作品图片收集、泥料及工具准备。
2、各类手工成型优秀陶艺作品图片收集以及坯体装饰、釉料装饰优秀陶艺作品图片收集。
3、以“秋意”为主题进行现代陶艺作品设计并手工制作完成。
作业评分细则:
本课程考核方式为考试,总成绩采取考试70%,平时成绩30%综合评定。
第一章陶艺概述
一、概述
1、中国陶瓷的产生和发展概况:
我们都知道中国的英文名“China”最早就是从“陶瓷china”而来,由此便知,外国人对中国的认识也是从陶瓷开始,瓷器一直都是中国的代表,也只有瓷器可以这么毫无争议的来代表中国、中国的发展、中国历朝历代的繁荣兴衰。
通过对陶瓷的研究,完全可以反映出当时的历史文化。
陶瓷是全人类共同拥有的财富,而瓷器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名的重要贡献,中国因此而拥有了“瓷之国度”的美称。
水、土、火的碰撞,产生了绚丽多彩的陶瓷文化。
中国陶瓷,早在新石器时代便以“彩陶”和“黑陶”为代表掀开了人类文化与文明的光辉灿烂篇章,向世人展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风采。
1921年,在中国河南省渑池县仰韶村,首先发现新石器时代晚期人类遗址中绘有红、黑或紫色几何图案的彩绘陶器,考古学者称之为“彩陶”,并称这一时代的文化为“仰韶文化”。
1928年在山东历城龙山镇城子崖,发现许多黑色陶器。
器型浑圆端正,乌黑发亮,考古学家称之为“黑陶”,并称这一时代的文化为“龙山文化”。
这两种文化相继形成了中国史前文化阶段的两个主要系统。
此外还有与“仰韶文化”同时发展的“马家浜文化”,与“龙山文化”同时发展的“齐家文化”,以及“青莲岗文化”、“屈家岭文化”等。
这些大多以红陶、灰陶、彩陶、黑陶为主的史前陶器,既有实用价值同时也具有审美价值。
每一时代都有其不同的文化现象,商代在红陶、灰陶、黑陶和印纹陶的基础上,发明了一种器表施青釉的早期青瓷,为中国的瓷器发展奠定了基础。
大约在东汉时期,当时人们利用丰富的资源——优质的瓷土烧制出世界上第一件瓷器,成为我国的重大发明之一。
中国的陶瓷由此形成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并延续至今,享誉世界。
从三国时代开始进入辉煌的发展时期,到了隋唐时期制瓷技术有了很大的提高,出现了“南青北白”的局面。
青瓷以越窑产品质量最高,白瓷以邢窑产品质量最高。
这时还出现了绞胎瓷、花釉瓷、秘色瓷等高级品类。
我国的制瓷业进入第一个发展高峰期,创烧出了许多新的品种,由单色釉发展到多种色彩釉,装饰纹样繁荣复杂。
著名的有“官、哥、汝、定、钧”等名窑。
元代时中国古代瓷器发展的重要时期,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景德镇等地在白瓷高度发达的基础上,高温釉下彩品种——青花、釉里红瓷器普遍出现,成为中国瓷器史上又一里程碑。
至明清时代,我国陶瓷业发展到了巅峰阶段
,制瓷业以景德镇为中心,官窑制品穷极精丽,可以说是千年中国古代瓷器的高度总结与代表。
青花瓷器是各种产品的主流,以明代永乐至宣德年间的水平最高,开辟了中国瓷器工艺的一个新纪元。
彩瓷也发展到空前繁荣时期,嘉靖时期出现五彩,清代釉色品种更加丰富,如釉上蓝彩、墨彩、釉下五彩、金彩、粉彩、珐琅彩以及各种单色有釉。
明清时期还出现了釉釉上下彩结合、半脱胎、脱胎瓷器等等新工艺。
瓷器品类空前丰富,装饰手法与题材也达到空前繁荣。
至少在唐代,我国已开始大量出口陶瓷器。
此后经宋、元、明、清各朝日益发展,长久不衰。
从东海和南海通向东亚、东南亚、中西亚、非洲以及美洲的各条航线,无不见证了这一辉煌。
中国陶瓷是我国优秀的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悠久的历史,精湛的技艺为世界所瞩目,享有极高的声誉。
同时,中国的陶瓷也是人类文明的标志、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和体现。
2、现代陶艺与传统陶艺有何区别
我们知道,传统陶艺是实用为目的,其朴素的设计意识使人心灵的感悟日趋深入完善,达到造型与材料、工艺与技术、色釉与装饰的高度完美统一。
与传统陶艺不同,现代陶艺有着鲜明的现代艺术特征,且更重视作者的创作个性、审美认知和思想观念,具有更多的精神内涵。
(1)形成与概念的不同
传统陶艺,首先是满足人类自身实用功能的需要,同时在实用的基础上,通过造型装饰和泥釉火焰又寄托着原始的朴素美,继而发展为实用和欣赏兼备的民间艺术品。
不论是唐代气韵淋漓的唐三彩,还是明代精致的青花瓷,抑或是清代细腻清新紫砂壶,传统陶艺为我们展开了一幅充满古典美的写实主义画卷。
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实用而尽量美观”这一观念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限制了传统陶艺发展。
在这种观念下,陶艺只能属于工艺美术,其功能只是实用加玩赏。
在这种情况下,陶艺家的才智更多的受到了“制器”的局限,只能在追求设计与形式美的领域里探索,陶艺家也更接近于工艺家,无法融入现代艺术的潮流。
随着当代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人们已不满足与吃饱穿暖的生活模式,而乐于追求更高的精神生活。
陶艺在不知不觉中适应了社会生活的这种要求,把当代人的文化精神、艺术思想、审美情绪悄悄地渗入到现代陶艺设计中去,提高了现代陶艺的艺术性和品位性。
现代陶艺的这种特性决定了与传统陶艺根本差别。
现代陶艺从诞生之时就与传统艺术划清了界限,尽管他继承了传统陶艺的独特气质与魅力,如凝聚了泥土的深沉,水的灵气,气的飘逸。
但他最终摆脱了古典主义思想带来的审美桎梏运用众多现代主义的观念和审美需求进行反思和重构人性之光,从而起到了一种审美导向的作用。
现代陶艺提倡的是一种不断更新和发展的观念,她提升和转变人的思维,从而促进着社会的发展。
来自西班牙的陶艺家克劳迪·
卡萨诺瓦斯认为:
“每一件艺术品就是一种能唤起人们纯粹的理性思考的形式,一种令人沉思冥想的缘由,一种能够启迪人的灵魂的力量。
”现代陶艺家在陶艺制作过程中把精神和语言统一起来,从精神上出发寻求语言的自然表现,是作品产生了富有文化内涵和个性特征。
与此同时,现代陶艺融贯了众多学科的艺术形态,科学中有技艺,技艺中有科技,科技为现代陶艺的发展开辟了无限前景和可能。
(2)对陶瓷材质的认知不同。
陶瓷的材质有粗细、色泽之分。
传统陶艺中,陶艺创作的基本材料是粘土。
虽然我们的祖先发现火可以改变泥土的性质并得心应手的掌握了这种性质,但是他们仅仅把泥土单纯的视为一种材料,只是用来制作各种生活器皿等。
这样,更多的进行的是一种重复性的劳作,而缺少了对泥土材质本身的深度挖掘。
在现代陶艺逐渐发展的同时,现代陶艺家对陶瓷材料特性也进行了深层次的挖掘,对粘土有力全新的认识和理解。
现代陶艺家多认为粘土是创作的物质载体,需要借助其来表达作者的思想、个性、意识和审美价值。
因此在现代陶艺创作时,陶艺家十分注重材料的选择和应用。
(3)对创作形式的追求不同
由于在工艺上一直以追求实用性、装饰性、工整性、规则性为终极目标,传统陶艺在形式上容易给现代人单调、呆板的感觉。
考古资料研究表明,人类早期的陶瓷造型都是人类在改造和利用自然的过程中产生的。
最早可能是利用自然物体略加改造就作为器物使用,而后开始模拟形象造型。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早传统陶艺作品中,多数是模拟但是某些职务形态成型的,少数模拟动物。
如柳叶瓶、芭蕉瓶、冬瓜瓶等。
慢慢的,人们就开始在原有器皿造型的基础上,按照生活和生产的需要,逐渐摆脱自然形象和参照自然物体的部分形象,是指更实用、美观。
现代陶艺是现代文明发展的产物,他符合现代人的审美心理需求,他要求创作者尽可能去发掘和发挥,不拘一格,用各种形式表现现代陶艺的形式美。
(4)对所表达感情、理想不同
中国吉祥文化是东方文化的一处独特景观和宝贵财富,陶瓷作为物质和精神文化生活的消费品,中国人赋予了它文化审美共性情感的绚丽色彩,产生于以实用为目的的物质相识,依托和祈求出浓郁的带有人情味的人文精神。
如鹤在明清陶瓷彩绘中时常出现,是仆从的象征物;
百鸟朝凤则泛喻君主圣明,天下归附,亦可用来表达人们对太平盛世的无限期盼;
相思鸳鸯,是民间婚嫁喜事活动中应用广泛的瑞鸟文图。
此类图案在传统陶瓷装饰中比较多见。
现代陶艺在创作层次上是艺术家的个人行为、经验、情感、文化,在文化层次上是人类的思想和态度,没有艺术家的狂热和爱好,泥土不可能有生命,现代陶艺,是人的情感语言,有真诚的独白和宣泄,也有深刻的隐喻和启示。
不管是对材料的认知,还是起源和概念,还是创作形式,或是所表达情感,传统陶艺和现代陶艺都有很大的差别,正确认识这差别,有利于帮助我们从文化、思想去理解陶艺品。
陶艺是一门新兴的陶瓷艺术,其内涵已经不是传统的“陶瓷艺术”概念。
它是将现代艺术中现代派艺术创作思想和方法融入陶瓷艺术创作之中,突破传统的制作观念,尽情发挥作者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而形成的一种新型的陶瓷艺术。
目前,在我国,陶艺已经走出工厂作坊大规模生产的模式,它与绘画和雕塑一样登上艺术殿堂,进入国际交流,并像中国画、油画和雕塑一样,由陶塑家构思、构图,亲手制作成艺术作品。
社会上陶艺中心与“陶吧”也如雨后春笋一般涌现出来,欣赏陶艺、收藏陶艺蔚然成风,这为中国的陶艺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条件。
陶艺将和一切陶瓷制品一样,逐步走向千家万户,为美化人们的生活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陶艺的材料,工具和设备
(一)、粘土(泥)
1、泥的可塑性
烧制陶瓷的关键因素是:
泥、釉、火。
陶艺的制作工艺按顺序可分为原料加工(包括配泥和配釉)、泥坯塑制、赋釉及煅烧四大工序。
为什么有些陶、瓷器会莫明其妙的出现裂纹呢?
为什么有时甚至会掉皮(釉)呢?
这不外是在一定温度条件下泥和釉的收缩系数(又称膨胀系数)不相一致的结果。
有时人们亦会对这种缺陷特意加以利用,传统的开片釉(碧裂)及现代陶艺的一些肌理追求就是利用釉和泥收缩系数不相一致的原理配制出来的。
陶艺是以泥为主要表达媒介的艺术形式。
作陶者对泥的体验、对泥性的感受是驾驭泥的可塑性的主要方式。
制作陶艺所使用的泥,一般分为陶泥与瓷泥。
它们是某些矿物质,如云母、石英、长石、高岭石、方解石以及铁质有机物等风化的产物,必须具备较好的可塑性、耐火性。
我们知道泥粉是松散的粒子状,当它加入适当的水分时,经揉和便具备了可塑性。
一般来说,练好的泥存之越久,可塑性越好越强,干燥时的收缩率就越大。
因此判断泥的可塑性方法一般有两种:
一是揉泥时不沾手,二是搓泥条时不断裂。
2、揉泥练习
揉泥是人们做陶前的热身准备工作,是寻找泥感的一种最基本的方式,是陶艺学习者必须掌握的一门技术。
其目的是使未经真空炼制过的泥变的更密实,要做到切开后里面没有气泡,具有柔韧性和可塑性。
揉泥通常有两种方式:
(1)羊头形揉泥法
(2)菊花形揉泥法
(二)、工具和设备:
从事陶艺必备的工具主要有泥板、转盘、陶拍、竹刀、刮刀、钢丝弓,另外还可以准备一些熟皮、水笔、塑料布等。
现将各种工具的使用方法简单介绍如下:
拉胚机:
用来制作一些同心圆的陶瓷造型,还能起到修胚作用。
泥板机:
根据需要压制不同厚度的泥板。
泥条机:
可调换具有不同形状的模片,挤压不同形状的泥条。
转盘:
做作品时可以自由转动以便从每个角度制作。
陶拍:
用于拍打泥片,陶艺作品需拍实的地方由陶拍拍实。
竹刀:
在陶艺制作中和双手结合的必备工具。
刮刀:
用于修坯,塑造、修平作品的各个面时使用。
钢丝弓:
切割陶泥时使用。
熟皮:
用于作品打光、抹平。
水笔:
用于补水、修坯。
塑料布:
在制作作品时保湿及防尘。
第二章陶艺的成型方法
捏塑法
在陶艺的成型技法中,徒手捏制法是最基本的方法。
徒手捏制可以最直接地表达作者的手法和构想,也一如我们儿时的玩泥巴游戏一样原始、简单。
同初学者通过手捏成型的基本方法,可对陶土的干湿泥性有一个基本认识,为进一步学习其他成型方法打下基础。
徒手捏制造是最简单的练习做陶的方式,它加强我们对泥土的感觉,激发创作欲望和想像力。
所有的陶艺作品的坯体应该是空心的,并要有一个通气孔。
徒手捏制法所选择的泥料要软硬适宜,过于干燥不宜成型也容易龟裂。
反之陶土太软作品成型后容易坍垮。
此外一件作品也不可捏制过久,因为手温会使陶土的水分蒸发,减少可塑性。
手捏成型的作品,由于坯壁薄厚不易控制,一般仅限于小型作品。
制作步骤:
1、取陶泥一块,并将其捏实。
2、填补不足,使形体饱满,并切去多余陶泥、找平。
3、逐步完善造型,稍干后抹光。
4、在抹光的造型上加鸡冠、眼睛。
5、用线在形体两侧对称地刻画翅膀,捏塑就完成了。
6、掏空,在需掏挖面的中部交叉切碎泥块,从切碎处开始掏挖。
挖去泥胎内多余泥料,注意保持胎壁厚薄一致。
泥条盘筑法
泥条盘筑成型是最古老的一种成型手段,远在新时期时代的陶器就采用此方法成型。
泥条盘筑成型是将泥料搓成均匀的圆条,在根据所需形体造型一层层叠加或用一根长泥条作螺旋形向上盘旋筑造成型的一种技巧。
泥条盘筑表现为严谨性、敦厚性和朴实感。
通过实践我们可以明显感觉到它是一种理性的方式,由不得作者情感的肆意渲泄。
泥条盘筑成型法,往往形体造型的宽容度大,便于塑造比较复杂的形体,它不仅可以塑造异形的造型,还能塑造一些扭动和弯曲的造型。
1、取一块揉炼过的陶泥,根据所做器物的大小,做出底部,再用锯条将底部边沿拉粗糙,然后用泥浆涂于底部边沿,便于粘接。
2、用双手搓捻陶泥,使其成为条状,再把搓捻成条状的陶泥捏粘到底部。
再搓捻泥条,盘筑第二层。
3、按螺旋状上盘,继续盘高。
4、注意所做器物的形,加高盘筑,并根据形体要求开始向里收口。
5、处理泥条盘筑所留下的条痕,外部按接缝全部抹平,使其成为一体。
6、向上盘接口部,稍做调整,使其整体统一。
7、盘筑完成。
泥板成型法
泥板成型是现代陶艺中最为常用的成型方法之一,它制作便利有较强的站立性,便于表现棱角转折清晰的造型。
泥板成型不仅能做有棱角的器形,也能做一些同心圆的造型。
例如:
宜兴紫砂器皿很多造型都是泥板成型或是泥板拍打成型的。
一、泥板制作方法
陶瓷泥板制作方式不同,表现的表面效果也不同,不同的方式可以使泥的表面呈现不同的质感、压痕、和肌理,有时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手工做陶最常见的泥板制作有3种方法:
1.拍打法:
用手掌或木板、木棒等工具,拍打泥块,使其成为板状形态。
也可以在木板、木棒上包裹不同的材料。
如:
麻布、线、铁丝等,就会产生不同的肌理,具有丰富的表面形态。
缺点是:
不适合制作较大的泥板。
2.擀压法:
利用圆形木棒或钢管,擀压泥块,还可以利用不同厚薄的木条作厚薄标尺,做到泥板的均匀厚度。
擀压法的转压力量较大,可以制作较大的泥板。
3.切片法:
先将泥块打成长的矩形泥块,利用切割线把泥块切成片状,因切割线不容易拉直,所以泥块不容易拉平,只适合切割条状泥片。
优点是:
制作比较简单、快速。
缺点:
不适合制作较宽、较大的泥片。
二、泥板成型的种类:
1.泥板卷制成型:
泥板卷制成型,就是将泥板用一定的支撑物卷制成型。
一般可以制作圆柱形,方柱形等规则的几何体,也可以制作一些不规则的造型,如:
人物、动物雕塑等。
(钧瓷艺人张大强的陶艺动物作品等,都是采用这种方法)。
制作工艺要点:
利用泥板有湿度的时候比较软,可以像布一样随意做造型,但制作大一点的造型就会容易倒塌,这时我们可以用泡沫、纸等作支撑,等泥坯干燥到一定程度再将支撑物拿出。
2.泥板镶接成型:
(难点)
泥板镶接成型,是将擀好的泥板,切割成所需形状等干燥到一定的程度,一较好的站立性为标准,较大的造型泥板的厚度也相应的加厚一些。
要注意,镶接的泥板一定要湿度一致,否则容易开裂,解决泥板干湿一致的方法是:
把所有压制好的泥板摊干到一定的程度时,全部垒叠到一起,让它们之间的水分渗透均匀,达到干湿一致。
由于泥板镶接成型是在泥板干燥到一定程度后进行制作的,不容易粘接紧,所以关键是要处理好接口。
一定在泥板接口处用锯条刮毛,在刮毛的接口上涂上泥浆,还要把接口处成一定的斜度,以增加接口的强度,防止烧成开裂。
手工拉坯法
在快速转动着的轮子上,将手探进柔软的粘土里,开洞。
借助螺旋运动的惯力,让粘土向外扩展、向上推升,形成环形墙体……这就是拉坯!
拉坯成型是陶瓷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的较为先进的成型工艺,是陶瓷历史上一个重大的革命。
它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用这种方法制作的器物更完美、精致,同时可以拉塑出很大型的作品。
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已经出现了慢轮辅助成型,后来发展到快轮,从此拉坯以其不可替代的优势成为陶瓷成型工艺的主流!
用拉坯的方法可以制作圆形、弧型等浑圆的造型,比如盘子、碗、罐子等等,它的特点是作品挺拔、规整,器物的表面会留下一道道旋转的纹路。
现代陶艺甚至通过对拉坯成型的作品进行切割,再重组成一件新作品;
或者通过对拉坯成型的作品进行扭曲、楼空、挤压之后再拼合,创作出新的,富有特色的作品,包括器皿、容器、雕塑。
看别人拉坯也许觉得很新鲜、过瘾,但事实初学者要学习拉坯技术必须经过一个较长的学习和实践过程,才能达到得心应手、应用自如的境界。
初学者要有耐心,持之以恒,按部就班地练习,一定能掌握好拉坯成型这种制陶法。
拉坯成型是最为广泛应用也是最方便的一种成型方法,拉坯成型是陶瓷历史上一个重大的革命,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制作的器物更加完美和精致。
拉坯成型是在快速转动的轮子上,将手探进柔软的黏土中,借助螺旋运动的惯性,让黏土向外扩展,向上推升,形成环形的坯体的过程。
拉坯成型法,主要制作一些同心圆的造型。
碗、盘子、罐子等。
但现代陶艺则通过对拉坯成型的作品进行扭曲、镂空、挤压之后在进行拼合,创造出新的富有特色的作品。
一、制作工艺要点:
1.准备好泥料
2.重心定稳,不晃动。
3.先拉直筒,再进行造型的扩大或缩小。
二、成型特点:
拉坯成型制作出来的造型,挺拔、规整。
但它是一种技术较强的成型工艺,对泥性干湿、轮子转速的快慢以及手的动作的运用等,都有较高的技术要求,对于初学者来说,要经过相当长的时间进行训练,才能掌握这种成型技术。
三、制作步骤:
1、取一块加工好的泥团,放置在拉坯机的转盘中心。
打开电闸使转盘转动,双手均匀用力压泥团使之平滑。
2、开孔压底。
从泥团顶部用双手拇指慢慢压下,同时向上挤压和向外拉大泥孔,用左手的掌心下压泥团开孔后的中心,并向外推动。
3、翻沿。
用右手的四指从中心逐渐向左向上提和压,同时以左手
扶住外沿,翻起泥团的外沿。
4、扶正。
经过上一动作,已为拉坯找出造型器壁所需泥料,两手随
转盘的转动扶正泥料。
5、成筒。
双手挤压泥壁,左右手配合向上提拉,形成泥筒。
6、拉高。
双手均匀用力,将泥筒拉高。
7、外展拉高。
将左手伸入筒内,与右手同步向上拉高和向外扩展。
重复扩展,拉成陶瓶的基本形。
8、拉制坯体一定要一口气从底部延伸到口部,并保持造型形状。
9、收口。
向上提拉,逐渐收口。
将口沿抹平。
10、修整口沿。
双手配合压口部呈水平状,保持口部不变形。
11、切割并去除底部余泥。
12、修整瓶体,再用海绵将瓶内水分吸干。
13、拉坯过程完成。
用细钢丝将坯体从转盘上切割下来。
14、最后将坯体从转盘取下放到托板上晾干
石膏模具成型
1.模具印坯成型:
1)
准备好的印坯模具
2)根据造型的大小尺度,打制泥片,把泥片放入石膏模具中。
3)
用手指把泥巴按实,并把坯体需要粘接的接口略高一些,并在接口楚打毛,涂上泥浆。
4)把两片模具合上并压实,待坯体到达一定干燥程度时打开模具。
5)把接口修平,压实。
优点:
烧成收缩小,可以制作大件的作品,不易倒塌变形。
2.
模具注浆成型:
1)把准备好的模具捆扎好。
2)把泥浆注入模具内,待泥浆在模具内壁吸附到一定厚度时,把模具内多余的泥浆倒出,吸附泥浆的厚薄就是坯体的厚度,坯体厚度根据器皿大小而定。
3)把倒完泥浆的模具反扣,这样可以保证坯体内壁平滑。
待模具内的坯体干燥到可以站立的强度时,把模具打开,取出坯体,修整坯体。
第三章陶艺装饰技法
一、坯体装饰
戳印:
是用木条、木棍或其他工具在坯体表面进行有规律的戳印。
刻画:
是在坯体上刻画图案。
若是较复杂的画面,一般先在坯体上模拟画出所要刻画的形象,然后用力进行刻画。
刮毛:
用锯条有齿的一面在坯体上拉刮,形成自然粗糙的纹理。
堆雕:
是在坯体上用色泥料堆砌成所需形态或规则圆形等。
镂空:
亦称“透雕”,用刻刀把纹样穿透器壁
二、釉料装饰
釉上装饰:
也叫釉上彩,是施釉烧成后在釉层上进行装饰,然后再进行第二次烧成。
釉下装饰:
是先装饰,后施釉而烧成。
颜色釉装饰:
一般是指各种不同颜色的单色釉施在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