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大学729设计学基础考研真题.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283361 上传时间:2022-10-28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3.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东南大学729设计学基础考研真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东南大学729设计学基础考研真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东南大学729设计学基础考研真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东南大学729设计学基础考研真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东南大学729设计学基础考研真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东南大学729设计学基础考研真题.docx

《东南大学729设计学基础考研真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东南大学729设计学基础考研真题.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东南大学729设计学基础考研真题.docx

东南大学729设计学基础考研真题

东南大学729设计学基础+913设计理论2012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2012年东南大学研究生入学考试设计学考题

设计理论:

名词解释:

天工开物人机工程学古希腊柱式流线型风格解构主义

简答:

论述20世纪60年代西方设计文化的复杂性

论述题:

是根据老子的一句话: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

埏埴以为器,当其无,

有器之用。

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

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论述其设计学

价值

设计学基础:

名词解释:

新艺术运动波普设计风格主义绿色设计构成主义

简答:

请谈谈德国工业国同盟成立的背景和意义

论述:

希腊著名的哲学家毕达哥拉斯(Protagoras)说:

“人是万物的尺度,是一切存在的事

物存在的尺度,是一切不存在的事物的不存在的尺度。

“请结合名言谈谈你对”人性化设计

“的内涵的理解

4.2历年真题及答案解析

4.2.1东南大学729设计学基础+913设计理论2012年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及答案解

第一部分设计理论(共150分)

一、名词解释

1、天工开物

答案:

《天工开物》,明代一部重要科学技术名著,宋应星著。

全面系统记述了我国古代农业和手

工业的生产技

术和经验。

外国学者认为是“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上篇:

谷类、棉麻栽培,养蚕、缫丝,

染料,食品

加工,制盐制糖。

中篇:

制造砖瓦,陶瓷,钢铁器具,建造舟车,采炼石灰、煤炭,燔石,硫磺,

榨油,制烛,

造纸等。

下篇:

五金开采及冶炼,兵器,火药,朱墨,颜料,酒药制造,珠玉采琢等。

2、人机工程学

答案:

也称为“人机工程学”、“人机工学”,是20世纪初发展起来的一门独立科学。

其主要目的是

研究人与人

造产品之间的协调关系,为设计提供依据。

人体工程学研究内容包括生理方面和心理方面。

其中心

是解决人机

之间关系的问题。

其主要作用表现在:

在设计中追求产品最大的安全性、可靠性和最高的使用效率;在设计中

,把美学因素与技术因素同时考虑,达到功能美、结构美、材料美和形式美的统一,满足人的生理

和心理需求

20世纪它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服务的对象不再是简单的手工产品,而是更多的与大工业化的

产品密切关联,

是工业化迫使这个学科形成。

3、古希腊柱式

答案:

建筑柱式可理解为由横梁与立柱组合成的建筑结构形式。

它由柱子和檐部两部分组成,并

可找到两者

和其他细部之间的比例关系,从而形成一种建筑制度或者说是法式。

古希腊柱式主要有三种形式:

多立克柱

式,爱奥尼亚柱式和科林斯柱式,另外还有一种比较特殊的女像柱式。

4、流线型风格

答案:

20世纪30年代美国经济危机促使这一新设计风格的形成。

流线型,原是空气动力学名词,

用来描述

表面圆滑,线条流畅的物体形状,这种形状能减少物体在高速运动时的风阻。

在工业设计中,它

却成了一种

象征速度与时代精神的造型语言。

这种设计外形符合空气动力学原理,呈现出一种流线型,在运

动中能够得

到最大的速度。

流线型设计最早用在20世纪交通技术上,特别是汽车、火车、飞机、轮船。

线型运动是基

本集中在流行风格上的形式主义运动,促进的基础是商业利益,而不是其他艺术形态因素。

但流线型的样式

30年代

仍然影响到欧洲设计。

使流线型运动普及化的人物是诺曼•贝尔•盖茨。

流线型运动从

开始持续了20

年,最重要的发展是汽车设计中的有计划废止制度。

5、解构主义

答案:

解构主义的形式实质是对于结构主义的破坏和分解,因此,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和个人

性的特点。

作为一种设计风格,形成于20世纪80年代,在建筑上最先开始,而其哲学思想则由法国哲学家雅克•德里达于1967年提出。

从字意上来看,解构主义反对的是对正统原则和正统标准,即现代主义、国际主义原则与标准。

后现代主义兴盛了不长时间就衰退了,重

视个体、反对总体统一的解构主义哲学却被少数设计师认同。

它不是设计上的无政府主义方

式,所有解构主义作品看似凌乱,而实质上有内在的结构因素和总体考虑的高度理性化特点。

其重要人物有弗兰克•盖里、艾什曼等。

二、简答题

论述20世纪60年代西方设计文化的复杂性。

答:

波普风格、现代主义、有机现代主义、理性主义、高科技风格的一些兴起的原因和表现。

三、论述题

根据老子的一句话: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

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

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

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论述其设计学价值。

答:

这句话是老子《道德经》里面的一句话,意思是“三十根辐条汇集到一根毂中的孔洞当

中,有了车毂中空的地方,才有车的作用。

揉和陶土做成器皿,有了器具中空的地方,才有

器皿的作用。

开凿门窗建造房屋,有了门窗四壁内的空虚部分,才有房屋的作用”。

所以,

“有”给人便利,“无”发挥了它的作用。

“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的设计思想对设计学的价值可以从一下几个方面来体现。

首先,

设计学是一门研究人与物之间的学科,设计的最终目的是要使设计满足人们的需求,更进一

步是让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好。

从我国古代的设计发展史来看,这个设计思想无不贯穿于一切

设计活动中,老子在这句话里主要阐述了有无之间奥妙的关系,这是个普遍适用的哲学概念,

同时,给我们的设计学研究提供了理论价值。

在这里,设计当中的“有”和“无”,可以从

设计的“形式”和“功能”两个方面来考虑,这也是设计学在研究设计过程中不可避免要回答的问题。

例如具体到建筑领域,“有之以为利”是指实际存在的各种建筑、构筑物,他们

构成了可供我们使用的实体,也就是我们所谓的建筑形式,为我们提供应用的便利;“无之

以为用”是指有空间之用,即被这些实体围合成的空间才是我们要用的东西,也就是“功能”,

而不是那些钢筋混凝土,砖瓦等。

这个空间包括外部空间和内部空间。

所以在建筑理论和设

计中,既要强调“有”,更要重视“无”。

著名的建筑学家吴良镛先生在他所著的《广义建

筑学》中也提到此点,他还认为室内的空间是“小无”,聚落的空间则是“大无”。

其次,设计学必然是一门通过理论研究要去解决实际问题的学科,因此,“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

用”的设计思想又给设计学的研究提供了一种实践层面的价值。

在具体的设计案例中,我们

应该把握好“有”和“无”之间的关系,从真正的功能出发,通过“有形”之物更好的达到

“无形”的功用目的。

现在的设计学正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

比如说在产品设计中,只注意现在

“有”的形式,而忽视“无”的功能,设计的产品不符合“人性化设计原则”,运用昂贵的

材料而得不到好的使用功能,违背“绿色设计原则”等,这些都是该学科在发展过程中存在

的一些问题。

中国古代的设计思想对设计学的发展有很重要的参考价值,比如说““有之以

为利,无之以为用”的设计思想等,在这些优秀的设计思想的指导之下,设计学的发展肯定会取得很大的发展。

第二部分设计学基础(共150分)

一、名词解释

1、新艺术运动

答案:

1895年12月由商人萨姆尔・宾开设的“新艺术画廊”而得。

由比利时艺术家亨利•凡•德•威尔德

设计的一套可布置四个房间的全套家具和室内陈设,在巴黎博览会上展出,并被许多青年艺术家

仿效进行新

风格设计,这个风靡欧洲各国的风潮,便被称为“新艺术运动”。

法国、比利时、西班牙新艺术

作品比较倾向

于艺术型,强调形式美,而北欧方面的德国、奥地利和斯堪的纳维亚诸国作品,倾向于设计型,强调理性的

结构和功能美。

这一运动成为传统设计与现代设计之间的一个承上启下的重要阶段。

2、波普设计

答案:

20世纪50年代产生于英国,50年代中期鼎盛于美国。

代表着流行与大众化得品味。

波普风格的最大特

点是,利用现实生活中的任何视觉源泉,作为绘画和设计的素材和模仿形式,然后采用夸张的手

法运用到产品

式样的设计中。

波普风格打破了现代主义过于严肃、冷漠、单一的面貌,代之以诙谐、幽默、富

于人性和多元

化的设计。

它代表着60年代工业设计追求形式上的异化与娱乐化的表现主义倾向。

反映了战后成

长的青年一

代的社会与文化价值观,力图表现自我,追求标新立异的心理。

波普设计由于是一个形式主义的

设计风潮,从

而缺乏社会文化基础,其设计违背了工业设计的机械化生产、人体工学、经济实用等基本原则。

代表人物:

国“独立小组”成员,美国阿伦•琼斯,劳森博格。

3、风格主义

答案:

1918—1928年以荷兰为中心的现代主义流派。

维系这个集体中心是这段时间出版的一份

称为《风格》

的杂志。

风格派的绘画语言属于立体派的一个分支。

他们的主张是:

①发展一种中性的、理性的、

现代的风

格。

②把传统的建筑、家具、绘画和雕塑及平面设计的特征变成基本的几何结构单体。

③注重对称性的研究

与应用。

④反复运用几何结构、原色和中性色。

风格派设计所强调的艺术与科学紧密结合的思想和结构第一

的原则以包豪斯为代表的现代主义设计运动奠定的基础。

代表人物:

蒙德里安,杜斯伯格,里特威尔德等。

风格派的主张具有独特美学思想。

4、绿色设计

答案:

又称环境设计,生态设计,是人类环保意识给设计提出的新课题。

在生产活动中把环保利益放在首位,

改变了原来把经济利益放在首位的做法。

在设计生产中必须尽量使用可重复使用,不造成污染的

“绿色材料”。

绿色材料要满足“整体、和谐、循环、再生”的生态原理。

绿色设计是人类生存环境和有限的生存资源密切相

关的设计理念,是未来每一个设计师需要深刻考虑的。

5、构成主义

答案:

又称“结构主义”。

现代西方艺术流派之一,发源于立体主义。

1913—1917年在俄国形成,标榜艺

术的思想性、形式性和民族性,采用圆、矩形和直线,最早出现在雕塑领域。

他认为艺术和技术

不可分。

构成主义以表现设计的结构为目的,使设计富有机械的美感。

构成主义的现代设计风格是:

①受

到立体主

义和未来主义风格的影响②带有强烈政治色彩和朴素无华的无产阶级特征③版面编排杂乱无

章,表示与

传统、古典方式决裂④摆脱传统之后的单纯结构和功能。

代表人物:

马列维奇、塔特林“第三国际”纪念塔。

二、简答题

请谈谈德国工业国同盟成立的背景和意义

答:

19世纪下半叶的“工艺美术运动”开始,直至20世纪初,欧洲各地不断掀起各类设计

改革运动,包括“工艺美术运动”、“新艺术运动”在内的各种设计改革都漠视甚至反对机

械化生产而没能担当起发展现代工业设计的重任,直到德国工业同盟的成立,才真正在设计

与工业生产之间有机结合上取得了突破,促进了现代艺术设计的不断发展。

工业革命使科技得到了充分发展,同时促进了机械化大生产的发展。

英法等老牌殖

民帝国拥有雄厚的原始积累,开拓了大量的殖民地和廉价的劳动力,可以进行大规模的生产。

而在1871年才统一的德国,显然不能与他们相比,所以摆在它面前的只有一条路,就是提

高产品质量。

工业化的到来,使德国人充分认识到工业化已经成为时代的象征,艺术家们必

须跟上时代的发展。

于是,在1907年10月6日,在德国政府的支持下,由穆特休斯等一

批德国设计界杰出人士在慕尼黑成立了德国工业同盟。

主要代表人物有:

赫尔曼•穆特休斯、

彼得•贝伦斯和比利时的凡•德•威尔德。

德国工业同盟有一系列的设计改革宣言和宗旨,提倡艺术工业与手工艺相结合;提倡采用大工业化生产的方式,标准化生产和运用新技术、新

材料;主张功能主义,反对任何形式的装饰;主张协会走非官方路线,使其成为设计界的行

业组织;大力发展设计教育,提高德国设计水平。

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一系列设计实践活动,在德国以至世界现代主义设计史上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赫尔曼•穆特休斯是德国工业同盟的创建者和核心人物,也是德国现代主义设计运动的

组织者,现代主义设计理论的重要奠基人之一,他对德国工业设计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

作用。

他洞察到英国艺术设计运动的致命弱点在于对于工业化的否定,因而确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