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科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细胞膜和细胞壁第1课时名师精编作业.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2828338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97.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科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细胞膜和细胞壁第1课时名师精编作业.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浙科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细胞膜和细胞壁第1课时名师精编作业.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浙科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细胞膜和细胞壁第1课时名师精编作业.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浙科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细胞膜和细胞壁第1课时名师精编作业.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浙科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细胞膜和细胞壁第1课时名师精编作业.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科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细胞膜和细胞壁第1课时名师精编作业.docx

《浙科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细胞膜和细胞壁第1课时名师精编作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科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细胞膜和细胞壁第1课时名师精编作业.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浙科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细胞膜和细胞壁第1课时名师精编作业.docx

浙科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细胞膜和细胞壁第1课时名师精编作业

第二节细胞膜和细胞壁

私立诸暨高级中学

经典例题剖析

例题1变形虫可以吞噬整个细菌,这一事实说明()。

  A、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   B、细胞膜具有全透性;

  C、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D、细胞膜具有保护作用。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核的知识点为细胞膜的结构特性,但却是通过一个实例请同学分析,要求同学们能将所学的知识加以运用,从而得出正确答案。

很多同学会误选A,该选项是细胞膜的功能特性,但与题目情境不符。

例题2(2004年湖北模拟题)苋菜的细胞液中有一些红色的物质,无论用清水怎么洗,清水仍不见红色物质,但若把苋菜放入沸水中一烫,水立刻变成红色。

这个现象是因为

A.沸水使细胞膜失去选择透过性B.在清水中细胞膜没有选择透过性

C.沸水中色素分解成小分子物质D.在清水中没有物质出入

[解析]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流动性,细胞膜的生理功能是具有选择透过性,这是活细胞所特有的功能。

通常情况下,色素等物质是大分子,又是细胞需要的,活细胞的细胞膜是不会让其轻易外出的,所以在清水中,红色色素是不会出来的。

若放入沸水中,高温杀死了细胞,破坏其结构,使细胞膜失去活性,细胞膜就成为通透性的了,失去了选择性后,细胞里的色素物质就可以不受限制地出来了,故使水变成红色。

[答案]A

基础试题训练

一、选择题

1、据研究发现,胆固醇、小分子脂肪酸、维生素D等物质较容易优先通过细胞膜,这是因为()

A细胞膜具有一定流动性B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

C细胞膜的结构是以磷脂分子层为基本骨架D细胞膜上镶嵌有各种蛋白质分子

2、下列哪一种膜结构能通过生物大分子()

A细胞膜B核膜C线粒体膜C叶绿体膜

3、一分子CO2从叶肉细胞的线粒体基质中扩散出来,进入一相邻细胞叶叶绿体基质内,共穿过的生物膜层数是()

A5B6C7D8

4、细胞膜上与细胞识别、免疫反应、信息传递和血型决定有着密切关系的化学物质是()

A糖蛋白B磷脂C脂肪D核酸

5、变形虫的任何部位都能伸出伪足,人体某些白细胞能吞噬病菌,这些生理过程的完成都依赖于细胞膜的()

A保护作用B一定的流动性C主动运输D选择透过性

6、下列物质中,不能横穿细胞膜进出细胞的是()

A维生素D和性激素B水和尿素C氨基酸和葡萄糖D酶和胰岛素

7、生物膜上的蛋白质通常与多糖结合成糖蛋白。

在细胞生命活动中,糖蛋白在细胞的识别以及细胞内外的信息传导中有重要的功能。

下列生物结构中,糖蛋白含量可能最多的是()

A.类囊体的膜B.线粒体的膜C.细胞膜D.内质网膜

8、水溶性染色剂PI,能与核酸结合而使细胞核着色,可将其应用于细胞死活的鉴别。

细胞浸泡于一定浓度的PI中,仅有死亡细胞的核会被染色,活细胞则不着色,但将PI注射到细胞中,则细胞核会着色。

利用PI鉴别细胞的基本原理是()

A.死细胞与活细胞的核酸结构不同B.死细胞与活细胞的核酸含量不同

C.活细胞能分解染色剂PID.活细胞的细胞膜阻止PI的进入

9、结合表中数据,指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成分

线粒体膜

蛋白质

(质量分数/%)

脂类

(质量分数/%)

外膜

52

48

内膜

76

24

A.内膜含有许多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B.内膜比外膜具有更多的功能

C.内膜、外膜的化学组成大致相同D.内膜表面积大,导致蛋白质含量高

10、一位科学家发现,当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细胞膜的厚度变小而面积增大,这是由于细胞膜的什么特性所决定的?

()

A.是选择透过性膜B.具有一定的流动性C.具有专一性D.具有运输物质的功能

11、生物膜的结构特点是

A、构成生物膜的磷脂分子可以运动

B、构成生物膜的蛋白质分子可以运动

C、构成生物膜的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是静止的

D、构成生物膜的磷脂分子和大多数蛋白质分子可以运动

12、细胞膜具有识别功能主要决定于

A、胆固醇B、蛋白质C、磷脂D、糖类

13、不是细胞膜成分的是

A、蛋白质B、糖类C、脂质D、核酸

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磷脂分子在细胞膜的功能上起重要作用,所以功能复杂,磷脂分子种类和数目就多

B、磷脂分子在细胞膜的功能上起重要作用,所以功能复杂,磷脂分子种类和数目就要一样

C、蛋白质分子在细胞膜的功能上起重要作用,所以功能复杂,蛋白质分子种类和数目就多

D、蛋白质分子在细胞膜的功能上起重要作用,所以功能复杂,蛋白质分子种类和数目就一样

15、细胞壁的功能特点是

A、全透性B、半透性C、不透性D、选择透过性

16、细胞壁的化学组成是

A、胆固醇与纤维素B、纤维素与果胶C、果胶与磷脂D、磷脂与蛋白质

17、血液中的氧气进入肌肉细胞的线粒体进行有氧呼吸,至少要经过的膜和磷脂层的数目是

A、3、6、B、3、3C、2、4D、2、2

18、大分子蛋白质能够通过的结构是

A、线粒体膜和叶绿体膜B、细胞膜和液泡膜C、选择透过性膜D、细胞壁和核孔

19、科学家将哺乳动物或人的成熟红细胞放进蒸馏水中,造成红细胞破裂出现溶血现象,再将溶出细胞外的物质冲洗掉,剩下的结构在生物学上称为“血影”,那么,血影的主要成分有()。

A.无机盐、蛋白质B.蛋白质、糖类 C.脂肪、蛋白质 D.脂质、蛋白质

20、下列对细胞内各种生物膜的结构和组成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主要由蛋白质、脂类和少量糖类组成

B.磷脂双分子层是各种生物膜的基本骨架

C.不同生物膜上的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不同

D.内质网膜能生成高尔基体膜,说明两者化学组成完全相同

21、一般在光学显微镜下看不到植物细胞的细胞膜,而在下列的哪种情况下,可以看到细胞膜()。

A.细胞进行分裂时B.发生质壁分离时

C.显微镜视野调亮时D.细胞吸收水和离子时

22、科学家将细胞膜中的磷脂成分提取出来,并将它在“空气-水”界面上铺成单分子层,发现这个单分子层的表面积相当于原细胞膜表面积的两倍。

这说明磷脂分子在细胞膜上的分布状况是()。

A.单层排列B.均匀稀疏排列C.双层排列D.均匀紧密排列

23、下列有关细胞膜性质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具有流动性和选择透过性B.蛋白质均匀分布于磷脂双分子层上

C.脂类小分子易于自由扩散通过D.磷脂双分子层内外表面都亲水

24、下列哪项叙述不是细胞膜的结构特点?

()

A.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B.细胞膜由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构成

C.细胞膜的分子结构具有流动性D.有些蛋白质分子可在膜的内外之间移动

25、使磷脂类特别适于形成细胞膜的特性是()。

A.它们是疏水的B.它们是亲水的

C.它们迅速吸水D.它们既是亲水的又是疏水的

26、如果植物细胞膜由选择透过性膜变成了全透性膜,则该细胞将()。

A.缩小B.膨胀C.死亡D.生长

27、(多选题)以下关于细胞膜的论述中,正确的是

A、磷脂分子排列成双分子层

B、膜两侧物质分子排列不对称

C、球形蛋白质分子覆盖或镶嵌在磷脂双分子层中

D、组成膜的物质的运动使其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二、非选择题

1、根据细胞膜的化学成分和结构特点,分析下列材料并回答有关问题:

(1)1895年Overton在研究各种未受精卵细胞的通透性时,发现脂溶性物质容易透过细胞膜,不溶于脂类的物质透过细胞膜十分困难。

这表明组成细胞膜的主要成分中有_________________。

(2)1925年GorterGrendel用丙酮提取红细胞膜的类脂,并将它在空气一水接面上展开时,这个单层分子的面积相当于原来红细胞表面积的两倍。

由此可以认为细胞膜由_________组成。

(3)科学工作者用绿色和红色荧光染料,分别标记人和鼠的细胞膜上的蛋白质,然后将两个细胞融合成一个细胞。

起初,一半膜发绿色荧光,另一半膜发红色荧光。

一段时间后,两种颜色的荧光点均匀分布,如下图所示:

①该实验结果说明细胞膜_________________,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若在两个细胞融合成一个细胞后,将融合细胞置于0℃条件下保持40分钟,则融合细胞仍是一半膜发绿色荧光,另一半膜发红色荧光,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细胞融合时常用的病毒促融剂是_________。

2、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

19世纪末,欧文顿的实验和推论:

膜是由组成的;

20世纪初,科学家的化学分析结果,指出膜主要由和组成;

1959年罗伯特森提出的“三明治”结构模型:

所有生物膜都由三层结构;

1970年,荧光标记小鼠细胞和人细胞融合实验,指出细胞膜具有;

1972年,桑格和提出了。

3.构成细胞膜相邻的磷脂分子之间每分钟换位100万次,这表明细胞膜具有_________的特性。

4.科学家研究细胞膜结构的历程是从_______________的现象开始的。

__________是了解结构的基础,__________又提供了探究结构的线索。

人们在__________的基础上提出假说,又通过进一步的__________来修正假说,其中__________的进步起到关键的作用。

5.有人研究未受精卵细胞的透性时,发现脂溶性物质很容易通过细胞膜,而不能溶于脂质的物质则不容易通过细胞膜。

由此可见,细胞膜的化学成分中一定有某种物质,有利于脂质物质的通过。

将这种物质提取出来,并将它在空气-水界面是铺成单分子层是,这个分子层的面积相当于原来细胞表面积的两倍。

根据以上事实推测:

(1)细胞膜上的这种化学成分是__________。

(2)这种化学成分在细胞膜上的分布状况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6.在人和鼠的细胞融合实验中,用两种荧光物分别标记两种抗体,使之分别结合到鼠和人的细胞膜表面抗原物质上(如图4-7)。

实验结果表明,细胞开始融合时,人、鼠细胞的表面抗原“泾渭分明”,各自只分布于各自的细胞表面;但在融合之后,两种抗原就平均地分布在融合细胞的表面了。

请分析回答下面的问题。

图4-7

(1)细胞融合的实验表明了组成细胞膜的__________分子是可以运动的,由此也证明了细胞膜具有__________的特点。

(2)在细胞融合实验中,一种抗体只能与相应的抗原结合,说明了这类物质在分子结构上具有__________性。

(3)细胞融合实验若在20℃条件下进行,则两种表面抗原平均分布的时间大大延长,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在1℃条件下,两种表面抗原便难以平均地分布,这又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创新应用训练

1、下面材料显示了研究人员对细胞成分及结构的研究情况,

请据材料分析:

材料一研究人员将哺乳动物(或人)的红细胞低渗处理,造成溶血现象,使血红蛋白和无机盐等溶出细胞外,剩下“空壳”(称为血影),并对其进行化学成分分析。

通过血影研究以及其他方法,测得多种膜的化学成分,如表:

蛋白质(%)

脂类(主要是磷脂)(%)

糖类(%)

人红细胞膜

49

43

8

小鼠肝细胞膜

44

52

4

变形虫膜

54

42

4

线粒体内膜

76

24

0

菠菜叶绿体片层膜

70

30

0

(1)从以上处理可推知血影即为纯材料,可用于研究。

(2)以上数据显示,构成细胞膜的化学成分主要是,构成细胞膜与细胞内膜(构成细胞器膜)的化学物质的种类有一些差异,这些差异有可能造成两者上的差异。

材料二用丙酮从细胞膜中提取脂质(主要是磷脂),然后将提取的脂质放在一个特制的水槽中,将其制成单分子层,并测量其表面积,将测量结果与红细胞表面积比较,发现前者是后者的两倍。

右图是磷脂分子的模式图,一个磷脂分子是由一个亲水的极性头部和疏水性尾部构成。

(3)根据材料二所给信息可以推测,细胞膜中的磷脂分子是

以形式排列的,根据细胞膜内外的水溶液环境和磷脂分子的特性,请推测磷脂分子在细胞膜中的排列形式(参照磷脂分子模式图)并绘简单示意图。

材料三研究人员用红色荧光标记人细胞膜的抗体(蛋白质),用绿色荧光标记小鼠细胞膜上的抗体,然后将二者融合。

开始时一半是绿色,一半是红色。

在37℃下40分钟后发现两种荧光呈均匀分布。

(4)该实验说明。

综合以上实验及其他实验,科学家提出了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2、利用以下材料设计一个实验验证活细胞的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而死细胞的细胞膜则失去选择透过性。

实验材料和用具:

颜色鲜艳的鲜花、试管、小烧杯、酒精灯、火柴、试管夹、培养皿、清水

提出问题:

作出假设:

预测实验结果:

实验步骤:

结论: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CBAB6—10DCDDB11—15DBDCA16—20BADDD21—26BCBADC27ABD

二、非选择题

1、

(1)脂类分子

(2)磷脂双分子层(或两层磷脂分子)

(3)①具有一定的流动性蛋白质分子的运动性引起的②蛋白质分子的活动受温度的影响③仙台病毒

2、脂质脂质蛋白质蛋白质-脂质-蛋白质流动性尼克森流动镶嵌模型

3、运动(流动)

4、物质跨膜运输分析成分现象和功能实验观察实验方法和技术

5、

(1)磷脂

(2)连续的两层

6、

(1)蛋白质等流动性

(2)特异(3)随环境温度的降低,膜上蛋白质分子的运动速度减慢环境温度很低时,膜上蛋白质分子的运动几乎停止

 

三、创新应用题

(1)细胞膜

(2)脂质(或磷脂)和蛋白质;功能

(3)双分子层;

(4)构成细胞膜的蛋白质分子是可以运动的,磷脂双分子层也具有一定的流动性(或细胞膜的流动性)

2、提出问题:

鲜花的活细胞里的色素是否被选择?

能出来吗?

死细胞又如何?

作出假设:

活细胞中的色素不被选择排出,死细胞的膜失去了选择性,渗出.

预测实验结果:

鲜花放入水中,水不变色;加热杀死细胞,一段时间后,水变色.

实验步骤:

1、把鲜花放入水中浸泡一段时间,水不变色。

(作为对照组)

2、再把一些鲜花放入水中加热煮沸,杀死细胞,冷却,一段时间后,水变色

结论:

实验现象与预测一致,说明活细胞的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而死细胞的细胞膜则失去选择透过性,物质可以自由扩散进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