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册数学教案钟秀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2813868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70 大小:51.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册数学教案钟秀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0页
三册数学教案钟秀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0页
三册数学教案钟秀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0页
三册数学教案钟秀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0页
三册数学教案钟秀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册数学教案钟秀丽.docx

《三册数学教案钟秀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册数学教案钟秀丽.docx(7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三册数学教案钟秀丽.docx

三册数学教案钟秀丽

课题

(教学内容)

一、乘法的初步认识

(一)

通过对同一情景问题的不同解决方法,使学生在直观的感受中初步接触到乘法。

并能知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通过类比,模仿能够比较独立地解决生活中类似的问题。

教学重点

乘法概念的导入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读法与写法。

教学难点

乘法概念的导入

教学准备

多媒体展示台、小棒

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

教学活动

活动流程及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说明

一、复习100以内数的加法、为乘法概念导入作准备

体会连加问题在计算上的单调性

 

1、引导学生回忆一年级所学知识,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的问题:

(1)学校共有6个年级,每个年级4个班,一共多少个班?

(2)课外活动分成3个组,每组4人,一共多少人?

1、认真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体会及比较。

 

4+4+4+4+4+4=24个

 

4+4+4=12人

复习100以内加法

 

结合具体情景,引出相同加数连加问题

引导学生体会到生活中仅有加法是远远不够的

 

2、引导学生从身边的生活中引出诸多相同加数连加的问题,明确对于这些问题,生活中人们是怎样解决的?

2、进行简单的类比,如:

教室里有8排课桌,每排7张……

3、从老师的启发中想到生活中人们对这类问题的解决方法

引导学生根据生活实际,寻找其它解决方法

活动流程

及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说明

二、乘法概念的导入和乘法概念的剖析

1、出示P2例1,引导看书。

问:

发现了什么?

(启发、表达)

2、提问:

你的答案是多少?

怎样得到的?

3、板书学生的思维过程,加以比较。

问:

这些结果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4、将学生发现进行深化。

问:

第二个算式有什么特点?

第三个呢?

板书:

4×7=28,这就是乘法

5、比较加法和乘法名称和读法。

6、体会乘法和加法区别

1、带着老师的疑问,继续看同类型的问题。

 

2、积极大胆响应老师提问,表达自己想法。

3、体会不同思维方式对同一问题的不同解决路径。

4、体会这些同类问题的几个几相加的实质。

 

5、弄清乘号两边是“因数”和读的方法,并体会乘法在表达上的简洁性,计算上的简单性

同学生从图中尽可能地发现信息,同时想出解决的办法

 

明确乘法和加法的区别,理解概念和掌握分析方法

三、通过启发式方法,引导学生独自探索解决例二问题

1、现在大家知道,对于相同加数连加除加法外,还可用新的方法——乘法来实现

2、右边的方格怎样填写

1、认真体会“几个几相加”

2、观察小棒的摆放,体会回答

3、再次深入解析乘概念,再独立思考,探讨列式

从摆放小棒操作中加深乘法算式的理解

四、小结

像这样的相同加数的加法可以用乘法来计算。

现对课前用加法计算的练习题现在你能用乘法解决吗?

书上P1的三个问题能用乘法解决吗?

思考,尝试解决

总结、延伸

乘法的初步认识

4+4+4+4+4+4=24例1:

3×4=12例2:

7×4=28

4×6=24||||||

4+4+4=12因数因数积因数因数积

4×3=12读作:

三乘四读作:

七乘四

课外补充(反思)

强调加数相同的加法算式才可以改写成用乘法算式

课题

(教学内容)

一、乘法的初步认识(练习课)

使学生通过相同加数的连加和几个几个加可用乘法计算的对比,进一步加深对数学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在操作中,加深运算的简便性理解。

教学重点

乘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所表示的意义

教学难点

合作学习中完成加法和乘法算式的互改写

教学准备

小棒和多媒体展示台

课时安排

第二课时

教学活动

活动流程及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说明

一、复习上节课内容,并对设下的问题释疑

1、引导学生回忆上节内容。

提问:

(1)上节课学了什么内容?

(2)6+6+6+=?

可以换一种方式表达吗?

(3)5×4=20各部分的名称是什么?

怎样读?

算式表示意义?

1、回顾上节课知识,跟随教师思路明白学习了“几个几相加”的乘法表达。

2、回答算式,讲出3×6或6×3=18

3、5、4都表示“因数”,20是“积”

积极配合老师复习,在复习中加深乘法算式及意义、名称的理解

二、解决上节课留下的思考练习题

提问:

上节课老师要求你们解决什么问题?

(1)学校有6个年级,每个年级5个班,共几个班?

(2)课外活动分成3组,每绷带人,共几人,这些怎样用乘法解决?

(1)小组讨论自己是怎样思考和解决的

(2)回答出思考的方法和算式

(3)讲出每个算式中名称和所表示的意义

踊跃呈现自己的想法,借鉴他人的思维方法

活动流程及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说明

三、引导学生完成课堂活动一和课堂活动二

1、肯定学生上节课后的思考所得。

并用学生操作完成课堂活动一。

问:

要怎么摆来表示2+2+2+2这个算式呢?

结果是多少?

乘法表达式是什么?

怎样填写方格?

2、引导学生完成课堂活动二,完成和理解“摆摆,说说”的活动(一人摆,一人说)

1、回顾所学知识,充分体会到“几个几相加”的实际问题,用小棒摆出,并通过数数的办法知道结果是8,从而想出乘法算式为“2×4”

 

2、先独自读图,看根据图意摆放圆片,再相互说说

在操作中进一步理解乘法的含义

 

同学之间互相配合,能够尽可能摆出不同样子

四、将操作摆放的问题引申

提问:

在我手上总共有16根小棒,你们能把这16根小棒按刚才样子摆一摆,说一说吗?

从课堂活动二中体会到摆放形式的多样性,开动脑筋想出16根小棒的摆放形式

学习方法多样化的理解

乘法的初步认识

摆一摆:

2+2+2+2看看,摆摆,说说

2×4=8

想一想:

16根小棒可以怎样摆?

课外补充(反思)

相同加数是一个因数,相同加数的个数是另一个因数,加法算式的和是乘法算式的积。

课题

(教学内容)

一、乘法的初步认识(1、2的乘法口诀)

通过引导学生对图画情境进行解读,使学生体会2的乘法的编制过程,同时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并在学习新概念后能够深入理解概念,并学会及时应用新知识。

教学重点

编制2的乘法口诀和利用乘法口诀求积

教学难点

2的乘法口诀的编制和在此基础上以类比方法完成1的乘法口诀

教学准备

小棒和展示台、情景图

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

教学活动

活动流程及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说明

一、“乘法的初步

 

认识”知识回顾

1、板书:

3×7=21,问:

这个算式中各部分名称是什么?

怎样读?

有什么意义?

2、小结后导出新课内容

讲:

已知乘法是由“几个几相加”问题抽出的简便表达方式,生活中许多这种问题,如:

(1)课外活动两个人为一组,共8组,问有多少人?

是几个几?

(2)每周六、周日不上课,这个月有4个星期,那这个月有几天不上课?

又是几个几相加呢?

(3)你还能举例吗?

有什么共同点?

1、回答出各部分名称

2、讲出意义:

可表示3个7相加,也可表示7个3相加

3、弄清和理解小结性发言,完成乘法概念的理解

4、积极思考和回答老师所提问题

5、回答:

4个2相加,或2个4相加

6、讨论得出共同点

进一步理清因数之间的无序性和意义

 

体会情景,并能配合老师举例

 

乘法初步认识的简单回顾中找出共同性

活动流程及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说明

二、教学例1

1、出示P6例1:

小兔发现什么?

你能把小兔发现问题补充出来吗?

问:

(1)你发现了什么?

(2)能用小棒像小兔那样摆一摆,看一看吗?

2、将学生的发现深化。

问:

(1)第一个空格填什么?

你是怎样得到的,二、三个格呢?

(2)你们在摆中发现了什么问题?

写算式,板书

3、在加法算式中你觉得怎样表达成乘算式?

问:

现在我们有了2个2相加到9个2相加的乘法算式,它们都可读作什么呢?

指出:

“2乘2等于4”可编成“二二得四”引导完成其它口诀的编制

设疑:

相信两句口诀之间有什么联系?

1、带着老师的疑问,继续看同类型的问题,并发现图中信息回答出。

 

2、尝试回答:

14、16、18

3、据老师提示,对照小兔图在摆,看中验证14、16、18是否正确

4、积极响应老师提问,将2的不同连加算式转换成相应的乘法算式。

5、在老师的引导下完成2的乘法口诀并记忆。

 

有一个因数是2,另个因数相差1,结果相差2

体会情景图,回答中明白

 

配合老师引导积极思考

 

在尝试和操作观察中体会2的乘法口诀来源

2的乘法口诀(共九句)

2+2=2×2=4二二得四

2+2+2=2×3=6二三得六

2+2+2+2=2×4=8二四得八

2+2+2+2+2=2×5=10二五一十

2+2+2+2+2+2=2×6=12二六十二

2+2+2+2+2+2+2=2×7=14二七(十四)

2+2+2+2+2+2+2+2=2×8=16二八(十六)

2+2+2+2+2+2+2+2+2=2×9=18二九(十八)

课外补充(反思)

理解口诀的意义:

表示几个几的和是多少。

比如:

二四得八表示4个2相加的和是8.

 

课题

(教学内容)

一、乘法的初步认识(用2的口诀解决新的问题)

地掌握2的乘法口诀,进一步理解每句口诀的意义,并通过生活实的变化,使学生加深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的认识,并能利用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运用2的乘法口诀求积

教学难点

在理解中能应用新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小棒

课时安排

第二课时

教学活动

活动流程及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说明

一、在回顾2的乘法口诀中,理解加深完成课堂活动一

1、提问:

(1)2+2+2+2=?

能转化为更简便算式吗?

怎样比较快的一下知道结果是多少?

(2)怎样一下得出结果的?

2、带领读诵2的乘法口诀,再转入课堂活动一。

抽两名学生上台摆小棒,并在黑板上画线表示,完成2×2=4,并结合出示口诀。

到2×9

3、实践中引导体会2的乘法口诀的由来,经2×3和3×2得6中,理解两个算式可用同一句口诀求积

1、积极回想,体会几个几连加到乘法的过度,以及乘法口诀2的由来,并加强记忆。

 

2、读背口诀,在上台同学操作中再次配合完成2的乘法口诀编排过程和体会乘法口诀的由来。

3、体会为什么两个看似不同的乘法算式却可用同一句口诀的原因。

加深乘法和加法算式的理解

 

在活动加深对口诀的认识

 

探索结果的肯定性认知

活动流程及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说明

二、教学例2

1、引导解读例2

问:

(1)图中的溜冰池里共有几人在溜冰?

(2)你是怎么得到这个答案的?

2、对应例2情景图提问:

针对“用哪句口诀”的疑问,引导认识:

4个2相加和2个4相加用同一口诀

1、认真看图,在看图中2的乘法口诀知识,并正确回答结果

2、体会老师总结,认识对于“4个”相加“2个4”相加可写成4×2或2×4由来,都用同一句口诀:

二四得八

加强应用新知的能力

 

进一步体会一句口诀能解答两个乘法算式

三、完成课堂活动二,加深巩固

1、抽两名学生上台示范活动。

口诀接龙活动,一个学生读口诀前半句,另一个学生读后半句,再打乱顺序

2、一个学生上台说出乘法口诀,另一个学生写出对应口诀的相应算式。

1、积极要求上台表演

 

2、脱口而出地说出口诀

3、分组进行,一个学生说口诀,另外几人写算式

 

熟练、正确记熟和应用2的口诀

 

实现正反两方面的全面理解

四、小结

这节课根据前面所学内容解决了什么数学问题

积极配合老师思考总结本节课所新知

归纳,帮助学生整理知识

2的乘法口诀(一句口诀解答两个乘法算式)

2+2=2×2=4二二得四

2+2+2=2×3=6二三得六2×=63×2=6

2+2+2+2=2×4=8二四得八

2+2+2+2+2=2×5=10二五一十

2+2+2+2+2+2=2×6=12二六十二

2+2+2+2+2+2+2=2×7=14二七(十四)

2+2+2+2+2+2+2+2=2×8=16二八(十六)

2+2+2+2+2+2+2+2+2=2×9=18二九(十八)

课外补充(反思)

一个口诀能写出两个乘法算式:

比如二五一十2×5=105×2=10

 

课题

(教学内容)

一、乘法的初步认识(1的乘法口诀)

在理解和掌握2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引入摆小棒的具体情境,引出1的乘法口诀,并正确理解编制1的乘法口诀的内容。

在完成课堂活动三中巩固和加深1、2乘法口诀的认识。

教学重点

正确理解和编制1和的乘法口诀

教学难点

体会1的乘法口诀的迁移过程

教学准备

小黑板和小棒

课时安排

第三课时

教学活动

活动流程及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说明

一、开篇设疑:

有没有1的乘法口诀呢?

 

1、设疑导入

(1)前面我们已经知道2的乘法口诀,从“二二得四”到“二九十八”大家有不有发现少了什么东西?

数数是从几开始的?

有没有1的乘法口诀?

(2)2的乘法口诀我们是怎样编制的?

能否用这种方法看看1有没有口诀呢?

 

2、教学导入例3,看图:

提问:

(1)1根筷子是几根?

2、3.……9根呢?

(2)你能上黑板用小棒再摆一摆给大家看吗?

1、回顾前面所学知识,带着疑问深入思考

 

2、分组讨论:

得出数数是从1开始数的,前面乘小口诀中少了2×1=2这个乘法算式的口诀

3、看图,拿出学具摆小棒,认识到“几个1就是几”的问题

带着疑问思考并尝试回答

 

体会1的乘法口诀的迁移过程

 

编制出1的乘法口诀

活动流程及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说明

二、迁移2的乘法口诀知识到1的乘法口诀编制中

1、小棒引导操作。

2、老师用画线表示小棒,学生写出每条线相应的乘法算式:

1×1,1×2……1×9

3、这些算式怎样读?

可像2的简洁口诀那样编制出来吗?

4、板书算式和口诀

5、将1、2的乘法口诀合并成规律性图示读出

1、学会迁移编制2的简洁口诀过程中得到的经验,顺利接受老师的口诀示范。

2、根据操作过程自己推导出“一三得三”直到“一九得九”的乘法口诀

 

3、朗读口诀并加以记忆

学会知识的迁移

 

操作中理解口诀的由来

三、完成课堂活动三

1、引入课堂活动三,先按顺序板书1的乘法算式:

1×1,1×2……1×9

2、指向哪个算式就要求学生说出乘法口诀

3、抽学生说一句口诀写出另2个乘法算式

1、在老师引导下充分熟练1的乘法口诀

2、积极回答,并加深对简洁算式与口诀之间的理解

3、独立完成课后作业

一句口诀同时解答两个乘法算式之间正反方面的理解

四、小结

师生共同总结:

本节所学知识

1的乘法口诀(1和几相乘就和几)

1×1=1一一得一

1×2=2一二得二

1×3=3一三得三

1×4=4一四得四

1×5=5一五得五

1×6=6一六得六

1×7=7一七得七

1×8=8一八得八

1×9=9一九得九

课外补充(反思)

几个一就得几,任何数和一相乘都得一。

 

课题

(教学内容)

一、乘法的初步认识(3的乘法口诀一)

继续引导学生对生活化的图画情境进行解读,并参与3的乘法口诀的编制,并使学生在学习了新的知识后能够应用新知解决基本的乘法算式求积的问题和与3有关的数学问题。

教学重点

编制3的乘法口诀和利用3的乘法口诀求积

教学难点

在编制3的口诀中迁移1、2乘法口诀经验到新的问题中做到以旧引新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和展示台和1-3乘法口诀卡片

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

教学活动

活动流程及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说明

一、1、2的乘法口诀知识的回顾

1、抽背1、2乘法口诀随意说出其中一句表达或和意义

2、回顾1、2的口诀编制过程,再用摆小棒重复“几个几连加”

3、我们是怎样以2的乘法口诀基础上得出1的口诀的

1、积极配合老师回顾上节课内容

 

2、进一步了解“几个几连加”,从连加算式到乘法算式的过程

3、加深理解几个几连加到乘法算式间的关系。

1、2乘法口诀知识回顾

二、出示生活中“几个3相加”的问题情境导入

提问导入新课:

讲:

已知“1和几相乘就是几”也知道几个2相加可用2的乘法口诀来解决,但生活中出现的“几个3相加”和几个4相加等问题可用乘法来解决

在老师引导下,在知道“1和几乘积就是几”与1、2的乘法口诀之间为一一对应关系后,能对几个3相加有一个直接的迁移性思考

体会情景,导入新课学习

活动流程及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说明

三、教学例题

 

1、引导看书P7,图:

跳绳

提问:

(1)在看图中你发现了什么?

(2)能不能把空格中补充完整?

深入引导:

分成9组,每组3人,表格中组数和对应的人数是怎么得到的?

(3)如果改为每组2人,有9组,这是什么情况呢?

2、思考:

相邻两组间有什么关系?

不用数数能填空格吗?

3、提问:

(1)现在已经有3组,每组3人,就是3个3相加,4组就是4个3相加共12人

(2)图中组数和人数之间的关系可用什么来表达?

(3)有无其它方法?

(板书出算式和口诀)

1、在老师的引导下,体会到例一就“几个3相加”的问题

2、看图说出“每组3个人”,“共9组”

 

3、理解体会空白处的答案现可通过加法得到,也可用相信组之间相差3人这个规律得出

 

4、体会编制出3的乘法口诀

观察思考能力培养

 

积极思考动手动脑和口的能力

 

观察理解中得到知识的过程培养

四、完成课堂活动一

3的乘法口诀

想:

相邻口诀之间有什么联系?

每组3人,3组共有9人3×3=9三三得九

每组3人,4组共有12人3×4=12三四十二

每组3人,5组共有15人3×5=15三五十五

每组3人,6组共有18人3×6=18三六十八

每组3人,7组共有21人3×7=21三七二十一

每组3人,8组共有24人3×8=24三八二十四

每组3人,9组共有27人3×9=27三九二十七

课外补充(反思)

能编制3的乘法口诀和利用3的乘法口诀求积

 

课题

(教学内容)

一、乘法的初步认识(3的乘法口诀二)

理解记忆3的乘法口诀,熟记1、2、3的乘法口诀基础上能应用这些乘法口诀求积,并能根据口诀说出相应乘法算式以及根据乘法算式说出所用口诀

教学重点

进一步理解应用和熟记乘法口诀

教学难点

学会3的乘法口诀的初步运用

教学准备

乘法口诀卡片、小黑板写好练习题

课时安排

第二课时

教学活动

活动流程及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说明

一、复习回顾3的乘法口诀

1、抽背1-3的乘法口诀

2、填空:

写出算式的口诀

4×33×68×3

____________

3、看口诀写算式

二三得六()

三九二十七()

1、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理解从“几个3相加”到3的乘法口诀直接过度

2、同桌讨论解答出填空题

加强记忆的培养

二、教学例2

1、出示P12例2

3×6=□7×3=□

提问:

各用哪句口诀算积

2、根据抽学生回答情况(如:

口诀不熟),讨论出怎样记得快些。

3、引导学生根据每句口诀对应两个表达式。

1、观察例题

2、理解讲出积

3、仔细领会老师所指问题,思考讨论总结

4、理解口诀规律性

学会3乘法口诀的初步运用

活动流程及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说明

三、完成课堂活动二

1、带领学生再读背1、2、3的乘法口诀

2、观察课堂活动二。

抽9到12个学生根据题目讲出结果,对于每个答案讲出对应口诀。

比如:

得3,说一三得三

1、跟读背诵口诀,达到脱口而出

 

2、独立得出结果,借助3的乘法口诀正确得出3、4、5、12……24、27这些数字

巩固3的乘法口诀应用

四、完成课堂活动三

1、抽3对学生到讲台上,每对学生分别说出一句的前后部分,共同完成

2、出示口诀卡片,学生根据乘法口诀说出相应的算式

3、出示算式,要求学生根据算式说出乘法口诀

1、积极配合老师通过口诀操作再次加强对口诀的记忆

2、同桌互相讨论完成

 

3、认真独立、及时完成作业,并同桌讨论交流

从课堂活动中领悟知识,并过度到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小结本课内容

通过学习学会了什么?

回忆,总结

归纳知识

3的乘法口诀

练一练:

例2:

3×6=18口诀三六十八连线:

3×5=□7×3=21口诀三七二十一2×318

口诀()想一想:

3×4和4×3用哪句3×16

4×3=□口诀?

3×612

口诀()8×33

8×3=□3×424

口诀()

课外补充(反思)

能熟记1、2、3的乘法口诀基础上能应用这些乘法口诀求积

 

课题

(教学内容)

一、乘法的初步认识(4的乘法口诀)

引导学生在仔细观察,解读图画情境,基本上独立完成4的乘法口诀的编制,并能够及时使用4的乘法口诀求积。

在编制口诀中继续强化动手“摆一摆”的能力以及相互合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

学生自编4的乘法口诀和1-4的乘法口诀的综合应用

教学难点

在1-3乘法口诀编制经验基础上编出4的口诀和1-4口诀综合应用

教学准备

乘法口诀卡片和数学挂图

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

教学活动

活动流程及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说明

一、1-3乘法口诀回顾导入生活中“几个4相加:

的情境问题

1、齐读和抽背1-3口诀

2、回顾1-3口诀编制过程

3、看口诀写算式再交换

二三得六()

三八二十四()

讲:

前面已学“几个2”和“几个3”相加问题解决方法,对于几个相加怎么办?

生活中有吗?

1、积极配合老师提问,分组和个人背1-3口诀

2、一人背口诀,其余说算式

3、举出生活中“几个4”相加情景(分小组再回答)

1-3乘法口诀知识回顾

二、教学例一

1、出示例1,引导学生看图。

提问:

从看车轮图中,能否联系1-3乘法口诀过程是如何完成的?

讲:

1辆汽车4个轮子,2辆8个.……也就是1个4相加,2个4相加,哪你能看出相邻关系?

1、在老师引导下,仔细观察图表,在2、3乘法口诀过程中完善图表

2、跟随老师示范,深入思考,从车子和轮子这个过程中体会

运用知识为迁移,理解全体会到表格中相邻的联系

活动流程及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说明

2、填表格:

引导找出相邻两格之间联系

3、编制口诀:

相悖将几个4转化为算式和口诀,从1辆汽车4个轮子,2辆轮子,3辆一2个轮子,能自己编4的乘法口诀吗?

4、在板出口诀中如:

“四五二十”讲表示意义

3、认识到表格之间相邻两格相差4这个规律

4、找出规律讨论编出乘法口诀,并写出算式

5、读背4的乘法口诀

理解4的简洁口诀在编制中记熟

三、教学例2

1、加深理解口诀意义

提问: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