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小学数学 四年级上册第九单元 总复习分课时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2813622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85.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 小学数学 四年级上册第九单元 总复习分课时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人教版 小学数学 四年级上册第九单元 总复习分课时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人教版 小学数学 四年级上册第九单元 总复习分课时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人教版 小学数学 四年级上册第九单元 总复习分课时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人教版 小学数学 四年级上册第九单元 总复习分课时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 小学数学 四年级上册第九单元 总复习分课时教学设计.docx

《人教版 小学数学 四年级上册第九单元 总复习分课时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 小学数学 四年级上册第九单元 总复习分课时教学设计.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 小学数学 四年级上册第九单元 总复习分课时教学设计.docx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九单元总复习分课时教学设计

第九单元 总复习

第1课时 复习大数的认识

1.通过复习和整理,使学生能正确熟练地掌握读写、改写和省略大数的方法。

培养学生归纳概括和善于比较知识的能力。

2.使学生经历比较、整理的过程,掌握复习的方法。

重点:

正确地读写、改写大数。

难点:

中间或末尾有0的数的读写、改写。

课件。

1.读数。

师:

2008年,我国四川曾发生过特大地震,全国各地伤亡汇总如下:

(截至10月8日12时。

遇难:

69227人;

受伤:

374643人;

失踪:

17923人。

师:

读了这段资料,你能读出横线上的数吗?

69227    读作:

六万九千二百十十七

374643   读作:

三十七万四千六百四十三

17923 读作:

一万七千九百二十三

2.写数。

此次地震全国共接收国内外社会各界捐赠款物总计五百九十五亿元,实际到账款物五百九十四亿元,已向灾区拨付捐赠款物合计二百六十八亿元。

比较权威的说法是:

汶川特大地震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超过一万亿元!

师:

你能写出横线上的数吗?

五百九十五亿  写作:

59500000000

五百九十四亿  写作:

59400000000

二百六十八亿 写作:

26800000000

一万亿 写作:

1000000000000

师:

你是怎么写的?

在写数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

生:

第一步要判断最高位是哪一位,从最高位写起。

第二步是哪一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要写0占位。

注意:

(1)不是读一个零,就写1个“0”;

(2)不要忘记写单位名称;(3)改写和省略。

3.大数的改写。

师:

通过写这些大数,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生:

为了便于读、写我们还可以把大数进行改写和省略。

独立完成:

69227人≈7万人 374643人≈37万人

5950000元=595万元 2680000元=268万元

(1)第一次比较:

比较改写和省略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改写成以万为单位的数

省略万后面的尾数求近似数

计数单位

方法

去掉个级4个0,在末尾添上一个“万”字

看千位上的数四舍五入,在末尾添上一个“万”字

数值

准确值

近似值

符号

 

(2)第二次比较。

师:

刚才我们复习了亿以内数的读写、改写和省略的方法。

如果扩展到亿以上的数时你们会吗?

比较它们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3)第三次比较。

师:

通过对比我们对数的改写和省略认识得更加清晰了。

回忆这节课我们重点复习了哪些知识?

比较写数和改写、省略的知识你有什么想说的?

1.写出下面各数。

三百零三万零三百零三一千零五十万四千零二十二十亿零七百六十八万

2.将下面的数改写成以“万”或“亿”为单位的数。

(1)人造卫星每分钟约行470000千米。

(2)天文学家估计,在我们银河系中大约有近100000000000颗恒星。

(3)地球上海洋的总面积是362000000平方千米。

3.省略下面的数中亿位后面的尾数,并改写成以“亿”为单位的数。

(1)2002年我国固定电话约有214420000部。

(2)2002年我国出口总额约为325600000000美元。

(3)1996年,我国森林面积是128630000公顷。

4.填空。

(1)( )个一万是十万;( )个十万是一百万;( )个一百万是一千万;( )个一千万是一亿。

(2)由3个亿、2个十万、8个千、5个百、6个十和4个一组成的数是( )。

5.判断对错。

(对的打“√”,错的打“×”)

(1)把6870000吨改写成以“万”作单位的数是687万吨。

(  )

(2)把95050省略“万”后面的尾数是9万。

(  )

(3)一个八位数,它的最高位在百万位上。

(  )

6.□里最大填几?

7□000=7万       7□0000000≈7亿

74□00≈7万7□000≈8万

19□785≈20万60□907≈60万

28□0785000≈29亿9□9070000≈10亿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本节课对大数的认识进行了复习,复习的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掌握数位顺序表、计数单位以及大数的读写法,能正确熟练地读写大数,会正确将大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以及求一个大数的近似数。

在复习中,教师灵活组织教学方式,采用边讲边练的方式进行。

在练习的设计上,尽量做到追求多样性,避免枯燥,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第2课时 复习乘法和除法

1.通过系统地整理复习,让学生对乘、除法知识形成一个系统的知识结构。

2.牢固掌握乘法和除法的口算、估算、笔算以及各部分间的关系,掌握乘、除法的一些简便算法,并体会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

3.使学生参与复习的全过程,通过合作交流等活动,使学生形成知识网络。

重点:

熟练掌握乘、除法的计算方法。

难点:

因数末尾带0的笔算除法,被除数和除数末尾有0的笔算除法的简算。

课件。

1.创设情境,导入复习。

同学们,计算是我们这个学期学习的重点,在第三单元和第五单元我们已经分别学习过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对有关“乘法和除法”这两部分的知识进行全面系统的复习。

2.回顾整理,建构网络。

师:

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在乘、除法这两个单元中我们学了哪些知识?

生说师板书:

口算、估算、笔算以及积(商)的变化规律。

师:

通过这节课的复习我们要达到:

进一步掌握乘除法口算、估算、笔算的计算方法,能灵活运用积(商)的变化规律进行乘、除法的简便运算。

师:

下面我们就从口算闯关比赛开始,去追寻我们今天的学习目标吧!

1.第一关:

口算下列各题。

(1)23×4=        230×4=

18×3=70×50=

说出得数,并讲出每一题的算法,再找出本组题目中的规律。

(因数末尾有“0”的算法,积的变化规律。

(2)54÷3=540÷3=

60÷30=180÷90=

说出得数,并讲出每一题的算法,再找出本组题目中的规律。

(商的变化规律和不变的规律。

师:

乘、除法的口算大家掌握得比较好,接着我们要去闯第二关。

2.第二关:

估算下列各题。

(1)493÷70≈   720÷92≈   

学生说出答案后,小结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估算方法:

一般是用“四舍五入”法把两位数看作与它比较接近的整十数,再口算出结果,但有时也需要把被除数看作几十或几百,再口算出结果。

(2)103×59≈   720×12≈   

师: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又是怎样的?

用“四舍五入”法把两位数看作与它比较接近的整十数,再口算出结果,但有时也需要把另一个因数看作整百数或整十数,再口算出结果。

师:

同学们刚才在口算时,利用了好多巧妙的方法,你们能否借用巧妙的方法来闯闯第三关呢?

3.第三关:

复习积的变化规律,商不变的规律。

不计算,直接写出下面各式的积或商。

15×39=     792÷24=     150×39=

396÷12=3×39=1584÷48=

积的变化规律:

两数相乘,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或除以)几,积也要乘(或除以)几。

商不变的规律:

在除法里,被除数、除数同时乘(或除以)几,商不变。

师:

前面三关大家表现不错,还有一关在等着大家去闯呢?

4.第四关:

复习笔算。

交通工具

普通火车

直升机

飞机

小汽车

轮船

特快列车

所行路程

585千米

1440千米

2380千米

时间

23小时

14小时

12小时

13小时

每小时行

的路程

112千米

102千米

910千米

24千米

140千米

竖式

  

(1)分析统计表前三个的已知信息和所求的问题。

先完成前三个:

112×23=   102×14=   910×12=

一一说出竖式和结果。

说出都用乘法计算的理由。

(已知速度和时间,求路程。

根据因数的特点,思考:

笔算乘法包括哪些类型?

每种类型需要注意什么?

小结:

笔算乘法主要有三种类型:

一般情况,也就是两个因数都没有“0”;一个因数中间有“0”;因数末尾有“0”。

注意:

笔算第一、二种情况时,末位对齐,先用一个因数的个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因数,得数的末位和个位对齐;再用这个数十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因数,得数的末位和十位对齐,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

笔算第三种情况时,可以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乘完以后再看因数末位一共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结果末尾填写几个0。

(2)分析统计表后三个的已知信息和所求问题。

再完成后三个:

585÷13=  1440÷24=   2380÷140=

一一说出竖式和结果。

说出都用除法计算的理由。

[已知路程和速度(或时间),求时间(或速度)。

]

观察:

算式中被除数和除数的特点。

思考:

笔算除法包括哪些类型?

每种类型需要注意什么?

你是如何试商的?

小结:

被除数和除数末尾都有“0”,在试商时,可以根据“商不变的性质”将被除数和除数同时除以10,即同时划掉一个“0”,再去试商,如果有余数,余数必须比除数小。

试商时,一般是把除数用“四舍五入”法后看作一个整十数去试商,如果初商大了,就要调小;如果初商小了,就要调大。

总结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笔算方法:

先用除数试除被除数的前两位,不够除,再试除前三位;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那一位的上面;哪一位不够商1,就在那一位上面商0;余数必须比除数小。

(课件展示。

师:

我们复习了乘法和除法的口算、估算、笔算和积(商)的变化规律,大家在闯关的比赛中表现不错,下边我们去逛逛智慧乐园吧!

1.判断题。

(1)576÷58的商是两位数。

(  )

(2)因为18×24=432,所以18×12=216。

(  )

(3)因为97÷8=12……1,所以970÷80=12……1。

(  )

2.小林家的果园今年收了310千克梨,收的苹果是梨的19倍。

大约收了多少千克苹果?

(1)读懂题中的数量关系,苹果的重量=梨的重量×19。

(2)列式计算为:

310×19≈6000(千克) 答:

大约收了6000千克苹果。

(3)让学生说一说,从哪里可以看出要求近似数?

如何求出近似数的?

3.一辆长途客车3小时行了174千米。

照这样的速度,它12小时可以行多少千米?

让学生说一说题中的数量关系,再独立列式计算:

速度×时间=路程

174÷3=58(千米/时)   或:

12÷3=4

58×12=696(千米)    174×4=696(千米)

答:

它12小时可以行696千米。

4.一个长方形的面积是144平方厘米,如果长缩小到原来的

,宽扩大到原来的4倍,这个长方形就变成了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

它的边长是多少?

让学生同桌讨论得出结果,并说出理由。

根据“因数×因数=积,一个因数乘几,另一个因数除以相同的一个数(0除外),积不变”得出。

12×12=144(平方厘米)

答:

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是144平方厘米,它的边长是12厘米。

通过今天的复习,大家都能进一步掌握乘法和除法的口算、估算、笔算的计算方法以及积(商)的变化规律,还能运用乘、除法的知识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希望同学们在以后学习中时时都能做到“学以致用”,为我们的以后努力加油学习吧!

本学期所学的计算内容是整数笔算乘、除法的最后阶段。

这节课把乘法和除法的知识集中复习,有利于学生进一步体会乘、除法的互逆关系。

在复习时,先引导学生复习乘、除法口算,再把因数和积的关系、商的变化规律以及乘、除法口算结合起来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口算算理,并灵活运用这些规律进行口算,使口算更正确、快速。

复习重点是笔算乘、除法的计算方法,在计算过程中灵活应用因数和积的关系、商的变化规律,使学生会运用乘、除法的计算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第3课时 复习空间与图形

1.复习线、角、平行与垂直的相关概念及平行四边形与梯形的特点,高的画法。

加深学生对这些知识之间内在联系的认识。

2.让学生学会分类归纳、有序整理、系统复习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的能力。

重点:

整理完善知识结构,正确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

理解图形之间的内在联系。

课件。

1.揭示课题。

师: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复习有关线和角的知识及由线段围成的各种图形。

2.回顾整理,建构网络。

师:

谁能用“线”组词?

要求:

与数学有关。

(直线、射线、线段、平行线、垂线。

师:

你能试着把这些线分成两类吗?

师:

直线、射线、线段、平行线、垂线、角与四边形是我们这节课复习的主要内容,围绕这些方面的知识想一想,通过这节课的复习我们应该弄清哪些问题?

达到哪些要求?

(学生自由提问。

问题1:

直线、射线、线段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问题2:

在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有哪几种位置关系?

问题3:

什么叫做角?

我们学过哪几类角?

怎样画角?

问题4:

我们学过哪几种四边形?

它们的特点及相互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3.小组探究。

(1)带着问题默读课本相关的两个单元内容。

要求:

独立阅读、思考用什么方式、图表表示出主要内容及相互之间的联系。

(2)独立思考后围绕问题,组长负责,组内交流。

(3)全班汇报、交流。

①问题1:

直线、射线、线段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小组成员汇报:

线段是直线的一部分,把线段的一端无限延长,就得到一条射线;把线段的两端无限延长,就得到一条直线。

师:

直线、射线、线段的联系和区别,可以用列表的方法进行整理。

谁能把这张表补充完整?

师小结:

这个环节我们解决了直线、射线、线段有什么联系和区别这个问题,这里我们采用列表的整理知识的方法。

这种方法有什么好处?

②问题2:

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有哪几种位置关系?

小组成员汇报:

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可能相交,可能不相交。

如果不相交,那它们互相平行;如果相交成直角,那它们互相垂直,相交不成直角,那是相交的一般情况。

(学生边汇报,师可以梳理知识制成网络图。

师:

请同学们写出下面几组直线的位置关系。

练习:

过直线上的B点画出这条直线的垂线,再过直线外A点画出已知直线的平行线。

师:

还有哪些知识和平行与垂直有关呢?

(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高。

师:

你能标出下面两个图形各部分的名称吗?

并画出它们的高。

  

③问题3:

什么叫做角?

我们已经学过的角有哪几类?

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师:

把这部分知识整理清楚,可以列表、画网络图,也可以用其他的方法,看哪个小组整理得清楚、有特色。

小组展示。

练习:

画一个135度的角,看谁的方法多?

④问题4:

图形之间有什么关系?

小组同学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整理。

这些图形有什么关系?

你用什么方式表达?

师:

知识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由直线我们想到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由射线我们想到角,由线段我们想到它围成的平面图形。

这节课同学们依靠自己的努力整理了线、角、图形的知识,理清了知识的脉络,还想出了许多整理知识的方法。

1.判断题。

(对的打“√”,错的打“×”)

(1)小于180度的角叫做钝角。

(  )

(2)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平行线。

(  )

(3)两条直线相交成的四个角中如果有一个是直角,那么其他三个也是直角。

(  )

2.破坏一组平行后,平行四边形变成了我们学过的什么图形?

让另一组对边也不平行得到什么图形?

四边形可以分为几类?

3.游戏:

猜图形。

一个同学口述图形特征,另一个同学猜图形名称。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你认为这节课什么地方应提醒同学注意?

“空间与图形”概念很多,几何的知识对四年级学生又有一定的难度,在复习这些内容时,可以采用“先梳理——再动手操作——最后强化”的模式。

通过复习,系统整理知识,弥补学习缺陷,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促进认知结构的完善。

针对知识的重难点,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让学生多次重复的方式来强调提醒学生,使学生印象深刻,同时也引起了学生的重视。

利用复习课来回顾、整理、沟通、拓展知识,在复习的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参与归纳、整理的过程,学会梳理知识,寻找规律,不断地渗透学习方法,慢慢地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第4课时 复习条形统计图

1.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2.使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提出并解决简单的问题。

重点:

了解并绘制条形统计图。

难点:

对条形统计图进行信息分析。

课件。

师: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要对一些数据进行整理和统计,便于我们发现问题,改善我们的生活。

今天我们来复习关于统计的有关知识。

1.在本册教材中,我们学习了用哪一种统计图进行统计?

生:

条形统计图。

2.我们一般怎样画条形统计图?

学生独立思考,组内交流。

教师小结:

(1)根据图纸的大小,画出两条互相垂直的射线。

(2)在水平射线上,适当分配条形的位置,确定直条的宽度和间隔。

(3)在与水平射线垂直的射线上根据数据的大小的具体情况,确定单位长度表示多少。

(4)根据数据的大小画出长短不同的直条,并标注数量。

3.画条形统计图时,我们要注意什么?

教师指名学生回答,其余学生可以补充。

教师强调:

(1)同一条线上所画的间隔必须保持一致,直条的宽窄必须相同。

(2)单位长度表示数量的多少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4.我们怎样对条形统计图进行简单的分析?

学生独立思考,组内交流。

指名学生汇报,集体订正。

1.教材第111页第4题。

(1)组织学生看图,理解题意,在教材上独立完成条形统计图,同桌之间相互交流。

(2)教师指名学生上台板演第

(1)题的算法,其余学生练习,集体订正。

(3)学生独立完成第

(2)题,教师指名汇报,并要求说说解题的方法,集体交流并订正。

2.教材第114页“练习二十一”第12题。

(1)学生独立完成统计图的绘制,组内交流并订正。

(2)教师指名学生口答第

(1)题,集体订正。

(3)教师指名学生板演第

(2)题的算法,其余学生练习,师生共同订正。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本节复习课主要是复习条形统计图的相关知识。

为了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本节课我主要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条形统计图的画法、注意事项和分析方法,使学生充分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同时也使他们发展了思维的灵敏性,培养了学习的信心,从而让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小主人。

在课堂上,我起到的始终是组织、引导的作用。

当然,这节课也存在一些不足,教学的形式过于单一。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尽量尝试多种形式的教学,丰富课堂内容,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