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单元12单元 知识要点.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2810375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127.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7单元12单元 知识要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17单元12单元 知识要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17单元12单元 知识要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17单元12单元 知识要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17单元12单元 知识要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7单元12单元 知识要点.docx

《17单元12单元 知识要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7单元12单元 知识要点.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7单元12单元 知识要点.docx

17单元12单元知识要点

期末考试复习提纲

一、重要的化学概念

(一)物质的分类:

元素以不同的种类和形式组成物质,是物质分类的依据。

1混合物:

由多种物质组成。

例:

洁净的空气、天然水、过氧化氢溶液、石灰水、碘盐

2纯净物:

由一种物质组成。

例如:

水、纯净水、蒸馏水

3单质:

由同种(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金属单质:

铜Cu、汞Hg等

非金属单质:

氧气O2、氮气N2、氢气H2、氯气Cl2、金刚石C、硅Si

稀有气体:

氦气He、氖气Ne、氩气Ar

4化合物:

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例:

MgO、KMnO4、Ca(OH)2、NaCl

5氧化物:

由一种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例:

水H2O、氧化铁Fe2O3、四氧化三铁Fe3O4

(二)物质的微观构成和宏观组成

微观:

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分子、原子、离子。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有:

水H2O、常见气体(氧气O2、氮气N2、氢气H2、二氧化碳CO2等)、酒精、蔗糖等。

由原子构成的物质有:

金刚石C、石墨C、硅Si、金属(如:

汞Hg)。

由离子构成的物质有:

离子化合物如氯化钠NaCl等。

1原子:

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表示方法:

元素符号。

例:

H、O、Fe、S

2分子:

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表示方法:

化学式。

保持水化学性质的是水分子,不是氧原子和氢原子。

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是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再分,原子不可再分。

在化学变化中原子不变(不可分),实则是原子核不变,而核外电子(尤其是最外层电子)一定要发生变化,否则就不能生成新物质。

3离子:

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表示方法:

离子符号。

阳离子带正电荷,如钠离子Na+,钙离子Ca2+,镁离子Mg2+,铝离子Al3+,铵根离子NH4+;阴离子带负电荷,如氯离子Cl-,硫离子S2-,氢氧根离子OH-,硫酸根离子SO42—,硝酸根离子NO3-,碳酸根离子CO32-

4原子的构成

(1)原子中:

质子数=核电荷数=原子序数=核外电子数,原子不显电性。

离子中:

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离子显电性。

(2)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原子的质量集中在原子核上。

(3)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会画1-20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例:

氯原子Cl

(4)化学变化的实质:

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的过程。

(5)同种元素的原子和离子,它们的原子核相同(即质子数相同,中子数相同),相对原子质量相同;核外电子数(主要是最外层电子数)不同,化学性质不同;原子呈电中性,而离子显电性。

宏观:

物质由元素组成。

元素只论种类,不论个数。

1.元素:

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2.地壳里、生命细胞中和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都是氧(人体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水)。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

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钙。

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氮。

宇宙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氢。

3.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核内质子数(核电荷数)不同,或者说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的化学性质密切相关,或者说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最外层电子数。

最外层电子数还决定元素分类:

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在1~3为金属元素、一般在4~7为非金属元素、8为稀有气体元素(氦为2)。

4.一些常见与元素的名称和符号:

(上册书75页表4-6)

氢___氦____锂____铍____硼____碳____氮_____氧_____氟_____氖_____钠____镁_____铝______硅_____磷_____硫_____氯______氩_____钾_____钙_____锌____铜______铁____汞_____银____钡_____锰______铂_____金_____碘_____

5.元素符号意义:

表示一种元素;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有时还能表示一种物质。

如Mg。

(三)物质组成的表示:

化学式1.化学式的含义(仿照水的写二氧化碳的)

H2O

二氧化碳CO2

微观

一个水分子

一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

氢、氧原子的原子个数比为2:

1。

水是由水分子组成的。

宏观

水;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氢元素、氧元素和水的质量比为

1×2:

16×1:

18=1:

8:

9。

(1)宏观:

物质由元素组成。

如果题目中只出现了物质的名称,这时应从元素的角度回答,它是由某元素和某元素组成的。

元素只论种类,不论个数。

(2)微观:

物质的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如果题目在出现某物质名称的同时,名称的后面跟有“分子”,则是要从微观的方面描述该分子的构成,这时应从原子的角度回答,它的一个分子是由几个某原子和几个某原子构成的。

2.化合价(口诀见笔记,自己默写)

常见元素化合价口诀

常见原子团(根)化合价口诀

+1价:

H、Ag、K、Na、NH4, +2价:

Ba、Ca、Mg、Zn、Cu、Hg、Fe(亚铁)

+3价:

Fe(铁)、Al  -1价:

F、Cl、Br、I、OH、NO3-2价:

S、O、SO4、CO3

(1)通常H显+1价、O显-2价是推算其它元素化合价的基础。

(2)具有变价的元素,重点是Fe可显+2价(亚铁)或+3价(铁)。

(3)化合价法则:

在化合物里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单质里元素的化合价为零)。

3.数字的意义(微观):

①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的个数。

2O:

两个氧原子

②元素符号右下脚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含原子的个数。

O2:

一个氧分子由两个氧原子构成

③化学式前面的数字表示分子的个数。

2O2前面的2表示两个氧分子,后面的2表示每个氧分子由两个氧原子构成

④离子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离子的个数2Na+两个钠离子

注:

原子、分子、离子三种粒子个数不只“1”时,只能在符号的前面加,不能在其它地方加。

如:

两个氧原子:

2O(而不是O2,O2是分子);7个二氧化碳分子:

7CO2;两个钙离子:

2Ca2+

先写出粒子的符号,再在符号前面标出粒子的个数!

4.离子符号歪戴帽,先写数字再写号,1省略。

表示一个离子带几个单位的正(负)电荷。

价标符号正戴帽,先写正负,再写数字,1不省略。

表示正(负)几价的某元素。

Ca2+:

一个钙离子带2个单位正电荷(微观)。

Ca:

正2价的钙元素(宏观)。

(四)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

有新物质生成

1.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

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

化学变化:

××燃烧、由燃烧引起的化学性爆炸、钢铁生锈、孔雀石(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食物腐烂、动植物的呼吸、杀菌消毒、食物(蛋白质、淀粉)消化、葡萄糖在酶作用下缓慢氧化释能等。

物理变化:

木棍折断、冰雪融化、酒精或氨水挥发、矿石粉碎、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过滤、蒸馏、物理性爆炸如车胎充气爆胎等。

2.化学性质: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的性质,如:

可燃性、助燃性、还原性、氧化性、对热稳定性等;物理性质:

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

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溶解度)、挥发性、吸水性等。

3.化学变化伴随有能量的变化,最常见的是热量的变化,即反应中的放热和吸热现象。

(1)放热的化学变化:

①一般可燃物燃烧都放热;②镁、铝等金属和盐酸或稀硫酸等反应也产生热量;③生石灰和水反应放热。

一般反应条件是点燃或常温的反应都放热。

(2)吸热的化学变化:

一般反应条件是加热或高温的反应都须吸热。

例如:

人类所需要的大部分能量是由化学反应提供的,但化学反应提供的能量已经供不应求,人类开始越来越多地开发和利用新能源如:

核能、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潮汐能等。

4.化学变化(化学反应)还伴随有发光、产生气味、生成沉淀、颜色变化等现象。

5、催化剂:

在化学变化里能改变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在化学变化前后都没有变化的物质。

(MnO2是过氧化氢分解、氯酸钾分解制氧的催化剂;酶是重要的生化反应催化剂,唾液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为麦芽糖。

(五)认识几种化学反应

1.三种基本反应类型

特征

点燃

实例

化合反应

“多”变“一”

通电

C+O2===CO2CaO+H2O==Ca(OH)2

分解反应

“一”变“多”

2H2O===2H2↑+O2↑Cu2(OH)2CO3==2CuO+H2O+CO2↑

置换反应

反应前后都有单质和化合物

高温

2CuO+C===2Cu+CO2↑Fe+CuSO4==FeSO4+Cu

2.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

点燃

点燃

物质与氧发生的化学反应叫做氧化反应。

如:

4P+5O2===2P2O5,CH4+2O2====CO2+2H2O(氧化反应不一定是化合反应)

氧气具有氧化性,是常见的氧化剂。

高温

高温

含氧化合物里的氧被夺去的反应叫做还原反应。

如:

2CuO+C====2Cu+CO2↑2Fe2O3+3C====4Fe+3CO2↑

碳、一氧化碳和氢气具有还原性,是常见的还原剂。

(七)质量守恒定律

1.质量守恒定律适用于一切化学反应。

内容: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2.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原子重新组合生成新物质,所以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也没有改变。

因此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必然相等。

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质量不变

宏观元素的质量不变

元素的种类不变

六个一

定不变原子的种类不变

微观原子的数目不变

原子的质量不变

两个一宏观:

物质的种类一定改变

定改变

微观:

分子的种类一定改变

一个可能改变:

分子的数目

3.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1)书写、配平化学方程式

(2)说明常见化学现象中的质量关系,如:

铁生锈质量增加,木炭燃烧成灰质量减少等。

(3)推导正确的化学式等。

4.化学方程式(《1-7、12单元》化学方程式总结见后面)

点燃

(1)化学方程式的涵义例如:

C+O2====CO2

定性方面

定量方面

宏观

碳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或碳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在反应中碳、氧气和二氧化碳的质量比为

12:

32:

44(即每12份质量的碳与32份质量的氧气反应生成44份质量二氧化碳)

微观

碳原子和氧分子点燃时生成二氧化碳分子

反应中碳原子、氧分子和二氧化碳分子的个数比为1:

1:

1(即每1个碳原子与1个氧分子反应生成1个二氧化碳分子)

(2)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

①必须以客观事实为基础,绝不能凭空臆想,随意臆造事实上不存在的物质和化学反应。

②要遵循质量守恒定律,等号两边各原子的种类与数目必须相等。

(3)由题给信息书写化学方程的主要步骤:

①找出反应物和生成物,写出正确的化学式(要符合化合价法则)。

②配平,满足等号两边各原子的种类与数目相等。

③根据题给信息写出反应条件④在合理之处标明生成物状态符号(生成气体“↑”,生成沉淀“↓”)。

(八)常见物质的色态

物质色态

气体

无味

氮气N2

氧气O2

氢气H2

二氧化碳CO2

一氧化碳CO

甲烷CH4

有味

氨气NH3

二氧化硫SO2

氯化氢气体HCl

溶液

Cu2+蓝色

Fe3+黄色

Fe2+浅绿色

MnO4-紫色

固体

S粉  硫磺

绿

Cu2(OH)2CO3 铜绿

FeSO4·7H2O绿矾

Cu(OH)2

CuSO4•5H2O蓝矾

P暗红色

Fe2O3红棕色

Al2O3氧化铝

MgO氧化镁

P2O5五氧化二磷、氧化钙CaO   

氯酸钾KClO3、碳酸钙CaCO3、碳酸钠Na2CO3、无水硫酸铜CuSO4

C炭粉

二氧化锰MnO2

氧化铜CuO

四氧化三铁Fe3O4

铁粉Fe

紫黑

KMnO4高锰酸钾

(九)常见物质的名称、俗称和化学式:

物质名称

俗称

化学式

固体二氧化碳

干冰

CO2

甲烷

沼气

CH4

乙醇

酒精

C2H5OH

氧化钙

生石灰

CaO

氢氧化钙

熟石灰

Ca(OH)2

碳酸钙

石灰石、大理石

CaCO3

氢氧化钙水溶液

澄清石灰水

(十)《人教版初中化学》上册及12单元化学方程式小结

【化合反应】镁带在空气中燃烧铁丝在氧气中燃烧二氧化碳通过炽热的碳层

纯氢在空气中燃烧磷在氧气或空气中燃烧硫在氧气或空气中燃烧

碳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碳在氧气中不完全燃烧一氧化碳燃烧二氧化碳和水反应

【分解反应】电解水过氧化氢分解制氧气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

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共热制氧气加热氧化汞碳酸分解高温煅烧石灰石

【置换反应】锌与稀硫酸反应氢气还原氧化铜木炭还原氧化铜

木炭还原氧化铁铁片浸入硫酸铜溶液中

【复分解反应】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灭火原理:

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

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铜溶液反应

【其他类型】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二氧化碳通入石灰水(检验CO2)

甲烷燃烧酒精燃烧葡萄糖在酶的作用下缓慢氧化

二、身边的化学物质

(一)空气(混合物)1、成分:

按体积计算,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他气体和杂质0.03%。

2、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的测定方法:

在密闭空间里通过化学反应消耗氧气,然后测量剩余体积。

(如图)现象:

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冷却后打开止水夹,水进入集气瓶,约占瓶内气体体积的1/5。

结论:

红磷燃烧消耗空气的氧气,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使集气瓶中气体压强减小,说明空气中氧气的体积约占1/5。

实验时集气瓶中预先要加入少量水的目的:

使装置尽快冷却。

误差分析:

水面上升<1/5的原因:

①瓶中氧气没有被完全耗尽②红磷量不足③装置漏气④未等装置冷却就打开止水夹。

水面上升>1/5的原因:

止水夹没有夹紧

不能用硫粉、木炭、蜡烛代替红磷,因为其燃烧产物是气体;也不能用铝箔、铁丝代替,因为在空气中不能燃烧,不能消耗氧气。

3、氧气用于动植物呼吸、医疗急救、潜水、宇宙航行、燃料燃烧、炼钢、金属切割、气焊等。

4.目前计入大气污染指数的项目有:

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可吸入颗粒物、臭氧。

(二)氧气1、物理性质:

通常状况下为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大,不易溶于水(这两个性质决定了氧气的收集方法:

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法)。

2、化学性质:

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具有助燃性和氧化性。

(注:

O2具有助燃性,但不具有可燃性,不能燃烧。

反应物质

反应现象

化学方程式

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热,生成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黄色火焰,生成大量白烟,放热

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热,生成无色能够使澄清石灰水变混浊的气体。

在氧气中剧烈燃烧,放出大量的热和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

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热,生成黑色的固体。

发出耀眼的强光,放热,生成白色固体。

氢气

纯净氢气在空气中安静的燃烧,淡蓝色火焰,放热,倒扣在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有水雾生成。

一氧化碳

产生蓝色火焰,放出热量,在火焰上方罩一个沾有石灰水的烧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甲烷

火焰明亮并呈蓝色,放出热量。

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冷的烧杯,烧杯内壁有水珠生成;迅速把烧杯倒过来,注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①铁丝、铝箔在氧气中燃烧前,一般需在集气瓶底留少量水或细沙,防止因热的熔融物溅落瓶底使瓶底炸裂。

②硫在氧气中燃烧前,一般需在集气瓶底留少量水或氢氧化钠溶液,用来吸收反应生成物二氧化硫,防止任意排放污染大气。

③点燃氢气之前必须要验纯。

验纯方法:

<1>用拇指堵住集满氢气的试管口;<2>靠近火焰,移开拇指点火。

若“噗”的一声,氢气已纯;若有尖锐的爆鸣声,则氢气不纯。

(三)水1、电解水实验:

无色液体生成两种无色气体,正极氧气(正阳门)负极氢气(复兴门),氢气与氧气体积比为2:

1。

结论:

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2、纯水与天然水:

纯水是无色、无臭、清澈透明的,构成粒子是水分子,是纯净物;天然水(例如矿泉水、河水、海水等)里含有许多可溶性和不溶性杂质,是混合物。

天然水可以通过静置沉淀、吸附沉淀、过滤、蒸馏等方法可以除去杂质,变成纯水。

单一操作净化程度最高的是蒸馏,净化程度由低到高的顺序是静置沉淀、吸附沉淀、过滤、蒸馏。

3、硬水:

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如自来水、矿泉水;软水:

不含或含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如蒸馏水,纯净水。

硬水和软水的检验方法:

取两种水样少许,分别加入肥皂水,产生较多泡沫的是软水,产生泡沫少且有浮渣的是硬水。

硬水软化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蒸馏或煮沸。

(四)二氧化碳

1、物理性质:

通常状况下为无色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

(这两个性质决定了二氧化碳的收集方法:

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固态二氧化碳(干冰)会直接气化吸收大量的热,因此可作制冷剂、制造舞台云雾。

2、化学性质:

(1)不能燃烧,一般情况下,也不支持燃烧。

无毒,但不供给呼吸。

(2)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CO2+H2O=H2CO3(反应后的无色酸性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H2CO3=CO2↑+H2O(碳酸不稳定,常温易分解,红色试液又变回紫色)

(3)与可溶性碱反应:

CO2+Ca(OH)2=CaCO3↓+H2O;(该反应用于检验二氧化碳,无色溶液产生白色浑浊);CO2+2NaOH=Na2CO3+H2O(该反应用于吸收二氧化碳)。

久盛石灰水的瓶壁上有一层白膜,这层白膜就是石灰水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了不溶于水的碳酸钙。

白膜的成分是碳酸钙。

除去白膜的方法:

先加入稀盐酸,再用水冲洗。

建筑上常用石灰浆(主要成分氢氧化钙)来抹墙,过一段时间后会出现石灰浆变硬,墙壁表面变潮湿,原因是氢氧化钙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了坚硬的碳酸钙,同时生成了水。

3、用途:

光合作用、灭火剂(利用CO2不能燃烧,一般情况下,也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的性质)、化工产品的原料、温室气体肥料等。

4、温室效应: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气体能像温室的玻璃或塑料薄膜那样,使地面吸收的太阳光的热量不易散失,从而使地球变暖,这种现象叫“温室效应”。

二氧化碳含量不断上升的原因:

人类消耗能源急剧增加,森林遭到破坏。

温室效应的危害:

①两极冰川融化,海平面升高,②土地沙漠化、农业减产等。

防止温室效应的措施:

①减少使用化石燃料②开发新能源:

太阳能、风能、地热③大力植树造林,严禁乱砍乱伐森林。

5、自然界的二氧化碳循环:

任何动物的呼吸、煤等燃料的燃烧都产生二氧化碳,而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却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

(四)一氧化碳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的比较:

 

性质物质

CO2

CO

物理性质

状态

无色无味气体

无色无味气体

密度

比空气大(空气平均分子量29)

比空气略小

溶解性

能溶于水

难溶于水

 

化学性质

可燃性

一般情况下,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2CO+O2

2CO2

还原性

黑色粉末变为亮红色固体,生成无色气体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尾气点燃呈蓝色火焰。

氧化性

二氧化碳通过炙热的炭层生成一氧化碳CO2+C

2CO

毒性

无毒、含量高使人窒息。

有毒、吸入使人缺氧死亡。

与水反应

CO2+H2O=H2CO3

不反应

与石灰水反应

CO2+Ca(OH)2=CaCO3↓+H2O

不反应

用途

工业原料(用于制纯碱)、灭火剂、碳酸饮料、干冰作制冷剂(人工降雨、舞台云雾)、温室气肥

可做气体燃料;冶金工业上用做还原剂。

一氧化碳的检验方法:

①先通过灼热的氧化铜,再通过澄清石灰水,若黑色固体变成亮红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是一氧化碳。

②点燃后,在火焰上方先罩一个沾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如果生成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再用一个干、冷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如果烧杯内壁无液滴生成时,证明燃烧的气体是一氧化碳。

(处理含有一氧化碳的尾气:

点燃或收集)

二氧化碳的检验方法:

将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如果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则证明该气体是二氧化碳。

水蒸气的检验方法:

通过白色的无水硫酸铜粉末,若白色粉末变蓝色,则证明有水蒸气。

CO、CO2、H2O检验顺序:

先检验H2O,再检验CO2,再除尽CO2,最后检验CO。

(五)碳单质及其化学性质

1、金刚石、石墨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金刚石

  石墨

  外观

  无色透明正八面体晶体

  深灰色有金属光泽的细鳞片状固体

  硬度

  最硬

  最软

  导电性

  无

  良好

  导热性

  良好

  良好

  用途

  钻探机钻头、刻刀、装饰品

  电极、铅笔芯、润滑剂

金刚石、石墨、C60都是由元素组成的单质,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但它们的物理性质有很大的差别。

这是因为金刚石、石墨、C60中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一个C60分子是由60个碳原子构成的。

  木炭、焦炭、活性炭、炭黑等通常称为无定形炭,它们主要是由石墨的微小晶体和少量杂质构成的。

木炭具有吸附能力,能吸附气体或染料等微小微粒,常用它来吸附一些食品和工业产品里的色素,也可以用它吸附有臭味的物质。

活性炭的吸附能力比木炭还强,防毒面具里就是用它来吸附毒气的。

焦炭常用于冶金工业,如炼铁。

炭黑可以用于制造油墨、颜料,也可以加入轮胎中增强耐磨性。

2、碳的化学性质

(1)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

(2)可燃性氧气充足:

氧气不充足:

(3)还原性 现象:

黑色固体变成亮红色,生成无色气体使澄

清石灰水变浑浊。

碳作还原剂,应用于冶金工业。

3、既有可燃性又有还原性物质:

C(固态、单质)、CO(气态、化合物)、H2(气体、单质)。

4、可燃性气体:

H2、CO、CH4

 (1)如果空气中混有可燃性气体,遇到明火可能发生爆炸,所以点燃前先验纯。

 (2)检验这三种无色气体的方法:

根据它们的燃烧产物不同。

将三种气体点燃,用一个干、冷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再在火焰上方先罩一个沾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如果烧杯内壁无液滴且生成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时证明该气体是一氧化碳;如果烧杯内壁有液滴且生成的气体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时证明该气体是氢气;如果烧杯内壁有液滴且生成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时证明该气体是甲烷。

三、化学与社会发展

(一)燃烧与灭火

1、燃烧:

可燃物与氧气(助燃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2、燃烧的条件(必需同时具备):

(1)可燃物

(2)氧气或空气(3)温度达到可燃物燃烧的着火点

3、灭火的方法和原理:

(1)扑灭森林大火的方法之一,砍掉大火蔓延线路钱的树木。

原理:

清除可燃物

(2)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不能用水浇。

原理:

隔绝空气

(3)酒精灯不慎碰倒起火,用沙子或湿抹布盖灭,不能用水泼灭。

原理:

隔绝空气并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笔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