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广电网络工程设计规范.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2805754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28.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黑龙江广电网络工程设计规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黑龙江广电网络工程设计规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黑龙江广电网络工程设计规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黑龙江广电网络工程设计规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黑龙江广电网络工程设计规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黑龙江广电网络工程设计规范.docx

《黑龙江广电网络工程设计规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黑龙江广电网络工程设计规范.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黑龙江广电网络工程设计规范.docx

黑龙江广电网络工程设计规范

 

黑龙江企业标准

 

黑龙江广电网络工程设计规范

(征求意见稿)

 

编制单位:

黑龙江广播电视网络股份有限公司

实施日期:

2010年3月1日

前言

随着黑龙江经济的快速增长,电视和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有线网络正朝着数字化和综合服务的方向前进,人们对有线网络的需求已呈多元化趋势,传统的单向广播式有线网络也已不能满足数字电视传输的需要。

为此我们在新建、改建及扩建小区设计时充分考虑双向网的预留,并在其传统设计上做了较大的改进,同时也时体现了它的先进性、可操作性和前瞻性。

本规范参照国内外行业与企业标准,结合黑龙江实际,提出了针对黑龙江的有线网络设计、施工、验收方面的规范要求,根据有线网络的技术性能结合民用建筑的特点,从架空、管道、直埋、布线、设备和系统等几个方面编制了基本要求和规定。

各分公司在执行时对本规范有何意见和建议,请及时反馈给黑龙江广播电视网络股份有限公司,以使本规范逐步趋于完善。

目录

目录1

1、总则1

2、术语2

2.1有线电视2

2.2分配网2

2.3光工作站2

2.4光接收机2

2.5分配(支)器3

2.6进出建筑物的管道3

2.7光工作站箱3

2.8层间竖管3

2.9(主)设备箱3

2.10分线箱3

2.11桥架、线槽3

2.12光缆交接箱3

3、设计4

3.1一般规定4

3.2网络设计原则5

3.3图纸设计6

3.4光接收机7

3.5架空电缆线路7

3.6光缆直埋10

3.7管道11

3.8建筑及住宅楼内设计13

3.9附则16

附录16

附录一、有线电视管道与其它管道和建筑物的最小净距(M)16

附录二、人(手)孔内径规格17

附录三、各种箱体及底座尺寸17

附录四、管径及扣线槽尺寸17

附录五、井具、线杆尺寸17

附录六、线缆尺寸18

1、总则

有线电视传输覆盖网是国家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播电视节目传输的重要手段,为确保有线电视传输安全,促进我省有线电视事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加强省所属的分公司管辖区的住宅小区及公共建筑有线电视设施的设计、审图和建设管理。

根据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建设部《关于加强有线广播电视设施建设管理,确保有线广播电视安全传输的通知》有线电视系统设计除执行《有线电视广播系统技术规范》GY/T106-1999、《30MHz~1GHz声音和电视信号的电缆分配系统》GBT6510-97、《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200-94规定外,还应符合国家的《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98)、《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工业企业通信接地设计规范》(GBJ79—85)、《建筑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等有关规范的规定。

本规范适用于各分公司所辖的住宅小区及新建、改建、扩建工程。

施工图设计文件中必须包括完整的有线电视设施的设计内容,并与建筑主体工程同时施工。

规范中有线电视设施包括:

有线电视网络架空线路、地下管道、人(手)孔、交接箱、光工作站箱、管线、设备箱、分线箱、桥架、线槽、用户终端盒等设施。

有线电视传输系统指标如表1、表2所示

表1有线模拟电视传输系统指标

项目

电视广播

调频广播

国家标准

省公司有线电视设计标准

系统输出电平(dBuV)

60~80

69±4

40~70

系统输出口频道间载波电平差(dB)

任意频道间

≤10

≤8(任意6MHz内)

≤8

≤8(VHF段)

相邻频道间

≤3

≤2

伴音对图像

-14~-23(相邻传输系统)

-7~-20(其它)

-17

C/N载噪比(dB)

≥43(B=5.75MHz)

≥44(B=5.75MHz)

≥41(单声道)

≥51(立体声)

C/CTB载波-组合三次差拍(dB)

≥54(对电视频道的多互调干扰)

≥55

C/CSO载波-组合二次差拍(dB)

≥54

≥55

特性阻抗Ω

75

75

75

表2有线数字电视传输系统指标

序号

项目

单位

技术要求

备注

1

数字频道输出电平

dBµv

50~75

建议一般不超过65dBµv

2

频道间电平差

任意数字

频道间

dB

≤10

相邻数字

频道间

dB

≤3

3

数字与模拟频道

电平差

dB

-10~0

4

调制误码率(MER)

dB

≥35(64QAM,均衡关闭)

5

误码率(BER)

≤1×10E-11(24小时,RS解码后)

短期测量可采用15min,应不出现误码

6

数字射频信号与噪声功率比(SD/N)

dB

≥26(64QAM)

7

载波复合三次差拍比(CTB)

dB

≥54

8

载波复合二次差拍比(CSO)

dB

≥54

2、术语

2.1有线电视

用射频电缆、光缆或其组合来传输、分配和交换声音、图像及数据信号的电视系统。

2.2分配网

由电缆、放大器以及分配(支)器等组成的有线电视射频信号的分配网络。

2.3光工作站

在有线电视网络中完成光、电或电、光转换的节点设备,以光纤与有线电视前端机房相连,以同轴电缆与分配网络相连。

2.4光接收机

在有线电视网络中完成光、电转换的节点设备,以光纤与有线电视前端机房相连,以同轴电缆与分配网络相连。

2.5分配(支)器

分配器是将一路有线电视信号均等地分配给若干路输出的器件。

分支器是将一路有线电视信号分成一个主路和若干支路输出,其中主路输出的信号衰减很小的器件。

2.6进出建筑物的管道

从建筑物门口的管道井调节孔至楼道分配箱(或放大器箱)的进出管道。

2.7光工作站箱

在建筑物外需要安装光工作站、光接收机、放大器、户外分支分配器、电源供电器等有线电视设备的地方。

2.8层间竖管

由低层至顶楼的垂直管道。

2.9(主)设备箱

在建筑物内需要安装光接收机、双向设备、分支分配器、电源供电器等有线电视设备的地方。

2.10分线箱

连接层间竖管和入户管,用于辅助穿线及用户接入的连接盒。

2.11桥架、线槽

由托盘、线槽或梯架的直线段、弯通、附件以及支、吊架等构成,用于支承线缆的具有连续的刚性结构系统的总称。

2.12光缆交接箱

光缆交接箱是一种为主干层光缆、配线层光缆提供光缆成端、跳接的交接设备。

光缆引入光缆交接箱后,经固定、端接、配纤后,使用跳纤将主干层光缆和配线层光缆连通。

3、设计

3.1一般规定

3.1.1有线网络的配套设施建设,应与建筑的规划、设计和建设同步进行。

3.1.2有线网络工程,应包括有线网管道和光(电)缆线路工程、设备安装工程、分配网络工程。

3.1.3有线网络配套工程应根据民用建筑的类型、总体规划、相关规定、环境条件以及近、远期用户需求等因素统一规划,并根据网络设施进行综合管线的设计。

设计必须保证网络建设的质量和安全,应考虑施工和维护方便。

3.1.4住宅小区内的有线网络的配套设施由接入机房、室外设备箱、住宅小区内有线网管道、光缆、数据电缆、楼内弱电竖井、暗管、楼层箱、用户终端盒等组成。

3.1.5住宅小区内的有线网主干线缆应采用地下管道敷设,住宅建筑物内管线应采用暗敷设方式。

3.1.6高层建筑内有线网干线线缆应采用竖井方式,线缆宜应穿管或用金属线槽防护。

3.1.7有线网射频电缆入户应采用至少双屏蔽同轴电缆SYWV(Y)-75-5或组合线缆、支干线应采用至少双屏蔽同轴电缆SYWV(Y)-75-9或组合线缆。

3.1.8野外敷设光缆、主、支干线电缆一般采用直埋,条件不允许的采用架空;城郊、城区敷设光缆、主、支干线电缆一般采用管道,条件不允许的采用沿杆路或沿墙架空。

3.2网络设计原则

3.2.1机房(总前端)至分前端敷设不应少于24芯光缆,即干线光缆芯数=分前端数量×24芯;宜3万户建立一个分前端机房。

总前端至分前端设计应采用环形自愈网络拓扑结构(乡镇除外)。

3.2.2分前端至光缆交接箱敷设不应少于36芯光缆,即支干线光缆芯数=光缆交接箱数量×36芯;光缆交接箱宜采用144芯箱体。

3.2.3光缆交接箱至光节点应敷设4芯光缆,即光缆芯数=光节点数量×4芯。

3.2.4城区前端至乡镇分前端的光缆敷设不应少于12芯;乡镇分前端至村屯应敷设4芯。

3.2.5光链路损耗计算时,1310nm光传输网络应按每公里0.4dBm的链路损耗计算,1550nm光传输网络应按每公里0.25dBm的链路损耗计算,每对连接器插入损耗应按0.3dBm的损耗计算,整个系统应预留0.5dBm的设计余量,光节点处应按0dBm接收设计标准。

3.2.6光节点覆盖区域距离较大、输入电平较低时,可采用延长放大器。

光节点后放大器应小于三级级联,在10dB倾斜的情况下,使用放大器最大输出不得超过102dBµv。

电缆网络设计放大器间距时,应保留放大器额定增益的10%余量,或放大器的输入电平在最高频率下,应有不少于3dB的余量,分配器如有不使用的端口,必须用终端电阻进行匹配。

3.3图纸设计

3.3.1设计图纸分室外管网设计图、单体建筑室内设计图。

3.3.2建筑室内单体设计应包括:

设计说明、平面图、系统图和电平图。

平面设计图应标明预埋钢管、PVC管、设备箱、分线箱、用户终端盒位置及设备标高及尺寸,错层或沉降缝处要特别注明要求。

室外管网设计应包括:

设计说明、平面图、系统图和电平图。

纵断图、横断图、缆井及柜座大样图和管道断面图。

3.3.3设计说明

应注明设计依据、工程概况、施工要求、各种类型管道长度、需要特殊交待的事项等。

3.3.4管道平面图

应标明管道位置、管径、管材、管孔数量、线段长度、距道路中心线(或路沿石)的距离、缆井编号等,并列出详细的材料表。

3.3.5管道纵断图

应标明现状地面高、管底标高、管顶标高、缆井底标高、管道坡度及井号、井距等。

3.3.6管道横断图

应标明道路横断面尺寸、有线电视管道及两侧管道的位置和埋设深度。

3.3.7管道断面图

应标明管道的底标高、顶标高、复土厚度等。

3.3.8管网系统图

应能表示整个网络的所有设备、器件的连接形式、线路的连接,标明设备、缆线的规格、型号,网络分配方式。

3.3.9电平图

应能表示系统的输入、出电平;延长放大器的型号及输入、出电平;野外器件的输入、出电平及各支口所带的楼栋及所有缆线的型号、距离等。

3.4光接收机

3.4.1光接收机覆盖范围

按每50户~120户作为一个分配网光节点进行规划,并应满足住宅小区、居住及公共建筑总体规划的户数要求。

3.4.2光接收机位置

每个分配网节点设置一台光接收机或光工作站,住宅区内其位置应设在分配网的中心。

3.5架空电缆线路

3.5.1架空电缆线路杆路的杆间距离,应根据用户需要、地形情况、线路负荷、气象条件以及发展改建要求等因素确定。

一般情况下,市区杆距可为35m~40m,郊区杆距可为45m~50m。

3.5.2架空电缆线路负荷区划分应以平均10年出现一次最大冰厚度(缆线上)、风速和最低气温等气象条件为根据。

划分标准如表3所示。

表3架空电缆线路负荷区划分表

负气象条件负荷区别

轻负

荷区

中负

荷区

重负

荷区

超重负

荷区

缆线上冰凌等效厚度(mm)

≤5

≤10

≤15

≤20

结冰时温度

-5℃

-5℃

-5℃

-5℃

结冰时最大风速(m/s)

10

10

10

10

无冰时最大风速(m/s)

25

/

/

/

注:

①冰凌的密度为0.9g/cm3,如果是冰霜混合体,可按其厚度的二分之一折算为冰厚。

②最大风速应以气象台自动记录10分钟的平均最大风速为依据。

3.5.3架空电缆线路的拉线,应按下列规定选用:

(1)线路偏转角小于30°时,拉线与电缆吊线的规格相同。

(2)线路偏转角在30°~60°时,拉线采用比电缆吊线大一规格的钢绞线。

(3)线路偏转角大于60°时,应设顶头拉线。

(4)架空电缆长杆档应设顶头拉线。

(5)顶头拉线采用比电缆吊线的大一规格的钢绞线。

(6)拉线应装设醒目的拉线警示管。

3.5.4架空电缆线路不应与电力线路合杆架设,在不可避免时,允许和10KV以下的电力线路合杆架设。

但必须采取相应的技术防护措施,并与有关方面签订协议。

与10KV电力线合杆时,电力线与有线电视线缆间净距不应小于2.5m,且有线电视线缆应架设在电力线路的下部。

3.5.5架空线路设备应根据有关的技术规定进行可靠的保护,以免遭受雷击、高电压和强电流的电气危害,以及机械损伤。

3.5.6架空线路与其它设施接近或交越时,其间隔距离应符合下述规定:

(1)杆路与其它设施的最小水平净距如表4所示。

表4杆路与其它设施的最小水平净距表

其它设施名称

最小水平净距(m)

备注

消火栓

1.0

指消火栓与电杆距离

地下管、缆线

0.5~1.0

包括通信管、缆线与电杆间的距离

人行道边石

0.5

市区树木

0.5

缆线到树干的水平距离

郊区树木

2.0

缆线到树干的水平距离

房屋建筑

2.0

缆线到房屋建筑的水平距离

(2)架空电缆在各种情况下架设的高度如表5所示。

表5架空电缆架设高度表

名称

沿路两侧敷设时

穿越道路时

架设高度

(m)

备注

架设高度

(m)

备注

市内街道

6.0

最低缆线到地面

7.5

最低缆线到地面

市内里弄(胡同)

4.0

最低缆线到地面

5.0

最低缆线到地面

铁路

6.0

最低缆线到地面

7.5

最低缆线到轨面

公路

5.0

最低缆线到地面

7.5

最低缆线到路面

土路

4.0

最低缆线到地面

4.5

最低缆线到路面

房屋建筑物

0.6

最低缆线到屋脊

1.5

最低缆线到房屋平顶

河流

1.0

最低缆线到最高水位时的船桅顶

市区树木

1.5

最低缆线到树枝的垂直距离

郊区树木

1.5

最低缆线到树枝的垂直距离

其它通信导线

0.6

一方最低缆线到另一方最高线条

与同杆已有电缆间隔

0.2~0.3

缆线到缆线

(3)架空电缆交越其它电气设施的最小垂直净距如表6所示。

表6架空电缆交越其它电气设施的最小垂直净距表

其它电气设备名称

最小垂直净距(m)

备注

架空电力线路有防雷保护设备

架空电力线路无防雷保护设备

10KV以下电力线

2.0

4.0

最高缆线到电力线条

35KV至110KV电力线

3.0

5.0

最高缆线到电力线条

大于110KV至154KV电力线

4.0

6.0

最高缆线到电力线条

大于154KV至220KV以下电力线

4.0

6.0

最高缆线到电力线条

供电线接户线

0.6

最高缆线到电力线条

霓虹灯及其铁架

1.6

最高缆线到电力线条

电车滑接线

1.25

最低缆线到电力线条

注:

有线电视线路应架设在电力线路的下方位置,应架设在电车滑接线的上方位置。

3.5.7城市内架空线路的位置应有统一的走向,以减少和电力架空线路的交越。

新线路网的建设应按照城市规划统一规定的管线走向位置或与城市建设部门洽定的走向设置。

改建原有线路网时,可结合具体情况合理调整,使线路走向逐步统一。

3.6光缆直埋

3.6.1直埋光缆应采用铠装光缆或塑料直埋光缆,当在坡度大于30度或光缆可能承受张力的地段,应采用钢丝铠装光缆,并应采取加固措施。

3.6.2直埋光缆应有保护和标志,其要求为:

(1)直埋光缆四周应铺5cm~10cm的碎土或细土,并在上面覆盖原土。

(2)直埋光缆穿越车行道时,应加保护管,并应适当预留备用

(3)直埋光缆在下述处所应设置光缆标志:

直埋段每隔200~300m;光缆接续点、公支点、盘留点;光缆路由方向改变处以及与其他专业管道的交叉处等。

3.6.3直埋光缆应避免在下列地段敷设:

(1)土壤有腐蚀性介质的地区。

(2)预留发展用地和规划未定的用地。

(3)堆场、货场及广场。

(4)往返穿越干道、公路及铁路。

3.6.4直埋光缆不得直接埋入室内。

直埋光缆需引入建筑物内分线设备时,应换接或采取非铠装方法穿管引入。

如引至分线设备的距离在10m以内时,则可将铠装层脱去后穿管引入。

3.6.5直埋光缆的埋深不宜小于0.8m,与其他管线的最小净距应如表7所示。

3.7管道

3.7.1新建、改建和扩建公共建筑及住宅有线电视室外配套工程

是指新建、改建和扩建公共建筑及住宅出楼管道与院区室外地下管道的连接,以及院区地下管道与区外主管道连接的有线电视地下管网配套工程。

3.7.2有线电视管网

有线电视室外管网工程的配套设计除应遵循国家有关规范外,还应满足各分公司所辖城市总体规划布局和有线电视传输覆盖网的总体规划要求。

3.7.3有线电视管网组成

有线电视室外管网配套工程主要由缆井、管道、设备箱、器件箱等组成。

3.7.4有线电视管网敷设

有线电视室外管道应直线敷设,在小区内埋深不小于800mm,小区外支干线埋深不小于1200mm,特殊地段达不到要求须采取保护措施。

3.7.5有线电视管网材质

有线电视管道使用管材小区内采用一根直径110mm波纹管,小区外采用两根及两根以上直径110mmPE直管。

3.7.6管线位置

有线电视线路进线的位置应符合有线电视传输覆盖网的总体规划。

管线位置应按照规划条件设定。

3.7.7与其它管道的距离

有线电视管道与其它管道、建筑物的最小净距如表7所示

表7有线电视管道与其它管道和建筑物的最小净距

名称

平行时

交越时

市话管道边线(不包括人孔)

0.5

0.25

非同沟的直埋通信电缆

0.5

0.5

直埋式电力电缆

35千伏以下

0.5

0.5

35千伏以上

20

0.5

给水管

管径小于30mm

0.5

0.5

管径30~50mm

1.0

0.5

管径大于50mm

1.5

0.5

高压石油、天然气管

10.0

0.5

热力、下水管

1.0

0.5

煤气管

压力小于3kg/mm2

1.0

0.5

压力3~8kg/mm2

2.0

0.5

排水沟

0.8

0.5

房屋建筑红线(或基础)

1.0

树木

市内、村镇大树

0.75

市外大树

2.0

水井

3.0

粪坑、积肥池、沼气池、氨水池等

3.0

注:

如果电力电缆管沟加保护时,有线电视管道与电力电缆管沟净距离可减至0.25m。

3.7.8进出建筑物的管道

进出建筑物的管道宜采用两根管径不小于Ф40mm(1.2寸)PE管(白龙管)或钢管,并做防腐处理。

3.7.9人(手)孔

有线电视管道的人(手)孔分为手孔井、人孔方井、人孔圆井。

小区内绿化带、人行道、建筑物的接入口应采用手孔井。

管线转弯处、分缆接续点应采用人孔圆井。

小区外支干网应采用人孔方井或人孔圆井,井距应小于100m。

3.8建筑及住宅楼内设计

3.8.1新建、改建和扩建公共建筑及住宅楼的有线电视配套设计是指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公共建筑及住宅建筑单体楼栋的有线电视工程配套设计。

3.8.2新建、改建和扩建公共建筑及住宅楼的有线电视配套设计包括建筑内暗设管网的设计和分配系统的设计。

暗埋管网的设计是指建筑物内的暗配线管网,由设备箱、分线箱、引出管、电缆配管、过线盒及用户预埋盒等组成。

分配系统是指楼栋户内电平指标的分配。

3.8.3楼道单元内有线电视线路的分配方式必须采用集中分配方式,严禁采用树形串接方式。

分配(支)器安装在设备箱内,设备箱暗装于公共部位的墙面上或装于弱电竖井内,设备箱应引入交流220V电源。

分配箱应尽量设置在分配单元的中间楼层(或中间位置)。

分配箱应引入交流220V电源。

3.8.4室内电缆配管应选用PE或PVC塑管。

3.8.5进楼管应采用两根φ40mm(1.2寸)塑管或镀锌钢管,连接楼外缆井或有线电视设备箱。

3.8.6室内电缆管、线敷设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直线敷设时,长度超过20m应加装过线盒;

(2)弯曲敷设时,其弯曲半径不小于管子外径的15倍;

(3)水平方向敷设的暗管确需穿越建筑物伸缩缝和沉降缝时,须加装补偿装置;

(4)设备箱、暗盒、分线箱嵌式安装;

(5)有线电视设备箱、分线箱等规格应符合要求;

3.8.7用户终端、箱设置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设备箱箱底距地(楼梯踏步)0.5m;

(2)分线箱底距地0.1~0.5m;

(3)光工作站箱应尽量设置在单元外,并安装光站箱底座或墙体外挂。

(4)用户终端盒安装位置与电源插座并排,水平间距250mm,高度距地面300mm。

3.8.8新建设备箱要从本单元的电表进线专设电源线预留管,并引入220V电源。

改建和扩建公共建筑及住宅楼设计分多层建筑、高层建筑(含商务楼)和别墅建筑三种情况。

(1)多层建筑设计

多层建筑采用全分配设计模式。

有线电视主设备箱宜设在楼栋中部单元住宅的一层公共走廊或楼层分配点中部位置,主设备箱辐射范围应小于六个单元并与楼外管井相连,主设备箱内需引入220V/50Hz交流电,并设专用开关。

主设备箱应设接地端子,与建筑物公用接地体连接,接地电阻不得大于4Ω。

除设备箱或主设备箱层外其它均设分线箱(一层除外),分线箱应设在楼房公共走廊。

全分配设计模式在设计上要考虑用户使用功能的需要,如计算机上网、智能小区等。

每层两户、七层之内的住宅建筑,每单元设一个设备箱,应设在每单元中间层的公共走廊。

每六个单元内设一个主设备箱,其它楼层仍保留分线箱,作为本层分线用。

层间竖管的配置时应一户一管一线,保证穿缆需要。

每户一个终端,从每层分线箱到用户终端采用4分或6分PVC或PE管,一户一管一线。

(2)高层建筑(含商务楼)的设计

高层建筑的设备箱应设在弱电竖井附近,箱底边距地高度0.5m,井内应设有电缆桥架或加PE管保护,设备箱与楼外缆井暗管连通,设备箱内需引入220V/50Hz交流电,并设专用开关。

进楼管应采用两根φ40mm(1.2寸)塑管或镀锌钢管,连接楼外缆井或有线广播电视设备箱,每单元宜不大于六层或16户为一组设置一设备箱,分线箱设在楼道走廊公共部分,可根据实际情况,参照全分配设计模式。

(3)别墅建筑的设计

参照全分配设计模式,楼栋内根据实际需要设置终端。

每栋别墅设一个分线箱,最好设在别墅楼的室外墙上,距地0.5m。

别墅楼群在设计室外管网系统时,要通盘考虑每栋别墅的进户电平。

3.8.9楼道单元间的水平连接

有地下层的建筑物,楼道单元之间宜在本层连接或地下层采用水平横管或桥架连接,水平横管管径不得小于1寸,水平桥架可与其他弱电线路共用,预留空间不得小于30mm×30mm;没有地下层的建筑物,单元之间的管线连接由楼体中部设备箱层向两侧单元采用星形全分配连接并全线预埋备用管一根。

3.8.10旧楼改造设计

网络改建的楼房层间连通需在楼板打孔,打孔位置应避开电源线、电信线路及行人通道和其他设施安放位置,进户线打孔应内高外低,相差10-20mm为宜;竖线用金属线槽保护,安装完毕须用水泥、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